十二因缘 (共一集) 1984/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(节录自阿弥陀经疏钞演义01-003-0197、0198集) 档名:22-005-0001
钞【缘觉摄者。】
本经没有说缘觉,缘觉包括在声闻里面,省略了。
钞【缘觉观十二因缘而得开悟,虽十二支,而束之不出四谛。】
『十二支』也就是十二个科目。『束』就是归纳,归纳也离不开『四谛』,所以四谛在小乘法里面讲是根本法轮。十二因缘,不过是把四谛展开来详细说明而已。
钞【虽有利生之心,而亦未广,故摄声闻中也。】
梵语辟支佛,翻作中文是「缘觉」,他是从十二因缘而开悟的。这一类人虽然也度众生,但是不主动,跟阿罗汉一样。你去找他,他看看你过去生中跟他很有缘分,他就度你。他会入定观察,过去生中跟我没有缘不度你,为什么?讲了你不相信,你也不愿意听,我也省得说话,你也省得烦恼,他就叫你走了。菩萨慈悲心重,主动教化众生;阿罗汉跟辟支佛不主动教人,所以属於小乘。底下注解给我们简单说明什么叫十二因缘,这些也是佛学常识。
演【缘觉观十二因缘者,一、无明,谓烦恼障烦恼道。】
「无明」,此地是讲枝末无明,不是根本无明。根本无明破一品,圆教初住菩萨,法身大士了。阿罗汉跟辟支佛也破无明,破枝末无明,枝末无明是什么?就是见思烦恼。四谛里面叫见思烦恼,十二因缘里面叫无明,无明就是见思烦恼,就是迷惑,「烦恼障烦恼道」,是这样的东西。烦恼障是见惑,烦恼道是思惑,所谓见思烦恼,这就是无明。
演【二、行。】
你有烦恼障有烦恼道,就是你有见思无明,你一定会妄动。「行」就是造业。
演【业障业道。】
这是造作。无明是缘,行就是因。无明比较远一点,业近。如果拿祖孙三代来说,「无明」是祖父,「行」是父亲,生下来的儿子就是底下的「识」,识是果报,下面五条都是果报。与这个果关系远一点的叫缘,密切的叫因。所以无明是缘,行是因,有因有缘,后面就结果。这是「业障业道」,我们今天统统在造作。
演【此二支属过去。】
这两条是讲过去的,因为你过去世迷惑、颠倒、造业,这一生受报,这成你的果报。受报怎么报法?先来投胎。我们在六道里讲人道,说一道其余五道都没有例外,都是一样的。
演【三、识,托胎一分气息。】
「识」就是神识,俗话叫灵魂,灵魂来投胎。神识速度非常大,超越时间空间。孔老夫子虽然没有明说,但是从他的文章里面也透了一点消息。他在《易经系辞传》讲:「游魂为变」,神识就是游魂,孔老夫子称它作游魂。说「游魂」绝对正确,为什么?它动的速度太快了。「游魂为变,精气为物」,这两句话跟佛法的宇宙人生观完全相同。物就是物质,物质从哪来的?精气为物。可见得孔老夫子并不承认真正有物质存在,物质是精气而已!现在科学家不承认有物质,物质是震动,光波震动的一个幻相,不是真正有物质。孔老夫子二千五百年前这《易经》,跟现代的科学能相应。科学家没念孔子书,念孔子书会更聪明,佛法里面尤其说得详细。孔老夫子讲的精气是什么?唯识里面讲的见分。物是什么?物是相分。见相同源,见相不二!这是佛法里面所说的。
有很多人结婚一辈子不生儿女,为什么?没有缘!儿女要跟你有缘,他才会到你家来投胎;他跟你没有缘,不会到你家投胎。换句话说,他去投胎要找对象的,你求他,他未必会理你!对象找什么?过去生中有关系。佛在经中跟我们讲四种因缘:第一种是「报恩的」,过去生中你们彼此互相有恩惠,他这一次又看到你,到你家来投胎,这就是孝子贤孙,他来报恩的。第二种是「报怨的」,过去世你跟他有仇恨,这次遇到了,他来做你儿女,将来长大做败家子,搞得你家破人亡,他来报复你的。所以与人不能结冤仇,外面的冤仇可以预防,他投胎投到你家里,怎么办?你把那个人害死,他的神识到你家来做你的孙子,所谓忤逆之儿孙,会搞得家破人亡。第三种是「讨债的」,父母过去欠他的,他来讨债。如果欠得少,养个二、三年,他死了;如果欠得多,大概养到大学毕业快要可以做事情了,死了,债务讨清他就走了。第四种是「还债的」,是他欠父母的,这一生遇到他要还债,他要努力工作供养父母。如果他欠父母很多,他对父母物质供养很厚;如果欠的债务很少,他对於父母的生活很刻薄,让你饿不死就好了。这一类人对於父母虽然能供养,没有恭敬心、没有孝顺心。报恩的有孝顺心,还债的没有孝顺心,甚至眼里面还嫌弃父母、讨厌父母,但是他生活费用会给你,这多少就看你从前欠多少。
佛给我们说明事实真相,一家人就是这四种关系的集合,家庭如此,一族人也是如此,恩怨债务多就变成一家父子兄弟,恩怨债务少一点就是亲戚朋友。所以,人与人之间都有缘分。你走到马路上,一个陌生人对你点头笑一笑,也是从前的缘分。看到陌生人,一看到他就看不顺眼,也是过去的缘分。
事实真相搞清楚了,我们起心动念不能不谨慎,千万不要跟一切众生结冤仇,不要跟一切众生有债务的关系。欠债的要还得清清楚楚,免得来生再还,这个事情很麻烦!儒佛圣贤的教训都是教我们把这些恩怨化解,这是最善、最圆满的方法,只有儒佛才能做到,世间其他的教育是做不到的。这是说明投胎不是随随便便会做一家人,不是的,他过去生中有关系。
一投胎来的时候,这时候就是「识」,不能叫他取个名字,他刚刚投胎来的。母亲怀孕了,这个神识来投胎。
演【四、名色。】
「名色」,这个胎儿还没有长成形状,大概十四天,没有长出形状,什么也分不出来,只是一块肉团,但是肉里有神识,叫做名色。「名」是心,活的,不是死的,「色」是物质,称为名色。
演【五、六入。】
「六入」就是胎儿形成,是一个人的样子,六根长出来了,这时候叫六入。六根不具的时候,叫做名色。
演【六根成,此胎中。】
识、名色、六入,这三支都是在胎中。
演【六、触。】
「触」就是出胎,与外面境界接触了,就是出生。从出生可以说一直到老死都与外面境界接触,所以触就是离开母体以后都叫做触,这个时间非常之长。为什么把它列在这个地方?他列得有道理,譬如婴儿刚刚生下来,虽然与外面接触,他还没有感受,还不能辨别。
演【七、受,领纳前境好恶等事。】
婴儿他还没有好恶,没有喜欢、没有讨厌,也没有害怕,他自己拉的大便他也吃,这时他什么也不懂,这就是他有触,他没有受。等到逐渐长大,他就有好恶之心。在没有「受」的前面,中国人常讲:天真!他心里面清净,非常快乐,没有忧虑、没有好恶。从前人这天真的时间长,一般要到十岁以后才知道有好恶,有喜欢的、有讨厌的,十岁以前不知道,这个童年幸福!现在的小孩可怜,一、二岁他就有好恶,他童年的时间缩短了。他受苦受乐的时间提早,怎么会提早?天天看电视,电视天天教他。所以二、三岁的小孩就会察言观色,就晓得大人喜欢、讨厌,他的心里就计较,就要用心机。在从前农村社会,十一、二岁小孩什么事也不懂,除了玩耍之外不懂事,童年天真的时间长,现在缩短了。
现在的人,不能做!来生投胎做人,我不干,这人太苦了,没有从前人那样快乐,现在人比从前人苦。虽然现在科技发达,其实没有从前人那个味道,譬如电灯是很明亮、很便捷,不过蜡烛很有味道,情调不相同。现在我们到美国坐飞机一下就到了,在从前坐帆船要走上好几个月、半年,那味道也不一样。从前人的生活确实是诗情画意,现在没有了,现在人生活像机械,可怜得不得了!人的味道没有了,人的意义价值丧失了。我看现在人间不能算善道,阿修罗也不能算善道了。所以,「受」是领纳好恶的境界。
这五种是果报,就是这一生的果报,前世「无明」、「行」是缘、是因,有这因缘才有我们这一生的果报。诸位如果真正明白佛法的道理,所谓明白佛法道理就是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,我们这一生中受苦受乐不会怨天尤人,为什么?自作自受的。苦难不是别人给我们,是自己造作的!怎能怪人?怎能怪老天爷不公平?不可以的!起这个念头,那更是造罪,罪造得更重。发财中奖都是命,没有这个命,把菩萨鬼神的像毁掉,造罪业更大。我听说有玩六合彩的拜佛菩萨,保佑他中彩,不中彩,第二天就将佛菩萨拿去砍头、烧掉,这是造业!怨天尤人造的罪业就更重。这受是有因果的。下面这三条就是现在这一生又再造作:
演【八、爱。】
爱是贪爱。
演【爱男女金银等事。】
爱的范围太多,有个等字就够了。爱就是无明、就是迷惑。爱了之后,他就有行为,就造作,造作之后就取。
演【九、取,凡见一切境界生取著心。】
自己喜欢的,这是爱;要把它占有,这是取;不喜欢的,要叫它离开,也是取,都是取著,这叫造业、造作。起心动念造作都是属於这个字包括了。造作后面就「有」。
演【此二未来因,皆属烦恼,如过去无明。】
这是迷惑,迷惑造业!这就有业习种子了。
演【十、有。业已成就,是未来因属业道,如过去行。】
「有」是阿赖耶识里面善恶种子种下去,有了,有种子。有种子来生又要受报。我们今生的造作是爱、取、有。
演【十一、生,未来受生事。】
来生还要轮回,还要去投胎。
演【十二、老死。】
投胎之后又是搞这个,永远轮转,这叫轮回。为什么有轮回?轮回的现象是什么?十二因缘就是给你解答这个问题。轮回是自己造的!轮回现象就是这样的可怕,这是我们要觉悟。觉悟之后,要如何能够离开轮回?离开轮回,果上离不开的。有人生活很痛苦,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就自杀,自杀能解决问题吗?不能解决问题,果报上不能解决问题。解决问题是从因跟缘上解决,把因跟缘断掉。我们晓得「爱」是缘,你能一切不爱,生死轮回断掉了,这是很聪明的方法,如果不能的话,从「取」,把「取」断掉也行,也脱离轮回,权教以下,权教菩萨、缘觉、声闻都从这两个下手断掉的;利根的菩萨,大乘菩萨、实教菩萨从「有」下手,那就是真功夫。有是什么?他爱、取不断,他心里不落印象,这是最高明的。密宗就是从这里断的,我们有没有这个本事?爱取不断,心地清净不落印象,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!一般人从前面两个字容易,后面这个字非常不容易,所以那是大乘菩萨。那个做到了,是游戏人间,那就真正得大自在。有爱有取,没有「有」,他不会堕落轮回。
我们做不到,只有念阿弥陀佛。念阿弥陀佛,我们也「有」,我们「爱、取、有」都有,我们爱阿弥陀佛,取阿弥陀佛,心里有阿弥陀佛,这样就带业往生。因为这阿弥陀佛,六道轮回里找不到,三恶道里没有阿弥陀佛,修罗里头也没阿弥陀佛,人也没阿弥陀佛,天上也没阿弥陀佛,所以你在阿弥陀佛这上搞爱取有,六道里头都没办法受报,只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受报,这个妙!所以,八万四千法门都没有这个法门妙。我们今天爱、取、有三条都断不掉,只有换一个念头,我们换成阿弥陀佛。所以我叫同修们天天看阿弥陀佛的像,天天念阿弥陀佛,天天念《无量寿经》、念《阿弥陀经》,不可以一天中断,真正要做到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,这样就好。
演【此即是四谛,所以重开者。】
这是把四谛展开成为十二因缘。
演【以缘觉之人,先观集谛。】
他跟声闻不一样,声闻是从苦谛下手,缘觉是从集谛下手。
演【所谓无明缘行,行缘识,乃至生缘老死,此则生起。】
随顺十二因缘就是生死轮回。如果要超越六道轮回,把十二因缘反过来就行了。
演【若灭观者,无明灭,则行灭,乃至生灭,则老死灭。】
你反过来看就是智慧,就把宇宙人生看破了。
演【因观十二因缘,觉真谛理,故言缘觉。此人断三界见思,与声闻同。】
他这个断证跟声闻是一样的,他比声闻聪明。
演【更侵习气,故居声闻上。】
声闻见思烦恼断了,习气没断;缘觉习气都断了,所以比阿罗汉的功夫要高。习气是什么?佛经有个比喻,譬如酒瓶,酒瓶是盛酒的,现在你把酒瓶的酒倒得干干净净,里面确实没有酒了,你再用干布把它擦干净,可是闻闻还有味道,那个叫做习气。
佛弟子当中,有很多是富贵子弟跟佛出家的,富贵人都有傲慢的习气,他证阿罗汉果了,傲慢确实断掉了,真的没有了,但是有的时候那架子还在,态度还在,那就叫习气,是不是真的有?真的没有,他对人真的是恭敬,可是他习气在。烦恼容易断,习气难除!习气往往会引起别人误会,对自己修行没妨碍,对於教化众生有妨碍,所以习气要特别注意。人一定要学谦虚、恭敬、礼让,学这些断习气。
演【束之不出四谛者,若流转门,无明爱取三支是烦恼道,行有二支是业道,此五支为集谛,识名色等七支为苦谛。】
虽然十二因缘讲得比较详细,归纳起来还是不外四谛。四谛是讲苦集灭道,「集谛」里面就是起惑造业。「无明」是过去的烦恼,「爱、取」是现在的烦恼,这三支都属於烦恼,把它归纳到惑业苦,这是「迷惑」,迷惑才有的。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记住,无明是过去世的事情,是无可奈何。现在对於一切法要是生了贪爱,要是想执取,执取就是占有,要觉悟,这都是迷惑颠倒。
「行」是过去世造的业,「有」是现在的,是这一生当中造业。既然有业,当然就有果报。「行、有」这两支就是造业。由此可知,我们这个占有欲,就是佛门讲的造业。善业有善报,恶业有恶报,恶报是在三恶道,善业是在三善道,总而言之,脱离不了六道轮回,所以业不能造。不造业,这句话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很难,为什么?起心动念都在造业,这怎么得了!
一切法门都是帮助我们断惑消业、出离六道轮回。在一切法门当中,最简单、最容易、最快速、最稳当,无过於念佛法门。我们二六时中,就是一天到晚,心里面想佛念佛,一切时、一切处都不要把这句佛号忘掉,这也在造业,造什么业?造净业,就造念阿弥陀佛的业,这个业还算不错,为什么?三界六道里头没有,三善道里面没有阿弥陀佛,三恶道里头也没有阿弥陀佛,这叫净业,造净业将来往生是生西方极乐世界。我们除这条路之外,实在跟诸位说,找不到第二条路好走。我们要造净业,善恶业都不能造,不但是恶业不造,善业也不为,这样才能够出离。
无明、爱、取、行、有,这五条是集谛;除这五条之外,其余七条是苦谛。从「识」到「受」是这一生的果报,过去造的因,现在受的果;「爱、取、有」是现在造的因,「生、老死」是来生的果报。你要问六道轮回是怎么来的,十二因缘给你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,这叫「流转门」,流转是按照这个顺序来走,这就是制造六道轮回。如果反过来:
演【若还灭门,灭前十二因缘之智为道谛,证寂灭理为灭谛。】
你一下觉悟了,人为什么有老死?因为有生。没有生就没有老死。生有什么好处?生的后果就是老死。为什么有生?因为有取。为什么有取?因为有爱!你反过来往上去找它的原因,这是智慧。十二因缘,十二条里面只要断一条,六道轮回就没有了。从哪里断?跟诸位说,要从因、缘上断,果上断不了。有一些愚痴的人觉得活得很痛苦,他就自杀,自杀是从果上断,断不了的,这一自杀,没几天又投胎,又来了,还干六道轮回。所以自杀是没完没了,不能解决问题。不但不能解决问题,只有把问题愈搞愈糟,来生比这一生不晓得要苦多少倍,这是做不得的。要在因上断,因上就是集谛上断,苦谛上没有办法断的,苦是果。集,我们晓得「无明、行」是过去生中的,过去生你怎么能断得了?只有在现在生当中,现在生查十二因缘只有三支「爱、取、有」。爱、取、有这三支能断一支,或者你把「爱」断掉、「取」断掉、「有」断掉,这三支断一支就行了,就出离六道轮回,这叫「还灭门」。你有这个智慧,知道事实真相,晓得从哪里下手,这叫「道谛」,道是方法、门道,你找到了。真实超越轮回了生死,那就是「灭谛」,证寂灭理为灭谛。这是说明十二因缘不出四谛。
缘觉虽然他度众生,实在讲,他跟阿罗汉差不多,他不是主动度化众生,也是众生去求他,他才肯教。众生不去求他,他不会去找人的,不像菩萨作不请之友。所以,他度的众生不多也不广。缘觉与声闻,称作小乘。如果讲三乘,声闻是小乘,缘觉是中乘,菩萨是大乘。
钞【缘觉摄者。】
本经没有说缘觉,缘觉包括在声闻里面,省略了。
钞【缘觉观十二因缘而得开悟,虽十二支,而束之不出四谛。】
『十二支』也就是十二个科目。『束』就是归纳,归纳也离不开『四谛』,所以四谛在小乘法里面讲是根本法轮。十二因缘,不过是把四谛展开来详细说明而已。
钞【虽有利生之心,而亦未广,故摄声闻中也。】
梵语辟支佛,翻作中文是「缘觉」,他是从十二因缘而开悟的。这一类人虽然也度众生,但是不主动,跟阿罗汉一样。你去找他,他看看你过去生中跟他很有缘分,他就度你。他会入定观察,过去生中跟我没有缘不度你,为什么?讲了你不相信,你也不愿意听,我也省得说话,你也省得烦恼,他就叫你走了。菩萨慈悲心重,主动教化众生;阿罗汉跟辟支佛不主动教人,所以属於小乘。底下注解给我们简单说明什么叫十二因缘,这些也是佛学常识。
演【缘觉观十二因缘者,一、无明,谓烦恼障烦恼道。】
「无明」,此地是讲枝末无明,不是根本无明。根本无明破一品,圆教初住菩萨,法身大士了。阿罗汉跟辟支佛也破无明,破枝末无明,枝末无明是什么?就是见思烦恼。四谛里面叫见思烦恼,十二因缘里面叫无明,无明就是见思烦恼,就是迷惑,「烦恼障烦恼道」,是这样的东西。烦恼障是见惑,烦恼道是思惑,所谓见思烦恼,这就是无明。
演【二、行。】
你有烦恼障有烦恼道,就是你有见思无明,你一定会妄动。「行」就是造业。
演【业障业道。】
这是造作。无明是缘,行就是因。无明比较远一点,业近。如果拿祖孙三代来说,「无明」是祖父,「行」是父亲,生下来的儿子就是底下的「识」,识是果报,下面五条都是果报。与这个果关系远一点的叫缘,密切的叫因。所以无明是缘,行是因,有因有缘,后面就结果。这是「业障业道」,我们今天统统在造作。
演【此二支属过去。】
这两条是讲过去的,因为你过去世迷惑、颠倒、造业,这一生受报,这成你的果报。受报怎么报法?先来投胎。我们在六道里讲人道,说一道其余五道都没有例外,都是一样的。
演【三、识,托胎一分气息。】
「识」就是神识,俗话叫灵魂,灵魂来投胎。神识速度非常大,超越时间空间。孔老夫子虽然没有明说,但是从他的文章里面也透了一点消息。他在《易经系辞传》讲:「游魂为变」,神识就是游魂,孔老夫子称它作游魂。说「游魂」绝对正确,为什么?它动的速度太快了。「游魂为变,精气为物」,这两句话跟佛法的宇宙人生观完全相同。物就是物质,物质从哪来的?精气为物。可见得孔老夫子并不承认真正有物质存在,物质是精气而已!现在科学家不承认有物质,物质是震动,光波震动的一个幻相,不是真正有物质。孔老夫子二千五百年前这《易经》,跟现代的科学能相应。科学家没念孔子书,念孔子书会更聪明,佛法里面尤其说得详细。孔老夫子讲的精气是什么?唯识里面讲的见分。物是什么?物是相分。见相同源,见相不二!这是佛法里面所说的。
有很多人结婚一辈子不生儿女,为什么?没有缘!儿女要跟你有缘,他才会到你家来投胎;他跟你没有缘,不会到你家投胎。换句话说,他去投胎要找对象的,你求他,他未必会理你!对象找什么?过去生中有关系。佛在经中跟我们讲四种因缘:第一种是「报恩的」,过去生中你们彼此互相有恩惠,他这一次又看到你,到你家来投胎,这就是孝子贤孙,他来报恩的。第二种是「报怨的」,过去世你跟他有仇恨,这次遇到了,他来做你儿女,将来长大做败家子,搞得你家破人亡,他来报复你的。所以与人不能结冤仇,外面的冤仇可以预防,他投胎投到你家里,怎么办?你把那个人害死,他的神识到你家来做你的孙子,所谓忤逆之儿孙,会搞得家破人亡。第三种是「讨债的」,父母过去欠他的,他来讨债。如果欠得少,养个二、三年,他死了;如果欠得多,大概养到大学毕业快要可以做事情了,死了,债务讨清他就走了。第四种是「还债的」,是他欠父母的,这一生遇到他要还债,他要努力工作供养父母。如果他欠父母很多,他对父母物质供养很厚;如果欠的债务很少,他对於父母的生活很刻薄,让你饿不死就好了。这一类人对於父母虽然能供养,没有恭敬心、没有孝顺心。报恩的有孝顺心,还债的没有孝顺心,甚至眼里面还嫌弃父母、讨厌父母,但是他生活费用会给你,这多少就看你从前欠多少。
佛给我们说明事实真相,一家人就是这四种关系的集合,家庭如此,一族人也是如此,恩怨债务多就变成一家父子兄弟,恩怨债务少一点就是亲戚朋友。所以,人与人之间都有缘分。你走到马路上,一个陌生人对你点头笑一笑,也是从前的缘分。看到陌生人,一看到他就看不顺眼,也是过去的缘分。
事实真相搞清楚了,我们起心动念不能不谨慎,千万不要跟一切众生结冤仇,不要跟一切众生有债务的关系。欠债的要还得清清楚楚,免得来生再还,这个事情很麻烦!儒佛圣贤的教训都是教我们把这些恩怨化解,这是最善、最圆满的方法,只有儒佛才能做到,世间其他的教育是做不到的。这是说明投胎不是随随便便会做一家人,不是的,他过去生中有关系。
一投胎来的时候,这时候就是「识」,不能叫他取个名字,他刚刚投胎来的。母亲怀孕了,这个神识来投胎。
演【四、名色。】
「名色」,这个胎儿还没有长成形状,大概十四天,没有长出形状,什么也分不出来,只是一块肉团,但是肉里有神识,叫做名色。「名」是心,活的,不是死的,「色」是物质,称为名色。
演【五、六入。】
「六入」就是胎儿形成,是一个人的样子,六根长出来了,这时候叫六入。六根不具的时候,叫做名色。
演【六根成,此胎中。】
识、名色、六入,这三支都是在胎中。
演【六、触。】
「触」就是出胎,与外面境界接触了,就是出生。从出生可以说一直到老死都与外面境界接触,所以触就是离开母体以后都叫做触,这个时间非常之长。为什么把它列在这个地方?他列得有道理,譬如婴儿刚刚生下来,虽然与外面接触,他还没有感受,还不能辨别。
演【七、受,领纳前境好恶等事。】
婴儿他还没有好恶,没有喜欢、没有讨厌,也没有害怕,他自己拉的大便他也吃,这时他什么也不懂,这就是他有触,他没有受。等到逐渐长大,他就有好恶之心。在没有「受」的前面,中国人常讲:天真!他心里面清净,非常快乐,没有忧虑、没有好恶。从前人这天真的时间长,一般要到十岁以后才知道有好恶,有喜欢的、有讨厌的,十岁以前不知道,这个童年幸福!现在的小孩可怜,一、二岁他就有好恶,他童年的时间缩短了。他受苦受乐的时间提早,怎么会提早?天天看电视,电视天天教他。所以二、三岁的小孩就会察言观色,就晓得大人喜欢、讨厌,他的心里就计较,就要用心机。在从前农村社会,十一、二岁小孩什么事也不懂,除了玩耍之外不懂事,童年天真的时间长,现在缩短了。
现在的人,不能做!来生投胎做人,我不干,这人太苦了,没有从前人那样快乐,现在人比从前人苦。虽然现在科技发达,其实没有从前人那个味道,譬如电灯是很明亮、很便捷,不过蜡烛很有味道,情调不相同。现在我们到美国坐飞机一下就到了,在从前坐帆船要走上好几个月、半年,那味道也不一样。从前人的生活确实是诗情画意,现在没有了,现在人生活像机械,可怜得不得了!人的味道没有了,人的意义价值丧失了。我看现在人间不能算善道,阿修罗也不能算善道了。所以,「受」是领纳好恶的境界。
这五种是果报,就是这一生的果报,前世「无明」、「行」是缘、是因,有这因缘才有我们这一生的果报。诸位如果真正明白佛法的道理,所谓明白佛法道理就是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,我们这一生中受苦受乐不会怨天尤人,为什么?自作自受的。苦难不是别人给我们,是自己造作的!怎能怪人?怎能怪老天爷不公平?不可以的!起这个念头,那更是造罪,罪造得更重。发财中奖都是命,没有这个命,把菩萨鬼神的像毁掉,造罪业更大。我听说有玩六合彩的拜佛菩萨,保佑他中彩,不中彩,第二天就将佛菩萨拿去砍头、烧掉,这是造业!怨天尤人造的罪业就更重。这受是有因果的。下面这三条就是现在这一生又再造作:
演【八、爱。】
爱是贪爱。
演【爱男女金银等事。】
爱的范围太多,有个等字就够了。爱就是无明、就是迷惑。爱了之后,他就有行为,就造作,造作之后就取。
演【九、取,凡见一切境界生取著心。】
自己喜欢的,这是爱;要把它占有,这是取;不喜欢的,要叫它离开,也是取,都是取著,这叫造业、造作。起心动念造作都是属於这个字包括了。造作后面就「有」。
演【此二未来因,皆属烦恼,如过去无明。】
这是迷惑,迷惑造业!这就有业习种子了。
演【十、有。业已成就,是未来因属业道,如过去行。】
「有」是阿赖耶识里面善恶种子种下去,有了,有种子。有种子来生又要受报。我们今生的造作是爱、取、有。
演【十一、生,未来受生事。】
来生还要轮回,还要去投胎。
演【十二、老死。】
投胎之后又是搞这个,永远轮转,这叫轮回。为什么有轮回?轮回的现象是什么?十二因缘就是给你解答这个问题。轮回是自己造的!轮回现象就是这样的可怕,这是我们要觉悟。觉悟之后,要如何能够离开轮回?离开轮回,果上离不开的。有人生活很痛苦,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就自杀,自杀能解决问题吗?不能解决问题,果报上不能解决问题。解决问题是从因跟缘上解决,把因跟缘断掉。我们晓得「爱」是缘,你能一切不爱,生死轮回断掉了,这是很聪明的方法,如果不能的话,从「取」,把「取」断掉也行,也脱离轮回,权教以下,权教菩萨、缘觉、声闻都从这两个下手断掉的;利根的菩萨,大乘菩萨、实教菩萨从「有」下手,那就是真功夫。有是什么?他爱、取不断,他心里不落印象,这是最高明的。密宗就是从这里断的,我们有没有这个本事?爱取不断,心地清净不落印象,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!一般人从前面两个字容易,后面这个字非常不容易,所以那是大乘菩萨。那个做到了,是游戏人间,那就真正得大自在。有爱有取,没有「有」,他不会堕落轮回。
我们做不到,只有念阿弥陀佛。念阿弥陀佛,我们也「有」,我们「爱、取、有」都有,我们爱阿弥陀佛,取阿弥陀佛,心里有阿弥陀佛,这样就带业往生。因为这阿弥陀佛,六道轮回里找不到,三恶道里没有阿弥陀佛,修罗里头也没阿弥陀佛,人也没阿弥陀佛,天上也没阿弥陀佛,所以你在阿弥陀佛这上搞爱取有,六道里头都没办法受报,只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受报,这个妙!所以,八万四千法门都没有这个法门妙。我们今天爱、取、有三条都断不掉,只有换一个念头,我们换成阿弥陀佛。所以我叫同修们天天看阿弥陀佛的像,天天念阿弥陀佛,天天念《无量寿经》、念《阿弥陀经》,不可以一天中断,真正要做到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,这样就好。
演【此即是四谛,所以重开者。】
这是把四谛展开成为十二因缘。
演【以缘觉之人,先观集谛。】
他跟声闻不一样,声闻是从苦谛下手,缘觉是从集谛下手。
演【所谓无明缘行,行缘识,乃至生缘老死,此则生起。】
随顺十二因缘就是生死轮回。如果要超越六道轮回,把十二因缘反过来就行了。
演【若灭观者,无明灭,则行灭,乃至生灭,则老死灭。】
你反过来看就是智慧,就把宇宙人生看破了。
演【因观十二因缘,觉真谛理,故言缘觉。此人断三界见思,与声闻同。】
他这个断证跟声闻是一样的,他比声闻聪明。
演【更侵习气,故居声闻上。】
声闻见思烦恼断了,习气没断;缘觉习气都断了,所以比阿罗汉的功夫要高。习气是什么?佛经有个比喻,譬如酒瓶,酒瓶是盛酒的,现在你把酒瓶的酒倒得干干净净,里面确实没有酒了,你再用干布把它擦干净,可是闻闻还有味道,那个叫做习气。
佛弟子当中,有很多是富贵子弟跟佛出家的,富贵人都有傲慢的习气,他证阿罗汉果了,傲慢确实断掉了,真的没有了,但是有的时候那架子还在,态度还在,那就叫习气,是不是真的有?真的没有,他对人真的是恭敬,可是他习气在。烦恼容易断,习气难除!习气往往会引起别人误会,对自己修行没妨碍,对於教化众生有妨碍,所以习气要特别注意。人一定要学谦虚、恭敬、礼让,学这些断习气。
演【束之不出四谛者,若流转门,无明爱取三支是烦恼道,行有二支是业道,此五支为集谛,识名色等七支为苦谛。】
虽然十二因缘讲得比较详细,归纳起来还是不外四谛。四谛是讲苦集灭道,「集谛」里面就是起惑造业。「无明」是过去的烦恼,「爱、取」是现在的烦恼,这三支都属於烦恼,把它归纳到惑业苦,这是「迷惑」,迷惑才有的。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记住,无明是过去世的事情,是无可奈何。现在对於一切法要是生了贪爱,要是想执取,执取就是占有,要觉悟,这都是迷惑颠倒。
「行」是过去世造的业,「有」是现在的,是这一生当中造业。既然有业,当然就有果报。「行、有」这两支就是造业。由此可知,我们这个占有欲,就是佛门讲的造业。善业有善报,恶业有恶报,恶报是在三恶道,善业是在三善道,总而言之,脱离不了六道轮回,所以业不能造。不造业,这句话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很难,为什么?起心动念都在造业,这怎么得了!
一切法门都是帮助我们断惑消业、出离六道轮回。在一切法门当中,最简单、最容易、最快速、最稳当,无过於念佛法门。我们二六时中,就是一天到晚,心里面想佛念佛,一切时、一切处都不要把这句佛号忘掉,这也在造业,造什么业?造净业,就造念阿弥陀佛的业,这个业还算不错,为什么?三界六道里头没有,三善道里面没有阿弥陀佛,三恶道里头也没有阿弥陀佛,这叫净业,造净业将来往生是生西方极乐世界。我们除这条路之外,实在跟诸位说,找不到第二条路好走。我们要造净业,善恶业都不能造,不但是恶业不造,善业也不为,这样才能够出离。
无明、爱、取、行、有,这五条是集谛;除这五条之外,其余七条是苦谛。从「识」到「受」是这一生的果报,过去造的因,现在受的果;「爱、取、有」是现在造的因,「生、老死」是来生的果报。你要问六道轮回是怎么来的,十二因缘给你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,这叫「流转门」,流转是按照这个顺序来走,这就是制造六道轮回。如果反过来:
演【若还灭门,灭前十二因缘之智为道谛,证寂灭理为灭谛。】
你一下觉悟了,人为什么有老死?因为有生。没有生就没有老死。生有什么好处?生的后果就是老死。为什么有生?因为有取。为什么有取?因为有爱!你反过来往上去找它的原因,这是智慧。十二因缘,十二条里面只要断一条,六道轮回就没有了。从哪里断?跟诸位说,要从因、缘上断,果上断不了。有一些愚痴的人觉得活得很痛苦,他就自杀,自杀是从果上断,断不了的,这一自杀,没几天又投胎,又来了,还干六道轮回。所以自杀是没完没了,不能解决问题。不但不能解决问题,只有把问题愈搞愈糟,来生比这一生不晓得要苦多少倍,这是做不得的。要在因上断,因上就是集谛上断,苦谛上没有办法断的,苦是果。集,我们晓得「无明、行」是过去生中的,过去生你怎么能断得了?只有在现在生当中,现在生查十二因缘只有三支「爱、取、有」。爱、取、有这三支能断一支,或者你把「爱」断掉、「取」断掉、「有」断掉,这三支断一支就行了,就出离六道轮回,这叫「还灭门」。你有这个智慧,知道事实真相,晓得从哪里下手,这叫「道谛」,道是方法、门道,你找到了。真实超越轮回了生死,那就是「灭谛」,证寂灭理为灭谛。这是说明十二因缘不出四谛。
缘觉虽然他度众生,实在讲,他跟阿罗汉差不多,他不是主动度化众生,也是众生去求他,他才肯教。众生不去求他,他不会去找人的,不像菩萨作不请之友。所以,他度的众生不多也不广。缘觉与声闻,称作小乘。如果讲三乘,声闻是小乘,缘觉是中乘,菩萨是大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