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孝恩信义之旅开示 - (共一集)
孝恩信义之旅开示  (共一集)  2009/6/23  台湾高雄  档名:21-533-0001

  诸位大德,诸位同学,请坐。今天在此地,我收到世界儒商联合会,他们要举办一个「孝恩信义之旅」,时间是在七月四号到十一号。我先把他们邀请的短信给大家念一遍,「本次孝恩信义之旅,主要是走三国路线(就中国三国时代的路线)和晋商的路线,也有徒步黄河,感受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内容。上午、下午参观学习,晚上办班讲座,老师和同道们举办讲座,带领大家学习传统文化,践行《弟子规》,都很有功德。弘道的方法有多种,肖先生(肖先华先生)集合自己九年徒步黄河,苦行各地寻根考察的经历,策划这次孝恩信义之旅,就是要增加一种学习中华文化,践行《弟子规》的方式,要深入到那些展示中国文化,忠孝节义内核的历史文化现场,向古圣先贤学习,放下贪瞋痴慢,放下执著分别妄想,实现快乐、成功、幸福的人生」。

  这是他给我们的短信,我看了之后非常羡慕,因为我对於这次他们所选的路线,我向往非常久了,可是我在这一生当中都没有做过。首先我做个简单的介绍,我出生在安徽庐江县金牛镇,三岁移居到东乡,就是现在的顺港,我在顺港住了七年,都住在乡下,十岁以前都住乡下。乡下人很纯朴,所以我有幸度过一个童真的童年,确实是用现在讲的,完全不懂事的一个童年,这才有幸福。我看现在的小朋友二、三岁他懂得很多,就烦恼很多、忧虑很多。我在十岁,应该说是在十四岁之前都不懂事,所以说真正过著幸福美满的童年。十岁离开家乡,我父亲在福建工作,我们就跟著父亲到福建。第二年抗战就起来,卢沟桥事变,这就八年抗战,这八年非常辛苦。我父亲从军,在第七十四军服务,我们那个时候年纪小十四、五岁,跟著军队走,所以没有时间念书,失学三年。三年之后,我们到了贵州才上学,在贵州铜仁国立第三中学念了一年多。念了三个学期抗战胜利,胜利之后回到南京,在南京住了一年,所以一生都是过著流浪的生活。

  三十八年也就是一九四九年,我到台湾,在台湾举目无亲,一定要靠自己工作来养活自己,非常想读书,没有机会。那个时候找工作非常困难,遇到一个同乡给我介绍到军事机关,做小职员,担任抄写公文,做这项工作,算是安定下来。非常想学习,利用公余的时间,好在工作不太多,每天大概工作四、五个小时就够了,还能抽出二、三个小时来读书。所以在这个时候我认识了方东美先生,这是当代的一位哲学家,承蒙他的厚爱。他是安徽桐城人,跟我们家乡是邻县,距离很近,这位老乡长的照顾非常的难得,他把他所学的东西介绍给我,给我讲一部哲学概论。我们每个星期就是利用星期天的时间,上午两个小时,上课是在他家里,小客厅一个小圆桌,学生就是我一个人,我受到这样的优待。最后一个单元讲佛经哲学,这是我跟佛结了缘,讲这个单元的时候我向老师请教,我说「佛教是宗教、是迷信,怎么会有哲学?」他说「你不知道。」方先生大我二十多岁,是我父亲一辈的人,那年我二十六岁。方老师告诉我,「释迦牟尼是大哲学家,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,又说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」我是因为跟他学这个单元,把以往对於佛法错误的误会就纠正过来,知道这里面有好东西。那个时候很慈悲,他特别介绍给我,他说「现在佛学在寺庙里面可能没有了,大家不再去研究学习,你真正要想学佛,佛法在经典里面,直接向经典去找。」

  佛教宗派很多,特别介绍性相两宗,法性宗跟法相宗,法相是唯识,像三论、禅宗都是属於法性宗,特别跟我介绍这两宗的典籍,包含的佛法哲学是非常非常的丰富。方先生,我就向他老人家请教,「你的佛学是从哪里学来的?」他告诉我,抗战期间,他在中央大学教书,有一个时候他生病,朋友们介绍他到峨嵋山去修养,峨嵋山是中国四大名山之一,他就去,在那里住了好几个月。山上没有报纸,也没有杂志,想看一些书都看不到,只有佛经,每天他就只有看经,愈看愈有味道。所以他是自修成功的,我就知道他跟佛有这么一段缘分。从此之后,他就没有离开过经典,所以他家里佛书很多,每天读经。在那个时候台湾印《大藏经》、印《卍续藏》,我知道这个信息告诉方先生,方先生非常喜欢,立刻就去打听,他就买了一套。在那个时候买这一套书也需要不少钱,他的经济虽然困难,还是把这套书买下来。所以我们知道他一生好学,一生没有离开经论。后来他特别把《华严经》介绍给我,尤其是清凉大师的《疏钞》。我跟这部经也特别有缘分,最初介绍给我,我拿来翻翻看看看不懂,可是对它很有兴趣,对它非常尊重。《华严》确确实实是佛法的概论,古大德称这部经叫「根本法轮」,释迦牟尼佛所讲的一切经是《华严》的枝叶。这个比喻说好像一棵大树一样,《华严》是根、是本,其余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,都是从这个根本所衍生出来的枝叶花果,这部经就重要!所以我也很认真的学习,那个时候有问题就向他请教。

  另外还有一个老师对我帮助非常之多,章嘉大师,我自己学习的这些经论,都是方老师介绍的、章嘉大师介绍的。章嘉大师告诉我,他说你要学佛,首先你要认识释迦牟尼佛。这个说得很对,你认识释迦牟尼佛,你才不会走错路。怎么认识他?《大藏经》里面有两部书,一部叫《释迦方志》,一部叫《释迦谱》,这两部书唐朝人编的。根据经典里面讲到释迦牟尼佛的事迹,他把它分类编辑在一起,就是释迦牟尼佛的传记,你要从这里下手。所以确实这个指导非常可贵、非常的正确,读了之后知道释迦牟尼佛的生平,里面有许多神迹的部分,那个时候我不注意这些东西。我注意到释迦牟尼佛的生平,他的家世是王子出身,十九岁舍弃了宫廷的生活,出去求学。他求学是学苦行,不需要他家庭的照顾,就像印度当时许多宗教里面的苦行僧一样,参访各个宗教里面的高人,参访印度许多学派里面的大德,跟他们学习,学了十二年。

  古印度无论是宗教、无论是学术,他们都非常重视禅定,所以我们在佛经上看到的「四禅八定」,这不是佛教的,不是释迦牟尼佛发明的,释迦牟尼佛在那个时候也都学过。我们相信释迦牟尼佛对於四禅八定修得很好,在禅定里面突破了空间维次,也就是说,接触我们一般凡夫不能接触的境界,六道里面的情形就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往上去有二十八层天,往下面有饿鬼道、有地狱道,饿鬼、地狱也相当复杂,不是那么单纯的,很多种类,空间维次突破,他全见到!我们能够想像得到,经上虽然没有明确的写出来,我们能想像到,释迦牟尼佛是代表一个知识分子好学。六道是见到,定中的境界是现量境界见到了,六道从哪里来的?为什么会有六道?六道之外还有没有世界?我相信世尊肯定有这个问题。这个问题在当时宗教里面不能解答,学术界也不能解答。古印度宗教里头也有说法,大概跟我们中国人说法非常相似,「混沌初开」就是这样说法。讲到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天的境界,就像中国人讲的混沌初开,以为那就是宇宙的原始状况。

  可是世尊不以为然,他不能满意,於是乎他就把参学放下,这是他学了十二年,他三十岁,在恒河边上大树底下入更深的禅定。我们知道四禅八定是世间禅定,六道里面的;如果再深一层,第九次第定就超越六道。超越六道还不是究竟的境界,阿罗汉的境界,超越六道轮回。所以他入甚深的禅定,经上有形容说「夜睹明星,大彻大悟」,明心见性这就成佛,就成佛道,佛道在佛法里面是最高的一个位次,最高的阶段。彻悟之后世尊就开始教学,三十岁开始教学,经典里面记载他七十九岁圆寂的,从三十岁到七十九岁四十九年,讲经三百余会,说法四十九年,说法就是教学。从他一生事迹上来看,我们可以说,他是职业老师,在那个时候他只有上课,给同学们做研究讨论,解答疑难,没有任何宗教仪式。修行各人修各人的,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,各人修各人的,没有在一起共修的。像我们念佛,我们大家在一起共修;参禅在禅堂里面共修,打禅七,这都以后祖师们他们兴出来的。早年没有,早年世尊跟大家在一起都是上课,都是讲学。所以我们才了解实际状况,对释迦牟尼佛看法不一样,我们觉得这个人,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教育家。和中国典籍里面记载的孔子相彷佛,有教无类,不分国籍、不分族群,也不分信仰,你信仰什么宗教都没有关系,你是跟他来求智慧的。

  佛法所求的是智慧,什么人都可以来,用现在的话来说,来看释迦牟尼佛他是个什么人、什么身分?他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,本人的身分,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,他这个老师教人不收学费,义务教学。孔老夫子还收学费,释迦牟尼佛没有收学费,他生活怎么办?他托钵。学生跟他一起托钵,日中一食,树下一宿,过这样的生活,我们不能不佩服。所以释迦牟尼佛把修学的典型,都做出来给我们看了,我们不能不佩服。「无上菩提」是什么?就是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彻底的明白、觉悟,丝毫没有错误。世尊彻悟之后,也就是彻底明白之后把他所证得的境界说出来。明心见性,明心见性是怎么回事情讲出来,这是世尊开悟之后第一部讲的经,就是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。多久时间讲的?二七日是十四天。在哪里讲的?在菩提树下定中讲的。我们看释迦牟尼佛在树底下打坐,谁知道他在入定里面讲《华严经》!我们现在明白,定中的时差很大,这是很不容易理解,凡夫很不容易理解,定中十四天超过我们十四年,讲这么一部大经。

  这部大经流传在我们世间,我们现在看到翻译的《华严经》经本,这实际是《华严经》的目录提要不是全文。全文,龙树菩萨为我们介绍的时候说,它分量多大?他说有「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,一四天下微尘品」,这龙树菩萨说的。现在我们明白《华严经》是什么?是遍法界虚空界的万事万法,它的体性、现相、事理、因果,总的来说就叫《大方广佛华严》。真的,这个没有办法用数量来说,只能讲是无量无边、无数无尽,他全说出来。回过头来看看,中国唐朝时代惠能大师,他也明心见性,也大彻大悟,这个境界跟释迦牟尼佛完全平等、完全相同。惠能大师开悟也把他的境界说出来,说得很简单五句话,「何期自性本自清净、本不生灭、本自具足、本无动摇、能生万法」。释迦牟尼佛是说出一部《大方广佛华严》,六祖说出二十个字,我们一对比这就明白,这二十个字就是《华严经》的总纲领,二十个字一展开就是《大方广佛华严》,《大方广佛华严》浓缩就是这二十个字。所以五祖忍和尚一听明白了,衣钵就给他!传给他,他就变成禅宗第六代的祖师。

  我们学佛,终极的目标在哪里?就是在开悟,就是在明心见性。净土宗也不例外,我们以前以为净土宗到西方极乐世界,见到阿弥陀佛就算是圆满。我在台中离开老师的时候,做了一个心得报告,我送给老师看,老师看了之后告诉我,我报告是用表解画的,他给我加一个箭头,我佩服得五体投体,这个箭头是什么?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指归明心见性,这才算是究竟圆满!到西方极乐世界要不能够明心见性,那不行。所以我们才晓得,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明心见性,《金刚经》里头才说,「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」,每个法门到最后都是见性。所以,修学佛法一定要记住一个原则,那就是「一门深入,长期薰修」,你才能见得了性。如果你同时学两门、学三门,学多、学杂,你分心,你的心意不能集中,不能集中你就不能得定,就不能开悟,忌讳在此地。不是说法门不好,门门都好,佛就告诉你,门门都好,你只能走一门。像我们这个大厅有很多个门户,你要想进来,从一个门你就很容易进来;你同时想从两个门进来不可能,同时想从三个门进来是更不可能。我们想想看,释迦牟尼佛当年十二年所修学的,那学了不少法门最后统统放下。你要不放下,不放下这叫所知障,你得不到三昧,你不会开悟,那就错了。所以一定是一门,无论哪个法门只要是一门,他就成功。

  净土宗的一门,近代我们看了不少人,这一门是什么?就是一句阿弥陀佛,绝不掺杂第二样东西在里头。谛闲老和尚的徒弟锅漏匠,大家知道;早年哈尔滨极乐寺的修无法师,《影尘回忆录》里头有记载。都是一句佛号,时间不过三年,一句佛号念三年,预知时至,无疾而终,瑞相稀有,他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!如果你同时学个两样、三样,你决定不可能,为什么?你有杂念。这是佛法修学要想一生成就,就是得三昧,我们念佛叫做念佛三昧,你学《华严》叫华严三昧,学《法华》叫法华三昧,学《金刚经》叫般若三昧,三昧是禅定,是定,定能开慧。所以佛法修行的总纲你记住,「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」,戒是什么?戒是方法,一定要遵守方法;你不能够乱来,我们现在的修学怕的就是杂修。有人问我们现在是净宗,修念佛法门的,我们现在又学《弟子规》、又学《感应篇》,算不算是杂修?来问我。我说那不算杂修,为什么?《弟子规》、《感应篇》这是基础,好像盖房子一样,这是地基,你要从地基上起高楼大厦,那就要专一,你都要这个基础,离开这个基础不能成就,基础要坚固!

  我最近这几天,同修们给我送来这么一本书,《王凤仪言行录》,这东北的一位王善人。我很早知道他,但是不详细,因为台湾也有万国道德会,王善人是万国道德会里面的成员。我是一九八二年,我第一次到美国,那个时候出家人出国,护照要向佛教会申请,我想想我没有这个缘分。那个时候我住在韩馆长的家里,我没有道场,住她家里,她每天张罗给我找地方讲经。所以我讲经没中断,一出家就开始讲经教学,都没中断。她参加万国道德会,里面都是她的同乡。一九八二年,万国道德会在美国洛杉矶,召开第三次世界代表大会,在洛杉矶召开,韩馆长介绍我认识这些负责人。他们聘请我做顾问,所以我是万国道德会顾问的身分,他们给我请了护照,我这才离开国门,走向了世界。有这么一段因缘,我知道有王凤仪善人,有这么一个人。

  最近这份资料好,我看了之后佩服得五体投地,善人的一生所做的事业,我觉得他老人家,比孔子有过之而无不及,这真的。农民出身不认识字,他是孝子,所以根在孝道!从小为别人打工,在家能孝顺父母,他工作就能忠於雇主,他知道尽忠。所以孝悌忠信、礼义廉耻、仁爱和平,他做到!这不是一般人,一般人是讲讲没做到,他完全做到了。在那个时候是清朝末年,他出生在同治年间,四十八岁清朝亡了,就民国元年四十八岁,他七十四岁走的,孔子七十三,他七十四岁走的。知道这个社会的动乱,也知道专制会没落,民国兴起来男女平等。在从前女子很少读书,女子要出来工作,不能没有知识,所以他就办女校,办女子学校义务的,义学,帮助女孩子读书。一生办了多少?将近三百个学校,不容易!一个不认识字的农民办三百多个学校,遍及北方好几个省分,而且办得非常成功,得到政府的奖励。孔子教学只有五年,所谓「三千弟子,七十二贤」;王凤仪先生所做的事业,超过孔子太多了。

  他一生的行谊没有别的,就是真正做到,古圣先贤的话他怎么说?我听到一个字,我就认真努力把这个字做到;听到这一句,我就一定要把这一句做到。一生当中专看别人的长处,不看别人的缺点。这些古圣先贤教导我们、佛菩萨教导我们,他全落实了。我们学佛,今天我们深深感到,在家的佛弟子,十善业没做到;出家的佛弟子,《沙弥律仪》没做到。没做到就不是真的,天台大师讲名字而已,有名无实,不是真正佛弟子。为什么做不到?为什么古人能做到,现在人做不到?古人基础教育好!教育不一定是念书,王善人没念过书,他的基础教育好,基础教育从哪里来的?中国古时候从胎教开始的。王凤仪先生的前人,他的高祖父、曾祖父、祖父都是读书人,父亲这一代家道就衰了,就没念书,务农,所以他从小没念书。但是父母懂得做人的道理,从小做出来给他看。像我们念《弟子规》,《弟子规》不是念的、不是背的、不是讲的,是要做到!

  我在这里面看到有一段,有一个人也是个居士,也是他们的老师,他们义学里头的老师,是个学佛的,天天念《金刚经》。有一天问他,注解《金刚经》、讲《金刚经》,能不能成就?能不能成佛?王善人告诉他,你注《金刚经》、讲《金刚经》,未必成得了佛,佛是做出来的。这个话讲得好!你要把《金刚经》里面的道理、方法、原理、原则,真正做到你就成佛;不是讲就会成佛,也不是你给它做注解就成佛。这话讲得好!这个王先生真的是开悟了,不认识字,像六祖惠能大师开悟,不认识字,这么一个奇人,所以悟比什么都重要。他开悟是在他父亲过世的时候守坟、守孝,在坟墓旁边搭个小茅蓬,住了三年,这三年当中他悟了很多道理。成功的秘诀没有别的,就是笃行。

  到以后他儿子上学念书,那是念私塾,他跟他儿子一起学认字、学读书,叫他儿子上学之后,回家来把学的经念给他听。念完之后他叫他儿子听著,他讲,把这个意思讲给他儿子听,而且讲得非常好,比老师讲得还好。为什么?他的原则现在我们知道了,他把他听的总想到自己,我要怎样落实,把它落实在生活、落实在工作、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,他全用上!所以他的学问是真学问,这不是假的;如果我们学到东西,学了不起作用,这个学的是白学了。现在讲什么?佛学、儒学、道学这不管用,未必有成就;翻过来就有成就,学佛、学儒、学道。我学儒就要学跟孔子一样,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,我所学的全落实,落实在生活工作、处事待人接物,你说这多快乐,真学到。学佛也是如此,佛教我们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、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真做到!道要从《感应篇》学起,因果教育,懂得因果,知道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,你的贪瞋痴慢全都没有了,不起贪心,心里面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

  他们办学,那么多的学校要钱!这里头有一段记载,当时有一个将军官做得很大,送了他黄金,不少钱,还送了一片土地,土地的地契写得清清楚楚,多大呢?中国亩七万亩,这么大的地送来,他没有接受。他的朋友「我们现在办学正好缺钱,这一下我们问题不解决了?」他说这不能接收受,人问他为什么?他说「他这个钱来路不好,他是贪污来的,这个钱不干净。如果我们接受,将来他一旦出事,身败名裂,社会上人会产生误会。说什么?我们做慈善事业的,你看,他出那么多钱做慈善事业,他还遭遇这么不好的报应,把我们这点道德的信心都失掉,决定不能要。」果然不错,十几年之后这一家家破人亡,给他说中。所以钱要看是不是净财,不是净财不能收,纵然做慈善事业都有过失,这不是一般人能见到的,这是很不容易的一桩事情。

  我们今天确实,像肖先生写给我的短信,佛法没有别的,佛法实在讲,也不必学很多东西,最重要的放下贪、瞋、痴、慢,这重要。放下执著,你就成阿罗汉;放下分别,你就是菩萨;放下起心动念,你就成佛了。对於念不念书、学不学法门,实在讲没有关系,就跟六祖惠能大师接受衣钵之后,师父跟他讲你有灾难,你必须去躲避,在逃难的路途当中,遇到无尽藏比丘尼。这个比丘尼也修得不错,受持《大涅盘经》,《大涅盘经》的分量很长,四十卷,她天天念。惠能大师在旁边听,听完之后他就给比丘尼讲,讲得比丘尼非常欢喜,拿著经本来跟他请教,他说「我不认识字。」她很惊讶,「你不认识字,你怎么讲得这么好!」他说「这个与文字没有关系。」这话是真的,佛法修学什么是关系?放下。放下、放不下这个关系可大了!

  所以我们今天学了这么多年,没有显著的功夫,什么原因?没有放下!放下就是。为什么不肯放下?真正清楚明白,现前就是放下的时候,不能再等待,多等待一天你就多受一天轮回的苦报,什么时候放下,那你真的离苦得乐。所以,我们至少也要学王凤仪先生,那种笃行的精神。中国老祖宗教导我们做学问五个程序:「博学、审问、慎思、明辨、笃行」。王凤仪先生有真的笃行,真心要做,真正把它做到,所以前面四个他自然就通。智慧开了,心地清净,没有贪瞋痴慢,没有事非人我,他成就了,原因在此地。这是我们真正学佛、学道的人,必须要向他学习的,他是我们最好的榜样。这次你们「孝恩信义之旅」,我希望将来以后我要是有机会,我也很乐意参加你们的旅游。谢谢大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