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对鼓山寺第二届夏令营讲话 - (共一集)
对鼓山寺第二届夏令营讲话  (共一集)  2008/7/26  华严讲堂  档名:21-461-0001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大家好。今天非常欢迎法师与诸位同学,来到实际禅寺参学,在国内大专学生夏令营,我第一次遇到,感到非常欢喜。想到在应该是四十年前,四十年前台湾第一次有大专学生来学佛,那个时候不叫夏令营,叫大专佛学讲座,四十多年前的事情。这个活动,是台中李炳南老居士他老人家首先提倡的,以后这个风气就带动,台湾许多著名的寺院都办夏令营、冬令营,把台湾高校的学生学佛风气带动起来,这是桩很好的事情。我在那个时候也参加这个活动的教学,说明佛教被高等知识分子接受,在社会上也证实这不是迷信,确实不是迷信。可是佛教在这么多年来,尤其是清朝末年之后给社会上造成严重的误会,这也是事实。使我们从年轻时候就对於宗教,特别是对於佛教产生误会,认为宗教是迷信,那佛教是迷信当中的迷信。为什么?所谓说高级宗教它们只有一个神,宇宙之间唯一的真神,造物主。佛教里面神就太多了,看到他们什么都拜,所以就变成什么?一种叫多神教、泛神教,多神教跟泛神教在宗教里面属於低级宗教,这误会就更严重。因此宗教偶尔还会接触,像天主教、基督教、伊斯兰教,我在学生时代都接触,唯独佛教没有接触过,所以始终认为他们是很迷信的一群。

  五0年代,我这个五0年初期,我在台湾学哲学,我的老师是方东美先生,桐城人,是我们老乡桐城人,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哲学家,声望很高。我跟他学哲学,他给我讲过一部哲学概论,最后一个单元叫佛经哲学,我从这个地方接触到佛教,也重新认识了佛教。我感到很讶异,我说佛教是多神教,低级的宗教,它怎么会有哲学?方老师告诉我,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,方老师说「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,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。」以后我没有这样说法,我都称为是高等哲学,我说佛经是高等哲学。方先生当时跟我讲,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,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,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不知道?所以从此之后,这把我们的错误观念改正过来。我就问方老师,我说你从哪里学来的?方老师告诉我,在抗战期间,那个时候的首都在重庆,他在中央大学教书教哲学。有一年生病到峨嵋山养病,他说那个地方环境非常好,在山上也没有杂志、也没有报纸,你要晓得抗战期间是非常落后,连公路都没有。在山上养病大概住了两个多月,什么都看不到,山上只有佛经,他是这样接触到佛教的经典,愈看愈有味道。所以到以后欲罢不能,他才晓得佛教里头有真正的好东西,超过世界东西方的哲学。他是个哲学家,他用哲学的眼光来读佛经,也告诉我,佛的经典殊胜。

  那个时候告诉我,他说佛教在经典上,现在寺院表面上已经看不到了,出家人真正在经典上深入经藏的人不多。所以他就教导我直接深入经藏,这个指导是正确的。没有多久,大概两个月的时间,我认识了章嘉大师,这是密宗上师,非常的难得。我们知道藏传的佛教,它有四个支派,大家现在熟知的是西藏,前藏、后藏,前藏是达赖、后藏是班禅;还有蒙古,内蒙就是章嘉、外蒙就是哲布尊丹巴。清朝统一中国的时候,边疆上这四大喇嘛都封为国师。只有章嘉到台湾去,我们遇到,那个时候我对佛学有认识,知道它的好处,向他请教。很难得,我跟了他三年,每个星期我们见一次面,利用星期天向他请教,我佛学的根基,是他老人家给我奠定的,非常难得。他教我入佛门,你首先要认识释迦牟尼佛,这很难得,这不容易讲。他不是直接教我去读经典,他教我先去认识释迦牟尼佛,教我去读《释迦谱》、《释迦方志》,这就释迦牟尼佛的传记,唐朝人写的。当时在台湾一般书店没有这个书,所以只有到寺院找《大藏经》,在《大藏经》里面查到,我们手抄。我记得初学佛的时候,我还抄了十几部经,不像现在印刷术这么发达,佛教的经典现在流通量非常之大。我们那个时候学习非常辛苦,自己要到庙里去抄经,《大藏经》又不能借出,所以只有星期天早晨到那边去,到晚上,抄一天回来。

  读了这两部书之后才知道,原来释迦牟尼佛不是神、也不是仙,他是人。所以把佛、菩萨、阿罗汉搞清楚了,原来这三个名称是佛门教学的学位。好像我们现在大学里面的博士、硕士、学士,它是三个学位的名称,才真正搞清楚。所以佛教里面没有神,没有什么唯一的真神,没有造物主,佛教里面没有这些。释迦牟尼佛你看他是王子出身,迦毗罗卫国的王子,父亲是净饭王,他十九岁舍弃了王位的继承,他出去学习,我们现在讲出去学习。我们知道,印度当时跟中国春秋时代,还早,周朝时的时代,他比孔子还要早一点,中国也没有统一,印度也没有统一,所以都是小部落的这种社会,就小国。中国在那个时候我们在历史上看到,从黄河到长江、到珠江流域,所谓八百诸侯,就是八百多个小国家,诸侯就是国王。推崇有道德的国王,大家都听他的指导、听他的教诲,所谓共主,大家推崇的,那时候称为天子。天子并不是统治权,而是在文化里面产生很大的作用。所以这样我们知道印度也是这个情形,王子身分是个特殊身分,这个人聪明好学,我们知道他有这些条件,就晓得当时印度确实是全世界宗教之国。古老的婆罗门教,他们说它有一万多年的历史,佛教按照中国的记载是三千年的历史,但是今天全世界承认它只有二千五百年,今年是二千五百五十二年,二00六年是二千五百五十年。

  这样优异的条件,所以印度所有宗教的这些大德、学术界里面的那些大师,他都亲近过、都跟他们学过,学了十二年。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,他求学十二年。当时印度,在全世界无论是宗教、是学术界,他们有个特色,这是其他地区所没有,那就是修禅定,佛家所讲的四禅八定,这不是佛教的,这是婆罗门教。但是佛家还是以四禅八定做基础,再向上提升;可是印度宗教只到四禅八定,就止住了,没有再向上提升。禅定能够突破空间维次,现在科学里所说的,也就是六道轮回是通过禅定里面才真正接触到,所以它这个不是用数学推断的,不是迷信。是人人,你只要修禅定有这个功夫,你就见到,大家见到都是一样,可见得这不是假的。所以对六道里面的状况、情形,了解得非常清楚,释迦牟尼也不例外,他当然很清楚。那我们再以求学的立场来说,我们一定还有问题不能解决,那就是这六道从哪里来的?为什么会有六道?六道之外还有没有世界?对於一个年轻好学的知识分子来说,他肯定要追求。那这个问题在当时,无论是宗教、还是学术界都没有人能解答。所以佛陀就放弃了学习,十二年他大概也就是,像我们现在讲没有地方再去参学,高人都见过、都接触过。所以他到恒河边上找棵大树底下去入定,入更深层次的定,把他所学的都放弃,我们现在晓得,他放下了妄想分别执著。

  这一放下了之后,就是宗门里面所说的,禅宗所说的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这些问题全解决了,六道怎么来的、为什么会有六道、六道之外还有什么,统统解决了,那个时候他三十岁。从这个时候之后他就开始教学,教了一辈子,七十九岁过世。所以我们中国人常常说,讲经三百余会,说法四十九年,也就是他教学教了四十九年。法会就是我们现在的办班,像你们现在办大专夏令营,这就是一次,像这种活动他一生搞了三百多次。三百多次,大型的时间就很长了,有好几年,最短的也有二、三天,所以长短不一定,一生干这个事情乐此不疲。我们从这个角度上来看,用现在人来说,释迦牟尼佛是什么人?确实他的身分是老师的身分,职业老师。所以我们今天不迷信,佛教传到中国来,你看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,「本师释迦牟尼佛」。本师就根本的老师,就是这种教学是从他创始的,创始的老师我们称他为本师。释迦牟尼是他的名号,不是他自己在家名字,在家名字叫悉达多,这是出家用的名称。这名称是什么意思?释迦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能仁、仁慈,他能够以仁慈待人。仁者爱人,慈者与乐,这就说明他对人是一片爱心,帮助人离苦得乐,这是释迦的意思。牟尼是清净、寂灭,清净、寂灭是对自己,自己不失清净心。寂灭,灭也翻作涅盘,灭的意思是灭烦恼、灭生死,是说这个,也就是像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,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,他灭掉了、他没有了。

  以后我们在大乘经论里面了解,佛告诉我们,佛陀教我们求智慧,不是求知识,佛经里面的知识非常丰富,那是附带,它真正目的是求智慧。智慧包括知识,知识不包含智慧,这两回事情,这我们要知道。所以他所证得的,我们讲他见性了,他见了性,性是什么?佛在大乘教里讲得太清楚了,能不能用很简单的几句话把它概括?在中国也出了一尊佛,禅宗的六祖惠能大师。这个人不认识字,没念过书,现在讲没有文化,他是个樵夫,砍柴卖柴的。现在这种行业大概你们年轻人不知道,我在抗战时期那个时候我做学生,都市里面,在一般那个时候还没有,有电灯的都市就不多,大多数城市没有电灯、没有自来水。居住在都市里只有用井水,也不是每家都有,大多数是买水,专门有挑水的到城市里面来卖。买柴,没有瓦斯也没有电,所以烧灶就烧柴火,有专门樵夫上山砍柴,挑到城里来卖。惠能当时是卖柴的,你们读《坛经》,就看到这些故事,《坛经》里面记载。他是很偶然的,把柴卖掉,拿著钱再买一点米回家,他是孝子,养活他的老母亲。

  应当说它这个柴是卖给客栈,像现在的旅馆,从前客栈。他看到客栈里面一个旅客念经,他听了很欢喜,在窗户外面听,听他念《金刚经》。听了之后他很喜欢,他就进去向这个客人请教,你念的是什么?告诉他念的是佛经。他就把他听到的感受,讲解给他听,这个客人感到非常惊讶,不认识字的人,这是能够听到《金刚经》,能够发挥出这样的理解,很不容易。跟他谈愈谈愈有兴趣,就劝他,你应当到黄梅五祖那里去参学,像你这种根性一定有开悟的可能,鼓励他去。他没有法子,他是樵夫,要养老母亲,这个客人很慷慨,拿了十两银子给他,给他做安家费,他说「你老母亲我们照顾,你放心去参学,到黄梅。」到黄梅这段故事,《坛经》上也写得很清楚,五祖忍和尚留他在道场做义工,他是樵夫,天天砍柴,还做老本行,到厨房里面去破柴,破柴舂米干这个工作。他在那里干了八个月,没有进过禅堂、也没有进过讲堂,在道场里面做义工。五祖传法,大家都知道五祖有个学生,是大众当中的上首,好像是班长一样,也是五祖的助教。五祖有很多讲堂里面都让他去代课,讲得也还不错,所以大家都认为这个人肯定是继承五祖的衣钵,神秀法师,神秀大师。

  五祖让大家每个人作首偈送给他看看,看看他悟入的境界。神秀也是在这个环境之下也不能不做,他自己很清楚,大家都不呈偈,这是我知道大家都把这推到我身上了,所以他就作一首偈。这是很有名的、很著名的,「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,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」,写这么一首偈。五祖看了之后也很赞叹,但是没有见性,也就是说妄想分别执著没放下!整个寺庙都传诵,惠能听到了,就要求人你们哪一位,寺庙很大,他很多地方不知道,你们带我去拜一拜这首偈子也开开智慧,去拜一拜。有人带他去拜这首偈子,拜完之后,他说我也有首偈子,我不会写字,你们哪个人会写字的帮我写一写。大家都感到很奇怪,你看这么一个人,到庙里来了八个月,都在做粗活,也没有进过禅堂、也没有进过讲堂,怎么他也有首偈子?当时有位张居士很欢喜,说好,你说我替你写。「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」。五祖忍和尚看了之后心里有数,赶快叫他们擦掉,没见性,也没见性,大家也就沉默下去了。实际上那真正是明心见性的见地,五祖为什么不说?怕人嫉妒、伤害他。就暗中跟他约定,这是别人都看不出来,告诉他三更的时分到方丈室来见面。

  他舂米,他去巡视,道场里巡视,巡视到碓房,看他在舂米,在他舂米碓下,拿了他的拐杖敲了三下就走了。惠能晓得,这三下就是约定三更到方丈室见面,他三更真去了。五祖给他讲《金刚经》,我们晓得讲大意,时间,我相信不会超过两个小时,讲到「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」,他彻悟了。这个彻悟的时候他说出自性的样子,说了二十个字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」,何期是没想到,没想到自性本自清净,从来没有染污;第二句说「何期自性,本不生灭」,不生不灭;第三句是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;第四句是「何期自性,本无动摇」,本无动摇就是自性本定,《楞严经》上所说的首楞严大定,自性本定,这不是修得来,自性本来是定的,从来没有动摇过的;最后一句是「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。五祖说行了,不要再说了,衣钵就给他,连夜就送他出去,叫他赶快走。就逃去避难,免得有人来夺取衣钵,甚至於对他身命都受伤害,所以告诉他,你是南方人,往南方去躲避。他就在猎人队里面躲避了十五年,十五年之后大家把这个事情淡忘,他才出来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能大师明心见性说出这个,说得简单、明了自性的样子,在哲学里面所讲的宇宙人生的本体。他能用这么简单的字、词句,讲得这么清楚、这么明白,跟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,彻悟的境界完全相同。

  世尊在那个时候示现的,就像《普门品》所说,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,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,应以佛身得度就现佛身。释迦牟尼在印度是现佛身,惠能大师在中国是现比丘身,应以比丘身得度则现比丘身而为说法。所以那个境界是相同的、是平等的,是佛境界,释迦牟尼佛在印度成佛,六祖在中国成佛。我们看看《六祖坛经》,《六祖坛经》分量不多,它的内容,跟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经教,没有两样,很难得、很不容易!以后我们接触大乘之后,也就深入经藏才晓得,佛家的教学终极的目标是明心见性。心性是宇宙的本体,现相,整个宇宙是从心性里头变现出来,就是能大师最后的一句话说,「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。宇宙从哪里来的?大乘教佛说得很多,心现识变,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宇宙是这么来的。跟现在科学家讲的不一样,它讲得透彻,你细心去体会你不能不佩服,心服口服。现在科学家所讲的,宇宙是属於大爆炸,这还有很多争议,勉强同意的有,持怀疑态度的人很多,没有佛讲得那么好。也就是说科学跟哲学,还没有能找到一个真正本体,没找到。佛找到了,他怎么找到?禅定里头找到。告诉我们,只要你能够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,你就见到了,宇宙万有的本体你见到了。

  释迦牟尼佛在定中见到,惠能大师见到,他能放下。所以现在我们才晓得,佛法追求的,梵语音译的称之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这个话可以翻的,没有翻属於尊重不翻,因为它是佛教修学终极的目标。我学佛希望得个什么?就希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这个话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。佛在《华严》里面,《华严》是第一部所讲的经,讲得很清楚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你现在还是佛,你自己不知道。诸佛如来知道你是佛,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?因为你有障碍,障碍就是妄想、分别、执著。在一般大乘教里面叫烦恼,执著是见思烦恼,分别是尘沙烦恼,妄想是无明烦恼,这三样东西把你的心性,把你心性里面的智慧、德能、相好全障碍了。所以在《华严经》上说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」,那我们就明白了。所以这个东西确实,跟学、无学没什么关系,就是要放下。

  你放下执著,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了,你就证阿罗汉果,因为什么?你就得正觉,得成正觉的人就是阿罗汉,阿罗汉果六道轮回就没有。所以诸位要晓得,六道轮回是执著变现出来,执著是属於唯识,因为妄想分别执著是识心,不是自性,自性现相,执著变现才变成六道。如果再能够把分别也放下,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分别了,那你层次提高,你证得就叫正等正觉,这称之为菩萨。佛门里面第二个学位你拿到,菩萨,菩萨是正等正觉,等是等於,正是正确,决定是真实的,没有错误、没有偏邪。那最高的一个学位,你还得把妄想放下,妄想是什么?起心动念。不起心、不动念高!到不起心、不动念,所现的心性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。《华严经》里面所说的「自性清净圆明体」,这是哲学里面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,你就回归本体了,回归本体叫做成佛。所以成佛是最高的学位,这个学位里面就加个无上,无上正等正觉。我们学佛希望就是能入这个境界,入这个境界,与你学习,跟不学习,真的没有关系。你学习可不能执著,如果用执著分别来学习,那你永远达不到,那变成什么?现在人所讲的佛学,你成为一个佛学家。现在大学里头开的课,你可以拿到博士学位,但是怎么样?你的烦恼、习气断不掉,你这个六道轮回你不能够了脱,还是在六道里头搞生死轮回。因为你连阿罗汉都不如,阿罗汉能够脱离六道轮回,你没有法子脱离,这是什么?你有执著。

  放下执著,我们可以学经、可以学教,可以听经学教。听经学教要记住,马鸣菩萨在《起信论》里面告诉我们,这个学习的态度太重要,这就是佛学、学佛关键的所在。他教我们听经或者是读经,文字是语言的符号,是一桩事情,所以你听经要离言说相听,你不能够执著言说相。你就晓得,我们读经不可以执著文字相,文字相跟言说相是一个意思,你要是执著你就错了。你要是用执著,执著是第七识,分别是第六意识,就是说你用第六意识跟第七识来学经,你所得到的是佛学,是佛门的知识,不是智慧。如果你学习你能够不用分别心、不用执著心,你了不起,你所得到的是正等正觉那是菩萨,那叫学佛。所以佛学跟学佛是两桩事情,我们要学佛才管用;如果不是学佛,搞佛学,这个不管用。这个为什么?烦恼不能断,清净心得不到,智慧不能开,那就错了。智慧才管用,才能解决问题,解决我们的生死问题,解决我们轮回的问题,这多了不起!所以方老师称为哲学里头最高峰,是有道理。我们要学佛不能搞佛学,搞佛学这个精神、时间用得太可惜了。所以这里面差别,就是放下分别执著。到最后,如果你能够六根对六尘境界,真正到不起心、不动念,那你成就了。所以凡夫成佛,在理论上讲是一念之间,就这个念头你能不能够转得过来?你能不能放得下?放下就是!惠能大师放下真成佛,二十四岁。就是说你能不能?

  所以这个事情,过去老师章嘉大师告诉我,他说凡夫成佛一念之间,佛法知难行易,你看行,放下就是。放下执著你还有妄想、还有分别,是阿罗汉,阿罗汉有妄想、有分别;菩萨有妄想,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;佛,佛是连妄想都没有,妄想分别执著全没有,这个东西要懂,真正的功夫就在放下。佛经典里面所讲的这些道理,帮助我们觉悟,为什么?你不觉悟你不肯放下。我为什么要放下这些道理全搞清楚,把宇宙人生的真相,佛经里面所说的诸法实相,法是一切法,宇宙、万有、生命、森罗万象,这是用个法做代名词,总代名词。诸法就是宇宙之间一切真相是什么?宇宙怎么来的?生命怎么产生的?我从哪里来的?佛法里面讲依报、正报,这要搞清楚。什么叫正报?我是正报,我之外都是依报。依报就是我们生活环境,很多人那是我生活环境里面的人事环境,他是环境,他不是我。我才是正报,所以正报只是我自己一个人,我从哪里来的?禅宗里面要追究这个问题。所以叫这个人去参究,参,参什么?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。你能不能把你自己找到,你自己的本来面目找到?给诸位说,惠能大师找到、释迦牟尼找到,就是自性。自性能生万法,自性生我的这个身命,我的身命是从自性里头变现出来。怎么变现出来的知不知道?为什么会变现出来?这都有答案,我不说出,希望你们到大乘教里面去找。最简单、最直接的,就是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因为这部经是整个佛法的概论,各宗各派的精华全在这部经里头。

  所以古大德称这部经为根本法轮,称其他的《大藏经》,一切经是《华严》眷属。好像一棵树一样,《华严》是根、是本,其他所有经教是枝、是叶,是这个树的树干、树枝、树叶,所以你掌握到《华严》,你就掌握到全部。这是一部大经,《华严》的参考资料不多,也就说明这个大经,自古以来研究的人并不多,研究有成就的人当然就更少。现在我们看到是清凉大师的《疏钞》、李长者的《合论》,这都唐朝时代。后人每个朝代虽然有学习、有研究、有探讨,没有一个圆满的著作留下来。所以我们学习这部经,一定要学《华严》五祖,找他们的资料来做参考,引导我们破解《华严经》的奥秘。非常难得,杜顺和尚这是第一代的祖师,给我们提出一个修学的纲领,六条。他的再传弟子,杜顺是第一代,云华是第二代,贤首是第三代,贤首国师把这个六个纲领做了解释,成了一篇文章,「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」,还源是回归自性。自性在净土宗里面,实在讲就是大众所熟知的常寂光净土,常寂光净土是自性,常寂光净土是自己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,回归到这个地方,那这究竟圆满的佛果,这真叫大圆满。这里面没有显现,物质现象没有、精神现象也没有,它有灵性。灵性是什么?见闻觉知都永恒不灭,本自清净,一尘不染。它还有特性,本自具足,十法界依正庄严它虽然不现,它具足,所以它能现,在有缘之下它就出现。出现就变成了我们今天讲的宇宙、万法、生命,变现出这个东西,森罗万象不离心识,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。这才把哲学里面的问题、科学里面的问题,解释到淋漓尽致。

  确实方先生告诉我,佛经是高等哲学,我们通过五十多年的学习,彻底明了不但是高等哲学,也是高等科学,今天这个世界上,古今中外,无论哲学的成就跟科学的成就,都没有办法超越佛经。今天时间虽然不长,我把这点介绍给同学,希望同学们真正认识,好好去研究。你们要成为伟大的科学家、哲学家,这个材料太丰富了,确实是可以超越,受用不可思议。方先生讲的「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所以它一点都不迷信。非常可惜的,是因为外面传说它是迷信,所以让很多人产生误会,而不愿意去接触它。真正接触到那是大福报,佛法里面所讲的「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因缘」,你们在很年轻的时候就遇到了,将来的成就,真正如理如法的修学,成就不可思议。确实像佛经上所说的自度度他,帮助自己转烦恼为菩提,帮助众生破迷开悟、离苦得乐。一个小时就到了,谢谢大家来参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