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山寺念佛堂开示 (共一集) 2007/10/16 中国山东庆云金山寺 档名:21-449-0001
诸位法师、诸位同学们,这次是我第一次来到金山寺。出乎我想像之外,这个道场建立得这样的庄严,无论在哪个方面,让人看到都能够生欢喜心。有这么好的修学道场,大家要珍惜,这个环境就像开经偈上所说的「百千万劫难遭遇」。修学凡是有成就的人,没有别的,他认识机缘,能够抓住机缘,认真努力的学习,没有不成就的。成就时间长短在乎个人努力,如果是精进不懈,从理论上讲,凡夫作佛一念之间。如果不认识、不觉悟,回不了头,那就是无量劫。所以,时间在佛法上讲没有长短,《华严经》上佛告诉我们,「念劫圆融」,一念不觉就变成无量劫。一念觉悟,你就成就了。所以一生成就,在《华严经》上,善财童子给我们做了榜样;在《法华经》上,龙女八岁成佛给我们做了好样子;在中国,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二十四岁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这都是好例子。世尊为我们示现,学习了十二年,彻底放下,成就了。放下什么?放下妄想、放下分别、放下执著。我们才真正明了什么叫佛法,什么叫世间法,只要有妄想分别执著在,学佛也叫世间法。如果你真正能够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,没有一法不是佛法;放不下,祖师常说,哪一法是佛法。所以,佛法、非佛法是在我们一念之间,与外面境界毫不相干,这个道理要懂。
我看这个道场非常欢喜,希望这个道场能够把佛教本来面目恢复。释迦牟尼佛在世,一生,从三十岁示现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,这就是成佛,而后一直都是教学,讲经说法四十九年。七十九岁圆寂,我们中国人算虚岁八十岁,一生教学,这个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。佛法是佛灭度之后一千年传到中国,那个时候是汉朝明帝永平十年,公元六十七年,今年是公元二00七年,六十七年传来中国,当时传来的时候是教育。世尊一生,你看他的行谊,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职业老师。我们后世,一直到今天也没有忘记。但是如果这变成迷信,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,根本的老师。我们自称为弟子,我们跟释迦牟尼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。菩萨、阿罗汉是世尊早年的弟子,我们是现在的弟子。菩萨跟我们的关系是同学,我们同一个老师,他是我们的学长,他在前我们在后。阿罗汉都是我们的学长,我们是师兄弟,老师只有一个,这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如果我们把佛菩萨、阿罗汉当作神仙来看待,就是迷信,这是宗教。同学们一定要晓得,佛教是教育,不是迷信,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,像中国历代所传的是孔孟教育,这个一定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
仪规是大众在一起生活、在一起学习必须要有规律,没有规律这个团体就乱了,佛家的规律称为戒律。戒律是我们生活的规律,这个要懂,跟儒家的礼乐意思是完全相同。儒教学重视礼乐,礼是规矩,相当於佛教的戒;乐是音乐,相当於佛门的梵呗。梵呗是调心的,我们人还有七情五欲,七情五欲凡夫都有,起来的时候,如何把它平伏下来。人不能没有七情五欲,但是不能过分,过分对身心都有伤害,甚至对社会也产生妨碍。所以用乐调心,戒调身,一举一动都有规矩,这才是高等的文化,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好榜样。我们必须从自己身体力行,把它做出来。
佛教传到中国,这是佛陀的教育,直接归帝王管辖,所以这个机构称为寺。寺是政府办事的机构,从前称衙门。寺的长官称为卿,诸位念古书就晓得,中国从前是三公九卿。三公是皇上的顾问,九卿是皇上的属下,一级单位的机构。佛教到中国来,也变成皇家一级单位机构。所以方丈、住持的身分等於公卿,地位是一样的,非常的尊贵。佛教的寺办什么?早年佛教刚刚到中国的时候,最重要的工作是翻译经典,像现在的国家编译馆一样,它是这种性质。另外一个任务是讲解经典,指导大家修行。修行两个字不要再会错意思,行是行为,起心动念是行为,言语是行为,我们身体造作也是行为,行为有了错误,必须把它修正过来,叫做修行,这个要懂。修行不仅仅是念佛、拜佛、诵经,实在话这都不是修行,真正修行是把错误行为修正过来。
什么是对?什么是错?标准是什么?标准是经典。所以,我们要依照经典所说,修正我们的思想、观念、行为。经典、经论是修正我们精神方面的行为,起心动念;戒律是修正我们言语、动作上的行为。这个要搞清楚,要不然我们经都白念了。要像北师大门口的标语,「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」,我们的起心动念、我们的言语造作,都要给大众做最好的榜样,这是佛陀教育。不但给世间人做最好的榜样,还给天人做榜样,还给鬼神做榜样,要给九法界众生做最好的榜样。九法界众生见到佛的学生都非常尊敬,那我们自己想想我们这个样子,九法界众生会尊敬我们吗?但是要知道,只要认真依照佛陀教诲学习,确实鬼神尊敬我们,天神也尊敬我们,因为你确实是给他们做好样子。
我刚才从天王殿进来,我们有很多领导在,我向他们做了报告。寺院所供奉的这些佛、菩萨、罗汉、天神、鬼神,这些雕塑、绘画、艺术品,他们都是表法的,全都是教学,不是迷信。一进山门,头一个看到弥勒菩萨,弥勒菩萨教我们什么?教我们笑面迎人,见任何人都欢欢喜喜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。大乘经教里面佛常说,常生欢喜心,法喜充满,这是弥勒菩萨代表的,一进门就进入了一个欢喜的处所,这个里面没有苦,离苦得乐。人要真正生欢喜心,首先要能包容,所以弥勒菩萨肚皮很大,代表什么?能包容,量大福大,他表这个意思。中国塑造的弥勒菩萨是布袋和尚的形象,布袋和尚出现在宋朝南宋时代,跟岳飞同时代。他手上拿的不是元宝,元宝是错误的,不是拿元宝,拿的布袋。他出去化缘,不管人家给什么,都丢到布袋里,一律平等。背著布袋走,一个手拿一串念珠,称布袋和尚,他叫什么名字没人知道,大家都叫他布袋和尚。我们塑他的形象,因为他的慈悲挂在脸上,一看就明白了。
有人问他什么是佛法?他把布袋往地上一放,两手摊开,一句话不说。人家看那个样子,放下,放下是佛法。放下之后怎么办?布袋背起来就走,头也不回。放下之后要提起,教我们这个意思。所以,佛法就是放下,放下执著,我们对人、对事,对物不再执著,就是阿罗汉,阿罗汉放下执著;菩萨放下分别;佛放下妄想。世尊在《华严经》上告诉我们,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。所以,凡夫跟佛菩萨没有两样,只要你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,你就是佛;有妄想,没有分别、执著,你是菩萨;有妄想、有分别,没有执著,你是罗汉;如果三样都有,你是六道凡夫。这很清楚,很明白。
你们现在在念佛堂干什么?放下。就一句阿弥陀佛,用一句阿弥陀佛把所有一切妄想、杂念统统打掉,打掉就是放下,最后只有这一句阿弥陀佛。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,把阿弥陀佛也放下,你就成佛了。不放下阿弥陀佛,你是菩萨;放下阿弥陀佛,你就成佛了。我们的功夫是做这个。所以你还有妄念、还有分别、还有执著,那念佛还要念很久,要念无量劫。如果肯放下,在念佛堂几天就成功了,《弥陀经》上讲得多好,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,就圆满了。所以,佛教我们放下,要懂得放下是功夫。只要肯放下,自性里面本有的般若智慧就现前,德能就现前,相好也现前,清净法性里面没有一样不具足。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,把开悟的样子给我们说出来,那就是明心见性。明心见性是什么样子?第一个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」,告诉我们自性是清净的,从来没有染污。自性是不生不灭的,自性是一切具足的,一点欠缺都没有,自性本定,决定没有妄想,能生万法。
宇宙从哪里来?十法界从哪里来?六道从哪里来?自性变现出来的。所以大乘教里面讲,宇宙万法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。识就是妄想分别执著,它能变成六道,变成十法界,这里面就是讲因果的道理。染净因果,净就变成四圣法界;染里面有善恶,善恶都是染,善就是三善道,恶就是三恶道。就是这么来的,不是真的,是假的,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懂得皆是虚妄,你就放得下,自然放下,不用别人讲,放下就是。所以,学佛成就并不困难,难是难在你分别执著不肯放下,那就难了。千经万论都说明这个道理,说明事情真相。
所以佛陀的教育,道场、寺院、庵堂相传下来的,里面做的是什么?是教学,是修行。修行法门虽然多,总的来说不外乎两种方法,一个是参禅,一个是念佛,这是行门。但是解门跟行门要并重,解门是讲堂,天天上课,没有一天不上课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没有行门,行门是自己的事情,佛不管这个事,你们自己好好修,佛只管讲经教学。每天实在讲八个小时上课,四十九年没有中断过,天天上课,天天办班教学,对於社会大众各行各业,随其所需,佛统统都教。
我们应当要恢复,我们金山寺希望至少要有六个讲堂,大乘佛法六度,六波罗蜜。这六个讲堂就是布施(梵文檀那)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,用这个六度的名词。六个讲堂天天上课,喜欢学什么就到哪个讲堂。基本的课程非常重要,基本课程就是《十善业道经》,在家学佛、教化群众,《十善业道经》,《沙弥律仪》是出家基本课程。但是这个基本课程之前还有基础的基础,我们采取儒家与道家,儒的《弟子规》,道的《太上感应篇》、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。将来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、《列子》都可以讲,儒家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四书也都可以讲,其他的五经、十三经选讲,不必全讲,选重要的讲。还有大乘经教,希望这三种东西,都可以在这个地方传授,培养老师,佛法真正能够恢复起来,发扬光大。我们对得起佛陀,我们对得起历代祖师,对得起我们父母祖宗,对得起社会大众,这个事功德就无量了。如果与一般寺庙一样,就没意义了。希望大家认真努力,这个寺庙是中国第一寺庙,是全世界第一寺庙,把真正的佛法恢复过来。这个地方培养好的老师、好的法师,各宗各派的法师我们都要学习。我们不单只是恢复净土宗,其他宗派我们都帮助,为什么?那都是我们堂兄弟、表兄弟,都要照顾,不能不照顾。让大家沟通,把他们恢复起来发扬光大,这就正确。
很难得我们政府领导在这里见面,我们谈得很愉快,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,把庆云建造成中国和谐社会的示范城,把庆云建造成为全世界和谐世界的示范城市。我们希望海岛金山寺不仅是佛教示范道场,也是全世界宗教示范的道场。这要靠大家认真努力,我们必须把三个根扎稳,这三个根就是《弟子规》、《太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道经》,必须要学习。出家的同学们还要多学一样《沙弥律仪》,四个根。这四个根扎下去,四平八稳,然后无论你修学哪部经论、哪个法门,你都会有成就。像古代的祖师大德一样,佛法要靠大家努力。我今天的话就说到此地,我祝福大家。
诸位法师、诸位同学们,这次是我第一次来到金山寺。出乎我想像之外,这个道场建立得这样的庄严,无论在哪个方面,让人看到都能够生欢喜心。有这么好的修学道场,大家要珍惜,这个环境就像开经偈上所说的「百千万劫难遭遇」。修学凡是有成就的人,没有别的,他认识机缘,能够抓住机缘,认真努力的学习,没有不成就的。成就时间长短在乎个人努力,如果是精进不懈,从理论上讲,凡夫作佛一念之间。如果不认识、不觉悟,回不了头,那就是无量劫。所以,时间在佛法上讲没有长短,《华严经》上佛告诉我们,「念劫圆融」,一念不觉就变成无量劫。一念觉悟,你就成就了。所以一生成就,在《华严经》上,善财童子给我们做了榜样;在《法华经》上,龙女八岁成佛给我们做了好样子;在中国,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二十四岁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这都是好例子。世尊为我们示现,学习了十二年,彻底放下,成就了。放下什么?放下妄想、放下分别、放下执著。我们才真正明了什么叫佛法,什么叫世间法,只要有妄想分别执著在,学佛也叫世间法。如果你真正能够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,没有一法不是佛法;放不下,祖师常说,哪一法是佛法。所以,佛法、非佛法是在我们一念之间,与外面境界毫不相干,这个道理要懂。
我看这个道场非常欢喜,希望这个道场能够把佛教本来面目恢复。释迦牟尼佛在世,一生,从三十岁示现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,这就是成佛,而后一直都是教学,讲经说法四十九年。七十九岁圆寂,我们中国人算虚岁八十岁,一生教学,这个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。佛法是佛灭度之后一千年传到中国,那个时候是汉朝明帝永平十年,公元六十七年,今年是公元二00七年,六十七年传来中国,当时传来的时候是教育。世尊一生,你看他的行谊,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职业老师。我们后世,一直到今天也没有忘记。但是如果这变成迷信,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,根本的老师。我们自称为弟子,我们跟释迦牟尼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。菩萨、阿罗汉是世尊早年的弟子,我们是现在的弟子。菩萨跟我们的关系是同学,我们同一个老师,他是我们的学长,他在前我们在后。阿罗汉都是我们的学长,我们是师兄弟,老师只有一个,这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如果我们把佛菩萨、阿罗汉当作神仙来看待,就是迷信,这是宗教。同学们一定要晓得,佛教是教育,不是迷信,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,像中国历代所传的是孔孟教育,这个一定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
仪规是大众在一起生活、在一起学习必须要有规律,没有规律这个团体就乱了,佛家的规律称为戒律。戒律是我们生活的规律,这个要懂,跟儒家的礼乐意思是完全相同。儒教学重视礼乐,礼是规矩,相当於佛教的戒;乐是音乐,相当於佛门的梵呗。梵呗是调心的,我们人还有七情五欲,七情五欲凡夫都有,起来的时候,如何把它平伏下来。人不能没有七情五欲,但是不能过分,过分对身心都有伤害,甚至对社会也产生妨碍。所以用乐调心,戒调身,一举一动都有规矩,这才是高等的文化,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好榜样。我们必须从自己身体力行,把它做出来。
佛教传到中国,这是佛陀的教育,直接归帝王管辖,所以这个机构称为寺。寺是政府办事的机构,从前称衙门。寺的长官称为卿,诸位念古书就晓得,中国从前是三公九卿。三公是皇上的顾问,九卿是皇上的属下,一级单位的机构。佛教到中国来,也变成皇家一级单位机构。所以方丈、住持的身分等於公卿,地位是一样的,非常的尊贵。佛教的寺办什么?早年佛教刚刚到中国的时候,最重要的工作是翻译经典,像现在的国家编译馆一样,它是这种性质。另外一个任务是讲解经典,指导大家修行。修行两个字不要再会错意思,行是行为,起心动念是行为,言语是行为,我们身体造作也是行为,行为有了错误,必须把它修正过来,叫做修行,这个要懂。修行不仅仅是念佛、拜佛、诵经,实在话这都不是修行,真正修行是把错误行为修正过来。
什么是对?什么是错?标准是什么?标准是经典。所以,我们要依照经典所说,修正我们的思想、观念、行为。经典、经论是修正我们精神方面的行为,起心动念;戒律是修正我们言语、动作上的行为。这个要搞清楚,要不然我们经都白念了。要像北师大门口的标语,「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」,我们的起心动念、我们的言语造作,都要给大众做最好的榜样,这是佛陀教育。不但给世间人做最好的榜样,还给天人做榜样,还给鬼神做榜样,要给九法界众生做最好的榜样。九法界众生见到佛的学生都非常尊敬,那我们自己想想我们这个样子,九法界众生会尊敬我们吗?但是要知道,只要认真依照佛陀教诲学习,确实鬼神尊敬我们,天神也尊敬我们,因为你确实是给他们做好样子。
我刚才从天王殿进来,我们有很多领导在,我向他们做了报告。寺院所供奉的这些佛、菩萨、罗汉、天神、鬼神,这些雕塑、绘画、艺术品,他们都是表法的,全都是教学,不是迷信。一进山门,头一个看到弥勒菩萨,弥勒菩萨教我们什么?教我们笑面迎人,见任何人都欢欢喜喜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。大乘经教里面佛常说,常生欢喜心,法喜充满,这是弥勒菩萨代表的,一进门就进入了一个欢喜的处所,这个里面没有苦,离苦得乐。人要真正生欢喜心,首先要能包容,所以弥勒菩萨肚皮很大,代表什么?能包容,量大福大,他表这个意思。中国塑造的弥勒菩萨是布袋和尚的形象,布袋和尚出现在宋朝南宋时代,跟岳飞同时代。他手上拿的不是元宝,元宝是错误的,不是拿元宝,拿的布袋。他出去化缘,不管人家给什么,都丢到布袋里,一律平等。背著布袋走,一个手拿一串念珠,称布袋和尚,他叫什么名字没人知道,大家都叫他布袋和尚。我们塑他的形象,因为他的慈悲挂在脸上,一看就明白了。
有人问他什么是佛法?他把布袋往地上一放,两手摊开,一句话不说。人家看那个样子,放下,放下是佛法。放下之后怎么办?布袋背起来就走,头也不回。放下之后要提起,教我们这个意思。所以,佛法就是放下,放下执著,我们对人、对事,对物不再执著,就是阿罗汉,阿罗汉放下执著;菩萨放下分别;佛放下妄想。世尊在《华严经》上告诉我们,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。所以,凡夫跟佛菩萨没有两样,只要你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,你就是佛;有妄想,没有分别、执著,你是菩萨;有妄想、有分别,没有执著,你是罗汉;如果三样都有,你是六道凡夫。这很清楚,很明白。
你们现在在念佛堂干什么?放下。就一句阿弥陀佛,用一句阿弥陀佛把所有一切妄想、杂念统统打掉,打掉就是放下,最后只有这一句阿弥陀佛。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,把阿弥陀佛也放下,你就成佛了。不放下阿弥陀佛,你是菩萨;放下阿弥陀佛,你就成佛了。我们的功夫是做这个。所以你还有妄念、还有分别、还有执著,那念佛还要念很久,要念无量劫。如果肯放下,在念佛堂几天就成功了,《弥陀经》上讲得多好,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,就圆满了。所以,佛教我们放下,要懂得放下是功夫。只要肯放下,自性里面本有的般若智慧就现前,德能就现前,相好也现前,清净法性里面没有一样不具足。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,把开悟的样子给我们说出来,那就是明心见性。明心见性是什么样子?第一个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」,告诉我们自性是清净的,从来没有染污。自性是不生不灭的,自性是一切具足的,一点欠缺都没有,自性本定,决定没有妄想,能生万法。
宇宙从哪里来?十法界从哪里来?六道从哪里来?自性变现出来的。所以大乘教里面讲,宇宙万法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。识就是妄想分别执著,它能变成六道,变成十法界,这里面就是讲因果的道理。染净因果,净就变成四圣法界;染里面有善恶,善恶都是染,善就是三善道,恶就是三恶道。就是这么来的,不是真的,是假的,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懂得皆是虚妄,你就放得下,自然放下,不用别人讲,放下就是。所以,学佛成就并不困难,难是难在你分别执著不肯放下,那就难了。千经万论都说明这个道理,说明事情真相。
所以佛陀的教育,道场、寺院、庵堂相传下来的,里面做的是什么?是教学,是修行。修行法门虽然多,总的来说不外乎两种方法,一个是参禅,一个是念佛,这是行门。但是解门跟行门要并重,解门是讲堂,天天上课,没有一天不上课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没有行门,行门是自己的事情,佛不管这个事,你们自己好好修,佛只管讲经教学。每天实在讲八个小时上课,四十九年没有中断过,天天上课,天天办班教学,对於社会大众各行各业,随其所需,佛统统都教。
我们应当要恢复,我们金山寺希望至少要有六个讲堂,大乘佛法六度,六波罗蜜。这六个讲堂就是布施(梵文檀那)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,用这个六度的名词。六个讲堂天天上课,喜欢学什么就到哪个讲堂。基本的课程非常重要,基本课程就是《十善业道经》,在家学佛、教化群众,《十善业道经》,《沙弥律仪》是出家基本课程。但是这个基本课程之前还有基础的基础,我们采取儒家与道家,儒的《弟子规》,道的《太上感应篇》、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。将来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、《列子》都可以讲,儒家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四书也都可以讲,其他的五经、十三经选讲,不必全讲,选重要的讲。还有大乘经教,希望这三种东西,都可以在这个地方传授,培养老师,佛法真正能够恢复起来,发扬光大。我们对得起佛陀,我们对得起历代祖师,对得起我们父母祖宗,对得起社会大众,这个事功德就无量了。如果与一般寺庙一样,就没意义了。希望大家认真努力,这个寺庙是中国第一寺庙,是全世界第一寺庙,把真正的佛法恢复过来。这个地方培养好的老师、好的法师,各宗各派的法师我们都要学习。我们不单只是恢复净土宗,其他宗派我们都帮助,为什么?那都是我们堂兄弟、表兄弟,都要照顾,不能不照顾。让大家沟通,把他们恢复起来发扬光大,这就正确。
很难得我们政府领导在这里见面,我们谈得很愉快,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,把庆云建造成中国和谐社会的示范城,把庆云建造成为全世界和谐世界的示范城市。我们希望海岛金山寺不仅是佛教示范道场,也是全世界宗教示范的道场。这要靠大家认真努力,我们必须把三个根扎稳,这三个根就是《弟子规》、《太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道经》,必须要学习。出家的同学们还要多学一样《沙弥律仪》,四个根。这四个根扎下去,四平八稳,然后无论你修学哪部经论、哪个法门,你都会有成就。像古代的祖师大德一样,佛法要靠大家努力。我今天的话就说到此地,我祝福大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