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实际禅寺内部同修讲话 (共一集) 2008/4/20 实际禅寺 档名:21-445-0001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昨天钟居士告诉我,希望我们能找一个时间给同学们谈谈话,我也早有这个意思。道场建筑的效果图我想大家都看到了,难得道场有善心的檀越提供我们建筑资金,这个规划图应该是可以建成。我们希望将来的道场也就到此为止,不要再扩大了,这个还算是个小道场,但是也很有规模。道场我们要顾名思义,这个里头要有道才称为道场,如果没有道就不能称之为道场。过去我的老师常常告诉我,说有庙无道不能兴教,我们看看现在在这个世界上,佛教寺院确实不少,可是真正讲经弘扬佛法的寺院不多,很难见到一所。什么原因?讲经的人太少了,这个东西尤其是需要恒心、需要专心才能办得到。讲经的人发心讲经,如果不能够放下名闻利养,不能够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,这条路是决定行不通的。我们心里也都明白,发心出家这是一桩大事,古人常讲的,非将相之所能为,也就是说,发心出家这桩事情比做宰相、比做元帅还要困难。为什么?你发心肩负起的责任是续佛慧命、是弘法利生。
玄奘大师出家的时候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,他为什么出家?他说了两句话「远绍如来,近光遗教」,从远的讲我要继承如来的慧命,就这个意思,从现前讲我要光大佛陀的遗教。这个弘愿是正确的,这个责任、使命是艰巨的,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时代,迫切需要的是讲经的法师。讲经的法师,在过去没有佛学院,过去法师怎么培养出来的?老法师讲经,寺院是学校,清众那就是学生,没有担任常住执事的这是学生,担任常住执事的那是学校的教职员,所以每天都有固定的功课。丛林那是大寺院,住众多,住几百人上千人,所以它不是一个讲堂,它有首座和尚分座讲经。每天他同时开几门功课,专门有法师学讲,喜欢听「般若」的进般若讲堂,喜欢听「华严」的华严讲堂,喜欢听「唯识」的有法相讲堂,就跟学校一样,它分很多堂口。但是学生只能学一门,不能同时学好几门,这是决定不许可的。你跟哪个老师学,你就上他那个讲堂。共同科目是戒律,是念佛堂、是禅堂,这是共同科目。禅堂、念佛堂是行门,所以道场它有道风,道风是说你修学哪个法门;有学风,学风是你研究某一部经论,有道风、有学风才称之为道场。我们这个寺院,希望能够继承过去祖师大德留下来的道风。
我们也希望我们这个道场,念佛堂没有问题,但是讲堂决定不能只有一个,这个不行。因为我们现在要兼顾儒、释、道三家,三家都没有好的老师了,我们如何能把传统文化继承下来,所以我不反对法师学儒、学道,我都赞成。学儒,譬如说《四书》,专攻《四书》,或者是《四书》里面专攻一样,专攻「论语」、专攻「孟子」、专攻学庸,「大学」、「中庸」,其他的太深就不必了,我们现在为整个社会奠基重要。还是一句老话,「但开风气不为师」,今天我们《华严经》上读到。我们希望起个带头的作用,让大家看到,这个是好,各个人跟进,我们的目的就达到。所以头要带得好。我希望我们这个道场有人讲佛经、有人讲《四书》、有人讲《老子》、讲《庄子》,至少我们要开这几门课。《老子》或者我们去请空净道长,他跟我的名字相同,颠倒了,我叫净空,他叫空净。这位道长现在住在德国,我们有联系,我们可以请他到这边来给我们讲一部《道德经》。我想三个月、四个月可以讲圆满,一天讲两个小时,有一百天大概差不多。有这个基础之后,我们再认真努力深入的去研究,希望我们同学每个人有个专长,讲道、讲儒都行,儒、释、道是一家,我们不要分彼此。所以建立学风。
现在,我看今天你们的「三时系念」做得很好,我听了很欢喜,每个星期做一次,大家认真学习。我相信一年之后,实际禅寺的三时系念就会变成全国第一了。为什么?你们每一个做「三时系念」的法师,你们有经教的基础,天天在学经教。外面一般做法会的他们没有去研经教,所以那个精神不一样。有经教的底子,「三时系念」度这些亡灵就特别有效。如果仪规熟了,你看一年不间断的在经教上薰习,这个功德就无比的殊胜,绝对不是一般专门做经忏法会的道场可以相比。所以,我们希望这个道场每天讲经四个小时,我在这边我讲两个小时。我不在这边,像我们的香港有网站,将来庆云也有摄影棚、也有网站可以联系的,我在这两个地方讲,此地可以能收看,同时可以能收看。希望你们同学们认真努力学,你们要担负起两个小时,你们自己商量。
同学们专攻一部经。基础的经典不算,基础经典是必修课,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,也都要能讲。我们的基础是《弟子规》、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道》,像这些基础经典,还有《沙弥律仪》,这是必修课。除这个之外,专攻一门长时薰修,十年之后你在这个世界上就变成专家学者了。基础的这四门课要学得很熟,一定要落实,在外面讲演是你的学习心得报告,那就特别感人。诸位要知道,汤池也许你们去看过,也许你们听到这些课程,汤池能办得成功真的也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。没有什么秘诀,就是这些老师召集来之后,我跟他们谈话,我对他们的要求,既然我们在这里要推广弟子规的教育,儒家这个根,老师必须先做到。这三百六十句,一千零八十个字,这个小册子不是读的、不是讲的,也不是念的,是做的。是日常生活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的标准,这是我们五千年老祖宗传下来的中国人的标准,要求很严格。为什么要这么严格的要求?如果不是这样要求,后果就不堪设想。
什么后果?家败人亡。现在我们讲「家」,很少人能体会得到,因为家现在没有了。从前的家是大家庭,我小时候我们住在乡下,我们乡下那里有一家宛家,那一个村庄全部是姓宛,一家人。我记得我小时候他们家已经败了,大概还有六、七十人,不是那个兴旺的时候。兴旺的时候应该差不多有两百人,那时候是只有六、七十人,一个村庄,很大的宅子。我们跟他有亲戚关系,我们也是投奔亲戚,我们自己的家没有了,我一丝毫印象都没有,我三岁。我出生地在金牛,三岁搬到东乡投奔我的姑妈,我父亲的姊姊,她嫁在宛家。在他们的村庄旁边建一栋茅草房子,土墙上面盖茅草的。在这个地方住了七年,十岁离开家乡,这一出去再回来,七十年了。七十年回来之后,宛家没有了,那个地方已经成平地。小时候念私塾在他们祠堂,「宛氏宗祠」,那祠堂挺大的,那个祠堂也没有了。我们记得很清楚,祠堂周围都是树林,松树很多,现在树一棵都没有了,真的叫沧海桑田。
大家庭要知道,几乎是四代同堂、五代同堂,那你就晓得,同一个父母生的,亲兄弟姊妹;同一个祖父,堂兄弟、堂姊妹;同一个曾祖父,叫再从兄弟;同一个高祖父,那就变成族兄弟。族兄弟的范围就很大了,同一个辈分同族的,这族兄弟。住在一起不分家,每个人你工作赚的工资都要交给当家的,交公家,不可私自有财产。这样才公平,无论赚得多赚得少,都是为家族,观念当中这个家是我们一族。这么多人上上下下的,同辈分的、长辈的、晚辈的都有,都住在一起,生活在一起,怎样能和睦相处没有争执?你看现在小家庭夫妻都常吵架,大家庭如果一吵架,那家就败了,所以家和万事兴。如何来维持这个家族长远的和睦?就要落实《弟子规》,每个人都要落实,那就没有话说,所以家庭和睦。你才晓得那个重要,人人都要遵守的,中国的教育从那里你也能看出来。小孩出生下来大概两、三天就要教他了,两、三天这个小孩已经稳定了,他会看、会听了,他就在学习了。所以父母把《弟子规》做出来,他要不做出来,这个家不能团结,那是家里面的规矩,家规。除这个之外还有家训,家训像我们现在在家谱里面都看到,规矩是共通的,《弟子规》。
家道,道是一定要遵守的,道在哪里?道在四书五经里面,伦理、道德那是道。业,事业,事业各行各业也都世世代代相承的,开个店,老店,几百年的老店,信誉很好。你看北京现在有个老店我们晓得,「同仁堂」,三百多年了,世世代代有人继承,从小就学习,这家业。「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」,那个后不是说子孙多,是子孙里面有德行、有智慧、有能力继承家道、继承家业,那家规、家训自然在其中,有这样的人才叫有后人,有人。所以家教就比什么都重要。
这个小孩父母教他,父母之外,家里面所有比他大的,大个两、三岁的,也有责任教他。在他的面前言谈举止要规规矩矩、端端正正,决定不能有不好的让这个婴儿看到,或者让他听到,不可以,不能让他接触到,这要保持到三岁。就是说三年,一千天,这个一千天的教育是他的根,比什么都重要。中国谚语讲「三岁看八十」,你就晓得这三年的教育多重要,真教好了,他到八十岁都不会变样子。同样的道理,我们寺院里面,寺院里面一开始叫五年学戒,现在没有了。五年学戒是什么?不是学戒律,五年学出家的规矩,学这个东西。那是什么?学《十善业道》、学《沙弥律仪》,五年学这个。
现在为什么学不到?我们的家没有了,所以家教没有了,家教就是弟子规跟感应篇。感应篇是因果教育,三岁到六、七岁的时候,稍稍懂事了,因果教育很重要,小孩知道做善事有好果报,做不善的事有恶报。我们接受这个教育最深刻的是城隍庙,在那个时候母亲一年城隍庙总要上几次,至少是要去五、六次,带著我们到城隍庙烧香,烧香之后就带我们去看阎王殿,就是十王殿。那个时候阎王殿是泥塑的,塑得真好,栩栩如生,塑这些泥人,就是地狱里面的变相。母亲一方面带我们去看,一方面就指著,不可以做坏事,你看乱说话,将来拔舌地狱。听了自然就不敢了,那个印象很深刻,不能骗人,不能挑拨是非,将来堕拔舌地狱。
到六、七岁再上学,上学是私塾,你看一个大家庭,大家庭小孩很多,一定要办一个学校,家学,那是家学。这个学校的老师,私塾的老师,由我们自己族人他可以教的,他没有其他的工作,可以请他来教;家里人都有自己的工作,可以请外面人来教。聘请的老师最重要的是品德,为什么?他要给小孩做榜样。也就是说,接替父母教学的任务,父母给他树立了好榜样,老师再继续给他做榜样,这最重要的。这差不多十年,你这根要扎十年,不简单。到十一、二岁,这个教学告一个段落。所以,私塾里面最重要的还是德学的教育,也就是落实弟子规、落实感应篇。
另外读书,基本的必须要学习的这些功课要教他背诵,老师不讲的,只教句读,督促他背诵。标准,个人禀赋不相同,有根利的,有根钝的,以什么为例子?背书,背书大概是十遍,你念十遍就能背,以这个为标准。有的人聪明智慧高的,他能够念五百字、六百字、七百字,十遍他就能背诵,这记忆力很强的,他每天念的分量就多。还有比较笨一点的人,只能够念个一百多字、两百字,那他每天念的就少一点。标准就是十遍一定要能背下来,然后老师督促,背一百遍、背两百遍,你一生都不会忘记。所以同样讲念《论语》,每个人进度不相同,有进度很快的,有进度很慢的,不是大家是同样的进度,不是的,按著各人的禀赋,按著各人的能力。不讲书的,只是背诵,把应该背的,大概一般都是四书,这非背不可,必修科,另外五经里面选读,并不完全背,五经是选读。还有就是历史,历史多半选择《史记》,这通史,或者是有选择《纲鉴辑要》,比较上著名的是《御批纲鉴辑览》。那差不多是十一、二岁时候读的,读这部书,都不讲。
什么时候开讲?等私塾念完,你去进学堂。进学堂要考试,考取叫秀才,秀才就进学了,那个学校,老师是跟你讲解跟你讨论。所以从前读书很快乐,读书乐,读书不要书本。到太学学堂里面去,老师也背得滚瓜烂熟,学生也背得滚瓜烂熟,告诉你在第几页第几行,你就晓得那是什么字。你要说中国不科学,那是假的,中国从前印刷是木刻版,是木刻刻版的字,不是活字版,是一块一块版固定的。书一面十行,一行二十个字,没有标点符号,全国任何地方印书都是这个方式。不管哪一家出版的,告诉你哪一部书第几页第几行,字一定是一样的,不会有错的,这就很科学。老师教句读,因为它没有标点,一句一句把它红笔圈出来,你每天能念几行就给你圈几行,让你背,背得很熟,大声的朗诵。第二天给你上新的一段文的时候,昨天那个背一遍,这温习,每天都要温习前面的功课,所以他一生他不会忘记。我们现在没有了,所以现在读书要查参考资料,很辛苦。我在台湾跟李老师十年,李老师写文章不要参考资料的,小时候都背过,引经据典随手拈来,我们不能不佩服。他告诉我们,跪过砖头来的,真吃过苦头。所以到太学念书的时候那是完全老师讲解,同学们在一起研究讨论,那是没有书本的。但是老师会指点你一些参考资料,启发你的智慧。这是从前读书乐。
所以进入佛门,特别是出家,五年要把戒律的基础奠定好,也就是要求《沙弥律仪》一定要做到,做到之后才去受戒。不是像现在,先受戒,做不做他就不问了。在从前要做到。沙弥戒都做到了才可以受比丘戒,比丘戒做到了才可以受菩萨戒。所以,从前传戒不是同时间的,像现在开戒坛,三坛大戒一次就授掉,在从前不许可。你前面这一步没有学好,不能够提升,这是从前的道场。
我们现在希望我们的道场,无论是受了戒是没有受戒,这个形式上没有关系,必须把沙弥律仪学好,我们真正有道的根基。沙弥律仪决定是建立在三个根的基础上,就是弟子规、感应篇、十善业,你没有前面三个根,沙弥律仪就学不好。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学弟子规?弟子规是我们在三岁之前的教育,我们没有学,现在补习,一定要把它补好,要知道这个重要。今天我们在家学佛,十善业做不到,出家沙弥律仪做不到,主要就是我们的根疏忽了。这不能怪我们自己,我们的父母疏忽了,甚至於我们的祖父母也疏忽了,大概到曾祖父母才知道一点点,高祖父母的时候才真正明了,我这样的年龄。你们跟我又差一代,至少差一代,中国人是二十年是一代。
所以你就晓得,中国的家是大家庭,大家庭过团体生活它有规律,一点都不能乱,执法要很严格,不能够循私。所以从小,小孩一出生就要训练他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,起心动念为整个家族去想,所谓荣宗耀祖,光耀门楣。所以他一生他有方向、他有目标,你活在这个世间干什么?为我的家。明白一点的人,为我们家的家道、为我们家的传统,这个传统就是家道、家规、家学、家业,他能说得出来。家庭的历史就是家谱,每一家有祠堂,祠堂里面收藏家谱,家谱是家庭的历史,世世代代都有记载。文革期间祠堂被破坏了,家谱有些人有,有些家被烧掉了。这比什么都重要,家族的老人从记忆当中都要把它写出来,然后慢慢的再追溯到源头。大概汉族我们的根都是黄帝,四千五百年,家庭演变成这么大的一个族群,这么多的姓氏,黄帝距离我们四千五百年。那个时候黄帝发明文字了,所以有记载,黄帝之前没有文字,靠传说,没有记载。从黄帝时候有记载,我们知道黄帝有四个妃子,有二十五个儿子,二十五个儿子在后世演变成好像是十四个姓。这是有文字可考的,不可考的我们想想更多,代代相传。
我们这个家在这个地区也是个望族,我们在海外,常常念著家谱,因为遭这个灾难唯恐遗失了,所以大陆一开放,我们回来头一桩事情找家谱。一直到三年前我才碰到我们一个族兄弟,我问他这个事情,他告诉我在。我说在哪里?他说在他家。怎么会在你家?他说祠堂被破坏的时候,他到祠堂里面偷出来的,一直藏在那里没有人知道,从来他也没说过,我问的时候才告诉我。我说你拿出来我们看看,线装书三十七册,真不容易,他装一个箱子,三十七册。就剩这一套了,这一套如果丢了,我们的根都找不到了。所以我就很著急,说我们赶快把它复印,印三百套,三百套就不会丢掉了。我有一百套在海外,送给外国图书馆收藏,另外有一百套是国内的图书馆,赠送给图书馆,还有一百套就是我们自己家族。现在要做什么?续谱,上一次修谱是民国四年,距离我们现在九十多年了。那个时候我们都没出世,所以这个谱上没有我们的名字,有父亲、母亲的名字,祖父的名字都有,我们这一代就没有了。现在怎么样补上去,所以要重新再修。上一次我们的谱是第六次,在庐江第六次。我们第一代,就是迁到庐江来在这边落户那个老祖先距离我是二十代了,他算第一代,我是二十代,时间六百年。坟墓还在,我前几天去看了,六百年老祖宗坟墓还在。
所以人要知道根,你晓得从前的状况。中国人讲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你说修身多重要,你要不修身,你的家就不和,家不和家就会败,不是你一个人,整个家族消失掉了。传这么多年,我们从黄帝,我们老祖宗是黄帝,我们这一支是黄帝第二个儿子延续下来的。第二个儿子叫昌意,黄帝的长子叫玄嚣,第二个儿子昌意,从黄帝到我这一代是一百三十六代。一代一代清清楚楚,人他怎么不爱家?爱家他就爱国,这肯定的。家没有了,问题可就大了。
所以我这次从杭州回来经过婺源,在婺源的农村里面我看到从前的家。他们还有庄园,一个庄园一个姓,就是一族。但是现在人没有了,人都散失了,那个家还在,我看了很受感动。所以要社会安定,家的精神、家的功能如果不能恢复,社会是不会安定。现在要用什么方法,恢复从前的不可能,只有建新的家,但是新的家要继承传统的精神与功能。从前家的功能是一个人一生的保障、一生的靠山,无论你走到哪里,从事哪个行业,什么人支持你?家支持你,你的家族支持你,这最靠得住的,所以老家。老家是一个人一生当中的安全感,一生之所寄托,你跟家人联系,在从前有的时候搬家住哪都不晓得,但是你到祠堂一定找到,那是总联络站。
所以我们现在想到什么?企业、公司、行号。我们的寺庙也是一个家,我们继承传统,不但继承中国的传统,也继承了佛教的传统。四众同修大家在一起,这是一家人,一家人如果你要把戒律废弛掉,这就不像家了。为什么道场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对我们的期望,希望每一个弟子都能够修六和敬,六和敬的基础,头一个「见和同解」,这个基础是什么?经教。经教通达,我们的想法、看法就一致,经教给我们见和同解。就像传统里面经论,四书五经、十三经,中国传统是用这个达到见和同解。规律,像《五种遗规》,也许有同修看过,《弟子规》是基本戒律,必须遵守,「戒和同修」,然后才做到「身同住、口无诤、意同悦、利同均」。从前大家庭利同均,那个利同均就是现在讲的共产主义,从前大家庭就是共产主义,没有私人财产,是家族。所以家族是血缘的基础,它的组织是血缘、血统,现在我们像道场组织、现在公司行号要变成继承中国传统家庭,是道义的基础。
道义里面,见和同解必须是伦理、道德,至少要学习四书五经,这是达到见和同解。在佛法里面,则是经教,经教很多,哪一宗有哪一宗的主要修学经典。我们净土宗是「净土五经」,从这个地方我们建立见和同解,从《沙弥律仪》、从《菩萨戒经》,比丘戒是做不到的,也得不到。蕅益大师告诉我们,我们的祖师里面蕅益大师是专门研究戒律,他告诉我们中国从南宋以后就没有比丘了。而比丘戒至少是五个比丘来传戒,你才能得戒,真正比丘没有了,所以这个传戒不会得戒的。沙弥戒、菩萨戒行,为什么?沙弥戒、菩萨戒没有人传授,自己可以在佛菩萨面前发誓我持受,可以得戒。一般用的方法,你是不是真的得戒,在过去都用地藏菩萨的《占察善恶业报经》,用轮相来求,地藏菩萨给你做证明。这是自己可以能得戒的,所以它不一定要五比丘以上。
所以我的老师当年告诉我,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,形式上没有关系,最重要的你自己要学戒。你学不杀生,这一条真正的你做到,你就得到;不偷盗,你做到了你就得戒。佛菩萨承认,护法神承认,所以它不是形式。形式上受了戒,你没有做到,人承认你,僧团承认你,你拿到戒牒,佛菩萨不承认,护法神不承认。这个道理要懂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所以我们真正要学戒律,你想想看,弟子规不学怎么行?弟子规是什么?弟子规就是沙弥律仪的落实,就是菩萨戒的落实。你菩萨戒怎么落实在生活上,怎么落实在工作,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,就是这些东西。所以我们要把它看作是戒律的落实,你才晓得一定要学,不能不学。不学我们的戒律是假的,没法子落实,所以得认真学习。有戒,见和同解、戒和同修这是道,下面身同住、口无诤、意同悦是德,这叫有道、有德。
所以这个道场建立,希望从这个道场能够帮助其他道场、带动其他道场共同来学习,我们对於任何宗派都尊敬、都尊重,都乐意去协助他们。这个道场专修净土,虽然道场自古以来的名称是禅寺,净土是禅,佛在《大集经》里面说了,念佛法门是无上净妙禅。禅是通称,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修禅的。禅是什么?禅叫三昧,我们念佛人叫「念佛三昧」,那不是禅了吗?所以这个要晓得,绝对不是只是参究是禅,无量法门无非都是禅。禅得定,定开慧,净土宗开慧了那就是理一心不乱,得定是事一心不乱。功夫成片是刚刚入门,得清净心,不是得定,得清净心。也就是我们常常劝勉同学的,这是你能做得到的,起心动念都是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杂念,这叫功夫成片。有这种功夫的人往生西方净土是靠得住,你决定往生,生凡圣同居土;如果得定,生方便有余土;开慧了、开悟了,生实报庄严土,往生的等级不一样。可是西方极乐世界很特殊,它是平等的境界,其他一切诸佛刹土,四土是不在一起的,就是不是同一个空间维次,我们现在用这个讲大家好懂,不同空间维次。可是极乐世界它相同,它四土三辈九品全在一起,就是在一个大教室,这是不可思议的法门。我们只要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到极乐世界,天天可以跟观世音菩萨在一起,可以跟大势至、文殊、普贤都在一起。我们在这个世界没法子,这是释迦牟尼佛的凡圣同居土,释迦牟尼佛的实报庄严土跟凡圣同居土不是一个空间维次,所以我们看不到他。他能看得到我们,我们看不到他,高维次可以看到低维次,低维次看不到高维次。这是极乐世界无比的殊胜庄严。
我们希望同学们好好的努力,把这个道场看作是我们一个家族,我们一生的依靠。像过去慧远大师,你看庐山建立了一个莲社,三十多年不下山。他们的同参道友是固定的,一百二十三个人,个个成就,他心是定的。我们要想成就还要记住祖师的教训,如果我们能不下山是最好,不出山门,心是定的。欢迎别人来参学,我们不出去。现在,就是虽然是采取这样的方式,独善其身的方式,同时也能兼善天下。我们有网路,我们有卫星,看当天的可以从网路上看,看一个月以前的可以从卫星上看,因为卫星有后制,要把字幕整个打上去。我们的卫星现在在国内是没有下载,要装接收的天线,我们国内人讲装个锅,你只要装个锅你就能收看卫星,二十四小时不中断。我们现在有六颗卫星,覆盖全世界,将来你们同学们讲经讲得可以拿出去的时候,我们全部都把它放在卫星上去。这个道场是透明化的,我们每一次「三时系念」都现场播放,我们的念佛堂、我们的研究经教完全透明化,虽然不出门,全世界人都看到,现在利用科学技术我们能做得到。
希望同学们扎根,这比什么都要紧,这个根扎下来。大众在一起最重要的是谦卑,我不叫谦虚,叫谦卑。自己要学著谦卑,对人要尊敬,无论对什么人,对老和尚、对同参道友,甚至於对临时到道场来做义工的,平等的用谦卑。我们记住世尊在《华严经》上教给我们的,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,要用这种心态来看人,人人都是佛。《菩萨戒经》佛告诉我们,「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人是我母」,我们对於一切人都以是父母、佛陀、菩萨来看待,我们这一生就能成就。《华严经》讲到最后,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生圆满成佛,他怎么成佛的?就是这样成佛的。善财童子心目当中,凡夫就是我一个,学生就是我一个,我以外的全是善知识。善知识就是善友,就是菩萨、老师,人人都是我的老师,人人都是我的父母,他礼敬诸佛才圆圆满满做到。所以没有同学,要有个同学的,「我们两个同学差不多」,不行,没有同学。所以,善财童子是孤家寡人一个,一生圆满成就,证得圆满的佛果,秘诀就在此地,具足圆满的恭敬心。这给我们做出了示现,我们应当要学习,把自己贡高、傲慢那些烦恼习气要统统把它断掉,在这一生当中成就自己的道业。
我大概这两年还有一点事情不能不出去,这是为了世界和平,今年十一月我要到日本参加京都一个会议,明年可能是联合国,纽约的联合国。去干什么?去把我们的汤池、庆云,还有我们的道场,都可以向联合国报告做介绍。如何化解冲突、如何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是需要我们去做的,讲没用。我们把它介绍到联合国,我们的世事,世俗事情就圆满了,我们在这里划句点,以后再不干了,他们来找我我会接见他,我再也不出门了。现在跟我们的道场有密切联系互助合作的,庆云是一个点。侯总很可能发心在云南建道场,那边的领导二十六号到这儿来看我。我们这一站完了之后,他主要是看汤池中心,接著他就看庆云,看了之后他才真的知道我们要怎么做,所以我也希望他到我们这个小道场来看看。
我们小道场将来的道风、学风我们一定会建立,但是不能像古人那样所谓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。我们还是一门深入,但是我们有好多门,个人来讲是一门深入,一个人学一门,我们可以学不同的经教,学儒、学道都可以。所以我们只是在最重要的基本的课程上下功夫,不浪费我们的精力,不浪费我们的时间。比如说本宗的《无量寿经》、《观无量寿经》、《阿弥陀经》,《阿弥陀经》学莲池大师的《疏钞》、蕅益大师的《要解》,都要专攻。专攻《疏钞》的可以参考《要解》,专攻《要解》的可以参考《疏钞》,你有宾主之分,你才不至於乱。《无量寿经》我讲过十一遍,最后这遍没讲完,好像都留著有录音带还是录影带,可以做参考。黄念祖老居士有《大经解》,注解注得很好,可以做参考,他注解里头引经据典非常丰富。我们十年专攻依靠他这个提要,他《大经解》做为我们的提要,深入去学习,一定要从修持里面真正领会到经意。
我们讲解,一遍一遍的讲,遍遍不相同,有乐趣,不是一个讲义每次都是一样的,那有什么味道?那连自己都懈怠了。遍遍不相同,你才看到你自己在步步高升。我们所讲的,现在科学机器方便,每个人都录相,把自己的东西录下来,是自己学习的资料档案。可以从遍遍录相里面看出自己的进步,这就是成绩。到可以对大众讲的时候,这些资料就都可以播出去,做为一个带头作用,希望将来每个道场至少都有一天四小时讲经。当然讲经之前你要准备功课,准备功课至少是四个小时,你在经教上每天是八小时的功夫,一门深入。我们一般估计三、四年你会得定,清净心现前;六、七年你就有悟处,不能够彻悟,我相信可以做到大悟。小悟那是常常有,积小悟成大悟,积大悟则到彻悟,只要你真肯放下。
你不能开悟,原因是你有障碍,《华严经》上讲得很好,妄想分别执著。我们对《华严经》的看法,《华严》是净土,是《无量寿经》的细说,这个话是彭际清居士讲的。彭际清是清朝乾隆时间的人,这也是个了不起的大善知识。他没有出家,他一生读书,他也去考试,参加考试中了进士,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他弱冠,应该是不满二十岁他就中进士了。用现在的话说,他是高干子弟,他的父亲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书,就是现在的国防部长,所以他可以不做事情,他家的生活没问题。所以,考中之后没有做官,一生没做官,专门学佛,通宗通教显密圆融,大善知识。他说的,他说《无量寿经》就是中本《华严》,《阿弥陀经》就是小本《华严》,他把净土跟《华严》连在一起。讲这个话有道理,为什么?《华严经》到最后,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你说是不是?所以《华严经》可以听,如果要学也行,要学的时候一品一品的学。实在讲,一部经通了之后,比如说《无量寿经》、《弥陀经》、《弥陀要解》、或者《弥陀疏钞》,一部通了之后,这《华严经》自然就通了。一经通一切经通,你不专攻你怎么能通?
往年我在李老师会下学经教,十年学五部经,这个五部经要是在现在的佛学院,大概一年就学完了,我们在那里用十年。老师给我们说一门一门的学,决定不可以同时学两样。我学的经,说起来你们看都很短,第一部是《阿难问事佛吉凶经》,我们现在的经本四张;第二部经是《佛说阿弥陀经》你们天天念的;第三部经是《普贤菩萨行愿品》,就是最后那一卷,十大愿王,最后的这一卷,叫别行;第四部是《金刚经》,第五部是《楞严经》,我在台中十年就学这五部。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没有学过,可是我都讲过。《华严经》太大了,从哪里下手?所以我听李老师讲《华严》,我听一卷,第一卷听完我明白了,后面不需要听我能讲得下去,也讲了这么多年。
希望我们同学、同参道友跟常住,乃至於信徒、义工,我们共同努力在这个地方把佛的道场兴旺起来。我们在这里树立道风、学风,在这个地方落实六和敬,落实四摄、六度,做道场的好榜样。各人做出家人的好榜样,在家居士做居士的好榜样,佛教自然就兴旺。那我们这一生过得有价值、有意义,我们对得起佛陀,我们对得起祖宗,对得起父母,对得起老师,对得起一切众生,我们不辜负檀越的护持。这个道场有些工程我们相信两年之内全部可以完成。
我们今天时间到了,一个半小时,谢谢诸位法师,谢谢诸位同学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昨天钟居士告诉我,希望我们能找一个时间给同学们谈谈话,我也早有这个意思。道场建筑的效果图我想大家都看到了,难得道场有善心的檀越提供我们建筑资金,这个规划图应该是可以建成。我们希望将来的道场也就到此为止,不要再扩大了,这个还算是个小道场,但是也很有规模。道场我们要顾名思义,这个里头要有道才称为道场,如果没有道就不能称之为道场。过去我的老师常常告诉我,说有庙无道不能兴教,我们看看现在在这个世界上,佛教寺院确实不少,可是真正讲经弘扬佛法的寺院不多,很难见到一所。什么原因?讲经的人太少了,这个东西尤其是需要恒心、需要专心才能办得到。讲经的人发心讲经,如果不能够放下名闻利养,不能够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,这条路是决定行不通的。我们心里也都明白,发心出家这是一桩大事,古人常讲的,非将相之所能为,也就是说,发心出家这桩事情比做宰相、比做元帅还要困难。为什么?你发心肩负起的责任是续佛慧命、是弘法利生。
玄奘大师出家的时候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,他为什么出家?他说了两句话「远绍如来,近光遗教」,从远的讲我要继承如来的慧命,就这个意思,从现前讲我要光大佛陀的遗教。这个弘愿是正确的,这个责任、使命是艰巨的,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时代,迫切需要的是讲经的法师。讲经的法师,在过去没有佛学院,过去法师怎么培养出来的?老法师讲经,寺院是学校,清众那就是学生,没有担任常住执事的这是学生,担任常住执事的那是学校的教职员,所以每天都有固定的功课。丛林那是大寺院,住众多,住几百人上千人,所以它不是一个讲堂,它有首座和尚分座讲经。每天他同时开几门功课,专门有法师学讲,喜欢听「般若」的进般若讲堂,喜欢听「华严」的华严讲堂,喜欢听「唯识」的有法相讲堂,就跟学校一样,它分很多堂口。但是学生只能学一门,不能同时学好几门,这是决定不许可的。你跟哪个老师学,你就上他那个讲堂。共同科目是戒律,是念佛堂、是禅堂,这是共同科目。禅堂、念佛堂是行门,所以道场它有道风,道风是说你修学哪个法门;有学风,学风是你研究某一部经论,有道风、有学风才称之为道场。我们这个寺院,希望能够继承过去祖师大德留下来的道风。
我们也希望我们这个道场,念佛堂没有问题,但是讲堂决定不能只有一个,这个不行。因为我们现在要兼顾儒、释、道三家,三家都没有好的老师了,我们如何能把传统文化继承下来,所以我不反对法师学儒、学道,我都赞成。学儒,譬如说《四书》,专攻《四书》,或者是《四书》里面专攻一样,专攻「论语」、专攻「孟子」、专攻学庸,「大学」、「中庸」,其他的太深就不必了,我们现在为整个社会奠基重要。还是一句老话,「但开风气不为师」,今天我们《华严经》上读到。我们希望起个带头的作用,让大家看到,这个是好,各个人跟进,我们的目的就达到。所以头要带得好。我希望我们这个道场有人讲佛经、有人讲《四书》、有人讲《老子》、讲《庄子》,至少我们要开这几门课。《老子》或者我们去请空净道长,他跟我的名字相同,颠倒了,我叫净空,他叫空净。这位道长现在住在德国,我们有联系,我们可以请他到这边来给我们讲一部《道德经》。我想三个月、四个月可以讲圆满,一天讲两个小时,有一百天大概差不多。有这个基础之后,我们再认真努力深入的去研究,希望我们同学每个人有个专长,讲道、讲儒都行,儒、释、道是一家,我们不要分彼此。所以建立学风。
现在,我看今天你们的「三时系念」做得很好,我听了很欢喜,每个星期做一次,大家认真学习。我相信一年之后,实际禅寺的三时系念就会变成全国第一了。为什么?你们每一个做「三时系念」的法师,你们有经教的基础,天天在学经教。外面一般做法会的他们没有去研经教,所以那个精神不一样。有经教的底子,「三时系念」度这些亡灵就特别有效。如果仪规熟了,你看一年不间断的在经教上薰习,这个功德就无比的殊胜,绝对不是一般专门做经忏法会的道场可以相比。所以,我们希望这个道场每天讲经四个小时,我在这边我讲两个小时。我不在这边,像我们的香港有网站,将来庆云也有摄影棚、也有网站可以联系的,我在这两个地方讲,此地可以能收看,同时可以能收看。希望你们同学们认真努力学,你们要担负起两个小时,你们自己商量。
同学们专攻一部经。基础的经典不算,基础经典是必修课,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,也都要能讲。我们的基础是《弟子规》、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道》,像这些基础经典,还有《沙弥律仪》,这是必修课。除这个之外,专攻一门长时薰修,十年之后你在这个世界上就变成专家学者了。基础的这四门课要学得很熟,一定要落实,在外面讲演是你的学习心得报告,那就特别感人。诸位要知道,汤池也许你们去看过,也许你们听到这些课程,汤池能办得成功真的也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。没有什么秘诀,就是这些老师召集来之后,我跟他们谈话,我对他们的要求,既然我们在这里要推广弟子规的教育,儒家这个根,老师必须先做到。这三百六十句,一千零八十个字,这个小册子不是读的、不是讲的,也不是念的,是做的。是日常生活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的标准,这是我们五千年老祖宗传下来的中国人的标准,要求很严格。为什么要这么严格的要求?如果不是这样要求,后果就不堪设想。
什么后果?家败人亡。现在我们讲「家」,很少人能体会得到,因为家现在没有了。从前的家是大家庭,我小时候我们住在乡下,我们乡下那里有一家宛家,那一个村庄全部是姓宛,一家人。我记得我小时候他们家已经败了,大概还有六、七十人,不是那个兴旺的时候。兴旺的时候应该差不多有两百人,那时候是只有六、七十人,一个村庄,很大的宅子。我们跟他有亲戚关系,我们也是投奔亲戚,我们自己的家没有了,我一丝毫印象都没有,我三岁。我出生地在金牛,三岁搬到东乡投奔我的姑妈,我父亲的姊姊,她嫁在宛家。在他们的村庄旁边建一栋茅草房子,土墙上面盖茅草的。在这个地方住了七年,十岁离开家乡,这一出去再回来,七十年了。七十年回来之后,宛家没有了,那个地方已经成平地。小时候念私塾在他们祠堂,「宛氏宗祠」,那祠堂挺大的,那个祠堂也没有了。我们记得很清楚,祠堂周围都是树林,松树很多,现在树一棵都没有了,真的叫沧海桑田。
大家庭要知道,几乎是四代同堂、五代同堂,那你就晓得,同一个父母生的,亲兄弟姊妹;同一个祖父,堂兄弟、堂姊妹;同一个曾祖父,叫再从兄弟;同一个高祖父,那就变成族兄弟。族兄弟的范围就很大了,同一个辈分同族的,这族兄弟。住在一起不分家,每个人你工作赚的工资都要交给当家的,交公家,不可私自有财产。这样才公平,无论赚得多赚得少,都是为家族,观念当中这个家是我们一族。这么多人上上下下的,同辈分的、长辈的、晚辈的都有,都住在一起,生活在一起,怎样能和睦相处没有争执?你看现在小家庭夫妻都常吵架,大家庭如果一吵架,那家就败了,所以家和万事兴。如何来维持这个家族长远的和睦?就要落实《弟子规》,每个人都要落实,那就没有话说,所以家庭和睦。你才晓得那个重要,人人都要遵守的,中国的教育从那里你也能看出来。小孩出生下来大概两、三天就要教他了,两、三天这个小孩已经稳定了,他会看、会听了,他就在学习了。所以父母把《弟子规》做出来,他要不做出来,这个家不能团结,那是家里面的规矩,家规。除这个之外还有家训,家训像我们现在在家谱里面都看到,规矩是共通的,《弟子规》。
家道,道是一定要遵守的,道在哪里?道在四书五经里面,伦理、道德那是道。业,事业,事业各行各业也都世世代代相承的,开个店,老店,几百年的老店,信誉很好。你看北京现在有个老店我们晓得,「同仁堂」,三百多年了,世世代代有人继承,从小就学习,这家业。「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」,那个后不是说子孙多,是子孙里面有德行、有智慧、有能力继承家道、继承家业,那家规、家训自然在其中,有这样的人才叫有后人,有人。所以家教就比什么都重要。
这个小孩父母教他,父母之外,家里面所有比他大的,大个两、三岁的,也有责任教他。在他的面前言谈举止要规规矩矩、端端正正,决定不能有不好的让这个婴儿看到,或者让他听到,不可以,不能让他接触到,这要保持到三岁。就是说三年,一千天,这个一千天的教育是他的根,比什么都重要。中国谚语讲「三岁看八十」,你就晓得这三年的教育多重要,真教好了,他到八十岁都不会变样子。同样的道理,我们寺院里面,寺院里面一开始叫五年学戒,现在没有了。五年学戒是什么?不是学戒律,五年学出家的规矩,学这个东西。那是什么?学《十善业道》、学《沙弥律仪》,五年学这个。
现在为什么学不到?我们的家没有了,所以家教没有了,家教就是弟子规跟感应篇。感应篇是因果教育,三岁到六、七岁的时候,稍稍懂事了,因果教育很重要,小孩知道做善事有好果报,做不善的事有恶报。我们接受这个教育最深刻的是城隍庙,在那个时候母亲一年城隍庙总要上几次,至少是要去五、六次,带著我们到城隍庙烧香,烧香之后就带我们去看阎王殿,就是十王殿。那个时候阎王殿是泥塑的,塑得真好,栩栩如生,塑这些泥人,就是地狱里面的变相。母亲一方面带我们去看,一方面就指著,不可以做坏事,你看乱说话,将来拔舌地狱。听了自然就不敢了,那个印象很深刻,不能骗人,不能挑拨是非,将来堕拔舌地狱。
到六、七岁再上学,上学是私塾,你看一个大家庭,大家庭小孩很多,一定要办一个学校,家学,那是家学。这个学校的老师,私塾的老师,由我们自己族人他可以教的,他没有其他的工作,可以请他来教;家里人都有自己的工作,可以请外面人来教。聘请的老师最重要的是品德,为什么?他要给小孩做榜样。也就是说,接替父母教学的任务,父母给他树立了好榜样,老师再继续给他做榜样,这最重要的。这差不多十年,你这根要扎十年,不简单。到十一、二岁,这个教学告一个段落。所以,私塾里面最重要的还是德学的教育,也就是落实弟子规、落实感应篇。
另外读书,基本的必须要学习的这些功课要教他背诵,老师不讲的,只教句读,督促他背诵。标准,个人禀赋不相同,有根利的,有根钝的,以什么为例子?背书,背书大概是十遍,你念十遍就能背,以这个为标准。有的人聪明智慧高的,他能够念五百字、六百字、七百字,十遍他就能背诵,这记忆力很强的,他每天念的分量就多。还有比较笨一点的人,只能够念个一百多字、两百字,那他每天念的就少一点。标准就是十遍一定要能背下来,然后老师督促,背一百遍、背两百遍,你一生都不会忘记。所以同样讲念《论语》,每个人进度不相同,有进度很快的,有进度很慢的,不是大家是同样的进度,不是的,按著各人的禀赋,按著各人的能力。不讲书的,只是背诵,把应该背的,大概一般都是四书,这非背不可,必修科,另外五经里面选读,并不完全背,五经是选读。还有就是历史,历史多半选择《史记》,这通史,或者是有选择《纲鉴辑要》,比较上著名的是《御批纲鉴辑览》。那差不多是十一、二岁时候读的,读这部书,都不讲。
什么时候开讲?等私塾念完,你去进学堂。进学堂要考试,考取叫秀才,秀才就进学了,那个学校,老师是跟你讲解跟你讨论。所以从前读书很快乐,读书乐,读书不要书本。到太学学堂里面去,老师也背得滚瓜烂熟,学生也背得滚瓜烂熟,告诉你在第几页第几行,你就晓得那是什么字。你要说中国不科学,那是假的,中国从前印刷是木刻版,是木刻刻版的字,不是活字版,是一块一块版固定的。书一面十行,一行二十个字,没有标点符号,全国任何地方印书都是这个方式。不管哪一家出版的,告诉你哪一部书第几页第几行,字一定是一样的,不会有错的,这就很科学。老师教句读,因为它没有标点,一句一句把它红笔圈出来,你每天能念几行就给你圈几行,让你背,背得很熟,大声的朗诵。第二天给你上新的一段文的时候,昨天那个背一遍,这温习,每天都要温习前面的功课,所以他一生他不会忘记。我们现在没有了,所以现在读书要查参考资料,很辛苦。我在台湾跟李老师十年,李老师写文章不要参考资料的,小时候都背过,引经据典随手拈来,我们不能不佩服。他告诉我们,跪过砖头来的,真吃过苦头。所以到太学念书的时候那是完全老师讲解,同学们在一起研究讨论,那是没有书本的。但是老师会指点你一些参考资料,启发你的智慧。这是从前读书乐。
所以进入佛门,特别是出家,五年要把戒律的基础奠定好,也就是要求《沙弥律仪》一定要做到,做到之后才去受戒。不是像现在,先受戒,做不做他就不问了。在从前要做到。沙弥戒都做到了才可以受比丘戒,比丘戒做到了才可以受菩萨戒。所以,从前传戒不是同时间的,像现在开戒坛,三坛大戒一次就授掉,在从前不许可。你前面这一步没有学好,不能够提升,这是从前的道场。
我们现在希望我们的道场,无论是受了戒是没有受戒,这个形式上没有关系,必须把沙弥律仪学好,我们真正有道的根基。沙弥律仪决定是建立在三个根的基础上,就是弟子规、感应篇、十善业,你没有前面三个根,沙弥律仪就学不好。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学弟子规?弟子规是我们在三岁之前的教育,我们没有学,现在补习,一定要把它补好,要知道这个重要。今天我们在家学佛,十善业做不到,出家沙弥律仪做不到,主要就是我们的根疏忽了。这不能怪我们自己,我们的父母疏忽了,甚至於我们的祖父母也疏忽了,大概到曾祖父母才知道一点点,高祖父母的时候才真正明了,我这样的年龄。你们跟我又差一代,至少差一代,中国人是二十年是一代。
所以你就晓得,中国的家是大家庭,大家庭过团体生活它有规律,一点都不能乱,执法要很严格,不能够循私。所以从小,小孩一出生就要训练他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,起心动念为整个家族去想,所谓荣宗耀祖,光耀门楣。所以他一生他有方向、他有目标,你活在这个世间干什么?为我的家。明白一点的人,为我们家的家道、为我们家的传统,这个传统就是家道、家规、家学、家业,他能说得出来。家庭的历史就是家谱,每一家有祠堂,祠堂里面收藏家谱,家谱是家庭的历史,世世代代都有记载。文革期间祠堂被破坏了,家谱有些人有,有些家被烧掉了。这比什么都重要,家族的老人从记忆当中都要把它写出来,然后慢慢的再追溯到源头。大概汉族我们的根都是黄帝,四千五百年,家庭演变成这么大的一个族群,这么多的姓氏,黄帝距离我们四千五百年。那个时候黄帝发明文字了,所以有记载,黄帝之前没有文字,靠传说,没有记载。从黄帝时候有记载,我们知道黄帝有四个妃子,有二十五个儿子,二十五个儿子在后世演变成好像是十四个姓。这是有文字可考的,不可考的我们想想更多,代代相传。
我们这个家在这个地区也是个望族,我们在海外,常常念著家谱,因为遭这个灾难唯恐遗失了,所以大陆一开放,我们回来头一桩事情找家谱。一直到三年前我才碰到我们一个族兄弟,我问他这个事情,他告诉我在。我说在哪里?他说在他家。怎么会在你家?他说祠堂被破坏的时候,他到祠堂里面偷出来的,一直藏在那里没有人知道,从来他也没说过,我问的时候才告诉我。我说你拿出来我们看看,线装书三十七册,真不容易,他装一个箱子,三十七册。就剩这一套了,这一套如果丢了,我们的根都找不到了。所以我就很著急,说我们赶快把它复印,印三百套,三百套就不会丢掉了。我有一百套在海外,送给外国图书馆收藏,另外有一百套是国内的图书馆,赠送给图书馆,还有一百套就是我们自己家族。现在要做什么?续谱,上一次修谱是民国四年,距离我们现在九十多年了。那个时候我们都没出世,所以这个谱上没有我们的名字,有父亲、母亲的名字,祖父的名字都有,我们这一代就没有了。现在怎么样补上去,所以要重新再修。上一次我们的谱是第六次,在庐江第六次。我们第一代,就是迁到庐江来在这边落户那个老祖先距离我是二十代了,他算第一代,我是二十代,时间六百年。坟墓还在,我前几天去看了,六百年老祖宗坟墓还在。
所以人要知道根,你晓得从前的状况。中国人讲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你说修身多重要,你要不修身,你的家就不和,家不和家就会败,不是你一个人,整个家族消失掉了。传这么多年,我们从黄帝,我们老祖宗是黄帝,我们这一支是黄帝第二个儿子延续下来的。第二个儿子叫昌意,黄帝的长子叫玄嚣,第二个儿子昌意,从黄帝到我这一代是一百三十六代。一代一代清清楚楚,人他怎么不爱家?爱家他就爱国,这肯定的。家没有了,问题可就大了。
所以我这次从杭州回来经过婺源,在婺源的农村里面我看到从前的家。他们还有庄园,一个庄园一个姓,就是一族。但是现在人没有了,人都散失了,那个家还在,我看了很受感动。所以要社会安定,家的精神、家的功能如果不能恢复,社会是不会安定。现在要用什么方法,恢复从前的不可能,只有建新的家,但是新的家要继承传统的精神与功能。从前家的功能是一个人一生的保障、一生的靠山,无论你走到哪里,从事哪个行业,什么人支持你?家支持你,你的家族支持你,这最靠得住的,所以老家。老家是一个人一生当中的安全感,一生之所寄托,你跟家人联系,在从前有的时候搬家住哪都不晓得,但是你到祠堂一定找到,那是总联络站。
所以我们现在想到什么?企业、公司、行号。我们的寺庙也是一个家,我们继承传统,不但继承中国的传统,也继承了佛教的传统。四众同修大家在一起,这是一家人,一家人如果你要把戒律废弛掉,这就不像家了。为什么道场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对我们的期望,希望每一个弟子都能够修六和敬,六和敬的基础,头一个「见和同解」,这个基础是什么?经教。经教通达,我们的想法、看法就一致,经教给我们见和同解。就像传统里面经论,四书五经、十三经,中国传统是用这个达到见和同解。规律,像《五种遗规》,也许有同修看过,《弟子规》是基本戒律,必须遵守,「戒和同修」,然后才做到「身同住、口无诤、意同悦、利同均」。从前大家庭利同均,那个利同均就是现在讲的共产主义,从前大家庭就是共产主义,没有私人财产,是家族。所以家族是血缘的基础,它的组织是血缘、血统,现在我们像道场组织、现在公司行号要变成继承中国传统家庭,是道义的基础。
道义里面,见和同解必须是伦理、道德,至少要学习四书五经,这是达到见和同解。在佛法里面,则是经教,经教很多,哪一宗有哪一宗的主要修学经典。我们净土宗是「净土五经」,从这个地方我们建立见和同解,从《沙弥律仪》、从《菩萨戒经》,比丘戒是做不到的,也得不到。蕅益大师告诉我们,我们的祖师里面蕅益大师是专门研究戒律,他告诉我们中国从南宋以后就没有比丘了。而比丘戒至少是五个比丘来传戒,你才能得戒,真正比丘没有了,所以这个传戒不会得戒的。沙弥戒、菩萨戒行,为什么?沙弥戒、菩萨戒没有人传授,自己可以在佛菩萨面前发誓我持受,可以得戒。一般用的方法,你是不是真的得戒,在过去都用地藏菩萨的《占察善恶业报经》,用轮相来求,地藏菩萨给你做证明。这是自己可以能得戒的,所以它不一定要五比丘以上。
所以我的老师当年告诉我,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,形式上没有关系,最重要的你自己要学戒。你学不杀生,这一条真正的你做到,你就得到;不偷盗,你做到了你就得戒。佛菩萨承认,护法神承认,所以它不是形式。形式上受了戒,你没有做到,人承认你,僧团承认你,你拿到戒牒,佛菩萨不承认,护法神不承认。这个道理要懂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所以我们真正要学戒律,你想想看,弟子规不学怎么行?弟子规是什么?弟子规就是沙弥律仪的落实,就是菩萨戒的落实。你菩萨戒怎么落实在生活上,怎么落实在工作,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,就是这些东西。所以我们要把它看作是戒律的落实,你才晓得一定要学,不能不学。不学我们的戒律是假的,没法子落实,所以得认真学习。有戒,见和同解、戒和同修这是道,下面身同住、口无诤、意同悦是德,这叫有道、有德。
所以这个道场建立,希望从这个道场能够帮助其他道场、带动其他道场共同来学习,我们对於任何宗派都尊敬、都尊重,都乐意去协助他们。这个道场专修净土,虽然道场自古以来的名称是禅寺,净土是禅,佛在《大集经》里面说了,念佛法门是无上净妙禅。禅是通称,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修禅的。禅是什么?禅叫三昧,我们念佛人叫「念佛三昧」,那不是禅了吗?所以这个要晓得,绝对不是只是参究是禅,无量法门无非都是禅。禅得定,定开慧,净土宗开慧了那就是理一心不乱,得定是事一心不乱。功夫成片是刚刚入门,得清净心,不是得定,得清净心。也就是我们常常劝勉同学的,这是你能做得到的,起心动念都是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杂念,这叫功夫成片。有这种功夫的人往生西方净土是靠得住,你决定往生,生凡圣同居土;如果得定,生方便有余土;开慧了、开悟了,生实报庄严土,往生的等级不一样。可是西方极乐世界很特殊,它是平等的境界,其他一切诸佛刹土,四土是不在一起的,就是不是同一个空间维次,我们现在用这个讲大家好懂,不同空间维次。可是极乐世界它相同,它四土三辈九品全在一起,就是在一个大教室,这是不可思议的法门。我们只要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到极乐世界,天天可以跟观世音菩萨在一起,可以跟大势至、文殊、普贤都在一起。我们在这个世界没法子,这是释迦牟尼佛的凡圣同居土,释迦牟尼佛的实报庄严土跟凡圣同居土不是一个空间维次,所以我们看不到他。他能看得到我们,我们看不到他,高维次可以看到低维次,低维次看不到高维次。这是极乐世界无比的殊胜庄严。
我们希望同学们好好的努力,把这个道场看作是我们一个家族,我们一生的依靠。像过去慧远大师,你看庐山建立了一个莲社,三十多年不下山。他们的同参道友是固定的,一百二十三个人,个个成就,他心是定的。我们要想成就还要记住祖师的教训,如果我们能不下山是最好,不出山门,心是定的。欢迎别人来参学,我们不出去。现在,就是虽然是采取这样的方式,独善其身的方式,同时也能兼善天下。我们有网路,我们有卫星,看当天的可以从网路上看,看一个月以前的可以从卫星上看,因为卫星有后制,要把字幕整个打上去。我们的卫星现在在国内是没有下载,要装接收的天线,我们国内人讲装个锅,你只要装个锅你就能收看卫星,二十四小时不中断。我们现在有六颗卫星,覆盖全世界,将来你们同学们讲经讲得可以拿出去的时候,我们全部都把它放在卫星上去。这个道场是透明化的,我们每一次「三时系念」都现场播放,我们的念佛堂、我们的研究经教完全透明化,虽然不出门,全世界人都看到,现在利用科学技术我们能做得到。
希望同学们扎根,这比什么都要紧,这个根扎下来。大众在一起最重要的是谦卑,我不叫谦虚,叫谦卑。自己要学著谦卑,对人要尊敬,无论对什么人,对老和尚、对同参道友,甚至於对临时到道场来做义工的,平等的用谦卑。我们记住世尊在《华严经》上教给我们的,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,要用这种心态来看人,人人都是佛。《菩萨戒经》佛告诉我们,「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人是我母」,我们对於一切人都以是父母、佛陀、菩萨来看待,我们这一生就能成就。《华严经》讲到最后,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生圆满成佛,他怎么成佛的?就是这样成佛的。善财童子心目当中,凡夫就是我一个,学生就是我一个,我以外的全是善知识。善知识就是善友,就是菩萨、老师,人人都是我的老师,人人都是我的父母,他礼敬诸佛才圆圆满满做到。所以没有同学,要有个同学的,「我们两个同学差不多」,不行,没有同学。所以,善财童子是孤家寡人一个,一生圆满成就,证得圆满的佛果,秘诀就在此地,具足圆满的恭敬心。这给我们做出了示现,我们应当要学习,把自己贡高、傲慢那些烦恼习气要统统把它断掉,在这一生当中成就自己的道业。
我大概这两年还有一点事情不能不出去,这是为了世界和平,今年十一月我要到日本参加京都一个会议,明年可能是联合国,纽约的联合国。去干什么?去把我们的汤池、庆云,还有我们的道场,都可以向联合国报告做介绍。如何化解冲突、如何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是需要我们去做的,讲没用。我们把它介绍到联合国,我们的世事,世俗事情就圆满了,我们在这里划句点,以后再不干了,他们来找我我会接见他,我再也不出门了。现在跟我们的道场有密切联系互助合作的,庆云是一个点。侯总很可能发心在云南建道场,那边的领导二十六号到这儿来看我。我们这一站完了之后,他主要是看汤池中心,接著他就看庆云,看了之后他才真的知道我们要怎么做,所以我也希望他到我们这个小道场来看看。
我们小道场将来的道风、学风我们一定会建立,但是不能像古人那样所谓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。我们还是一门深入,但是我们有好多门,个人来讲是一门深入,一个人学一门,我们可以学不同的经教,学儒、学道都可以。所以我们只是在最重要的基本的课程上下功夫,不浪费我们的精力,不浪费我们的时间。比如说本宗的《无量寿经》、《观无量寿经》、《阿弥陀经》,《阿弥陀经》学莲池大师的《疏钞》、蕅益大师的《要解》,都要专攻。专攻《疏钞》的可以参考《要解》,专攻《要解》的可以参考《疏钞》,你有宾主之分,你才不至於乱。《无量寿经》我讲过十一遍,最后这遍没讲完,好像都留著有录音带还是录影带,可以做参考。黄念祖老居士有《大经解》,注解注得很好,可以做参考,他注解里头引经据典非常丰富。我们十年专攻依靠他这个提要,他《大经解》做为我们的提要,深入去学习,一定要从修持里面真正领会到经意。
我们讲解,一遍一遍的讲,遍遍不相同,有乐趣,不是一个讲义每次都是一样的,那有什么味道?那连自己都懈怠了。遍遍不相同,你才看到你自己在步步高升。我们所讲的,现在科学机器方便,每个人都录相,把自己的东西录下来,是自己学习的资料档案。可以从遍遍录相里面看出自己的进步,这就是成绩。到可以对大众讲的时候,这些资料就都可以播出去,做为一个带头作用,希望将来每个道场至少都有一天四小时讲经。当然讲经之前你要准备功课,准备功课至少是四个小时,你在经教上每天是八小时的功夫,一门深入。我们一般估计三、四年你会得定,清净心现前;六、七年你就有悟处,不能够彻悟,我相信可以做到大悟。小悟那是常常有,积小悟成大悟,积大悟则到彻悟,只要你真肯放下。
你不能开悟,原因是你有障碍,《华严经》上讲得很好,妄想分别执著。我们对《华严经》的看法,《华严》是净土,是《无量寿经》的细说,这个话是彭际清居士讲的。彭际清是清朝乾隆时间的人,这也是个了不起的大善知识。他没有出家,他一生读书,他也去考试,参加考试中了进士,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他弱冠,应该是不满二十岁他就中进士了。用现在的话说,他是高干子弟,他的父亲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书,就是现在的国防部长,所以他可以不做事情,他家的生活没问题。所以,考中之后没有做官,一生没做官,专门学佛,通宗通教显密圆融,大善知识。他说的,他说《无量寿经》就是中本《华严》,《阿弥陀经》就是小本《华严》,他把净土跟《华严》连在一起。讲这个话有道理,为什么?《华严经》到最后,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你说是不是?所以《华严经》可以听,如果要学也行,要学的时候一品一品的学。实在讲,一部经通了之后,比如说《无量寿经》、《弥陀经》、《弥陀要解》、或者《弥陀疏钞》,一部通了之后,这《华严经》自然就通了。一经通一切经通,你不专攻你怎么能通?
往年我在李老师会下学经教,十年学五部经,这个五部经要是在现在的佛学院,大概一年就学完了,我们在那里用十年。老师给我们说一门一门的学,决定不可以同时学两样。我学的经,说起来你们看都很短,第一部是《阿难问事佛吉凶经》,我们现在的经本四张;第二部经是《佛说阿弥陀经》你们天天念的;第三部经是《普贤菩萨行愿品》,就是最后那一卷,十大愿王,最后的这一卷,叫别行;第四部是《金刚经》,第五部是《楞严经》,我在台中十年就学这五部。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没有学过,可是我都讲过。《华严经》太大了,从哪里下手?所以我听李老师讲《华严》,我听一卷,第一卷听完我明白了,后面不需要听我能讲得下去,也讲了这么多年。
希望我们同学、同参道友跟常住,乃至於信徒、义工,我们共同努力在这个地方把佛的道场兴旺起来。我们在这里树立道风、学风,在这个地方落实六和敬,落实四摄、六度,做道场的好榜样。各人做出家人的好榜样,在家居士做居士的好榜样,佛教自然就兴旺。那我们这一生过得有价值、有意义,我们对得起佛陀,我们对得起祖宗,对得起父母,对得起老师,对得起一切众生,我们不辜负檀越的护持。这个道场有些工程我们相信两年之内全部可以完成。
我们今天时间到了,一个半小时,谢谢诸位法师,谢谢诸位同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