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学佛答问(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九十) - (共一集)
学佛答问(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九十)  (共一集)  2008/3/14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21-437-0001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今天有三十二个提问。首先是香港同修的提问,有两个问题。

  问:第一个,日常生活中,如何知道自己处世待人的标准是否合乎佛菩萨的标准?

  答:这个问题问得很好,提问的人一定是真正有心想学佛菩萨,学佛菩萨就是学佛。我们是凡夫,不是佛菩萨,佛菩萨生活、处世待人的标准是什么?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,他一生所表演的就是。无论是私人生活或者是教学,释迦牟尼佛一生从事於教学工作,讲经说法四十九年,开口是教学,不开口也是教学,一举一动都是在教学,这个我们要知道。所以四十九年讲经教学,日夜都没有间断,帮助众生觉悟,帮助众生回归自性,回归自性就叫做成佛。他的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后人把它记录下来,记录下来之后就称为戒律。由此可知,我们要想希望自己生活、工作、处事待人接物要像佛菩萨一样,那就是学戒律。

  学戒律要会学,不会学,学得表面上像,骨子里头不像。怎么叫会学?怎么叫不会学?不会学的只是学外表的样子,没有能体会到它的精神。所以单单学外面样子,这是不会学,但是也不错。果报,果报在人天,人天福报。你学到佛的外表,这是人天福报,不能解决生死问题,不能开智慧。所以我们还要懂得它精神之所在。精神之所在,大乘教里讲得很清楚,就是你要放下分别执著,你看持戒要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。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怎么持戒?难道持戒一定要分别执著吗?有分别执著在里面是凡夫,刚才讲了,只学到佛的外表;没有分别执著那就契入心性。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就得定,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,智慧开了,这就证果了。所以这个很重要,就是学规矩。

  从哪里学?从《十善业道》,《十善业道》是起步,不论是在家、是出家。我们这些年来,细心去体会、去观察,为什么《十善业道》做不到?这使我们明白我们的根没有扎好,正是佛所说的,佛弟子「不先学小乘,后学大乘,非佛弟子」,世尊不承认。在中国,一千多年来,至少是一千三、四百年,我们放弃了小乘,专攻大乘。是不是违背了佛陀的教诲?也没有违背,中国人用儒跟道代替小乘。这个一千三、四百年当中,无论出家在家,学佛成绩辉煌,成就的人太多了。证明儒跟道不亚於小乘,对中国人来讲,比学小乘还要殊胜。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这是三教圣人。

  我们要真正希望自己的日常生活、处世待人的标准合乎佛菩萨,那就要从《弟子规》学起。诸佛菩萨言行举止决定没有违犯《弟子规》上的一句、一个字,没有违犯过。要学《感应篇》,因果教育;要学《十善业道》。你有弟子规、有感应篇,再学十善业道不难了,十善业会落实。落实,你在外表上就跟佛菩萨没两样了。这是佛法的初阶。向上提升一阶,那是出家人修的,要修《沙弥律仪》、要学菩萨戒,出家还要修比丘戒、比丘尼戒,就能达到了。总而言之,最高的指导原则就是戒定慧三个字,觉正净三个字,觉是慧,正是定,净是戒。要在这下功夫,要非常认真,消业障!

  问:第二个问题,请问佛家对宇宙和生命的诞生是如何解释的?

  答:佛家不是解释,佛家给你说真相,事实真相就是这样的。宇宙跟生命同时诞生的,再给你说得清楚一点,整个宇宙跟我自己的生命是同时诞生的。怎么诞生的?大乘经论里面说得好,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。心就是心性,在佛法里面也称之为法性、佛性、自性、本性。性在哲学里的名词叫宇宙、人生万有的本体,这个本体是什么?哲学里提出本体这个名称,本体到现在都找不到,本体到底是什么,没有人能说得清楚。佛法说的清楚,佛法用性这个字来说明。中国古人也用性,你看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本性本善,这个性是本体。性不容易理解,只有名字,没有真的东西给你摸到,为什么?它不是物质。所以六根接触不到,眼看不到,耳听不到,鼻闻不到,舌尝不到,身也摸不到,心也想不到,这个东西麻烦了。但是它存在,所有一切森罗万象是它现出来的。

  为什么不叫性现,要叫心现?这就有学问了。性不现,什么时候现?心现了,所以叫心现识变,性变成心就现了,性要不变成心,不行。性跟心有什么差别?性没有念,心有念。所以《华严经》里面才给我们讲,「迷唯一念」,那个念就是叫心,你动个念头就叫心,念叫心,动个念头,我们讲起心动念。但是起心动念,不但我们凡夫不知道,阿罗汉也不知道,菩萨也不知道。菩萨的阶位很多,所谓大菩萨、小菩萨,菩萨阶级在《华严经》上有五十一个位次。到什么样的菩萨才知道?到八地才知道。八地这个位置高了,你看五十一个位次,十信不知道,十住也不知道,十行、十回向,到十地里面从第一地到第七地也不知道,第八地知道了,八地、九地、十地,这个知道了,为什么?他见到了。

  前面这些菩萨虽然不知道,跟我们一样,听说的,我们今天知道是听释迦牟尼佛讲的,经上说的,我们自己没有证得,听说有这么回事情。念头是太微细了,八地菩萨那样深的定功才觉察到,这是极微细的振动,这个动是振动。什么原因振动的?没有原因,所以叫无始无明。什么时候开始振动的?没有时间。这里头没有时间、也没有空间,时间、空间是振动之后才发生的,在刚刚振动的时候没有时间、也没有空间。你要问什么原因?佛是不得已说了一个字,叫迷,这个微微的振动就迷了。但是这个迷不严重,为什么?里面还没有分别执著。这一动里面,这个心就叫阿赖耶。你看本来叫性,本来叫真性、本性、自性、佛性,本来叫性,一动就不叫性,叫阿赖耶。阿赖耶能生万法,宇宙万法,我们生命起源就开始了。

  可是你要晓得,一念不觉那个动不是真的,就是说能生、能现、能变的不是真的,那所现、所变的这些境界、这些现象哪里会是真的?这个要认识清楚。阿罗汉、菩萨之所以高明,高明在哪里?他认识清楚,他在现相里头他不被现相迷惑,不被现相障碍。所以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,他没有障碍,这就是佛菩萨应化在十法界里面的真实受用。凡夫不然,凡夫误会了,以为这些假相是真的,这个亏就吃大了。以为假相是真的,他就起分别、起执著,这问题严重了。起分别,分别在佛法里叫所知障;起执著,执著叫烦恼障,於是你这二障就起来了。二障起来之后,你对於一切法的真相不了解,也就是说你想错、你看错了,影响什么?你做错了。做错就错的现象变现出来,这个错的是什么?六道三途,这是错误的。佛讲「一切唯心造」,你的心想错误,所以错误的境界就出现了。

  如果你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所现的境界非常美好。那个我们跟六道来比,说那是真的,那是净土,我们一般讲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。你看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多么美好,他那是什么现出来的?他那也是心现也是识变,但是他那个识只有阿赖耶,没有末那,也没有意识;意识是分别,他没有分别,末那是执著,他没有执著。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现出来的境界是极乐世界;有分别、有执著,现出来的境界是六道轮回。什么时候现的?就是现前,为什么?没有过去、没有未来。这个很难懂。我们为了大家思惟、观察方便起见,我们用电影的放映机让大家去观察。

  电影放映机里面我们晓得叫幻灯片,一张接一张,那一张就等於好像是一念。你有一念它就现相,你接著第二个又是一念,所以它还现相,放映机照在银幕上的色相相续不断。所以我们看电影银幕上的相是个相续相,相似相续相,为什么?绝对没有两张是相同的,相似相续相。我们现前世界就是这么发生的,是你的念头发生的,你没有念头,世界就没有了。所以永嘉大师《证道歌》上说得很好,「梦里明明有六趣,觉后空空无大千」。梦是什么?你在迷,你有念,你就在作梦,念头一断,你就醒过来,梦就没有了。所以佛告诉我们,迷的时候有现相,觉的时候现相就没有了,这才是宇宙的真相。

  为什么会现这么多相,无量无边,无有止境?这个现象我们也没法子理解,我找万花筒来做比喻给大家看。你看万花筒就这么一个东西,把这个比喻作阿赖耶,万花筒里面有些碎片,各种不同颜色的碎片在里面。我们从这里看去,你把筒子转动,它里头就变成图案,你把它转一万次,它现一万个画面给你看,没有一个相同,这就好像阿赖耶一样。所以现相是什么?是你心动,你心动它就起现相,你动个不停,它现相在那里产生变化它不一样。我们把阿赖耶比喻作万花筒,我们自己的阿赖耶,我们自己的思想、念头就是里面的碎片,当你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的时候,现象就现前。你的善念就现善境界,三善道,恶念就现三恶道,饿鬼、地狱、畜生是三恶道。如果你念头清净,就是没有执著、没有分别,它现的就是四圣法界,就不是六道,六道就没有了。

  所以,念头一动变成阿赖耶,阿赖耶里头没有染净。到有分别的时候就产生了染净,到执著的时候就产生了善恶,执著是染,分别是清净。执著里面就有善、有恶,有三善道、有三恶道,是这么来的。佛这个说法非常合理。

  佛法讲科学,不是不讲科学,科学是什么?证据,你能拿得出证据出来。佛法这个证据不需要用仪器去观察,不需要,它用禅定。换句话说,你要不相信,你把对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执著放下,真放下了,佛说放下那个境界你就见到了。你再能把分别也放下,菩萨讲大乘里面的菩萨境界,你就看到了。你能把妄想(起心动念)放下,诸佛如来的境界你看到了。这是证据,佛叫你亲证,不是说你相信他的话就算了,这个没用处。相信他的话,你自己没有证得,你还是要搞生死轮回,你还是要搞三恶道。佛法里头无比殊胜的就是教我们要求证,不是说佛讲了就算数,不是的,我们要把它证明。所以你要了解事实真相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。为什么叫你不可以执著?它是虚妄的,它不是真实的。

  所以佛法修行,真正要入佛的境界,头一个你就要知道「我」是假的,我相空,不可得。我空之后,我所有的当然不可得,你在这上面就不会分别执著了。我们现在最难的,这个身是我,我身体所需要的用具是我所拥有的,这个放不下,这是最严重的错误。所以清凉大师跟我们讲的两句话很重要,「欲达心源净,须知我相空」,括弧里的注解是宗密大师注的。第一句「欲达心源净」,你要想通达心的根源,这是什么?这是你所迷的,是你所迷,理不迷,心源真的是清净。六祖说得很好,他见性了第一句话说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」。这句话六祖惠能大师证得了,他为什么证得?他不迷了,他证得。我们学习从哪里学起?「须知我相空」。你必须知道我相,「我」这个字怎么讲?宗密大师的注解说「万物自虚」,我是一个自体,一切万物都没有自体,所以佛法讲无我。我也当主宰讲,一切万物都没有主宰,为什么?因缘生法,因缘生法哪有自体?缘聚相就生,缘散相就灭。

  这个话也很不好体会,讲到终极,缘聚缘散讲到终极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。一念迷,相就现前,就现相,但是现的相时间太短暂,立刻就没有了。第二个念头又迷了,但是第二个念头绝对不是第一个念头,这个要知道。像我们看电影幻灯片的底片一样,前一张不是后一张,前个念头生灭立刻就完了,第二个又有生灭出来。这个生灭的现象,佛经上比喻说「如露亦如电」,像闪电一样,一闪就没有了,我们是看到的相续相。闪得多快?弥勒菩萨告诉我们,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,就是一秒钟它在那里闪,像闪电一样闪,闪多少次?闪一千二百八十兆,兆是万亿,也就是一千二百八十万亿次。万法自虚。我空,人空,人也空,众生也空,众生就是万法、万物,没有一样是有实体的。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这个要知道,这是事实真相。所以宇宙、万法到底是有没有?佛告诉你,不能说有,也不能说没有。为什么不能说没有?它有相。为什么不能说有?虽有相,相不可得。所以才跟你讲非有非空,亦有亦空。

  可是佛知道,凡夫听了这个话他就起分别,亦有亦空,非有非空,从这个名言上就起分别、就执著,那又错了,又迷了。所以马鸣菩萨才教人,听教、看经不可以执著言说相,不可以执著名字相,不可以起心动念去想它,叫心缘相,你这样一听就开悟了,豁然大悟。悟,没有分别执著才会悟,有分别执著悟不了,分别执著把你的悟门堵死了。你所听到的是听别人说的,听了一些常识、知识,别人这么说的,佛这么说的,菩萨这么说的,自己没见到。自己什么时候见到,放下分别执著就见到。阿罗汉不执著,见少分;菩萨不分别,见多分;佛不起心不动念,全见到了。所以,佛法里头有高等科学,不是不合乎科学,佛法样样都要你自己去求证,那是真的;你要没有证得都不算数,你还是去搞六道轮回。由此可知,放下是多么重要。

  为什么放不下?是因为我们知道的不够彻底。纵然知道彻底了,放下也不容易。为什么?宗密是华严宗五祖,他有句话说得很好,他说真理虽然可以顿悟,这就是讲你是悟了,妄情难以放下。真的,习气太重了,放不下。那怎么办?必须常常觉察,要常常去看,看一切法本自不生。要历事炼心,这是《华严经》末后善财童子给我们示现的,就是在事相上经历,天天去磨,去磨练。磨练是天天念念当中想到,实在讲提起《金刚经》上一句话就很好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。很喜欢的东西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心就平了,因为喜欢是烦恼;不合自己意思,瞋恚心生起来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瞋恚心摆平了。用这个方法。

  净土宗用的方法更妙,净土宗不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它用什么?「南无阿弥陀佛」把它摆平了。顺境,阿弥陀佛,逆境,阿弥陀佛,善缘,阿弥陀佛,恶缘,阿弥陀佛,用这一句。这个殊胜,这是什么?没开悟能往生,生到极乐世界,祖师讲得好,「但得见弥陀,何愁不开悟」。你见到阿弥陀佛,你还犯什么愁,还不开悟?净宗殊胜在此地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能摆平,摆不平的时候,你还是出不了六道。可是这一句阿弥陀佛能出六道轮回,能出十法界,用这个方法比什么法子都妙,所以十方诸佛赞叹。天台宗的祖师,从智者大师,没有一个不是念佛往生。《华严》也不例外,《华严》到末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。这个法门无比殊胜。

  所以大乘教里面,无论是宗门教下,这个认知是相同的。有是幻有,空是真空,真空不碍幻有,幻有也不碍真空。所以《华严》给我们讲到究竟,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,你觉就没有障碍,迷就有障碍。障碍都是从分别执著生的,分别执著是妄心,不是真心。你用妄心你就会有障碍,就有生死,就有苦乐,就有轮回;用真心没有。这个问题我们在最近讲《华严经》常常讲,常听有好处。常听,我们阿赖耶识里面落的《华严》种子多了,在日常生活当中能起现行,就是可以能提得起观照。境界现前,立刻会想到经上这么说的,帮助你在境界里头摆平。慢慢你就能得定,定到相当的程度,智慧就开了,智慧开了就照见。

  好,这个问题我们就讲到此地。看下面中国同修的提问。

  问:请问佛法是唯心主义吗?唯心与唯物如何区别与认识?

  答:这个问题是个哲学的问题。佛法不是唯心,佛法也不是唯物。哲学里面把心跟物分做两桩事情,心不是物,物不是心。佛法给你说心就是物,物就是心,心物是一不是二,这个不好懂。什么叫做物?什么叫做心?怎么样区别、怎么样认识?心在佛法里面讲是觉知,见闻觉知这是心。物是什么?物是物质,色声香味是物。我们眼能见得到的是见;耳能听得到的是闻;鼻、舌、身能够接触到的是觉;意,你念头能接触到的是知,叫见闻觉知。这个叫心,我们世间人叫做心,见闻觉知,色声香味这是外面的境界。而实际上见闻觉知在哪里?在物里头。

  很难得,近代,最近这十年,日本江本胜博士做水实验。水是物质,它有见闻觉知,十年当中做几十万次的实验,证明水它会看,会听,它真的有觉有知。我们对它一个念头,善的念头,「我喜欢你,我很爱你」,它知道,「我讨厌你,我恨你,不喜欢你」,它也知道。你们看江本博士的实验你就知道了。物里头有心,心里头有物,心跟物决定离不开,心跟物是一体。用佛法来说,心是什么?心是阿赖耶的见分,物是什么?物是阿赖耶的相分,见、相是一不是二,见能变成物质,物质里头必定有见闻觉知。

  所以我跟江本博士说过,我说你现在做的这么多实验,只能够证明水的见闻觉知证实出来。它显图案给你看,善的,图案非常美,不善的,那图案很难看,你只看到它的色相。我说它还有声音,它还有香气、还有味道,你还没有实验出来,你应该认真好好的努力,它肯定有。水,你会实验出来,现在是色,还有声、香、味,我希望你努力能把佛法讲的这个证明给大家看。所以我们讲唯心,错误了,偏在一边,讲唯物,也偏在一边,心物是一不是二。在我们人身,每个细胞都具足见闻觉知,在万物里面,每一粒微尘都有见闻觉知。所以不但是水有,没有一样没有。

  我好像看过有个报导,真的,台湾有些学生,小学生在做实验,他们拿水果做实验。水果,那不是水,水果是个物质,这是固体的,拿香蕉、拿苹果、拿西瓜来做实验,还有用米饭、用馒头、用面粉来做实验。同一锅里煮的饭,装成两碗,一碗你用意念对它,「我喜欢你,你很好吃,我喜欢你」,那一个,「你很讨厌,我不喜欢你」。结果这个饭放上一个星期之后,天天对它讲喜欢的,这个饭慢慢在变,产生变化,颜色变成黄色的,很好看,有个香气,不难闻。天天给它不好的恶念的,那个饭就变黑了,气味非常难闻。可见得它有见闻觉知,它就产生变化,说明心物是一不是二。这种实验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,而且不难做。最糟糕的是没有讯息给它,有人用三碗饭,一个对它好,一个对它不好,另外一个不理它,那个不理它是最糟糕,最先馊了、败坏了的是不理它的,没有资讯给它。现在做这个实验的人很多,证明是真的。所以,我们要知道区别,佛法不是唯心、也不是唯物,它跟你讲心跟物是一不是二。

  问:第二个问题,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第九品「但念得一佛名号,功德无量,何况多名」。请问应如何理解?

  答:确实,念一佛名号,阿赖耶里面种下佛的种子,过去善根深厚的,在这一生当中必定向上提升;过去生中从来没有接触到佛法的,这一生当中佛法种子种下去了。金刚种子,永远不坏,将来遇缘一定增长,最后必定成佛,功德无量。要是多闻,听很多佛的名号,你阿赖耶识佛的种子就愈聚愈多,善根愈聚愈厚,是这个意思。可是如果我们去读蕅益大师《弥陀经要解》,《弥陀经》里面所讲的诸佛,蕅益大师说那个诸佛就是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就是诸佛名号,这从来没人讲过。但是他这一提醒,我们想想他讲的真有道理,一点都没错。为什么?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?你要整个把它翻出来,「阿」翻作无,「弥陀」翻作量,「佛」是觉,从意思上翻,阿弥陀佛名号叫无量觉。你们想想哪一尊佛不是无量觉?成佛都是无量觉,所以他这个说得好。这一尊名号就是一切诸佛名号,是一切诸佛如来共同的名号,没有一尊佛能离开这个名号,「无量觉」。世尊在经末后说诸佛赞叹世尊,那个诸佛蕅益大师讲是阿弥陀佛,这个说得太好了!

  问:下面一个问题说,家里供了灶神菩萨,用供过佛菩萨的水果再供灶神菩萨,是否如法?

  答:这个很难得,现在供灶神的,我这么多年来没听说过,也没见到过。但是我记得我小时候在家乡,我们家乡是个比较闭塞的小城市,城市、乡村家里多半都是烧灶,从前烧柴火,烧灶,所以家家都供灶神。现在没有灶了,现在都是用瓦斯炉、电炉,所以没有灶了,灶神的位置也没有地方放。在从前确实在锅灶里头做一个龛,里面供灶神,现在这个都没有了,没看见过。没有看见过,有没有灶神?灶神肯定有,但是你们现在不理他了。你虽不理他,他还要执行他的任务,他的任务是什么?他是个鉴察的官,鬼王,鉴察的。你家里干的好事、坏事,他要负责调查清楚,要往上帝那里去报告,他的上帝就是玉皇大帝,忉利天主。他是个鉴察的神,他在,他不是不在。你供养他,当然他欢喜,他跟你有感情,就像《俞净意公遇灶神记》,你真有困难的时候他还来帮助你。现在他不管了,为什么?你不相信他,你不尊敬他,你就没有俞净意那么幸运了。你要相信他,你要尊重他,他真的会帮你忙。

  但是供灶神也要有一分恭敬心,我们供佛是供佛的水果,供灶神是供灶神的。不要拿供过佛之后的去供灶神,这个不好,这个我们的诚意没有了,减了一等,这个不好。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。供佛菩萨的水果是表法的,佛菩萨不吃,哪有这种道理!供花代表因,供果代表果报,善因善果,恶因恶报,它表这个意思,这是因果教育,花果代表这个。

  问:供灶神菩萨应该在什么时候供?如在他人家中作客用餐,应如何供灶神?

  答:灶神实在上是供在厨房里面,不是供在饭厅,饭厅里面没听说供灶神的。吃饭的时候,我们在吃饭前有个祈祷,祈祷可以供养鬼神。在祈祷完了之后,自己心里发个愿,「此食遍十方,一切鬼神共」。随著心量把你这些饮食变作无量无边,供养虚空法界所有的鬼神,你有这个念头就很好。不要拘形式,因为现在拘形式,人家说你是迷信。我们在「供养佛,供养法,供养僧,供养一切众生」,一切众生下面再加一个,不要念出来,「此食遍十方,一切鬼神共」。句子很简单,七遍,这就很如法。

  问:下面一个问题,请问用黑神通和法术害人的人来世得什么果报?

  答:你去看看《地狱变相图》就知道了。果报都很凄惨,你用什么方法害人,在地狱里头你就感受那种果报自己受。这个原则你懂得,问题就解决了,你用什么方式待人,在地狱里头你就感受那种果报,你要自己受。

  问:第五个问题,如何在日常忙碌的工作中,修持功夫成片?

  答:这就是祖师大德教给我们叫历事炼心,就在工作当中。工作就是修行,工作里修什么?把烦恼习气修掉,这真功夫。刚才前面跟诸位说过,顺境不生贪恋,逆境不起怨恨,这就是真修行。同事与同事之间,有人对你很恭敬、赞叹你,笑笑,感谢,不放在心上;另外一个人讨厌你,很恨你,怨恨你,你见了也笑笑,也不放在心上。永远保持心地的清净、平和,这就是修行。念佛人无论什么境界现前,阿弥陀佛,心里只有阿弥陀佛,不放其他的东西,这叫功夫成片。所以用功不碍办事,念佛是比什么都殊胜,譬如修禅就不行,修观有的时候还是有妨碍,唯独念佛没妨碍,念佛是最殊胜的止观。

  问:下面一个问题,面对许多人在灾难面前还不觉悟,我们应该抱持什么样的心态?

  答:抱持怜悯的心、慈悲心、真诚、清净心来对待。他不觉悟,那就是古大德所说的业障习气太重,接触佛法他也不觉悟,何况没有接触到佛法的。所以觉悟太难了。一般人觉悟是解悟,我听懂了,好像有点觉悟,不是真的。真觉悟是什么样子?真觉悟,烦恼轻智慧长,真正用功的人会觉察到。尤其一年一年的比较就很明显,我今年烦恼比去年少,今年好像比去年聪明;去年听东西听不懂,现在可以听得懂了;去年处世待人过失很多,今年过失少了,这就有进步。可是功夫虽然好,向上提升,不要欢喜,为什么?差太远了,跟佛菩萨比差得远了,要很认真努力。

  总而言之一句话,真正功夫得力从什么地方下手?从谦虚、从尊敬,自己要谦虚,要尊重别人,尊重人、尊重事。尊重人,对人恭敬,尊重事,对事情认真负责,事就做好了。对人能用恭敬心,人事就处好了。常常能够懂得关怀别人、照顾别人,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四摄法,人际关系就处好了。世间事实在讲,无论什么问题都是出在人事上,人事没问题,天下太平,事事就顺利,人事上没有处好,障碍就很多。所以要得人心,得人心者昌,失人心者亡。人不相信你,你什么都做不通;别人相信你、尊重你、喜欢你,愿意帮助,你什么事情都很容易做成功。

  问:下面一个问题,胡主席在十七大的报告当中说得很多,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、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。请问作为媒体工作者,应如何发挥中华文化的核心动力作用?

  答:媒体要宣扬,要尽量报导中国传统文化,特别是落实在生活、落实在工作、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。现在这些事例很多,我们在汤池做实验也有报导,在海南海口监狱里做实验,那个效果太明显了。由此可知,把一个不善的人改变成善人,中国传统文化确实有这种魅力,媒体能够常常报导,影响就扩大。和谐社会、和谐世界是有希望的,我们相信这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,它会落实。最重要的我们自己要有信心,我们自己要身体力行,要认真去做。从哪里做起?从最简单的做起,最简单的是《弟子规》、《十善业》、《感应篇》,就从这三个简单的东西做起,会产生不思议的效果。

  这桩事情过去也有些专家学者问过我,我曾经做比喻答覆他们,我说千万不要把这个事情疏忽了,看小了。说《弟子规》一千零八十个字,教小孩念的,这个东西有什么了不起!所以大家把它看轻了。我说这本小册子,三百六十句,一千零八十个字,要在天平上去称一称,它跟《四库全书》的分量一样重。听的人也听呆了,我是不是说的太过分?虽然他当时没有言语,我知道很难教人相信。末后我补充一句话,四书五经、十三经你念得滚瓜烂熟,你能说、你能写,你一句都没有做到,不如学《弟子规》的人。这样他渐渐才明了。能说不能行,没用,《弟子规》是叫你做的,不是叫你念的。从小就把这个根基,圣贤的底子打好,将来他要学四书五经、十三经他管用,他肯定用在生活、用在工作、用在处事待人接物,他真用上了,那就是圣贤,大圣大贤。

  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够疏忽,我讲的儒释道的三个根,无论学儒、学道、学佛,你要有成就一定有根。没有这三个根,你努力搞一生,只不过是个学者专家而已,为什么?你做不到。做到了,做到了是圣人、是贤人;做不到那就所谓是学者专家。你讲的很好,你也写的不错,可是跟你自己的心行没有交涉,所以你得不到法喜。夫子所说的「学而实习之,不亦悦乎」,你是有学,但是没有习,习是做到,你做不到,所以孔颜之乐你得不到,孔夫子、颜回那个快乐的人生你没有分。学而实习之,习就是你落实,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到,这句话是《论语》的头一句。所以,要重视实行,真正要落实。

  下面是网路同修的问题。

  问:第一个问题,以下是有关居士林道场的提问,他有五个小题。第一个,常住出家众外出探亲、参学、观光,应对居士林履行怎样的手续?如果违反道场的规约,负责人是否可以提出批评帮助?

  答:这个事情,道场,无论是出家人的道场、在家人的道场,居士林是在家人的道场,都有规矩。像这些事情都订在规约里面,接待人众,无论出家众、在家众,都按照规矩去做,这就没错。如果我们没有经验,发生这个事情了,事后认真检讨,再修改规约,使你的规约变得很完整,合情合理合法。处事待人接物尽量少批评,普贤菩萨教给我们「称赞如来」,他不说称赞诸佛,称赞如来,礼敬是诸佛,礼敬诸佛、称赞如来,意思不一样。诸佛是从相上说的,要恭敬。众生他是未来佛,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,诸佛里头包括未来佛,所以要恭敬。他做错事情,不赞叹,他做的是好事,要赞叹。如来是自性,他所做的事与性德相应,这个要赞叹,与性德不相应,不赞叹。原则就跟我们说清楚了。

  所以他是善事,我们的标准是什么?你要真找不到标准,《弟子规》、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》、五戒十善就是标准,他跟这个符合,应当要称赞,他跟这个相违背,不说话,不要批评。为什么?让他自己去反省。常常做不善的事情,别人都能包容他、原谅他、不说他,时间久了他惭愧心生出来,良心会发现。做一点好事别人都赞叹,做很多恶事别人不说话,这是帮助一个人回头,帮助一个人觉悟。不要批评,常常批评他,批评成了习惯,他生怨恨心,他不会感激你的。你说我坏,我更坏,坏给你看,起反效果。所以要包容,要有耐心,慢慢等他回头。劝导,那你要观察,这个人他听劝,你说他的过失他能接受、他能改,他不会辩白,这你就可以劝他。如果一说他的过失,脸马上就红了,或者反驳我没有错,说出很多理由,决定不能说,那个就会结怨仇。所以这要有相当的智慧,你能把人际关系处好。

  问:第二个,僧众不如法处,负责人多次提出批评帮助无效,是否可以迁单?

  答:这个事情都不要问我,为什么?都在你们的公约里头订了,你们有章程、有规约。如果你们没有章程、没有规约,这个事情你们自己依你们的智慧去处理,这就对了,样样都合法。佛门里面有常住公约,除了戒律之外,日常琐碎事情,戒律里没有明文规定的,方丈住持每年在过年的时候,都要把这些规约跟常住大众像开会一样来检讨一下,有没有修改的,每年都要做。这个关於规矩,没有规矩你的团体生活就乱了。这些规约,如果是新道场,多看看别人道场里面是怎么规定的。他那个道场订的不见得适合我的道场,我们可以用他的做底本来加以修订,可以用的我们采取,不适用的我们删除,我们自己有哪些需要,可以能做补充,这样就没有问题了。

  问:下面,十方道场对於前来挂单的出家众,是否必须来者不拒?

  答:原则上是如此。如果这个出家人他是个不守规矩的,他是个破戒的,你也来者不拒吗?过去,这我们都没见过,老一辈的老和尚常常讲这些故事给我们听。古时候丛林挂单,真的是十方丛林,现在十方丛林没有了,哪个地方有十方丛林?十方丛林是决定没有分别的。现在道场都要讲人事关系,你跟这个道场里头人有熟才能住进去,你要不熟人家不敢收你。什么原因?你从哪里来的,这个道场人不知道。因为现在这个社会有冒充出家人的,还有些犯法的找这个地方来做避难所的都有,你会惹上一身麻烦,这个都不能不知道。

  从前凭什么?凭戒牒,你真正是个出家人,你在哪里受戒的,知客师一定问你从哪里来的,你从某个道场到我这来的,你在那个道场住了多久。如果在一个道场住三年以上,你到这个地方来挂单,问你为什么要来,你说得很有道理,会留你。如果你是常常去挂单的,人家怕你,为什么?你跟哪个道场都住不好,你到我这里来也住不好。所以答应你大概是三天、五天,你就得要走路,不敢长留你。有道理,这是从经验当中得来的,你没有恒心,没有耐心。这是什么原因?你跟人处不好。所以说该留的你要留,该拒绝的要拒绝,这是古人的留下来的例子。

  问:到居士林挂单的僧众,戒牒是否应交给负责人,待撤单时候再领回?

  答:这是你自己的事情,你们自己家里的规矩。

  问:本林为满足信众需求,三百元功德款塑阿弥陀佛像一尊,又包括共塑三世如来、十八罗汉。请问这样如法吗?

  答:这也是你们居士林的事情。如果说是谈妥要缴多少钱,一定要做多少事,才准许他挂单,这就不太如法,那你就干脆叫他你到我这里来缴伙食钱就好了。所以不要用这种方法强加於人。

  问:下面一个问题,请问「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」的本意是什么?用佛法又如何解释?

  答:这是老子所说的,跟大乘教义很相应。教你什么?放下分别执著。离妄想分别执著,这一切法就是真的,你才看到一切法的本来面目。加上妄想执著,你看不到真的,你看到的全是假的,是你自己假想的一切法,不是一切法本来面目。

  问:在家居士应如何使用老法师给六道众生的皈依证才如法?

  答:真诚心,真诚心给鬼神、给一切众生做三皈依,就如法。不能够草率,草率没有感应,真诚心有感应。所以诚则灵。

  问:请问怎样介绍无形的众生去澳洲净宗学会、新加坡念佛堂、天目山、长春百国兴隆寺这些大道场修行?有的居士说,必须给各路天神、土地烧宝打点,不然去不了,这如法吗?

  答:烧宝打点是贿赂,不如法。世间人需要用这些东西,大概鬼神还不需要。所以用真诚。要到哪些地方,最好是跟这些道场常住有联系,在这些道场里面给他立个牌位,他进入这个道场就没有问题,护法神就准许他进去。这里头没有他的座位,有时候护法神拦驾,不让你进去。

  问:底下一个问题,有些人恶报现前,他们虽然感到心中不安,但就怕别人说这是恶报。请问应如何善巧帮助他们?

  答:这个不必忌讳。恶报现前是好,为什么?他报掉了,报应现前。如果还隐瞒,他将来还要受更重的恶报。所以这种事情现前的时候,忏悔是最有效果的,忏除业障。佛法里面教人发露忏悔,就是把自己的过失向大众宣布,他的罪就报掉了,不能隐藏。善要隐藏,自己做了善事不要去张扬,没有人知道,叫积阴德,那个德愈积愈大。恶不可以积,恶就要表扬出去,让大家都晓得,这个人干了坏事,人家瞪你一眼,你这个业就报掉了,给你几句批评就报掉了。所以,恶业希望赶快报掉,早一点报掉,善的不要让人家知道,这个道理自己一定要懂。

  问:底下说,有一个修行人看到服毒自杀者的灵魂不附体,就用神通把这个人救活。请问这算是慈心吗?会不会背负服毒自杀者的业障?会不会对有神通者的家属产生负面影响?

  答:要看他的存心,如果他的存心只是救人,没有任何名闻利养夹杂在里头,他做了一桩好事;如果别有企图,那他还是有报应。报应很复杂,不要问别人,当事人自己清楚,自己明白。

  问:底下一个问题,佛陀具备圆满的智慧,但有些人却认为佛经是弟子们帮助完成的,历史是人写的,因此出现许多我执、我见。请问应用怎样的善巧,才能使他们深信佛的智慧及因果?

  答:佛法不在外面,佛法不在佛教里,佛法不在释迦牟尼佛那里,佛法在自己。释迦牟尼佛他讲得很明白,他四十九年没说过一句话,谁要说佛讲经叫谤佛,这是佛自己说的。佛是真的没说一句话,就好像大夫治病一样,从来没有药给人,什么时候有药给人?是病人你害了这个病,需要这个药,你不害这个病,大夫拿什么药给你?每个人的病不一样,所以他处方不相同,你要明白这个道理。佛教我们什么?你看看《六祖坛经》,你看看惠能不就晓得了吗?佛出世是帮助人开悟的,没有别的。怎么开悟?太简单了,放下妄想分别执著,你本来是佛。但是你不肯放下,惠能放下了,所以他表演给我们看,他作佛了。作佛真的具备圆满的智慧,佛法,惠能不认识字,你拿经念给他听,他都懂,他讲给你听,世间法没有一法他不懂,这是什么?本能。佛说了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佛的智慧是圆满的、德能是圆满的、相好是圆满的,一切众生跟佛没有差别,一点差别都没有。所以我们在讲席当中学习也常常提到,放下执著就是阿罗汉,放下分别就是菩萨,放下起心动念就是佛。

  佛的那些弟子们把佛所讲的记录下来,这些人是什么人?这些都是佛,佛佛道同。你要是疑惑,你还要用分别执著心去学,你学不到,为什么?所有一切佛菩萨都是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,你所学的是假佛,不是真佛。你要怎样学到?像惠能那样就行,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,然后你看释迦牟尼佛的经典,是真的是假的你就知道了。佛的经教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,不是从分别执著里头流出来的,我们用分别执著心来学佛法全错了。你所学的佛法不是自性的,是你自己分别执著里头的经,是你自己分别执著里面的法,与佛不相干。所以你怎么样学你成不了佛,道理在此地。

  我初接触佛法,方东美先生介绍给我。我认识了章嘉大师,我向他老人家请教,方老师告诉我佛法的殊胜,我相信,我请教老师,有没有什么方法让我能够契入佛的境界?他给我讲的是讲真经,「看得破、放得下」,你就契入。放下什么?放下妄想分别执著,原来就是。放不下?放不下慢慢学。所以现在学佛非常困难,为什么?他有严重的执著,执著这个经不是佛自己写的,是佛过世之后,弟子们从记忆当中写出来的,未必是佛讲的真经。他有这样的分别,有这样的执著,他永远不能入门。怎么办?来生!来生再来。哪一生你能得度?到哪一生你不怀疑了,你才能得度。你始终有这个怀疑,现在科学是讲怀疑,永远入不了门。

  如果惠能大师当年在世也有这么多疑问,五祖的衣钵绝对不会传给他,哪有他的分!跟五祖多年的神秀大师,别人都看好神秀是五祖的继承人。可是五祖没有传给他,传给一个来了日子不多,只有来了八个月的,一个不认识字的人。那你就晓得什么是佛法?放下就是佛法。所以名词、术语都不要执著,什么是佛、什么是经、什么是菩萨,这不都是名词、术语吗?教你离言说相、离名字相、离心缘相,佛的真经就现前。加上起心动念、分别、执著你就看不到,你所看的全是假的。

  问:底下一个问题,他说很多教师从事教育多年,能把别人的孩子教育得很优秀,但是自己的孩子却管教不了。古人讲的「易子而教」,是否真要请别的老师来教自己的孩子?

  答:这个问题是大问题,为什么?中国古人常讲「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」。无后不是说你没有儿女,是说你的儿女要受到非常好的教育,他能够继承你家道的传统,继承你的家业,这叫有后。家里有子孙,没有一个能继承家业的,没有一个能继承家道的,这个问题严重。所以教小孩,谁教?小孩接受教育,最初的老师是父母。易子而教是什么时候?六、七岁以后,那是什么?讲理了。六、七岁在上学之前,家教,教什么?教《弟子规》。弟子规不是叫小孩念的,是父母把弟子规统统做到了,做给小孩看。小孩从什么时候学习?从一出生就学习。他一出生,眼睛张开了他会看,耳朵他会听,他看他旁边这些大人一举一动,他就在模仿,就在学习。

  中国古人讲得好,「教儿婴孩」,不是小孩,婴孩,婴孩是刚刚出生的,你就不能疏忽。所以在婴儿面前,言谈举止,就是一举一动,一言一笑,都要守住规矩,决定不能有负面的东西让小孩接触到,这个小孩从小才养成心正,性情正,是这么教出来的。现在小孩不好教,易子也教不了,什么原因?基础的东西疏忽了,没有从婴孩教起。所以今天社会这样的乱,原因在哪里?就是疏忽了根本的教育,扎根的教育,这个疏忽了。中国五千年来,无论有没有受过教育,读不读书,懂得扎根教育。从前没有这么多学校,妇女不认识字的很多,我的父母,父亲是知识分子,母亲不认识字。她很会教,她能做出来,做出一个好样子给儿女看,所以她用身教,她不是言教,身教。

  到六、七岁读书了,读书,老师这就是易子而教。老师教什么?你在家里学的这些做人的规矩,为什么要这样做,老师要教这个。而且老师也要做示范,老师自己做不到,学生不会跟你学。所以,老师也是个《弟子规》、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》的落实者,处处要给小孩做榜样,小孩对他有信心。才教他读书,才教他识字,不著重於讲解,讲解是大学的事情。过去中国学校制度也是不成文的一种制度,只有小学、大学,没有中学。小学就是私塾,大学就是太学,国家办的。进入太学,这就称秀才,进入太学。太学里面是讲解,因为这些书你都念背了。小学里只管背书,不讲解,为什么?你智慧没有开,就是叫你老实去念。小学著重在戒律,守规矩,所以很小他心就很清净,他就有定功。到太学里面就开智慧了,戒定慧。

  太学里面,老师跟大家讲课都不要书本的,为什么?那些书本老师背过的,学生也背过的,所以不要用书本,提出来研究讨论,开智慧。所以读书真乐!哪像现在,念书念得这么苦,这么苦谁还要念书?所以读书乐,其乐无穷。哪里像现在这么苦,读书其苦无比。中国古人这一套传统好,太好了,我们要懂得把它保存下来。

  今天时间到了,后面还有些问题,下次我们再接著解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