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2007年马来西亚弘法大会—午餐开示 - (共一集)
2007年马来西亚弘法大会—午餐开示  (共一集)  2007/8/4  马来西亚绿野国际会展中心  档名:21-423-0001

  尊敬的丹斯里贤伉俪,尊敬的诸位大德、诸位校长、诸位老师、诸位同学们,大家晚上好。大会告诉我今天晚上有赠送《乾隆大藏经》的简单仪式,让我说几句话。《大藏经》是中国佛教一部最大的丛书,将从印度传来的经典翻译成中文,以及中国历代祖师大德的著疏统统收集在一起,分为经、律、论三个部分,我们称之为《藏经》。这有经藏、有律藏、有论藏,这是释迦牟尼佛以及历代祖师承传佛法,教化众生的资料,用现在话来说,就是教学的资料,完整的收集在一起。

  从前收集的态度是非常的严肃。从印度传过来的这是没有话说,在中国历代的著疏要收录《藏经》里面,这就是经过国家以及当代的高僧大德们所肯定。这些著作一定是先让当代的这些大德,古时候那是真的叫大德,现在可能只是有名无实。为什么?过去李炳南老居士告诉我,古时候讲经说法的差不多都是开悟的,没有开悟不敢讲经;没有契入佛境界,绝对不会写这些著疏,不敢写著疏,所以审查的那些人也都是有修有证。这是中国人的福报感得这么多真正圣贤人出现在世间。现在众生福薄,而且对於经典也轻慢。特别是在近代几年,经典也变成商业化。我们知道古圣先贤的著疏在中国从来没有版权的,后面你去看看,多半都写著「欢迎翻印,功德无量」,没有说是「版权所有,翻印必究」,没有这种字样,这是变成商业化。可是现代《藏经》也有「版权所有,翻印必究」,所以搞得佛菩萨流传后世教化众生的典籍都被别人控制,我们没办法翻印。

  在这些年来,我们弘法,也赠送这些经典。这是我过去看到印光法师他老人家将四众的供养全部印经,流通法宝。我们想了想,他这个做法是正确的,为什么?在末法时期,经典的弘扬比什么都重要。他一生就做这桩事情,连灾难救济他都不参与,专搞这一样,真的叫一门深入。有一次,大师在上海做护国息灾法会,我看到纪录,那个时候国内有灾难,他从印经的款项里面拨了三千大洋去赈灾,从印经里面提出去的。由此可知,他老人家一生专门就做这桩事情。我们很受感动,只有这桩事情不会背因果。印经,经人家拿去卖也是好事情,有买的,他总是要买去看;他要不看,他不会花这么多钱,所以都是好事。纵然有人拿去买卖,我们也欢喜,我们也不干预,都是好事情。

  最初台湾政府跟日本人没有签智慧财产权,没有签这个约,所以日本有些经书在台湾就盗印。现在叫盗印,在从前叫翻印,翻印日本的,没有条约的约束。我们也曾经遇到这么一个机缘,就是台湾有书局印《大藏经》,那个时候推销相当不容易,成本很高,书局就来跟我商量,希望我们合伙,我说也可以,行。他印六百套,我印四百套;他六百套是卖钱的,我四百套是赠送的。所以我们印过日本的《大正藏》。以后台湾跟日本一签约,签约之后就不能印,人家有版权,这个事情就麻烦。最后我们找到《乾隆大藏经》,没有版权,我们就印了三次,数量也印了很多。从我们第一次讲《华严经》开始,我们就印送经书跟大家结缘,数量到现在是没有法子计算,不计其数。我们印送《大藏经》,大概也赠送(连过去买的、自己印的)已经超过六千多套。现在,大家供养的还有一笔钱放在银行里面,我想继续印《大藏经》,我准备再印四千套,我们满足一万套《大藏经》。

  印藏的目的是希望经典在灾难当中不至於失传,这是最重要的目的。古人为了保存经典,怕失传刻在石头上,叫石经。你看房山的石经确实很完整,我看到它的目录比我们现在有的《大藏经》还多了一些,真正是难得。总共刻了八百年,藏在山洞里。现在我们知道,如果一个大地震,整个就完了,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。好在石经他们统统做了拓本,就是它出来的一共有六套完整石经的拓本。中国佛教会也印过一次,缩小了,字印得太小,太小既不能够看,也没有办法做艺术品保存,非常遗憾。

  我曾经想过,一九九九年中国建国五十周年国庆,我去参观石经,我就发了心,希望我们把石经印出来。是要缩小,但是不能缩得太小,至少要缩成寸楷,大拇指这么大,一寸的,那你看起来很好,有艺术价值,又可以当作写毛笔临帖来用,就很有价值。当然成本就高了,这是一定的道理,但是很有价值。我说我发心印一千套送给国家,让国家做外交的礼物,送给各国国家图书馆去收藏,这很有意思。实在讲,好事多磨,国家宗教局跟我签的合约,到最后障碍重重没有办法印。所以我再回到台湾就决定印《龙藏》。《龙藏》我们印了好几次,最后这一次送到这里,我们加编了一个目录,以前没有这个目录,编了一个目录。同时,这次的纸张我们选用圣经纸,圣经纸很薄,但是它不透,很好,本子就缩小。以前我们印的是一百六十八册,现在用圣经纸印是一百二十册,面积缩小了。而且这次印的让人看得很欢喜,无论是纸张、印刷、装订,我都非常满意,确实达到国际的水平,让人生欢喜心。

  现代保存经藏,如果要让它不至於失传,那就是大量的印,到处送。灾难,我们知道全球性灾难很多,不可能我们这么多地方《藏经》全部丧失掉,不可能,决定还会有一些留下来,这是我们真正的目的。当然更希望的是诸位能够发心去阅藏。

  阅藏有个好处,不管你懂不懂,没有关系,恭恭敬敬的、规规矩矩的去读,从头到尾把它看一遍,一天定上三个小时、四个小时,天天不间断,这是修行。这种修行法在佛家讲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,你恭恭敬敬这是持戒,守规矩就是持戒;读经的时候一心专注,没有妄念,那就是修定;经看得清楚明白,没有妄想,这是智慧。这个智慧叫根本智,就是《般若经》上讲的「般若无知,无所不知」。无知是清净心,清净心对著经,像镜子照见一样,这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。一部经阅读下来,你的心就定下来了,心定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开智慧,智慧开了之后,这个经一翻开你就都懂了,意思就都明白了。古人所谓「读书千变,其义自见」,是一个道理,一部书念了一千遍,心定了。现在的人心浮气躁,心浮气躁世法、佛法都不能成就,这一点我们要懂得。

  我是在五十六年前,我刚刚学佛,刚刚学佛机缘很好,大概学佛两个月的样子,我就认识了章嘉大师。我向他老人家请教,他有一套专治心浮气躁的手段,很难得。我向他请教一个问题,我说我知道佛法好,佛法非常殊胜,有没有什么方法让我很快的就能够契入,我提出这个问题。那时候年轻,问题提出来之后,他眼睛看著我,我也看著他,这一看就看了半个小时,一句话不说。这是什么?对治心浮气躁,半个小时让你整个定下来。我们半个小时专心,全部精神集中听他老人家开示,结果他都不说话,到半个小时之后说了一个字「有」,我们耳朵就竖起来了,有。这一个字说了之后,又不说话了,这次就没有那么长,大概五分钟,五、六分钟后告诉我「看得破,放得下」。我向他老人家请教,这两句话好像是懂,似懂非懂,我说从哪里下手?他老人家说话很慢,不会很快答覆你,总会有几分钟让你静下来,告诉我「布施」。

  这个开示是最重要的开示,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,学了五十多年,才真正明了佛法的修学就是放下帮助看破,看破帮助放下,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,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,就这个方法。你看佛教给我们,你放下执著,对世出世间法,对人对事对物,一切执著放下,你就证阿罗汉果。由此可知,六道是怎么来的?六道就是从执著来的。你有执著就有六道轮回,你有执著就出不了六道,所以你学《华严》、学《法华》、学《般若》,只要你还有执著,给诸位说这叫世间法,这不是出世间法。如果你真的执著没有了,执著没有了你念现在小学生(小朋友)的课本,你念小猫叫、小狗跳,那都是佛法、都是出世法。所以世出世间法的界限,就是你能不能放下,放下统统是出世间法,是佛法;放不下,念《大藏经》也是世间法,这个道理要懂。

  你放下分别你就是菩萨,放下妄想你本来是佛,你就回归到自性,所以「放下」在整个佛法修学,不分宗派,不分大小乘,不分显密,是共同的指导纲领。佛法没有别的,放下而已。所以我们学可以学,释迦牟尼佛学了十二年,学了十二年他放下,放下,他所学的是智慧;如果他放不下,所学的是知识。知识跟智慧差别就在此地,放下就变成智慧,放不下就变成知识。知识不能解决问题,知识不能了生死、不能出三界,最重要还是放下。天天练、天天学就是学放下,不要执著。从这里开始,学不执著开始,然后再学不分别。那个妄想很困难,那是起心动念,那很不容易,最高级的,我们先从放下执著、放下分别下手。所以读经要懂得这个道理,不著文字相,不著名字相,不著心缘相,这就是教你放下,不要执著这些。好,我的话就说到此地,谢谢大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