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职员义工谈话十二 (共一集) 2007/4/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21-382-0001
诸位法师、诸位同学,请坐。今天是我们四月份内部职工谈话的一次聚会,今天我们讲的题目是「如何进行精神扶贫、文化扶贫」。这个题目是这一次在北京开会,北京同学们提出来的,但是时间太短,只有一个小时,没有能够把这个题目讲圆满。今天我们在此地,我们有一小时五十分的时间,把它补出来,将来这个光碟送到北京去,跟同学们一同分享。
扶贫的工作在国内已经进行了很多年,我们也实际上参与了。譬如建希望小学,帮助贫困地区,他们的生活方面,居住环境方面,特别是在教育方面我们做得比较多。这个工作做了这么多年,到底有多少效果?确实有不少人天天在研究,没有达到扶贫的目标,变成贫穷地区依靠救济生活,这就把目标扭曲了。所以,有不少人告诉我,我们现在要讲精神、讲文化,这对的。
贫有两种,一种是物质生活的缺乏,另外一种是精神生活的缺乏,这两种哪一种重要?我们看看古今中外大贤大圣,几乎物质生活都相当的贫乏。在中国,诸位所知道的孔子、孟子,都不是很富裕,尤其是孔子的学生颜回,这是夫子最得意的一个门生,夫子常常赞叹他。但是他在所有同学里面,物质生活是最贫乏的一个,箪食瓢饮,吃饭连个饭碗都没有,用竹子编成一个小篓当作饭碗盛饭,喝水没有杯子,用个瓢,葫芦瓢。过这样的生活,他有没有痛苦?没有,他非常快乐。由此可知,苦乐与物质生活不相干,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探索。
你再看印度的释迦牟尼佛,他是王子出身,他放弃了王位,十九岁的时候放弃王位,舍弃了荣华富贵的生活,出去求学,在中国古时候讲参学,出去求学。在当时印度是宗教之国,宗教发达,学术也发达,实际上来说,那个时候印度文化水平超过了中国,这就是印度的宗教跟学术他们重视禅定。通过禅定的学习,就能够超越空间维次,这是现代科学家给我们做出证明,确实这个世界上有不同空间维次。过去黄念祖告诉我,他是个学科学的,科学家证明至少有十一种不同空间维次。这是证明的,在理论上讲,空间维次是无量无边。
所以他们有四禅八定,佛家讲的四禅八定,我们要知道,是古印度婆罗门教说的。婆罗门教的历史,现在世界上人承认它有八千五百年,诸位要晓得,佛教才两千五百年,它有八千五百年。我们跟印度教接触也很多,印度教他们的学人告诉我们,他们的历史有一万多年,这是可以相信的。印度人不重视历史,所以没有详尽的记载,无法考证,不像中国人历史年代记载得很清楚。黄帝以前不太正确,黄帝以后用甲子记的,就很清楚。所以他们无论是宗教或是学术,对於六道的情形知道得太清楚了,真正所谓是亲眼所见、亲耳所闻,上面到非想非非想处天,下面到阿鼻地狱。
释迦牟尼佛年轻,王子出身,聪明绝顶,於是我们就能想像得到,他的缘一定非常殊胜。印度所有宗教的这些高人,学术界这些大师,他统统都接触到。学了十二年,到三十岁,十九岁他就去参学,到三十岁学了十二年,结果呢?结果他老人家说不究竟,这些宗教学术都不究竟。为什么不究竟?三个问题不能解决。第一个问题,六道你看到了,你接触到了,六道怎么来的?没人知道;为什么会有六道?没人知道:六道之外还有没有世界?也没有人知道。所以佛说,这个不究竟。
世尊这种示现给我们很大的启示,我们看到他的这些经历,你就要懂得,要有领悟,他都是在教我们的。这叫什么?叫世间法。所以,世间法跟出世间法的界限在哪里?你看他十二年的参学,世间法,这些问题不能解决。到恒河边上找一棵大树底下,他老人家在那里入定,把十二年所学的统统放下。这一放下,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问题解决了,这三个疑问全解决了。世间法跟出世间法的界限就在此地。四禅八定没有能够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,就叫世间法,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叫出世间法。这世出世间就太明显了,我们终於搞清楚了,释迦牟尼表演给我们看。世间东西你学也行,不学也行,释迦牟尼佛示现的是学了十二年,放下。
在中国也出现一尊佛,禅宗六祖惠能大师,他给我们示现。他不认识字,没念过书,也没有去参过学,释迦牟尼佛学了十二年,他一天也没学过。五祖传法给他,给他讲《金刚经》,诸位要知道,他不认识字,所以也不必用经本,只给他讲解。我们很容易能理解,那就像聊天的方式,讲这个经的大意,讲到「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」,他就豁然大悟。他怎么悟的?妄想分别执著放下。所以,放下就是!
佛门常讲的二障,一个是烦恼障,一个是所知障,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妄想分别执著。执著是烦恼障,妄想、分别是所知障,所以二障跟这里讲的三是一个意思,他放下了。放下之后,他的境界跟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示现的境界完全相同。佛并没有说话,为什么?佛觉悟的时候没有对象;六祖觉悟的时候有对象,他的老师,坐在他对面。他这一悟,把他悟的境界说出来,《坛经》上有,他只讲了五句,「何期自性本自清净」,自性是你的本性、真性。你看我们中国古人教导我们的,本性本善,人之初,性本善,那个善的意思很广,清净是善,本来清净。第二句话说,「何期自性本不生灭」,本自清净,没有染污,本不生灭,就是没有生死。
第三句是「何期自性本自具足」,具足没有欠缺。具足什么?佛在《华严》上给我们讲的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换句话说,如来就是自性,一切众生,我们都有分,都在里面,我们有跟一切诸佛同样的智慧,他不比我多,我不比他少,这个叫本来具足。具足智慧,具足德行,具足能力,具足相好,相好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福报;换句话说,智慧、德行、能力、福报都是无量无边,平等平等。能大师觉悟了才知道、才发现了。我们今天是迷了,迷失了,并不是真的失掉,只是迷,不起作用。第四句说「何期自性本无动摇」,动摇什么?念头。你看我们是前念灭后念生,妄念纷飞!他说这是假的,是妄念,不是真的;真的心不动,从来没动过。最后一句话说,「何期自性能生万法」,这句话很重要。宇宙从哪来的?十法界从哪来的?六道轮回从哪来的?是自性变现出来的,所以《华严》讲「唯心所现、唯识所变」,自性能生万法。
他这个五句话一说,五祖很欢喜,行了,真的开悟了,衣钵就给他,他就是第六代祖,那个时候能大师二十四岁。给我们表演的,放下就是。这三样东西放不下就叫凡夫,放下了就是佛,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成佛,为什么?你本来是佛。所以,哪里来的有贫富?所以,我们今天讲到精神扶贫、文化扶贫,在佛法里说是究竟彻底的消灭贫富。贫没有了,富就不存在,因为贫富是对立的,这才真正得到大圆满。
释迦牟尼佛你看他一生,开悟之后就开始教学,然后你知道他不是宗教,他是什么身分的人?你现在知道了,他是职业的教师,是义务社会工作者。他教学不收学费,不分国家,不分族群,不分宗教,有教无类。只要你来,喜欢学,他总是很认真、很慈悲的教导你。所以,你就认清楚他了,我们要学也就真能学到东西。你要把他当作宗教,那你搞迷信,你学不到东西,你要认识释迦牟尼佛。他这些种种示现是给我们看的,都是教育,让我们看了之后,从内心里面体会到,明白了。这个世间学术求不求无关重要,求好,不求也好,重要的在哪里?重要在放下,你能不能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,头一个放下你的执著。放下执著,烦恼就没有了,放下分别妄想,所知障就没有了。
两尊佛给我示现,我们要能够体会。那你就得大自在,你就得大智慧,你就得大富贵,你就能成就大德大能,因为你本来就是这样,恢复你的性德,如是而已。首先我们把大前提说出来,各位从这个地方建立了信心,知道这个路应该怎么走法,反璞归真,这个路怎么走法就明白了。
下面我拟了几个小题目,第一段讲三教,中国人讲三教九流,多元文化。「佛说心性,心现识变」,心性是体,哲学里面讲的本体,心现识变。心性是体,所现所变的就是现象,宇宙之间的现象,十法界依正庄严。在佛法里面讲,佛讲「觉」,我们祖宗相传的,儒家所讲的「明明德」。明德就是心性,现在我们的心性不明了,迷了,所以要加一个明。明德是个名词,上面这个明字,第一个明字是个动词,现在明德不明了,所以要恢复明德。明明德就是佛法里面讲的佛性,诸位要是常常听,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」,佛性就是明明德,佛性就是觉。我们祖宗五千年相传,我们知道这个道理,跟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没有两样。尤其是法相唯识宗讲四分,自证分就是明德,明就是证自证分,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,见分是精神,精神世界,相分是物质世界,佛说的。
「道说保命」,这自受用,「清净无为」,这是讲的相,现象,自受用是现象,儒家讲「亲民」。皆是明、觉,觉明或是明觉都是一个意思,就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「看破」。清净无为呢?清净无为就是放下,如果只有看破没有放下,这叫佛学;看破之后,又肯放下,这叫学佛,这些术语的意思要懂。你佛法学了很多,或者儒家讲的学得很多,我们把什么叫学儒、什么叫儒学,什么叫佛学、什么叫学佛,要搞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用中国传统学术来讲,修学的次第是「博学、审问、慎思、明辨、笃行」,我们中国人讲做学问,这五个步骤。在佛法里面讲「信解行证」,清凉大师讲《华严经》的时候四个步骤,四个步骤跟这五个步骤相同。博学、审问是信,慎思、明辨是解,如果只有到这个地方为止,后头没有行,没有去做,这就叫儒学,就叫佛学,就叫道学,我们世间的学术。如果你肯去做,把你所信的、把你所解的落实到你的生活,变成你自己的思想言行,这就叫学儒,这就叫学佛,这就叫学道。所以,世出世法也就在这里分,我们必须要把它搞清楚。笃行,行些什么?我们看行里面就有自受用、有他受用。
「儒说明伦,五伦八德,用也」,儒家偏重在他受用,道家偏重在自受用,自他不二。五伦是什么?你懂得五伦,懂得八德,那可以说你是儒学,儒学大家,儒学家,你没有学儒。如果把五伦八德你做到了,你应用在你的自身,应用在你的家庭,那你是学儒、学道。「止於至善」,如果只有学没有用,没有做到,你没有止於至善。
在全世界,中国人是最懂得教育的,知道教育非常重要。为什么?五千年的老祖宗就说出人性本善。《论语》里孔子所说的人之初,性本善,是不是孔子发明的?不是。孔子说得很好,他老人家一生没有发明,没有创造,没有创作,他只是述而不作;也就是说,他所学的、他所讲的、他所教的、他所行的,都是古圣先贤留下来的。释迦牟尼佛跟孔子也一样,也是述而不作。我们在《华严经疏钞》里清凉大师告诉我们,释迦牟尼佛也是述而不作,他一生所学、所讲、所修的是古佛所传的。他这个意思很深,古佛,你自性里本具的,自性本有的,不是学来的。只要你见性之后,本来就是这个样子,弟子规、三聚净戒还用得著学吗?迷了之后才要学,觉悟了之后他就是这样子的,没有一条不是做得圆圆满满的,九法界里面最好的模范、最好的榜样。这些理、事都要清楚。我们是非常不幸,迷失了自性,但是也很幸运,今天我们总算搞清楚、搞明白了。搞清楚、搞明白要恢复那就不难了,信心有了。怎么恢复?放下就是,就是你肯不肯放下!佛说得很清楚,放下执著,你就是阿罗汉;放下分别,你就是菩萨;放下妄想,你本来是佛。
所以中国人懂得教育,《三字经》前面八句话,是祖传的精神教育、文明教育的最高的指导原则。这个原则是真理,超越时间,超越空间。超越空间,没有中外之分,超越古今,没有前后之分,超越是没有古今之分,万古常新,这是真理。你违背了它,你就会惹来麻烦,会惹来烦恼,会惹来灾难。你要觉悟了之后,本来就是。你没有觉悟,循著这条路子走,这是一条康庄大道,超凡入圣之道。所以中国圣人教我们,这个教育,为什么会有教育?你从《三字经》上前面八句你就明白了。
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这个初不是讲出生,初是本来。你的自性本来是善的,现在还是善的,永恒不变,纯净纯善,永恒不变。为什么现在不善了?底下讲了,「性相近,习相远」,关键在习。性相近,凡夫跟佛没有两样,从性上讲没有两样,性体、性德,性相、性用,没有两样。可是习,你要是迷失了自性,你随著习惯,那个麻烦,所谓是「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」。你会受外面环境的影响,人事环境的影响,这就需要教育。「苟不教,性乃迁」,如果你不教他,他会随著环境产生变化,不善的环境他就变得不善。但那是习性,不是本性,教育从这里兴起。
怎么教法?「教之道,贵以专」,这个专字就是佛家讲的戒定慧。戒定慧三学,定是枢纽,专是定,专一就是定,所以佛家讲「因戒生定,因定开慧」,慧是终极的目标,慧是本觉。戒是什么?戒是规矩,你依照这些方法、依照这些规矩,你就得定。这些方法、规矩是什么?总的来说就是放下。一切都放下了,你心是定的,定生慧,这个问题才能解决。那么现在的修学我们就看出来,现在学什么?现在学得很多、学得很杂,效果是怎么样的?效果是心浮气躁。心浮气躁那与自性是一百八十度的相反,不但道业不能成就,世间学术都不能成就。世间学术都要专心你才能够学得成功,哪有心浮气躁能成就的!这是这一代的年轻人没福报,我们不能不晓得,不能不提醒他们。
儒释道三家所说的是一不是二,一桩事情从三个方面去说,三个方面是有连带关系。所以,在五千年中国讲教育,教什么?《书经》、《史记》里面都有详细的记载,五教,五桩事情,就是五伦,「父子有亲、君臣有义、夫妇有别、长幼有序、朋友有信」。这五教你要真正从小扎下根,一生当中你能够生活得幸福美满;在大的社会环境,社会安定、世界和平,肯定能收到这样的效果。在今天全世界都在讲怎样化解冲突,怎样能恢复到像古时候一样的安定和平,还是要这五教。这五教不是哪个人发明,不是哪个人创造的,是什么?是性德,也就是说本来就是这样,自自然然的;换句话说,它是大自然运行的法则,大自然本来的秩序。人能随顺大自然,就是德,大自然的规律就是道,自然的规律,人只要能随顺,就叫德行,你不能反抗。
教育的根、教育的原点就是头一句「父子有亲」,亲爱,父母对子女、子女对父母这种亲爱是天性。现在父子没有亲爱,那是习性,不是天性。天性从什么地方看?你细心观察,非常明显,小孩出生三四个月,你去看。你看儿女对父母那种亲爱,父母对儿女的亲爱,这个时候是无条件的,你看到天性。慢慢长大了就变了,那是什么?习性。现在为什么儿女不孝?父母不慈?完全把天性失掉了,习性当家作主,麻烦可大了。你就晓得中国教育是什么教育?爱的教育。教育第一个目的,是希望这个亲爱永远保持,这一生决定不会改变,这叫父慈子孝。从这里出发,然后把这个发扬光大,由爱你自己的父母扩大到爱你的家庭、爱你的家族、爱你的邻里乡党、爱你的社会、爱你的国家、爱整个人类。《弟子规》上说「凡是人,皆须爱」,这个爱心扩大了,爱决定没有伤害。
爱心落实在事相上,现在在这里讲爱讲得很多,儒学。怎么样叫学儒?爱要落实。怎么个落实?我们讲原则,不能讲细部,细部太多了,我们讲重点。第一个,懂得尊重别人,这是爱。你不爱他,不会尊重他;爱他,你会尊重他。懂得敬爱别人,懂得关怀别人,懂得照顾别人,懂得帮助别人,落实了。这是什么?这叫学儒、学佛、学道,你真做到了。别人不尊重我,我尊重他;别人不敬爱我,我敬爱他,我学儒、学道、学佛。他虽然讲得天花乱坠,著作等身,他是儒学、道学、佛学,他是做学问,止於博学、审问、慎思、明辨,他止於这个,没有笃行。笃行从尊重别人开始,你对别人不尊重,你没有笃行,没有行。尤其是犯了过失的人,你就瞧不起他,不行。犯了过失他是习性,他的本性本善没变,他本来是佛,你可不能小看他,两种差别不同。所以这是原点。
君臣关系,就是现在讲领导跟被领导,一个公司行号,老板是领导,员工是被领导。老板怎样爱你的属下、你的员工?怎么爱员工?员工怎样爱老板?那就不叫亲,叫义,义就是父子的亲爱表现在上级跟下级,叫做义,这个要懂。
表现在夫妇,就叫别。别是什么?不同的责任。夫妻两个的责任不一样,夫妇组成一个家庭,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,最小的单位。家庭里面两个重要的工作,一个是家庭经济,所以男主外、女主内,外是谋生,你负担家庭经济。女主内,内是什么?内是教下一代。哪个重要?内比外更重要。你家里头能不能出圣贤人,完全靠母亲教化。孔子是母亲教出来的,孟子是母亲教出来的,中国古圣先王哪个不是母亲教出来的?所以中国人,夫妇,先生对她自己的妻子称太太,你们知不知道太太是什么意思?太太是圣人。这名词从哪里来的?从周朝时候来的,周朝开国的三个君王都是圣人。周文王,他的祖母太姜,他的母亲叫太任,他自己的夫人叫太姒。太任生文王,太姜生王季,王季是文王的父亲,都是圣贤人,太姒是文王的夫人,生武王、生周公。所以周朝开国时候三个夫人,三太,称为太太,太太从这儿来的。
所以家庭组织,家庭里面总希望新娘是圣人,将来养育的子女都是圣贤,大圣大贤,你说这个名称是多么的尊贵。天天喊著太太,你自己要警觉到,我像不像太姜?像不像太任?像不像太姒?太任怀文王的时候,怀孕的时候就开始教,胎教!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都端庄谨慎,为什么?起心动念影响胎儿,言语动作影响胎儿,所有一切不善的全都要放下,全都要舍弃。所以生下这个小孩,周文王,在中国历史上享国最久的周朝,八百年。所以称太太,这个名称是了不起又了不起。这「别」就在此地,有各别的任务,你必须要完成。你自己的事业做得再辉煌,后继无人,你的业绩等於零。中国人讲「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」,「后」不是说你的儿孙多那个「后」,不是。是儿孙里有没有能继承家业的人?有没有继承家里传统的人?这个重要。所以后是讲继承家庭里的道统,继承家庭里的事业,这要靠母亲来教。
落实在兄弟上那就是有序,长幼有序,落实在朋友上有信,都是那个亲爱。在长幼里面的亲爱叫序,在朋友里头的亲爱叫信。就是一个字,一个字演变出这么多的名词术语。所以,中国教育五千年来教什么?就教这个,从小到大到老,教五伦。
在生活当中我们学习的五个次第,最后是笃行,非常重要,你要做到,你要把它落实。落实头一个是修身,修身在「大学」里讲得很清楚,理论是「中庸」,方法是「大学」。头一个要把欲望降低,这个欲望是什么?对於五欲六尘的欲望、名闻利养的欲望,这个东西要不得,不是好事,要把它放下。在佛法里面讲「断恶修善」,这修身。中国传统教学里面讲「言忠信、行笃敬」,跟佛法里面讲的断恶修善一个意思。这是讲个人的修养,儒跟佛完全相同,先断烦恼障,再破所知障。烦恼障是很不好的习气,贪瞋痴慢,这个东西不能有。所以儒家从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平是公平,天下就平等、公平,平等对待,和睦相处。如果你不能胜过物欲,就是你还会受外面名利、财色名食睡的诱惑,你接触了你还会动心,你就不行。这个时候你要警觉到,迷失了自性,随顺烦恼习气,随顺烦恼习气就造业,你造的不善业就感不善的果报。
今年我们每个人住在香港,也感触到气候异常,冬天温暖,暖冬。现在是春天,应该是春天开始暖起来,现在又变成冬天。这个现象是什么?这个现象说实在话,古人讲「上天垂象」,来警告我们,我们要反省。佛法讲得很透彻,境随心转,外面的环境,自然环境是随著我们的心转,我们的心善,没有一样不善,风调雨顺。我们的心不善,不善就是贪瞋痴慢,这个环境就很多灾难,就很多异常,不正常。《楞严经》上讲得很清楚,贪心炽盛的时候,感来的是什么?水灾。瞋恚感得的是火灾,火山爆发,发脾气,地球发脾气就是火山爆发。愚痴所感得的是风灾。傲慢所感到的是地震,傲慢是不平,不平就震动。贪瞋痴慢,这是四种灾难的真因。所以佛教我们,如何能把这个灾难化解?勤修戒定慧,息灭贪瞋痴。为什么?境随心转,外面灾难自然就没有了,就这么回事情。我们明白了,就知道怎样去化解灾难。
可是现在这个灾难很明显,容不容易化解?不容易。什么原因?这个地球上现在住了七十亿人,哪个人没有贪瞋痴慢?你就明白了。大多数人都是搞这个,这叫共业所感。所以少数人修善,敌不过众生的业力。可是古圣先贤给我们讲了一句话,邪不胜正。我们一个人修行不行?不行。那要多少人?你们看雍正皇帝在《十善业道经》前面有一篇序文,上谕,那个里面就给我们提到。一百人当中有一个善人,这就说明邪不胜正,九十九个邪,有一个正,那一个正能够胜过九十九个邪。如果一个正,有两三百个邪,这一个人就敌不过;一个人可以能敌九十九个人,再多了就不行。
现在这个情形就是这样,我们这地球上七十亿人,到哪里去找七千万的善人,这个地球上不会有灾难,他们虽然造恶业,不至於造成灾难。现在找不到七千万人,七百万人都救不了,何况七千万人!那怎么办?救不了别人救自己,可以,救自己行,没有问题,救自己,救你一家,行。你一个人断恶修善,你能救你自己,你也能庇佑你的一个家族。什么人肯干?一定要把事实真相搞清楚、搞明白,还是看破,你才真正放下贪瞋痴慢,真正放下造恶业,不再造恶业,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。
我们现在看到这些灾难就在眼前,最近美国前副总统高尔在全世界到处讲演,我看到他的光碟,说明温室效应的可怕。这是大家现在都看得到的,南北极的冰快速的融化。我想了解事实真相,所以这一次我们澳洲活动结束之后,我就到纽西兰最南端的雪山叫库克山。我坐直升飞机上去,到山顶上,飞机降落下来在冰川里面,我下飞机,在地上抓一把雪。我手碰到地面,全手是湿的,我就很害怕,怎么会有这种现象?这个雪山终年积雪,怎么会是湿的?使我想到在二十多年前,我在加拿大讲经,我去参观一个雪山。我在地面上抓一把冰,是很冷,洒在地上,手上没有水,干的,这是正常现象。怎么一碰,手都是湿的,太可怕了!
所以,科学家给我们提出警告,大概十年,十年之后地球上没有冰了。没有冰,有两个可怕现象,哪两个现象?第一个冰都化成水,海水上升,科学家告诉我们,海水上升五十米。第二个可怕的现象,你要晓得长江大河的水源从哪来的?雪山,雪山上的雪融化就变成水源。如果雪山的雪都没有了,水源就没有了,将来像长江、黄河这些大的河流没有水。没有水,草木都不能生,这个问题多严重。人类将来怎么生存?大问题!十年不长,转眼就到。所以,我到库克山山上去了解一下事实真相,我看了之后,感到很可怕。但是科学家说还有十年,十年,我们念佛往生时间足够,有三年到五年就足够,加紧努力。灾难来的时候,这个世间什么都带不去,记住祖师大德说一句话,「万般将不去,唯有业随身」。这个不可以不知道。
再说,古圣所传的,中国人五千年祖宗所传的,「本性本善」,明德,亲民,止於至善。佛祖所证的,「自性本觉」,众生本来是佛,放下妄想分别执著,明心见性。这两句话我们要牢牢的记住。这是我们修学的宗旨,我们修学的目标,修学的方向。
所以三教,儒释道三教,三教教学宗旨都是教人回归自性,反璞归真,不是教别的。我们要问,今天科学技术这样发达,没有一个人不沉迷在里面,享受科技带来的方便。但是也有很少数的人,从高科技里面他反思,他觉悟,知道科技的发展对人类没有好处。不但没有好处,到最后是导归人类在地球上的绝灭,这个现象好像我们现在也看到了。迷於科技的人认为人定胜天,就是人有能力能够胜过大自然,能够改变大自然的规律。是没错,今天人确实改变了大自然,可是大自然的回报,人类就受不了。大自然的回报是地壳的变化,是海水的上升,是全球气候的异常,科学怎么样发达,到人类最后没有办法生存。到最后看看,还是人胜大自然,还是大自然胜过你?
中国古人讲「人定胜天」,现在人把这句话的意思完全错解。现在人认为人一定可以胜过天,中国古人说这个话不是这个意思,人要定下来就能胜过大自然。为什么?大自然这里面的变化是随著人心,人要是定下来,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没有了,恢复到真性,外面自然环境是什么现象?给诸位说,就是华藏世界,就是极乐世界。这叫人定了,外面自然环境都恢复到正常。唯心所现,里面没有变化,为什么?定了之后就没有妄想分别执著。
所以定有三等,你能够把执著放下,这是小定成就。在这个境界里面,六道没有了,六道轮回没有了,但是还有四圣法界,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,四圣法界。你再能够把分别放下,你就得到中等的定功,十法界没有了。然后再能把妄想也断掉,上乘的定功,上上禅定,十法界没有了,就恢复到一真法界。所以,定功大分有这三个等级。可以同时放下,叫顿超,佛门讲上上根人,就像惠能大师一下放下,释迦牟尼佛表演的也是顿超,一下放下,三个一起放下。那不能,不能你就一步一步,像爬楼梯一样,一层一层的往上提升,用这个办法,这叫渐修。同时一起放下,叫顿超。你放下一分,就有一分的收获;放下两分,你就得两分利益。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,你要自己肯干,你自己就把它证明了,信解行证。你不行,你没有办法得到。证是真正得到,得到的是自性里头本有的智慧、德能、相好。
所以,圣贤、佛菩萨给我们示现,究竟圆满的幸福快乐与物质生活不相干。释迦牟尼佛一生,三衣一钵,日中一食,树下一宿,不苦,快乐无比。当时多少国王大臣、大富长者都做他的弟子,都向他学习。可是世尊没有接受他们的供养,这一点我们要懂得。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建过庙,偶尔在他们的讲堂、精舍里面讲几部经,讲完了就走了。最后你看他老人家入灭在双树林间,没有在房子里,在野外,走的时候在野外。这个意思很深,告诉我们,幸福快乐是建立在精神、文化的基础上,不是在物质,不是在名利,与名利、与五欲六尘生活毫不相关。我们对这个要深深去体会,然后你才能把这个放下。为什么?你放不下,这是最严重的障碍,让你第一层的小定都得不到,也就是说你没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。如果这个问题要是严重了,障碍你带业往生。
带业往生要具备三个条件,信、愿、行。信愿行都被你这个障碍障住了,所以这一生学佛,只能够说跟极乐世界结个法缘,这一生不能去。你要问为什么原因?你有业障。不是带业吗?是,带业,带业只带旧业,不带现行。你现行有业障,你不能放下。那我们要问,为什么不能放下?没看破。什么叫没看破?事实真相没有搞清楚,你心里头有疑惑。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,疑是菩萨修行最大的障碍。讲经说法目的何在?目的是帮助你断疑生信。如果你真的相信,一丝毫怀疑都没有了,还需不需要听经?不需要,没有听经的必要。所以,听经的作用是帮助我们了解事实真相,帮助我们把疑惑消除。没有疑惑,没有夹杂,没有间断,念佛功夫成就了,三年五载取西方极乐世界是决定成就。善导大师所说的「万修万人去」,一点都不错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可是,你有疑惑,你有夹杂,你有间断,那就不行,所以这个三个必定要把它消除。
真正消除,你念佛你就有信心,你就有把握,然后我们还有多余的精力,可以帮助别人,自行化他。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,帮助别人断疑生信,帮助别人远离障难。特别是在临终关怀,念佛念了一辈子,临命终时候,如果说有一个错误的念头,这一生就不能往生。所以临终关怀的功德第一殊胜,你能帮助助念,帮助一个人往生就是你帮助一个人成佛,你说这功德多大!帮助很多人成佛,你就相信你将来临终的时候不会有障碍。为什么?因果定律是这样,你肯帮助别人,到临终的时候,一定很多人帮助你助念。你就晓得种什么样的因,你将来会得什么样的果报。
所以,「回归自性、反璞归真」是我们这一生学习的终极目标。我们学,也是《三字经》上指导的原则,「教之道,贵以专」,教、学都要专,专才能得成就。所以这些年来,我们常讲「纯净、纯善」。在佛门里面,一切经里头我们只取两部经,纯净,《无量寿经》;纯善,《佛华严经》。境,境是环境,无碍就叫净土。心无碍叫法身,法身跟净土是一不是二。所以一定要心无碍,而后就境无碍;心里头还是有碍,那环境当然是障碍。所以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真的得到净土了。净土在哪里?就在现前。只要现前做到心无碍,我们的身就是法性身,现在这个土就是法性土,跟释迦所证、跟弥陀所证无二无别。然后你就晓得,还是六祖大师的话,「何期自性能生万法」。何期自性能生地球,能生太阳系,能生银河系,能生无量无边的宇宙,是自性变现的。所以心无碍,境就无碍,境无碍是净土,心无碍是法身。
所有一切这些障碍要放下,障碍本来没有,我们真心里头没有。你看六祖所说的,你的心性是清净的,你的心性是不生不灭的,你的心性是一切具足的,你的心性本来没有动摇,这才是你的真心。所有一切不善,一切的染污,一切的生灭,一切的欠缺、缺乏,一切这些动摇,全是妄想,都不是真的。这个要认识清楚。我们没有证得,相信佛菩萨不骗我们,是真的,然后再去求证。怎样才能证得?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证得。
我们学习,这二三十年来,我们提出二十个字,勉励净宗同学,我们一起认真学习。学习真诚,学习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这是什么?这是修心。在一切时一切处,无论是顺境、是逆境,是善缘、是恶缘,缘是人事环境,境是物质环境,我们只用一个真诚心。别人对待我不真诚,欺骗我、侮辱我、陷害我,我对他只有一个真诚。为什么?他不修行,我们真干。真干就要跟著佛,释迦牟尼佛真诚,孔子真诚,跟圣贤人学,不能跟一般人学。一味真诚,你学久了就得受用,心安理得。学清净,不接受染污,修清净心。修平等心,修觉而不迷,修慈悲心,这是讲心。心还是抽象,如何落实?落实就是看破,明白了,放下。恶念放下,杂念放下,所有一切不善放下,不善的言语放下,不善的行为放下,你自然就得自在。日常生活当中随缘,没有一样不好。然后你才真正体会到,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。为什么?都是消业障,长智慧。
我这一生的经历,有不少同修亲眼看见了。我没有别的长处,说老实话就是这二十个字,我做了二十多年,将近三十年。落实在事相上,这很重要,怎么落实?怎么做法?首先学自爱,人不自爱,你不会爱人;人不自觉,你没有办法帮助别人自觉。所以自爱很重要,自爱爱什么?爱我的本性本善,爱我的本性本觉。我自爱,所有一切不善统统远离,所有一切不觉统统远离,这叫真正自爱,真得受用。自爱之后会爱人,为什么?自他不二,自他是一体,知道天地万物是自性所现。六祖说「能生万法」,万物跟我是一体。所以不但一切人要爱,所有动物也爱,所有鬼神也爱,所有树木花草、山河大地,没有一样不爱。爱心遍法界,人怎么会不欢喜!怎么会不快乐!我爱众生,众生爱我,我爱花草树木,花草树木爱我。他有表现,他有回报,回报过来特别的茂盛,花开得特别好,特别香,一点都不假。鸟兽跟我们可以一起生活,很有礼貌,共同在一起学习,你说这个生活多乐!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到释迦牟尼佛的乐趣,释迦牟尼佛的幸福美满,才体会得到。
我们眼前要学习的,迷失了自性,学圣人,学佛菩萨,佛菩萨尊重一切众生,自己谦卑。见到蚊虫,「蚊虫菩萨」,见到蚂蚁,「蚂蚁菩萨」,不敢轻慢。连蚊虫蚂蚁都这样尊重,何况是人!损人利己的念头没有了,真的断掉了。跟一切人、一切物都是平等的,平等里面表现的是谦虚、是恭敬,所以知道敬他。你从这里学,学尊重他、敬重他、关怀他、照顾他、帮助他。在日常生活当中,无论遇到什么人、什么事,他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他。善人帮助他,恶人也帮助他。只记别人的善,不要记别人的恶,这是我们常讲的。一个真正聪明人,你看自己纯净纯善的心,中国人讲良心,自己纯净纯善的良心,为什么装别人的垃圾?别人这个不善,那个不善,你都牢牢记住,你的心就变不善了,这是很大的错误。真正修行人要把自己纯净纯善里面的垃圾清除干净,决定不放。心里头不放,口里头自然就没有了,就不会说别人过失。口里头还会说,你心里头有,心里很脏,所以这个要懂。
凡是说别人过失,这个人心地很肮脏,你就晓得全是世间人不善的东西都装在里头。他如果心地里头没有垃圾,所装的都是别人的善行、善念,他开口所说都是善的,决定没有不善的。所以一个人善不善,心善不善?行善不善?你听他开口,你听他的举止动作就晓得了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;虽然清楚明白,不放在心上。我们怎么对人?我们就赞叹他的善,不要记他的恶,成就自己,这是我们这一生学佛能不能有成就关键的所在。对大众呢?对大众要学释迦牟尼佛,要学孔子,办班教学。这是说你有这个缘,你有这个能力。尤其想拯救今天的世界,我们知道毛病出在哪里?毛病出在教育,没有圣贤的教育。现在的教育,总的来说就是教你去竞争,竞争升级就是斗争,斗争升级就是战争。所以今天教育是走向灭亡的途径,这个不能不知道。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育,就是教我们伦理道德,教我们孝悌忠信、礼义廉耻、仁爱和平,教我们相让,不能相争,处处要让。
今天这个社会是竞争的社会,如何能化解竞争的社会?就是要做给别人看,不是讲,讲人家不听,谁相信?自己要做到,处处都是这样,这样才能够感化别人。现在科学技术发达,我们能够办班教学,用远程、用电视、用网路,这个方法把教学的效果扩大,不能说周遍十方,但是可以周遍这个地球。能够这样做,所学的全都落实,全都做到了,这才能契入华严境界。
有些同学知道,我们想办个华严班,很多人都想参加,我们非常欢迎。怎么个办法?我们没有地点,我们没有学校,我们的华严班在网路,我们的华严班在电视。我们天天讲《华严经》,大家一起来学习,各个都是华严班的同学。记住我今天的谈话,信解行证,我们传统教育里面讲的博学、审问、慎思、明辨、笃行。古今中外,凡是成就的人,不是老师督促的,没有一个是老师督促他的,没有。怎么成就的?都是自发自励。我常常讲的,有决心、有毅力,自动自发,锲而不舍,好学成就的。不好学,怎么能成就!能成就的全是好学。
我今天有这么一点小成就,你们诸位都知道,五十六年,从我闻佛法到今年五十六年,天天在学习。到现在每天我读经还保持四个小时,旅行也没有失掉。教学没有中断过,跟一个人谈话也是教学,跟两个人谈话也是教学,大庭广众当中,听众几千人几万人,也是教学,没有中断过,这才能成就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经上常讲他老人家「讲经三百余会,说法四十九年」,那三百余会就是办班,办活动,有大型的,有小型的,三百多次,教学四十九年。我今年教学也是四十九年,人民大学程书记送一个水晶,一个造像,送给我做纪念,教学四十九年,从来没有放松过。古人所说的「学而后知不足」,学没有止境。到什么时候究竟圆满?妄想分别执著彻底放下就究竟了。总要懂得心量要拓开,心量要广大,佛家常讲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。不要分别,整个宇宙是自性变现的,心现识变,六祖所说「何期自性能生万法」。万法跟我是一体,分自分他,错了,你迷了,你永远不会见性。
今天这个世界讲多元文化,不同的宗教,不同的学派,不同的族群,不同的族类,不同的国家,我们是一体,要互相尊重。互相尊重从哪里做起?从我开始,我要尊重他,他不尊重我不要紧,我永远尊重他,到后来他一定尊重我。所以互相尊重,我要先付出,不要先求别人尊重我,那就错了,那永远做不到。我要敬爱他、我关怀他、我照顾他,我全心全力帮助他,决定不求回报,为什么?我知道是一体。头上痒了,手去抓抓,要不要求回报?头说,手你很好,你帮助我,要不要求回报?不求,为什么?一体,你懂得了。回报是自然的,没有回报来的时候,那个地方在迷,我这里觉悟,他还没有觉悟。他觉悟的时候,一定跟我这个心态、行为完全相同。这是真理,这是事实真相,佛法里面讲的诸法实相。
所以我们修行,修是修正,行是行为,所有一切错误的行为一桩一桩都把它修正过来。纵然觉悟了,像诸佛菩萨已经觉悟,已经圆满了,他到这世上还要装做修行,为什么?给别人做榜样,给别人做示范,他不是为自己,为我们做示现。我们在经上看到,释迦牟尼佛这一次在印度示现成佛,第八千次了。换句话说,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他早就证得了,不是这一生示现的。这一生是表演的,做样子给我们看,表演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我们要照他这样做,行,就能成功。所以这个总是要知道,要清楚,不要辜负自己这一次到世间来。这一次的缘很殊胜,得人身,闻佛法,又闻到大乘究竟圆满的大法,净宗、华严。果然能够依教奉行,没有一个不成就,至少帮助你决定得生净土,决定永断轮回,超越十法界,这是肯定的。
多元的概念,不但是佛讲得很清楚,中国古人有提过,我们在雍正上谕里面读到过,雍正皇帝说三教是一家。唐朝肃宗的时候,唐肃宗是唐明皇的儿子,他有个碑文,最近有人找到送给我,我给你们大家看看。这张碑文,你看它上面写的「混元三教九流图赞」,这个里面讲的,三教九流是一家。我们印的有小张,同修们要的话都可以能够拿到。三教九流是一家,宇宙万有是一体,我们要从这里去体认,你就能证得清净法身,身是法身,土就是净土。
所以我们要发大心,要发大愿,特别是要从利益众生,怨亲平等,断恶修善,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。种种不如意,种种辛劳、痛苦都是为众生,表演,你不这样表演,他不觉悟,这个意思非常之深。我们能够真正明白了,多做一分表演,多有一些人觉悟。觉悟的人不是一下就觉悟,慢慢来,所以要天天表演,时时刻刻表演。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演四十九年,连前面去修学,一辈子。始从入胎,最后到入般涅盘,没有一样不是表演给我们看,没有一样不是甚深的教学,我们要能体会。然后你再一想,整个世界上的人,所有一切众生,在我面前,是不是给我表演的?是的!一点都不错。每个人都是佛菩萨,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。他表演,天天表演,有正面,有反面,都帮助我觉悟,都帮助我断烦恼开智慧。所以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你也是佛,他也是佛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,谢谢大家。
诸位法师、诸位同学,请坐。今天是我们四月份内部职工谈话的一次聚会,今天我们讲的题目是「如何进行精神扶贫、文化扶贫」。这个题目是这一次在北京开会,北京同学们提出来的,但是时间太短,只有一个小时,没有能够把这个题目讲圆满。今天我们在此地,我们有一小时五十分的时间,把它补出来,将来这个光碟送到北京去,跟同学们一同分享。
扶贫的工作在国内已经进行了很多年,我们也实际上参与了。譬如建希望小学,帮助贫困地区,他们的生活方面,居住环境方面,特别是在教育方面我们做得比较多。这个工作做了这么多年,到底有多少效果?确实有不少人天天在研究,没有达到扶贫的目标,变成贫穷地区依靠救济生活,这就把目标扭曲了。所以,有不少人告诉我,我们现在要讲精神、讲文化,这对的。
贫有两种,一种是物质生活的缺乏,另外一种是精神生活的缺乏,这两种哪一种重要?我们看看古今中外大贤大圣,几乎物质生活都相当的贫乏。在中国,诸位所知道的孔子、孟子,都不是很富裕,尤其是孔子的学生颜回,这是夫子最得意的一个门生,夫子常常赞叹他。但是他在所有同学里面,物质生活是最贫乏的一个,箪食瓢饮,吃饭连个饭碗都没有,用竹子编成一个小篓当作饭碗盛饭,喝水没有杯子,用个瓢,葫芦瓢。过这样的生活,他有没有痛苦?没有,他非常快乐。由此可知,苦乐与物质生活不相干,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探索。
你再看印度的释迦牟尼佛,他是王子出身,他放弃了王位,十九岁的时候放弃王位,舍弃了荣华富贵的生活,出去求学,在中国古时候讲参学,出去求学。在当时印度是宗教之国,宗教发达,学术也发达,实际上来说,那个时候印度文化水平超过了中国,这就是印度的宗教跟学术他们重视禅定。通过禅定的学习,就能够超越空间维次,这是现代科学家给我们做出证明,确实这个世界上有不同空间维次。过去黄念祖告诉我,他是个学科学的,科学家证明至少有十一种不同空间维次。这是证明的,在理论上讲,空间维次是无量无边。
所以他们有四禅八定,佛家讲的四禅八定,我们要知道,是古印度婆罗门教说的。婆罗门教的历史,现在世界上人承认它有八千五百年,诸位要晓得,佛教才两千五百年,它有八千五百年。我们跟印度教接触也很多,印度教他们的学人告诉我们,他们的历史有一万多年,这是可以相信的。印度人不重视历史,所以没有详尽的记载,无法考证,不像中国人历史年代记载得很清楚。黄帝以前不太正确,黄帝以后用甲子记的,就很清楚。所以他们无论是宗教或是学术,对於六道的情形知道得太清楚了,真正所谓是亲眼所见、亲耳所闻,上面到非想非非想处天,下面到阿鼻地狱。
释迦牟尼佛年轻,王子出身,聪明绝顶,於是我们就能想像得到,他的缘一定非常殊胜。印度所有宗教的这些高人,学术界这些大师,他统统都接触到。学了十二年,到三十岁,十九岁他就去参学,到三十岁学了十二年,结果呢?结果他老人家说不究竟,这些宗教学术都不究竟。为什么不究竟?三个问题不能解决。第一个问题,六道你看到了,你接触到了,六道怎么来的?没人知道;为什么会有六道?没人知道:六道之外还有没有世界?也没有人知道。所以佛说,这个不究竟。
世尊这种示现给我们很大的启示,我们看到他的这些经历,你就要懂得,要有领悟,他都是在教我们的。这叫什么?叫世间法。所以,世间法跟出世间法的界限在哪里?你看他十二年的参学,世间法,这些问题不能解决。到恒河边上找一棵大树底下,他老人家在那里入定,把十二年所学的统统放下。这一放下,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问题解决了,这三个疑问全解决了。世间法跟出世间法的界限就在此地。四禅八定没有能够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,就叫世间法,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叫出世间法。这世出世间就太明显了,我们终於搞清楚了,释迦牟尼表演给我们看。世间东西你学也行,不学也行,释迦牟尼佛示现的是学了十二年,放下。
在中国也出现一尊佛,禅宗六祖惠能大师,他给我们示现。他不认识字,没念过书,也没有去参过学,释迦牟尼佛学了十二年,他一天也没学过。五祖传法给他,给他讲《金刚经》,诸位要知道,他不认识字,所以也不必用经本,只给他讲解。我们很容易能理解,那就像聊天的方式,讲这个经的大意,讲到「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」,他就豁然大悟。他怎么悟的?妄想分别执著放下。所以,放下就是!
佛门常讲的二障,一个是烦恼障,一个是所知障,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妄想分别执著。执著是烦恼障,妄想、分别是所知障,所以二障跟这里讲的三是一个意思,他放下了。放下之后,他的境界跟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示现的境界完全相同。佛并没有说话,为什么?佛觉悟的时候没有对象;六祖觉悟的时候有对象,他的老师,坐在他对面。他这一悟,把他悟的境界说出来,《坛经》上有,他只讲了五句,「何期自性本自清净」,自性是你的本性、真性。你看我们中国古人教导我们的,本性本善,人之初,性本善,那个善的意思很广,清净是善,本来清净。第二句话说,「何期自性本不生灭」,本自清净,没有染污,本不生灭,就是没有生死。
第三句是「何期自性本自具足」,具足没有欠缺。具足什么?佛在《华严》上给我们讲的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换句话说,如来就是自性,一切众生,我们都有分,都在里面,我们有跟一切诸佛同样的智慧,他不比我多,我不比他少,这个叫本来具足。具足智慧,具足德行,具足能力,具足相好,相好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福报;换句话说,智慧、德行、能力、福报都是无量无边,平等平等。能大师觉悟了才知道、才发现了。我们今天是迷了,迷失了,并不是真的失掉,只是迷,不起作用。第四句说「何期自性本无动摇」,动摇什么?念头。你看我们是前念灭后念生,妄念纷飞!他说这是假的,是妄念,不是真的;真的心不动,从来没动过。最后一句话说,「何期自性能生万法」,这句话很重要。宇宙从哪来的?十法界从哪来的?六道轮回从哪来的?是自性变现出来的,所以《华严》讲「唯心所现、唯识所变」,自性能生万法。
他这个五句话一说,五祖很欢喜,行了,真的开悟了,衣钵就给他,他就是第六代祖,那个时候能大师二十四岁。给我们表演的,放下就是。这三样东西放不下就叫凡夫,放下了就是佛,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成佛,为什么?你本来是佛。所以,哪里来的有贫富?所以,我们今天讲到精神扶贫、文化扶贫,在佛法里说是究竟彻底的消灭贫富。贫没有了,富就不存在,因为贫富是对立的,这才真正得到大圆满。
释迦牟尼佛你看他一生,开悟之后就开始教学,然后你知道他不是宗教,他是什么身分的人?你现在知道了,他是职业的教师,是义务社会工作者。他教学不收学费,不分国家,不分族群,不分宗教,有教无类。只要你来,喜欢学,他总是很认真、很慈悲的教导你。所以,你就认清楚他了,我们要学也就真能学到东西。你要把他当作宗教,那你搞迷信,你学不到东西,你要认识释迦牟尼佛。他这些种种示现是给我们看的,都是教育,让我们看了之后,从内心里面体会到,明白了。这个世间学术求不求无关重要,求好,不求也好,重要的在哪里?重要在放下,你能不能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,头一个放下你的执著。放下执著,烦恼就没有了,放下分别妄想,所知障就没有了。
两尊佛给我示现,我们要能够体会。那你就得大自在,你就得大智慧,你就得大富贵,你就能成就大德大能,因为你本来就是这样,恢复你的性德,如是而已。首先我们把大前提说出来,各位从这个地方建立了信心,知道这个路应该怎么走法,反璞归真,这个路怎么走法就明白了。
下面我拟了几个小题目,第一段讲三教,中国人讲三教九流,多元文化。「佛说心性,心现识变」,心性是体,哲学里面讲的本体,心现识变。心性是体,所现所变的就是现象,宇宙之间的现象,十法界依正庄严。在佛法里面讲,佛讲「觉」,我们祖宗相传的,儒家所讲的「明明德」。明德就是心性,现在我们的心性不明了,迷了,所以要加一个明。明德是个名词,上面这个明字,第一个明字是个动词,现在明德不明了,所以要恢复明德。明明德就是佛法里面讲的佛性,诸位要是常常听,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」,佛性就是明明德,佛性就是觉。我们祖宗五千年相传,我们知道这个道理,跟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没有两样。尤其是法相唯识宗讲四分,自证分就是明德,明就是证自证分,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,见分是精神,精神世界,相分是物质世界,佛说的。
「道说保命」,这自受用,「清净无为」,这是讲的相,现象,自受用是现象,儒家讲「亲民」。皆是明、觉,觉明或是明觉都是一个意思,就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「看破」。清净无为呢?清净无为就是放下,如果只有看破没有放下,这叫佛学;看破之后,又肯放下,这叫学佛,这些术语的意思要懂。你佛法学了很多,或者儒家讲的学得很多,我们把什么叫学儒、什么叫儒学,什么叫佛学、什么叫学佛,要搞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用中国传统学术来讲,修学的次第是「博学、审问、慎思、明辨、笃行」,我们中国人讲做学问,这五个步骤。在佛法里面讲「信解行证」,清凉大师讲《华严经》的时候四个步骤,四个步骤跟这五个步骤相同。博学、审问是信,慎思、明辨是解,如果只有到这个地方为止,后头没有行,没有去做,这就叫儒学,就叫佛学,就叫道学,我们世间的学术。如果你肯去做,把你所信的、把你所解的落实到你的生活,变成你自己的思想言行,这就叫学儒,这就叫学佛,这就叫学道。所以,世出世法也就在这里分,我们必须要把它搞清楚。笃行,行些什么?我们看行里面就有自受用、有他受用。
「儒说明伦,五伦八德,用也」,儒家偏重在他受用,道家偏重在自受用,自他不二。五伦是什么?你懂得五伦,懂得八德,那可以说你是儒学,儒学大家,儒学家,你没有学儒。如果把五伦八德你做到了,你应用在你的自身,应用在你的家庭,那你是学儒、学道。「止於至善」,如果只有学没有用,没有做到,你没有止於至善。
在全世界,中国人是最懂得教育的,知道教育非常重要。为什么?五千年的老祖宗就说出人性本善。《论语》里孔子所说的人之初,性本善,是不是孔子发明的?不是。孔子说得很好,他老人家一生没有发明,没有创造,没有创作,他只是述而不作;也就是说,他所学的、他所讲的、他所教的、他所行的,都是古圣先贤留下来的。释迦牟尼佛跟孔子也一样,也是述而不作。我们在《华严经疏钞》里清凉大师告诉我们,释迦牟尼佛也是述而不作,他一生所学、所讲、所修的是古佛所传的。他这个意思很深,古佛,你自性里本具的,自性本有的,不是学来的。只要你见性之后,本来就是这个样子,弟子规、三聚净戒还用得著学吗?迷了之后才要学,觉悟了之后他就是这样子的,没有一条不是做得圆圆满满的,九法界里面最好的模范、最好的榜样。这些理、事都要清楚。我们是非常不幸,迷失了自性,但是也很幸运,今天我们总算搞清楚、搞明白了。搞清楚、搞明白要恢复那就不难了,信心有了。怎么恢复?放下就是,就是你肯不肯放下!佛说得很清楚,放下执著,你就是阿罗汉;放下分别,你就是菩萨;放下妄想,你本来是佛。
所以中国人懂得教育,《三字经》前面八句话,是祖传的精神教育、文明教育的最高的指导原则。这个原则是真理,超越时间,超越空间。超越空间,没有中外之分,超越古今,没有前后之分,超越是没有古今之分,万古常新,这是真理。你违背了它,你就会惹来麻烦,会惹来烦恼,会惹来灾难。你要觉悟了之后,本来就是。你没有觉悟,循著这条路子走,这是一条康庄大道,超凡入圣之道。所以中国圣人教我们,这个教育,为什么会有教育?你从《三字经》上前面八句你就明白了。
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这个初不是讲出生,初是本来。你的自性本来是善的,现在还是善的,永恒不变,纯净纯善,永恒不变。为什么现在不善了?底下讲了,「性相近,习相远」,关键在习。性相近,凡夫跟佛没有两样,从性上讲没有两样,性体、性德,性相、性用,没有两样。可是习,你要是迷失了自性,你随著习惯,那个麻烦,所谓是「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」。你会受外面环境的影响,人事环境的影响,这就需要教育。「苟不教,性乃迁」,如果你不教他,他会随著环境产生变化,不善的环境他就变得不善。但那是习性,不是本性,教育从这里兴起。
怎么教法?「教之道,贵以专」,这个专字就是佛家讲的戒定慧。戒定慧三学,定是枢纽,专是定,专一就是定,所以佛家讲「因戒生定,因定开慧」,慧是终极的目标,慧是本觉。戒是什么?戒是规矩,你依照这些方法、依照这些规矩,你就得定。这些方法、规矩是什么?总的来说就是放下。一切都放下了,你心是定的,定生慧,这个问题才能解决。那么现在的修学我们就看出来,现在学什么?现在学得很多、学得很杂,效果是怎么样的?效果是心浮气躁。心浮气躁那与自性是一百八十度的相反,不但道业不能成就,世间学术都不能成就。世间学术都要专心你才能够学得成功,哪有心浮气躁能成就的!这是这一代的年轻人没福报,我们不能不晓得,不能不提醒他们。
儒释道三家所说的是一不是二,一桩事情从三个方面去说,三个方面是有连带关系。所以,在五千年中国讲教育,教什么?《书经》、《史记》里面都有详细的记载,五教,五桩事情,就是五伦,「父子有亲、君臣有义、夫妇有别、长幼有序、朋友有信」。这五教你要真正从小扎下根,一生当中你能够生活得幸福美满;在大的社会环境,社会安定、世界和平,肯定能收到这样的效果。在今天全世界都在讲怎样化解冲突,怎样能恢复到像古时候一样的安定和平,还是要这五教。这五教不是哪个人发明,不是哪个人创造的,是什么?是性德,也就是说本来就是这样,自自然然的;换句话说,它是大自然运行的法则,大自然本来的秩序。人能随顺大自然,就是德,大自然的规律就是道,自然的规律,人只要能随顺,就叫德行,你不能反抗。
教育的根、教育的原点就是头一句「父子有亲」,亲爱,父母对子女、子女对父母这种亲爱是天性。现在父子没有亲爱,那是习性,不是天性。天性从什么地方看?你细心观察,非常明显,小孩出生三四个月,你去看。你看儿女对父母那种亲爱,父母对儿女的亲爱,这个时候是无条件的,你看到天性。慢慢长大了就变了,那是什么?习性。现在为什么儿女不孝?父母不慈?完全把天性失掉了,习性当家作主,麻烦可大了。你就晓得中国教育是什么教育?爱的教育。教育第一个目的,是希望这个亲爱永远保持,这一生决定不会改变,这叫父慈子孝。从这里出发,然后把这个发扬光大,由爱你自己的父母扩大到爱你的家庭、爱你的家族、爱你的邻里乡党、爱你的社会、爱你的国家、爱整个人类。《弟子规》上说「凡是人,皆须爱」,这个爱心扩大了,爱决定没有伤害。
爱心落实在事相上,现在在这里讲爱讲得很多,儒学。怎么样叫学儒?爱要落实。怎么个落实?我们讲原则,不能讲细部,细部太多了,我们讲重点。第一个,懂得尊重别人,这是爱。你不爱他,不会尊重他;爱他,你会尊重他。懂得敬爱别人,懂得关怀别人,懂得照顾别人,懂得帮助别人,落实了。这是什么?这叫学儒、学佛、学道,你真做到了。别人不尊重我,我尊重他;别人不敬爱我,我敬爱他,我学儒、学道、学佛。他虽然讲得天花乱坠,著作等身,他是儒学、道学、佛学,他是做学问,止於博学、审问、慎思、明辨,他止於这个,没有笃行。笃行从尊重别人开始,你对别人不尊重,你没有笃行,没有行。尤其是犯了过失的人,你就瞧不起他,不行。犯了过失他是习性,他的本性本善没变,他本来是佛,你可不能小看他,两种差别不同。所以这是原点。
君臣关系,就是现在讲领导跟被领导,一个公司行号,老板是领导,员工是被领导。老板怎样爱你的属下、你的员工?怎么爱员工?员工怎样爱老板?那就不叫亲,叫义,义就是父子的亲爱表现在上级跟下级,叫做义,这个要懂。
表现在夫妇,就叫别。别是什么?不同的责任。夫妻两个的责任不一样,夫妇组成一个家庭,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,最小的单位。家庭里面两个重要的工作,一个是家庭经济,所以男主外、女主内,外是谋生,你负担家庭经济。女主内,内是什么?内是教下一代。哪个重要?内比外更重要。你家里头能不能出圣贤人,完全靠母亲教化。孔子是母亲教出来的,孟子是母亲教出来的,中国古圣先王哪个不是母亲教出来的?所以中国人,夫妇,先生对她自己的妻子称太太,你们知不知道太太是什么意思?太太是圣人。这名词从哪里来的?从周朝时候来的,周朝开国的三个君王都是圣人。周文王,他的祖母太姜,他的母亲叫太任,他自己的夫人叫太姒。太任生文王,太姜生王季,王季是文王的父亲,都是圣贤人,太姒是文王的夫人,生武王、生周公。所以周朝开国时候三个夫人,三太,称为太太,太太从这儿来的。
所以家庭组织,家庭里面总希望新娘是圣人,将来养育的子女都是圣贤,大圣大贤,你说这个名称是多么的尊贵。天天喊著太太,你自己要警觉到,我像不像太姜?像不像太任?像不像太姒?太任怀文王的时候,怀孕的时候就开始教,胎教!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都端庄谨慎,为什么?起心动念影响胎儿,言语动作影响胎儿,所有一切不善的全都要放下,全都要舍弃。所以生下这个小孩,周文王,在中国历史上享国最久的周朝,八百年。所以称太太,这个名称是了不起又了不起。这「别」就在此地,有各别的任务,你必须要完成。你自己的事业做得再辉煌,后继无人,你的业绩等於零。中国人讲「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」,「后」不是说你的儿孙多那个「后」,不是。是儿孙里有没有能继承家业的人?有没有继承家里传统的人?这个重要。所以后是讲继承家庭里的道统,继承家庭里的事业,这要靠母亲来教。
落实在兄弟上那就是有序,长幼有序,落实在朋友上有信,都是那个亲爱。在长幼里面的亲爱叫序,在朋友里头的亲爱叫信。就是一个字,一个字演变出这么多的名词术语。所以,中国教育五千年来教什么?就教这个,从小到大到老,教五伦。
在生活当中我们学习的五个次第,最后是笃行,非常重要,你要做到,你要把它落实。落实头一个是修身,修身在「大学」里讲得很清楚,理论是「中庸」,方法是「大学」。头一个要把欲望降低,这个欲望是什么?对於五欲六尘的欲望、名闻利养的欲望,这个东西要不得,不是好事,要把它放下。在佛法里面讲「断恶修善」,这修身。中国传统教学里面讲「言忠信、行笃敬」,跟佛法里面讲的断恶修善一个意思。这是讲个人的修养,儒跟佛完全相同,先断烦恼障,再破所知障。烦恼障是很不好的习气,贪瞋痴慢,这个东西不能有。所以儒家从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平是公平,天下就平等、公平,平等对待,和睦相处。如果你不能胜过物欲,就是你还会受外面名利、财色名食睡的诱惑,你接触了你还会动心,你就不行。这个时候你要警觉到,迷失了自性,随顺烦恼习气,随顺烦恼习气就造业,你造的不善业就感不善的果报。
今年我们每个人住在香港,也感触到气候异常,冬天温暖,暖冬。现在是春天,应该是春天开始暖起来,现在又变成冬天。这个现象是什么?这个现象说实在话,古人讲「上天垂象」,来警告我们,我们要反省。佛法讲得很透彻,境随心转,外面的环境,自然环境是随著我们的心转,我们的心善,没有一样不善,风调雨顺。我们的心不善,不善就是贪瞋痴慢,这个环境就很多灾难,就很多异常,不正常。《楞严经》上讲得很清楚,贪心炽盛的时候,感来的是什么?水灾。瞋恚感得的是火灾,火山爆发,发脾气,地球发脾气就是火山爆发。愚痴所感得的是风灾。傲慢所感到的是地震,傲慢是不平,不平就震动。贪瞋痴慢,这是四种灾难的真因。所以佛教我们,如何能把这个灾难化解?勤修戒定慧,息灭贪瞋痴。为什么?境随心转,外面灾难自然就没有了,就这么回事情。我们明白了,就知道怎样去化解灾难。
可是现在这个灾难很明显,容不容易化解?不容易。什么原因?这个地球上现在住了七十亿人,哪个人没有贪瞋痴慢?你就明白了。大多数人都是搞这个,这叫共业所感。所以少数人修善,敌不过众生的业力。可是古圣先贤给我们讲了一句话,邪不胜正。我们一个人修行不行?不行。那要多少人?你们看雍正皇帝在《十善业道经》前面有一篇序文,上谕,那个里面就给我们提到。一百人当中有一个善人,这就说明邪不胜正,九十九个邪,有一个正,那一个正能够胜过九十九个邪。如果一个正,有两三百个邪,这一个人就敌不过;一个人可以能敌九十九个人,再多了就不行。
现在这个情形就是这样,我们这地球上七十亿人,到哪里去找七千万的善人,这个地球上不会有灾难,他们虽然造恶业,不至於造成灾难。现在找不到七千万人,七百万人都救不了,何况七千万人!那怎么办?救不了别人救自己,可以,救自己行,没有问题,救自己,救你一家,行。你一个人断恶修善,你能救你自己,你也能庇佑你的一个家族。什么人肯干?一定要把事实真相搞清楚、搞明白,还是看破,你才真正放下贪瞋痴慢,真正放下造恶业,不再造恶业,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。
我们现在看到这些灾难就在眼前,最近美国前副总统高尔在全世界到处讲演,我看到他的光碟,说明温室效应的可怕。这是大家现在都看得到的,南北极的冰快速的融化。我想了解事实真相,所以这一次我们澳洲活动结束之后,我就到纽西兰最南端的雪山叫库克山。我坐直升飞机上去,到山顶上,飞机降落下来在冰川里面,我下飞机,在地上抓一把雪。我手碰到地面,全手是湿的,我就很害怕,怎么会有这种现象?这个雪山终年积雪,怎么会是湿的?使我想到在二十多年前,我在加拿大讲经,我去参观一个雪山。我在地面上抓一把冰,是很冷,洒在地上,手上没有水,干的,这是正常现象。怎么一碰,手都是湿的,太可怕了!
所以,科学家给我们提出警告,大概十年,十年之后地球上没有冰了。没有冰,有两个可怕现象,哪两个现象?第一个冰都化成水,海水上升,科学家告诉我们,海水上升五十米。第二个可怕的现象,你要晓得长江大河的水源从哪来的?雪山,雪山上的雪融化就变成水源。如果雪山的雪都没有了,水源就没有了,将来像长江、黄河这些大的河流没有水。没有水,草木都不能生,这个问题多严重。人类将来怎么生存?大问题!十年不长,转眼就到。所以,我到库克山山上去了解一下事实真相,我看了之后,感到很可怕。但是科学家说还有十年,十年,我们念佛往生时间足够,有三年到五年就足够,加紧努力。灾难来的时候,这个世间什么都带不去,记住祖师大德说一句话,「万般将不去,唯有业随身」。这个不可以不知道。
再说,古圣所传的,中国人五千年祖宗所传的,「本性本善」,明德,亲民,止於至善。佛祖所证的,「自性本觉」,众生本来是佛,放下妄想分别执著,明心见性。这两句话我们要牢牢的记住。这是我们修学的宗旨,我们修学的目标,修学的方向。
所以三教,儒释道三教,三教教学宗旨都是教人回归自性,反璞归真,不是教别的。我们要问,今天科学技术这样发达,没有一个人不沉迷在里面,享受科技带来的方便。但是也有很少数的人,从高科技里面他反思,他觉悟,知道科技的发展对人类没有好处。不但没有好处,到最后是导归人类在地球上的绝灭,这个现象好像我们现在也看到了。迷於科技的人认为人定胜天,就是人有能力能够胜过大自然,能够改变大自然的规律。是没错,今天人确实改变了大自然,可是大自然的回报,人类就受不了。大自然的回报是地壳的变化,是海水的上升,是全球气候的异常,科学怎么样发达,到人类最后没有办法生存。到最后看看,还是人胜大自然,还是大自然胜过你?
中国古人讲「人定胜天」,现在人把这句话的意思完全错解。现在人认为人一定可以胜过天,中国古人说这个话不是这个意思,人要定下来就能胜过大自然。为什么?大自然这里面的变化是随著人心,人要是定下来,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没有了,恢复到真性,外面自然环境是什么现象?给诸位说,就是华藏世界,就是极乐世界。这叫人定了,外面自然环境都恢复到正常。唯心所现,里面没有变化,为什么?定了之后就没有妄想分别执著。
所以定有三等,你能够把执著放下,这是小定成就。在这个境界里面,六道没有了,六道轮回没有了,但是还有四圣法界,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,四圣法界。你再能够把分别放下,你就得到中等的定功,十法界没有了。然后再能把妄想也断掉,上乘的定功,上上禅定,十法界没有了,就恢复到一真法界。所以,定功大分有这三个等级。可以同时放下,叫顿超,佛门讲上上根人,就像惠能大师一下放下,释迦牟尼佛表演的也是顿超,一下放下,三个一起放下。那不能,不能你就一步一步,像爬楼梯一样,一层一层的往上提升,用这个办法,这叫渐修。同时一起放下,叫顿超。你放下一分,就有一分的收获;放下两分,你就得两分利益。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,你要自己肯干,你自己就把它证明了,信解行证。你不行,你没有办法得到。证是真正得到,得到的是自性里头本有的智慧、德能、相好。
所以,圣贤、佛菩萨给我们示现,究竟圆满的幸福快乐与物质生活不相干。释迦牟尼佛一生,三衣一钵,日中一食,树下一宿,不苦,快乐无比。当时多少国王大臣、大富长者都做他的弟子,都向他学习。可是世尊没有接受他们的供养,这一点我们要懂得。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建过庙,偶尔在他们的讲堂、精舍里面讲几部经,讲完了就走了。最后你看他老人家入灭在双树林间,没有在房子里,在野外,走的时候在野外。这个意思很深,告诉我们,幸福快乐是建立在精神、文化的基础上,不是在物质,不是在名利,与名利、与五欲六尘生活毫不相关。我们对这个要深深去体会,然后你才能把这个放下。为什么?你放不下,这是最严重的障碍,让你第一层的小定都得不到,也就是说你没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。如果这个问题要是严重了,障碍你带业往生。
带业往生要具备三个条件,信、愿、行。信愿行都被你这个障碍障住了,所以这一生学佛,只能够说跟极乐世界结个法缘,这一生不能去。你要问为什么原因?你有业障。不是带业吗?是,带业,带业只带旧业,不带现行。你现行有业障,你不能放下。那我们要问,为什么不能放下?没看破。什么叫没看破?事实真相没有搞清楚,你心里头有疑惑。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,疑是菩萨修行最大的障碍。讲经说法目的何在?目的是帮助你断疑生信。如果你真的相信,一丝毫怀疑都没有了,还需不需要听经?不需要,没有听经的必要。所以,听经的作用是帮助我们了解事实真相,帮助我们把疑惑消除。没有疑惑,没有夹杂,没有间断,念佛功夫成就了,三年五载取西方极乐世界是决定成就。善导大师所说的「万修万人去」,一点都不错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可是,你有疑惑,你有夹杂,你有间断,那就不行,所以这个三个必定要把它消除。
真正消除,你念佛你就有信心,你就有把握,然后我们还有多余的精力,可以帮助别人,自行化他。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,帮助别人断疑生信,帮助别人远离障难。特别是在临终关怀,念佛念了一辈子,临命终时候,如果说有一个错误的念头,这一生就不能往生。所以临终关怀的功德第一殊胜,你能帮助助念,帮助一个人往生就是你帮助一个人成佛,你说这功德多大!帮助很多人成佛,你就相信你将来临终的时候不会有障碍。为什么?因果定律是这样,你肯帮助别人,到临终的时候,一定很多人帮助你助念。你就晓得种什么样的因,你将来会得什么样的果报。
所以,「回归自性、反璞归真」是我们这一生学习的终极目标。我们学,也是《三字经》上指导的原则,「教之道,贵以专」,教、学都要专,专才能得成就。所以这些年来,我们常讲「纯净、纯善」。在佛门里面,一切经里头我们只取两部经,纯净,《无量寿经》;纯善,《佛华严经》。境,境是环境,无碍就叫净土。心无碍叫法身,法身跟净土是一不是二。所以一定要心无碍,而后就境无碍;心里头还是有碍,那环境当然是障碍。所以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真的得到净土了。净土在哪里?就在现前。只要现前做到心无碍,我们的身就是法性身,现在这个土就是法性土,跟释迦所证、跟弥陀所证无二无别。然后你就晓得,还是六祖大师的话,「何期自性能生万法」。何期自性能生地球,能生太阳系,能生银河系,能生无量无边的宇宙,是自性变现的。所以心无碍,境就无碍,境无碍是净土,心无碍是法身。
所有一切这些障碍要放下,障碍本来没有,我们真心里头没有。你看六祖所说的,你的心性是清净的,你的心性是不生不灭的,你的心性是一切具足的,你的心性本来没有动摇,这才是你的真心。所有一切不善,一切的染污,一切的生灭,一切的欠缺、缺乏,一切这些动摇,全是妄想,都不是真的。这个要认识清楚。我们没有证得,相信佛菩萨不骗我们,是真的,然后再去求证。怎样才能证得?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证得。
我们学习,这二三十年来,我们提出二十个字,勉励净宗同学,我们一起认真学习。学习真诚,学习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这是什么?这是修心。在一切时一切处,无论是顺境、是逆境,是善缘、是恶缘,缘是人事环境,境是物质环境,我们只用一个真诚心。别人对待我不真诚,欺骗我、侮辱我、陷害我,我对他只有一个真诚。为什么?他不修行,我们真干。真干就要跟著佛,释迦牟尼佛真诚,孔子真诚,跟圣贤人学,不能跟一般人学。一味真诚,你学久了就得受用,心安理得。学清净,不接受染污,修清净心。修平等心,修觉而不迷,修慈悲心,这是讲心。心还是抽象,如何落实?落实就是看破,明白了,放下。恶念放下,杂念放下,所有一切不善放下,不善的言语放下,不善的行为放下,你自然就得自在。日常生活当中随缘,没有一样不好。然后你才真正体会到,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。为什么?都是消业障,长智慧。
我这一生的经历,有不少同修亲眼看见了。我没有别的长处,说老实话就是这二十个字,我做了二十多年,将近三十年。落实在事相上,这很重要,怎么落实?怎么做法?首先学自爱,人不自爱,你不会爱人;人不自觉,你没有办法帮助别人自觉。所以自爱很重要,自爱爱什么?爱我的本性本善,爱我的本性本觉。我自爱,所有一切不善统统远离,所有一切不觉统统远离,这叫真正自爱,真得受用。自爱之后会爱人,为什么?自他不二,自他是一体,知道天地万物是自性所现。六祖说「能生万法」,万物跟我是一体。所以不但一切人要爱,所有动物也爱,所有鬼神也爱,所有树木花草、山河大地,没有一样不爱。爱心遍法界,人怎么会不欢喜!怎么会不快乐!我爱众生,众生爱我,我爱花草树木,花草树木爱我。他有表现,他有回报,回报过来特别的茂盛,花开得特别好,特别香,一点都不假。鸟兽跟我们可以一起生活,很有礼貌,共同在一起学习,你说这个生活多乐!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到释迦牟尼佛的乐趣,释迦牟尼佛的幸福美满,才体会得到。
我们眼前要学习的,迷失了自性,学圣人,学佛菩萨,佛菩萨尊重一切众生,自己谦卑。见到蚊虫,「蚊虫菩萨」,见到蚂蚁,「蚂蚁菩萨」,不敢轻慢。连蚊虫蚂蚁都这样尊重,何况是人!损人利己的念头没有了,真的断掉了。跟一切人、一切物都是平等的,平等里面表现的是谦虚、是恭敬,所以知道敬他。你从这里学,学尊重他、敬重他、关怀他、照顾他、帮助他。在日常生活当中,无论遇到什么人、什么事,他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他。善人帮助他,恶人也帮助他。只记别人的善,不要记别人的恶,这是我们常讲的。一个真正聪明人,你看自己纯净纯善的心,中国人讲良心,自己纯净纯善的良心,为什么装别人的垃圾?别人这个不善,那个不善,你都牢牢记住,你的心就变不善了,这是很大的错误。真正修行人要把自己纯净纯善里面的垃圾清除干净,决定不放。心里头不放,口里头自然就没有了,就不会说别人过失。口里头还会说,你心里头有,心里很脏,所以这个要懂。
凡是说别人过失,这个人心地很肮脏,你就晓得全是世间人不善的东西都装在里头。他如果心地里头没有垃圾,所装的都是别人的善行、善念,他开口所说都是善的,决定没有不善的。所以一个人善不善,心善不善?行善不善?你听他开口,你听他的举止动作就晓得了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;虽然清楚明白,不放在心上。我们怎么对人?我们就赞叹他的善,不要记他的恶,成就自己,这是我们这一生学佛能不能有成就关键的所在。对大众呢?对大众要学释迦牟尼佛,要学孔子,办班教学。这是说你有这个缘,你有这个能力。尤其想拯救今天的世界,我们知道毛病出在哪里?毛病出在教育,没有圣贤的教育。现在的教育,总的来说就是教你去竞争,竞争升级就是斗争,斗争升级就是战争。所以今天教育是走向灭亡的途径,这个不能不知道。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育,就是教我们伦理道德,教我们孝悌忠信、礼义廉耻、仁爱和平,教我们相让,不能相争,处处要让。
今天这个社会是竞争的社会,如何能化解竞争的社会?就是要做给别人看,不是讲,讲人家不听,谁相信?自己要做到,处处都是这样,这样才能够感化别人。现在科学技术发达,我们能够办班教学,用远程、用电视、用网路,这个方法把教学的效果扩大,不能说周遍十方,但是可以周遍这个地球。能够这样做,所学的全都落实,全都做到了,这才能契入华严境界。
有些同学知道,我们想办个华严班,很多人都想参加,我们非常欢迎。怎么个办法?我们没有地点,我们没有学校,我们的华严班在网路,我们的华严班在电视。我们天天讲《华严经》,大家一起来学习,各个都是华严班的同学。记住我今天的谈话,信解行证,我们传统教育里面讲的博学、审问、慎思、明辨、笃行。古今中外,凡是成就的人,不是老师督促的,没有一个是老师督促他的,没有。怎么成就的?都是自发自励。我常常讲的,有决心、有毅力,自动自发,锲而不舍,好学成就的。不好学,怎么能成就!能成就的全是好学。
我今天有这么一点小成就,你们诸位都知道,五十六年,从我闻佛法到今年五十六年,天天在学习。到现在每天我读经还保持四个小时,旅行也没有失掉。教学没有中断过,跟一个人谈话也是教学,跟两个人谈话也是教学,大庭广众当中,听众几千人几万人,也是教学,没有中断过,这才能成就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经上常讲他老人家「讲经三百余会,说法四十九年」,那三百余会就是办班,办活动,有大型的,有小型的,三百多次,教学四十九年。我今年教学也是四十九年,人民大学程书记送一个水晶,一个造像,送给我做纪念,教学四十九年,从来没有放松过。古人所说的「学而后知不足」,学没有止境。到什么时候究竟圆满?妄想分别执著彻底放下就究竟了。总要懂得心量要拓开,心量要广大,佛家常讲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。不要分别,整个宇宙是自性变现的,心现识变,六祖所说「何期自性能生万法」。万法跟我是一体,分自分他,错了,你迷了,你永远不会见性。
今天这个世界讲多元文化,不同的宗教,不同的学派,不同的族群,不同的族类,不同的国家,我们是一体,要互相尊重。互相尊重从哪里做起?从我开始,我要尊重他,他不尊重我不要紧,我永远尊重他,到后来他一定尊重我。所以互相尊重,我要先付出,不要先求别人尊重我,那就错了,那永远做不到。我要敬爱他、我关怀他、我照顾他,我全心全力帮助他,决定不求回报,为什么?我知道是一体。头上痒了,手去抓抓,要不要求回报?头说,手你很好,你帮助我,要不要求回报?不求,为什么?一体,你懂得了。回报是自然的,没有回报来的时候,那个地方在迷,我这里觉悟,他还没有觉悟。他觉悟的时候,一定跟我这个心态、行为完全相同。这是真理,这是事实真相,佛法里面讲的诸法实相。
所以我们修行,修是修正,行是行为,所有一切错误的行为一桩一桩都把它修正过来。纵然觉悟了,像诸佛菩萨已经觉悟,已经圆满了,他到这世上还要装做修行,为什么?给别人做榜样,给别人做示范,他不是为自己,为我们做示现。我们在经上看到,释迦牟尼佛这一次在印度示现成佛,第八千次了。换句话说,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他早就证得了,不是这一生示现的。这一生是表演的,做样子给我们看,表演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我们要照他这样做,行,就能成功。所以这个总是要知道,要清楚,不要辜负自己这一次到世间来。这一次的缘很殊胜,得人身,闻佛法,又闻到大乘究竟圆满的大法,净宗、华严。果然能够依教奉行,没有一个不成就,至少帮助你决定得生净土,决定永断轮回,超越十法界,这是肯定的。
多元的概念,不但是佛讲得很清楚,中国古人有提过,我们在雍正上谕里面读到过,雍正皇帝说三教是一家。唐朝肃宗的时候,唐肃宗是唐明皇的儿子,他有个碑文,最近有人找到送给我,我给你们大家看看。这张碑文,你看它上面写的「混元三教九流图赞」,这个里面讲的,三教九流是一家。我们印的有小张,同修们要的话都可以能够拿到。三教九流是一家,宇宙万有是一体,我们要从这里去体认,你就能证得清净法身,身是法身,土就是净土。
所以我们要发大心,要发大愿,特别是要从利益众生,怨亲平等,断恶修善,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。种种不如意,种种辛劳、痛苦都是为众生,表演,你不这样表演,他不觉悟,这个意思非常之深。我们能够真正明白了,多做一分表演,多有一些人觉悟。觉悟的人不是一下就觉悟,慢慢来,所以要天天表演,时时刻刻表演。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演四十九年,连前面去修学,一辈子。始从入胎,最后到入般涅盘,没有一样不是表演给我们看,没有一样不是甚深的教学,我们要能体会。然后你再一想,整个世界上的人,所有一切众生,在我面前,是不是给我表演的?是的!一点都不错。每个人都是佛菩萨,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。他表演,天天表演,有正面,有反面,都帮助我觉悟,都帮助我断烦恼开智慧。所以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你也是佛,他也是佛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,谢谢大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