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观无量寿佛经讲记—学佛答问 - (共一集)
观无量寿佛经讲记—学佛答问  (共一集)  1988/2  台湾大专讲座  档名:21-378-0001

  问:请问从空出假,是否必须经过入中的方便,方能圆满菩提?

  答:讲到圆满菩提,当然要入中,不入中道怎么可能圆满菩提?这是一定的道理。理虽然如此,我们如果要到达这个境界不是容易事情,为什么?我们说的很现实的,今天我们人与人之间都不能相处,还谈什么中?看到这个人有意见,看到那个人也不欢喜,这对我们学佛是最大的障碍。所以学佛到哪里学?我常常讲,讲了大家耳边风,不相信。恶人、善人都能相处,顺境、逆境一如,这虽然不是中,比较接近。有什么不能相处的?自己有成见,自己有坚固的执著,不肯放弃,就不能相处。你有意见,你有执著,我没有,可以相处;你有,我也有,就不能相处。好像虚空一样,你们都画界限,虚空不画界限,虚空都包容你了。你画界限,我也画界限,我们两个就对立,就不能相容。所以学佛人应当把自己界限解除,把自己的执著打破,不要要求别人放下,要求别人放下办不到,自己放下,你自己就入中道,就与佛法相应。自己老是画个界限,跟每个人都对立,你永远不能成就。这是我们一定要牢牢的记住。

  学佛不是学别人,修行不是修别人,是修正自己思想行为,是修自己不是修别人,不是修的我们身,修的我们心,成佛是心成佛不是身成佛,所以念佛注重在观想、在忆佛。我心里没有佛,口念佛,口不能成佛,口念佛不能成佛,心里有佛,心就能成佛。要晓得佛没有界限,佛没有执著,这是我们最低限度要晓得这个。破我执,证阿罗汉果,得事一心不乱;破法执就成菩萨,得理一心不乱。你的执著不破,你怎么念都是凡夫,你都不会成就。所以一句佛号要把两种执著念破,这就成功。所以念佛念什么、为什么要念佛、念佛的目的何在,必须要搞得清清楚楚。一切都不执著,还有哪个境界不能相处?诸佛菩萨在九法界里面随心应量、处处示现,他为什么能?因为他没有执著,他没有界限,所以他哪里都能去,地狱、天堂对他来讲一样好,没有分别,这是我们要认识、学习的。

  问:心意识是否只在生活中思想、言语、行为背后所暗藏的目的观,及出发点的用心?

  答:这句话说得很含糊笼统,的确没有把意义表达出来。你是不是要明了什么叫心意识?识就是分别,我们在一切法里都用分别心,这叫识。意是执著,坚固的执著就是意。心就是妄想,就是印象,我们一天到晚胡思乱想,这就是心。我们见色闻声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落印象,这是心。换句话说,真正是佛菩萨、修行的人处事待人接物不用分别心,就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。不执著就平等了,平等心是佛心。凡夫的心不平等,为什么不平等?有执著。打掉执著就平等了,万法一如,我一切都不执著。不落印象,不打妄想,这就是不用心意识。所以离开分别执著妄想就是转八识成四智,这就是真正的菩萨,像《金刚经》里面所讲的破四相、破四见的菩萨就是离心意识。换句话说,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还有分别心,还有坚固的执著,还落印象,还打妄想,你统统用的心意识。用心意识就是凡夫,就是六道生死轮回的根本,要想超越六道就很难。

  由此可知,念佛带业往生的确心意识没有断掉,就是六道轮回的根没有断掉,但是他好处在哪里?他这一句佛号起了作用,把心意识盖住。譬如分别才起来,阿弥陀佛,不分别了;执著才起来,阿弥陀佛,不执著了;妄想才起来,阿弥陀佛,不妄想了。用这句佛号把心意识的作用统统压住,这样才能往生。一面念佛,心意识一面还在起作用,这个样子就是古人说的讽刺话,「喊破喉咙也枉然」,不能往生,这是要记住的。真正功夫就在这个地方用。

  古人《念佛四大要诀》里面有两条很重要的,第一个「不求一心」,如果你求一心不乱,就是你得一心的障碍,为什么?你有个障碍,你有个求,你有这个求就障碍你得一心。第二个「不贪静境」,就是不贪图我要找一个很好的环境,到哪去找去?那个境界是你的福报、是你的缘分,那我没这个福报、没这个缘分,我这一生就不成就吗?一样可以成就。那就是顺境、逆境都是我修行的场所,逆境里面我不生烦恼,我不起瞋恚,正好藉这个境界把烦恼磨掉;顺境里面我不生贪爱,把贪心断掉了,所以烦恼真正能够伏得住。功夫就是在接触境界里头,考验我们还有没有起心动念,还有没有分别执著,如果我们在境界里还起心动念,还分别执著,证明我们的修行不得力,我们的修行一点功夫都没有,还是在六道轮回该怎么生死就怎么生死,一点办法都没有,这是要注意到的。

  问:如何精进?勇猛精进之真义为何?何谓无生法忍?

  答:拿我们这个法门来说,你要是真正用这句佛号伏你的烦恼,就是勇猛精进。你天天念佛,烦恼伏不住,念得再多也不叫精进,一天念十万声都不叫精进。真正能把烦恼伏住,先伏后断,伏都伏不了,怎么能断得了?一定是先伏后断。伏烦恼就是带业往生,凡圣同居土就有分;断烦恼,方便有余土就有分;再进一步,破无明,实报土就有分,这叫真精进。所以真精进就是在人事环境里面修平等心、修清净心。我们在哪里断烦恼?在人事环境上断,这叫真精进,这是真功夫。

  无生法忍是很高的境界,到达这个境界,你所看一切法是不生不灭,这叫无生法忍。一切法确实不生不灭,这是一切法的真相。我们今天看一切法有生有灭是自己看错,不是真实相,真实相确实不生不灭,这是很高的境界,法身大士才见到这个真相。

  问:对出家师父的法名尊称上下,与在家人称姓名是否意义相同?尊称上下有何特别的意义?其出处为何?

  答:尊称上下不是佛教的,是中国过去的习俗,这在《礼记》里面讲得很清楚,避讳,晚辈决定不能称长辈的名,那是大不敬。现在不讲这些,现在连名带姓的叫,在从前是非常重视名分。一个人的名,名之外还有字,字就是别号。在没有成年的时候,男子满二十岁成年,成年的时候有个礼节,行冠礼,戴帽子。一戴帽子就是成年人,你遇到他不能称他的名,你要称他的名是侮辱他,是骂他,你应该要称他的别号。成年之后,他的名只有两个人能称,一个是父母,一个是老师,只有父母、老师一生都是叫他的名。成年之后,他的祖父母、伯父、叔父这些亲戚都不能称他的名,称字,对他尊敬。他在朝廷做官,皇帝也称他的字,不称他的名,如果皇帝称他的名,这个人就要判罪了,他就有罪了,那就要撤职查办了。所以从前对这个名非常尊敬。就是称字,晚辈对长辈称字都要称上下,或者称一个字,称某公、某老,不能称两个字,这是古礼。现在不讲求了,现在随便叫,连名带姓的叫。从前是犯了大罪才会连名带姓的叫,那是囚犯,一个平常人不可以这样的。今天佛门里还有用这个习俗,所以避讳,上面是什么字,下面是什么字,不敢称名,是这个意思。这是有出处的,在《礼记》里面。

  问:人死后四十九天,中阴身时超度有其作用,但中阴身过后,每年祭拜做功德,去世的人如何获得?

  答:这在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里面说得很清楚。四十九天他未必去投生,中阴身每隔七天有一个变易生死,他受痛苦,所以在这个时候给他诵经超度,减少他的痛苦,他可以得到帮助。如果他投生到别道,每年的祭祀,这里头有两个意思,不管他在哪一道,回向的功德他也能得到一点,但更重要的意思是培养我们自己的德行,慎终追远。很远的祖先我们都不忘他的恩德,对於最近的父母、兄弟,於我们有恩惠的人,当然更不会忘掉,所谓「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」,能够得这样的效果,所以这是很有意义的。

  问:念佛功夫成片,如何才算是功夫成片?

  答:功夫成片是功夫打成一片,所谓打成一片就是无论在什么时候,无论在什么处所,你这句佛号都能把你的烦恼压住,这叫成片,而不是「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」一天二十四小时都不中断,这不叫做一片,为什么?没能把烦恼伏住。随时随地都能把烦恼伏住,这叫一片,一片是从这上说的,所以他才决定往生。譬如我们念佛的时候烦恼伏住了,不念佛的时候烦恼又起来了,这不叫一片。念佛的时候烦恼没有,不念佛的时候烦恼也没有,这个力量能够把它长远伏住,这叫一片。所以一片,乃至於早晚十念都是一片,他早晚十念的功夫力量能够保持二十四小时叫烦恼不起现行,虽然念得少也是一片,所以诸位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。

  问:在家与出家在修持上有何差别?

  答:在家跟出家在修持上没有差别,但是在续佛慧命上有差别。出家人要弘法利生,把佛法传承下去,在家人是护持佛法,协助出家人,使正法久住在这个世间,利益人天。这在职责上稍稍有点不相同,修行功夫上没有差别,完全一样。

  问:定中所见佛陀讲经,怎知非心意识所变,唯心所造?

  答:是的,一点没错,是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,这是大原则,决定离不开的,离开心意识那没有东西,可是你决定也离不了,这是宇宙万有的本体。唯有在定中你才能够自在的现,你愿意到哪里就到哪里,你愿意回到过去,愿意探望将来,你都做得到。所以心跟识的功能不可思议,能造万法,能变万法。

  问:弟子想从事股票,是否与佛法冲突?

  答:不冲突,佛法与世出世间任何一桩事情都不冲突,为什么?你做的这个是事,佛法是在清净心,你能在股票里面得清净心,这是上乘功夫,为什么?股票起伏你不动心,这了不起,你定功成就了。你心要是定了,你做股票一定会很发财,为什么?你有智慧。人有定就有智慧,没有定就没有智慧,所以你做事情才有失败。所以佛法是讲智慧,佛法讲觉悟,你有智慧、有觉悟,不管干哪一行都是第一,没有第二的,所以什么事情都可以做。

  问:念佛可知宇宙人生的真正道理,如何是真正道理?

  答:这问得太大、太广、太深,要是笼统的答覆,三藏经典里面所说的就是真正的道理,你要知道的话你就好好的去探讨。这个东西可以印证的,不是随便说的,所以佛法值得我们相信。佛不是用勉强的方法来教导我们,佛不是叫我们勉强去信他,所以它跟宗教不一样。佛法的信心是建立在你真正理解、觉悟,所以不是迷信,不是盲目的去信它。真正把事实真相搞清楚了,我相信,所以是有自己亲证的功夫在里头,所以晓得它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你只要依照他这个理论方法去做,必定能够证实,佛经上所说的句句话、每个道理、每种境界,你都能够证得。

  问:初学者可看哪些有关之书籍,以便能有次序的进入佛法中?

  答:这个实在讲也是每个人根性不相同,但是大多数都是知识青年,最好是先对佛教广泛的了解,各宗各派的常识先知道,知道之后,就自己兴趣之所在选择一门深入,这是最省时间、最有效果的。经论都好,没有一样不好,如果你样样都想学,样样都想研究,恐怕你寿命来不及。像大学有很多科系,每个科系都好,你要想把那些科系统统念完,不说多,说一百个科系,每个科系念四年要念四百年,你有没有四百年的寿命?纵然念了四百年,还是一个学士,博士拿不到。所以了解之后,选择一门深入,这才能够真正有成就。关於佛学常识的介绍、介绍各宗各派的这些书,有,古时候有,近代人写的也有不少,这是可以看的。如果要发心专修净土,可以从《印光大师文钞》上下手,《文钞》所讲的范围非常广泛,不但对於净土,对各宗各派的常识也都有,对於做人处事的道理也讲得很多,我们这个路子不会走错,然后再从《净土十要》、净土五经,再去专攻,这是一条近路。

  问:佛号音调有多种,是否应专持一种?

  答:不一定。音调可以变化,如果一种音调念烦了、念累了,可以换一种,但是有个原则,就是音调一定要念得能够叫自己心定下来。我们现在有许多种的录音带,像五会念佛那个声调就很好听,但是不能叫心定下来。那种音调在什么场合去念?对初学的人,表演,像唱歌一样,很好听,不错,可以叫人种善根。但是真正念佛的人不适用,因为它不能叫我们把心定下来,它里头变化太多,听起来是很好听。所以我们看到像其他的宗教,往往在电视台、在国际上都有唱圣诗歌咏的表演,其实我们佛教不是不可以做,也应该要做,我们的梵呗音韵非常的优美,像五会念佛,都可以到舞台上去表演、到电台视上去演奏,可以能够度很多的众生。

  把佛教东西拿到舞台上实在并不是我们近代的构想,在几百年前古人就已经在做。《大藏经》里面有一本书叫《归元镜》,好像在台湾我看到翻印的单行本,不知道是哪一家印的,我看到过。《归元镜》是平剧的剧本,里面的内容当然是佛法,不是佛法怎么会收到《大藏经》里面去?所以《大藏经》里头有剧本。这个剧本是三个故事,统统是净土宗的,一共有三出,第一出是慧远大师的,庐山慧远大师一生的故事用舞台剧表演出来,第二出是永明延寿大师,第三出是莲池大师,它一共有这三出戏。词非常之美,里面所讲的统统是佛法,用舞台剧表演。这是很好的构想,是一位法师写的,我想那位法师一定很喜欢唱戏,所以把佛教这个东西编成剧本。

  至於唱歌、歌咏就太多了,你看《中华大藏经》第二集里面,我过去浏览的时候看到、发现,我看的是平装本,平装本都有这么厚,好像有三本还是有四本,分量相当之大,里面全部都是歌词,它没有谱曲,统统是歌词,都是演唱的。由此可知,在古代用歌咏方法来弘扬佛法非常的普遍,实在到近代,佛门缺乏音乐人才,缺乏艺术人才,这也是佛法衰弱的一个主要因素。如果我们像从前那样不断的提倡歌舞、戏剧来把佛法发扬光大,我相信社会对佛法的看法会不一样,不会像现在人一看到佛法都认为是很消极的,都是反感,认为是迷信,给人很错误的看法,所以这是我们应当值得来提倡的。

  譬如用电视连续剧,《十六观经》就是很好的材料,我们观想照这个样子把它做出来,常常演,帮助人观想,想想极乐世界的情形。还有像《华严经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那要编成连续剧是最好的材料。每一参可以编一个单元,演个一个礼拜到十天,把它播完。一部《华严经》,一年五十三个星期就播出来了,就播完了。这个使人家看了之后,比念《华严经》的兴趣大。这个连续剧他看完之后,《华严经》的内容他知道了,他就想到去找这部经来看,所以能够诱导大家学佛,入佛门。纵然他不想看经,佛法的种子他已经种下去了,这是我们这一代的人应该要努力的方向。所以佛陀在世都是以音乐、以艺术来弘扬佛法。

  问:睡觉时以佛号录音带催眠是否不敬?

  答:我想也可以,这个时候是帮助我们念佛要紧,敬不敬可以放在第二个位置上,我觉得这个不太重要,真正能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心里面忆佛、念佛,这个重要。

  问:平时有超度法会时,若是以自己名义暗中为亲戚超度祖先及冤亲债主时,是否以后这些冤亲债主一有事就会常常来找我们?

  答:这的确也是个问题。其实冤亲债主是常常来找人的,不过一般人不晓得,你念《地藏经》就知道。如果你晚上作梦,梦到已经过去的人,你的家亲眷属,都是他来找你的,他要不来找你,你梦不到的,为什么?你没有想他。如果你常常想他,梦到,那不一定。你根本就没有想他,梦到了,就是他来找你,他有求於你,要来拜托你,《地藏经》上说的。如果有这个事情,你可以念经回向给他,或者是按照习俗也可以,烧一点纸钱给他,帮助他。

  这桩事情我以前遇到过一次,我的一位朋友,也是一位同事的太太,她是佛教徒,在一个星期当中做了三次梦,梦到她一位邻居,也是同事。我们那时候都住在一起,一个军眷的新村。她们住在一起,隔的没有几家,也是一位同事的太太过世,过世大概有一、二个月,她连续一个星期梦到三次,向她要钱,请她帮助。她在作梦的时候就不知道是作梦,她就奇怪,她说你要钱应当问你先生要,你怎么问我要?她说我先生没有钱,所以问她要。她醒来之后,梦了三次,她想她们一家都是基督教徒,基督教徒不烧纸钱,所以她没有钱就问她要。那天正好碰到我,她就问我,我说你赶快给她烧一点纸钱,烧过纸钱以后再就梦不到了。她是来求帮助的。所以真的《地藏经》上讲得没错,或是你诵经念佛回向给他,或是你烧一点纸钱给他。凡是这种事情,跟诸位说,都是在鬼道,他不是在鬼道你也梦不到他,他在畜生道,他早已经去了;天道,他不会来找你;人道,他已经是小孩了,他都不会来找你的,所以凡是梦到家亲眷属决定都是在饿鬼道。

  问:弟子在每天早晚功课回向给父母、兄弟、亲戚、朋友,及一切与我们有缘的人业障早日消除,回头念佛,是否也会因这种原因,业愆提早现前时,这些都会牵扯在一起,这种回向是否也是一种增上缘?

  答:其实你不要这样麻烦,因为你这样的回向,你的心量还是很小,为什么?都是与你有关系的人,没有关系的人统统忘了,不如用我们这个回向偈回向,「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」,连你那些冤亲债主统统包括在其内,一个也没有漏掉。这个心量非常广大,普度一切众生,你家亲眷属当然在其中。所以这种回向力量不可思议,又不分心。你回向想这个人、想那个人,把你的一心破坏了,换句话说,你帮助他的力量减低了、减弱了,必须力量集中,这个力量才大。心量要大,他们得福也大,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。

  问:我知道不能执著,但若一心成佛,不也是执著吗?

  答:对,这个没错,可是成佛就不执著了。因为你现在还没有成佛,所以在初学的时候教你择善固执。没有办法不执著,不执著就成佛了,所以我们没有办法不执著,就在一切执著里头选择,现在教给你持名念佛,执持佛号那个执持就是执著,换句话说,从这个执著以后达到不执著,你执著这一个,把其他的都放下,这样就好,所以用这个方法。所以观想就不如执名,观想执著,你不执著就观不成,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要把这个执著打掉很难,所以就不如一句名号。一句名号放下,不执著,容易办到。观想成了习惯,叫你以后把这个观想打掉,这就很难,所以说观想这个方法难,成就难,到以后去掉也难。这一句佛号下手容易,到以后去掉还是容易,所以祖师大德提倡持名念佛有很深的道理。

  问:福德可以给别人,功德不可以,为什么还要念回向?

  答:功德的确不能给人,念回向是尽我们的心。就是说我们给人家的心不能没有,事实上做不到,我们要有心,这叫圆满功德。同时,你发这个心也就是把你的我执、法执破除。你没有我执、法执,这是无所谓,如果你的我执、法执还存在,这个回向就是帮你打破执著。像前面那个同学,他只念念他的家亲眷属,这个心量就小。你广大的回向,你这个执著就打破,能够把自己心量拓开,跟虚空法界相应,这是回向最大的好处。

  问:出家是否要经过父母同意?若不同意,是否强行出离?

  答:这是同学大概有意要出家。最好是父母同意,父母同意这是最好。父母不同意的情况之下,这要斟酌,就是不要给家庭带来太大的困扰。换句话说,你这一出家,他们不学佛,对他们是一个打击,这个打击要他能承受得了,你要衡量这个。如果给他太大的痛苦,我们可以把这个时间拖缓一点,不要操之过急,使他慢慢养成习惯。譬如你可以先学佛,可以先在寺庙里面住,不要剃头,慢慢培养,他就变成习惯,住个二、三年再出家,习以为常,他打击力量没那么大,这是有善巧方便的。到你出家有成就了,他当然知道好处,他就晓得好处。主要是先要让他了解佛法,了解佛法修学的好处,了解出家的功德,这是事先一定要去做的。

  问:出家众是否必须会法器?

  答:这个应该的,法器是音乐,好像在学校念书一样,音乐课程也必须要修学。同时这个音乐可以舒畅身心,到你自己有忧郁苦闷的时候,唱唱歌,这个心就开了,所以音乐是教学里面很好的一种方式。佛门的音乐不难学。

  问:家中儿女之事是否是将之放下,亦或有能力处理,处理之,否则放下,如此可算无情。

  答:这的确是如此。佛法讲放下,要知道是心里放下,不是说事放下,事要放下那佛法就害死人。放下了,上班的也不去上班,做工的也不去做工,那社会整个停顿,这问题就严重。所以诸位要晓得,佛法在事相上是积极的,你要做得更好、更圆满。放下是讲心里放下,不能说是对事不负责任,这是不如法的,所以常说「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法」,你离了世间法,这就不是佛法,佛法不离世间法。所以这个放下完全是从心里上讲的,心要清净,不要染著。事情要做,这是慈悲,这就是帮助别人,这是布施,布施讲三轮体空。布施要不要做?要做。你在家庭,譬如照顾小孩,你是布施,你天天为他著想,这是内财布施;你勤苦工作赚钱去养活他,这是外财布施。佛法讲修布施波罗蜜,菩萨修布施波罗蜜,第一个布施对象就是你的父母,妻子儿女、亲戚朋友,由近而远,慢慢到一切众生。这是你第一个布施的对象,你应当要做,要做到尽善尽美。心地清净不染著,这叫放下。所以千万不要误会,你一切事相都放下,那真是无情,那是消极,这是错误的。

  问:日常功课如何做?

  答:做的方法很多,要看你的环境,环境许可最好能念一个钟点佛、一个半钟点佛,如果工作繁忙不许可,早晚课就简单,最简单的是十念法,就是早晚十念,看自己情形。

  问:常常爱生气及瞋恨心重的人,是否就是人间的阿修罗?

  答:这个没错,这个确实是如此。我们既然晓得这个毛病就要改进,因为这个对自己是很大的伤害。

  问:《阿弥陀经》中提到到水、鸟说法,而《观经图颂》中,为何除水、鸟之外,常有一个人头鸟身,或两个人头共一身之鸟,其代表何义?

  答:共命之鸟是真有,不是没有,确实是有,我们很少见到觉得奇怪。每个世界这些动物都不一样,双头的共命鸟我们这个世界上有。佛在经典所讲的多半都是我们世间有的,说起来我们会有一点印象,如果我们世界所没有的,佛都不说,说了我们没有办法想像。共命鸟出产在雪山,就是喜马拉雅山,佛当年在那一带说法,提到这个鸟大家都见过的,所以他说这很希奇的,所谓是珍禽异兽,很难得见到,希有的这些动物,在西方极乐世界都有。《图颂》跟《弥陀经》都相应的。

  问:最近医学界有捐赠器官的讨论,在脑死之后捐赠器官,会不会影响亡者的往生?

  答:会影响。实在讲影响不影响是你自己的定力,你自己的功夫,你自己真有定功,他来切割的时候,你没有瞋恚心就不影响。佛法里面讲,普通一个人过世,他的神识,我们现在讲完全断气,断气之后最低限度是八个小时,他的神识才会离开,八小时之内你要动他,他都有痛苦,因为他有神识在,所以最低限度八小时之内不能动他。捐器官大概都是在八小时之内,人一断气马上就切割,这神识决定在,那就看你的功夫,你要能够忍受得了,有这个定力就不妨碍,如果没有这个定力,忍受不了,到那时候会后悔、会痛苦、会怨恨,那就麻烦大了。这个事情的确是值得讨论的。所以我们自己没有把握最好不要发这个心,你能帮助一个人往生到西方世界之后成佛,再倒驾慈航度众生,不晓得帮助多少人,这个帐应该值得算一算。这就是帮助一个人顶多帮助他多活几年,身体稍微健康一点,不能帮助他了生死、出三界,再把自己的事情担误了,这是得不偿失。

  问:家中原供奉观世音菩萨,现在念阿弥陀佛,早晚课应如何?

  答:你可以照常,没有关系,因为观音菩萨也是西方三圣之一,不相违背,观音菩萨一样可以供。我们供西方三圣,供观音菩萨,早晚课就是念《弥陀经》、念阿弥陀佛佛号就好。

  问:净业三福第一条「孝养父母」,若发心出家者,是否就不具足?如何才能圆满其义?

  答:发心出家是大孝,这是诸位要知道,所以出家必须要顾虑父母的生活。如果父母没有人奉养,我们出家时节就要晚。如果你兄弟姐妹多,父母有人奉养,或者家里生活环境很富裕,不需要自己照顾,这个可以。如果家庭生活很清苦,没有兄弟姐妹,这个必须要尽孝道,在家学佛是一样的,这都是必须要考虑的。如果父母有人供养,没有后顾之忧,你就可以出家,出家还是尽大孝,因为你一出家,你要是往生极乐世界,你的父母决定不堕三恶道。这个东西我们世间人讲人情,六道里头还是讲人情的,如果他造作罪业,死了以后见阎罗王,阎罗王一看,他的儿女已经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了,也都特别优待他,这是菩萨的眷属,怎么可以怠慢?不能怠慢。所以常说「一子成佛,九祖升天」,这就是福报,这是大孝。

  问:在这个时代当中如何爱惜字纸?

  答:爱惜字纸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,这是在从前,现在我们要了解它的精神之所在,像现在印刷的这些字纸,这是垃圾,不能不把它丢掉。什么字纸我们应该爱惜?经书,而且告诉你不是这个经书,这个经书不值得爱惜,线装书,自古几百年流传下来的,这个要爱惜,虽然破了也要很珍惜的把它补好,实在是太旧了,我们拿到裱画店把它裱起来,要把它流传到后世,这个要爱惜。像古来祖师大德他们的墨宝、真迹我们要有收藏,这个要爱惜。爱惜的方法,一方面保存著原本,一方面影印流通,现在可以照相、影印流通,这都是爱惜的方法,原本一定要好好的保存。我现在有很多收藏的线装书,我为了怕损坏,我现在看怎么看法?去影印,拿影印的来看。上次给你们行策法师念佛的方法,我们影印送给大家,我自己看也是看影印本,在上面圈、写字、做记号,原本保持不动,收藏得很好,要爱惜这些字纸。

  现代印的这些东西,这没关系,为什么?它没有价值。从前字纸价值是什么?全是手写的,写一部经好不容易。后来虽然是木刻版本,木刻也不简单,一块板一块板写好,一刀一刀的雕出来,印刷也很困难,用松烟,好几分钟才刷一张,才印一张出来,一天的工夫能印个二、三本书就不错了,所以费了这么多的劳力,东西才能出得来,我们要珍惜。不像现在,现在这个报纸都是垃圾,看一遍绝对就不看第二遍。所以要了解这个意思。

  问:师父刚才讲随喜吃素,可是遇到其他人毁谤自己吃素的道心不坚时,怎么办?该如何圆融?

  答:这都是看情况,这要理智的抉择。譬如同一席的时候,当然有人赞叹,也有人毁谤,你要把吃素的道理讲给大家听,大家心里明白了,晓得这个道理。吃素是两个道理,第一个是健康卫生,所以佛门采取素食是卫生、卫性、卫心,这是非常圆满的。一般人吃东西只晓得卫生,生是生理,吃腐坏的东西会得病,这是生理上的病。可是我们人除了生理之外还有性情,大家都疏忽了,不知道保卫性情。伊斯兰教(回教)比我们一般人有进步,他饮食除了讲求卫生还要讲求卫性,换句话说,凡是性情不好的东西他都不吃,所以他们吃牛羊,牛羊性情柔和。他们不吃狗,为什么不吃狗?狗因为疯狂。他为什么不吃猪?猪懒惰。猪肉吃多了,人吸收它的气分就懒惰了。人本来就有惰性,再加上懒惰的这种气分就变成更懒惰。所以他讲很多道理。

  素食还保护慈悲心,闻其声不忍食其肉,所以他是卫心、卫性、卫生,所以素食是讲到最圆满的,这是一般人不懂的,所以我们把这个道理讲给他听。第二个理由就是不与这些众生结冤仇,这就讲到佛法的因果报应,你不相信,它的确有。纵然他不能接受第二个意思,第一个他可以接受,卫生、卫性、卫心,素食是养我们的慈悲心。你把道理讲给他听就没有问题,所以我们决定采取素食。为了你们这些人业障重,我就陪你们吃一点,这是为了度你们,免得你们觉得我学佛很怪,学佛是圆融的、是自在的。所以他有问题提出来,你也可以给他解答,借这个机会,这是机会教育,使他能够接受佛法的教育。

  问:经中说「欲生彼国者,当修三福,一者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」,如果父母师长没有正知正见,屡劝不听,还要孝顺吗?

  答:当然要孝顺,不能不孝顺,这个不可以的,还是要孝顺,总要婉转想方法来帮助他。不听一定有不听的道理,你把原因找出来,再把原因消除,他一定就会接受。凡是不听,多半对於佛教误会不了解,你必须把真正的佛教介绍给他。

  问:又常听人说,替人诵经祈求,会替人背业障,是否具有其事?如果有朋友得重病或久病不愈,应该如何帮助他?

  答:诵经确实是可以帮助人,但是绝对不会替人背业障,没有这个道理。如果这个道理能成立就太好了,为什么?我们的业障,佛菩萨念念经,把我们都背去了,那就太好了,我们求之不得,实际上没有办法。你诵经是你得利益,《地藏经》上讲,你替他诵经,你得六分功德,他只能得一分。所以一般做佛事,请七个人来给他诵经,为什么?他才得一分,自己得七分之六,你要帮助他,他只得七分之一。所以诵经决定有好处,没有坏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