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佛问答(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十三) (共一集) 2005/8/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21-283-0001
诸位法师,诸位同修,今天我们大家在一起解答诸位的提问。
问:第一位同学问的,她说在孝道日渐衰微,使人感到痛心。她的父亲刚刚往生,做头七圆满,嫂嫂就说其他七不用做,只拜初一、十五。请教师父,这样如法吗?是否可以在自己家佛堂帮父亲拜拜、做七,因为她已经出嫁了。这样好吗?
答:世法、佛法同一个道理,那就是感应,感应第一个条件就是真诚,你有真诚心就能起感应的作用。这些事情佛在经典上说的很多,祖师大德也留了很多榜样给我们看,我们一定要记住。最殊胜的榜样,是倓虚法师《影尘回忆录》里面所说的刘居士,「八载寒窗读楞严」,你要是把这个事实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你的问题就没有了。刘居士那个时候学佛,他就是喜欢《楞严经》,专学《楞严经》,学了八年,每天读《楞严经》。八年读一部经,人的心定了,《楞严经》能不能贯通是另外一桩事情,只要有定就有智慧,就能解决问题。
所以倓虚法师给我们介绍,刘居士有一天,那时候三个人,倓老也没有出家,那时候还在家,三个朋友开了个中药店。中午生意很冷淡,刘居士在柜台上打瞌睡,似梦非梦,看到两个人进店里来了。这一看,是两个冤家债主,以前跟他们为财产纠纷打官司,这两个人官司打败了,最后上吊自杀了。所以他一直感到很内疚,实在讲为这么一点小事情,害了两个人自杀,心里很难过,尤其是以后学了佛。看这两个人来了,他心里有一点慌,是不是来报复的?结果看到两个人很和善,走到面前就跪下。他就问他们:你们两个人来到这儿做什么?他说:我们求超度。这他心就定下来,不找麻烦,来求超度的。他说:行,你要我怎么样超度你?他说:只要你答应就行了。行!我答应你。看到这两个鬼魂踩著他的膝盖,踩著他的肩膀,升天去了。
你看超度就这么容易,问题在哪里?他有八载寒窗读《楞严》的功夫,我们今天没有功夫不行。所以,真诚到极处就能感通,你超度你的父母、家亲眷属,你就学这个方法,一心一意读经、念佛。《楞严》太长,我们现在提倡的是《无量寿经》,《无量寿经》的功德超过《楞严经》。这个话不是我说的,是清朝乾隆年间慈云灌顶法师他老人家讲的,灌顶法师著作等身,他有《楞严经》的注解。
他在《观无量寿佛经》注解里面说过,他说世间极重的业障、罪业,什么经忏都失效,都没有办法超度,他说最后还有一个法宝。这个法宝就是《无量寿经》、「阿弥陀佛」,这一部《无量寿经》、一句「阿弥陀佛」决定能够超度,我们平常都不知道,都把这个看轻了。也就是说,《水陆》超度不了,《梁皇宝忏》超度不了,《楞严经》、《华严经》都超度不了,《无量寿经》,你就晓得念这个经功德多大。但是什么?一心称念,念这个还想著别的,你就把你的功夫破坏掉了;一心称念,专心称念,感应不可思议。
所以用这个方法,你在家里每天为你的亡父诵三部《无量寿经》,念一万声阿弥陀佛的佛号,给他回向,比做七效果大多了,这四十九天决定不间断。如果你还有孝心的话,最好是一百天,专门为你父亲做,冥阳两利。经典上告诉我们,为亡人修福,亡人只得七分之一,这《地藏经》上说的,那个诵经念佛的人他得七分之六;七分之六的功德是你自己得,七分之一他得。所以,一百天是很好的。
问:这有两位同学问的,第一个就是,家乡祖先牌位已经烧掉了,是否可请牌位在家里面供养参拜,有什么方法较为圆满?
答:可以,如果你家里有佛堂,你把你祖先牌位供在佛像的旁边,每天诵经、念佛给祖先回向,这样比什么都好,这是最圆满的。如果长久供一个牌位最好是供木头的,供一个正式的牌位,永久的牌位,非常之好。
问:第二个问题,他说内人有六姐妹,已婚嫁,排行老三,无男丁,父已逝,安奉佛光寺,是否可请牌位回宅奉养、参拜?
答:这个跟前面是一样的意思,可以的,学佛的同学家里供祖先牌位没有忌讳。佛教导我们第一句话就是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」,所以我们自己不但供祖先牌位,也供老师的牌位,你们在这边都可以看到。我们老师也都往生了,我们供奉他的牌位,供奉他的照片,时常瞻仰,提醒自己,不敢忘记父母、老师的教诲,这就是孝亲尊师。
问:这个大概是台湾同学提的问题,一共有九个问题。第一个,教化宣扬圣贤教育人才需要具备哪些要素?大概就是条件,要具备什么条件?
答:这里面第一个条件就是佛讲的要发菩提心,不发菩提心那就难了。菩提心是什么?菩提心就是我们这个对联这边所挂的,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,必须要具备这样的心,有菩提心才能有菩提行,菩萨行。菩萨行最重要的,《弟子规》要百分之百的落实,如果《弟子规》做不到,诸位知道,十善业就做不到,十善业是佛法的基础。《十善业道经》诸位都念过,我们讲解的你也听过,你就知道佛在这部经典上所说的,无论是大乘、小乘,显教、密教,宗门、教下,只要是佛法,乃至於人天善法,统统是建立在《十善业道》的基础上。没有《十善业道》,不但没有佛法,连人天法也没有;换句话说,你失人身之后你就不能再得人身。
那我们今天想想,在家、出家同学,几个人做到了十善业?十善业不能落实,那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我们净宗修学指导的纲领,就是世尊在《观经》里面讲的「净业三福」,三条十一句,这是我们净宗修学纲领。第一句话就是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我们想想,这条有没有做到?有很多人说,我做到了,我很孝顺父母,我也很尊敬师长;听了《弟子规》之后,有人就流下眼泪了,忏悔,确实没有做到,自己以为做到了。
所以,《弟子规》就是净业三福第一条的前面两句,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」怎么落实?《弟子规》就是落实,你不做不行。后面两句,「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就是《十善业道》的落实。这个我们在讲经讲过很多次,世尊在戒经里面跟我们说得很明白,学佛如果不先学小乘,后学大乘,非佛弟子,这个话是世尊说的。这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开出条件,你要学佛,你不先学小乘,后学大乘,就不是佛的学生,不是佛弟子。
佛法传到中国来是两千年前,懂不懂这个道理?懂,有没有依这个方法修?依照这个方法。所以隋唐时代,中国佛教分为十个宗,十个宗里面就有两宗是小乘,成实宗跟俱舍宗,两宗是小乘。小乘经典翻译的非常完备,现在诸位在《大藏经》上看到四《阿含》,小乘经,我们现在把它变成「阿含部」。阿含部里面,《阿含经》有很多很短,总共差不多将近有三千部经,有的一部经只有两、三百字。南洋,泰国、缅甸小乘国家他们用巴利文,巴利文的藏经,就是小乘藏经。我们的《阿含》跟它两个对比一下,它只多我们五十几部,你就晓得小乘经翻译的是多么的完整,将近三千部,它只多五十几部。可是这两宗到唐朝中叶就没人学了,现在这两宗都没有了,早就没有了。
那我们是不是违背了世尊的教诲?给诸位说,并没有违背。而是中国人在从前,无论在家、出家学佛,都念孔子书,都念老子书,所以有儒跟道的基础,这样入大乘没有问题,儒、道代替小乘。现在我们学佛麻烦来了,小乘没有了,儒也没有学,道也没有学,这一下就向大乘,所以你《十善业道》做不到,这就是我们修学没根,那怎么行?所以这些年来,我特别提倡《弟子规》,《弟子规》是儒家,用这个来代表小乘,既简单又容易。《弟子规》这本书,诸位现在也都相当熟悉,字不多,一千零八十个字,总共三百六十句,一句三个字。内容分为七个段落,孝、悌、谨、信、爱众、亲仁、学文,分为七个段落。这个东西是什么?是中国自古以来家教的集大成。
我过去在台中,李老师教我们读《五种遗规》,他老人家没讲,教我们经学班所有的学生要用这部书做修身读本,让我们自己来读。这《五种遗规》前面第一种,「童蒙养正」,就是家教。中国家教里头有很多好东西,太多了,陈弘谋先生选了十几种。而《弟子规》是中国自古以来家庭教育的集大成,这一本念完之后,所有人家家教都出不了这个范围,非常之好。所以我们特地选这部书代替小乘,要在这里扎根。如果不在这上扎根,我们无论学儒、学佛都没有基础,没有基础你用一辈子功力都不能成就,这就非常可惜。一定要从根本做起,这一点我们不能不知道。
所以今天我们在庐江建立一个「文化教育中心」,我们培养承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才。条件是什么?很多人来问,就是《弟子规》,一定百分之百做到,然后自己真正发心。发菩提心讲起来也很麻烦,我们简单的说,就是真正发心牺牲奉献,能够舍己为人。我们不要名、不要利,不要物欲生活上的享受,全心全力我们把古圣先贤的教诲从自己身心上做出来给人看,才能收到效果。不可以要求别人,只能要求自己,要求别人是决定错误。古圣先贤,就是诸佛菩萨,都是要求自己,从来没有是要求别人的。这是说教化宣扬圣贤教育的人才,一定要具备这个基本的条件。
问:第二个是如何甄选圣贤教育人才?
答:这个就不必解答了,前面一个就包括了。如果是选拔佛教里面的弘法人才,那一定要求要做到《十善业道》,这是根本的。圣贤教育,这是讲世间圣贤教育,这是《弟子规》,一定是百分之百做到,很不容易。你真正发心做圣贤人的继承人,这个很伟大,非常值得尊敬,值得赞叹,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。要有决心,要有毅力,这是一生的事业,不是露水道心能成就的。
问:第三是如何培训圣贤教育人才及提升现有圣贤教育师资?
答:这个基本条件是发心,真正具备,我们现在建立这个中心就是跟大家做了一个好的增上缘,中心是培训圣贤教育人才。进中心,中心是个常年修学的场所,你要晓得你在这个地方学十年,我们中心是教育机构,政府承认的,但是不是正规学校。你在这里念十年,没有毕业证书,如果你需要毕业证书,那你就不能到此地来学,这个地方没有。这个地方真正教你做圣人、做贤人,希望你做这个时代的孔子,做这个时代的孟子。孔子、孟子都没有博士头衔,都没有学位,你要有真正的东西拿出来,这个中心可以帮助你。
我对於中心的要求,真正要继承圣贤传统,你进入中心至少十年不出门,就好好在这个地方念十年书,讲十年学;一面是教学,一面自己读书,你才会有成就。你要没有这种决心,你不能把万缘放下,不能成就的。要真正放得下,真正到那里去苦读,古人讲「十年寒窗」,要做这种功夫。一切统统放下,不要再过问这个世间事情,这就是给人做出最好的榜样。
问:第四个问题,他说如何评鉴、考核圣贤教育师资?
答:不需要考核,也不需要评鉴,为什么?你是圣人。谁有资格来评鉴、考核?那是诸佛如来,法身菩萨,凡夫不能谈这个。换句话说,你像不像一尊佛?你的言谈举止是不是跟诸佛如来经典这些一样?你的起心动念能不能与纯净、纯善相应?我们学习的纲领并不多,儒家只讲到伦常八德。五伦,你是不是真正发心把它做出来?父子有亲、君臣有义、夫妇有别、长幼有序、朋友有信。起心动念能不能够与「孝悌忠信、礼义廉耻、仁爱和平」这十二个字相应?在佛法里面,能不能跟十善业相应?能不能跟六波罗蜜相应?如果你心里头还有是非人我,还有喜欢这个,讨厌那个,那你就完全不相应,你与这个心全违背了。真诚、清净,你不清净、你不平等,你也没有正觉,你也没有慈悲,完全都没有了。这五句十个字,有一个字没有,全部都没有,一个字有,全都有,《华严经》上讲的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」,要勉励自己做到。
心目当中,一切众生都是我的老师,一切众生都是诸佛菩萨,学生就是我一个人。善人,我尊重他,我跟他学;恶人,我尊重他,我让他做我一面镜子,他所做错的,反省我有没有,我要是有赶快改。不要记别人的错,别人没有错,别人装出错给我看,提醒我,你的心才厚道!心目当中没有一个恶人,恶人是在我面前表演的,然后你的慈悲才能遍法界,善意满人间,你把你自己的灵性提升了。这样的人用不著我们讲什么师资不师资,他自自然然就是一切众生的善导,你自己真做好了,你就会影响你周边的人,周边人会跟你学。所以,自行即是化他,化他就是自行,自行化他是一不是二。教化众生从哪里做?从本身做起。
用儒家的纲领来讲,《大学》里头一开端,就把儒家教学的纲领提出来,「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」。我讲跟古人讲的不太一样,我讲「明明德」,第一个「明」字是动词,第二个「明」字是名词。第二个「明」是什么?是智慧。明明,那个明是你自性本来具足的般若智慧,你现在迷了,不明,你怎样把它恢复到明?这是大乘教的核心。大乘教什么?教智慧,智慧就明德,德是德能、是相好,德能、相好是从智慧里面来的。明德之后要利益一切众生,教化众生,「亲民」是教化众生。「止於至善」是两种圆满,你自行,明明德做到圆满了,帮助一切众生,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你也做的圆满了,这才叫止於至善。这是最高的指导原则,指导纲领。
所以你要明白这个道理,儒佛真的是一不二。你用佛来解释儒,用儒来解释佛,意思就更清楚、更明白了。他修学的次第,人家也讲得很清楚,第一个「知止而后有定」。知止,说的通俗一点,就是知足;人不知足,你的心怎么能定得下来?这是我讲的最浅的,首先要知足;然后再讲更深的一层意思,知止什么?你真的不动心了,止在什么地方?我们是个出家人,止在你自己的本分,你要懂这个道理。世间无论哪个行业,你喜欢这个行业,从事於这个行业,就止於这个行业,你就不要再搞别的。你把你这一门做得精,做得圆满,做到尽善尽美,所以说行行出状元,你才有成就。
那我们出家人要止於什么?释迦牟尼佛做了个榜样给我们看。你看释迦牟尼佛的一生,大彻大悟之后,一生就从事於教学工作,讲经三百余会,说法四十九年。他老人家三十岁示现悟道的,七十九岁圆寂,所以教学四十九年。四十九年就干一桩事情,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社会教育;不但教,自己做出来给人看。所以我常常说,自己做到之后再说,这是圣人,这是一等人;说了真正能做得到,这是贤人,二等人;说了做不到是骗人,那怎么行?做不是容易事情。我常常说,很多人不知道,我一生最感激的,不是父母,不是老师,是韩馆长,韩馆长磨炼我三十年,把我磨出来了。毛病习气,就是贪瞋痴慢磨掉,你没有这三十年天天来折磨你,贪瞋痴慢断不掉,哪有那么简单!
所以我是个过来人,我清楚得很,你们禁不起折磨,哪能成就?你要想成就,什么样的人来折磨你你都能受得了,你都会感激,关关通过。折磨怎么样?逆境的折磨,不能有一点瞋恚心,有一点点瞋恚心你就完了,有报复心那你就造业,造最重的罪业了。绝对没有!顺境,顺境里头没有贪爱,把贪爱磨掉;逆境里头把瞋恚磨掉,贪瞋痴,天天读圣贤经。所以,我跟韩馆长要求的条件,我说我只要求一个,天天有讲台,让我有讲台来练习讲经,天天让我有时间读书,我就要求这么两个条件。她满足我了,其他的什么都不要,还要搞三十年,不是三年,三年不行,三十年把习气磨掉了,习气磨掉的时候智慧才现前。智慧现前,德、相(我们今天讲福报)就跟著现前,那是其次的,是附带的,我们不求福报,我们只求智慧,福报是自然来。福报来了给大家享,我们不要享这个福报,名闻利养都不要。
跟一切人都是朋友,朋友自在,跟许多国家的国家领导人是朋友,跟贩夫走卒也是朋友,平等;上跟帝王平等,下跟乞丐平等,你说多快乐!内心里头永远没有对立,这是最重要的一点。你今天讲和平,你还要跟别人有对立,那和平怎么会落实?那不可能。对人、对事、对物对立没有了,化解掉了,内心和平得到了,自己得到和平才能帮助别人得和平。我们讲个容易懂的话,外面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和平了,和睦相处,不打架了,里面五脏六腑和平,身心健康。为什么会生病?生病就是它不合,里头五脏不合作,你才出毛病。
毛病的根就是佛讲的三毒,三毒是贪瞋痴,那是极端的不合,那是病根,所有一切病的根源,贪瞋痴。所以,贪瞋痴不能够不把它解决。要转贪瞋痴为戒定慧,转贪心为戒,转瞋恚为定,转愚痴为智慧。不能把它消灭,消灭不掉的,如果贪瞋痴消灭掉,戒定慧也完了,戒定慧也灭掉了,所以这个不能。它是一体,觉了就叫戒定慧,迷了就叫贪瞋痴,它是一桩事情,不是两桩事情,这个道理很深。
问:下面第五,他说弟子等修学、办学虽历经十四年,除了一般苦干的傻劲,以及祈求佛力加持,该如何评鉴个人修学、办学是否真正如理如法?
答:这个标准是在经典,依照经典决定没有错误,如果我们个人谈到有什么标准,那都是假的。所以,真正自己修行跟办学,学能办得成功是你的修学成就了,自己修学不成就,你的办学不可能成就,这一点我们在讲经的时候也常常提到。世间不论是中国、外国,真正是大圣大贤,几乎都是选择教育。世间行业很多,他选哪个?他选教育。我们从什么地方看?从全世界宗教的创始人。诸位要晓得,宗教都是社会教育,佛教是教育,其他宗教也是教育,这些都是圣人,都不是普通人。他们舍弃这个世间各种行业,他来搞教育,他的教育能搞得成功,能够有那么多人跟他学,而且传千百年,靠什么?自己做到了才有这么大的力量。
孔夫子,我们知道,他老人家过去周游列国,目的是想求个一官半职,好来施展他的抱负。夫子一生最敬佩的是周公,他非常想学周公,但是当时这些诸侯没有人用他,在外面搞了十几年没人用他,这才回到老家。回到老家老了,六十八岁了,所以回去之后把这个念头打消,教学。他七十三岁走的,只教了五年,五年有这么大的成就,靠什么?自己做到,这是今天提出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,夫子本身做到,所以他教学成功。你看看三千弟子,那是跟他学的人,亲近他的人;七十二贤人,真正有成就的七十二个。中国这几千年来,从事於教育工作的人很多,时间也比孔夫子长,有几个学生出来?哪个人一生的成就能跟孔子相比?七十二个学生,在历史上找不到,过去没有,将来恐怕还很难。这是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,有道理。
释迦牟尼佛那是真聪明,他是王子,他可以继承王位,不要,不干。孔子还想去作个官,他有官、有皇帝做,他不做,他丢掉,不干。专门从事於教学工作,他教了四十九年,这个了不起,他做的比夫子还要彻底。我们今天讲的这些戒律,他全做到了,都是他日常生活记载下来,就是戒律,他全做到了,所以他的成就高。我们常常在经上读到,他的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五人,成就的;夫子成就七十二个人,释迦牟尼佛成就的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个人,出家学生,在家菩萨不算。这就说明,自己修学成就,才能帮助别人成就。
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,明白这个道理,所以我们现在建个中心,这才在试验。中心大概十一月可以完工,我这次去看,跟他们大家谈谈话,见见面。我们要求在中心里头真正从事於学习,将来肩负起教学责任的这些年轻人,我要求他十年不离开中心。十年当中你们一面教一面学,要读书,天天要读书,读圣贤书,真正做学问,提高自己的修养。你所懂得的你一定都要做到,你才能有成就。如果心里还想这个、想那个,那就完了,你不能成就。
学习,《弟子规》跟《十善业道》是基础,必修课,期限是一年,一年一定要做到,做不到就被淘汰掉。第二年所学习的是概论,概论我们选择的,儒家的概论是《三字经》,是概论,要细讲,那是中国传统学术概论;佛法的概论,杨仁山居士编了一个《佛教三字经》,这是第二年。第三年就进入专攻,一门,你学哪一门你这一生就专攻一门。别的同学所修学的,他们来讲演、报告可以听,决定不学,我可以听,可以参考,我学我这一门。一门东西能够学个七年、八年、十年之后,专家!你的德行是十善业跟《弟子规》,你的德行成就了,道德、学问你真正成就,你能够做一方人的榜样,教化一方。
所以我们教学的范围也只是集中在这个小镇,我们不出这个小镇,这个构想就是老子所说的「小国寡民」,教育能收到效果。你的范围太大,你的心力、精力、时间统统分散了,不会成就的。孔老夫子心目当中最佩服的是尧舜,尧舜那时候,诸位也都晓得,那个时候国家没统一,都是些小国。汤王,这是尧舜之后,汤的国家多大?历史上记载七十里,方圆七十里,就现在一个小镇。周文王这了不起,周文王的国家多大?一百里。你们想想看,没有香港那么大,香港这么大的地方,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恐怕有十几个国家。所以他自己本身做的好,他能把他地方治得好,把他自己那一个国家的老百姓一个个都教的好,成为圣人。成为什么?人家称天子,天子在恭维什么?大家都向他学习,他是诸国的榜样。如果中国这么大,要把尧跟舜现在叫他来做领导人,他就不成为圣人,他也是平常人了,他哪能做得到?所以人力、物力统统集中在一点,他做到了;他做到了,是我们今天讲的模范、典型。
所以我们今天这个想法,就是从古圣先贤这些理想、这些事迹我们做出了结论,我们来模仿。我们就用这个小镇,这小镇小国寡民,希望我们这个圣贤的教育务必让这个小镇的居民,每一家、每一户、每一个人都学习到。中心培训的这些老师,就跟我过去在台中学讲经一样。那时候李老师在台中开个经学班,培养一批讲经的人才,到哪里讲经?到莲友家里去讲,听众三个、五个,十个、八个,在人家家里客厅,不拘形式,经本带去打开就开讲,一个星期一次。所以我们常常练习,星期一到张家,星期二到李家,星期三到王家,我们讲经是天天讲,他们听的人是一个星期听一次。一个星期不能天天听,天天听他就听烦了,他就不想听了,一星期听一次,轮流去讲,练习讲。
我们要把圣贤教育在这个村镇,最重要的是《弟子规》,儒家这些伦理道德的典籍,我们要教、要讲。一方面自己学,一方面做出来给人看,讲解给人听。我们目标希望三年,这个小镇的人,人人懂礼,人人都知道忍让,都知道礼让。我们希望礼义之邦,中国自古称「礼义之邦」,在这个小镇上三年之后会实现,那就是我们的成绩。我们想十年之后,就可以影响到其他的乡镇,我们邻居的乡镇都会影响。慢慢再扩大,让它自然发展,不要有一点勉强。真正做好了,其他的省市看到我们这边做,真正是和谐,真正个个都是好人,好人是教出来的,圣贤是教出来的,一定是从自己本身做起。你要是求别人,那你就错了,你决定做不到,一定从本身做起,用自己的身教去影响人,这样才行。我们慢慢的把伦理道德、和谐,向全世界去推展。
现在我们的方式比从前是方便多了,现在有科技的帮助。我们这个小镇每一堂课教学,甚至於到人家家庭里面教,我们都用小的录相机去录,在我们卫星里面播放,在我们网路里面播放,效果就扩大了。我们中心的老师不出门,中心培训的学生不出这个小镇,就在小镇每个村去教,每一家去教,不出这个小镇。我们现在就是建立这么一个共识,大家真正有这个意愿的,成就自己,成就别人。现在就是有这么一个机缘,这个机缘也很难得,千载难逢,有这么一个机会。我们有志一同,在这个地方发愤努力,这个地方是圣贤教育。
问:下面,如何安排国学启蒙班的教学次第?
答:这个我们有研究,有规画,我相信再大概两个月之后我们就可以提出来了。
问:下面第七个,如何安排佛学初级班的教学次第?
答:在我们理想当中这要晚一步,我们先把中国传统教育这个班办好,然后我们会办佛学班,现在办佛学班比较上困难一点。佛学班我们希望将来利用庐江的实际禅寺,佛学班必须在佛学寺院去办。中心只是办社会教育,这个我们分开,不合并,不合在一起。
问:第八他问的,一所针对现今社会具有教育示范的圣教学校,教学内容该如何拟定?
答:这些问题,我相信两、三个月之后我们会有具体报告,这个报告会在网路上公布。诸位查我们此地的网路都会有,我们中心的网路、净宗学院的、佛陀教育协会的网路都会看到。
问:末后一个问题,他说老和尚提倡的庐江圣学师资培训中心,台湾的「华藏耕心莲苑」教师群该如何与之互动交流?
答:台湾的「华藏耕心莲苑」我比较上生疏一点,但是希望将来大家能够互相交流,到中心来访问。但是中心我们是管的很严,台湾可以到中心去参学,中心的学生可以到台湾去交流,中心的老师决定不可以。老师要一走出这个大门就完了,什么就不要谈了,那就全都把我们破坏掉,决定不可以的。好,这个问题就介绍到此地。
问:下面有六个问题,以下皆由不同的人所提出的佛学问题,不是一个人提,很多人提。第一个说,弟子常念南无阿弥陀佛,早晚课诵《普门品》、《佛说阿弥陀经》,以及念佛,这样可说是一门深入吗?或只诵《弥陀经》及念佛,才算一门深入?
答:这个问题是很难,因为你有一门深入,你一门就深入不了。为什么?你还有分别,你还有执著,你怎么能深入?真正深入是要把分别执著打掉,那你真的就入境界了;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有能去掉,你就入不了,这个一定要懂得。圣学跟世间学问不一样,佛在一切经里面给我们讲,诸佛菩萨,世间就连孔孟都说,他们自己修学以及教导学生都是述而不作。这个话是真的,不是客气话,不是谦虚话。就是他自己没有创造,自己没有发明,他所修的、所教的都是古圣先贤的。古圣先贤从哪里来的?从性德的流露,用我们现在话来说,是来自於大自然的法则,没有创造,没有发明,无非是回归自然而已。
自性里头,你看《三字经》头一句讲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那个「善」不是善恶的善。善恶的善,善跟恶是对立的,那就不善了;它那是讲自性本善,那个善不是对立的,我们不得已说个纯净纯善,它不是对立的。一切众生哪个人没有?个个都有,叫性德。佛讲得更清楚,佛说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这说的更明白,智慧德相就是本善,就是自性本善。那现在我们智慧也没有了,德相也没有了,到哪里去了?还在,并没有丢掉,只是上面有障碍,障碍住了。这个障碍是什么?烦恼,佛说的好,「但以妄想执著,而不能证得」,你有妄想、你有分别、你有执著,所以你虽然有如来智慧德相,不能现前。所以从性德上来看,大家决定是平等的,我们的平等心从这个地方建立。「一切众生本来成佛」,你怎么可以怠慢?轻视一个人,怠慢一个人,就是轻视佛,轻视菩萨,那是罪业,那是自己的障碍,不是别人,是对你自己本性上又加深了障碍,这个道理要懂。
我们修行,修行就是要把这个障碍去掉,你看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执著放下,不再执著,在佛法里讲你证阿罗汉果,你就超越六道轮回,执著叫见思烦恼;你能够再不分别,不分别比执著又深一层,那你就作菩萨了;你再连妄想也把它去掉,那你就成佛了。你看大乘经上讲得多清楚、多明白。那我们修什么?就是把这个障碍除掉,而智慧、德能是你本有的,不是从外头修来的,不是的,是你自己本有的。所以《楞严经》上说,「圆满菩提,归无所得」,为什么无所得?所得来的全是你自己本有的,绝不是说你自性外面还有一点东西你可以得到,没有。
你看儒家讲这个功夫也是如此,他讲知止,他讲定,讲静,讲安,讲虑,后面得,你才得到。得的是什么?就是自性完全恢复,明明德、亲民恢复了,止於至善恢复了。所以修学次第,你细细观察,孔老夫子跟释迦牟尼佛没见过面,没有交流过,居然所说的都完全相同,这就是中国谚语所说的,「英雄所见,大略相同」。事实真相是这样的,我们不能把执著放下,那怎么能成就?所以佛教给我们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,教我们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随缘,没有一样不好,自己最好不要有成见,不要有主张,有成见、有主张就不能随顺。但是要有智慧,随顺善的,不随顺恶的;恶的要有智慧回避,善的要认真学习。
「普贤行愿」里面讲的「礼敬诸佛」,这就是随顺。诸佛是什么?一切众生皆是诸佛,佛有过去佛、现在佛、未来佛,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,这三世佛,统统要礼敬。你要不敬一个人,你就对佛不恭敬,你天天拜佛,功德不圆满,你都缺一分。再说,所有一切动物、植物,在佛法讲统统是佛,《华严经》上讲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,都要用恭敬心来接待,礼敬诸佛你才能真做到。做事情认真负责,是对事的礼敬;桌椅板凳摆的整整齐齐,擦的干干净净,是对物的恭敬,都在你日常生活当中,对人、对事、对物学恭敬。可是学习,学习在称赞里面教我们一个原则,哪些我们该学,哪些不应该学。
第二条「称赞如来」,他就不说诸佛了,诸佛是从相上讲的,称如来是从性上讲的,这不一样。性上讲,凡是与性德相应的要称赞要学,与性德相违背的不称赞。如果他搞贪瞋痴,我们不称赞,我们不学,但是我们自己要反省,我们自己有没有?有则改之,无则嘉勉。决定不可以称赞,称赞怕误导别人,那个有过失的。所以,对自己来讲,顺、逆都是好境界,善人、恶人都是好老师,对自己;可是我们说话、行为会影响别人,那你要注意,影响别人一定是正面的,不是负面的,这个要注意到。供养是平等的,善人供养,恶人也要供养,恶人没饭吃的时候,不能说这人作恶,算了,饿死活该,不可以的,还是要帮助他。没有饭吃,给饭给他吃,没有衣穿,要给衣给他穿,要帮助他,这是慈悲,这是爱心。你能依照佛菩萨教训去做,真正是善人,真正是完人。他真的做的尽善尽美,面面都做到圆满,我们应当要好好的去学习。
日常课诵,我们一定要有方向、有目标,一定要懂得一个基本的道理,诚则灵,人家讲感应,有灵!什么叫做诚?曾国藩先生对诚下的定义下的好,「一念不生是谓诚」。这个意思说,心里头没有妄念就叫诚,这是真诚;心里头还有妄念,不诚。心里头有妄念,你就不定了,没有妄念才会定,定生慧。你明白这个道理,印光大师是我们净土宗的祖师,最近这一代祖师,你看他给我们做的样子。现在观光旅游很方便,你们到苏州灵岩山印光大师的道场,他的关房还在,你去看看,你看看祖师当年在世的时候他是怎么修的。
我去看过,很小,卧房旁边有个小佛堂,你一进去先看小佛堂。小佛堂很小,一个人修行,只有一张桌子,只供了一尊阿弥陀佛像,观音、势至没有,就一尊阿弥陀佛像。一个香炉,两个蜡台,一个水杯供水的,其他的什么都没有,简单朴素。后面挂了一个大字,他老人家写的「死」字,这就是他的佛堂。佛桌上有一部经,《阿弥陀经》,其他的东西都没有了。这就教我们真诚,没有一个妄念。
他教人念观音菩萨,他自己不念,为什么?因为你们心不诚,多念一点多结结缘,跟一切诸佛、一切菩萨多结结缘。他真诚,就不要客气了,一尊佛他就成了佛,他走的是成佛之道,你们走的路还要在六道里头轮回,还要到处交际应酬,不想成佛。想成佛有成佛的方法,照他那个办法;不想成佛有不想成佛的方法,满足大家的愿望,不用一个标准限制人,这叫应机施教,不容易。一个人一切放下的时候,专门搞一样,难得,千万人当中难得找一个,那才叫一门深入。我们今天讲一门深入,一门也许找到了,没有办法深入,不但没有办法深入,恐怕入门都入不了,这是真的。
问:第二说弟子有一位朋友尚未入佛门,曾经问弟子,你们佛教劝人素食,荤食是杀生,难道植物没有生命吗?弟子答,因植物没有灵魂,割它、煮它不会有痛苦,这样回答对吗?
答:你这个回答只能说对了一半,不能说全对。为什么?你说植物没有灵魂是对的,你说它不会有痛苦,有问题,这个事情这些年江本胜博士的实验有了答案。这个现象只有大乘佛法能把它讲的透彻,能把它讲的明白,除大乘佛法之外,很难把这桩事情讲圆满,这个问题涉及到很高深的学问在里头。我们只可以说植物没有执著、没有分别,它没有执著、没有分别,它没有报复,没有瞋恚,只可以这样子说法。我们吃这些植物,实在讲它是牺牲奉献,我们对它要感恩,不能够随便糟蹋,糟蹋就有罪过。我们今天需要饮食,这是什么?业障,自己吃的时候要生惭愧心,对这些食物要生感恩心,这就对了。
财色名食睡这叫五欲,学佛的同学大家都知道。五欲在什么境界里头有?欲界里头就有。那你就想到,往上提升,色界天就没有了。色界天人他不要吃东西,他不要睡觉,男女的欲望都没有,财色名食睡都没有,色界天。我们今天还需要这些东西,看到色界天人我们就生惭愧心,我们比他差远了,他可以不要了,这个我们要知道。我们要不断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,饮食愈简单愈好,愈少愈好。所以世尊当年在世一天吃一餐,日中一食,树下一宿。
他那一餐他是外面托钵托来的,给什么吃什么,没有分别心,这里头含义都很深,决定没有分别,决定没有执著。我们今天接受这些植物的供养,你要对得起它,好好的修行,成就自己的道德,成就自己的学问,对社会、对众生做出大的贡献。这一生被你吃的这些植物它都有功德,真的都有好处,它成就你,你再成就许多的善行、善业,彼此都有利益。如果我们要造作罪业,我们有过失,它也有过失,这个道理要明了。
问:第三个问题,他说你一再强调,念佛到一心不乱,功夫成片就能往生,若行者口里念佛号,心中继续呐喊阿弥陀佛请快来接我,是往生的助缘,还是持续的干扰?
答:如果你口里念,心里头也在喊阿弥陀佛快来接引,这就叫功夫成片,这就是一心不乱。为什么?你心跟口相应了。就怕口里念阿弥陀佛,心里去想贪瞋痴慢,那就错了,那就不能往生。
问:第四,欲尽速蠲弃余生,往生极乐世界,是否须具备任何顺境皆留我不得的心态,此是否为万缘放下的标准?
答:你还有万缘放下的标准,你还没有放下,果然是万缘放下了,你就不会提这个问题,你提这个问题是还没放下。放下你还要问吗?你就不要问了,你就成就了,所以你还是放不下。放下不容易!我前面跟诸位说了,我放下贪瞋痴是韩馆长折磨三十年,谈何容易。三十年如果不是天天讲经,天天读经,那个折磨会生烦恼,还是不行!天天有人折磨,天天有经教在这里对照,在这里相应,你才能成就,这两样东西少一样都不行,这个道理一定要懂。
他的问题是想早一点往生,不想再活了。早一点往生行不行?凡事都有因果关系,就像美国凯西所说的,世界上任何一个人,你在一生当中,决定没有一桩突发的事情,统统与前世的业因有关系;换句话说,我们这一生所造作的,来世有果报,业因果报,这是事实真相。所以我这次从澳洲开会回来,会议当中有人提到人权,总结论送到我这里来了,我也没有想到他们把开会总结论送到我这儿来了,里面就谈到人权的事情。我们也有同学来问我,他说:法师,这个问题怎么解释?我说:我们对这问题不要说一句话,在后面加一个符号,加个什么符号?加一个惊叹号,加一个问号,我说这是我们答覆他。
这是同学们在一起,但是我们说话也不能随便说,网路传出去,不是单独你们几个人听,全世界都听得到。你们想想看,你们有没有人权?你要是问我的话:法师,你有没有人权?我可以肯定答覆你,我没有人权。为什么说我没有人权?我们祖宗说的好,「一生皆是命,半点不由人」,你们想想这个话。我如果要有权,我年年十八,能做到吗?我不能年年十八,我就没有权,我要有权的话,我就长生不老,做得到吗?做不到!所以还是古人讲得话对,业因果报。你种善因一定有善果,你造恶业肯定有恶报,哪来的权?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,自然的法则,不是随你个人意思你能做到,做不到。这些道理很深,所以解答用这两个符号,让他们自己去想去,不必解释。
你懂得这个道理,要不要想著早一天往生?不必,也无需要再活多少年,不需要,顺其自然,不要去想这些事情。有一天光阴我就好好用一天功,依教修行,时节因缘到了,不就自然成熟了吗?那才真正能念到功夫成片,念到一心不乱。还有这么多胡思乱想在里头,这个要想功夫成片很不容易,妄念太多了。
问:第五这个问题说,师父说要把儿女的情转成法情(这个字有问题,转变成法眷属,我讲过,家庭眷属转变成法眷属,转变为同参道友,这样好),要如何转变?我有一位亲戚学佛多年,平时修持很好,广受好评。如今儿子重伤在床,她受到很大的打击,每一提起泪流满面,不能释怀。於是我想到师父讲过,把儿女之情转为法情,就不知如何转?这种母子之间的牵挂似乎是天性,我要如何劝她,减轻她内心的痛苦?
答:所有一切,或者是人为的,或者是现在人讲的是自然的,其实自然也脱不了因果,业障现前要懂得消业障。消业障的方法最重要是忏悔,你看普贤菩萨教我们忏悔业障,忏悔是什么?真正要反省,知道自己的过失,我们佛家叫开悟,叫觉悟,知道自己过失叫觉悟,把自己过失改正过来叫修行,那就叫忏悔业障。我在学佛初期,刚刚接触佛法,接受章嘉大师的教诲,他老人家勉励我,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。然后他告诉我,有人求不应,为什么你有求不应?是因为你有业障障碍了,所以感应不能现前,因此一定要把业障忏除。业障怎么忏除?后不再造,感应就现前。你没有这样的决心、毅力,知道自己过失,在佛面前求忏悔,求完之后第二天还再做,这个业障不能消除。
所以你首先真正要信佛,真信不容易,真信就能够奉行。凡是佛的教诲做不到,李老师讲过,章嘉大师也讲过,不信!信了哪有做不到的?「信为道元功德母」。所以信里头夹杂著有怀疑,他就做不到,真正做到是断疑生信。断疑可不是容易事情,断疑一定要接受教诲,这个教诲就不是短时间的,接受佛法的薰陶。薰陶还是要靠自己,不能靠别人,靠老师,老师不能跟你一辈子,你也不能天天跟在老师身边。要靠什么?要靠经教,经教也不必多,一、两门足够了,那才叫一门深入。所以基础教育比什么都重要,我们今天强调的,都不是经教,经教谈不上,你没基础。所以先打基础。基础一定要建立在净业三福这个指导纲领上。
净业三福头一个,《弟子规》你要落实,十善业你要落实,《弟子规》、十善业落实,你就有条件学佛了。这两样东西没有,你没有条件学佛,你的学佛就是天台大师所说的,名字位中。名字位是有名无实,你不是真正学佛,真正学佛没有不得受用;不得受用,那你佛没有学好。我常说,连算命看相的都懂得,相随心转,你修学有没有功夫?得力不得力?从相貌就看出来了。心善,相貌就善,心慈悲,相貌就慈悲,心地善良慈悲,身体一定清净,一定好,一定健康,这不能骗人的。不但你的身心都改变了,你居住的环境也改变,环境一般讲磁场,中国人讲气氛,不一样,很多人都能感受得到。所以说,一定要从内心里头去改过,断十恶,修十善。断十恶、修十善最具体的,就是把《弟子规》落实,字字句句都做到,十善一点都不困难,然后才能够入佛门。
入佛门,你看佛就传授你三皈,三皈是学佛总的指导纲领,总的原则、总的方向、总的目标。一进佛门先就教你,你以后一生不管学哪个法门,不管学哪个宗派,都不能够偏离这个原则,偏离这个原则你就走错路了。三皈是觉、正、净,觉而不迷,是皈依佛;正而不邪,是皈依法;净而不染,是皈依僧,这叫三宝。三宝是自己自性三宝,自性觉就是无量智慧,自性正就是无量德能,自性净就是无量的福报。你看佛就把你传授了,你一生的修学,八万四千法门,无论哪个方法都是修觉正净,离开觉正净就不是佛法,你就不是佛的学生,佛的学生无论修哪个法门,决定是走觉正净这个道路。所以「受持三皈,具足众戒」,从这儿下手你才能够一门深入,如果没有这个东西的话,你从哪里下手?你找不到门可入,这是不能不知道的。
转变就从这个地方去转,真的转迷、邪、染为觉、正、净,感应就现前。你这个做母亲的要为你的子女修,你把功德回向给他,有很明显的感应。都是要有真实的功夫才能得感应,不是从自己真心里面去做都不会有感应,这个道理要懂。
问:末后一个问题,以佛学的观点看,人来出世间的性别是因何而定,是否跟自己过去生中所造的恶业有关系?
答:不完全是恶业,善恶混杂,与过去生中的业力决定有关系;换句话说,就是业力变现的结果。你明白这个道理,就应当要懂得断恶修善,要造善业,可不能造恶业,造恶业结果是三途六道。善业也不是好事情,你脱离不了六道轮回,也就是你的执著太坚固,你放不下,人只要有执著就决定脱不了六道。执著放下了,六道轮回就没有了,你就证阿罗汉果。阿罗汉还有分别,没有执著,有分别,所以他出不了十法界;分别也放下了,他就出十法界,出十法界才算是成就,这一真法界。所以,分别执著绝对不是好事,不可以不知道,功夫都在这上用。
可是习气太深,无量劫来养成的妄想分别执著,今天说一下放下,哪有那么容易?所以这里头关键,佛法讲缘分,缘分要有好老师。首先要得人身,你不得人身你没有法子学。第二是什么?遇到佛法,「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」,得人身了,闻到佛法。闻到佛法能不能成就?关键在老师,老师太重要了。有了好老师,还要有好同学,同参道友,这是基本条件。最后一个,就是学习的环境,要这个统统具足你才能成就,少一个,成就很不容易。
好老师可遇不可求,什么人是好老师?没有一定,这个人对我是好老师,对你未必是好老师,对你是好老师,对我未必是好老师。所以师资之道,自古以来它所讲的条件是建立在诚信,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。你对於老师真信,真信是什么?老师所讲的你百分之百做到,这叫真信,这就是你的善知识。不一定老师真的有什么高明德行、学问,不一定,他讲的话你决定会做到,你信以为真,这个老师跟你就有缘,你跟他学决定成就。为什么?他所讲的是正法,不是邪法,所讲的你统统做到。他还自己做不到,你做到了,你成就了,他还没成就,这个事情很多,所以是青出於蓝而胜於蓝,就这个道理。
自古以来教书的多半是秀才,秀才教出来的学生考中状元,没有说状元有个状元老师,没有,没这个道理。这就是什么?听话,受教,这个人就有成就,师资道合。他跟到是圣人,跟到真的是德行、学问都有成就的人,他不相信他,不听他的,听他的教诲的时候打折扣,阳奉阴违,那就不能成就了。所以,老师跟学生是缘分。孔老夫子教那么多学生,七十二个贤人,缘分,受教、听话他能成就;不受教、不听话,那你没办法。尤其是现代这个时代,现在全世界高唱的民主开放自由,谁都不能干涉谁。所以现在父母不能管儿女,你要骂他、要打他,他讲「打人了!我的父母虐待我,你们赶快报警」,父母还要判罪,你怎么教?所以现在这个年头,父母不能教儿女,老师不能教学生。为什么?民主自由,个个都讲人权,你不能侵犯别人的人权。那么这些学生、儿女要成就,就是要靠过去世的善根、福德,这一世有很多帮助的助缘。就是因为民主开放自由这种缘统统断掉了,很可惜。这些事实,我们现在这个环境,我们要认识。
所以今天只有劝,除了劝导之外,没有任何方法,他能听,他有福;他不能听,算了,也不要放在心上。等来生来世,要讲父的权,讲师的权,行,那就可以教了;现在讲人权,不行,没有法子教。这个道理从前是这样的,民国初年,一直到二十几年的时候才废除,法律上有一条叫「亲权处分」。所以父母,儿子不孝,父母告到法庭:这个儿子不孝,你们帮我拿去枪毙。这个没有起诉的,没有答辩的,立刻执行,那叫亲权,亲权处分。你的父母最爱你,父母不要你了,你还有什么资格做人?所以那个亲权处分,儿女不孝也装著孝,为什么?他真有权。现在不行了,现在人权。在民国二十几年,好像我在十一、二岁的时候这个法律还存在,我还记得,大概在我十五、六岁时候就没有,这一条就取消了。我们李老师教我们的时候提到这个,他问我:你知不知道这个事?我说我知道,我有这个印象。很感慨,这一条处分取消了,所以从前有亲权;老师确实有体罚学生的权,现在没有了,所以现在学生很难教,道理在此地。
我们也适应环境,所以在今天只有劝,只有劝告大家。以身作则,我们自己修行有成就就能感动人,我们自己修行都没有成就,光靠口说,人家不相信。所以今天我们很著重形象,我们这一点形象没有做到百分之百,总算有一点点小成就,在国际之间产生很大的作用。人家跟我在一起,年龄都比我轻,看起来比我老,体力都不如我,他们就觉得学佛是有好处,这就有印象了。如果我们学佛,身体、体力都不如人,「算了,那是假的,没用处,不要搞这一套了」;还能拿出一点成绩出来给人家看看,这就是效果。
好,今天时间到了。还有一个小时,休息十分钟,好,那我们就休息十分钟。
诸位法师,诸位同修,今天我们大家在一起解答诸位的提问。
问:第一位同学问的,她说在孝道日渐衰微,使人感到痛心。她的父亲刚刚往生,做头七圆满,嫂嫂就说其他七不用做,只拜初一、十五。请教师父,这样如法吗?是否可以在自己家佛堂帮父亲拜拜、做七,因为她已经出嫁了。这样好吗?
答:世法、佛法同一个道理,那就是感应,感应第一个条件就是真诚,你有真诚心就能起感应的作用。这些事情佛在经典上说的很多,祖师大德也留了很多榜样给我们看,我们一定要记住。最殊胜的榜样,是倓虚法师《影尘回忆录》里面所说的刘居士,「八载寒窗读楞严」,你要是把这个事实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你的问题就没有了。刘居士那个时候学佛,他就是喜欢《楞严经》,专学《楞严经》,学了八年,每天读《楞严经》。八年读一部经,人的心定了,《楞严经》能不能贯通是另外一桩事情,只要有定就有智慧,就能解决问题。
所以倓虚法师给我们介绍,刘居士有一天,那时候三个人,倓老也没有出家,那时候还在家,三个朋友开了个中药店。中午生意很冷淡,刘居士在柜台上打瞌睡,似梦非梦,看到两个人进店里来了。这一看,是两个冤家债主,以前跟他们为财产纠纷打官司,这两个人官司打败了,最后上吊自杀了。所以他一直感到很内疚,实在讲为这么一点小事情,害了两个人自杀,心里很难过,尤其是以后学了佛。看这两个人来了,他心里有一点慌,是不是来报复的?结果看到两个人很和善,走到面前就跪下。他就问他们:你们两个人来到这儿做什么?他说:我们求超度。这他心就定下来,不找麻烦,来求超度的。他说:行,你要我怎么样超度你?他说:只要你答应就行了。行!我答应你。看到这两个鬼魂踩著他的膝盖,踩著他的肩膀,升天去了。
你看超度就这么容易,问题在哪里?他有八载寒窗读《楞严》的功夫,我们今天没有功夫不行。所以,真诚到极处就能感通,你超度你的父母、家亲眷属,你就学这个方法,一心一意读经、念佛。《楞严》太长,我们现在提倡的是《无量寿经》,《无量寿经》的功德超过《楞严经》。这个话不是我说的,是清朝乾隆年间慈云灌顶法师他老人家讲的,灌顶法师著作等身,他有《楞严经》的注解。
他在《观无量寿佛经》注解里面说过,他说世间极重的业障、罪业,什么经忏都失效,都没有办法超度,他说最后还有一个法宝。这个法宝就是《无量寿经》、「阿弥陀佛」,这一部《无量寿经》、一句「阿弥陀佛」决定能够超度,我们平常都不知道,都把这个看轻了。也就是说,《水陆》超度不了,《梁皇宝忏》超度不了,《楞严经》、《华严经》都超度不了,《无量寿经》,你就晓得念这个经功德多大。但是什么?一心称念,念这个还想著别的,你就把你的功夫破坏掉了;一心称念,专心称念,感应不可思议。
所以用这个方法,你在家里每天为你的亡父诵三部《无量寿经》,念一万声阿弥陀佛的佛号,给他回向,比做七效果大多了,这四十九天决定不间断。如果你还有孝心的话,最好是一百天,专门为你父亲做,冥阳两利。经典上告诉我们,为亡人修福,亡人只得七分之一,这《地藏经》上说的,那个诵经念佛的人他得七分之六;七分之六的功德是你自己得,七分之一他得。所以,一百天是很好的。
问:这有两位同学问的,第一个就是,家乡祖先牌位已经烧掉了,是否可请牌位在家里面供养参拜,有什么方法较为圆满?
答:可以,如果你家里有佛堂,你把你祖先牌位供在佛像的旁边,每天诵经、念佛给祖先回向,这样比什么都好,这是最圆满的。如果长久供一个牌位最好是供木头的,供一个正式的牌位,永久的牌位,非常之好。
问:第二个问题,他说内人有六姐妹,已婚嫁,排行老三,无男丁,父已逝,安奉佛光寺,是否可请牌位回宅奉养、参拜?
答:这个跟前面是一样的意思,可以的,学佛的同学家里供祖先牌位没有忌讳。佛教导我们第一句话就是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」,所以我们自己不但供祖先牌位,也供老师的牌位,你们在这边都可以看到。我们老师也都往生了,我们供奉他的牌位,供奉他的照片,时常瞻仰,提醒自己,不敢忘记父母、老师的教诲,这就是孝亲尊师。
问:这个大概是台湾同学提的问题,一共有九个问题。第一个,教化宣扬圣贤教育人才需要具备哪些要素?大概就是条件,要具备什么条件?
答:这里面第一个条件就是佛讲的要发菩提心,不发菩提心那就难了。菩提心是什么?菩提心就是我们这个对联这边所挂的,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,必须要具备这样的心,有菩提心才能有菩提行,菩萨行。菩萨行最重要的,《弟子规》要百分之百的落实,如果《弟子规》做不到,诸位知道,十善业就做不到,十善业是佛法的基础。《十善业道经》诸位都念过,我们讲解的你也听过,你就知道佛在这部经典上所说的,无论是大乘、小乘,显教、密教,宗门、教下,只要是佛法,乃至於人天善法,统统是建立在《十善业道》的基础上。没有《十善业道》,不但没有佛法,连人天法也没有;换句话说,你失人身之后你就不能再得人身。
那我们今天想想,在家、出家同学,几个人做到了十善业?十善业不能落实,那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我们净宗修学指导的纲领,就是世尊在《观经》里面讲的「净业三福」,三条十一句,这是我们净宗修学纲领。第一句话就是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我们想想,这条有没有做到?有很多人说,我做到了,我很孝顺父母,我也很尊敬师长;听了《弟子规》之后,有人就流下眼泪了,忏悔,确实没有做到,自己以为做到了。
所以,《弟子规》就是净业三福第一条的前面两句,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」怎么落实?《弟子规》就是落实,你不做不行。后面两句,「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就是《十善业道》的落实。这个我们在讲经讲过很多次,世尊在戒经里面跟我们说得很明白,学佛如果不先学小乘,后学大乘,非佛弟子,这个话是世尊说的。这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开出条件,你要学佛,你不先学小乘,后学大乘,就不是佛的学生,不是佛弟子。
佛法传到中国来是两千年前,懂不懂这个道理?懂,有没有依这个方法修?依照这个方法。所以隋唐时代,中国佛教分为十个宗,十个宗里面就有两宗是小乘,成实宗跟俱舍宗,两宗是小乘。小乘经典翻译的非常完备,现在诸位在《大藏经》上看到四《阿含》,小乘经,我们现在把它变成「阿含部」。阿含部里面,《阿含经》有很多很短,总共差不多将近有三千部经,有的一部经只有两、三百字。南洋,泰国、缅甸小乘国家他们用巴利文,巴利文的藏经,就是小乘藏经。我们的《阿含》跟它两个对比一下,它只多我们五十几部,你就晓得小乘经翻译的是多么的完整,将近三千部,它只多五十几部。可是这两宗到唐朝中叶就没人学了,现在这两宗都没有了,早就没有了。
那我们是不是违背了世尊的教诲?给诸位说,并没有违背。而是中国人在从前,无论在家、出家学佛,都念孔子书,都念老子书,所以有儒跟道的基础,这样入大乘没有问题,儒、道代替小乘。现在我们学佛麻烦来了,小乘没有了,儒也没有学,道也没有学,这一下就向大乘,所以你《十善业道》做不到,这就是我们修学没根,那怎么行?所以这些年来,我特别提倡《弟子规》,《弟子规》是儒家,用这个来代表小乘,既简单又容易。《弟子规》这本书,诸位现在也都相当熟悉,字不多,一千零八十个字,总共三百六十句,一句三个字。内容分为七个段落,孝、悌、谨、信、爱众、亲仁、学文,分为七个段落。这个东西是什么?是中国自古以来家教的集大成。
我过去在台中,李老师教我们读《五种遗规》,他老人家没讲,教我们经学班所有的学生要用这部书做修身读本,让我们自己来读。这《五种遗规》前面第一种,「童蒙养正」,就是家教。中国家教里头有很多好东西,太多了,陈弘谋先生选了十几种。而《弟子规》是中国自古以来家庭教育的集大成,这一本念完之后,所有人家家教都出不了这个范围,非常之好。所以我们特地选这部书代替小乘,要在这里扎根。如果不在这上扎根,我们无论学儒、学佛都没有基础,没有基础你用一辈子功力都不能成就,这就非常可惜。一定要从根本做起,这一点我们不能不知道。
所以今天我们在庐江建立一个「文化教育中心」,我们培养承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才。条件是什么?很多人来问,就是《弟子规》,一定百分之百做到,然后自己真正发心。发菩提心讲起来也很麻烦,我们简单的说,就是真正发心牺牲奉献,能够舍己为人。我们不要名、不要利,不要物欲生活上的享受,全心全力我们把古圣先贤的教诲从自己身心上做出来给人看,才能收到效果。不可以要求别人,只能要求自己,要求别人是决定错误。古圣先贤,就是诸佛菩萨,都是要求自己,从来没有是要求别人的。这是说教化宣扬圣贤教育的人才,一定要具备这个基本的条件。
问:第二个是如何甄选圣贤教育人才?
答:这个就不必解答了,前面一个就包括了。如果是选拔佛教里面的弘法人才,那一定要求要做到《十善业道》,这是根本的。圣贤教育,这是讲世间圣贤教育,这是《弟子规》,一定是百分之百做到,很不容易。你真正发心做圣贤人的继承人,这个很伟大,非常值得尊敬,值得赞叹,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。要有决心,要有毅力,这是一生的事业,不是露水道心能成就的。
问:第三是如何培训圣贤教育人才及提升现有圣贤教育师资?
答:这个基本条件是发心,真正具备,我们现在建立这个中心就是跟大家做了一个好的增上缘,中心是培训圣贤教育人才。进中心,中心是个常年修学的场所,你要晓得你在这个地方学十年,我们中心是教育机构,政府承认的,但是不是正规学校。你在这里念十年,没有毕业证书,如果你需要毕业证书,那你就不能到此地来学,这个地方没有。这个地方真正教你做圣人、做贤人,希望你做这个时代的孔子,做这个时代的孟子。孔子、孟子都没有博士头衔,都没有学位,你要有真正的东西拿出来,这个中心可以帮助你。
我对於中心的要求,真正要继承圣贤传统,你进入中心至少十年不出门,就好好在这个地方念十年书,讲十年学;一面是教学,一面自己读书,你才会有成就。你要没有这种决心,你不能把万缘放下,不能成就的。要真正放得下,真正到那里去苦读,古人讲「十年寒窗」,要做这种功夫。一切统统放下,不要再过问这个世间事情,这就是给人做出最好的榜样。
问:第四个问题,他说如何评鉴、考核圣贤教育师资?
答:不需要考核,也不需要评鉴,为什么?你是圣人。谁有资格来评鉴、考核?那是诸佛如来,法身菩萨,凡夫不能谈这个。换句话说,你像不像一尊佛?你的言谈举止是不是跟诸佛如来经典这些一样?你的起心动念能不能与纯净、纯善相应?我们学习的纲领并不多,儒家只讲到伦常八德。五伦,你是不是真正发心把它做出来?父子有亲、君臣有义、夫妇有别、长幼有序、朋友有信。起心动念能不能够与「孝悌忠信、礼义廉耻、仁爱和平」这十二个字相应?在佛法里面,能不能跟十善业相应?能不能跟六波罗蜜相应?如果你心里头还有是非人我,还有喜欢这个,讨厌那个,那你就完全不相应,你与这个心全违背了。真诚、清净,你不清净、你不平等,你也没有正觉,你也没有慈悲,完全都没有了。这五句十个字,有一个字没有,全部都没有,一个字有,全都有,《华严经》上讲的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」,要勉励自己做到。
心目当中,一切众生都是我的老师,一切众生都是诸佛菩萨,学生就是我一个人。善人,我尊重他,我跟他学;恶人,我尊重他,我让他做我一面镜子,他所做错的,反省我有没有,我要是有赶快改。不要记别人的错,别人没有错,别人装出错给我看,提醒我,你的心才厚道!心目当中没有一个恶人,恶人是在我面前表演的,然后你的慈悲才能遍法界,善意满人间,你把你自己的灵性提升了。这样的人用不著我们讲什么师资不师资,他自自然然就是一切众生的善导,你自己真做好了,你就会影响你周边的人,周边人会跟你学。所以,自行即是化他,化他就是自行,自行化他是一不是二。教化众生从哪里做?从本身做起。
用儒家的纲领来讲,《大学》里头一开端,就把儒家教学的纲领提出来,「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」。我讲跟古人讲的不太一样,我讲「明明德」,第一个「明」字是动词,第二个「明」字是名词。第二个「明」是什么?是智慧。明明,那个明是你自性本来具足的般若智慧,你现在迷了,不明,你怎样把它恢复到明?这是大乘教的核心。大乘教什么?教智慧,智慧就明德,德是德能、是相好,德能、相好是从智慧里面来的。明德之后要利益一切众生,教化众生,「亲民」是教化众生。「止於至善」是两种圆满,你自行,明明德做到圆满了,帮助一切众生,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你也做的圆满了,这才叫止於至善。这是最高的指导原则,指导纲领。
所以你要明白这个道理,儒佛真的是一不二。你用佛来解释儒,用儒来解释佛,意思就更清楚、更明白了。他修学的次第,人家也讲得很清楚,第一个「知止而后有定」。知止,说的通俗一点,就是知足;人不知足,你的心怎么能定得下来?这是我讲的最浅的,首先要知足;然后再讲更深的一层意思,知止什么?你真的不动心了,止在什么地方?我们是个出家人,止在你自己的本分,你要懂这个道理。世间无论哪个行业,你喜欢这个行业,从事於这个行业,就止於这个行业,你就不要再搞别的。你把你这一门做得精,做得圆满,做到尽善尽美,所以说行行出状元,你才有成就。
那我们出家人要止於什么?释迦牟尼佛做了个榜样给我们看。你看释迦牟尼佛的一生,大彻大悟之后,一生就从事於教学工作,讲经三百余会,说法四十九年。他老人家三十岁示现悟道的,七十九岁圆寂,所以教学四十九年。四十九年就干一桩事情,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社会教育;不但教,自己做出来给人看。所以我常常说,自己做到之后再说,这是圣人,这是一等人;说了真正能做得到,这是贤人,二等人;说了做不到是骗人,那怎么行?做不是容易事情。我常常说,很多人不知道,我一生最感激的,不是父母,不是老师,是韩馆长,韩馆长磨炼我三十年,把我磨出来了。毛病习气,就是贪瞋痴慢磨掉,你没有这三十年天天来折磨你,贪瞋痴慢断不掉,哪有那么简单!
所以我是个过来人,我清楚得很,你们禁不起折磨,哪能成就?你要想成就,什么样的人来折磨你你都能受得了,你都会感激,关关通过。折磨怎么样?逆境的折磨,不能有一点瞋恚心,有一点点瞋恚心你就完了,有报复心那你就造业,造最重的罪业了。绝对没有!顺境,顺境里头没有贪爱,把贪爱磨掉;逆境里头把瞋恚磨掉,贪瞋痴,天天读圣贤经。所以,我跟韩馆长要求的条件,我说我只要求一个,天天有讲台,让我有讲台来练习讲经,天天让我有时间读书,我就要求这么两个条件。她满足我了,其他的什么都不要,还要搞三十年,不是三年,三年不行,三十年把习气磨掉了,习气磨掉的时候智慧才现前。智慧现前,德、相(我们今天讲福报)就跟著现前,那是其次的,是附带的,我们不求福报,我们只求智慧,福报是自然来。福报来了给大家享,我们不要享这个福报,名闻利养都不要。
跟一切人都是朋友,朋友自在,跟许多国家的国家领导人是朋友,跟贩夫走卒也是朋友,平等;上跟帝王平等,下跟乞丐平等,你说多快乐!内心里头永远没有对立,这是最重要的一点。你今天讲和平,你还要跟别人有对立,那和平怎么会落实?那不可能。对人、对事、对物对立没有了,化解掉了,内心和平得到了,自己得到和平才能帮助别人得和平。我们讲个容易懂的话,外面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和平了,和睦相处,不打架了,里面五脏六腑和平,身心健康。为什么会生病?生病就是它不合,里头五脏不合作,你才出毛病。
毛病的根就是佛讲的三毒,三毒是贪瞋痴,那是极端的不合,那是病根,所有一切病的根源,贪瞋痴。所以,贪瞋痴不能够不把它解决。要转贪瞋痴为戒定慧,转贪心为戒,转瞋恚为定,转愚痴为智慧。不能把它消灭,消灭不掉的,如果贪瞋痴消灭掉,戒定慧也完了,戒定慧也灭掉了,所以这个不能。它是一体,觉了就叫戒定慧,迷了就叫贪瞋痴,它是一桩事情,不是两桩事情,这个道理很深。
问:下面第五,他说弟子等修学、办学虽历经十四年,除了一般苦干的傻劲,以及祈求佛力加持,该如何评鉴个人修学、办学是否真正如理如法?
答:这个标准是在经典,依照经典决定没有错误,如果我们个人谈到有什么标准,那都是假的。所以,真正自己修行跟办学,学能办得成功是你的修学成就了,自己修学不成就,你的办学不可能成就,这一点我们在讲经的时候也常常提到。世间不论是中国、外国,真正是大圣大贤,几乎都是选择教育。世间行业很多,他选哪个?他选教育。我们从什么地方看?从全世界宗教的创始人。诸位要晓得,宗教都是社会教育,佛教是教育,其他宗教也是教育,这些都是圣人,都不是普通人。他们舍弃这个世间各种行业,他来搞教育,他的教育能搞得成功,能够有那么多人跟他学,而且传千百年,靠什么?自己做到了才有这么大的力量。
孔夫子,我们知道,他老人家过去周游列国,目的是想求个一官半职,好来施展他的抱负。夫子一生最敬佩的是周公,他非常想学周公,但是当时这些诸侯没有人用他,在外面搞了十几年没人用他,这才回到老家。回到老家老了,六十八岁了,所以回去之后把这个念头打消,教学。他七十三岁走的,只教了五年,五年有这么大的成就,靠什么?自己做到,这是今天提出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,夫子本身做到,所以他教学成功。你看看三千弟子,那是跟他学的人,亲近他的人;七十二贤人,真正有成就的七十二个。中国这几千年来,从事於教育工作的人很多,时间也比孔夫子长,有几个学生出来?哪个人一生的成就能跟孔子相比?七十二个学生,在历史上找不到,过去没有,将来恐怕还很难。这是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,有道理。
释迦牟尼佛那是真聪明,他是王子,他可以继承王位,不要,不干。孔子还想去作个官,他有官、有皇帝做,他不做,他丢掉,不干。专门从事於教学工作,他教了四十九年,这个了不起,他做的比夫子还要彻底。我们今天讲的这些戒律,他全做到了,都是他日常生活记载下来,就是戒律,他全做到了,所以他的成就高。我们常常在经上读到,他的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五人,成就的;夫子成就七十二个人,释迦牟尼佛成就的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个人,出家学生,在家菩萨不算。这就说明,自己修学成就,才能帮助别人成就。
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,明白这个道理,所以我们现在建个中心,这才在试验。中心大概十一月可以完工,我这次去看,跟他们大家谈谈话,见见面。我们要求在中心里头真正从事於学习,将来肩负起教学责任的这些年轻人,我要求他十年不离开中心。十年当中你们一面教一面学,要读书,天天要读书,读圣贤书,真正做学问,提高自己的修养。你所懂得的你一定都要做到,你才能有成就。如果心里还想这个、想那个,那就完了,你不能成就。
学习,《弟子规》跟《十善业道》是基础,必修课,期限是一年,一年一定要做到,做不到就被淘汰掉。第二年所学习的是概论,概论我们选择的,儒家的概论是《三字经》,是概论,要细讲,那是中国传统学术概论;佛法的概论,杨仁山居士编了一个《佛教三字经》,这是第二年。第三年就进入专攻,一门,你学哪一门你这一生就专攻一门。别的同学所修学的,他们来讲演、报告可以听,决定不学,我可以听,可以参考,我学我这一门。一门东西能够学个七年、八年、十年之后,专家!你的德行是十善业跟《弟子规》,你的德行成就了,道德、学问你真正成就,你能够做一方人的榜样,教化一方。
所以我们教学的范围也只是集中在这个小镇,我们不出这个小镇,这个构想就是老子所说的「小国寡民」,教育能收到效果。你的范围太大,你的心力、精力、时间统统分散了,不会成就的。孔老夫子心目当中最佩服的是尧舜,尧舜那时候,诸位也都晓得,那个时候国家没统一,都是些小国。汤王,这是尧舜之后,汤的国家多大?历史上记载七十里,方圆七十里,就现在一个小镇。周文王这了不起,周文王的国家多大?一百里。你们想想看,没有香港那么大,香港这么大的地方,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恐怕有十几个国家。所以他自己本身做的好,他能把他地方治得好,把他自己那一个国家的老百姓一个个都教的好,成为圣人。成为什么?人家称天子,天子在恭维什么?大家都向他学习,他是诸国的榜样。如果中国这么大,要把尧跟舜现在叫他来做领导人,他就不成为圣人,他也是平常人了,他哪能做得到?所以人力、物力统统集中在一点,他做到了;他做到了,是我们今天讲的模范、典型。
所以我们今天这个想法,就是从古圣先贤这些理想、这些事迹我们做出了结论,我们来模仿。我们就用这个小镇,这小镇小国寡民,希望我们这个圣贤的教育务必让这个小镇的居民,每一家、每一户、每一个人都学习到。中心培训的这些老师,就跟我过去在台中学讲经一样。那时候李老师在台中开个经学班,培养一批讲经的人才,到哪里讲经?到莲友家里去讲,听众三个、五个,十个、八个,在人家家里客厅,不拘形式,经本带去打开就开讲,一个星期一次。所以我们常常练习,星期一到张家,星期二到李家,星期三到王家,我们讲经是天天讲,他们听的人是一个星期听一次。一个星期不能天天听,天天听他就听烦了,他就不想听了,一星期听一次,轮流去讲,练习讲。
我们要把圣贤教育在这个村镇,最重要的是《弟子规》,儒家这些伦理道德的典籍,我们要教、要讲。一方面自己学,一方面做出来给人看,讲解给人听。我们目标希望三年,这个小镇的人,人人懂礼,人人都知道忍让,都知道礼让。我们希望礼义之邦,中国自古称「礼义之邦」,在这个小镇上三年之后会实现,那就是我们的成绩。我们想十年之后,就可以影响到其他的乡镇,我们邻居的乡镇都会影响。慢慢再扩大,让它自然发展,不要有一点勉强。真正做好了,其他的省市看到我们这边做,真正是和谐,真正个个都是好人,好人是教出来的,圣贤是教出来的,一定是从自己本身做起。你要是求别人,那你就错了,你决定做不到,一定从本身做起,用自己的身教去影响人,这样才行。我们慢慢的把伦理道德、和谐,向全世界去推展。
现在我们的方式比从前是方便多了,现在有科技的帮助。我们这个小镇每一堂课教学,甚至於到人家家庭里面教,我们都用小的录相机去录,在我们卫星里面播放,在我们网路里面播放,效果就扩大了。我们中心的老师不出门,中心培训的学生不出这个小镇,就在小镇每个村去教,每一家去教,不出这个小镇。我们现在就是建立这么一个共识,大家真正有这个意愿的,成就自己,成就别人。现在就是有这么一个机缘,这个机缘也很难得,千载难逢,有这么一个机会。我们有志一同,在这个地方发愤努力,这个地方是圣贤教育。
问:下面,如何安排国学启蒙班的教学次第?
答:这个我们有研究,有规画,我相信再大概两个月之后我们就可以提出来了。
问:下面第七个,如何安排佛学初级班的教学次第?
答:在我们理想当中这要晚一步,我们先把中国传统教育这个班办好,然后我们会办佛学班,现在办佛学班比较上困难一点。佛学班我们希望将来利用庐江的实际禅寺,佛学班必须在佛学寺院去办。中心只是办社会教育,这个我们分开,不合并,不合在一起。
问:第八他问的,一所针对现今社会具有教育示范的圣教学校,教学内容该如何拟定?
答:这些问题,我相信两、三个月之后我们会有具体报告,这个报告会在网路上公布。诸位查我们此地的网路都会有,我们中心的网路、净宗学院的、佛陀教育协会的网路都会看到。
问:末后一个问题,他说老和尚提倡的庐江圣学师资培训中心,台湾的「华藏耕心莲苑」教师群该如何与之互动交流?
答:台湾的「华藏耕心莲苑」我比较上生疏一点,但是希望将来大家能够互相交流,到中心来访问。但是中心我们是管的很严,台湾可以到中心去参学,中心的学生可以到台湾去交流,中心的老师决定不可以。老师要一走出这个大门就完了,什么就不要谈了,那就全都把我们破坏掉,决定不可以的。好,这个问题就介绍到此地。
问:下面有六个问题,以下皆由不同的人所提出的佛学问题,不是一个人提,很多人提。第一个说,弟子常念南无阿弥陀佛,早晚课诵《普门品》、《佛说阿弥陀经》,以及念佛,这样可说是一门深入吗?或只诵《弥陀经》及念佛,才算一门深入?
答:这个问题是很难,因为你有一门深入,你一门就深入不了。为什么?你还有分别,你还有执著,你怎么能深入?真正深入是要把分别执著打掉,那你真的就入境界了;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有能去掉,你就入不了,这个一定要懂得。圣学跟世间学问不一样,佛在一切经里面给我们讲,诸佛菩萨,世间就连孔孟都说,他们自己修学以及教导学生都是述而不作。这个话是真的,不是客气话,不是谦虚话。就是他自己没有创造,自己没有发明,他所修的、所教的都是古圣先贤的。古圣先贤从哪里来的?从性德的流露,用我们现在话来说,是来自於大自然的法则,没有创造,没有发明,无非是回归自然而已。
自性里头,你看《三字经》头一句讲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那个「善」不是善恶的善。善恶的善,善跟恶是对立的,那就不善了;它那是讲自性本善,那个善不是对立的,我们不得已说个纯净纯善,它不是对立的。一切众生哪个人没有?个个都有,叫性德。佛讲得更清楚,佛说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这说的更明白,智慧德相就是本善,就是自性本善。那现在我们智慧也没有了,德相也没有了,到哪里去了?还在,并没有丢掉,只是上面有障碍,障碍住了。这个障碍是什么?烦恼,佛说的好,「但以妄想执著,而不能证得」,你有妄想、你有分别、你有执著,所以你虽然有如来智慧德相,不能现前。所以从性德上来看,大家决定是平等的,我们的平等心从这个地方建立。「一切众生本来成佛」,你怎么可以怠慢?轻视一个人,怠慢一个人,就是轻视佛,轻视菩萨,那是罪业,那是自己的障碍,不是别人,是对你自己本性上又加深了障碍,这个道理要懂。
我们修行,修行就是要把这个障碍去掉,你看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执著放下,不再执著,在佛法里讲你证阿罗汉果,你就超越六道轮回,执著叫见思烦恼;你能够再不分别,不分别比执著又深一层,那你就作菩萨了;你再连妄想也把它去掉,那你就成佛了。你看大乘经上讲得多清楚、多明白。那我们修什么?就是把这个障碍除掉,而智慧、德能是你本有的,不是从外头修来的,不是的,是你自己本有的。所以《楞严经》上说,「圆满菩提,归无所得」,为什么无所得?所得来的全是你自己本有的,绝不是说你自性外面还有一点东西你可以得到,没有。
你看儒家讲这个功夫也是如此,他讲知止,他讲定,讲静,讲安,讲虑,后面得,你才得到。得的是什么?就是自性完全恢复,明明德、亲民恢复了,止於至善恢复了。所以修学次第,你细细观察,孔老夫子跟释迦牟尼佛没见过面,没有交流过,居然所说的都完全相同,这就是中国谚语所说的,「英雄所见,大略相同」。事实真相是这样的,我们不能把执著放下,那怎么能成就?所以佛教给我们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,教我们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随缘,没有一样不好,自己最好不要有成见,不要有主张,有成见、有主张就不能随顺。但是要有智慧,随顺善的,不随顺恶的;恶的要有智慧回避,善的要认真学习。
「普贤行愿」里面讲的「礼敬诸佛」,这就是随顺。诸佛是什么?一切众生皆是诸佛,佛有过去佛、现在佛、未来佛,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,这三世佛,统统要礼敬。你要不敬一个人,你就对佛不恭敬,你天天拜佛,功德不圆满,你都缺一分。再说,所有一切动物、植物,在佛法讲统统是佛,《华严经》上讲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,都要用恭敬心来接待,礼敬诸佛你才能真做到。做事情认真负责,是对事的礼敬;桌椅板凳摆的整整齐齐,擦的干干净净,是对物的恭敬,都在你日常生活当中,对人、对事、对物学恭敬。可是学习,学习在称赞里面教我们一个原则,哪些我们该学,哪些不应该学。
第二条「称赞如来」,他就不说诸佛了,诸佛是从相上讲的,称如来是从性上讲的,这不一样。性上讲,凡是与性德相应的要称赞要学,与性德相违背的不称赞。如果他搞贪瞋痴,我们不称赞,我们不学,但是我们自己要反省,我们自己有没有?有则改之,无则嘉勉。决定不可以称赞,称赞怕误导别人,那个有过失的。所以,对自己来讲,顺、逆都是好境界,善人、恶人都是好老师,对自己;可是我们说话、行为会影响别人,那你要注意,影响别人一定是正面的,不是负面的,这个要注意到。供养是平等的,善人供养,恶人也要供养,恶人没饭吃的时候,不能说这人作恶,算了,饿死活该,不可以的,还是要帮助他。没有饭吃,给饭给他吃,没有衣穿,要给衣给他穿,要帮助他,这是慈悲,这是爱心。你能依照佛菩萨教训去做,真正是善人,真正是完人。他真的做的尽善尽美,面面都做到圆满,我们应当要好好的去学习。
日常课诵,我们一定要有方向、有目标,一定要懂得一个基本的道理,诚则灵,人家讲感应,有灵!什么叫做诚?曾国藩先生对诚下的定义下的好,「一念不生是谓诚」。这个意思说,心里头没有妄念就叫诚,这是真诚;心里头还有妄念,不诚。心里头有妄念,你就不定了,没有妄念才会定,定生慧。你明白这个道理,印光大师是我们净土宗的祖师,最近这一代祖师,你看他给我们做的样子。现在观光旅游很方便,你们到苏州灵岩山印光大师的道场,他的关房还在,你去看看,你看看祖师当年在世的时候他是怎么修的。
我去看过,很小,卧房旁边有个小佛堂,你一进去先看小佛堂。小佛堂很小,一个人修行,只有一张桌子,只供了一尊阿弥陀佛像,观音、势至没有,就一尊阿弥陀佛像。一个香炉,两个蜡台,一个水杯供水的,其他的什么都没有,简单朴素。后面挂了一个大字,他老人家写的「死」字,这就是他的佛堂。佛桌上有一部经,《阿弥陀经》,其他的东西都没有了。这就教我们真诚,没有一个妄念。
他教人念观音菩萨,他自己不念,为什么?因为你们心不诚,多念一点多结结缘,跟一切诸佛、一切菩萨多结结缘。他真诚,就不要客气了,一尊佛他就成了佛,他走的是成佛之道,你们走的路还要在六道里头轮回,还要到处交际应酬,不想成佛。想成佛有成佛的方法,照他那个办法;不想成佛有不想成佛的方法,满足大家的愿望,不用一个标准限制人,这叫应机施教,不容易。一个人一切放下的时候,专门搞一样,难得,千万人当中难得找一个,那才叫一门深入。我们今天讲一门深入,一门也许找到了,没有办法深入,不但没有办法深入,恐怕入门都入不了,这是真的。
问:第二说弟子有一位朋友尚未入佛门,曾经问弟子,你们佛教劝人素食,荤食是杀生,难道植物没有生命吗?弟子答,因植物没有灵魂,割它、煮它不会有痛苦,这样回答对吗?
答:你这个回答只能说对了一半,不能说全对。为什么?你说植物没有灵魂是对的,你说它不会有痛苦,有问题,这个事情这些年江本胜博士的实验有了答案。这个现象只有大乘佛法能把它讲的透彻,能把它讲的明白,除大乘佛法之外,很难把这桩事情讲圆满,这个问题涉及到很高深的学问在里头。我们只可以说植物没有执著、没有分别,它没有执著、没有分别,它没有报复,没有瞋恚,只可以这样子说法。我们吃这些植物,实在讲它是牺牲奉献,我们对它要感恩,不能够随便糟蹋,糟蹋就有罪过。我们今天需要饮食,这是什么?业障,自己吃的时候要生惭愧心,对这些食物要生感恩心,这就对了。
财色名食睡这叫五欲,学佛的同学大家都知道。五欲在什么境界里头有?欲界里头就有。那你就想到,往上提升,色界天就没有了。色界天人他不要吃东西,他不要睡觉,男女的欲望都没有,财色名食睡都没有,色界天。我们今天还需要这些东西,看到色界天人我们就生惭愧心,我们比他差远了,他可以不要了,这个我们要知道。我们要不断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,饮食愈简单愈好,愈少愈好。所以世尊当年在世一天吃一餐,日中一食,树下一宿。
他那一餐他是外面托钵托来的,给什么吃什么,没有分别心,这里头含义都很深,决定没有分别,决定没有执著。我们今天接受这些植物的供养,你要对得起它,好好的修行,成就自己的道德,成就自己的学问,对社会、对众生做出大的贡献。这一生被你吃的这些植物它都有功德,真的都有好处,它成就你,你再成就许多的善行、善业,彼此都有利益。如果我们要造作罪业,我们有过失,它也有过失,这个道理要明了。
问:第三个问题,他说你一再强调,念佛到一心不乱,功夫成片就能往生,若行者口里念佛号,心中继续呐喊阿弥陀佛请快来接我,是往生的助缘,还是持续的干扰?
答:如果你口里念,心里头也在喊阿弥陀佛快来接引,这就叫功夫成片,这就是一心不乱。为什么?你心跟口相应了。就怕口里念阿弥陀佛,心里去想贪瞋痴慢,那就错了,那就不能往生。
问:第四,欲尽速蠲弃余生,往生极乐世界,是否须具备任何顺境皆留我不得的心态,此是否为万缘放下的标准?
答:你还有万缘放下的标准,你还没有放下,果然是万缘放下了,你就不会提这个问题,你提这个问题是还没放下。放下你还要问吗?你就不要问了,你就成就了,所以你还是放不下。放下不容易!我前面跟诸位说了,我放下贪瞋痴是韩馆长折磨三十年,谈何容易。三十年如果不是天天讲经,天天读经,那个折磨会生烦恼,还是不行!天天有人折磨,天天有经教在这里对照,在这里相应,你才能成就,这两样东西少一样都不行,这个道理一定要懂。
他的问题是想早一点往生,不想再活了。早一点往生行不行?凡事都有因果关系,就像美国凯西所说的,世界上任何一个人,你在一生当中,决定没有一桩突发的事情,统统与前世的业因有关系;换句话说,我们这一生所造作的,来世有果报,业因果报,这是事实真相。所以我这次从澳洲开会回来,会议当中有人提到人权,总结论送到我这里来了,我也没有想到他们把开会总结论送到我这儿来了,里面就谈到人权的事情。我们也有同学来问我,他说:法师,这个问题怎么解释?我说:我们对这问题不要说一句话,在后面加一个符号,加个什么符号?加一个惊叹号,加一个问号,我说这是我们答覆他。
这是同学们在一起,但是我们说话也不能随便说,网路传出去,不是单独你们几个人听,全世界都听得到。你们想想看,你们有没有人权?你要是问我的话:法师,你有没有人权?我可以肯定答覆你,我没有人权。为什么说我没有人权?我们祖宗说的好,「一生皆是命,半点不由人」,你们想想这个话。我如果要有权,我年年十八,能做到吗?我不能年年十八,我就没有权,我要有权的话,我就长生不老,做得到吗?做不到!所以还是古人讲得话对,业因果报。你种善因一定有善果,你造恶业肯定有恶报,哪来的权?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,自然的法则,不是随你个人意思你能做到,做不到。这些道理很深,所以解答用这两个符号,让他们自己去想去,不必解释。
你懂得这个道理,要不要想著早一天往生?不必,也无需要再活多少年,不需要,顺其自然,不要去想这些事情。有一天光阴我就好好用一天功,依教修行,时节因缘到了,不就自然成熟了吗?那才真正能念到功夫成片,念到一心不乱。还有这么多胡思乱想在里头,这个要想功夫成片很不容易,妄念太多了。
问:第五这个问题说,师父说要把儿女的情转成法情(这个字有问题,转变成法眷属,我讲过,家庭眷属转变成法眷属,转变为同参道友,这样好),要如何转变?我有一位亲戚学佛多年,平时修持很好,广受好评。如今儿子重伤在床,她受到很大的打击,每一提起泪流满面,不能释怀。於是我想到师父讲过,把儿女之情转为法情,就不知如何转?这种母子之间的牵挂似乎是天性,我要如何劝她,减轻她内心的痛苦?
答:所有一切,或者是人为的,或者是现在人讲的是自然的,其实自然也脱不了因果,业障现前要懂得消业障。消业障的方法最重要是忏悔,你看普贤菩萨教我们忏悔业障,忏悔是什么?真正要反省,知道自己的过失,我们佛家叫开悟,叫觉悟,知道自己过失叫觉悟,把自己过失改正过来叫修行,那就叫忏悔业障。我在学佛初期,刚刚接触佛法,接受章嘉大师的教诲,他老人家勉励我,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。然后他告诉我,有人求不应,为什么你有求不应?是因为你有业障障碍了,所以感应不能现前,因此一定要把业障忏除。业障怎么忏除?后不再造,感应就现前。你没有这样的决心、毅力,知道自己过失,在佛面前求忏悔,求完之后第二天还再做,这个业障不能消除。
所以你首先真正要信佛,真信不容易,真信就能够奉行。凡是佛的教诲做不到,李老师讲过,章嘉大师也讲过,不信!信了哪有做不到的?「信为道元功德母」。所以信里头夹杂著有怀疑,他就做不到,真正做到是断疑生信。断疑可不是容易事情,断疑一定要接受教诲,这个教诲就不是短时间的,接受佛法的薰陶。薰陶还是要靠自己,不能靠别人,靠老师,老师不能跟你一辈子,你也不能天天跟在老师身边。要靠什么?要靠经教,经教也不必多,一、两门足够了,那才叫一门深入。所以基础教育比什么都重要,我们今天强调的,都不是经教,经教谈不上,你没基础。所以先打基础。基础一定要建立在净业三福这个指导纲领上。
净业三福头一个,《弟子规》你要落实,十善业你要落实,《弟子规》、十善业落实,你就有条件学佛了。这两样东西没有,你没有条件学佛,你的学佛就是天台大师所说的,名字位中。名字位是有名无实,你不是真正学佛,真正学佛没有不得受用;不得受用,那你佛没有学好。我常说,连算命看相的都懂得,相随心转,你修学有没有功夫?得力不得力?从相貌就看出来了。心善,相貌就善,心慈悲,相貌就慈悲,心地善良慈悲,身体一定清净,一定好,一定健康,这不能骗人的。不但你的身心都改变了,你居住的环境也改变,环境一般讲磁场,中国人讲气氛,不一样,很多人都能感受得到。所以说,一定要从内心里头去改过,断十恶,修十善。断十恶、修十善最具体的,就是把《弟子规》落实,字字句句都做到,十善一点都不困难,然后才能够入佛门。
入佛门,你看佛就传授你三皈,三皈是学佛总的指导纲领,总的原则、总的方向、总的目标。一进佛门先就教你,你以后一生不管学哪个法门,不管学哪个宗派,都不能够偏离这个原则,偏离这个原则你就走错路了。三皈是觉、正、净,觉而不迷,是皈依佛;正而不邪,是皈依法;净而不染,是皈依僧,这叫三宝。三宝是自己自性三宝,自性觉就是无量智慧,自性正就是无量德能,自性净就是无量的福报。你看佛就把你传授了,你一生的修学,八万四千法门,无论哪个方法都是修觉正净,离开觉正净就不是佛法,你就不是佛的学生,佛的学生无论修哪个法门,决定是走觉正净这个道路。所以「受持三皈,具足众戒」,从这儿下手你才能够一门深入,如果没有这个东西的话,你从哪里下手?你找不到门可入,这是不能不知道的。
转变就从这个地方去转,真的转迷、邪、染为觉、正、净,感应就现前。你这个做母亲的要为你的子女修,你把功德回向给他,有很明显的感应。都是要有真实的功夫才能得感应,不是从自己真心里面去做都不会有感应,这个道理要懂。
问:末后一个问题,以佛学的观点看,人来出世间的性别是因何而定,是否跟自己过去生中所造的恶业有关系?
答:不完全是恶业,善恶混杂,与过去生中的业力决定有关系;换句话说,就是业力变现的结果。你明白这个道理,就应当要懂得断恶修善,要造善业,可不能造恶业,造恶业结果是三途六道。善业也不是好事情,你脱离不了六道轮回,也就是你的执著太坚固,你放不下,人只要有执著就决定脱不了六道。执著放下了,六道轮回就没有了,你就证阿罗汉果。阿罗汉还有分别,没有执著,有分别,所以他出不了十法界;分别也放下了,他就出十法界,出十法界才算是成就,这一真法界。所以,分别执著绝对不是好事,不可以不知道,功夫都在这上用。
可是习气太深,无量劫来养成的妄想分别执著,今天说一下放下,哪有那么容易?所以这里头关键,佛法讲缘分,缘分要有好老师。首先要得人身,你不得人身你没有法子学。第二是什么?遇到佛法,「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」,得人身了,闻到佛法。闻到佛法能不能成就?关键在老师,老师太重要了。有了好老师,还要有好同学,同参道友,这是基本条件。最后一个,就是学习的环境,要这个统统具足你才能成就,少一个,成就很不容易。
好老师可遇不可求,什么人是好老师?没有一定,这个人对我是好老师,对你未必是好老师,对你是好老师,对我未必是好老师。所以师资之道,自古以来它所讲的条件是建立在诚信,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。你对於老师真信,真信是什么?老师所讲的你百分之百做到,这叫真信,这就是你的善知识。不一定老师真的有什么高明德行、学问,不一定,他讲的话你决定会做到,你信以为真,这个老师跟你就有缘,你跟他学决定成就。为什么?他所讲的是正法,不是邪法,所讲的你统统做到。他还自己做不到,你做到了,你成就了,他还没成就,这个事情很多,所以是青出於蓝而胜於蓝,就这个道理。
自古以来教书的多半是秀才,秀才教出来的学生考中状元,没有说状元有个状元老师,没有,没这个道理。这就是什么?听话,受教,这个人就有成就,师资道合。他跟到是圣人,跟到真的是德行、学问都有成就的人,他不相信他,不听他的,听他的教诲的时候打折扣,阳奉阴违,那就不能成就了。所以,老师跟学生是缘分。孔老夫子教那么多学生,七十二个贤人,缘分,受教、听话他能成就;不受教、不听话,那你没办法。尤其是现代这个时代,现在全世界高唱的民主开放自由,谁都不能干涉谁。所以现在父母不能管儿女,你要骂他、要打他,他讲「打人了!我的父母虐待我,你们赶快报警」,父母还要判罪,你怎么教?所以现在这个年头,父母不能教儿女,老师不能教学生。为什么?民主自由,个个都讲人权,你不能侵犯别人的人权。那么这些学生、儿女要成就,就是要靠过去世的善根、福德,这一世有很多帮助的助缘。就是因为民主开放自由这种缘统统断掉了,很可惜。这些事实,我们现在这个环境,我们要认识。
所以今天只有劝,除了劝导之外,没有任何方法,他能听,他有福;他不能听,算了,也不要放在心上。等来生来世,要讲父的权,讲师的权,行,那就可以教了;现在讲人权,不行,没有法子教。这个道理从前是这样的,民国初年,一直到二十几年的时候才废除,法律上有一条叫「亲权处分」。所以父母,儿子不孝,父母告到法庭:这个儿子不孝,你们帮我拿去枪毙。这个没有起诉的,没有答辩的,立刻执行,那叫亲权,亲权处分。你的父母最爱你,父母不要你了,你还有什么资格做人?所以那个亲权处分,儿女不孝也装著孝,为什么?他真有权。现在不行了,现在人权。在民国二十几年,好像我在十一、二岁的时候这个法律还存在,我还记得,大概在我十五、六岁时候就没有,这一条就取消了。我们李老师教我们的时候提到这个,他问我:你知不知道这个事?我说我知道,我有这个印象。很感慨,这一条处分取消了,所以从前有亲权;老师确实有体罚学生的权,现在没有了,所以现在学生很难教,道理在此地。
我们也适应环境,所以在今天只有劝,只有劝告大家。以身作则,我们自己修行有成就就能感动人,我们自己修行都没有成就,光靠口说,人家不相信。所以今天我们很著重形象,我们这一点形象没有做到百分之百,总算有一点点小成就,在国际之间产生很大的作用。人家跟我在一起,年龄都比我轻,看起来比我老,体力都不如我,他们就觉得学佛是有好处,这就有印象了。如果我们学佛,身体、体力都不如人,「算了,那是假的,没用处,不要搞这一套了」;还能拿出一点成绩出来给人家看看,这就是效果。
好,今天时间到了。还有一个小时,休息十分钟,好,那我们就休息十分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