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雍正皇帝与多元文化教育 - 2004/3/29
雍正皇帝与多元文化教育  2004/3/29  澳洲净宗学院  档名:21-225-0001

  諸位同学,这些年來,我们除了讲经教学之外,实在不忍心看到世界动亂,灾难频繁,我们生在这个世间,决定不能做一个自了汉。諸位想想,如果大家都做自了汉,释迦、孔子、耶稣基督,都不必到人间來了。为什么?他们都自了了,为什么还要示现在人间?我们想想这个道理,示现在人间不是为自己,自己没事,真的是了了。示现在世间,就是帮助这个世间苦难众生,这叫做大慈大悲。諸佛如來是究竟了了,法身菩萨虽然已经了了,但是没有达到究竟。究竟了了,照說无需要到九法界來应化,虽了而不究竟,那我们知道,示现教化,教学相长。菩萨帮助这些苦难众生,苦难众生也一样资助菩萨,使菩萨之了了能达到究竟圆满,这就是所谓教学相长,师资道合。所以,大乘教裡面特别著重教学,要提升自己的境界,最好的方法、最稳当的方法、最快速的方法就是教学,从教学相长裡面才真正向上提升。

  我们看到现前这个动亂的时代,不能不效法菩萨,要为苦难众生尽一份力。这就是现代西方许多国家提倡多元文化,多元文化在今天是非常必要!有志之士了解现前事实真相,在二十世纪,我们现在是二十一世纪,科学技术突飞猛进。二十世纪的后期,资讯的发达,交通的便捷,这个地球上无論哪个角落发生一点事情,在很短的时间,几分钟、几十分钟,全世界都知道了。这是过去地球上所没有的,这么样快速、便捷的资讯,从前没有。在交通,航空代替了輪船,过去輪船是很先进,横渡太平洋需要二十多天的时间,现在的飞机,諸位晓得,十几个小时。我在美国的时候就听說,科学家在研究比我们现在飞机速度要快一倍的,已经研究成功,现在大概在试飞的阶段,还没有大量生产。我们相信再过几年,我听說从美国西岸到中国东岸,只要四个小时;换句话說,你要到美国去上班、办事,上午去,晚上可以回來。

  这是史无前例的,不是上古时代,鸡犬相闻,老死不相往來。时代已经进化到这个地步,怎么办?从前地广人稀,不相往來,大家相安无事,歷史上称为最殊胜的,最美好的政治风范,所谓是「以道治国,以德化民」,老子所說的「小国寡民」。那都是向往上古时代,至少是四、五千年之前的社会,不是今天这个时代了。今天的时代,由於资讯交通的发达,把整个地球确确实实浓缩成现在人所讲的地球村,人与人的关系变得非常密切,不能不相往來,你看现在的观光旅游。从前彼此互相不接触,现在接触,这个接触得太快、太突然,於是我们感觉得什么?感觉得没法子适应,这是事实。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文化、不同的信仰、不同的生活制度,对宇宙、对人生、对一切人事物有不同的看法、不同的想法、不同的說法、不同的做法。现在这么多不同,一下接触之后,当然很难适应,所以矛盾自自然然产生,必然会产生的。

  不要說别的,我们这一生从事於社会教育工作,就以教育來說,西方人对於教学的理念跟东方人完全不一样。我们跟西方人說,他摇摇头不以为然;西方人这些方法给我们說,我们也摇摇头,不以为然。你說谁对?谁错?没有错,也没有对。但是这个事实发生了,发生一定要解决,如果不解决,冲突会愈來愈深,愈來愈严重,会造成全球的大亂。这个大亂來源的根由,就是科学技术发达太快,我们的脚步跟不上;不但脚步跟不上,我们的头脑跟不上,所以要把这些根源找出來。於是有識之士提出多元文化,这个想法是正确的。我们对於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国家、不同的文化、不同的信仰,要彼此互相了解,要彼此互相包容,要彼此互相尊重,要彼此互相学习,要知道互相关怀,互相敬爱,互助合作,不要再拘泥於往昔的成見,要把心量拓开。我们是地球人,凡是居住在地球上的所有一切众生,我们都要平等看待,要和睦相处,这是多元文化终极的目标。我们希望把地球变成地球上众生生活的樂土,不能够自相毁灭,那就错了。

  我们在最近这几年,讲《十善业道经》的时候,经文的前面有雍正皇帝一篇上谕。我们看了之后,他提倡三教一家,这就是多元文化。所以,我们要讲提倡多元文化,谁是最初提出來的?我们今天在这个文字上看到是雍正皇帝。距離我们现在差不多三百年,三百年前他提出來了,儒释道三教一家,我讀了之后很受感动。最近我在看《道藏》,在《道藏》节要目錄裡面看到他上谕的全文。因为他后面有提出八条,这八条在《大藏经》裡面省略了,《道藏》裡面完整,我把它节錄出來,给我们同学们做參考。我们听听雍正怎么說法?

  雍正皇帝给我们讲,这都是他序文裡头所說的,《道藏》裡面有他的上谕,有好多篇,其他的我也都看了,重要的我把它节錄下來。他說,三教之名儒释道,在歷史正式提到儒释道三教,是在晋魏的时代,就有三教这个說法。后世由於中国的教育是在汉武帝制定的教育政策,以孔孟学术为教育的主流,而在春秋战国的时代,孔孟的地位跟諸子是平等的,没有高下之分的。汉武帝特别尊崇孔孟,把孔孟的地位提升了。这个教育制度,从汉朝建立一直到满清,歷朝、歷代都遵守,都没有改变。我在年轻的时候讀歷史,看到这个现象,我感觉到很惊讶。蒙古人入主中国,满清人入主中国,典章文物制度的兴革,朝朝代代都有不少,唯独教育政策,始终遵奉汉武帝的这个制定,都没有改变过,我感觉得很奇怪。

  后來年岁大了,学佛了,逐渐逐渐体会到,治大国最重要的是什么?真诚,这是内心,表现在事相上,和睦。儒家的教学特别重视这个理念,最明显的,是我们在北京故宫看到的,宫廷裡面最重要的三个建筑物,我们一般民间讲金銮殿,实际上它不是金銮殿。它匾额悬挂著,我们进去看,第一个大殿是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的殿堂,叫「太和殿」。太和殿后面,第二个殿堂是「中和殿」,最后面一个殿堂是「保和殿」,你看看他以什么治国?太和、中和、保和。太和是道,与道相应!太和是什么意思?宇宙本來就是和谐的,就是圆融的,这是自然的。譬如我们讲最小的,諸位容易能明了,我们的身体。我们父母生下來,生下这个身体,五官四肢,内裡面五脏六腑,就像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国家、不同的文化,它们和谐,真的互助合作,一丝毫冲突都没有,这是自然的。父母生下來,不是父母造的,我们一个人身体如此,它本來就是和谐的,宇宙也是如此。地球春夏秋冬,你细细去观察,观察一切动物、一切植物、一切自然现象,和睦的,这是太和;所以这是道,自然而然的,这是道。

  我们随顺自然,这是德。随顺自然,内要诚,外要和,这是大德。你要懂得这个德行,对自己來讲,你一生会健康长寿,幸福美满。为什么?你能懂得这个道理,我们常讲的,心平气和,这就是受用。心平气和的人是最幸福、最美满、最健康、最长寿,与贫富贵贱没有关系!贫富贵贱不是道,不是天然的,但是我们整个身体的生理组织是自然的。谁懂得这个道理?这些圣人,也就是这些有修养的人,这些随顺道的人,随顺道的人他们看出來了,他们明白了。在日常生活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,我们用什么?用中,佛法讲中道,儒家讲中庸。中和,你的家,一家和睦,你的国,一国和平。所以我们今天要讲消除冲突,化解冲突,促进社会安定,促进世界和平,用什么?中和!

  中,什么叫做中?不偏叫做中,不邪叫做中,没有偏心,没有邪念。对人、对事、对物,你有偏心,偏心我们一般人讲什么?成見、执著,你有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中就没有了。中没有了,和,纵然和不是真的和。所以老子說「和大怨,必有余怨」,这个话是什么意思?大怨,大的怨恨,我们和平解决了;余,心裡头那个恨没有化解掉。这就是說,你那个和不是中和。如果真正做到中,用中,没有偏心、没有私心、没有邪念,余怨就化解,那才叫真正的和。余怨不能化解,世间人一般人很多不知道,现在东西方有不少人都能同意,肯定人有过去、有未來,这就讲三世。人不是死了就完了,不是,人有前世,人还有后世。

  佛法接纳古代婆羅门教所說的六道輪回,我们佛教肯定它,六道輪回最早是婆羅门教讲的。我们讲六道輪回,西方宗教虽然不讲六道,至少它讲三道,它讲天道,它讲人道,它讲地狱,所有宗教裡面都有天堂,都有地狱。既然讲天堂、地狱,你想想有没有輪回?人,信奉神的人将來生天,他就有來生,他就晓得人不是一生就完了,人有过去、有未來。现在我们在澳洲,我们学院有英语课程,教科书我选的是美国凯西的报告,讲輪回因果的报告,我选这个做教材,一方面学英语,一方面看看美国人所了解的。

  凯西的报告裡头有一句很重要的话,他說世界上每个人在一生当中,绝对没有突发的事件,没有无因的事件,这就是肯定,每个人的一生,你一生的遭遇,你一天的遭遇,都与过去、未來有連带关系。这个话,跟佛法說的、跟印度教說的、跟伊斯蘭教說的、跟基督教說的都相同。凯西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,他承认有輪回,他承认有因果报应。他在世的时候,曾经跟许许多多人治病,疑难杂症,一般医生不能治的,他都把他治好。而许许多多的这些怪病,病因不是在这一生,是过去世的,过去生中造的惡因,这一代还发作,这一世还发作。由此可知,多元文化不但扩展在空间,还要扩展在时间,为什么?跟过去、跟未來要融成一片,这个多元文化才圆满,於是多元文化的教育就重要了。这个教育真的就是道德的教育,与太和相应,是中和,中和能够和大怨,而不留余怨。

  最后要懂得保和,就是說与太和相应的中和,要永远保持下去。从前这些帝王聪明,他以这个教他的子孙,代代相传,如果代代都能够保和,他永远不会亡国。后世子孙保不住,不遵守,不懂得中和之道,他的王朝就会被别人取而代之,这在中国二十五史裡面,諸位能看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告诉我,周公真正是了不起的大圣人,他执政的时候编了一套治国的大法,现在十三经裡面讀的《周禮》,《周禮》这本书是周公做的,就是周朝的宪法。方老师告诉我,在全世界古今中外,所有一切每个国家民族的这些法律,都没有周公所制定的那么样的完美。他给我說了一句话:如果周朝子孙世世代代都遵守,我们现在还是周朝。为什么会亡国?后來子孙不遵守,那就造成社会动亂,国破家亡。

  方先生对於这本书很重视,《周禮》是治国的大典。《周禮》,古人讲「以道治国,以德化民」,《周禮》就是道,《仪禮》就是德。《仪禮》是什么?教化一切众生,教化国民,日常生活怎么样工作,怎么样处事待人接物,是教这个的,与道相应。所以「以道治国,以德化民」,这兩句话不是空话,它真有东西在;那个道是《周禮》,德是《仪禮》。虽然周公距離我们现在二千五、六百年,现在整个世界产生了空前的变化,你看看,从农业变成到现在工业,现在讲的尖端科技,从君主变成到现在的民主,整个社会起了空前的变化。古圣先贤这些教诲现在还能不能用?我们学佛的人,信仰宗教的人,不少人都肯定,有用处!它的内容、内涵的精神,与道德相应。道,我们晓得是大自然,那怎么会变?不会变的!

  要改变的是事上怎么做法,可以变更,精神、原理不能变更。譬如,我们穿著的服装古今不一样,中国出家人穿的服装,这个服装是明朝的服装。为什么穿著明朝的服装?满清入关的时候,洪承畴代表中国人,代表这个族群跟满州谈条件。谈条件,这是投降,中国向满清投降,投降裡面,附带谈到就是五种不降,不投降,这个许多同修都知道的。就是「男降女不降」,我们汉族人,男子投降,女子不投降。所以,你看到男女结婚的时候,你就看得很明显,男子穿瓜皮小帽长袍马褂,满洲人的服装;中国女子的凤冠霞帔,还是明朝时候的服装,这就很清楚的說明,男降女不降,满清政府接受了。「生降死不降」,男子活的时候我投降,我死的时候,臨终入殮我不穿满清的服装,你看入殮的时候还是明朝的服装,这个满清都同意。「在家投降,出家不投降」,所以出家人还是穿明朝服装。在家人是长袍马褂,是满清人的服装,出家人始终穿明朝人的服装,是这么个道理。所以,一直到今天,满清也亡国了,到了民国,我们还保持著明朝服装,是这么个道理。

  民国以來,也有不少出家人提倡我们要改服装,但是有些老和尚坚持,还是不改为好。不改是有道理,为什么?僧俗有别。对於出家人,多少有些约束的力量在,人家一看你是出家人,许多地方你就不好意思进去。酒家,出家人不好进去,进去难为情。如果他今天也换上一般在家人的服装,他进出没有人知道。日本人的法师,他们完全是现代的服装,出门也是西装革履,你看不出來,只是头剃了,头剃了他戴个帽子,你根本就看不見。所以这些常識我们要明了,要知道。而实际上,中国人对於生活非常讲求,他的服装虽然长袍大領,舒服!现在人讲健康,中国人的服装是最健康的,宽袍大袖,让你穿起來是一丝毫压迫感都没有。我们现在讲,现在的医学懂得了,因为人生活太紧张,常常叫你放松,这个衣服叫你身心时时刻刻都是放松,不会把你绑得紧紧的。所以这个服装好,我是非常喜欢这个服装,穿起來舒适。

  这是說明三教的起源,最早提倡三教一家,要化解冲突,雍正皇帝特别强调,许多次谈到,不应该再拘泥於自己的门户之見。拘泥於自己门户之見,就产生排斥别人,这是错误。我们佛经裡面的重戒,自赞毁他,自己赞叹自己,我好,别人都不如我,这是菩萨戒的重戒,《瑜伽菩萨戒》裡头,这一条是重戒。现在真正明了教理、学习教理的人是愈來愈少,所以变成什么?变成自己家裡面都毁谤,你說这个糟糕不糟糕!我们中国古人常讲,「家和万事兴」,家不和。犯的什么毛病?自己是对的,别人都不对,这就是自赞毁他,团体裡面亦復如是,这是非常悲哀。

  所以我们看到许多宗教裡面讲世界末日,许多预言讲灾难,我很认真的思惟、观察,真有这个事情。这个事情怎么來的?不和來的,彼此不能够包容!不能包容,彼此不和,就会造成世间的大灾难,天灾人祸,你要讲根本的原因就在这裡,所以和太重要了。和从哪裡生的?从真诚,内裡面是真诚,外面自然是和,所以和是天道,是自然的。儒家所谓是「诚於内,而形於外」,外就是身,自自然然表现在你的身体,表现在你的言行。你不能包容别人,自以为是,这是什么?你裡头没有诚意。没有诚意是什么?你的心是假的,妄心、虚伪。我们学佛人对这个了解比较深刻,佛讲六道凡夫用的是妄心,妄心是什么心?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用这个心。这个心裡头没有真、没有诚,哪來的和!纵然有和,那个和也是假的,也不是真的,这些问题很严重。

  所以,雍正皇帝就非常感叹,后世念孔子书的人拘泥於崇儒的虚名,这样就排斥佛、道,对佛、道有很深的成見,排斥,不能包容,这就造成对立、造成矛盾。三教不能合一,彼此都是自赞毁他,这个有罪!为什么?你造成社会的对立,你制造社会的矛盾,你破坏了社会的安定,你破坏了社会的和平,释迦、孔子、老子没有这个意思。《史记》上有记载,孔子年轻的时候访问周朝,見到了老子,老子比孔子大很多,所以老子赠言给他。老子也是很穷:我没有什么好的禮物给你,我是倚老卖老,我有几句话送给你。这些话,太史公司马迁都记下來,諸位在《史记》裡面可以看到。老子說,「聪明深察而近於死者」,这个人很聪明,观察很敏锐,就是什么事情看得很清楚,最后他遇到灾难,免不了一死。什么原因?「好议人者」,喜欢批评人,聪明深察喜欢批评人,你跟人结了冤仇,必定遭人报復,你后头是死路一条。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就暂停,下一点钟我们继续跟諸位报告。

  諸位同学,前面讲到,孔夫子年轻的时候访问老子,老子赠之以言,老子說:「聪明深察而近於死者,好议人者也。」这句话的意思,就是这个人聪明,古人說话语意都非常圆满,你看老子讲聪明,他不讲智慧。智慧跟聪明不一样,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,不会做糊涂事,聪明不行,我们世间人常讲聪明反被聪明误,这就是个例子。聪明,看事情看得很深,也看得很清楚,为什么他近於死?喜欢批评别人。如果是有智慧的人,他看得更清楚、更明白,他不会批评人。这就是聪明跟智慧不一样,智慧有德,聪明往往缺德,欠缺德行,喜欢批评人,召來的灾祸。

  第二句他說,「博辩广大而危其身者」,博辩就是有辩才,会說话,最后也免不了死,什么原因?「发人之惡者」,喜欢說别人的过失,喜欢說别人的隐私,这个麻烦大了!你跟人家结了深仇大恨,别人就会在旁边等待机会,來报復你。所以古圣先贤,孔、老、释迦都教导我们,在世为人最重要的一桩事情,不要跟别人结怨。我们修行,为什么菩提道上这么难行?障碍太多!环境的障碍还在其次,人事的障碍太大太大。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事障碍?过去生中结的怨!凯西讲的,绝对没有一桩事情是突然的,绝对没有一桩事情是没有原因的。你过去跟人家结的怨,现在碰到了,他不障碍你他障碍谁!无論是大的怨,是小的怨,遇到了总会有报,有果报,真是所谓「不是不报,时候未到」。所以我们处事为人,处处要忍让,何必跟人结怨?最没有智慧的人就是喜欢跟人家结怨,喜欢批评别人,喜欢障碍别人,习气!

  后面还有兩句,「为人子者毋以有己,为人臣者毋以有己」。这兩句话要用现在的话說,你为人子,你要孝顺父母,孝顺父母要把自己身体忘掉。处处想到自己的身体,或者是健康舒适,你就不能尽孝道了。这是圣人所讲的无我!孝养父母的时候把自己忘掉,你才能尽全孝,常常想到自己,你那个孝就不圆满。为人臣者对於君主、領导人要尽忠,尽忠也要忘我,这个忠才圆满。头一个念头起來,我自己的利益,你还能尽忠吗?所以,为人子者,心目当中只有父母,没有自己;为人臣者,心目当中只有君王,没有自己,忠臣、孝子!老子用这四句话送孔子,孔子那个时候还年轻,在我想那个时候孔老夫子也不过就三、四十岁,老子大概六、七十岁的样子,看到这年轻人,彼此互相尊重。你看看老子对孔子爱护,孔子对老子尊敬,哪裡有矛盾?哪裡有自赞毁他?

  雍正皇上說,「佛生在西域」,佛生在印度我们晓得,「先孔子數十年」,释迦牟尼佛比孔子要早几十年。假使释迦牟尼佛跟孔子見了面,「倘使释迦孔子,接迹同方,自必交相敬禮」,哪裡会有自赞毁他!所以后世这些徒众,根本就违背了老师的意思,标榜自己,轻视别人,实在讲对不起老师。孔子对老子不是这个态度,孔子对释迦也不是这个态度,释迦对孔、老也不是这个态度。你们今天用这种态度,自赞毁他,这么深的门户之見,怎么对得起自己的老师?学儒对不起孔子,学道对不起老子,学佛对不起世尊,雍正的话說得对!

  在今天,我们生活空间大了,我们接触的面广了,不仅是儒释道,我们接近全世界许许多多的宗教。我们听了雍正皇帝这番话,就会聯想到,释迦牟尼佛如果見到今天全世界所有各个不同宗教的,创教人也好,他的学生、他的弟子也好,我们相信世尊一定非常尊敬。孔老夫子見到世界上所有宗教,我相信孔老夫子会尊敬,你要懂这个道理。我把前面这些话都說明白了,现在我们讀他这个上谕,讀他这个文,容易懂。

  雍正說,他对於三教,儒释道三教确确实实是掌握中国这么大的幅员教导人民的责任,这三教在教。三教的理是一个,教学的方法不一样,「理同出於一原,道并行而不悖」。雍正皇帝是三教的书他都念,三教的东西他都学,他内行,他不外行,所以他說得头头是道。为什么会变成互相毁谤?是人,是三教的徒众,对於教理不能豁然贯通,毛病出在这裡。說老实话,不要說对别人的不通,对自己的都没有贯通。学佛的对佛的经論,你通了吗?学儒的,对於六艺、十三经通了吗?通了就没有问题,通了就合於道,道是相同的,道是太和。你看看,太和、中和、保和,都出於《易经》。因为不能贯通,对於自己的东西都不能贯通,於是「人各異心,心各異見」,这兩句话讲绝了,现在連我们这种小道场都是如此。不但小道场,我们看看许多家庭一家人,现在我们最常見的小家庭,先生、太太、儿子、女儿四个人,四个人怎么样?四个人四条心,說老实话,谁都不服谁,谁都瞧不起谁,家不成家。道场,你說道场多难,今天哪裡有道场!

  我过去,这早年,那时候大概我才四十多岁,我在台北讲经。有一天一个老居士,这是我们佛门裡面的大德,赵默林老居士,他大概大我二十岁。有一天请我到火車站旁边功德林吃飯,我就去了,到时候我就去了,去了以后一看,客人只有我一个人,就我们兩个人在吃飯。赵老就跟我說了,他說:净空法师,我今天请你來吃飯,你知道是什么意思?我說:不知道。他說:我有桩事情要向你你请教。我說:不敢当。这赵老是老前辈,他皈依印光法师,跟我们李老师是师兄弟。我說:我不敢当,是什么事情?他說:现在人造罪业,造五逆、阿鼻地狱罪的人太多了,他說这个不得了,这怎么办?我說:阿鼻地狱罪,是哪一条?破和合僧!他给我說,到处批评出家人,破和合僧,无論在家也批评,出家也批评,这还得了,统统造阿鼻地狱罪。

  我听了这句话,笑笑,我說:我们來吃飯,我们好好的吃。他眼睛瞪著我。我說:你讲的没错,破和合僧确实是五逆罪之一,堕阿鼻地狱。我转过來问他:你在哪裡看到和合僧?他冷静想了一想,哈哈大笑!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和合僧了,小庙裡头住兩个出家人都打架,都吵嘴,哪來的和合僧!和合僧的标准,在佛法裡面是四个人住在一起共修,修六和敬。我說:我这一生当中没有遇到,听都没有听說过。最后他想一想,哈哈大笑,确实兩个人都吵架,哪來的和合僧?所以我說:尽量让他去谤,不至於堕阿鼻地狱,堕地狱可能,堕阿鼻地狱不会,没有和合僧!我跟他解释,他就明了了,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现在真是家不像家,国不像国,佛教的团体,道场不像道场。你要拿从前的标准來讲,现在完全没有了,所以这是亂世,天下大亂!世法裡头亂,宗教裡头也亂,哪來的和合僧?这是个小插曲。

  所以我们讀到这个地方,「人各異心,心各異見」。各人有各人不同的知見,有不同的标准,所以互相毁谤,互相批评。有没有罪?当然有罪。这个罪怎么报法?这个罪有总报,现在不是一个一个的别报,现在是算总帐,算总帐就是世界末日,就是大灾难。凌孜从香港寄了一份报纸來给我看,这一份报纸所刊的,好像新加坡聯合早报有转载,这个地方的中文报纸我就不知道了。美国国防部五角大厦裡面的机密文件,预测这二十年之内世界上会发生哪些灾难?有十几条,我看了,这是科学家用科学的方法來說的,天灾。由於地球生态环境被破坏,造成灾害,他们讲的是自然灾害,许多大的河流会干枯。我们现在听說黄河干了,长江再干那不得了,水源断掉那还得了吗?人的饮水缺乏了。植物要靠水才能生长,如果没有水的话,农田就变成沙漠,你說这个问题多么严重?所以,外国人的预测,将來世界上的大战,战争是什么原因起來的?争水源。他讲的三个大河流都是西方的,大国要抢这个地区,这个地区有水。

  全世界气候产生異常的变化,十几年之后,十年之后,欧洲的气温会下降到摄氏十几度,好像十四度的样子,冬天就不得了。冬天欧洲的气温就像现在的西伯利亚,天然灾害会死几百万人,多半都是饿死了、冻死了。美国不敢把这些东西公布,公布怕人心,感到世界上人心惶惶。南北极,因为地球暖化,温度增高,南北极的冰会溶化,如果全部溶化之后,海水会上升七十米到一百米。我那时候在新加坡,我就问新加坡海拔多少米?七米。要升到七十米的时候,新加坡在水底下,海底下了。所以說陸地会变小,沿海的城市统统被海水淹没,这些报告都是科学家的研究。

  科学家不相信因果报应,不相信有前世,他只看到现前,从數据來推演出來。數据推演出來,可以說相当正确,他有科学根据,但是在时间上來讲,抓不住,因为他照现前这个速度。如果地球,他說是二十年,十几年、二十年,温度才下降到摄氏十四度;如果它提前,五年、十年之后就降到这个,这是很可能的,这是科学没有法子预测的。这些是什么?算总帐!我常常讲,灾难,我们学佛的人不怕,我们要知道一定要提高自己的靈性,我们知道有六道輪回,我们知道有他方諸佛净土。人,生一定就有死,生死是自然现象,一点都不足以为奇。但是死了之后到哪裡去?这是问题。聪明人,有智慧的人,死了以后到好地方去。娑婆世界有二十八层天,天道跟我们是不同的频道,许多资讯裡面告诉我们,这些年來常常发现有不明的飞行物体,像飞碟、外星人,說得很多。外星人驾著飞碟,到我们地球上來探险,他还是人道。为什么?如果他是天道,他不需要这个工具,还需要这些飞行工具的话,他是人道,住在别的星球上,他不是天道。他也不是鬼道,鬼道也不需要飞行工具,不同维次空间。所以,外星人这一類东西,我们肯定他是人道,他跟我们的空间维次相同。

  所以,雍正这兩句话给我们很大的启示,希望我们的修学,至少对於自己的典籍要贯通,这样才能够建立見和同解,六和敬才有根。现在六和敬怎么和不了?就是这个根没有;我们的想法、看法不一样,然后其他的都谈不上。从前道场这些出家人,为什么六和敬能够修得成功?他天天听经,天天研究讨論,他对於教理真通,这个要知道。真正通达的人没有不友好的,修净土的都知道「虎溪三笑」的故事,这是我们净土宗初祖远公大师的故事。远公在廬山建一个念佛堂,东林念佛堂,虎溪为界,客人來的时候他也招待,送客不过虎溪,不过界线。

  这一天送客人,这客人大概聊天聊得很高兴,忘掉了,过了界线。三个人正好是儒释道三家,你看好朋友,儒是陶渊明,道是陸道士,这三个人是儒释道,一点界限都没有。什么呢?通了,这是我们的好榜样,这才是圣人的好学生。陶渊明是孔老夫子的好学生,陸道士是老子的好学生,慧远大师是释迦的好学生,我们的老师在一起能够欢聚,一家人一样。后世的我们这些徒子徒孙在一起,也要像一家人一样,这就对了。所以现在讲一家人都难,没法子,找不到比喻了,一家人不合作,不像一家人。一个人自己呢?自己跟自己都发脾气,你說有什么法子?一天到晚胡思亂想。

  雍正后面这几句话,当时就有这个现象,现在比从前,不知道增加多少倍了。他說「慕道者谓佛不如道之尊」,佛比不上道,道裡头讲天尊;学佛的人說道不如佛,佛大,佛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;学儒,儒說黄老、佛教是異端。所以儒释道,各人有各人的私心,彼此互不相让,自赞毁他,总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,这有高下,有高下就不是道。佛法裡面讲得清楚,自性裡面没有大小,没有高下,没有先后,没有远近,没有长短,所有一切对立的统统都没有。明心見性才能見到太和,我们俗话讲得道。得道得什么道?内心裡面对立没有了,矛盾没有了,異見没有了,完全回归到大自然。所以真诚,诚,曾国藩先生說得好,「一念不生是谓诚」,这是给诚下了个定义。诚是什么?诚是道,诚是自然的,动一个念头就不自然,一念不生是自然。

  所以,佛法当中常讲不起心、不动念,这是什么境界?无明破了。不分别、不执著,不分别,尘沙烦恼断了;不执著,見思烦恼断了。这是諸位学佛同学都知道,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再不执著,見思烦恼断了,六道輪回没有了。六道輪回就是执著,你有执著你就有六道輪回;你有分别,你就有四圣法界,就是十法界。分别、执著都没有了,六道、十法界没有了,「觉后空空无大千」,这是事实真相,你超越了。什么世界末日,什么灾难,统统没有,全都是妄想、分别、执著变现出來的,離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太和!我们不能不明白这个道理,不能不向这个方向、这个目标认真努力去学习。功夫在哪裡見?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。所以功夫好,功夫得力,那是什么?妄想少,分别少,这是你功夫得力。

  我參加许许多多和平的会议,都是些学者专家,我所提出來的,我跟你们也做多次报告。冲突如何化解?和平怎样落实?从内心裡头做!必须把我自己内心裡面,跟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对立这个念头把它化解掉。我跟宇宙之间所有一切人事物都不对立,不对立才能包容,才没有矛盾。所以首先要自己真正做到和平,化解冲突,你才能帮助别人。我自己不能化解,我怎么能帮助别人化解冲突?我自己的心不平,怎么能帮助别人落实平等?落实和平?不可能的。雍正这个学习,这种态度、方法正确的,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。他說他对於三教也只是得其平而已,平等,这个理念、学习的态度是正确的。特别是我们今天要用在对待不同的宗教、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文化,我们要以什么样的心态?平等心,平等心是佛教我们。

  佛门,諸位在中国、在外国,你看到正规的寺庙建筑,你一进山门是天王殿。天王殿裡面供养的是护法神,可是天王殿坐在大门当中的,面对著大门的是弥勒菩萨。一进佛门,你头一个就看得到他,第一个跟你見面,笑咪咪的,布袋和尚。他坐在那边干什么?教你「生平等心,成喜悦相」。你看第一个就教你平等,平等才欢喜,欢喜就是代表和平;不和你就不会欢喜,和就欢喜了。平才有和,不平哪來的和?所以弥勒菩萨第一个就教你这个。他的造型肚皮很大,表什么?能包容,量大福大,他教你这个。所以,有很多人不了解,他们很执著他们的成見,认为什么?佛教是迷信,佛教拜偶像。

  我这一次在印尼访问,这次有时间,访问了印尼五大宗教。我对於每个宗教,我都送千手观音给他,我送给基督教,送给天主教,我告诉他这个像是什么意思。佛家这些造像是教学,就像现在学校裡讲的教具,教育的工具,让你看到这个像,你就会明了,你智慧就开了。千手观音代表什么?大慈大悲,救苦救难,眼到手到。他画一千只手,手上都有眼睛,眼睛看到了,我手就到了,代表这个意思。并不是一个人真有那么多手,那么多手是代表什么?双手万能。我兩眼普見,我見到了,手就到了,我援助就到了,他们才晓得这个意思。观音菩萨上面好多头,看到那么多的人头,那是表法的。那是什么?三十二应。三十二个面相,代表什么?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,表这个意思,不是真的有三十二个头。所以它是表法的,它是教育,让你看到这个像,懂得它的意思,我们怎样去学习。

  在三十二应裡面,我们学到什么东西?我们見到不同的宗教,接触不同宗教,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仪规,我们要恒顺众生。进入他们的殿堂,我们要行他们的禮,要敬他们的神,他们看到欢喜,我们不排斥,这是三十二应教我们的。要真正学到,那才有味道,为什么?我要进入伊斯蘭教的清真寺,我要穿他们的衣服,戴他们的帽子。观音菩萨、諸佛如來他就是这样的,到你那个地方现你那个样子。中国,諸位晓得有五十六个民族,我们入哪个民族,穿他的民族的服装,懂得他民族的风俗习惯,他们欢迎,好喜欢你,你跟我们一样。千手观音表这个意思,你都不懂!我这样一解說,他们都明白了,都欢喜。我送给他们,都很欢喜接受,教育!

  所以,佛教裡造这个,是用艺术的方法來教学。这个在中国这么多年,古人懂,现在没有人研究了,不懂了,把他当神看待,这迷信。其他宗教說佛教是迷信,我们听了,不能怪他,怪我们自己,我们自己没有好好的学,没有好好的讲解给他们听。现在真正讲,也没有几个人讲得出來,真的是迷信,在家人迷信,出家人也迷信,你說有什么法子!人家說我们迷信,我们不能怪他,他說得对。我们讲解清楚,讲解明白了,他知道不迷信。破除迷信不可以在形相上,明了!

  所以雍正接著說,「能得其平,则外略形迹之異,内证性理之同」。外面形相不一样,这是自然现象。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就說这个道理,外面形相不一样,好像我们一个大花园,这裡头各个品种统统都有,没有一样欠缺,这美好。如果这个大花园只种一样东西,有什么味道?有什么好看?什么品种都有的时候,琳琅满目,多采多姿,这多元文化。所以,多元文化我们要重视、我们要尊重、我们要保存,不可以說要把它同化,这个观念错误。你就想想我们身体是多元文化,如果說眼睛好,最好鼻子也变成眼睛,耳朵也变成眼睛,嘴巴也变成眼睛,只有眼睛,其他都没有了。好了,你会看,不会听,不会嗅,你也不会吃,你不是死路一条吗?所以要什么?眼睛要好,能看,耳朵要好,它能听,样样都好,多元文化是讲这个,这就是道,这就是德。所以,我们对於万事万物要尊重,不能改变它,改变它就错了。改变它是破坏自然生态环境,那你的灾难就來了。

  所以我常常比喻,我们现在人这个面孔,有人嫌弃他面孔不好看,去整容,整容就是破坏自然生态环境,自找苦吃!苦后头还有后遗症,这个苦是你一生的苦,是你自己找的。父母生下來的时候,这是自然的,这就是道,你能保持,这就是德,你破坏它,你就遭殃了,你就灾难來了。我们不学佛不知道,学了佛现在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你才晓得现在社会上许多行业都在破坏自然生态环境,破坏自然环境就是破坏道德,道德是决定不容许破坏的,你也没有能力破坏它,你破坏它,最后你受难,你遭殃。

  后面雍正皇上继续說到,他說「而知三教初无異旨,无非欲人同归於善」。这个我们可以今天把它扩大讲,所有一切宗教。所有一切宗教,你去讀他们的经典,你会发现到有一个共同之处,那就是「仁慈博爱」。仁慈博爱是所有宗教的根本,根本相同,教化众生的目标也相同,目标是令一切众生離苦得樂。你看根本相同,目的相同,只是当中手段、方法不相同,那个没有关系。三教同归於善,相同,佛法讲五戒十善,儒家讲五常百行,无非都是劝善。后面他举宋文帝问何尚之,这个谈话都记载在歷史上。

  从前这些皇帝真讀书、真明理,所以他们制定的教育是治国真正的大本,「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」,治国的大本是教育,要把教育办好。你要教人民,人民才能够远離一切惡,修学一切善,天下自然太平,自然和睦相处,哪來的纷争?哪裡会有动亂?推行到全世界,世界安定,世界和平。所以雍正在当时,提倡三教一家,了不起的做法,可以做我们今天的借镜。我们团结全世界宗教,团结全世界神圣的教育,这是完全正确而没有错误。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