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佛的真实利益 (共一集) 1998 台湾深坑 档名:21-208-0001
会长、周居士、诸位法师、诸位同修,今天我们很难得、也很欢喜的在这个地方聚会。此地大概我三年没有来了,这次看到这边的建设,我非常的惊讶,所走的路都是从前没走过的。由此可知,台湾这些年来,在建设上有长足的进步。不过更重要的还是在心理上的建设,心理的建设,不但是能够自度,而且真正可以做到度他。佛法里面讲自度度他,主要的是让我们在这一生当中,能够得到真实的成就。
要弘扬佛法,大家都晓得,最重要的是如何造就、培养弘法人才。过去这几十年当中,我们亲近许多老和尚、善知识,时时刻刻都听到大家都在讨论,佛门里人才缺乏,也都著重在培养,所以在台湾各个地方几乎都有佛学院。可是这些佛学院,佛学院是多,在佛学院里面求学的这些年轻出家人也很多,可是真正在社会上从事於弘法利生工作的效果却很差。这个原因在什么地方?我们必需要把它找出来,然后把这个原因消除,使弘法的工作才能真正做好。这里面总不外乎有两个原因,第一个是真修。也就是说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要与经教相应,这是真修;改变观念,改变行持,这最重要的。其次一个,就是讲台的技巧。如果这两者都兼具,佛门弘法人才就能够辈出。
中国代代都出祖师大德,唯独我们这一代没有了。这一代的人,特别是在台湾,我们的物质生活富裕了,可是道德堕落了,这些都是事实。年岁稍长的人我们回想一下,三十年前的台湾,四十年前的台湾,是什么样子?跟现在一比较,没有人不感叹万千,怀念过去。过去我们没有今天的财富,没有现代的物质的享受,可是社会和谐,人心厚道,社会祥和,它有人情味。今天虽然富了,可是社会病态都露出来了,人心不安定,生活在畏惧之中,这也就是所谓的富而不乐。从前我们是贫而乐,富而不乐,反而不如贫而乐。
这个问题结症在哪里?在教育!现在儒家伦理道德的教育不要了,没人讲了。佛法的教育虽然有些法师讲经说法,讲得不够详细、不够明白,让人听了以后,依旧是莫知所云,他怎么能得到利益,怎么能得到受用!所以,在当前培训弘法人才,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。但是人才的培训不是偶然的,也是佛家讲的时节因缘,因缘不成熟,到哪里去找?老师虽然好,未必能找到学生。往年,我常常在国外弘法,每次回来之后,我一定要到台中去看李老师。而每次见到他老人家,我一定会提到,希望老人家多培养几个弘法人才。因为我自己深深感受到,我一个人在外面显得很孤单,没有帮手。所以每次求老师要培养人才,老师也点头,也知道这个很重要。大概我这个话跟他讲了,我看总有十遍,他听烦了,最后一次他告诉我:你替我找学生。我从此以后再不提这个话了。为什么?我想到了,找不到学生。所以,虽有好老师,老师真的想传,真想教,没学生,谁跟他学!
什么样才叫学生?百分之百的听话,这才叫学生。老师讲的你不能照做,阳奉阴违,这不是学生,他不愿意教这个人,这是教不成功的。所以,我听李老师这话之后,再不提了,为什么?我想想,找一个百分之百听话的学生,找不到!他找不到,我也找不到。由此可知,这个机缘就太难太难了。可是我们看看佛教的历史,自古以来这些祖师大德们传法,有缘,传一个、两个,没有缘的,一生就过去了,没有人继承的,这个事情很多很多。什么都是缘分,没有缘不行,世出世间统统是个缘分。缘是多生劫的,决定不是一生、两生,三生、四生的缘都很薄。所以,师生之道不是浅缘,我们一般讲,至少是七世以上的缘分,才是真的。这个事情哪里能够偶然?做学生,一定要懂得做学生的道理,尊师重道,我们才能学到东西。老师所教导的要百分之百的服从,老师才会尽心尽力的指导,他要不尽心尽力,他对不起学生;学生要不能依教奉行,学生对不起老师,师资之道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。
我从小就具备做学生的条件,听话,依教奉行。所以我到台湾,因为在抗战期间,失学的时间太久了,没有学校念书,流亡学生。到台湾之后,年岁也大了,很想学点东西,听到台湾大学方东美先生是个有学问的人,是个好老师,我想亲近他。跟他也不认识,我就写封信给他,毛遂自荐,写了一篇文章寄给他看。他老人家没有嫌弃我,回我一封信,约我到他家里去见面,他大概看到我的态度很诚恳,他就愿意教我。我原来的目的,只是希望利用公余的时间,到台大去旁听他的课程,原来的目的只是如此。哪里晓得他老人家特别关怀,他不让我到学校去听课,而叫我每个星期天到他家里,他给我上两个小时课,我跟他学是这么学法的。在他家小客厅,一个小圆桌,一个老师,一个学生,每个星期两小时。我非常感激他,特别爱护,这就是你具备做学生的态度。
所以,做老师不这样来教导,他就对不起你;我们对老师有十分的恭敬心,他就要用十分的精神来教导我们。我们跟他学没有缴学费的,那个时候我们生活非常艰难,没有丝毫的供养,老师对我们纯粹是尽义务。你现在找个老师补习,还要收费、缴费的,我们遇到这么个善知识,一分钱不收,每个星期天给我两小时。关键就在我们修学的态度诚恳,真的想学。
方先生给我讲了一部《哲学概要》,最后一个单元里面,他讲到佛经哲学,我们才晓得佛教里面有学问在。原本我们只把佛教看做宗教,看做迷信,不知道这里头有真的学问,这是方先生介绍的。我们知道佛教里面有真的东西,真实的智慧、真实的学问,这才到寺院里面去找经书来看。在当时,台湾一般书店没有经书卖,全台湾印经书只有三家,台北有个「台湾印经处」,朱镜宙老居士办的,不定期印一些经书,数量也很少;第二家就是台中「瑞成书局」,他们家里印佛书;第三家是台南的「庆芳书局」。全台湾就三家,种类少,分量少,所以找经书是非常不容易。因此,许许多多我们想读的经书、想看的,一定要到大的寺院,它里面有《藏经》,去查《藏经》。自己想要的,抄,手抄!我也抄过不少部。我那时候跑得最勤快的,是台北善导寺,善导寺里头有《藏经》,这是早年修学非常非常艰苦,哪有现在这么方便!
我接触佛法大概一个月,这个缘就太殊胜了,太好了,认识了章嘉大师,这是个佛学专家。章嘉大师很慈悲,也跟方先生一样,每个星期给我两小时,那个时候他老人家住在青田街八号,是一栋日本式的洋房,政府给章嘉大师做办事处的。我亲近他老人家三年,我的佛学根基是他老人家奠定的。你不真学怎么行!要真干,老人经验比较丰富,他是过来人,他教给你的不会有差错,你循著他的道路走一定能走得通,能走得出来。章嘉大师圆寂之后,过了一年,我认识台中李炳南老居士,去亲近他,跟他学讲经。所以我学佛,两个老师,学哲学,一个老师,学一家之言,这就是古时候讲的师承,我在台湾还沾到一点师承的边缘,很幸福,很难得。条件就是顺从,老师怎么教我,我就怎么样去做,如果自己有意见,自己不肯遵循,你就决定学不出来。
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习,跟我们同时在一起的,有二十多个人。这二十多个人学出来,现在还在讲经的,我这一次到台中,许源敦居士告诉我,现在还在讲经的就剩我一个了。我说那些人呢?那些人早就退休了,就不干了。可见得这桩事情不容易,不简单。李老师训练我们这批讲经的人,全是在家居士,没有出家人,我跟他学的时候没有出家,也是在家居士。如果要是出了家的话,他就不收了,他是在家居士,教在家的居士。以后我出家再回去,那是例外,我们以前老关系在。
他对学生的要求,实在讲这并不是他个人,自古以来,代代相传就是这么个要求,决定要服从老师。所以,我入他的门,提出这三个条件,我一定要遵守。第一个条件,只可以听他一个人讲经,除他之外,任何法师、大德讲经不准听。第二个是读书,无论是读佛书、是世间书,都要经过他同意,没有经过他的同意不可以看。第三个条件,你从前所学的,我以前只是跟章嘉大师学了三年,他对章嘉大师非常尊敬,是有道德之人,他说了,那个三年所学的,他也不承认,要从头学起。我们接受这个条件,他才收我。当时我们对於这些条件不了解,认为李老师条件很苛刻,好像很跋扈,目中无人,只有他没有别人。可是想想,除了到他这儿学,还到哪里去?所以就接受了。
一直到十年前,我到新加坡弘法,演培法师请我到他道场里面讲经。他那个道场那一天听众大概有六百人,年轻人有一半,我看到非常欢喜,我把我求学的经过,向大家做个简单报告,然后劝勉这些年轻人,要好好的跟演培法师学。我下台之后,演培法师请我在客厅里面喝茶,告诉我,他年轻做沙弥的时候,没有受大戒,做沙弥的时候,亲近谛闲老和尚,谛老和尚也是给他这三条戒。我们才恍然大悟,原来李炳老不是他自己的,这个三条戒祖祖相传。谛老法师要求演培法师这三条戒,演培法师没有接受,在谛老那边住了一年,他说他开小差跑了,没有请假就溜掉了。跑到哪里去?听说太虚法师在厦门办佛学院,他跑到厦门佛学院,就是南普陀佛学院,亲近太虚法师去了,他要学新派,不学老派。
我听了这个,我替他可惜。我说如果你要在谛老那个地方学,那就完全不一样了,老派有真东西,新派不行。老和尚栽培这些弘法的法师,他的条件是什么?覆讲,覆讲决定不可以讲错,决定不可以加自己的意见,也决定不可以掺杂其他法师的意见,这是规矩。这个规矩是谁创的?谁建立的?诸位要知道,阿难尊者建立的,阿难尊者在释迦牟尼佛圆寂之后,集结经藏,就是覆讲。覆讲,讲漏掉没有关系,你记不住讲漏掉了,没有关系,你可不能增加,增加是你讲的,不是佛讲的。所以,中国这几千年来,法师培训成就的,没有别的,就是覆讲。所以诸位我看你们这里有经典的研习班,你要守住这个原则。
用哪个法师的本子,就照他一个人。譬如说我们学《阿弥陀经》,我过去学《阿弥陀经》,请教老师,老师教我依圆瑛法师的《讲义》,我就找圆瑛法师的《讲义》,只准依他一个人的。他《讲义》写的是浅显的文言文,你把浅显的文言文变成口语讲出来,字字句句都是老和尚讲的,自己不可以加一点意见;也不可以采取其他《弥陀经》注解加在里头,不可以,决定不准夹杂,这就叫跟一个老师学,学一家之言。为什么不能再采取别的注子混在里面?一定要晓得,虽然同样是讲一部经,每个法师讲的不一样,思想体系不相同,决定不能混杂,一混杂味道就变了。现在人很少懂得这个道理。
如果这些注解这一段我看不懂,怎么办?这个李老师说,看不懂就不讲,不讲,我把经文念过去,没错!你说「法师,你没讲清楚」,不错!为什么没讲?不懂,我总没错。强不知以为知,那就出毛病了,那就有罪过。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这是真的智慧,这不是丢人。谁能解如来真实义?所以我们看古大德的注解,有些地方注解,明明看这个地方应该有意思,他注得很简单,没说得详细。什么原因?他也不懂,他也没搞清楚。所以,你仔细去观察,他没有过失。只能说他讲得不够详细,不够透彻,他没有过失,没有讲错;没有讲错就行了,就成功了。这就是一定要遵守一个大原则,就是一家之言,决定不能够掺杂。
有些人能够会通三种、五种的注解,那是什么?那是自己已经通达了,行。这不是初学,初学没有这个能力。好像学书法,学写字一样,初学的人一定要找字帖,临帖。最初的时候还得要描,这描红,从这里下手。到你自己写熟了,有了功夫了,你就可以触类旁通,你可以多参考几种帖。你甚至於自己可以能写出自己的书法,脱胎换骨,自成一家,那个行。但是要晓得,那是功夫成熟以后的事情,决定不是初学,初学一定要遵守规矩。这李老师讲的,初学一定要写讲记,你在讲台上依照你的讲记去讲,不能乱讲,不能随便讲。古时候训练讲经人才,用这种方式,受这个约束,一般的时间是五年。中等以上的天赋,五年确确实实根扎稳了,五年之后可以不写讲记,可以写大纲,预备这些东西就可以了。但是中下根性的人,五年不行,十年、二十年根才扎得厚,他才有成就。
所以,讲经这个事情,实在讲,不难,难在你不懂得规矩,不懂得里头的诀窍。你要懂得这个规矩,这个规矩是很笨、很拙的方法,但是非常有效。我是受这个训练出来的,我在新加坡办培训班,就是这套老办法,一点都不希奇。学生每个人要上讲台讲十次,这才能毕业。十次每次是一个小时,一个小时的讲稿是一万字;换句话说,他每个星期要写一万字的讲稿。写成之后,先对同学讲,这是我们里面,在教室里面讲,讲了之后,接受每个同学的批评。大陆学生批评非常认真!你接受批评之后,把你讲稿里面东西修正过来,我最后做总讲评,他再修订讲稿。讲稿修订之后,第二次就大座讲经,这个才有外面信徒来听,大座讲经每个同学第二次的批评,帮助他改进。所以,他在讲台上等於说练习两次,接受过两次的批评,两次的修正,他将来到外面讲经他有把握。
这个批评是内行人批评,不是外行人,内容要批评他,上讲台仪规、态度、音声,表达的技巧,全部都接受批评。李老师编的《内典讲座之研究》就是标准,那是讲台的技巧,一定要符合他的标准。所以,学习非常非常辛苦,有些同学曾经到新加坡去看过。在新加坡训练的学生,几乎晚上都是三点钟才睡觉,非常紧张。因为他们自己还有比赛,看到同学们讲得好,自己总不能说落得太远,太远了不好意思,他彼此有个竞争的心。人人都想向上,都能发愤。
《内典讲座之研究》是我们重要的一个课程,而《无量寿经》是提供他练习讲经的材料,他们现在用我的《讲记》,专门依《讲记》。我的《讲记》分量很多,讲的时间长,讲了一百多个小时,现在让他们十个小时讲出来,他就把那个浓缩;把一百个小时的浓缩成十个小时,所以许多地方他要删掉。我们《讲记》已经是浓缩了,已经删掉三分之二,现在大家看到精装本的四册,那个四册是已经删掉三分之二,保存三分之一,是四册。他们是完全依这个为底本,自己重新去写讲记,叫你看,意思你懂了,用你的言语说出来,每个人各人写各人的。这个方法非常笨拙,但是这个方法非常有效。
另外一种,那就是属於精神教育。在上个学期,我跟学生生活在一起,每天早餐吃完饭之后,我要跟大家讲大概是半个小时到五十分钟,四个月不中断。劝勉他们行菩萨道,劝勉他们发菩提心,要把弘法利生的使命承担过来。我们既然出了家,出家干什么?就是弘法利生。不能担当弘法利生的这个责任,那你就得要做护法,内护。就像一个学校一样,学校只有两种人,一个是教员,一个是职员,你不当教员,你就当职员。职员就是维护道场,做这些行政工作,我们佛门叫内护,让这些讲经的人专心在教理上,不让他分心。这样的合作,这个道场哪有不兴旺的道理,佛法自然能够传遍十方。
而参加新加坡培训的,我看到同学们我也很受感动,他们认真努力,丝毫不松懈。这一百多天如一日,有始有终,精进努力,发愤自强,我们看到非常安慰。过去韩馆长虽然没有能在新加坡常住,她跟这些学生见过面,以后学生们毕业之后,编的刊物,特刊,她看到之后很受感动。在生病的时候,第一桩事情她就告诉我,这个培训班要办下去。我们原本的意思,这个培训班只办两届,所以教学所有的这些资料,我们全部把它录音、录影,希望便利提供给其他想修学的人,自己可以依照这个来修学。办这个班的缘分非常希有,在我们没有想到会长时间办下去,都是三宝威神加持。没有想到现在办第四届了,而且愈办愈殊胜,我们愈办经验愈丰富,前面这些弊病后面都改正了,第二届比第一届好,第三届比第二届好,这第四届就更轻松了,愈来愈殊胜。我们的经验丰富,信心也具足了,这个古老传统的教学,真有效果。
由此可知,一般佛学院为什么收不到我们的效果?他们学的东西太杂了、太多了,精神意志不集中,所学的是佛学常识而已。佛门大家常常听说有所谓深入经藏,我们这个老方法是深入经藏,现在佛学院教学是广涉经藏,普遍、很广的来涉猎这些经藏,没入。我们这是一门深入,深入经藏,深入才有用处;你学得很广,学得很多,学得很杂,一分都没入进去,全搞的是表面,不起作用。所以,深入跟广涉意思完全不相同,佛在经上讲的这些话,祖师讲得没错,我们把它解错了。譬如我这次从美国回来,在夏威夷大学做了两次讲演,就有听众起来发问,问我要怎样为大家来讲解佛经?问这么个问题。我还是照佛的教训来解答,怎么样弘法利生?契机、契理,可是这四个字真正的意思,懂得的人不多。
什么叫契机?人人都会说。什么叫契理?契机就是现前这个人他的需要。我们这个地方,周大夫是个医生,病人来给他看病,他给他诊断、给他处方。那个处方就契机,正是他需要的,对治他毛病的,他依照这个药方去服的话,他病就好了,病好了就契理。所以,你要晓得现代社会众生害什么病?你这个经要怎么讲法?我们看一部经的注解,像《金刚经》,有几百种注解,从汉朝一直到今天,每个人注解讲的都不一样。为什么不一样?在他那个时代,他那个地区,他所接触的那些大众,根性不相同,讲法就不一样。经是活的,不是死的,经没有一定的讲法;要是有一定的讲法,那一个注解就够了,何必要那么多注解?你们仔细去观察,汉朝人注解、唐朝人注解不一样,就说明,汉朝人所需要的跟唐朝人所需要的不相同,唐人跟宋人又不一样,宋跟元又不一样,元跟明、清又不一样,现代人跟清朝完全不相同。他脑子里想些什么?病不一样。
经还是这部经,要怎么样讲出来对治他的毛病,让他生信开解,依教奉行,然后证果,这个经讲了才有用,叫契机契理。现在有些讲经的这些大德们,他不懂这个道理,依照古人的注子去讲,没讲错。把今人当作古人,那怎么会契机?就好比医生,给人家治病,拿古人的处方,你害这个病,这个处方不错,给你吃,不但病没吃好,吃死了。吃死了怎么回事?可惜!你没有照我的药方害病。你们想想,哪有这种道理!我药方没错,你没有照我的药方害病,你害病害错了。现在很多讲经就是像这个毛病,那怎么行!所以诸位初学,初学我们选的注解要选最近,跟我们最近的这些注子,没有什么大差错。我们今天选圆瑛法师的,选慈舟法师的,这些在台湾他们的著作都很流通。民国初年,距离我们现在不远,还算有效。如果更远的,更远的恐怕就很难有效了,时代愈远,意识、心态不一样,生活方式不一样,也就是思想、观念完全不相同。他是那个时代对那些人说的,不是对我们今天的人说的,你懂得这个道理才叫契机。
什么叫契理?决定要帮助他念佛往生净土,才叫契理。理是什么?帮助他成佛。如果不劝他往生净土,他就决定不能超越六道轮回,这就不契理,也就是不合理。末法时期的众生,除了念佛带业往生,没有第二条路可走。谁有能力断烦恼?谁肯真正发菩提心?我没有见到一个,不要说在家的,出家人起心动念为自己,自私自利,还是自私自利。几个人真正肯为佛法、为众生,做牺牲奉献?没有,从前有,现在没有了。所以,李老师当年训练我们,就提出了警策。告诉我们,我们求佛法,磕头作揖求来的,将来还有没有人在我们面前磕头作揖求佛法?没有,你要指望人家恭恭敬敬的向你求佛法,你一生一个人都遇不到,你的佛法就绝了,不能传了。应该怎么样?我们要恭恭敬敬磕头作揖把佛法送给人,看人家要不要,还得看人脸色。没有忍辱,没有耐心,你决定做不到。
所以今天弘法的人,受人家不能受的耻辱,你才可以做弘法利生的工作。不管什么人加给你任何的侮辱,我们都阿弥陀佛,甘心情愿接受;你要想,我是法师,高高在上,像我们自己求法的时候,一个都找不到。李老师在三十年前教给我们,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所接触到的,一点都不错。谁对你恭敬?谁瞧得起你?所以,我们一生保持最低的姿态,是正确的,我们也能把净宗宣扬出去。今天在全世界念《无量寿经》会集本,念阿弥陀佛,认真修学,有人,我们看到欢喜,特别是中国大陆。黄念祖老居士没有到台湾来,没来过,他在大陆告诉他的学生,我到北京,学生们告诉我的。他说黄老师跟他们讲过,佛法在中国大陆,不在台湾,台湾的佛教是表面兴旺,没有实质的内容。我们看到大陆人对於佛法的那种恭敬,我们就明了了。
实在讲我们接触的少,到大陆去的次数少,接触这些出家人的机会也少。李木源居士去得多,他每次进去,差不多都是将近两个月的时间,走许许多多的道场。尤其是内陆、边远地区,生活非常贫苦,而那种学佛的虔诚、恭敬,他们看到都流眼泪,看到真正学佛的人。所以,李居士回到新加坡,告诉我,他说原本自己觉得自己修行很不错了,要跟中国大陆一比,他说人家在天上,我们在地下,不能比。这才发大心,全心全力帮助大陆念佛人。他们今天最需要的,不是金钱,不是物质,给他钱他不要;他没得吃,给他米他也不要;没得穿,给他衣服他也不要。他要什么?他要经书,他要佛像,他要录音带,他要录影带,这些东西送给他,他顶在头顶上,感激你。
李居士告诉我,他们放录音带,用录音机放录音带,没有电视,没有画面的。拿到我们讲经的录音带,放在佛桌上,下面听的人有几十个人,也有一、两百人,都是跪在地下合掌在那里听,听一、两个小时,恭恭敬敬。这是李木源居士亲眼看到的,很多道场都是这个样子。录影带跟录音带,在大陆,气侯变化太大,所以这个带子寿命就很短。我们知道这个带子,夏天炎热的时候带子焦了,音就变质了;冬天太冷寒气,它里头就潮湿了,所以带子寿命很短。李居士回到新加坡就发心,把所有的带子全部转变成CD,大陆内地没有CD机器,送去。做成CD好处就是不怕热,也不怕冷,而且音质、画面能够长久保存。他们告诉我,CD应该可以保存一百年到两百年,音质、画面不会有变化。发心做这个工作,都是受大陆修行人的感动,看到人家真干,我们希望藉他一点光,修一点点福报。
所以,大陆那些年轻法师,到新加坡来接受训练讲经,我看了之后,我心里很明白,我知道这里面决定有再来人,也就是说有佛菩萨应化而来的。为什么?他们有使命感,他们有责任,这是我们台湾年轻法师不能比的。他们觉得救度众生是自己的责任,认真修学。所以我们今天全心全力去帮助他,尽我们自己一分棉薄之力。我们怎么委曲,怎么辛苦,也要把这桩事情做好,希望佛法后面有承传的人,不至於佛法到我们这里就中断了,我们做得很安慰,做得很快乐。我们台湾同修们,真正要发心的话,一定要依教奉行。物质生活苦一点,好,激发自己的道心;一切享受都自在,道心就没有了。所以大陆上这些人,不愿意改善他生活的条件,是正确的,以苦为师,唯有真正依教奉行。
印光大师教给我们,「敦伦尽分」。什么叫敦伦?简单的说,以和睦待人,就是敦伦,以真诚、慈悲心处事待人接物。尽分,尽到自己本分要做的事情,我是什么身分、什么地位,我应当做哪些事情,把我自己本分事情做好。人人都懂得敦伦尽分,天下就太平了,所有灾难都会消除。讲得更白一点,就是存好心、说好话、行好事、做好人,做社会大众的榜样,好榜样,这就叫存菩萨心,行菩萨道。然后深信因果,老实念佛,这就圆满了。
所以,我们自己依照这个原则修行,弘法,无论讲什么经论,都离不开这个原则,这就叫契机契理。老老实实,不别出心裁,不搞新花样,规规矩矩、老老实实去修学就对了,就成功了。道场,黄念祖老居士讲得好,讲了许许多多次,道场要重实质,不重表面。表面是什么?香火盛,信徒多,那是表面的。人再多,一个往生的都没有,你全盘失败;我这个道场三个人、五个人,三个人、五个人个个往生,成功了。三个人往生三个人成佛,五个人往生五个人成佛,还得了;你这个道场有五个人成佛还得了,不得了!所以他叫我们不要搞热闹,社会大众都是看热闹,不知道真干,不懂得实质。古代的丛林,你看百丈大师定清规,清规里头第一条,就说「丛林以无事为兴旺」,不是以热闹为兴旺,是以无事为兴旺。
以绕著念为主,你们大家晓得般舟三昧,般舟三昧就是绕佛,叫佛立三昧。绕得太久了,你就坐下来休息,休息久了你再拜佛,拜个几十拜,拜个一、两百拜,活动活动筋骨,然后你坐著念也好,绕著念也好。这么大的佛堂十个人正好,十个人以上就多了,场地不够用了,这叫真修行。这个道场诸佛护念,龙天拥护,还得了。所以同修贵精不贵多,道场重实质,不重形式,形式没得用处,一定要修真实的福报。一个人修行,一个地方人都有福,你真修;不是真修,这个道场人很多,香火鼎盛,天天有几千人、几万人来,没有用。佛菩萨不来,什么人来?妖魔鬼怪来,妖魔鬼怪喜欢热闹,诸佛菩萨喜欢清净。理与事我们都要清楚,都要明了。
尤其现在这个世间灾难很多,最近这两、三年,诸位细心去观察,我相信就有高度的警觉心。灾难一年比一年多,一次比一次严重,不是好预兆,应该认真努力。如何消除这个灾难?如何将灾难延缓?那就要靠我们认真的修行,外面状况不管它怎么变化,我们自己要有定功,要能够稳得住,要知道哪个地方是真正的道场。能有这样的环境,提供你修行,这是世间第一道场。你们不相信,台湾各地去走一走,哪个道场能够提供你二十四小时念佛?不让你念!哪个地方提供你真正清修?现在我们景美图书馆,馆长往生之后,高贵明负责来主持,做得正,如法!提供给大家真正修行,我在那里看,你看每天上午、下午,都有几个人在那里专心念佛,那心地清净。
起心动念是不是为自己,是的,是不是为你家庭,是的,是不是为你的公司事业,是的。从今之后,你不去想你自己,你想一切众生;不要去想你的家庭、事业,你要想到利益一切众生,你就回头了,要从这里回头。佛告诉我们,六道轮回怎么来的?执著来的,所以你一回头,从今之后不再想我,不再想我所有,你的执著慢慢就没有了,执著没有了,就叫回头,这是你真的回头了。依靠,我们依靠三宝,凡夫一定要落实在事相上,事相上的三宝,佛宝是阿弥陀佛,执持名号,忆佛念佛,这就是靠佛宝。法宝,依靠《无量寿经》,或者依靠《阿弥陀经》都好,都是一样的。僧宝,我们依靠大势至、观世音菩萨,一门深入这个路子,就是依大势至。如何依观世音?观世音是大慈大悲、救苦救难,一门深入依道修行,就是大慈大悲、救苦救难。为什么?我们做个样子给人看,把成绩拿出来就是你布施慈悲。这是我们把三宝落实在事相上。落实在我们生活上,在日常生活,工作处事待人接物,应当怎么个做法,非常重要的,这有两个带子可以回家听。
我们现在皈依仪式,在佛菩萨形像面前,以真诚心来宣誓,发是发愿。所以以后有人问,你皈依哪一位,你可不能说皈依净空法师,那就错了,皈依阿弥陀佛,我们大家都是同学。我们跟观音、势至都是同学,统统皈依阿弥陀佛。本师释迦牟尼佛教我们皈依阿弥陀佛,释迦牟尼佛希望我们一生得到圆满成就,一生得到圆满的成就,唯一的方法皈依阿弥陀佛,世尊对我们的期望就达到了,这点意思非常非常重要,希望大家记住。现在我们就做个简单的仪式。
会长、周居士、诸位法师、诸位同修,今天我们很难得、也很欢喜的在这个地方聚会。此地大概我三年没有来了,这次看到这边的建设,我非常的惊讶,所走的路都是从前没走过的。由此可知,台湾这些年来,在建设上有长足的进步。不过更重要的还是在心理上的建设,心理的建设,不但是能够自度,而且真正可以做到度他。佛法里面讲自度度他,主要的是让我们在这一生当中,能够得到真实的成就。
要弘扬佛法,大家都晓得,最重要的是如何造就、培养弘法人才。过去这几十年当中,我们亲近许多老和尚、善知识,时时刻刻都听到大家都在讨论,佛门里人才缺乏,也都著重在培养,所以在台湾各个地方几乎都有佛学院。可是这些佛学院,佛学院是多,在佛学院里面求学的这些年轻出家人也很多,可是真正在社会上从事於弘法利生工作的效果却很差。这个原因在什么地方?我们必需要把它找出来,然后把这个原因消除,使弘法的工作才能真正做好。这里面总不外乎有两个原因,第一个是真修。也就是说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要与经教相应,这是真修;改变观念,改变行持,这最重要的。其次一个,就是讲台的技巧。如果这两者都兼具,佛门弘法人才就能够辈出。
中国代代都出祖师大德,唯独我们这一代没有了。这一代的人,特别是在台湾,我们的物质生活富裕了,可是道德堕落了,这些都是事实。年岁稍长的人我们回想一下,三十年前的台湾,四十年前的台湾,是什么样子?跟现在一比较,没有人不感叹万千,怀念过去。过去我们没有今天的财富,没有现代的物质的享受,可是社会和谐,人心厚道,社会祥和,它有人情味。今天虽然富了,可是社会病态都露出来了,人心不安定,生活在畏惧之中,这也就是所谓的富而不乐。从前我们是贫而乐,富而不乐,反而不如贫而乐。
这个问题结症在哪里?在教育!现在儒家伦理道德的教育不要了,没人讲了。佛法的教育虽然有些法师讲经说法,讲得不够详细、不够明白,让人听了以后,依旧是莫知所云,他怎么能得到利益,怎么能得到受用!所以,在当前培训弘法人才,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。但是人才的培训不是偶然的,也是佛家讲的时节因缘,因缘不成熟,到哪里去找?老师虽然好,未必能找到学生。往年,我常常在国外弘法,每次回来之后,我一定要到台中去看李老师。而每次见到他老人家,我一定会提到,希望老人家多培养几个弘法人才。因为我自己深深感受到,我一个人在外面显得很孤单,没有帮手。所以每次求老师要培养人才,老师也点头,也知道这个很重要。大概我这个话跟他讲了,我看总有十遍,他听烦了,最后一次他告诉我:你替我找学生。我从此以后再不提这个话了。为什么?我想到了,找不到学生。所以,虽有好老师,老师真的想传,真想教,没学生,谁跟他学!
什么样才叫学生?百分之百的听话,这才叫学生。老师讲的你不能照做,阳奉阴违,这不是学生,他不愿意教这个人,这是教不成功的。所以,我听李老师这话之后,再不提了,为什么?我想想,找一个百分之百听话的学生,找不到!他找不到,我也找不到。由此可知,这个机缘就太难太难了。可是我们看看佛教的历史,自古以来这些祖师大德们传法,有缘,传一个、两个,没有缘的,一生就过去了,没有人继承的,这个事情很多很多。什么都是缘分,没有缘不行,世出世间统统是个缘分。缘是多生劫的,决定不是一生、两生,三生、四生的缘都很薄。所以,师生之道不是浅缘,我们一般讲,至少是七世以上的缘分,才是真的。这个事情哪里能够偶然?做学生,一定要懂得做学生的道理,尊师重道,我们才能学到东西。老师所教导的要百分之百的服从,老师才会尽心尽力的指导,他要不尽心尽力,他对不起学生;学生要不能依教奉行,学生对不起老师,师资之道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。
我从小就具备做学生的条件,听话,依教奉行。所以我到台湾,因为在抗战期间,失学的时间太久了,没有学校念书,流亡学生。到台湾之后,年岁也大了,很想学点东西,听到台湾大学方东美先生是个有学问的人,是个好老师,我想亲近他。跟他也不认识,我就写封信给他,毛遂自荐,写了一篇文章寄给他看。他老人家没有嫌弃我,回我一封信,约我到他家里去见面,他大概看到我的态度很诚恳,他就愿意教我。我原来的目的,只是希望利用公余的时间,到台大去旁听他的课程,原来的目的只是如此。哪里晓得他老人家特别关怀,他不让我到学校去听课,而叫我每个星期天到他家里,他给我上两个小时课,我跟他学是这么学法的。在他家小客厅,一个小圆桌,一个老师,一个学生,每个星期两小时。我非常感激他,特别爱护,这就是你具备做学生的态度。
所以,做老师不这样来教导,他就对不起你;我们对老师有十分的恭敬心,他就要用十分的精神来教导我们。我们跟他学没有缴学费的,那个时候我们生活非常艰难,没有丝毫的供养,老师对我们纯粹是尽义务。你现在找个老师补习,还要收费、缴费的,我们遇到这么个善知识,一分钱不收,每个星期天给我两小时。关键就在我们修学的态度诚恳,真的想学。
方先生给我讲了一部《哲学概要》,最后一个单元里面,他讲到佛经哲学,我们才晓得佛教里面有学问在。原本我们只把佛教看做宗教,看做迷信,不知道这里头有真的学问,这是方先生介绍的。我们知道佛教里面有真的东西,真实的智慧、真实的学问,这才到寺院里面去找经书来看。在当时,台湾一般书店没有经书卖,全台湾印经书只有三家,台北有个「台湾印经处」,朱镜宙老居士办的,不定期印一些经书,数量也很少;第二家就是台中「瑞成书局」,他们家里印佛书;第三家是台南的「庆芳书局」。全台湾就三家,种类少,分量少,所以找经书是非常不容易。因此,许许多多我们想读的经书、想看的,一定要到大的寺院,它里面有《藏经》,去查《藏经》。自己想要的,抄,手抄!我也抄过不少部。我那时候跑得最勤快的,是台北善导寺,善导寺里头有《藏经》,这是早年修学非常非常艰苦,哪有现在这么方便!
我接触佛法大概一个月,这个缘就太殊胜了,太好了,认识了章嘉大师,这是个佛学专家。章嘉大师很慈悲,也跟方先生一样,每个星期给我两小时,那个时候他老人家住在青田街八号,是一栋日本式的洋房,政府给章嘉大师做办事处的。我亲近他老人家三年,我的佛学根基是他老人家奠定的。你不真学怎么行!要真干,老人经验比较丰富,他是过来人,他教给你的不会有差错,你循著他的道路走一定能走得通,能走得出来。章嘉大师圆寂之后,过了一年,我认识台中李炳南老居士,去亲近他,跟他学讲经。所以我学佛,两个老师,学哲学,一个老师,学一家之言,这就是古时候讲的师承,我在台湾还沾到一点师承的边缘,很幸福,很难得。条件就是顺从,老师怎么教我,我就怎么样去做,如果自己有意见,自己不肯遵循,你就决定学不出来。
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习,跟我们同时在一起的,有二十多个人。这二十多个人学出来,现在还在讲经的,我这一次到台中,许源敦居士告诉我,现在还在讲经的就剩我一个了。我说那些人呢?那些人早就退休了,就不干了。可见得这桩事情不容易,不简单。李老师训练我们这批讲经的人,全是在家居士,没有出家人,我跟他学的时候没有出家,也是在家居士。如果要是出了家的话,他就不收了,他是在家居士,教在家的居士。以后我出家再回去,那是例外,我们以前老关系在。
他对学生的要求,实在讲这并不是他个人,自古以来,代代相传就是这么个要求,决定要服从老师。所以,我入他的门,提出这三个条件,我一定要遵守。第一个条件,只可以听他一个人讲经,除他之外,任何法师、大德讲经不准听。第二个是读书,无论是读佛书、是世间书,都要经过他同意,没有经过他的同意不可以看。第三个条件,你从前所学的,我以前只是跟章嘉大师学了三年,他对章嘉大师非常尊敬,是有道德之人,他说了,那个三年所学的,他也不承认,要从头学起。我们接受这个条件,他才收我。当时我们对於这些条件不了解,认为李老师条件很苛刻,好像很跋扈,目中无人,只有他没有别人。可是想想,除了到他这儿学,还到哪里去?所以就接受了。
一直到十年前,我到新加坡弘法,演培法师请我到他道场里面讲经。他那个道场那一天听众大概有六百人,年轻人有一半,我看到非常欢喜,我把我求学的经过,向大家做个简单报告,然后劝勉这些年轻人,要好好的跟演培法师学。我下台之后,演培法师请我在客厅里面喝茶,告诉我,他年轻做沙弥的时候,没有受大戒,做沙弥的时候,亲近谛闲老和尚,谛老和尚也是给他这三条戒。我们才恍然大悟,原来李炳老不是他自己的,这个三条戒祖祖相传。谛老法师要求演培法师这三条戒,演培法师没有接受,在谛老那边住了一年,他说他开小差跑了,没有请假就溜掉了。跑到哪里去?听说太虚法师在厦门办佛学院,他跑到厦门佛学院,就是南普陀佛学院,亲近太虚法师去了,他要学新派,不学老派。
我听了这个,我替他可惜。我说如果你要在谛老那个地方学,那就完全不一样了,老派有真东西,新派不行。老和尚栽培这些弘法的法师,他的条件是什么?覆讲,覆讲决定不可以讲错,决定不可以加自己的意见,也决定不可以掺杂其他法师的意见,这是规矩。这个规矩是谁创的?谁建立的?诸位要知道,阿难尊者建立的,阿难尊者在释迦牟尼佛圆寂之后,集结经藏,就是覆讲。覆讲,讲漏掉没有关系,你记不住讲漏掉了,没有关系,你可不能增加,增加是你讲的,不是佛讲的。所以,中国这几千年来,法师培训成就的,没有别的,就是覆讲。所以诸位我看你们这里有经典的研习班,你要守住这个原则。
用哪个法师的本子,就照他一个人。譬如说我们学《阿弥陀经》,我过去学《阿弥陀经》,请教老师,老师教我依圆瑛法师的《讲义》,我就找圆瑛法师的《讲义》,只准依他一个人的。他《讲义》写的是浅显的文言文,你把浅显的文言文变成口语讲出来,字字句句都是老和尚讲的,自己不可以加一点意见;也不可以采取其他《弥陀经》注解加在里头,不可以,决定不准夹杂,这就叫跟一个老师学,学一家之言。为什么不能再采取别的注子混在里面?一定要晓得,虽然同样是讲一部经,每个法师讲的不一样,思想体系不相同,决定不能混杂,一混杂味道就变了。现在人很少懂得这个道理。
如果这些注解这一段我看不懂,怎么办?这个李老师说,看不懂就不讲,不讲,我把经文念过去,没错!你说「法师,你没讲清楚」,不错!为什么没讲?不懂,我总没错。强不知以为知,那就出毛病了,那就有罪过。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这是真的智慧,这不是丢人。谁能解如来真实义?所以我们看古大德的注解,有些地方注解,明明看这个地方应该有意思,他注得很简单,没说得详细。什么原因?他也不懂,他也没搞清楚。所以,你仔细去观察,他没有过失。只能说他讲得不够详细,不够透彻,他没有过失,没有讲错;没有讲错就行了,就成功了。这就是一定要遵守一个大原则,就是一家之言,决定不能够掺杂。
有些人能够会通三种、五种的注解,那是什么?那是自己已经通达了,行。这不是初学,初学没有这个能力。好像学书法,学写字一样,初学的人一定要找字帖,临帖。最初的时候还得要描,这描红,从这里下手。到你自己写熟了,有了功夫了,你就可以触类旁通,你可以多参考几种帖。你甚至於自己可以能写出自己的书法,脱胎换骨,自成一家,那个行。但是要晓得,那是功夫成熟以后的事情,决定不是初学,初学一定要遵守规矩。这李老师讲的,初学一定要写讲记,你在讲台上依照你的讲记去讲,不能乱讲,不能随便讲。古时候训练讲经人才,用这种方式,受这个约束,一般的时间是五年。中等以上的天赋,五年确确实实根扎稳了,五年之后可以不写讲记,可以写大纲,预备这些东西就可以了。但是中下根性的人,五年不行,十年、二十年根才扎得厚,他才有成就。
所以,讲经这个事情,实在讲,不难,难在你不懂得规矩,不懂得里头的诀窍。你要懂得这个规矩,这个规矩是很笨、很拙的方法,但是非常有效。我是受这个训练出来的,我在新加坡办培训班,就是这套老办法,一点都不希奇。学生每个人要上讲台讲十次,这才能毕业。十次每次是一个小时,一个小时的讲稿是一万字;换句话说,他每个星期要写一万字的讲稿。写成之后,先对同学讲,这是我们里面,在教室里面讲,讲了之后,接受每个同学的批评。大陆学生批评非常认真!你接受批评之后,把你讲稿里面东西修正过来,我最后做总讲评,他再修订讲稿。讲稿修订之后,第二次就大座讲经,这个才有外面信徒来听,大座讲经每个同学第二次的批评,帮助他改进。所以,他在讲台上等於说练习两次,接受过两次的批评,两次的修正,他将来到外面讲经他有把握。
这个批评是内行人批评,不是外行人,内容要批评他,上讲台仪规、态度、音声,表达的技巧,全部都接受批评。李老师编的《内典讲座之研究》就是标准,那是讲台的技巧,一定要符合他的标准。所以,学习非常非常辛苦,有些同学曾经到新加坡去看过。在新加坡训练的学生,几乎晚上都是三点钟才睡觉,非常紧张。因为他们自己还有比赛,看到同学们讲得好,自己总不能说落得太远,太远了不好意思,他彼此有个竞争的心。人人都想向上,都能发愤。
《内典讲座之研究》是我们重要的一个课程,而《无量寿经》是提供他练习讲经的材料,他们现在用我的《讲记》,专门依《讲记》。我的《讲记》分量很多,讲的时间长,讲了一百多个小时,现在让他们十个小时讲出来,他就把那个浓缩;把一百个小时的浓缩成十个小时,所以许多地方他要删掉。我们《讲记》已经是浓缩了,已经删掉三分之二,现在大家看到精装本的四册,那个四册是已经删掉三分之二,保存三分之一,是四册。他们是完全依这个为底本,自己重新去写讲记,叫你看,意思你懂了,用你的言语说出来,每个人各人写各人的。这个方法非常笨拙,但是这个方法非常有效。
另外一种,那就是属於精神教育。在上个学期,我跟学生生活在一起,每天早餐吃完饭之后,我要跟大家讲大概是半个小时到五十分钟,四个月不中断。劝勉他们行菩萨道,劝勉他们发菩提心,要把弘法利生的使命承担过来。我们既然出了家,出家干什么?就是弘法利生。不能担当弘法利生的这个责任,那你就得要做护法,内护。就像一个学校一样,学校只有两种人,一个是教员,一个是职员,你不当教员,你就当职员。职员就是维护道场,做这些行政工作,我们佛门叫内护,让这些讲经的人专心在教理上,不让他分心。这样的合作,这个道场哪有不兴旺的道理,佛法自然能够传遍十方。
而参加新加坡培训的,我看到同学们我也很受感动,他们认真努力,丝毫不松懈。这一百多天如一日,有始有终,精进努力,发愤自强,我们看到非常安慰。过去韩馆长虽然没有能在新加坡常住,她跟这些学生见过面,以后学生们毕业之后,编的刊物,特刊,她看到之后很受感动。在生病的时候,第一桩事情她就告诉我,这个培训班要办下去。我们原本的意思,这个培训班只办两届,所以教学所有的这些资料,我们全部把它录音、录影,希望便利提供给其他想修学的人,自己可以依照这个来修学。办这个班的缘分非常希有,在我们没有想到会长时间办下去,都是三宝威神加持。没有想到现在办第四届了,而且愈办愈殊胜,我们愈办经验愈丰富,前面这些弊病后面都改正了,第二届比第一届好,第三届比第二届好,这第四届就更轻松了,愈来愈殊胜。我们的经验丰富,信心也具足了,这个古老传统的教学,真有效果。
由此可知,一般佛学院为什么收不到我们的效果?他们学的东西太杂了、太多了,精神意志不集中,所学的是佛学常识而已。佛门大家常常听说有所谓深入经藏,我们这个老方法是深入经藏,现在佛学院教学是广涉经藏,普遍、很广的来涉猎这些经藏,没入。我们这是一门深入,深入经藏,深入才有用处;你学得很广,学得很多,学得很杂,一分都没入进去,全搞的是表面,不起作用。所以,深入跟广涉意思完全不相同,佛在经上讲的这些话,祖师讲得没错,我们把它解错了。譬如我这次从美国回来,在夏威夷大学做了两次讲演,就有听众起来发问,问我要怎样为大家来讲解佛经?问这么个问题。我还是照佛的教训来解答,怎么样弘法利生?契机、契理,可是这四个字真正的意思,懂得的人不多。
什么叫契机?人人都会说。什么叫契理?契机就是现前这个人他的需要。我们这个地方,周大夫是个医生,病人来给他看病,他给他诊断、给他处方。那个处方就契机,正是他需要的,对治他毛病的,他依照这个药方去服的话,他病就好了,病好了就契理。所以,你要晓得现代社会众生害什么病?你这个经要怎么讲法?我们看一部经的注解,像《金刚经》,有几百种注解,从汉朝一直到今天,每个人注解讲的都不一样。为什么不一样?在他那个时代,他那个地区,他所接触的那些大众,根性不相同,讲法就不一样。经是活的,不是死的,经没有一定的讲法;要是有一定的讲法,那一个注解就够了,何必要那么多注解?你们仔细去观察,汉朝人注解、唐朝人注解不一样,就说明,汉朝人所需要的跟唐朝人所需要的不相同,唐人跟宋人又不一样,宋跟元又不一样,元跟明、清又不一样,现代人跟清朝完全不相同。他脑子里想些什么?病不一样。
经还是这部经,要怎么样讲出来对治他的毛病,让他生信开解,依教奉行,然后证果,这个经讲了才有用,叫契机契理。现在有些讲经的这些大德们,他不懂这个道理,依照古人的注子去讲,没讲错。把今人当作古人,那怎么会契机?就好比医生,给人家治病,拿古人的处方,你害这个病,这个处方不错,给你吃,不但病没吃好,吃死了。吃死了怎么回事?可惜!你没有照我的药方害病。你们想想,哪有这种道理!我药方没错,你没有照我的药方害病,你害病害错了。现在很多讲经就是像这个毛病,那怎么行!所以诸位初学,初学我们选的注解要选最近,跟我们最近的这些注子,没有什么大差错。我们今天选圆瑛法师的,选慈舟法师的,这些在台湾他们的著作都很流通。民国初年,距离我们现在不远,还算有效。如果更远的,更远的恐怕就很难有效了,时代愈远,意识、心态不一样,生活方式不一样,也就是思想、观念完全不相同。他是那个时代对那些人说的,不是对我们今天的人说的,你懂得这个道理才叫契机。
什么叫契理?决定要帮助他念佛往生净土,才叫契理。理是什么?帮助他成佛。如果不劝他往生净土,他就决定不能超越六道轮回,这就不契理,也就是不合理。末法时期的众生,除了念佛带业往生,没有第二条路可走。谁有能力断烦恼?谁肯真正发菩提心?我没有见到一个,不要说在家的,出家人起心动念为自己,自私自利,还是自私自利。几个人真正肯为佛法、为众生,做牺牲奉献?没有,从前有,现在没有了。所以,李老师当年训练我们,就提出了警策。告诉我们,我们求佛法,磕头作揖求来的,将来还有没有人在我们面前磕头作揖求佛法?没有,你要指望人家恭恭敬敬的向你求佛法,你一生一个人都遇不到,你的佛法就绝了,不能传了。应该怎么样?我们要恭恭敬敬磕头作揖把佛法送给人,看人家要不要,还得看人脸色。没有忍辱,没有耐心,你决定做不到。
所以今天弘法的人,受人家不能受的耻辱,你才可以做弘法利生的工作。不管什么人加给你任何的侮辱,我们都阿弥陀佛,甘心情愿接受;你要想,我是法师,高高在上,像我们自己求法的时候,一个都找不到。李老师在三十年前教给我们,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所接触到的,一点都不错。谁对你恭敬?谁瞧得起你?所以,我们一生保持最低的姿态,是正确的,我们也能把净宗宣扬出去。今天在全世界念《无量寿经》会集本,念阿弥陀佛,认真修学,有人,我们看到欢喜,特别是中国大陆。黄念祖老居士没有到台湾来,没来过,他在大陆告诉他的学生,我到北京,学生们告诉我的。他说黄老师跟他们讲过,佛法在中国大陆,不在台湾,台湾的佛教是表面兴旺,没有实质的内容。我们看到大陆人对於佛法的那种恭敬,我们就明了了。
实在讲我们接触的少,到大陆去的次数少,接触这些出家人的机会也少。李木源居士去得多,他每次进去,差不多都是将近两个月的时间,走许许多多的道场。尤其是内陆、边远地区,生活非常贫苦,而那种学佛的虔诚、恭敬,他们看到都流眼泪,看到真正学佛的人。所以,李居士回到新加坡,告诉我,他说原本自己觉得自己修行很不错了,要跟中国大陆一比,他说人家在天上,我们在地下,不能比。这才发大心,全心全力帮助大陆念佛人。他们今天最需要的,不是金钱,不是物质,给他钱他不要;他没得吃,给他米他也不要;没得穿,给他衣服他也不要。他要什么?他要经书,他要佛像,他要录音带,他要录影带,这些东西送给他,他顶在头顶上,感激你。
李居士告诉我,他们放录音带,用录音机放录音带,没有电视,没有画面的。拿到我们讲经的录音带,放在佛桌上,下面听的人有几十个人,也有一、两百人,都是跪在地下合掌在那里听,听一、两个小时,恭恭敬敬。这是李木源居士亲眼看到的,很多道场都是这个样子。录影带跟录音带,在大陆,气侯变化太大,所以这个带子寿命就很短。我们知道这个带子,夏天炎热的时候带子焦了,音就变质了;冬天太冷寒气,它里头就潮湿了,所以带子寿命很短。李居士回到新加坡就发心,把所有的带子全部转变成CD,大陆内地没有CD机器,送去。做成CD好处就是不怕热,也不怕冷,而且音质、画面能够长久保存。他们告诉我,CD应该可以保存一百年到两百年,音质、画面不会有变化。发心做这个工作,都是受大陆修行人的感动,看到人家真干,我们希望藉他一点光,修一点点福报。
所以,大陆那些年轻法师,到新加坡来接受训练讲经,我看了之后,我心里很明白,我知道这里面决定有再来人,也就是说有佛菩萨应化而来的。为什么?他们有使命感,他们有责任,这是我们台湾年轻法师不能比的。他们觉得救度众生是自己的责任,认真修学。所以我们今天全心全力去帮助他,尽我们自己一分棉薄之力。我们怎么委曲,怎么辛苦,也要把这桩事情做好,希望佛法后面有承传的人,不至於佛法到我们这里就中断了,我们做得很安慰,做得很快乐。我们台湾同修们,真正要发心的话,一定要依教奉行。物质生活苦一点,好,激发自己的道心;一切享受都自在,道心就没有了。所以大陆上这些人,不愿意改善他生活的条件,是正确的,以苦为师,唯有真正依教奉行。
印光大师教给我们,「敦伦尽分」。什么叫敦伦?简单的说,以和睦待人,就是敦伦,以真诚、慈悲心处事待人接物。尽分,尽到自己本分要做的事情,我是什么身分、什么地位,我应当做哪些事情,把我自己本分事情做好。人人都懂得敦伦尽分,天下就太平了,所有灾难都会消除。讲得更白一点,就是存好心、说好话、行好事、做好人,做社会大众的榜样,好榜样,这就叫存菩萨心,行菩萨道。然后深信因果,老实念佛,这就圆满了。
所以,我们自己依照这个原则修行,弘法,无论讲什么经论,都离不开这个原则,这就叫契机契理。老老实实,不别出心裁,不搞新花样,规规矩矩、老老实实去修学就对了,就成功了。道场,黄念祖老居士讲得好,讲了许许多多次,道场要重实质,不重表面。表面是什么?香火盛,信徒多,那是表面的。人再多,一个往生的都没有,你全盘失败;我这个道场三个人、五个人,三个人、五个人个个往生,成功了。三个人往生三个人成佛,五个人往生五个人成佛,还得了;你这个道场有五个人成佛还得了,不得了!所以他叫我们不要搞热闹,社会大众都是看热闹,不知道真干,不懂得实质。古代的丛林,你看百丈大师定清规,清规里头第一条,就说「丛林以无事为兴旺」,不是以热闹为兴旺,是以无事为兴旺。
以绕著念为主,你们大家晓得般舟三昧,般舟三昧就是绕佛,叫佛立三昧。绕得太久了,你就坐下来休息,休息久了你再拜佛,拜个几十拜,拜个一、两百拜,活动活动筋骨,然后你坐著念也好,绕著念也好。这么大的佛堂十个人正好,十个人以上就多了,场地不够用了,这叫真修行。这个道场诸佛护念,龙天拥护,还得了。所以同修贵精不贵多,道场重实质,不重形式,形式没得用处,一定要修真实的福报。一个人修行,一个地方人都有福,你真修;不是真修,这个道场人很多,香火鼎盛,天天有几千人、几万人来,没有用。佛菩萨不来,什么人来?妖魔鬼怪来,妖魔鬼怪喜欢热闹,诸佛菩萨喜欢清净。理与事我们都要清楚,都要明了。
尤其现在这个世间灾难很多,最近这两、三年,诸位细心去观察,我相信就有高度的警觉心。灾难一年比一年多,一次比一次严重,不是好预兆,应该认真努力。如何消除这个灾难?如何将灾难延缓?那就要靠我们认真的修行,外面状况不管它怎么变化,我们自己要有定功,要能够稳得住,要知道哪个地方是真正的道场。能有这样的环境,提供你修行,这是世间第一道场。你们不相信,台湾各地去走一走,哪个道场能够提供你二十四小时念佛?不让你念!哪个地方提供你真正清修?现在我们景美图书馆,馆长往生之后,高贵明负责来主持,做得正,如法!提供给大家真正修行,我在那里看,你看每天上午、下午,都有几个人在那里专心念佛,那心地清净。
起心动念是不是为自己,是的,是不是为你家庭,是的,是不是为你的公司事业,是的。从今之后,你不去想你自己,你想一切众生;不要去想你的家庭、事业,你要想到利益一切众生,你就回头了,要从这里回头。佛告诉我们,六道轮回怎么来的?执著来的,所以你一回头,从今之后不再想我,不再想我所有,你的执著慢慢就没有了,执著没有了,就叫回头,这是你真的回头了。依靠,我们依靠三宝,凡夫一定要落实在事相上,事相上的三宝,佛宝是阿弥陀佛,执持名号,忆佛念佛,这就是靠佛宝。法宝,依靠《无量寿经》,或者依靠《阿弥陀经》都好,都是一样的。僧宝,我们依靠大势至、观世音菩萨,一门深入这个路子,就是依大势至。如何依观世音?观世音是大慈大悲、救苦救难,一门深入依道修行,就是大慈大悲、救苦救难。为什么?我们做个样子给人看,把成绩拿出来就是你布施慈悲。这是我们把三宝落实在事相上。落实在我们生活上,在日常生活,工作处事待人接物,应当怎么个做法,非常重要的,这有两个带子可以回家听。
我们现在皈依仪式,在佛菩萨形像面前,以真诚心来宣誓,发是发愿。所以以后有人问,你皈依哪一位,你可不能说皈依净空法师,那就错了,皈依阿弥陀佛,我们大家都是同学。我们跟观音、势至都是同学,统统皈依阿弥陀佛。本师释迦牟尼佛教我们皈依阿弥陀佛,释迦牟尼佛希望我们一生得到圆满成就,一生得到圆满的成就,唯一的方法皈依阿弥陀佛,世尊对我们的期望就达到了,这点意思非常非常重要,希望大家记住。现在我们就做个简单的仪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