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人的远祖(4500年前)是怎样教导他的后裔 (第一集) 2003/10/2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:21-190-0001
诸位同学,今天我们利用这个时间,把中国远祖,我们古老的祖先(要根据历史的记载,至少可以推到四千五百年前,尧舜的时代),他们是怎样教导他的后代子孙;特别是在国外,这个题目是认识中国人,认识中国传统的教学。这个教学的理念一直绵延到满清末年,满清亡了之后,民国兴起,才把它废除掉的。我们现在来看看,尧舜(实际上来说可以推得更远,祖祖相传)所谓的五教,就是教导五个科目,学者学此而已!
这五个科目是「父子有亲,君臣有义,夫妇有别,长幼有序,朋友有信」,现在我们逐条来介绍。第一个是「父子有亲」,亲是亲爱!这是天然的,绝对不是有人教的,从什么时候最容易看得出来?从小孩、婴儿。你看看二、三岁到五、六岁,这个时候所谓是天真烂漫。天就是天然的、自然的,父母之爱护子女无微不至。有人教他吗?这个爱是发自於真诚、发自於真心,是没有条件的。绝对没有想到我现在照顾你,你将来长大要怎么样报答我、孝顺我,没有这个念头。
子女在婴孩时代,对於父母之爱是天然的,这个叫道!所谓「道」就是自然而然,宇宙大自然运行的规则,这是道。随顺道称之为「德」,绝不违反天然之道,这叫有德!我们从这些地方细心去观察,为什么儿女长大了不孝?不像婴儿时代、幼年时代对父母那种出自於真诚、自然的亲爱,没有了。而父母对於子女那个天然的亲爱也没有了,这是什么原因?这个没有了,就是道失掉了,德也没有了。如果子女从小受过圣贤的教诲,能够终生保持对父母的亲爱永恒不变,这叫做德。中国古人最足以代表的是舜王。
舜,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,他长大了,确实永远保持幼孩时候的爱心。他母亲过世了,父亲娶了个继母,继母对待他不好,非常不好。他能把爱他自己母亲那个爱去爱他的继母,这叫德!终生不改。在中国民间相传的二十四孝,舜摆在第一个,这是我们的榜样。教导什么?教导「父子有亲」。所以,中国的父子、君臣、夫妇、长幼(就是兄弟)、朋友就叫五伦,人与人的关系,这个关系是天然的,不是人制定出来的,自然而然。你细心去观察,小朋友两、三岁,他就跟他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做朋友了,这是人教他的吗?这是人在设计的吗?没有,完全出乎自然。
所以,「父子」是自然的,「君臣」也是自然的,君臣是领导与被领导,人在这个世间,你总归居一个地位,不是居领导别人,就是被人领导。「夫妇」也是天然的,「兄弟、朋友」统统是,这叫五伦。五伦不是人发明的,自然而然的,这叫道;顺乎道,不违背道,那就叫德,所以,亲爱是德,父子相亲。圣人教人不是教别的,就是教你明了这个大道,一生当中到老死永恒遵守而不违越,这就是中国人所讲的大学问!佛法里面所说的真实智慧,是从真心里面流露出来的,自自然然的般若智慧,它不是妄想、不是分别、不是执著。
在中国教学是「师道」,师道并不在五伦里面明显的列了。师道是什么?师道也在第一条。中国人对老师,看得跟父母完全相同,诸位读中国的古礼你就明白了,尊师重道!一个人能够在社会上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,是两个人教出来的。在家里面是父母,父母真的是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给子女做最好的榜样,他天天看,天天在学!六、七岁上学了,上学,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。父母教子女尊师重道,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,两个教!
固然这是天然的、自然的,但是年岁慢慢增长,现在人讲聪明智慧开了,聪明智慧开了怎么样?他一定受社会的薰染,许许多多不孝之人、作恶之人,不是他本性恶,他本性不恶。中国古圣先贤告诉我们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这个话正确的。一切众生本性都是至善,佛法里面讲的法性、佛性没有一丝毫缺点,圆圆满满。为什么他会丧失了本性,忘失了本性而去作恶?这就是佛经上所讲的过去生中,我们一定要肯定,人不是只有一世。人有过去世,人有未来世,过去还有过去,过去无始未来无终。诸佛菩萨缘好,生生世世学善法,他的善圆满了,恶完全消失了。一般凡夫没有这么好的运气,无量劫来,不知道多少生多少劫薰染了恶习气,所以阿赖耶里面含藏著恶业种子。这些恶业种子又受到现在这个不善的环境一引诱,阿赖耶识恶习种子就起现行。起现行就叛离了本性,造作恶业。
如果没有好的教养,他愈陷愈深,愈迷愈重,很难回头!这些恶习、恶业总得要消除,他才能回归自性;回归自性就是回归本性,回归自然。消业障到哪里去消?有地狱、有饿鬼、有畜生,这三个地方是给这些造作恶业众生去消罪业的,很苦!那你是自作自受。正如同人在世间犯法、作恶,被法律制裁判刑了,他要坐若干年监牢狱,就这个意思。监牢狱是替他消业障,刑期满了,他就出来了。同样一个道理,造作一切恶业的众生,堕落在三途,也要刑期满了他才出来。出来再得人身,要是遇到善缘,学习善法。生生世世不断学习、不断提升。
真正教导你的人,最重要的就是父母跟老师,所以师道是合在第一条。父子有亲,师徒也有亲;父子是血缘关系,师生是道义的关系,这些我们不能不清楚,不能不明了!所以,中国古礼,学生对老师跟对父母没有两样,要照顾老师一辈子,有这个义务。还得要照顾老师的后代,他的儿孙,这是报恩!你怎么成就的?老师教的。怎样报答老师?老师在,要照顾老师;老师不在的时候,老师的后裔如果在生活上有困难要照顾。老师死了之后,心丧三年。父母死了的时候,守丧三年,带孝;心丧三年,就是没有孝服,在精神上跟对待父母之丧完全没有两样。你从这些地方去看。所以,中国的教育是以孝亲尊师为根本!
第二,「君臣有义」。义是道义,什么叫道,你明白了,然后你能够随顺道而行,就叫义;在父子,随顺道就叫亲,所以亲、义是德。要再说得细一点,领导人对待被领导的人,就是君对臣,要仁慈;君要仁,臣要忠,这是德。仁是德,忠是德,总的来说称之为义。各人有各人的本分、职责,一定要尽到,这叫随顺道,这称之为有德!这个关系在社会上非常普遍,我们看这两个字不要想错了:君,是国家领导人,臣,大概是帝王之下的各个机构的办事人员。这种解释不能说错,也不能说不错。为什么?国如是,家亦如是。
中国人讲家,现在人说家,概念当中想起小家庭,中国人从前讲家是家族。你看看我们中国人常讲三代同堂、四代同堂,最多的有五代同堂,那是家!家里面最高的,这是君,下面所有的人都是臣。现代的社会不作兴大家庭,都变成小家庭。在社会上公司行号林立,公司里面的董事长、老板就是君,他底下的幕僚、职员就是臣。又何况在行政组织里头,各个阶层都有领导人,省有领导人,县市,县市长是君;再下面乡镇,乡镇长是君,底下替他办事的人都是臣。所以,无论你在哪个阶层,你只要在领导人位置上,你对待被领导的人要仁慈,常常要关怀他、要照顾他、要想到他,他替你忠心办事。这是符合於自然天道。
第三个科目,「夫妇有别」。别是什么?别是差别。什么差别?责任不一样,各有各的职责,天职!中国古代的社会,男主外,女主内,绝对不是今天讲的要提高女权,权力要平等。你们现在争平等,实际上怎么样?把你自己的天然职责失掉了。你们去读《印光大师文钞》,印光大师在《文钞》里讲得很清楚,一个家庭当中,女人的权比男人重要得太多太多。女人一生,她的职责是相夫教子,所以叫内助,帮助你的丈夫,治理你的家庭,使你丈夫无后顾之忧。你管理这个家庭,最重要的职责是教训儿女。所以,你家有没有后代,这个责任落在妇女的身上。你的丈夫一生做到最伟大的事业,轰轰烈烈,如果后继无人,他一生的成绩等於零,现在人有几个人懂得这个道理!在古代最明显的,诸位能看到帝王,帝王登基,登基就是我们今天讲就职,举行就职大典。就职之后,他第一桩事情是立太子,就是培养接班人。他要没有接班人,他一生做的再轰轰烈烈,到第二代就亡国了。国如此,家亦如此。一个家里头代代有贤人,好儿孙,这个事情、这个责任是妇女的责任。
所以印光大师说,社会有没有贤明的领袖出现,如果有贤明的领袖出现,这个社会安定、和平、兴旺,这个人才是妇女培养出来的。今天妇女要出来跟先生争权,他家后代就没有了。两个人可以荣耀一辈子,后继无人就完了,这是大错特错!我们看中国从前读圣贤书,能够遵守圣贤教诲,他的家道有维持到几十代不衰,有维持到十几代不衰,代代都有贤人出来,那是什么?夫妇有别,各人尽到各人本分的天职。现在人也不懂得什么叫天职!没有人教也没有人讲,讲这些东西,说是什么?说我们落伍了,思想守旧,现在是什么时代!
现在是什么时代?乱世!现在是什么时代,外国人讲的末日。末日怎么来的?世界怎么乱的?原因在什么地方?原因就是在我们把道德疏忽了;换句话说,我们不知道随顺自然的法则。我们破坏自然的法则,破坏地球生态平衡,现在人聪明智慧就干这个,所以给自己制造灾难,天灾人祸是从这里来的。我们今天读到「夫妇有别」这一句,真的是无限的感慨。印光大师在《文钞》里头,真的是很多很多次提到,劝导大家,有几个人肯听?有几个人能懂?有几个人能落实?谁家里落实,谁家后代出人才。
所以,教养儿孙,古人不是为自己家!是为整个社会、为国家、为世界培养一个好的优秀的人才。他将来长大了,能够为社会、为国家、为世界、为一切众生谋幸福,你想想这一分职责值不值得做。世间人常讲伟大的事业,还有比这个事业更伟大的吗?在中国历史上,孟夫子的母亲是一个好榜样,尽到相夫教子的责任。她没有为自己,为自己的名闻利养到社会上去争一份好的工作,没有,全心全力教她的儿子。孔子称为至圣,她儿子称为亚圣,这个道理我们要懂,不能不懂!
第四个科目,「长幼有序」,这是讲兄弟,长是哥哥,幼是弟弟。这个「序」是天然的,不是人刻意安排的,弟弟对哥哥要尊敬,敬长;哥哥对弟弟要关怀、要照顾。纵然弟弟有才干、有福报,哥哥比不上他,弟弟事业做大了,官做大了,财富多了,对他哥哥还像在童年一样的恭敬,这是有德!古圣前贤以身作则教给我们看,做出榜样。不要看这个事情是小事,踏实,展现道德,他的功德是潜移默化。每个人都能够遵守自然法则,在家里面,中国人常说,家和万事兴。家里面的长辈,长兄、长姐(大姐),弟妹不能不尊敬,这是影响风俗,这是建立道德的典型、模范。
第五个科目,「朋友有信」。说话不能不算话,要信实,有信要实在。这五个科目叫五教,中国古圣先贤教后代,教些什么?就这五桩事情,这叫五伦。五伦是天道!你能够随顺,有亲、有义、有别、有序、有信,这叫德,随顺道就称之为德。教,教这五个科目;学,也是学这五个科目,教学是一不是二。所以长辈一定做给后辈看,他一生为人处事、待人接物决定不违背道德。
学习秩序也有,我们学习有学习的方法,有学习的程序,这个程序也有五科。第一个「博学」,人不能不学。我们现在讲专精,专精是讲学术,这个博学是包括生活教育,什么都要学;扫地要学,抹桌子要学,从前砍柴要学,烧火要学,烧饭要学,烧水要学,凡是生活点点滴滴你不能不会!纵然你的福报很大,有人侍候你,你也不能不懂。孔老夫子《论语》里头有记载,家里头这些琐碎的工作,他没有一样不会的,样样都会。至於学术他专精,专精而后博学,这个博学是讲生活教育,要懂。如果一个人连生活教育都不懂,你在这个社会上还能立足吗?现在确确实实有些年轻人疏忽了,书念得很好,不会做人,这就完了!将来踏进社会样样都不通,什么叫不通?没有人帮助他。你成绩再好,再优秀,你得不到助手。这是什么?这是你没有学,你念书变成书呆子。书念得再多,在这个社会上,人情世故是一窍不通,生活教育一无所知,这没有办法在社会立身。
所以小学教育现在都没有,这非常非常可惜!中国古时候,诸位去读陈弘谋的《五种遗规》,第一篇「养蒙遗规」,那是教小学,教幼童。小孩从出生到六、七岁,教什么?洒扫应对,你看看,还没有正式去读书,先教你,你会做人。再富有的人家都不例外,你们看看曾国藩的家训、家书,这是满清末年一位了不起的人物,官做到四个省的总督,这是清朝历史上所没有的。清朝历史,总督只管两个省,他做总督管四个省,所以人家称他作小皇帝。他的儿女、子弟,日常生活当中还是要自己动手。家里佣人很多,佣人归佣人,家里子弟要习劳,也就是说年轻不能把福享尽!许多用劳力的还是要教他们做,这个就不容易!
曾国藩对於子弟没有溺爱,要训练他们成人。自己服过劳役,才晓得家里面一般这些工作人员的辛劳,你自己动手去做过,不是从小你就一生受家里人照顾,为你服务。所以,他教的是你自己要为父母、为祖父母、为长辈服务,不能让佣人。这个意思是表示自己恭敬,自己在这里面学习,这是真正明理之人他能做到,生活教育。这叫广学多闻,日常生活样样都要会,特别是生在富贵人家。
像我们这些从小生长在农村,除父母之外没人照顾你,什么都要学,什么都会!尤其我们生在战乱的时代,我们从小,十岁,家里面就开始训练我,一个人要能够独立生存,活得下去。什么原因?战乱时候,怕的是在战争里面如果父母散失了,一个小孩你要能活得下去,你要会找东西吃,你要会煮,自己要照顾自己。衣服不但会洗还要会缝补,你的卧具样样都要自己能够料理,因为在那个时候你靠谁!没有人会帮助你,从小就要训练。童子最重要的还是要德行,知道孝亲尊师,敬老尊贤,你才真正能够学到东西。
博学,「审问」,审是审察,不知道的要问,问的时候要懂得这个问题该不该问,我问的有没有错误。譬如说问书本里面的意思,你要问读书人,你母亲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,你去问她就错了。家里面大大小小的事情,母亲很熟悉,你问她就对了,审问里头这是最重要的。将来你踏进社会,你就知道怎样问,这个人是学哪一门学科的,是在哪一个行业工作的,他的经验、学识很丰富,你在这一方面向他请教,对了。审问就是要问专家、问行家、问经验丰富的人,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对象,很重要!我们举个最明显的,今天我们学的是道,道德,如果你去问一个邪知邪见的人,好了,他教你,把你的路误导了。你跟他学,不但你一生受害,恐怕是连累到后世,生生世世都受害。
所以问,审问!这句话里面真的是有大学问在。在中国从前古时候,从小就培养、就教你,你会问,知道什么问题问什么人,你就问对了;你要问错了人,你要受害。现在连大学生犯这个错误的犯得很多,我看到很多,甚至於犯得很严重,不会问,问错人。所以不能成就自己的善业,道德就更不必说了,使自己知见不正,言行与道德相违背。佛家讲身口意三业都在造罪业,要学佛他怎么会成就?念佛也不能往生!不能不知道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今天我们利用这个时间,把中国远祖,我们古老的祖先(要根据历史的记载,至少可以推到四千五百年前,尧舜的时代),他们是怎样教导他的后代子孙;特别是在国外,这个题目是认识中国人,认识中国传统的教学。这个教学的理念一直绵延到满清末年,满清亡了之后,民国兴起,才把它废除掉的。我们现在来看看,尧舜(实际上来说可以推得更远,祖祖相传)所谓的五教,就是教导五个科目,学者学此而已!
这五个科目是「父子有亲,君臣有义,夫妇有别,长幼有序,朋友有信」,现在我们逐条来介绍。第一个是「父子有亲」,亲是亲爱!这是天然的,绝对不是有人教的,从什么时候最容易看得出来?从小孩、婴儿。你看看二、三岁到五、六岁,这个时候所谓是天真烂漫。天就是天然的、自然的,父母之爱护子女无微不至。有人教他吗?这个爱是发自於真诚、发自於真心,是没有条件的。绝对没有想到我现在照顾你,你将来长大要怎么样报答我、孝顺我,没有这个念头。
子女在婴孩时代,对於父母之爱是天然的,这个叫道!所谓「道」就是自然而然,宇宙大自然运行的规则,这是道。随顺道称之为「德」,绝不违反天然之道,这叫有德!我们从这些地方细心去观察,为什么儿女长大了不孝?不像婴儿时代、幼年时代对父母那种出自於真诚、自然的亲爱,没有了。而父母对於子女那个天然的亲爱也没有了,这是什么原因?这个没有了,就是道失掉了,德也没有了。如果子女从小受过圣贤的教诲,能够终生保持对父母的亲爱永恒不变,这叫做德。中国古人最足以代表的是舜王。
舜,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,他长大了,确实永远保持幼孩时候的爱心。他母亲过世了,父亲娶了个继母,继母对待他不好,非常不好。他能把爱他自己母亲那个爱去爱他的继母,这叫德!终生不改。在中国民间相传的二十四孝,舜摆在第一个,这是我们的榜样。教导什么?教导「父子有亲」。所以,中国的父子、君臣、夫妇、长幼(就是兄弟)、朋友就叫五伦,人与人的关系,这个关系是天然的,不是人制定出来的,自然而然。你细心去观察,小朋友两、三岁,他就跟他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做朋友了,这是人教他的吗?这是人在设计的吗?没有,完全出乎自然。
所以,「父子」是自然的,「君臣」也是自然的,君臣是领导与被领导,人在这个世间,你总归居一个地位,不是居领导别人,就是被人领导。「夫妇」也是天然的,「兄弟、朋友」统统是,这叫五伦。五伦不是人发明的,自然而然的,这叫道;顺乎道,不违背道,那就叫德,所以,亲爱是德,父子相亲。圣人教人不是教别的,就是教你明了这个大道,一生当中到老死永恒遵守而不违越,这就是中国人所讲的大学问!佛法里面所说的真实智慧,是从真心里面流露出来的,自自然然的般若智慧,它不是妄想、不是分别、不是执著。
在中国教学是「师道」,师道并不在五伦里面明显的列了。师道是什么?师道也在第一条。中国人对老师,看得跟父母完全相同,诸位读中国的古礼你就明白了,尊师重道!一个人能够在社会上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,是两个人教出来的。在家里面是父母,父母真的是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给子女做最好的榜样,他天天看,天天在学!六、七岁上学了,上学,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。父母教子女尊师重道,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,两个教!
固然这是天然的、自然的,但是年岁慢慢增长,现在人讲聪明智慧开了,聪明智慧开了怎么样?他一定受社会的薰染,许许多多不孝之人、作恶之人,不是他本性恶,他本性不恶。中国古圣先贤告诉我们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这个话正确的。一切众生本性都是至善,佛法里面讲的法性、佛性没有一丝毫缺点,圆圆满满。为什么他会丧失了本性,忘失了本性而去作恶?这就是佛经上所讲的过去生中,我们一定要肯定,人不是只有一世。人有过去世,人有未来世,过去还有过去,过去无始未来无终。诸佛菩萨缘好,生生世世学善法,他的善圆满了,恶完全消失了。一般凡夫没有这么好的运气,无量劫来,不知道多少生多少劫薰染了恶习气,所以阿赖耶里面含藏著恶业种子。这些恶业种子又受到现在这个不善的环境一引诱,阿赖耶识恶习种子就起现行。起现行就叛离了本性,造作恶业。
如果没有好的教养,他愈陷愈深,愈迷愈重,很难回头!这些恶习、恶业总得要消除,他才能回归自性;回归自性就是回归本性,回归自然。消业障到哪里去消?有地狱、有饿鬼、有畜生,这三个地方是给这些造作恶业众生去消罪业的,很苦!那你是自作自受。正如同人在世间犯法、作恶,被法律制裁判刑了,他要坐若干年监牢狱,就这个意思。监牢狱是替他消业障,刑期满了,他就出来了。同样一个道理,造作一切恶业的众生,堕落在三途,也要刑期满了他才出来。出来再得人身,要是遇到善缘,学习善法。生生世世不断学习、不断提升。
真正教导你的人,最重要的就是父母跟老师,所以师道是合在第一条。父子有亲,师徒也有亲;父子是血缘关系,师生是道义的关系,这些我们不能不清楚,不能不明了!所以,中国古礼,学生对老师跟对父母没有两样,要照顾老师一辈子,有这个义务。还得要照顾老师的后代,他的儿孙,这是报恩!你怎么成就的?老师教的。怎样报答老师?老师在,要照顾老师;老师不在的时候,老师的后裔如果在生活上有困难要照顾。老师死了之后,心丧三年。父母死了的时候,守丧三年,带孝;心丧三年,就是没有孝服,在精神上跟对待父母之丧完全没有两样。你从这些地方去看。所以,中国的教育是以孝亲尊师为根本!
第二,「君臣有义」。义是道义,什么叫道,你明白了,然后你能够随顺道而行,就叫义;在父子,随顺道就叫亲,所以亲、义是德。要再说得细一点,领导人对待被领导的人,就是君对臣,要仁慈;君要仁,臣要忠,这是德。仁是德,忠是德,总的来说称之为义。各人有各人的本分、职责,一定要尽到,这叫随顺道,这称之为有德!这个关系在社会上非常普遍,我们看这两个字不要想错了:君,是国家领导人,臣,大概是帝王之下的各个机构的办事人员。这种解释不能说错,也不能说不错。为什么?国如是,家亦如是。
中国人讲家,现在人说家,概念当中想起小家庭,中国人从前讲家是家族。你看看我们中国人常讲三代同堂、四代同堂,最多的有五代同堂,那是家!家里面最高的,这是君,下面所有的人都是臣。现代的社会不作兴大家庭,都变成小家庭。在社会上公司行号林立,公司里面的董事长、老板就是君,他底下的幕僚、职员就是臣。又何况在行政组织里头,各个阶层都有领导人,省有领导人,县市,县市长是君;再下面乡镇,乡镇长是君,底下替他办事的人都是臣。所以,无论你在哪个阶层,你只要在领导人位置上,你对待被领导的人要仁慈,常常要关怀他、要照顾他、要想到他,他替你忠心办事。这是符合於自然天道。
第三个科目,「夫妇有别」。别是什么?别是差别。什么差别?责任不一样,各有各的职责,天职!中国古代的社会,男主外,女主内,绝对不是今天讲的要提高女权,权力要平等。你们现在争平等,实际上怎么样?把你自己的天然职责失掉了。你们去读《印光大师文钞》,印光大师在《文钞》里讲得很清楚,一个家庭当中,女人的权比男人重要得太多太多。女人一生,她的职责是相夫教子,所以叫内助,帮助你的丈夫,治理你的家庭,使你丈夫无后顾之忧。你管理这个家庭,最重要的职责是教训儿女。所以,你家有没有后代,这个责任落在妇女的身上。你的丈夫一生做到最伟大的事业,轰轰烈烈,如果后继无人,他一生的成绩等於零,现在人有几个人懂得这个道理!在古代最明显的,诸位能看到帝王,帝王登基,登基就是我们今天讲就职,举行就职大典。就职之后,他第一桩事情是立太子,就是培养接班人。他要没有接班人,他一生做的再轰轰烈烈,到第二代就亡国了。国如此,家亦如此。一个家里头代代有贤人,好儿孙,这个事情、这个责任是妇女的责任。
所以印光大师说,社会有没有贤明的领袖出现,如果有贤明的领袖出现,这个社会安定、和平、兴旺,这个人才是妇女培养出来的。今天妇女要出来跟先生争权,他家后代就没有了。两个人可以荣耀一辈子,后继无人就完了,这是大错特错!我们看中国从前读圣贤书,能够遵守圣贤教诲,他的家道有维持到几十代不衰,有维持到十几代不衰,代代都有贤人出来,那是什么?夫妇有别,各人尽到各人本分的天职。现在人也不懂得什么叫天职!没有人教也没有人讲,讲这些东西,说是什么?说我们落伍了,思想守旧,现在是什么时代!
现在是什么时代?乱世!现在是什么时代,外国人讲的末日。末日怎么来的?世界怎么乱的?原因在什么地方?原因就是在我们把道德疏忽了;换句话说,我们不知道随顺自然的法则。我们破坏自然的法则,破坏地球生态平衡,现在人聪明智慧就干这个,所以给自己制造灾难,天灾人祸是从这里来的。我们今天读到「夫妇有别」这一句,真的是无限的感慨。印光大师在《文钞》里头,真的是很多很多次提到,劝导大家,有几个人肯听?有几个人能懂?有几个人能落实?谁家里落实,谁家后代出人才。
所以,教养儿孙,古人不是为自己家!是为整个社会、为国家、为世界培养一个好的优秀的人才。他将来长大了,能够为社会、为国家、为世界、为一切众生谋幸福,你想想这一分职责值不值得做。世间人常讲伟大的事业,还有比这个事业更伟大的吗?在中国历史上,孟夫子的母亲是一个好榜样,尽到相夫教子的责任。她没有为自己,为自己的名闻利养到社会上去争一份好的工作,没有,全心全力教她的儿子。孔子称为至圣,她儿子称为亚圣,这个道理我们要懂,不能不懂!
第四个科目,「长幼有序」,这是讲兄弟,长是哥哥,幼是弟弟。这个「序」是天然的,不是人刻意安排的,弟弟对哥哥要尊敬,敬长;哥哥对弟弟要关怀、要照顾。纵然弟弟有才干、有福报,哥哥比不上他,弟弟事业做大了,官做大了,财富多了,对他哥哥还像在童年一样的恭敬,这是有德!古圣前贤以身作则教给我们看,做出榜样。不要看这个事情是小事,踏实,展现道德,他的功德是潜移默化。每个人都能够遵守自然法则,在家里面,中国人常说,家和万事兴。家里面的长辈,长兄、长姐(大姐),弟妹不能不尊敬,这是影响风俗,这是建立道德的典型、模范。
第五个科目,「朋友有信」。说话不能不算话,要信实,有信要实在。这五个科目叫五教,中国古圣先贤教后代,教些什么?就这五桩事情,这叫五伦。五伦是天道!你能够随顺,有亲、有义、有别、有序、有信,这叫德,随顺道就称之为德。教,教这五个科目;学,也是学这五个科目,教学是一不是二。所以长辈一定做给后辈看,他一生为人处事、待人接物决定不违背道德。
学习秩序也有,我们学习有学习的方法,有学习的程序,这个程序也有五科。第一个「博学」,人不能不学。我们现在讲专精,专精是讲学术,这个博学是包括生活教育,什么都要学;扫地要学,抹桌子要学,从前砍柴要学,烧火要学,烧饭要学,烧水要学,凡是生活点点滴滴你不能不会!纵然你的福报很大,有人侍候你,你也不能不懂。孔老夫子《论语》里头有记载,家里头这些琐碎的工作,他没有一样不会的,样样都会。至於学术他专精,专精而后博学,这个博学是讲生活教育,要懂。如果一个人连生活教育都不懂,你在这个社会上还能立足吗?现在确确实实有些年轻人疏忽了,书念得很好,不会做人,这就完了!将来踏进社会样样都不通,什么叫不通?没有人帮助他。你成绩再好,再优秀,你得不到助手。这是什么?这是你没有学,你念书变成书呆子。书念得再多,在这个社会上,人情世故是一窍不通,生活教育一无所知,这没有办法在社会立身。
所以小学教育现在都没有,这非常非常可惜!中国古时候,诸位去读陈弘谋的《五种遗规》,第一篇「养蒙遗规」,那是教小学,教幼童。小孩从出生到六、七岁,教什么?洒扫应对,你看看,还没有正式去读书,先教你,你会做人。再富有的人家都不例外,你们看看曾国藩的家训、家书,这是满清末年一位了不起的人物,官做到四个省的总督,这是清朝历史上所没有的。清朝历史,总督只管两个省,他做总督管四个省,所以人家称他作小皇帝。他的儿女、子弟,日常生活当中还是要自己动手。家里佣人很多,佣人归佣人,家里子弟要习劳,也就是说年轻不能把福享尽!许多用劳力的还是要教他们做,这个就不容易!
曾国藩对於子弟没有溺爱,要训练他们成人。自己服过劳役,才晓得家里面一般这些工作人员的辛劳,你自己动手去做过,不是从小你就一生受家里人照顾,为你服务。所以,他教的是你自己要为父母、为祖父母、为长辈服务,不能让佣人。这个意思是表示自己恭敬,自己在这里面学习,这是真正明理之人他能做到,生活教育。这叫广学多闻,日常生活样样都要会,特别是生在富贵人家。
像我们这些从小生长在农村,除父母之外没人照顾你,什么都要学,什么都会!尤其我们生在战乱的时代,我们从小,十岁,家里面就开始训练我,一个人要能够独立生存,活得下去。什么原因?战乱时候,怕的是在战争里面如果父母散失了,一个小孩你要能活得下去,你要会找东西吃,你要会煮,自己要照顾自己。衣服不但会洗还要会缝补,你的卧具样样都要自己能够料理,因为在那个时候你靠谁!没有人会帮助你,从小就要训练。童子最重要的还是要德行,知道孝亲尊师,敬老尊贤,你才真正能够学到东西。
博学,「审问」,审是审察,不知道的要问,问的时候要懂得这个问题该不该问,我问的有没有错误。譬如说问书本里面的意思,你要问读书人,你母亲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,你去问她就错了。家里面大大小小的事情,母亲很熟悉,你问她就对了,审问里头这是最重要的。将来你踏进社会,你就知道怎样问,这个人是学哪一门学科的,是在哪一个行业工作的,他的经验、学识很丰富,你在这一方面向他请教,对了。审问就是要问专家、问行家、问经验丰富的人,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对象,很重要!我们举个最明显的,今天我们学的是道,道德,如果你去问一个邪知邪见的人,好了,他教你,把你的路误导了。你跟他学,不但你一生受害,恐怕是连累到后世,生生世世都受害。
所以问,审问!这句话里面真的是有大学问在。在中国从前古时候,从小就培养、就教你,你会问,知道什么问题问什么人,你就问对了;你要问错了人,你要受害。现在连大学生犯这个错误的犯得很多,我看到很多,甚至於犯得很严重,不会问,问错人。所以不能成就自己的善业,道德就更不必说了,使自己知见不正,言行与道德相违背。佛家讲身口意三业都在造罪业,要学佛他怎么会成就?念佛也不能往生!不能不知道。现在时间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