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宗学院培训目标 (第六集) 2001/9/19 澳洲图文巴净宗学院 档名:21-112-0006
诸位同学,大家好!
「说好话」,最后一句括弧里有「不谤国主」,这句话出在《梵网菩萨戒经》。早年我在台中求学,李炳南老师特别为我们强调菩萨戒里面的四句教诲,《梵网戒经》里面有两句:「不作国贼,不谤国主。」《璎珞戒经》里也有两句:「不漏国税,不犯国制。」在一般说《梵网经》是对出家菩萨讲的,《璎珞经》是在家菩萨所受的。这四句话的意思非常之深,我们决定不能疏忽。
「国主」是国家的领导人,如果引申广义来讲,就是世间各个团体的领导人。在家里是家长,今天的家庭,以小家庭居多,比较容易。若是大家庭,那个关系就很大了。中国古代是大家庭制度,小家庭制度是模仿西方人的。在中国古代,民国初年到民国二、三十年,大家庭还有,三代同堂、四代同堂很平常,如果到五代同堂,这个家族的人口一定超过一百人。在中国小说里,描写大家庭的《红楼梦》,那是个大家庭。家庭里面的家长就等於国主,这个家族如果对於家长没有信心,家就要败了,所谓「家破人亡」。怎样能兴?全家人能够和睦相处,互相尊重,互相敬爱,互相合作,意志集中,力量集中,这个家庭肯定兴旺。小从家庭,儒家讲齐家治国,一直到国家,再推广就是世界,对於各个阶层的领导人,我们要懂得尊重,利益无量无边。为什么?影响他们这个团体的成员。成员会说:「外面这些人对我们家里的领导人这么尊重,那我们家里的领导人一定值得自己信仰。」这个关系多大!这就是教化众生。你要懂得拥护你的领导人,爱戴你的领导人,你这个团体才有前途,才会兴旺。
在佛门每一个道场的领导人也等於国主,我们学佛要明白这个道理。佛门里面,古大德常说:「若要佛法兴,唯有僧赞僧。」出家人互相赞叹,佛法兴旺;出家人互相毁谤,佛法就灭亡了。所以,兴佛法、灭佛法,在我们这一张嘴。兴佛法,无量功德;灭佛法,阿鼻地狱。你走哪一条路,你不能不谨慎。
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讲经,那次在香港住的时间很长,住了四个月,讲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。住的时间久,香港佛教界这些法师都认识了,也有不少法师到讲堂来听经;现在在台湾的妙莲法师就是其中之一,他天天来。香港有一位我很敬仰的圣一老法师,他也常来听经,我们这样认识的。
圣一法师也是个讲经的法师,邀请我去参访他的道场,他的道场在香港大屿山宝莲寺。他是参禅的,还有一点古德的味道,所以我对他很尊重。他的道场没有路,所以车子开不上去,车只能开到宝莲寺,从宝莲寺走小路,羊肠小道。走得快,大概要走半小时;走得慢,大概要走五十分钟。你要是没有诚意,你就不能到他的道场。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开路,这是对的。生活过得很清苦,他的衣服跟虚云老和尚一样补丁。
我去参访,他的禅堂里面还有四十多个出家人,每天按照时间坐禅。我看到很惊讶,一般道场没有这种气象,真用功,真干!他邀我到他的禅堂讲开示,我是专修净土的,我在他的禅堂对著大众讲演一个半小时,赞叹禅宗,赞叹圣一法师(领导人),赞叹大众(在这里的同修)。这是僧赞僧,要懂这个规矩。决定不能说,末法时期参禅很难成就,要念佛才好。那你不是把人家的道场破坏了?
古大德常说:「宁动千江水,不动道人心。」你要明白这个话。我们对他赞叹,他下面的这些学生、徒众对老法师信心更坚定,增长他们的尊敬、敬爱,向老法师学习的信念,我们去这一堂就做了功德。如果你要把这些人度到我们念佛堂来,你们都来念佛,你存这个念头,你是破坏佛法,破和合僧,那个罪是堕阿鼻地狱。这是「不谤国主」的精义。因此,我们在佛门,无论对哪个宗派,只有赞叹,决定没有批评。希望他们好好的跟圣一法师学习,都能成就。
「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」,佛说这么多法门,总在应机不同。众生的机缘不一样,你想学什么法门,佛就教给你什么法门。佛不是以一个法门,普度一切众生;是以无量无边法门,度无量无边的众生。明白这个道理,我们到基督教堂,我们赞叹耶稣,决定没有毁谤,我们赞叹牧师,赞叹这些信仰基督的善人。我们入了清真寺,我们赞叹伊斯兰教,赞叹真主阿拉,赞叹他们的传教士阿訇。怎么可以毁谤?如果你要毁谤,你就犯了这条戒。
如果讲到世俗里面,刚才讲一家之主(家长),你决定不可以毁谤。如果你毁谤家长,你就瞧不起这个家族,你伤害这个家族。在社会上,从小的来说,乡镇长、县市长,在此地的州长,中国的省长,一直到国家的领导人,都是国主,他们领导一方,为一方造福。纵然有错误,都不可以说。他不善的地方不说,他善的地方,我们赞叹,帮助他改过自新,帮助他断恶修善,帮助这个地区的人民,对他的拥护,对他的爱戴,这是正法。
所以这句话里,义理、境界深广无尽,我们不能不懂,不能够违犯,违犯有极重的罪业。因为这不是妄语,欺骗一个人、两个人,这个领导人影响被他领导的人,我们对於这些人要格外的尊敬,要格外的礼遇。这个用意,决不是我们巴结他,那你就错了。我们在这个世间,不求名闻利养,只为教化众生。这个用意无非是让所有一切众生,都能够和睦相处,都能够互相尊重、互相敬爱、互相信赖、互助合作,目的在此地。这种心,这种行,多么善良!不懂的人,他不晓得;真正明理的人知道。
现在不懂理的人多,为什么?没人教导他,没人讲给他听,他怎么会懂?我们明白了,我们要常常讲给那些不懂的人听,劝导大众,决不为个人利益,要为整个社会利益、广大群众的利益,这是好事情。不可以为个人伤害团体,不能为自私伤害社会。总要记住,自己要能真正做到舍己为人,在社会上做带头。你要做带头人,你一定要真正做到牺牲奉献,这就叫菩萨道。
【行好事—四摄:布施、爱语、利行、同事。(不作国贼、不漏国税、不犯国制)六度: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。】
在佛门,我们天天念回向偈,一天总要念几遍。回向偈里:「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。」这是好事。天天念,有没有去做?没有做,没有想去做。「四重恩」,什么叫「恩」?不知道。今天我们受别人恩惠,好像是应该的。感恩的念头都起不来,这怎么得了!别人赠送我们东西,供养我们东西,我们仔细冷静观察,许多人连「谢谢」这一声都没有,表面上敷衍都没有。然后你才想到这个社会怎么不遭难?忘恩负义。忘恩负义的人,他会有好的果报?不可能。
世出世间圣人的教诲,没有不重视「知恩报恩」的。你为什么会报恩?因为你知道恩,你才会报恩。现在人为什么不会?不知道恩。知道恩,别人帮助我们的时候,我们会感激,这个心生起来了,有感激的行为。我们今天应该怎么做?一定要把报恩这个形象,做得非常鲜明,让大家看。这是教育,唤醒别人的迷惑颠倒,也就是唤醒许许多多忘恩负义的众生。
我的教室、我的讲堂一定要悬挂老师的肖像。为什么这样做?劝导大众不要忘了恩德。我们的讲堂还要供养护法的德像。我居住的房子,几乎每一个房间,都挂有韩馆长照片,她照顾我们三十年,三十年如一日,太难得了。我们没有她的照顾,就不可能有今天。我们的法得自老师,可是佛法的养成得自於韩馆长的护持,等於老师生我们,韩馆长养我们。韩馆长走了之后,也有几位跟韩馆长一样,继续在这里帮助我们。我们这个道场从哪来的?没有化一分钱的缘,护法供养送来的,这个恩德太大了。所以,我们现在这个道场几个堂口,我们还没有挂匾额,这个匾额我想我们应当到台湾去做,做好之后挂在这边。
我们讲堂的名字,我都想好了,叫「嘉南堂」。我们这个讲堂是「嘉南堂」,「嘉」是章嘉大师,「南」是李炳南老居士。因为我们的建筑少,如果一个老师一个堂口,我们没有这么多,两个人合一个。我们的念佛堂叫「韩瑛堂」。她是念佛往生的,她真的往生了,临走的时候两次见到阿弥陀佛,一次见到莲池海会。她往生那个形相上的殊胜,在台湾没有见到过。我们同修都还有印象,四十九天日夜不间断的念佛,这个只有台中李老师往生的时候有,馆长往生有,其他的我没有听说过。
我们另外一个堂口,就是现在你们这个办公室,我们叫它「东源堂」,「东」是纪念方东美先生,「源」是纪念李木源居士。我们受人滴水之恩,要涌泉为报,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。别人忘恩负义,我们不敢忘恩负义。
我这一次在古晋建了一个「报恩念佛堂」,是四层大楼的建筑,里面有六十多个房间,跟一般旅馆建筑一样。楼顶上这一层是念佛堂,讲堂、念佛堂在一起,二楼、三楼是宿舍,一共有六十多个房间,一个房间住两个人,可以容纳一百多人;楼下是餐厅、活动中心。建筑的费用是美金两百万。这个建筑里面有四个堂口,有方东美先生纪念堂、章嘉大师纪念堂、李炳南居士纪念堂、韩瑛居士纪念堂,四个纪念堂。我们是派悟忍法师到那里去主持,他跟李金友居士夫妇很熟,那个土地是李金友居士捐献出来的,给我们三英亩。那个地方海拔一千米,比我们这里高。我们图文巴海拔是六百多米,他们是一千米,气候四季常春。
悟忍师来给我讲,要我到那边去。我就跟忍师说:「你那边没有摄影棚,我不去。我去了没事情干。」於是他就找李金友商量要建摄影棚。我说:「好,建摄影棚我就会去。不建摄影棚,虽然你们的生活条件非常好,我也不能去。」那个地方只有春天,没有夏天、没有冬天、没有秋天,四季常春,气候好、空气好、水好,水没有污染;蔬菜好,自己种的菜。所以,我在古晋的山庄上,每一餐吃一大盘生菜,菜园里摘下来就可以吃。山庄上和谐,人跟一些小动物,跟蚊虫、蚂蚁都和睦相处。他们山上大厅里面没有窗户,没有蚊子,没有苍蝇,很多人上去看的时候,感觉很希有。
我建这个念佛堂,我说得很清楚,我不卖,也不租,专门供养喜欢念佛的人到那边去修行,作为一个招待所。因为李居士的旅馆收的费用太高了,每天收费用美金三百块,我们去了总不能住他的旅馆。住他的旅馆,收钱也不好意思,不收钱他的损失太重,所以我这才想到要建一栋大楼,免费招待大家。这个建筑,大概今年年底可以完成,好像现在已经盖到一楼了。一切为别人想,不要为自己,自己有福,供养别人,这才叫真正的福报、真实的福报。看到别人在那里听经、在那里研教、在那里念佛,我们心里欢喜。世间多一个念佛人,少一个造业的人。我们要全心全力帮助这些好人,这就叫「报四重恩」。
四重恩,第一个是「父母恩」,第二个是「老师恩」,佛菩萨是老师。父母生我们、养我们,这个恩德不能忘记。如何能报父母恩?自己成圣成贤,断烦恼,开智慧,了生死,出三界,这是真报父母恩。佛家谚语常讲:「一子成佛,九祖生天。」我们不能成就,怎么能报父母恩?诸位读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就知道了,自己修行有成就,过去的这些父母、祖父母、曾祖父母都沾光,都超生。我们的智慧得自於老师,不是老师教导,我们怎么知道世间有佛法?怎么知道世间有圣贤的教诲?都是老师教我们的,老师的恩德比父母还大。
第三个是「国家恩」,在从前讲「国主恩」。你没有国家,在今天这个社会你没有国籍,你是世界上的流浪者,没有国家保护你,身心都得不到安稳。我们在此地深受这个感触,我们没有能够拿到这个国家的居留权,寄居在此地,你们的签证期限都很短,到时候你们就得走路。如果你拿到这个国家的居留权,拿到这个国家的公民,这个国家保护你。国家之恩,要知道报答。
我们在此地,古人讲「食毛践土」,我们生活所需是这个地方地上生产的,供养我们这个身体;我们居住在这块土地,这块土地对我们有恩。如何报答?自己不修行,不开悟,不证果,你拿什么报恩?「上报四重恩」,你拿什么报恩?你念回向偈:「愿以此功德。」你是什么功德?我每天认真修行,那是功德;敷衍塞责,那你是自欺欺人,你念回向偈是自欺欺人。
第四个是「众生恩」。一切众生对我有恩,为什么?人是社会动物,离不开人群生活。我们吃的东西,农夫种的;穿的衣服,工人织的;所有社会一切大众跟我的生活息息相关,都有恩德。古人讲的话没错,「滴水之恩」,我们要以「涌泉相报」,知恩报恩,你才是个人。如果你不知恩,不知道报恩,说老实话,连畜生都不如,畜生都懂得报恩。由此可知,忘恩负义,果报决定在阿鼻地狱,他不懂得做人的道理。
知恩报恩,这是「行好事」的先决条件,这是人「行好事」的大根大本。在佛法里面,到什么地位的菩萨才落实知恩报恩?《大智度论》里,二地菩萨真懂得了,真明了了。二地菩萨以上,知恩报恩是主修的课程。知恩报恩是《大智度论》说的,凡夫不知道,凡夫忘恩负义。在古时候,有古圣先贤教诲,有好老师教你;现在真是糟糕,没有人讲,父母不懂,甚至於很多老师也不懂。你怎么办?
我们最近有一套《大德略说》,一共有四集,线装书十六册,我交给杨老师带到台湾,我们把它翻印成精装本四册,内容是什么?全是故事,里面总共有「孝悌忠信、礼义廉耻」八品,历史上真正把它做出来的好榜样,用最简单的文字介绍出来,还有图画,是非常好的教材,很浅显的文言文写的。我这套书大概是民国二十一、二年的版本,距离现在也有六十多年了。这套书,我希望印一万套,我们要认真努力来学习,要把这一套典籍落实在我们的思想、行为,我们要把它做到。
「好事」,在佛法里面,教导我们怎样落实?「四摄、六度」全都包括了。四摄里,第一个是「布施」。四摄里面,布施的范围不大,跟六度不一样。布施,我在讲经的时候常常跟诸位说,就是送礼、请客。四摄里,布施是讲人与人之间的交往,感情的联系最重要。靠什么?靠请客、宴会、送礼。不要把这个事情看轻了、看小了,大事一桩!人与人之间交往,最密切的是夫妻。夫妻为什么不和?为什么会闹离婚?为什么家庭会破碎?不懂得四摄法。懂得四摄法,家庭一定非常圆满。先生常常送一点小礼物给太太,太太也常常送一点小礼物给先生,这是维系感情最重要的一个方法,表示关怀。不要认为这是小事,这个无所谓;大事一件,绝对不是小事。
人与人之间的交往,不要忘记请客,不要忘记送礼,这是佛教给我们的。四摄,用现在的话说,就是交际的方法,人与人之间交际往来的方法,佛给我们讲了四个原则。
第二个是「爱语」。爱语是什么?关怀、问候;并不是甜言蜜语,是你真正的关心,真正的照顾。对於晚辈,老师对於学生,学生有过失,呵斥他、责备他都是爱语。为什么?帮助他觉悟,帮助他断恶修善,帮助他回头是岸,这是真正的爱语;不是溺爱,不是纵容。现在许多作父母的溺爱子女,那是害人的,害死他!从小娇生惯养,以后到社会上处处碰钉。为什么?骄慢养成习气了。你目中无人,谁肯帮助你?你瞧不起别人,人家会瞧得起你吗?哪有这种道理!所以你会吃亏上当。
我这一代还算是幸运,父母对於我们的爱护是正理。我们从小天天挨打、天天挨骂,锻炼成人。家里面的琐碎事情,样样都要做。我从九岁、十岁就学下厨房烧饭,那个时候烧的是柴火,那个灶你们现在都没见过。我们年纪小,不能砍柴,我们捡柴火。到树林里面,看树枝掉下来,我们就捡;然后捆起来,背在身上背回来。我们要捡柴火。现在我们住的这个地方,树枝很多。我们是住在乡下,住在农村里面,什么都要学,烧灶、种菜什么都要会。以后长大,离开家庭,不吃亏,样样都行。我看你们这一代娇生惯养,连煮个饭都煮不熟,这怎么得了!白水煮面,吃的一点味道都没有。从这里看出你们是公子、小姐出身,从来没有做过事情。在我们这一代,不行,哪有这种教育?这是家庭没教育,你父母有过失,「养不教,父之过」,父母有过失,不能怪罪你。
佛在《无量寿经》讲得很好:「先人不善,不识道德,无有语者,殊无怪也。」佛不怪你们,怪你们的父母,怪你们的老师,没有教好你们。可是我们现在学佛了,学佛要觉悟、回头,现在要学。学习一定要亲自动手,不动手你怎么学得会?我们对於家庭中,许多琐碎的事情,并没有刻意去学,天天在旁边看就会了。
中国人「吃的文化」,在世界上大概算得上是一、二,绝不落后,饮食讲求色香味,是头脑想出来的。菜怎么个配法,大锅菜有大锅菜的艺术。你们做的大锅菜,不行!大锅菜做得好,天天吃,一生都吃不厌,所以大锅菜是最难烧的。你大锅菜做成功了,每天吃都吃不厌,愈吃愈欢喜,这叫真功夫。一定要留心,处处留心。别人请我们吃饭,不是光吃就算了,囫囵吞枣吞下去。我们看到那个菜,研究他的菜是怎么作法,他怎么选择,他怎么配的。所以,吃饭是上课,无时无处不是在学习,任何地方都是课堂,都是教室,你才真正学到东西。无论跟什么人接触,无论在什么环境里,都是菩萨学处,我们要明了,要懂得,要认真努力去学。
菩萨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。叫你烧个菜,「我不会」,你不是菩萨。衣服破了,叫你缝个衣服,「我不会」。这成什么话!好,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诸位同学,大家好!
「说好话」,最后一句括弧里有「不谤国主」,这句话出在《梵网菩萨戒经》。早年我在台中求学,李炳南老师特别为我们强调菩萨戒里面的四句教诲,《梵网戒经》里面有两句:「不作国贼,不谤国主。」《璎珞戒经》里也有两句:「不漏国税,不犯国制。」在一般说《梵网经》是对出家菩萨讲的,《璎珞经》是在家菩萨所受的。这四句话的意思非常之深,我们决定不能疏忽。
「国主」是国家的领导人,如果引申广义来讲,就是世间各个团体的领导人。在家里是家长,今天的家庭,以小家庭居多,比较容易。若是大家庭,那个关系就很大了。中国古代是大家庭制度,小家庭制度是模仿西方人的。在中国古代,民国初年到民国二、三十年,大家庭还有,三代同堂、四代同堂很平常,如果到五代同堂,这个家族的人口一定超过一百人。在中国小说里,描写大家庭的《红楼梦》,那是个大家庭。家庭里面的家长就等於国主,这个家族如果对於家长没有信心,家就要败了,所谓「家破人亡」。怎样能兴?全家人能够和睦相处,互相尊重,互相敬爱,互相合作,意志集中,力量集中,这个家庭肯定兴旺。小从家庭,儒家讲齐家治国,一直到国家,再推广就是世界,对於各个阶层的领导人,我们要懂得尊重,利益无量无边。为什么?影响他们这个团体的成员。成员会说:「外面这些人对我们家里的领导人这么尊重,那我们家里的领导人一定值得自己信仰。」这个关系多大!这就是教化众生。你要懂得拥护你的领导人,爱戴你的领导人,你这个团体才有前途,才会兴旺。
在佛门每一个道场的领导人也等於国主,我们学佛要明白这个道理。佛门里面,古大德常说:「若要佛法兴,唯有僧赞僧。」出家人互相赞叹,佛法兴旺;出家人互相毁谤,佛法就灭亡了。所以,兴佛法、灭佛法,在我们这一张嘴。兴佛法,无量功德;灭佛法,阿鼻地狱。你走哪一条路,你不能不谨慎。
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讲经,那次在香港住的时间很长,住了四个月,讲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。住的时间久,香港佛教界这些法师都认识了,也有不少法师到讲堂来听经;现在在台湾的妙莲法师就是其中之一,他天天来。香港有一位我很敬仰的圣一老法师,他也常来听经,我们这样认识的。
圣一法师也是个讲经的法师,邀请我去参访他的道场,他的道场在香港大屿山宝莲寺。他是参禅的,还有一点古德的味道,所以我对他很尊重。他的道场没有路,所以车子开不上去,车只能开到宝莲寺,从宝莲寺走小路,羊肠小道。走得快,大概要走半小时;走得慢,大概要走五十分钟。你要是没有诚意,你就不能到他的道场。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开路,这是对的。生活过得很清苦,他的衣服跟虚云老和尚一样补丁。
我去参访,他的禅堂里面还有四十多个出家人,每天按照时间坐禅。我看到很惊讶,一般道场没有这种气象,真用功,真干!他邀我到他的禅堂讲开示,我是专修净土的,我在他的禅堂对著大众讲演一个半小时,赞叹禅宗,赞叹圣一法师(领导人),赞叹大众(在这里的同修)。这是僧赞僧,要懂这个规矩。决定不能说,末法时期参禅很难成就,要念佛才好。那你不是把人家的道场破坏了?
古大德常说:「宁动千江水,不动道人心。」你要明白这个话。我们对他赞叹,他下面的这些学生、徒众对老法师信心更坚定,增长他们的尊敬、敬爱,向老法师学习的信念,我们去这一堂就做了功德。如果你要把这些人度到我们念佛堂来,你们都来念佛,你存这个念头,你是破坏佛法,破和合僧,那个罪是堕阿鼻地狱。这是「不谤国主」的精义。因此,我们在佛门,无论对哪个宗派,只有赞叹,决定没有批评。希望他们好好的跟圣一法师学习,都能成就。
「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」,佛说这么多法门,总在应机不同。众生的机缘不一样,你想学什么法门,佛就教给你什么法门。佛不是以一个法门,普度一切众生;是以无量无边法门,度无量无边的众生。明白这个道理,我们到基督教堂,我们赞叹耶稣,决定没有毁谤,我们赞叹牧师,赞叹这些信仰基督的善人。我们入了清真寺,我们赞叹伊斯兰教,赞叹真主阿拉,赞叹他们的传教士阿訇。怎么可以毁谤?如果你要毁谤,你就犯了这条戒。
如果讲到世俗里面,刚才讲一家之主(家长),你决定不可以毁谤。如果你毁谤家长,你就瞧不起这个家族,你伤害这个家族。在社会上,从小的来说,乡镇长、县市长,在此地的州长,中国的省长,一直到国家的领导人,都是国主,他们领导一方,为一方造福。纵然有错误,都不可以说。他不善的地方不说,他善的地方,我们赞叹,帮助他改过自新,帮助他断恶修善,帮助这个地区的人民,对他的拥护,对他的爱戴,这是正法。
所以这句话里,义理、境界深广无尽,我们不能不懂,不能够违犯,违犯有极重的罪业。因为这不是妄语,欺骗一个人、两个人,这个领导人影响被他领导的人,我们对於这些人要格外的尊敬,要格外的礼遇。这个用意,决不是我们巴结他,那你就错了。我们在这个世间,不求名闻利养,只为教化众生。这个用意无非是让所有一切众生,都能够和睦相处,都能够互相尊重、互相敬爱、互相信赖、互助合作,目的在此地。这种心,这种行,多么善良!不懂的人,他不晓得;真正明理的人知道。
现在不懂理的人多,为什么?没人教导他,没人讲给他听,他怎么会懂?我们明白了,我们要常常讲给那些不懂的人听,劝导大众,决不为个人利益,要为整个社会利益、广大群众的利益,这是好事情。不可以为个人伤害团体,不能为自私伤害社会。总要记住,自己要能真正做到舍己为人,在社会上做带头。你要做带头人,你一定要真正做到牺牲奉献,这就叫菩萨道。
【行好事—四摄:布施、爱语、利行、同事。(不作国贼、不漏国税、不犯国制)六度: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。】
在佛门,我们天天念回向偈,一天总要念几遍。回向偈里:「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。」这是好事。天天念,有没有去做?没有做,没有想去做。「四重恩」,什么叫「恩」?不知道。今天我们受别人恩惠,好像是应该的。感恩的念头都起不来,这怎么得了!别人赠送我们东西,供养我们东西,我们仔细冷静观察,许多人连「谢谢」这一声都没有,表面上敷衍都没有。然后你才想到这个社会怎么不遭难?忘恩负义。忘恩负义的人,他会有好的果报?不可能。
世出世间圣人的教诲,没有不重视「知恩报恩」的。你为什么会报恩?因为你知道恩,你才会报恩。现在人为什么不会?不知道恩。知道恩,别人帮助我们的时候,我们会感激,这个心生起来了,有感激的行为。我们今天应该怎么做?一定要把报恩这个形象,做得非常鲜明,让大家看。这是教育,唤醒别人的迷惑颠倒,也就是唤醒许许多多忘恩负义的众生。
我的教室、我的讲堂一定要悬挂老师的肖像。为什么这样做?劝导大众不要忘了恩德。我们的讲堂还要供养护法的德像。我居住的房子,几乎每一个房间,都挂有韩馆长照片,她照顾我们三十年,三十年如一日,太难得了。我们没有她的照顾,就不可能有今天。我们的法得自老师,可是佛法的养成得自於韩馆长的护持,等於老师生我们,韩馆长养我们。韩馆长走了之后,也有几位跟韩馆长一样,继续在这里帮助我们。我们这个道场从哪来的?没有化一分钱的缘,护法供养送来的,这个恩德太大了。所以,我们现在这个道场几个堂口,我们还没有挂匾额,这个匾额我想我们应当到台湾去做,做好之后挂在这边。
我们讲堂的名字,我都想好了,叫「嘉南堂」。我们这个讲堂是「嘉南堂」,「嘉」是章嘉大师,「南」是李炳南老居士。因为我们的建筑少,如果一个老师一个堂口,我们没有这么多,两个人合一个。我们的念佛堂叫「韩瑛堂」。她是念佛往生的,她真的往生了,临走的时候两次见到阿弥陀佛,一次见到莲池海会。她往生那个形相上的殊胜,在台湾没有见到过。我们同修都还有印象,四十九天日夜不间断的念佛,这个只有台中李老师往生的时候有,馆长往生有,其他的我没有听说过。
我们另外一个堂口,就是现在你们这个办公室,我们叫它「东源堂」,「东」是纪念方东美先生,「源」是纪念李木源居士。我们受人滴水之恩,要涌泉为报,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。别人忘恩负义,我们不敢忘恩负义。
我这一次在古晋建了一个「报恩念佛堂」,是四层大楼的建筑,里面有六十多个房间,跟一般旅馆建筑一样。楼顶上这一层是念佛堂,讲堂、念佛堂在一起,二楼、三楼是宿舍,一共有六十多个房间,一个房间住两个人,可以容纳一百多人;楼下是餐厅、活动中心。建筑的费用是美金两百万。这个建筑里面有四个堂口,有方东美先生纪念堂、章嘉大师纪念堂、李炳南居士纪念堂、韩瑛居士纪念堂,四个纪念堂。我们是派悟忍法师到那里去主持,他跟李金友居士夫妇很熟,那个土地是李金友居士捐献出来的,给我们三英亩。那个地方海拔一千米,比我们这里高。我们图文巴海拔是六百多米,他们是一千米,气候四季常春。
悟忍师来给我讲,要我到那边去。我就跟忍师说:「你那边没有摄影棚,我不去。我去了没事情干。」於是他就找李金友商量要建摄影棚。我说:「好,建摄影棚我就会去。不建摄影棚,虽然你们的生活条件非常好,我也不能去。」那个地方只有春天,没有夏天、没有冬天、没有秋天,四季常春,气候好、空气好、水好,水没有污染;蔬菜好,自己种的菜。所以,我在古晋的山庄上,每一餐吃一大盘生菜,菜园里摘下来就可以吃。山庄上和谐,人跟一些小动物,跟蚊虫、蚂蚁都和睦相处。他们山上大厅里面没有窗户,没有蚊子,没有苍蝇,很多人上去看的时候,感觉很希有。
我建这个念佛堂,我说得很清楚,我不卖,也不租,专门供养喜欢念佛的人到那边去修行,作为一个招待所。因为李居士的旅馆收的费用太高了,每天收费用美金三百块,我们去了总不能住他的旅馆。住他的旅馆,收钱也不好意思,不收钱他的损失太重,所以我这才想到要建一栋大楼,免费招待大家。这个建筑,大概今年年底可以完成,好像现在已经盖到一楼了。一切为别人想,不要为自己,自己有福,供养别人,这才叫真正的福报、真实的福报。看到别人在那里听经、在那里研教、在那里念佛,我们心里欢喜。世间多一个念佛人,少一个造业的人。我们要全心全力帮助这些好人,这就叫「报四重恩」。
四重恩,第一个是「父母恩」,第二个是「老师恩」,佛菩萨是老师。父母生我们、养我们,这个恩德不能忘记。如何能报父母恩?自己成圣成贤,断烦恼,开智慧,了生死,出三界,这是真报父母恩。佛家谚语常讲:「一子成佛,九祖生天。」我们不能成就,怎么能报父母恩?诸位读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就知道了,自己修行有成就,过去的这些父母、祖父母、曾祖父母都沾光,都超生。我们的智慧得自於老师,不是老师教导,我们怎么知道世间有佛法?怎么知道世间有圣贤的教诲?都是老师教我们的,老师的恩德比父母还大。
第三个是「国家恩」,在从前讲「国主恩」。你没有国家,在今天这个社会你没有国籍,你是世界上的流浪者,没有国家保护你,身心都得不到安稳。我们在此地深受这个感触,我们没有能够拿到这个国家的居留权,寄居在此地,你们的签证期限都很短,到时候你们就得走路。如果你拿到这个国家的居留权,拿到这个国家的公民,这个国家保护你。国家之恩,要知道报答。
我们在此地,古人讲「食毛践土」,我们生活所需是这个地方地上生产的,供养我们这个身体;我们居住在这块土地,这块土地对我们有恩。如何报答?自己不修行,不开悟,不证果,你拿什么报恩?「上报四重恩」,你拿什么报恩?你念回向偈:「愿以此功德。」你是什么功德?我每天认真修行,那是功德;敷衍塞责,那你是自欺欺人,你念回向偈是自欺欺人。
第四个是「众生恩」。一切众生对我有恩,为什么?人是社会动物,离不开人群生活。我们吃的东西,农夫种的;穿的衣服,工人织的;所有社会一切大众跟我的生活息息相关,都有恩德。古人讲的话没错,「滴水之恩」,我们要以「涌泉相报」,知恩报恩,你才是个人。如果你不知恩,不知道报恩,说老实话,连畜生都不如,畜生都懂得报恩。由此可知,忘恩负义,果报决定在阿鼻地狱,他不懂得做人的道理。
知恩报恩,这是「行好事」的先决条件,这是人「行好事」的大根大本。在佛法里面,到什么地位的菩萨才落实知恩报恩?《大智度论》里,二地菩萨真懂得了,真明了了。二地菩萨以上,知恩报恩是主修的课程。知恩报恩是《大智度论》说的,凡夫不知道,凡夫忘恩负义。在古时候,有古圣先贤教诲,有好老师教你;现在真是糟糕,没有人讲,父母不懂,甚至於很多老师也不懂。你怎么办?
我们最近有一套《大德略说》,一共有四集,线装书十六册,我交给杨老师带到台湾,我们把它翻印成精装本四册,内容是什么?全是故事,里面总共有「孝悌忠信、礼义廉耻」八品,历史上真正把它做出来的好榜样,用最简单的文字介绍出来,还有图画,是非常好的教材,很浅显的文言文写的。我这套书大概是民国二十一、二年的版本,距离现在也有六十多年了。这套书,我希望印一万套,我们要认真努力来学习,要把这一套典籍落实在我们的思想、行为,我们要把它做到。
「好事」,在佛法里面,教导我们怎样落实?「四摄、六度」全都包括了。四摄里,第一个是「布施」。四摄里面,布施的范围不大,跟六度不一样。布施,我在讲经的时候常常跟诸位说,就是送礼、请客。四摄里,布施是讲人与人之间的交往,感情的联系最重要。靠什么?靠请客、宴会、送礼。不要把这个事情看轻了、看小了,大事一桩!人与人之间交往,最密切的是夫妻。夫妻为什么不和?为什么会闹离婚?为什么家庭会破碎?不懂得四摄法。懂得四摄法,家庭一定非常圆满。先生常常送一点小礼物给太太,太太也常常送一点小礼物给先生,这是维系感情最重要的一个方法,表示关怀。不要认为这是小事,这个无所谓;大事一件,绝对不是小事。
人与人之间的交往,不要忘记请客,不要忘记送礼,这是佛教给我们的。四摄,用现在的话说,就是交际的方法,人与人之间交际往来的方法,佛给我们讲了四个原则。
第二个是「爱语」。爱语是什么?关怀、问候;并不是甜言蜜语,是你真正的关心,真正的照顾。对於晚辈,老师对於学生,学生有过失,呵斥他、责备他都是爱语。为什么?帮助他觉悟,帮助他断恶修善,帮助他回头是岸,这是真正的爱语;不是溺爱,不是纵容。现在许多作父母的溺爱子女,那是害人的,害死他!从小娇生惯养,以后到社会上处处碰钉。为什么?骄慢养成习气了。你目中无人,谁肯帮助你?你瞧不起别人,人家会瞧得起你吗?哪有这种道理!所以你会吃亏上当。
我这一代还算是幸运,父母对於我们的爱护是正理。我们从小天天挨打、天天挨骂,锻炼成人。家里面的琐碎事情,样样都要做。我从九岁、十岁就学下厨房烧饭,那个时候烧的是柴火,那个灶你们现在都没见过。我们年纪小,不能砍柴,我们捡柴火。到树林里面,看树枝掉下来,我们就捡;然后捆起来,背在身上背回来。我们要捡柴火。现在我们住的这个地方,树枝很多。我们是住在乡下,住在农村里面,什么都要学,烧灶、种菜什么都要会。以后长大,离开家庭,不吃亏,样样都行。我看你们这一代娇生惯养,连煮个饭都煮不熟,这怎么得了!白水煮面,吃的一点味道都没有。从这里看出你们是公子、小姐出身,从来没有做过事情。在我们这一代,不行,哪有这种教育?这是家庭没教育,你父母有过失,「养不教,父之过」,父母有过失,不能怪罪你。
佛在《无量寿经》讲得很好:「先人不善,不识道德,无有语者,殊无怪也。」佛不怪你们,怪你们的父母,怪你们的老师,没有教好你们。可是我们现在学佛了,学佛要觉悟、回头,现在要学。学习一定要亲自动手,不动手你怎么学得会?我们对於家庭中,许多琐碎的事情,并没有刻意去学,天天在旁边看就会了。
中国人「吃的文化」,在世界上大概算得上是一、二,绝不落后,饮食讲求色香味,是头脑想出来的。菜怎么个配法,大锅菜有大锅菜的艺术。你们做的大锅菜,不行!大锅菜做得好,天天吃,一生都吃不厌,所以大锅菜是最难烧的。你大锅菜做成功了,每天吃都吃不厌,愈吃愈欢喜,这叫真功夫。一定要留心,处处留心。别人请我们吃饭,不是光吃就算了,囫囵吞枣吞下去。我们看到那个菜,研究他的菜是怎么作法,他怎么选择,他怎么配的。所以,吃饭是上课,无时无处不是在学习,任何地方都是课堂,都是教室,你才真正学到东西。无论跟什么人接触,无论在什么环境里,都是菩萨学处,我们要明了,要懂得,要认真努力去学。
菩萨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。叫你烧个菜,「我不会」,你不是菩萨。衣服破了,叫你缝个衣服,「我不会」。这成什么话!好,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