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学佛答问 - (第十五集)
学佛答问  (第十五集)  2000/9/20 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档名:21-090-0015

  诸位同学,我们首先利用这点时间传授三皈,三皈的传授是我们佛弟子正式入佛门拜老师的礼节,在佛家也是非常隆重严肃的一桩大事,表示我们从今天起真正回头了,不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;也就是从今天起我们真正回头了。

  「皈」就是回归、回头,「依」是依靠,我们要依靠佛陀的教训,这才是真正的皈依。佛教导我们,无论是修行、生活、工作,一定要遵守这三个原则,我们称为「三宝」。这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从凡夫地修行证果都没有例外的,都是遵循这个方向、这个目标,通常我们将这三桩事情称为「佛法僧三宝」。

  世尊距离我们已有三千年了,这三千年代代相传,仪式还能存在,但内容逐渐忘失,所以末世的皈依多半变质了。实实在在,人家说我们是迷信,我们也不能否认,我们确实是迷信,「你们信佛,佛是什么?」说不出来;「你们皈依,皈依是什么意思?」也讲不清楚。只有在形式上这样做,这就是属於迷信,这是得不到三皈的利益,所以一定要把三皈的意义讲清楚、讲明白,而三皈修学的方法就更重要了。过去我们曾经在此地、澳洲、马来西亚详细说过三皈,保留有录像带,现在做成VCD的光碟,同修都应该带回去多听几遍,「我到底从哪里回头」,「我从今依靠什么」,要真正把它搞清楚、搞明白。

  世尊教导我们,皈依的对象是自性三宝,不是外面的,如果大家今天误会了,你们到新加坡来皈依净空法师,你就错了。这对我们彼此都不利,有什么不利?将来都要堕地狱,不皈依没事情,一皈依就皈依到地狱去了,你说冤枉不冤枉!为什么皈依到地狱去?因为你造作破和合僧的罪,这是五逆罪里面最大的罪。佛教我们皈依是皈依三宝,皈依佛,皈依法,皈依僧,不是皈依某一个人。我们念誓词没有念皈依某一个法师,法师是代表僧团传授三皈,他是你们皈依的见证人,你们不是皈依他的,这个观念要搞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万万不可以搞错了。

  早在唐朝的时代,六祖惠能大师唯恐我们把意思错会了,所以他老人家传授三皈,我们在《坛经》里面看到,他不用「佛法僧」,他用「觉正净」,皈依觉、皈依正、皈依净,这个说法我们听起来容易体会,不至於发生误会。然后他再为我们解释,「佛者觉也」,「法者正也」,「僧者净也」,皈依佛是觉而不迷,皈依法是正而不邪,皈依僧是净而不染。觉、正、净是我们自性三宝,我们从迷、邪、染回头,从今天起遵守佛陀的教诲,以觉正净来生活、工作、处事待人接物,这才是真正的皈依,真正回头。

  三皈依详细内容都在VCD,还有一本小册子,大家一定要多看看,我们为了要节省时间,在此地只给同学们做个仪式。仪式简单而隆重,皈依的誓词、五戒的誓词都在皈依证里面,诸位跟著我念,这个誓词念三遍、拜三拜,我们场地小人很多,统统用问讯就可以了,佛不会见怪的,最重要的是实质,不在形式。大家一定要明了皈依的真正意思,往后才知道应该如何修学。话就说到此,我看今天的问题不少,仪式做完之后再为诸位解答问题。现在跟大家做仪式,做仪式我就不能坐在此地,坐在这里怕诸位误会是皈依净空法师了。

  问:「古德说:有时且念十方佛,无事闲观一片心。有时一片空灵,连一句佛号的念头也提不起来,是否即保住空灵状态?这里『念十方佛』是否有取代杂念的意思?请开示。」

  答:这些疑问很多同修都有,只是自己不能提出来。念佛是佛家修学方法中很重要的一个方法,念十方佛,是不是要念千佛、念万佛?在台湾,大概此地风俗也不例外,在农历年节时有许多道场拜千佛忏、拜万佛忏,这就是念十方佛。念十方佛有念十方佛的方法,世尊在大乘经教为我们开示很多,如果你精通教义,你就知道是佛佛道同,一尊佛就是一切佛,所以净土宗专念南无阿弥陀佛,这一句佛号就是十方一切诸佛的总名号,念这一尊佛号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统统都念到了。什么意思?你明了佛号的含义,你就能懂得。

  「阿弥陀佛」四字是梵语音译,「阿」是无,「弥陀」是量,「佛」是觉悟,这个名号的内容,意思是「无量的觉悟」。诸位想想,哪一尊佛不是无量觉?全都是,所以这个名号是一切诸佛如来的通号。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有一个人,他的名号称作「阿弥陀」,所以念一佛就是念一切佛。念佛最重要的是不能间断,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教我们的方法是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,相继就是不能中断。所以到「无事闲观一片心」,这是念佛功夫中断,这个不可以。

  「无事闲观一片心」,这句话有很多解释,如果你确实有「观」,观也是念佛。后面说:「有的时候一片空灵」,果然是空灵就没事情,这是你的好境界,你正念现前。「灵」是什么?一切通达明了,心里面痕迹都不落,没有一样不通达,没有一样不明了,那叫空灵。如果心里空的,什么都不知道,那就是无明,你是堕在无明里面不是空灵,那是空亡、空无,那就坏了,就错了。这个境界自己一定要清楚、要明了,空灵是佛境界,空无是魔境界,决定不要把魔境界当作佛境界,你一定要辨别清楚。

  所以在一片空灵,一句佛号的念头也提不起来,殊不知空灵的境界就是佛界。问题是这个境界现在人能得到的太少了,最低限度是圆教初住菩萨的地位。果然是契入这个境界,一试验就明了你是不是一片空灵,怎么试验?佛家的经典很多,随便出一卷念几句请你讲解讲解,你能够讲得完全正确,讲得令大家都开悟证果,这就没错,就像宗门六祖惠能大师一样。如果经论摆在面前你讲不出来,你是空无不是空灵,差别在此。空灵是般若智慧,讲的是根本智,它起作用是无所不知。

  末后问,「念十方佛是不是有取代杂念的意思?」有这个意思。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不断,连晚上睡觉还作梦,梦从哪里来的?妄想分别来的。所以妄想分别执著是昼夜不间断的,我们用这一句佛号把它伏住,把它取而代之,时间用长了、用久了,这个妄念自然就减少,自自然然就伏住。果然能伏住,这在念佛法门就是功夫成片,带业往生条件就具足了。功夫更深的,能把烦恼转变成智慧,转迷为悟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就高了,不是生凡圣同居土,能往生到上二土。

  问:「小乘的四念处,大乘的禅及密教的大手印,结论观心法门,不知有何不同?如何得以截长补短,相辅相成否?」

  答:宗派用的名词术语不相同,用的方法不相同,但它的目标、方向、精神、义趣是相同。「四念处」是属於禅,我们要清楚什么是禅,《坛经》解释得很清楚,六祖说:「外不著相是禅,内不动心是坐。」坐禅,内不动心叫坐,外不著相叫禅,祖师的话是从佛法里面演变过来的,我们知道能大师是从《金刚经》开悟的,《金刚经》末后世尊教导须菩提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动」,不取於相就是禅,如如不动就是定,就是坐,所以祖师的话与经里面的话是一个意思。用现在的话说,禅就是不会被外面境界诱惑,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,无论是顺境、逆境,决不受它动摇,决不受它干扰,这是禅。永远保持著清净心,决定不生妄想分别执著这叫定,这也叫坐,坐就是定的意思。这些法门是可以相辅相成,但是修行一定要一门深入,不能三门一起修,那个很难,因为一门里面具足一切门。所以我们修学一定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,适合我们现前的状况,适合我们的工作,适合我们的程度,选择这样的法门修学就容易成就。

  问:「四年前某天早晨上班,突然身心内外一片空,实在连空的感觉也没有,从停车到办公室的电梯口,原来要走五分钟,似乎是一秒钟就到了,虽然五官功能照常,但丝毫不觉知,到电梯口才醒过来,其实那天失去知觉时才正式醒,这到底是什么现象?请开示。」

  答:这个现象是你修学感应之处,也可以说功夫得力的现象。这个境界佛在《楞严经》里面讲得很多,也讲得很详细,这个境界现前不要放在心上就是好境界,放在心上就会变成魔境界。这个境界对修行人来说,这是透了一个消息给你,让我们知道佛经所说的不是虚妄的。如何才能契入这个境界?心地清净、一尘不染的时候,而多半是在心地很清净,妄念不起的时候,这个境界现前了。

  他说到电梯口就醒过来,醒过来妄念又起来了,妄念起来了,这个境界就没有了。他这里说得不错,他平常从停车场到电梯口要五分钟,这个时候好像似乎只有一秒钟,这正是说明佛在经上讲的,自性里面没有时间、空间,时间跟空间都不是真的。

  不少同修都念过《百法明门论》,「时分」是讲时间,「方分」是讲空间,都是不相应行法。什么是「不相应行法」?用现在的话说,就是一种抽象的概念,它不是事实。在这个境界里面可以证明,所以见性之后时间、空间就没有了,成了一片,佛法称为「一真法界」。由此可知,六道、十法界有时间、空间的概念,一真法界没有时空的概念。这个境界佛在《华严经》称为「不思议解脱境界」,「解」是解开、解除,解除什么?解除妄想分别执著;「脱」是脱离六道、十法界,这个境界就是诸佛如来、法身大士所证得的一真法界。

  此地是说,一种是你的功夫,一种是你的缘分。过去生中修行的功德,这个地方缘成熟了,条件具足了,很短的时间这个境界现前,让你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的感受到了,这是好境界,但是决定不能执著。从这个境界我们能够肯定,大乘经里面所说的诸佛境界是真实不虚的。

  问:「大约也是四年前开始,偶尔感到气胀胀的从左脚处经背脊到达眉心,后来经常发生。偶尔头顶中央也会感到胀胀的。上午七、八点钟左右,中午十二到一点钟左右,下午五、六点钟左右感受较强,工作劳累和疲倦时感受也较强,不知是何现象?请开示。」

  答:这个现象是属於生理的,可以询问一些高明的医生,普通的医生不行,要找真正高明的医生,把这个现象跟他谈谈,他会告诉你。人身体血气循环,如果循环得很正常,这个人身体就健康。凡是某个部位疼痛、不正常,这是血气流通有障碍。如果能保持得很正常,实在讲人不会生病,凡是有病痛都是血气不通,有阻碍才会产生病痛。我们工作劳累、疲倦,说实在话也是不正常,从生理牵涉到心理。佛经说: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我们心里面妄念多、烦恼多,常会使身体生理的不正常。何以诸佛如来、阿罗汉,他们为什么生理都正常?他们没有妄念分别执著。

  新加坡有一位许哲居士,今年一百零一岁,她一百年没有生过病,没有说哪里有疼痛,哪里有不正常。什么原因?心地清净、慈悲。她真正能放得下,从来没有一个念头是为自己,起心动念都是为别人,为社会上的老人、病人、苦难的人,一生为别人服务,不知道有自己,所以她没有病痛。我们为什么会有病痛?因为我们念念都有自己,有自己就有麻烦。《金刚经》讲:「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」,我们是四相都具足,所以就有麻烦。人家四相都破了,四相都离开了,这个身体完全恢复了自然,自然就是最健康的。所以这些现象是血气不畅通的现象,应当跟医生讨论。医生里最好的是中医,老中医懂得,恐怕西医不会懂得这些东西。

  问:「实施观心法门后,杂念妄想不多,比较常能保持空念和无念的状态。唯古德有云:起心动念是天魔,不起心动念是阴魔,到起不起时是烦恼,有念与无念似乎相违,究竟如何才好?大概只要不执著皆可。又何谓天魔、阴魔、烦恼魔?请开示。」

  答:这些「魔」的名称、含义,《楞严经》讲得很清楚,一般佛学辞典里面这些名相也都能找得到,我在此地不多解释。这个境界,你讲得没错,只要不执著,这是佛在《楞严经》说的,无论什么是境界现前决定不要执著,《金刚经》说: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要想到这一句话。

  不过,念佛法门与其他法门不相同。离妄想执著实在不容易,这话说得容易,但做起来太难了。净宗对於初学的人,《弥陀经》教导我们「执持名号」,我们要往生凡圣同居土,其他的都不要执著,专门执著阿弥陀佛的名号,这是好办法。教我们什么都不执著很难,教我们用一句「阿弥陀佛」把其他的执著换掉,我们还是执著,执著阿弥陀佛,别的不执著了,这个容易多了。这个法门叫易行道,教我们要执持、要保持,一直到临命终时,还执著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,阿弥陀佛果然来接引,你就跟他去了,到了极乐世界再离一切执著,我们可以用这个方法取得西方净土。所以这是易行道,稳当可靠而且快速,往生极乐世界成功的果位是想像不到的,超越了其他法门的成就。正因为如此,许许多多诸佛如来都是念佛成佛的,所以十方世界的诸佛如来对阿弥陀佛都赞叹,这个道理我们要懂。

  问:「我已经很能接受无我、无常,以及『一切唯心,万法为识』的观点。但总觉得内心深处仍有一个模模糊糊、似有似无的『我』在。无论日常生活中的起心动念或在修行之时,都有这个『我』在作主,究竟何故?如何才能真正无我?请开示。」

  答:你的话说得很正确,一点都不假,你真正做到无我、无常,你就不会来问问题了。你来问问题,谁问的?「我」问的。由此可知,无我很难。真正做到无我,最低的程度,你已经超越六道轮回,你不会在轮回里面,超越六道了。实在讲,超越六道是四圣法界,阿罗汉、辟支佛、权教菩萨、藏教佛、通教佛,这四圣法界是不是真的无我?没有。他决定不执著这个身是我,佛经说:「我执虽亡,法执犹存」,我执破了,还有法执。试问问,谁执著法执?「我」!不过他的我执非常的微细,不像我们是很粗的观念。果然法执也断了,我、法二执都断了,无明破一品,超越十法界了,这是一真法界的法身菩萨,这才到真正无我。

  所以到真正无我,他用的是真心,决定不是妄心,他的智慧开了,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样不通达。如果我们对於一切法还有障碍不能明了,自己要晓得,为什么不明了?无明,我们完全被无明覆盖了。所以对於世出世法虽然认真的研究探索,往往还会产生错误的见解,误解诸法真实义、曲解诸法真实义往往有之。

  要避免这些歧途、叉路,歧途叉路很危险,不知道将来自己要走到哪里,因此佛、古圣先贤都这样教导我们,求学、求道都要亲近明师,没有真正善知识指引是非常的困难。我们自己有一点悟性,那是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,这一生没有好的因缘,没有好的善知识与修学环境,走错路就非常可惜。过去生中有这么好的因缘,也有这么好的悟性,这一生遇到善知识,这个路子走对了,就容易开悟。我们纵然开悟也不能忘记念佛,对於念佛法门一定要认真去研究、去认识,这个法门是无比的殊胜。以高度的善根福德因缘、高度的悟性修学念佛法门,往生的品位就高,超出其他法门太多太多了,所以一定要珍惜净土法门。如果要真正了解无我的道理与境界,佛在《大般若经》里面讲得很多也讲得很详细,可以从这里下手。

  问:「通常将起贪瞋之时,反观此心便能不起,可知观心法门也颇殊胜。唯其遇到烦恼太强之时,虽然用心观照也无法消除,此时辅以念佛法门,将注意力移至佛号或许有用。如果观心与念佛都无法消灭强烈的烦恼之时,则如何对治?请开示。」

  答:贪瞋痴慢是烦恼习气,它起来的时候,这个幅度不大,用观心、用念佛都能够降伏,也就是都能把它化解。如果这个烦恼太强烈,观照没有办法息灭它,念佛也无济於事,这时该怎么办?这就是证明自己观照的功夫不够,念佛的功夫也不得力,这两样如果有一样功夫得力,烦恼决定能够降伏。这不是功夫不得力,而是功夫还不够,所以要加深功夫,这个很重要。一般讲,在这个时候生惭愧心,忏除业障。要用什么方法忏除?还是用观照、用念佛,这两种方法任何一种都行,两种合在一起用也行。

  世尊教导我们念佛,《十六观经》就是观想与念佛合起来用。这十六种观法,「持名念佛」是第十六观。十六种方法你会用一种就行,两种、三种合起来用也行,你若是十六种统统合起来用,你要有很大的本事才行,一般人决定做不到。两、三种合起来用还有可能,太多了,恐怕自己佛也念不好,观也观不成,那就错了。所以无论是理论、方法,都讲求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」,功夫才能得力,这一点非常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