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学佛问答(对枋寮净宗学会同修开示) - (共一集)
学佛问答(对枋寮净宗学会同修开示)  (共一集)  1999/10/9  新加坡  档名:21-081-0001

  枋寮净宗学会的同学们:

  问:行住坐卧以何为依?

  答:念佛法门,在修学的时候是以「立」,所以念佛也叫做「佛立三昧」,就是立跟行。《华严经》上吉祥云比丘,给我们做的示范,这个示范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「般舟三昧」,所以念佛,是以绕佛为主,不要坐下来。而我们现在的体力不行,绕久了会累,累了坐下来休息一下,稍微休息,觉得自己可以走的时候,还要去绕佛,总是以绕佛为主。般舟三昧一般讲修学,它是以九十天为一期,九十天日夜都不能躺下来睡觉,不能坐下来。可是我们确实没有这个体力,但是我们能够做一天一夜,也就不错了。常常学习,所以念佛堂念佛是以绕佛为主。但现在我们看到,绕佛绕个两、三圈就坐下来了,一坐就坐上一点钟,这是错误的。是以绕为主,不是以坐为主。

  问:四众弟子相处之道。

  答:这个问题问得大了。佛教导我们相处之道依六和敬,可是六和敬里头头一条,「见和同解」就难了。为什么从前人能做到,现在人做不到?没有别的,听经。听经听多了,心真的就改过来;听经听得少,心改不过来,就是回不了头。就是刚才我们讲趣向,我们的心都是三恶道的心。三恶道是什么心?贪瞋痴、自私自利。贪瞋痴的心是三恶道的心。怎么从三恶道的心回过头来?回过头来就变成戒定慧,戒定慧是菩萨心,这个转变太难太难了。但是回不了头,不能转变过来,前途渺茫,来生苦不堪言,所以要回头。回头,在我们一般中下根性的人,最殊胜的方法就是听经。

  上一个月,居士林老林长往生,他也有些冤亲债主,就是一些灵鬼附在一个同修身上,要求皈依,要求听经。但是我们的讲堂,他说讲堂的光太大了,他进不去。所以他要求在二楼,二楼我们饭厅的地方,我们放录像带,那里头有鬼神在那里听经,要求听经,要求听《地藏经》,他们是在恶道,所以我们现在天天放。前一个月,杭州天目山的齐居士到这儿报告,也是有鬼神附在人身上,向她要求,她们每天也放录像带,她说时间不够,他们希望听经的时间能够增加,鬼神都要求,我们愈想愈有道理。

 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,每天讲经八个小时,所以那一批学生跟他听,听四十九年,哪有不开悟、不证果的!清凉大师当年在世讲《华严经》,讲五十遍,我们知道这部大经,每天讲八个小时,一年可以讲一部,讲五十遍,就讲五十年。那个会场里面去听经,每天听八个小时,天天听,听经完了之后就念佛,那个人一定成佛。我们今天困难在哪里?听经的时间太少了,念佛的时间也不多,打妄想的时间占大多数,所以不能成功。这就是我们的缘比不上古人,但是这个缘,现在人讲条件,是可以创造的。真正觉悟人、明白人,我们建一个道场,不必建大,十个人喜欢修,十个人修;二十个人,二十个人修,不能让别人夹杂进来,专修,这个道场。像当年远公大师在庐山建立东林念佛堂,同学一百二十三个人住在里头,不下山的,天天干,真干,一百二十三个人个个往生,统统成就。道场来来去去的,人心就乱了。今天他来,过两天,他走了,势必影响人心。

  所以这种条件,我们可以建立,真正志同道合,有多少人集合起来,我们建一个道场,每天听经,每天念佛。现在听经容易,我们可以用录像带,每天可以放八个小时,听八个小时,念八个小时佛。八个小时听经,八个小时念佛,没有时间打妄想,剩下时间很短,赶紧去休息。如果有这么个道场,我们要住上三年五载,也成就了,不会输给古人。接引大众,那是接引大众的道场,那不是修行道场。古时候的道场都是有两个:一个真正修行道场,建在山上;一个接引众生的,下院,建在都市里头。法师去讲经说法,报檀越之恩,也不能疏忽,但是修行决定在山上。我们过去在澳洲,还看到小乘有这个作法,我看到很欢喜、很佩服。他们修行在山上,都市里有讲堂,有法师每个星期下山去讲两天,报施主恩,报护法恩,决定依六和敬。

  问:在家居士建立的共修道场,如何领众修行?

  答:诸位在此地居士林念佛堂,可以能学习到。有没有法师领众,都没有关系。我们今天这个方式是过去我想到的,想这么个办法,到以后看到行策大师,也是我们净土宗祖师,他在当年也用这个方法,也就是用绕佛、止静、拜佛。行策是清朝时候人,距离我们不算太远。我那个时候想的也是绕佛为主,累了就坐下来止静;如果精神提不起来,到佛面前拜佛,用这个方法。不过他是把大众分成三班,每一班有四位法师领导,如果居士道场,没有这么多出家人领导,就无需要。我们跟念佛机的音声,就是念佛的音声是统一的,一点都不乱。但是绕佛一定要出声念,止静可以默念,可以不出声。拜佛不出声,拜佛出声伤气、伤身体,默念。

  问:「天作孽,犹可活。自作孽,不可活」,自作孽的范围如何界定?

  答:自作孽就是与《感应篇》上所讲的完全相违背,那就是自作孽。佛教给我们最基本的修学是五戒十善,如果我们违背五戒十善,就是自作孽。五戒十善是根本戒,你们诸位仔细去看,沙弥戒、比丘戒、菩萨戒,都是以五戒十善做基础;换句话说,向上去都是五戒十善的扩充。所以五戒十善是根,违背了就是自作孽。

  问:当今的佛弟子,如何圆满无上的道业与世间的事业?

  答:你多听《华严经》就明白了,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,就是你所问的。《华严》我们有录音带跟录像带,尤其这一次讲得很详细,常听确实有受用。

  问:谁才是真正的佛法?我们的态度是不是应该采取「只问耕耘,不问收获」的态度?

  答: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含糊,没有问清楚。《楞严经》上说得好,就是说我们现在这个时代,「邪师说法,如恒河沙」。什么才是真正佛法,这一句非常重要。世尊早就知道我们现前的环境,所以在入灭之前,教给我们四依法。四依法就是教我们在这个时代,如何辨别什么是真正的佛法。四依法第一句,「依法不依人」。法是什么?经典。这个人为我们讲经说法,我们仔细听听,他跟经典所说的相应不相应?如果不相应,不听他的。我们依法,法为主。我过去在台中,跟李炳南老居士学教,有的时候也有这些问题。他老人家所讲的我不了解,我怀疑,我就去问他。我说:「您老人家所说的,有没有经典根据?」他说:有。「在哪一部经?」我去查查,果然没错,我就相信他。所以一切所说、所行都要依据经典,都要依据佛陀的教诲,这就是真正的佛法。

  第二又教给我们,「依义不依语」,这一条很重要。因为现在魔多,魔来诱惑我们,说我们讲的不是真正佛法。譬如在过去,台湾同修大家都知道,有些人在净土里面提出,说只可以消业往生,没有带业往生,查遍《大藏经》没有带业往生这一句话,搞得我们人心惶惶,震动了整个世界念佛人。我那一次到洛杉矶,下飞机的时候,周宣德老居士在机场迎接我。我们坐在一个车上,回到市区,路很长,他在车上就问我说:「法师不得了!」我说:什么事情?「现在有人提出来,带业不能往生,那怎么办?」我听了,我告诉他:带业既然不能往生,就不要往生了。他听了,也愣住了。他说:「为什么?」我说:带业不能往生,西方世界只有阿弥陀佛孤家寡人一个,去干什么?他听了莫名其妙,「怎么说孤家寡人一个?」我就说:观音菩萨、大势至菩萨是等觉菩萨对不对?对。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,对不对?对。那一品生相无明就是业,如果要不带业的话,等觉菩萨都不能往生,西方极乐世界只有阿弥陀佛孤家寡人一个,你去干什么?到这里,他才明白,等觉菩萨都带业,只是带业多少不同,哪有不带业的!

  经上虽然没有,没有「带业往生」这四个字,意思有。我说:西方世界有没有讲四土三辈九品?有。如果要不带业,哪来的四土三辈九品!四土三辈九品,不就给你说了,带业多少不一样吗?带业多的,品位下;带业少的,品位高,这意思不是好清楚吗?依义不依语。魔就用你这个弱点,佛讲得这么清楚,依义不依语,你不听佛话,听魔话,那有什么法子!我这一说,他才心开意解,才放心了。老实念佛去吧!决定得生净土。所以认识什么是真正的佛法,不要被人欺骗了。

  现在还有不少人怀疑《无量寿经》会集本,说会集本不如法,一定要读原译本。行!夏莲居老居士序文里就写得很好,他这个本子希望引导大家去念五种原译本。你不念他这个本子,去念五种原译本,好!不是说不好。但是五种原译本缺少一个都不行,缺少一个则意思不足。它是五种原译本的集大成,五种原译本的精要。过去有人会集,第一个会集的是王龙舒居士,大家都知道王龙舒居士是站著往生的,你能说会集有错误吗?会集如果有错误,他就不可能站著往生。第二个会集的是前清魏默深居士,魏默深居士也是念佛往生的。会集没有错,只是会集得好不好的问题。龙舒居士会集的只依四个本子,《大宝积经》无量寿这一会他没有看到,所以他的东西不完整,里头还缺少一部分。魏默深虽然是五种本子都见到了,但是会集得不好,就是采取得不够精当。因此夏莲居居士才做第三次会集,用了三年的功夫才会集成功。会集成功之后,又用七年的时间,年年在修订,十年才完工。

  实在讲,夏老是佛菩萨再来的,不是普通人,我们对他要具足信心。读这一本,等於读五种原本,你说这多方便!你要不放心,你去读五种原本,五种原本读了之后受持,受持是愈简单愈好,用这个会集本来受持,这样就很圆满,就没有问题。所以一定要一门深入,长时间的薰修,我们才会有成就,才不会走错路,不要随便听人家的话。学佛,古时候讲究师承,师承难得!我们是一脉相承,我是跟李炳南老居士学的,李老居士是跟印光大师学的,我们是有师承的,信心坚定,决定不会动摇,决定不会走错路。

  问:某比丘尼控告比丘性侵犯,这类的事实真相为何?

  答:这真相我不知道,我们学佛人不问这些事情。为什么?那是他的事情,他造孽,他受报。我们修清净心,清净心里头最好这些事情不闻不问。古人讲「知事少时烦恼少,识人多处是非多」。没有必要的人,不要去认识,不要去记人家的名字、通讯地址、电话,这不是自己找麻烦吗?我这个小本子里头,大概只有二十几个人,只有平常有必要事情需要联络的,没有必要事情,我不会记人家的名字,不会记人家的电话号码,我怕麻烦。所以心愈清净愈好,连新闻、广播、报纸,最好都不要看,都不要去听。每天天下无事,天下太平,你说多好!我听到人家的事情,都是人家告诉我的消息,今天发生什么事情,他来告诉我,我才晓得,我不看报纸,我也不听广播。所以我们最重要是心清净,心净则土净,往生净土真正的条件是清净心。

  现在这个世间,问题的确是很多,你去做好事,好事多磨,嫉妒、障碍、毁谤、破坏的事情太多太多,我一生都遭遇这个灾难。过去得韩馆长的护持,他们有能力辨别是非,所以种种毁谤都不在乎,慢慢也就消除了,我们才能够讲经说法三十年不中断,不容易!你看她走了之后,就没有这样智慧德行的人,又遭受人毁谤、破坏,我们离开了华藏图书馆。我们很痛心,但是没有法子,缘如是。我们不争,你破坏,我们让你破坏;你毁灭,我让你毁灭,我离开就是了。到这个地方,李木源居士也是韩馆长委托他的,希望他继续不断来护持正法。

  李居士有智慧,也有这个德行,我们到这边,毁谤一大堆,破坏无间断,也搞得我们身心不安。他有定力、有智慧,毁谤一阵子看到没有效果,他也就算了。在中国也是如此,我们很希望帮助中国正法久住,也是嫉妒、障碍、毁谤一大堆,所以受许许多多限制。这一次接受北京的邀请,所有误会澄清了,才知道人家造谣生事。只要你真正做好事,决定有魔障,你做坏事反而没有障碍,很多人帮助你,做好事障碍太多了。可是我们还是要干,不能不干。

  知道众生愚昧,我们要谅解,要原谅他。《无量寿经》佛说得很好,那都是教我们要原谅这些人,这些人经上讲的「先人无知,不识道德」,没有人教他,「无有语者」,没有人教他。他的上一辈、他的父母、他的老师、他的长辈、他所接触的这些人无知,不识道德,没有人教他,「殊无怪也」。所以他们对我们的误会,甚至於侮辱、毁谤、陷害,不要怪他,他很可怜,没有人教他,所以他才做出这些事情,我们要忍辱。应当要做的,我们还是要认真努力去做,不要受他影响。

  问:敦伦尽分与出家意愿,如何求得平衡点?

  答:敦伦尽分跟出家是一桩事情,这里头没有平衡点。「伦」是类别。我们出家人也离不开伦常,在家有父子、兄弟,出家有老师、有同学,师生如父子,同学如兄弟,有什么两样?「敦」是敦睦,如何大家在一起和睦相处。所以佛教导我们的「六和敬」,就是敦伦尽分的落实。六和敬做不到,世出世法的敦伦尽分都是有名无实。何况佛在经典里面一再的告诉我们,即使出家也不能不孝父母,佛在《观经》净业三福里面,第一条就教我们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」,这两句就是敦伦尽分,做到究竟圆满就是佛陀。佛眼睛里面看一切众生,大乘菩萨戒经里面说得很明白,「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人是我母」;《华严经》上说「一切众生本来成佛」,本来成佛就是一切众生是我的老师。所以佛法教的是什么?学的是什么?修的是什么?彻始彻终是孝亲尊师而已,这就是佛道。所以世法跟佛法没有区别,区别就是觉迷。觉悟了,哪一法不是佛法?迷了,哪一法是佛法?这个我们一定要懂得。佛法里面对於伦常,讲得非常之多。

  问:《往生传》中曾有百不管的范例,当引起家人烦恼时,应如何克服,如何面对?

  答:《往生传》里面所讲的「百不管」,你要懂得它里头真正的意思。开经偈上讲「愿解如来真实义」,不该管的,你就不要去管他。那个「百不管」是不该管的,你不要去管,应该管的不能缺少,不能少,不应该管的统统不要管,意思在这个地方。不是说:该管的也不管了,那就叫破坏世间法,经典里面常说,「佛法在世间,不坏世间法」。不能说父母没有人养活、没有人孝顺,也不管,死活随他去,这可以吗?佛菩萨、老师可以不必尊重他,他怎么样一回事,与我不相干,你就完全错了。「百不管」,那个「百」就是许许多多你不应该管的,你不要去管它,就对了,不可以错会意思。该管的,还是要管。如果是百不管了,释迦牟尼佛何必四十九年讲经说法?他说那是众生的事情,我可以不要管。所以要懂得它的真实义。

  问:自性迷失时,何处迷?如何寻找?

  答:这个问题问得大了,大问题!一切众生都迷失了自性,如果不迷自性,你就成佛了,所以统统迷失自性。如何觅?学佛,学佛就是把我们的自性找回来。但是要学得像,佛是怎样存心?佛怎么工作?佛怎么生活?佛怎样处事待人接物?向这些地方去学。经典里面讲得最多、最详细的是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。《无量寿经》讲的是原理原则,讲得也不少,统统是重要的纲领。所以古人讲《无量寿经》即是中本《华严》,我们可以在《华严经》里面广泛的学习,在《无量寿经》上抓住纲领;《华严经》就是《无量寿经》的详细注解。怎样才找到?老实念佛就找到了。但是不通过学习大方广,不认真学习佛华严,你决定不会老实,老实相当不容易。

  问:我们都需要归向实际,但认不清实际时,何处是归向?

  答:一心归向净土,一心归向阿弥陀,这就是向著实际的方向。实际就是自性,就是真如本性。

  问:念佛时,需安住实相,除妄念。经常安不住怎么办?

  答:你不要安住就安住了,你想安住实相,是安不住的。就是连实相也不要想,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,什么念头都没有,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,这样念佛叫老实念佛,这样念佛就与实相相应。

  问:在听您讲经的录音带上,有人问灵魂与法性有什么差别?您告诉他:「有分别执著叫灵魂,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叫法性。」如果用另一种说法,就是有分别执著的灵魂是灵魂,法性是法性;没有妄想分别执著的灵魂,就是法性,是否可以?

  答:可以!可以这么说法。灵魂是法性的迷惑状态,觉悟了,是一不是二。

  问:曾经有一位法师,就六祖惠能大师的那首偈,「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」,那位法师也作了一首偈,「无树无菩提,明镜心即台,身是无常物,无住无尘埃」。

  答:他这个偈做得不错,但是有没有契入这个境界?模仿别人所作的,有的时候做得很好。他是不是真的契入这个境界?真契入这个境界,他是悟道了。没有契入这个境界,那就是游戏,这个不足以为凭的;也就是说,你能说到你做不到。真正做到的,比这个还有高的,还有高的是什么?看著这个一念不生。他还写出二十个字,连二十个字都没有,比他更高。

  问:想念某人,当心念时,对方会知道吗?

  答:应当是知道,但是他不知道。为什么不知道?他妄念太多了。当你想念的时候,等於说是你发射一个电波过去了,他会接收得到,因为你的方向目标正确,他接收到了,没有感触,就是什么?他那个波太复杂了,除非你这个波特别强,他也特别留意,那个感触就很明显。古人有例子,母子连心,儿子在外面旅行,母亲想他,非常想念的时候,牙齿咬指头,他儿子感觉到心痛。那就是什么?两方面感应都非常强烈,行!所以我们现在这个想念,想念也夹著很多乱想,不是专想;接收的时候也是很乱,也不是专收。所以你明白这个道理,我们念佛,阿弥陀佛有感应。我们念佛,佛也念我们,这是一定的道理。所以明了这个道理,好好念佛,我们每一个念头佛都晓得,你是真念、假念,佛也知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