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新加坡国立大学讲演—唤醒自觉.激发正思 - (第一集)
新加坡国立大学讲演—唤醒自觉.激发正思  (第一集)  1999/2/11  新加坡国立大学  档名:21-069-0001

  主席,诸位法师,诸位同修大德:

  今天我应国大学佛社的邀请,刚刚听说他们的学社,今年是成立二十周年纪念。今天给我这个题目也非常适当,我们谨以「自觉、正思」来供养学佛社,供养国大许许多多爱好佛学的同学们。这个题目范围,可以说包括了整个的佛法。

  学佛,首先要对佛法有正确的认识,这是非常的重要。过去我在许多场合曾经介绍过「认识佛教」,佛教是佛陀对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。正如同民国初年,欧阳竟无先生在中山大学演讲当中所说的,佛法不是宗教,也不是哲学,而为今时所必需。当时他这个讲演,震撼了中国的佛教界。他说的话是真实的,可是现在佛教已经变成了宗教,这也是我们不能否认的事实。佛教为什么会变成宗教?这里面的因素很多,历时至少也有两百多年了。我们今天要学习的,是要向释迦牟尼佛学习,是要学习他的教诲。释迦牟尼佛,要用今天的观点来看,他是一位义务的社会教育的工作者,我们用这个角度来看他。他所教导世人的,经典里面有详细的记载,他为众生说法四十九年,讲经三百余会,一生所教导人的是什么?就是教我们要自觉。

  我们在经论中处处可以看到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」,这一句话是梵文音译的,也就是世尊毕生教导一切众生的目标。这一句话是可以翻成华文的,翻译的人为什么不翻?这在古时候译经体例里面,是所谓的「尊重不翻」。这是佛法教学唯一的目标,这一句话的含义是「无上正等正觉」。佛法教学有三个阶段,第一个阶段的目标是「正觉」,也就是自觉;第二个目标,再往上提升叫「正等正觉」;最终极的目标是「无上正等正觉」。能够达到这个目标,在佛陀教学当中,也相当於现代所谓的学位。现在的学位有三个,学士、硕士、博士。在佛法里面也是三个学位,你如果完成自觉,就称为阿罗汉,阿罗汉是佛教里面最低的一个学位;如果你得到正等正觉,就称为菩萨,比阿罗汉高一级;如果你得到的是无上正等正觉,在佛法里面就得到最高的一个学位称呼,称为佛陀。所以我们一定要晓得,佛教里面所讲的佛陀、菩萨、阿罗汉,是学位的名称。任何一个人,他能够获得这样的成就,同时也就获得这样的一个称号。所以佛菩萨不是神仙,佛菩萨是人。佛法里面所谓的人人皆可以成佛,换句话说,人人皆可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。觉的反面是迷惑。这是一门很深很大的学问,不但我们要发心去学习,更重要的是要实证。

  佛所说的经,后人尊称为「妙法」,妙法并不是专指《妙法莲华经》,而是泛指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,无有一法不妙。古德这种赞叹,并不是随便说的,而是有充分的理由。因为佛说的经,无论是大部,或者是短篇,乃至於一偈一句,它都有很圆满的内涵,所谓是「教理行果」,这才称之为妙法。教是言语文字,言语文字里面所含的理论,这些理论都能落实在生活当中,让我们在生活当中,体会到佛的教学理论与方法,是融成一个整体的,这个教学才称之为妙法。所以佛法不是玄学,不是清谈。我们学生也应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,来接受佛的教诲。所以古德教导我们,要用「信解行证」,接受佛陀的教诲,才能够真正入佛的境界,才能真正得到佛陀教学的真实义。

  我们今天发心学佛,有些同学学了不少年,在佛法里面,究竟你觉悟了多少?多数同学依旧是迷而不觉。佛有无量真实的智慧,有极其善巧的方便,这是我们现在所讲的高度的智慧、巧妙的方法,帮助我们觉悟。而我们之所以不能觉悟的原因,是学习态度出了问题,也就是说「信解行证」上出了问题。第一个,可能是信心上有问题了,这是难免,也难怪。我们对佛陀认识不清楚,了解不够透彻,所以很难生起信心。而信心则是第一个条件,佛在经论上常说,「信为道元功德母,长养一切诸善根」,所以信心的建立是非常困难的一桩事情。一个人,这一生修学有没有成就,与你的信心确实是成正比例的,一分信心你有一分成就,十分信心你就有十分成就。如果你抱著怀疑的态度来修学,你就很难有成就了。

  有了信心之后,你才能有正解,所以「信其教,解其理」,对於佛所讲的道理,你能够理解。我们因为没有信心,所以读佛经、听佛经不能理解。佛在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好,「信心清净,则生实相」。实相是什么?真实的智慧。你没有信心,你所生的是妄想分别,妄想分别不能解佛所说之义,开经偈上大家常念到的,「愿解如来真实义」,这个愿是有条件的,是要有清净的信心,然后才能够真正听懂佛所说的。道理明白了,把这些理论落实在生活上,这叫修行。在修行当中,你自然能够契入佛的境界,那叫证果。也就是你的智慧真正开了,世出世间一切法,逐渐通达明白了,这是佛教学的目标。佛经所说的一切法,总而言之,无非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而已。明白这个真相,了解真相,契入真相,这个人我们就称他作佛,称他作菩萨;不了解事实真相,我们称他作凡夫。凡夫跟佛菩萨的差别,就在此地。

  於是我们要问,我们这一生到这个人间来,俗话所谓你投胎到人道来了,你有没有想过,「我在没有投胎到人间来之前,我是谁?这一个阶段的生命终结了,人都要死,死了以后到哪里去?谁又是我?为什么会有生死的现象?为什么会有六道轮回?」六道轮回是事实,是一个现象。这个现象,释迦牟尼佛没有出世之前,印度有许多古老的宗教家,他们对於六道的情况,都相当清楚,相当的明了,所以六道轮回不是佛首先说出来的。许多人从禅定当中,见到这些事实真相,正所谓是知其当然,而不知其所以然。正因为这个原因,释迦牟尼佛才出现到我们这个世间,降生在当时的印度,为大家解决这个所以然的道理。佛为什么不出现在中国,而出现在印度?那个时代的中国人,没有达到这个境界。於是佛告诉我们宇宙人生是怎么回事情。

  世尊出现在世间,示现成道,第一部所说的就是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而整个宇宙人生的真相,就在这个经典的经题上。这部经分量很大,不是我们一般人能够想像的,对於理、对於事,说得非常清楚,说得非常的详细,告诉我们事实真相是什么。佛的两句话,把事实真相完全说清楚、说明白了,他讲的是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。四十九年说了那么多,实在讲,也都是这两句话的详细解说而已,这两句话是总纲领。像我们刚才所问的小问题,我从哪里来?将来往哪里去?如果把这个问题再扩大一点,宇宙从哪里来的,万物从哪里来的,何去何从?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的发生?这个范围就大了。六道从哪里来的?为什么会有六道?佛告诉我们,法界原本是一真,就是《华严》经题上讲的「大方广」,而一切众生在这个境界里面,生活得非常的幸福,非常的美满。幸福美满的生活称为「佛华严」,佛说明了这个事实真相。可是我们今天迷失了大方广,所以把佛华严的生活,也变成了我们现前无比苦难的生活。

  这个原因,佛只用一个字来说明:「迷」,迷失了大方广。大方广是自己,大方广是自觉。真正觉悟了,尽虚空、遍法界是一个自己。所以古时候禅宗大德有所谓「尽虚空、遍法界是沙门一只眼」,诸位想想这个意思,这是真正觉悟人所说的话。所以佛才说,因为我们迷失了自性,迷失了自我,於是产生了妄想、分别、执著。妄想、分别、执著起了很大的作用,把一真法界变成了十法界。所以古老印度的宗教,只讲到六道。佛说还不止,六道外面还有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,这四个法界,是古老印度的宗教家没有发现的,佛说出来了。这个道理,用现代科学的观点来说,并不难懂。法界原本是一真,因为众生迷失自性之后,生起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所以就把时空转变成多元次的。我们现在所讲的,三度空间、四度空间、五度空间,乃至於无限维次的空间。科学家也证明,确实有不同空间存在,但是我们没有法子突破。

  西方古老的预言家,在三千年前,或者是在几百年前,预言一九九九年这个世界有灾难,有一些宗教家说,这是世界末日。他们何以能够知道,能够知道几百年以后的事情,几千年以后的事情,他的能力从哪来的?实在说,他这个能力是突破时空而来的。如果他能够生活在四度空间,在五度空间,那对我们人间往后几百年几千年发生的事情,他都看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所以我们明白了,古印度这些宗教家们何以能够知道六道轮回的状况。天道,天不是很单纯的,有二十八层天,二十八层天就是二十八种不同维次的空间。往下,有饿鬼道,有地狱道。饿鬼道、地狱道也相当复杂,也是不同维次空间所造成的,怎么造成的?是从妄想、分别、执著里头造成的。所以只要有禅定的功夫,我们就能够把一切执著舍弃掉了,心就定下来了,空间的维次就突破了很多层。因为空间维次是妄想、分别、执著变现出来的,你现在能把妄想、分别、执著断掉,就把时空突破了。

  於是乎才能看到我们一般人看不到的空间。譬如我们现在一般人看不到四度空间的境界,你能够突破时空这一关,四度空间的境界你就见到了。也就是说你能够看到过去,也能看到未来。我们在佛经里面常常读到,有些人家亲眷属过世,非常想念,遇到修行人向他请教,我的家亲眷属现在在哪里?他们现在的生活状况如何?我们在经上看到,这个阿罗汉入定,出定之后告诉他,你家亲眷属现在在什么地方,生活状况怎么样。入定就突破时空了,所以他才能看到,他要不入定,他就看不到,这个我们在经上看得很多。由此可知,古印度这些宗教家们都修禅定,他们的定功很深,佛家讲的四禅八定,到第八定,他就能够见到非想非非想处天。很可惜的,他的定功在这个地方止住了,不能突破。阿罗汉比他们聪明,知道这个定功虽然深,但是上面还有,所以他再修成九次第定,突破了这个大关口,六道的大关口,於是发现有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这四圣法界。

  由此可知,佛教我们用什么方式自觉?用禅定的功夫。我们为什么不能自觉?为什么迷了?迷在妄想、分别、执著上。所以我们要想真正自觉,唯有觉才能解决问题。真正的自觉从哪里做起?放下自己的执著。放下什么执著?对於一切人、事、物控制的念头。可以说所有一切众生,对於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都有控制的念头,这个念头是错误的。对於一切人、事、物占有的念头,也是错误的。从哪里学起?从这里下手。所以修行,说到关键的一句话,就是看破、放下。看破是智慧,明白了;放下是自己真正做功夫。我们今天迷惑颠倒,很幸运的遇到了佛法,佛教导我们了解六道是怎么形成的,十法界是怎么形成的,宇宙万法怎么来的,生命怎么起源的。都搞清楚了,听明白了,然后接著要做的事情,如何实证,那就是通过修行。修行是修正我们自己错误的思想行为,这叫修行。

  错误的思想里面头一个是「身见」,以为这个身是我。诸位想想,六道众生哪一个众生不把这个身体看作是我?所以他脱离不了六道轮回。无论修学什么法门,即使修禅到第八定,还是没有办法脱离轮回,原因就是把这个身当作我,我相、我见没有破除,原因在此地。所以佛教人,第一句话是破「我执」,绝不再执著这个身是我。我在哪里?确实有个真我,我们如果不能放弃这个假我,真我你找不到。佛给我们讲法身、般若、解脱,这三种里面都有。「常乐我净」叫四净德。法身里头有我,般若里头有我,解脱里头有我。法身里面有我的清净法身,般若里面有我的圆满报身,解脱里面有我的千百亿化身,你不入这个境界你不能证得,虽有而不能证得。

  我们明了这些事实真相,才知道接受佛教育的重要。也唯有佛教育,才能够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上实际发生的问题,可以消除一切灾难,天灾人祸统统可以消除。为什么我们这样肯定的相信佛法能做得到?它有理论依据,佛告诉我们「唯识所变」,十法界依正庄严唯识所变;又告诉我们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心想就是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这是真理,这个才是事实真相。念佛法门也是建立在这个理论基础上,大势至菩萨在《楞严经》上告诉我们,「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」,念佛的道理就在此地。因为从心想生,我天天想佛,天天念佛,当然就见佛,当然就作佛。你修什么样的因,后来必定得什么样的果报,因果完全相应。然后才知道自觉之可贵,觉悟了的生活,才是真正幸福美满,我们一般人讲的真善美慧,真善美慧的生活,就是佛华严的生活。任何一个人在一生当中,都可以得到的,都可以享受的,问题就在乎你自己有没有真正的觉悟。

  佛为什么教我们第一个把「我执」放下?因为我执是六道轮回的根本。原本没有六道,没有轮回,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?就是因为有我。唯识经论里头所说的,有我这一个错误观念,於是乎就有一大堆的烦恼随之而起。这烦恼里面,就是我们一般人常讲的「自私自利」。这一句话,可以说把随著我执而生起的烦恼,全部都包括了。自私自利的思想行为,就造作一切不善业,必定是造作了损人而不利己的事情。世间人所说的损人利己,这个话说错了。损人怎么会利己?纵然眼前得到一点小利益,可是死后没有不堕三途果报。所以我们把眼光稍微往远处一看就知道,损人是害己,不是利己。

  怎样才能做到利己?利人才是真正利己。所以诸佛菩萨在十法界里面现身,我们看到的,在经上读到的,像《普门品》里面所说的三十二应,《华严经》上我们看到的五十三参,随类化身,随机演说,无不是利益一切众生。利益一切众生才是真正的利益自己,为什么?众生就是自己,众生就是自性,众生就是法身,众生就是真如本性。「众生」这个名词,含义无限的深广,不是单单指有情的众生。「众生」两个字的本义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,称之为众生。由此可知,尽虚空、遍法界,所有一切现象,皆是众缘和合而生的,所以统统称众生。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,「众生」两个字,包括动物、植物、矿物以及一切自然现象。为什么说这个就是自己?唯心所现,心是自己。心是能现,众生是所现;识是能变,众生是所变。所以尽虚空、遍法界是自己的性识变现出来的相分,觉悟了的人知道「全妄即真」,迷惑的人那是「全真即妄」。

  可是迷悟的受用差别就太大太大了。觉悟的人,他的受用是自在随缘;迷惑的人,苦恼灾难常常不离身。苦乐,实在讲是一念之差,一念觉离苦得乐,一念迷苦上加苦,这是佛在一切经里面告诉我们的,这些都是事实真相。所以明白了之后,要学习佛菩萨,效法佛菩萨,用世间的话来说,舍己为人,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。我们对佛的赞叹,赞叹佛是「二足尊」。「足」是圆满的意思,「二」是讲智慧与福报,佛的智慧圆满,福报也圆满。我们仔细想想,说佛智慧圆满,大概我们没有什么疑问。为什么?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这一切经教,确实是智慧,没有智慧他怎么能说得出来,所以我们读了这些经教,肯定佛有圆满的智慧。但是说到佛有圆满的福报,我们就很难理解了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过的那种清苦的生活,三衣一钵,这是圆满的福报吗?我们现在接受四众的供养,生活条件比释迦牟尼佛当时不知道优越多少倍,我们还感觉得没福报。

  释迦牟尼佛圆满的福报从何说起?如果深入一层观察,我们就觉悟了,释迦牟尼佛真的有圆满福报。从哪里说起?他老人家一生当中,从来没有以一个恶念头,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这是大福报。一生当中,不要说没有恶的行为对一切众生,连念头都不起,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慈悲」这是福。想到这个地方才知道,他的福报圆满。我们看到他的生活很苦,这是我们凡夫的错觉。凡夫以为有财富、有地位,享受五欲六尘之乐,认为这个是乐。佛菩萨他们心里头那个享受,我们体会不到,他是清净之乐。在十法界,在六道轮回,帮助一切众生,这是成就功德,自己在其中,真正能做到一尘不染,这不是福报是什么?我们凡夫做不到,凡夫的心是污染的,他的心是清净的,所以他的那种乐、那种享受,我们没有办法体会到。从很粗浅的地方去观察,他没有妄想,没有分别,没有执著,没有贪瞋痴慢,没有忧虑,没有牵挂,这才是真正的乐,这才是真正的福报。

  他是天天在做给我们看,福慧二足尊,福慧两种圆满的享受,天天在表演,天天在做给我们看,我们看不出来。不但我们看不出来,实在讲,世尊当年在世,这些弟子当中,真正能看出来的人也不多。我们在《金刚般若经》里面,看到须菩提尊者发现了,看出来了,这个很难得。他能看出来,证明他入这个境界,他在这种生活方式里面得乐了,所以他能说得出来,他能够赞叹。我们永远迷在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之中,而不自觉。佛告诉我们,觉性是我们本有的。马鸣菩萨在《起信论》里说得好,「本觉本有,不觉本无」,这两句话给我们奠定了信心。「本有」决定可以恢复,决定可以证得;「本无」决定可以断掉,可以舍弃,可以放下。为什么你现在还放不下?你对於事实真相没搞清楚,所以你放不下。

  放下,有两个条件,第一个条件,事实真相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不必要人劝自动就放下;第二种人,虽然他还没搞清楚,没有搞明白,他对老师有信心,老师教他放下,他就放下,这就是《金刚经》上讲的「信心清净,则生实相」。我们现在清净信心没有,事实真相也没有搞清楚,要叫我们勉强放下,做不到。这两种人都非常希有、非常难得,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的人是大彻大悟。另外一种人,完全相信老师,善根深厚,《弥陀经》上讲的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」,这个人的善根福德非常深厚,他听老师的教诲。佛经里面常常说「根熟众生」,所谓根熟也就是讲这两种人。这两种人根熟,他在一生当中必定修行证果。不是这两种根性,这一生当中要成就很难,很不容易。

  所以我们自己要认真的反省,我们是属於哪一种人。这两种都不是,那怎么办?有补救的方法,这个补救的方法就是亲近善知识。佛陀当年在世,跟著他老人家,天天听他老人家讲经说法薰陶,这个薰习的力量很大。所以我们自己的善根福德智慧不能现前,长时期的薰陶,可以提前。在中国,我们在《高僧传》、《居士传》、《善女人传》里面所看到的,有亲近善知识十年开悟的,二十年开悟的,三十年开悟的,这都是一生成就的。这种人,正是善导大师所说的,遇到的缘殊胜,所以他的成就也就非常殊胜。过去倓虚法师给我们讲,他的一位老学长,谛闲老法师的徒弟,一个作锅漏匠的出家人,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,跟老和尚出家,老和尚就教他一句「南无阿弥陀佛」,他说:「你就好好的念,念累了你就休息,休息好了接著再念,将来准有好处。」他成就了,他念了三年,站著往生,死了以后还站了三天,等他的师父来替他办后事。死了之后还站三天,他凭什么?信心清净,他凭的是这个。谛老法师对他赞叹,不容易!

  在那个时代,哈尔滨极乐寺刚刚建成之后,第一次传戒,修无法师在那边往生,预知时至。修无法师没有念过书,也是不认识字,出家之前他作泥水匠,一生当中只知道念「阿弥陀佛」,其他的都不知道。人老实,老实念,预知时至,无疾而终。这些人都是属於信心清净的人,遇到好的老师,对老师有百分之百的信心,一丝毫怀疑都没有,所以他有成就。我们今天亲近善知识,最困难的问题,对这个善知识打了许多问号。对善知识有没有损害?没有,於他丝毫关系都没有,伤害的是自己。所以自己信心不具足,不但道业不能成就,看经听教,也把自己的悟门堵塞了,换句话说,不会开悟。这个道理,大家多想想印光大师讲的话,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」,这个「诚敬」是对老师。老师是不是开悟的人无关紧要,问题是自己的真诚心,真诚心就起感应道交的作用。

  我们学佛,如果你真的是菩萨了,你真的契入境界了,你对於一切众生,只有唯一的真诚心看待。我们所标榜的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,这是一句,任何一句里面,圆满包含其他的四句。什么叫真诚?「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叫真诚。什么叫慈悲?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」叫慈悲,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。诸佛菩萨跟我们不一样,他觉悟了,我们不觉。他怎么觉悟的?他用这个心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这是觉悟。而我们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总是会起分别、起执著。真诚心里面,诸位要记住,没有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清净心里头也没有,平等心里头也没有,正觉心、慈悲心里头统统没有。由此可知,只要你对人、对事、对物还有分别执著,就没有觉悟。

  我们要想学觉悟,一定要读诵大乘,要接受大乘经长时间的薰陶。不仅如此,还要把它落实在生活当中。落实在生活当中,就是对人、对事、对物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决定遵守佛的教诲,依教奉行,这是我们走自觉的路子。念念不要想自己,要想别人、想社会、想一切众生,奉献自己,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。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所需不多,最简单的生活,最平凡的生活,就是最幸福的生活,最健康的生活。佛菩萨不但是这样教导我们,他们自己以身作则,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,使我们有所遵循,知道如何在实际生活当中去学佛。佛法没有离开我们的生活,日常生活点点滴滴,觉了就是佛法,迷了,天天念佛读经也是世间法,也不是佛法,迷悟在心不在法。觉悟之后,一切法你就得自在受用,这就是佛华严,你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佛华严,佛华严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,完全融合在你现实生活之中,这就是佛法讲的证果,你证得了,证得是你真正得到受用。

  今天时间已经到了,我们的话题只讲到此地。明天我们要谈谈怎样落实在现实生活当中。同学们现在都在学校求学,如何作一个学生菩萨?你自觉了,觉悟就是菩萨。你是什么身分?学生的身分。学生菩萨应当怎样作法?这里面你自己得到真实的受用,也能够帮助别人,启发别人。所以学佛,第一堂课是最重要的,要把佛法认识清楚,它不是宗教,也不是哲学,但是它确实包括了宗教,包括了世出世间所有一切学术,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。唯有学佛,我们才会真正得到一生的幸福美满,无论你学的是哪个科系,将来在社会上从事某一种行业,都能够得到大圆满。好,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,谢谢大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