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知恩报恩 - (第一集)
知恩报恩  (第一集)  1998/1  美国圣荷西  档名:21-059-0001

  杨会长、诸位法师、诸位同修大德:

  今天是新年的开始,时间虽然不长,我们能在此地聚会也感觉得法喜充满。每一次来,总会跟大家闲话家常。今天我看这个桌子上有一份讲义,这一份讲义是去年年底,新加坡净宗学会召开了一次净宗联谊会,目的是希望全世界每个地区修学净宗的同修彼此能够认识,互相协助,这个用意很好。李木源居士来找我,他说我们这次开会要标出一个会议的精神,我就告诉他会议的精神之所在,正好赵朴初老居士提了四个字:「知恩报恩」。这四个字意义很深,在《大般若经》里面,这是二地菩萨修学的一个主要科目。在《大般若经》里面,二地菩萨总共修学八个科目,「知恩报恩」是其中之一。大家都晓得,现在的社会动乱不安,每一个人都很忧虑,如何能帮助这个社会?实在讲,这四个字就是针对现前动乱的一付良药。

  我们学佛,每一天回向偈都要念几遍,回向偈里头有两句:「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」。每一天都在念,念的时候轻易的从口头上滑过,没做到!为什么做不到?不知道「恩」。那怎么能谈得上报恩!所以一定要知道恩。四种恩,第一个是父母,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。很可惜现代人都把父母忘掉了,这就是一切动乱灾难的根本。他连父母都忘掉了,这还得了吗?第二个是老师的恩,现在师道也不存在了。过去古老的中国教育,一个年轻人的成就,一定要依赖父母跟师长密切的配合来教导他,他才能成人。孝顺父母,父母对儿女说不出口。做父母的人教导你的儿女,「我是你的爸爸妈妈,你应该要孝顺我。」人家反抗,「我为什么要孝顺你?」所以教孝是第三者,老师来教。老师要把这桩事情说明,有道理、有方法、有事实真相,所以老师教孝。父母教自己的子女要尊师重道,这样两方面互相教,这个小孩才能有成就。

  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,我们今天把这个疏忽掉,所以孝道没有了,师道也没有了。你要想天下不乱,那怎么可能?不可能的事情。灾难很多,诸位稍稍留意一点现在的资讯传播,灾难到处都是,一年比一年多,一年比一年严重,我们万万不可以掉以轻心。对自己个人来讲怎么办?从前李炳南老居士的话,「我们唯一的一条生路,念佛求生净土」。真正要想得生净土,必须万缘放下,对世间、出世间没有丝毫留恋。真放得下,你才能有把握走得了,这个是上上之策。

  我们还没有去之前,这个身体还留在世间,就应当尽心尽力去帮助别人,帮助别人认识这个环境,来解决当前的问题,这是我们应当要做的。佛菩萨大慈大悲普度众生,我们为佛弟子,帮助佛教化众生,帮助里面最重要的是要自己做到。自己做不到,你怎么劝人家?效果很难收到。必须自己认真去做,做出一个好样子给人看。时间久了,三年五载,必定有人看到之后会受感动。所以佛法要行,说在其次,我们要做到。能把这四个字「知恩报恩」做到,经上讲你至少是二地菩萨,不是凡夫。

  除父母、师长之恩外,有国家之恩,我们居住在这块土地上,这块土地与我们有恩,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来爱护这块土地?再就是一切众生与我们有恩,有情众生,我们叫动物;无情的众生,植物、矿物,我们一个人在这个世间生活所需、衣食住行,都要仰赖一切众生的供给。一定要知道这个恩德,然后你才会想到去报恩。能报恩就能度众生苦。

  第二句「下济三途苦」,三途是地狱、饿鬼、畜生。地狱、饿鬼、畜生是果报,果必有因,因就是贪瞋痴三毒烦恼,我们现代名词讲病毒,这三种是严重的病毒。所有世间一切的灾病,都从三毒发生的,所以要想拯济三途苦,就要把贪瞋痴拔除。从什么地方做?从自己本身做起,不要去要求别人,你要求别人,你就错了。儒家跟佛家都是讲求内省的功夫,就是向内反省,做这个功夫,这个重要。要把自己的贪瞋痴慢拔掉,然后就能够帮助别人了。自己没有离开三毒,帮助别人的效果非常有限。纵然你做弘法利生的事业,做得有声有色,做得很有成绩,到哪一天你这个三毒忍不住一发作了,大家对你过去所作所为都不相信了,就前功尽弃,那怎么能成就?

  所以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内心的三毒烦恼拔除,这是大乘经上常讲的,菩萨度众生一定先度自己。不能度自己而能度别人,没这回事。这个话的意思很深,我们要细心去体会,所以一定要拔除自己这个病毒。内有三毒,外面才有诱惑,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的诱惑,内外交感,哪有不病的道理?人就会生病,就会有灾难。不但我们个人有病苦、有灾难,整个社会都有灾难,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,所以修行要从本身做起。夏莲居老居士在《净语》里一再提到,这个事情要真干,不是干假的,要真干。真正肯舍,真正肯放下,才能够自度度他。所以我说「知恩报恩」这四个字,做为我们净宗联谊会的精神之所在,很好!

  去年五月间,我到北京访问北京师范大学,北师大门口有八个字,「学为人师,身为世范」,身体,身为世范。我改了一个字,我把它改成「行为世范」。校长告诉我,这八个字是他们全校老师共同拟订的。我看了之后非常欢喜,这八个字就是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这八个字就是圆圆满满的佛法。他们学校教「作师」、「作范」,因为它是师范学校,学生毕业出来之后,将来分发到全国各地方,都去作老师。这个师范的范围小,佛家讲的师范范围大,佛是教我们每一个人都作师,每一个人都作世范。

  你看《华严经》到最后,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这五十三位法身大士,实在讲这是五十三尊佛。他们示现应化在世间,表演出这个形相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。他表演这些干什么?就是上报四恩,下济三苦,佛菩萨表演的就是这些。在自己现实的生活当中,作师作范。我们现前,生活里面有富裕的,也有贫贱的,无论过什么样的日子,你在生活里头作榜样、作模范。每个人的工作不相同,在你现前工作上作模范、作好样子。

  诸佛菩萨是九法界众生的大导师,就是最好的模范、最好的典型。你能够作师作范,常常存这个心,你就荷担如来家业,佛家的事业你就承担了。处处给众生作好样子。我们动一个念头,自己要反省,这个念头能不能给一切众生作好样子;不能给一切众生作榜样的,这个念头不能起。我们开口说话,要想想这一句话是不是能给社会大众作好样子?如果不能,这个话就不能讲。时时刻刻存心作师作范,就是作菩萨、作佛。一切菩萨诸佛,就是九法界众生最好的师范,这是我们必须要懂得的。

  李居士给我谈到这个问题,我就把这十二个字告诉他,这十二个字做为我们净宗同修精神的依归,这样就好。接著他就要我在开会的头一天做一个致辞,我就写这么一段,这是我开会致辞的内容。依据教、理、行、果这个四段。

  「教」,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教科书—经典。我们依什么样的经典来修学?「总依净宗五经一论」。净宗在最近的十年,李炳南老居士往生之后到今天十二年了,是他老人家往生之后,我们才在各个地方提倡净宗学会,提倡专修专弘。时间并不长,可是效果非常殊胜,出乎我们意料之外。有许多人来给我说,也有不少人赞叹,我说这个成就绝对不是我们几个人的能力所做到的。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成绩?第一个是这个时代众生的机缘成熟。就像《弥陀经》上所说,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,得生彼国」,这个时代的众生善根、福德、因缘成就了。众生的缘成就,就能感得诸佛如来的加持。所以净宗传播这么快,影响这么大。这是诸佛菩萨,大众的善根,我们怎么可以居功?我们不过是适逢其会而已,这自己一定要清楚、要明了。

  在这个时代里面,每一个人生活、工作种种压力很重,如果经论分量太多,一般人确确实实无法接受。净宗所依的典籍,在所有各宗里面分量最少,虽然是五经一论,要把它合订印起来还只一小册,所以它的分量不多。分量虽然不多,里面的义理真的是圆满,可以说究竟圆满,非常适合於现代人。所以这个本子推出去之后,大家能生欢喜心,很有它的道理。

  我们提倡在五经里面,专依《无量寿经》。《无量寿经》我们采取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,他这个本子是集五种原译本之大成,会集得好,把这些艰难生涩的句子都舍弃掉,所以我们看起来浅显,很容易懂,不难读也不难理解,这是它的长处。虽然这个本子是流通了,这个本子现在流通的量,我们做最保守的估计,恐怕要超过二百万册,这是最保守的估计。我们希望这一部经能够让初中的学生看得懂,才能做到普度众生。实在讲我们何尝不希望小学生都能看得懂?但是我现在确实没有这个能力,没有办法让小学生看懂。现在我们写了一个易解、简注,这个目标就是让初中学生能够看懂。这个书是从前韩馆长的愿望,她给《弥陀经》写了易解,茗山老和尚看到了,就告诉她,你给《无量寿经》也写个易解。她把这个事情常常放在心上,到去年三月她往生了,这个事情她没做,但是她就咐托给我们,希望我们把这个工作做好。

  我在新加坡第三届的培训班,就把易解当作一门功课,让全体同学来参与。不错,在这段时间当中完成了。完成之后我要看,里面有相当篇幅的更动,大概我给它改的占全文的三分之一,改得很多。版面重新排,这个本子大概两个月之后可以出版。这是《无量寿经》最简单的注解,希望这个经、这个法门,能够普及到一切众生。如果说是时间不够,没有时间深入经藏的话,一部经就足够了。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」,我提出这八个字,一门深入。

  古人给我们讲深入经藏,这一句话有两种解释:一种解释,这个经藏就是大藏经,你深入经藏,广学多闻;另外一种解释就是一部经,一部经深入,藏是这个经文里头字字句句所含藏的无尽义,你能够深入,古德常讲「一经通则一切经通」,那是你真正深入。所以我们可以取第二种的讲解法,一部经深入。怎么深入法?这就是教、理、行、果。你是依教,你要解其理。理有性之理、有义之理,义理的范围比较浅,性理的范围就深了。

  不仅仅是禅宗讲参禅、明心见性,读经一样也明心见性。所以一部经,要明心见性就容易太多了。为什么?见性要靠定功,你心不定,你怎么能见性?一样东西,心容易定;你要涉猎太多的话,心就定不下来,那么你所学的是佛学常识,不是功夫。所以一部经深入能得定,成就三昧,得定之后,这才会开悟。在佛门里,教下叫大开圆解,禅宗里面叫大彻大悟。大彻大悟是用参禅的方法得到的,大开圆解是研究经教里面得到的,这正是所谓法门有无量无边,其实确实是殊途同归。也就是参禅能开悟,读经也能开悟,研教也能开悟,念佛也能开悟,持咒也能开悟,问题就是在你功夫要下得深。什么叫深?深就是清净心,离一切分别执著,功夫就深了。你还有分别执著,没功夫,那是凡夫,那不能解决问题。不但生死大事六道问题不能解决,眼前的祸福都不能解决,这些都是事实。所以一定要修清净心。

  诸位就明了,修清净心,一门深入真的就方便太多了。这是依《无量寿经》。《无量寿经》一定要对它深解义趣,要真的懂、真的明了,懂了之后要去做,做不到没有用处,一定要做到。阿弥陀佛所发的四十八愿,我们也照发了,读经文就发愿了,发的愿跟阿弥陀佛一模一样,与阿弥陀佛同心同愿。佛在经上教导我们,哪些事情应当要做的,我们要记住,认真努力去把它做到;哪些事情不能做的,决定不可以去做,这才叫真正修行。所以经文你要是不能记住,你不能够了解、你不能实行,西方极乐世界再好,你这一生还是没分,这一定要清楚,要明白。

  清凉大师在《华严经疏钞》里面告诉我们,三乘人有因无果。因是什么?修行。哪三乘?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。声闻修四谛法,缘觉修十二因缘,菩萨修六度万行。他有修,没有结果,这个话说的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怎么说他没有结果?不能脱离十法界。所以末后告诉我们,只有一乘教有因有果。《华严》是一乘教,净土也是一乘教,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有果。不能往生没有果,我们自己要清楚、要明了。六道是怎么形成的?执著形成的。你没有执著,就没有六道,你就脱离六道轮回。十法界怎么来的?分别来的。由此可知,离开一切分别,十法界就没有了。你依旧不能够离开分别执著,你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,所以这是有因无果。

  我们修学其他法门,要想超越十法界真的太难了,可以说是末法时期没有一个人能做到。谁肯舍?谁肯把一切法舍得干干净净?谁能做到一丝毫都不沾惹?这才知道修行证果真的难。幸好我们遇到这个法门,这个法门是阿弥陀佛,也是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的不二法门。不仅仅如此,它最殊胜的,经上常讲「难信之法」,难信在哪里?五乘齐入报土,这个难,五乘是讲人、天、声闻、缘觉、菩萨,平等成佛。这个的确是所有一切经论里头没说过的,没这种说法。这个法门是无比的殊胜。所以只要依靠一部经典,老实念就成功了,一定要认真努力去做。

  五经里面最重要的是三种,《无量寿经》是一种,《弥陀经要解》是一种,《普贤行愿品疏钞》,这三种最重要。我过去学佛,也特别留意这三样东西。以后接触黄念祖居士,黄居士把夏老的一些资料送给我,夏老也是这样提倡的,也是特别标榜这三种。三种可以同时学,三种也可以任选一种,一门深入都好。另外就是净宗祖师的语录,特别是印光大师的《文钞》。最要紧的就是要掌握住。

  佛法,经典里面常常比喻是良药,把佛比作大医王,众生都是病人。所以讲经说法,经怎么讲?经要应病与药,药到病除,那你讲的就有用处。如果你所讲的脱离现实,与现实的生活工作毫不相关,那个经讲了有什么用处?没用。发心学讲经的人,一定要注意到这个问题。要仔细观察现在众生的毛病是什么?心理上的毛病、思想上的毛病、见解上的毛病、言语造作上的毛病是些什么?你能够了解,然后拿著经教才可以给他治病、给他对治。经没有一定的讲法,活活泼泼。任何一部经典,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。但是我们拿出来对治众生的毛病,往往在无量义里头只取一个意思,就能把人病治好。不是叫你无量义都搬出来,搬出来没用处。

  过去我在讲席给大家报告过,经是佛说的,永远不变,超时间、超空间,讲法因人、因事而异。我们读古人的注解,看古人对这部经的讲法,你就晓得他那个时代众生害的些什么病,你看他怎么讲的,准得利益。汉朝人的注解跟唐朝人的注解不一样,那就说明汉朝人害的毛病跟唐朝不一样;唐朝人害的毛病跟宋朝人也不一样,现在人害的毛病跟古时候不相同。这是说我们参考古人的注解是有必要了解他们的讲法,他们为什么讲得那么活泼?为什么讲得那么圆融?我们从这些方法里头推陈出新。参考这些旧的处方,我们在这里得经验,新的东西出来了,新的东西才能解决现代人的问题。世间法里头求新求变,佛法的讲解也要求新求变。求新求变是方式上、技巧上,原理原则决定不变。原理原则是什么?断贪瞋痴,这个不变。断一切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这个原理不变。古今这些大德,他们讲解的技巧不一样,都能够引人入胜,都能叫听者得真实的利益,这一点很重要。

  我们这个「教」所依的,的确是很简单,这一点点、几本书能解决问题吗?真能解决问题。实际上讲,一部经就是一切经,任何一部经都是一切经的浓缩,任何一部经展开来就是一切经。《华严》上常讲,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」,没有一多。你往这上面去体会,你的心就定了,心就转了,这对於修学就有很大的帮助。

  其次我们讲到「理」,理是理论、道理。道理都在经上,我们这里列出五条。第一条「信依《要解》六信」。净宗法门最重要的条件是三个—信、愿、行。信是根本,蕅益大师在《要解》里面跟我们讲了六条,非常重要。第一个就是要相信自己,相信自己有佛性。我们说得浅显一点,说得白一点,要相信自己有良心,这个话你总能懂吧!王阳明「致良知」,首先要相信,相信我自己有良心,就是相信我自己可以做个好人,相信我自己能作师、能作范,这个很重要。第二才相信佛。所以头一个要相信自己,你自己要失去信心的话,佛也帮不上忙。自己一定要有信心,决定要相信自己有佛性,自己这一生决定可以作佛。用什么方法?念佛往生净土,决定可以作佛。有了这个信心之后,要把不能作佛的障碍舍掉,不能作佛的那些障碍是业障,一定要把它舍掉。要真正忏悔,往昔所造诸恶业,真心的发露忏悔,永远不再造,这就是把障碍去掉了。

  我们要相信佛,相信经典里面所说的理、事、因、果。这是蕅益大师跟我们讲信,信要具足这六条。他讲得很好,简单明了,我们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。《无量寿经》上说,「受持如来甚深法藏,护佛种性常使不绝。」我们要有这个信心,我们有能力受持。如来甚深法藏就是《无量寿经》,我们有能力把《无量寿经》做到,要有这个信心,这就是受持如来甚深法藏。护佛种性常使不绝,我们的良心就是佛性,我们有良知良能,要护持。

  再看第二段,「十界一真,世出世法,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这是佛给我们讲宇宙人生的真相。真相是什么?真相是所有一切法都是梦幻泡影。《金刚经》上教给我们: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」这个看法是诸佛如来的看法,他们的看法正确没有错误。十界就是十法界,一真是一真法界,十法界跟一真法界、世间法跟出世间法,都是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。这个心不好懂,这个心是真心,不是妄心,都是我们真心所变现的。这个意思难懂。就好像我们作梦一样,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,当你梦醒的时候,你想一想梦中的境界,都好像是真的,梦醒之后知道这梦是假的。其实正在作梦的时候,又何尝是真的?这个道理要细心去体会。所变现的这个境界,为什么有变化?这个变化就是底下讲的「唯识所变」。识是什么?妄想、分别、执著。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,把这个现象产生了变化。

  所以大乘经上才讲,「万法皆空,因果不空」。因果是不是万法?是的。既是万法,万法皆空,为什么因果不空?因果就是讲转变、相续,因果是讲这两种现象,它转变不空、相续不空。佛说一切经教,离不开因果的定律。《华严》讲五周因果,《法华》讲一乘因果。佛说的一切法,那个法也是因缘生法。所以佛才教给我们,法不能执著,执著就错了,这个道理很深。

  这四句不但要记住,要常作如是观。境界一现前,你马上就想到,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你在这个境界里面就不会生烦恼。什么烦恼?喜怒哀乐,这个念头就淡了,自自然然就淡了,假的不是真的。你就能恢复你的平常心,平常心是真心,平是平等,常是永远保持你的清净平等,这是真心。能做得到吗?能,诸佛菩萨做到了。他为什么做得到?他知道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他对这两句深深的理解。我们为什么做不到?这两句也常念,出大门就忘掉,不管用,还把这个境界当真,在这里面起贪瞋痴慢。我们不如佛菩萨的地方就在此地。

  《无量寿经》上佛教给我们,「观法如化,三昧常寂,通诸法性,达众生相」,这四句话好!第一句教我们「观法如化」,法是一切法,这一句就是《金刚经》上的四句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」。四句变成四个字:观法如化。你能入这个境界,你的心一定是定的,「三昧常寂」,这是大受用,《无量寿经》经题清净平等觉现前了。三昧常寂就是清净平等觉,这还得了!圆满的智慧现前。它起作用,「通诸法性,达众生相」。法性是理,万事万法的大道理,明了了、贯通了。所有一切现象,他没有一样不清楚的,十法界、一真法界。众生相意思很广,众生不是讲人,也不是讲生物,所有一切现象就用这两个字包括了,众缘和合而生的现象,众生两个字的本意是这个讲法,所有一切现象都是众缘和合而生,他都明了、都通达。

  「住真实慧」,前面第二条所讲就是真实智慧,他的心安住在真实的智慧,没有一样不通达,没有一样不明了。「开化显示真实之际」,这就是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。开是开示,这里面的意思,不但是包括讲演,还包括表演。表演是做给别人看,像五十三参做给别人看。显是明显,明显的指示真实之际。真实之际就是前面第二段里所说的,这是真实之际,也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。他所说的、他所行的,与事实真相都相应,这叫做开化显示真实之际。「惠以真实之利」,给众生带来的是真实的利益,真实的利益就是了解宇宙人生真相。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都与事实真相相应,这个事实真相,在《般若经》里面讲「诸法实相」,跟诸法实相相应。

  下面这两句,大慈悲心自然生起,不必要劝。「於诸众生,视若自己,念念普利群生,心心流入觉海。」他没有分别,没有执著,同体大悲心生出来了。为什么?他明了十法界、一真法界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。换句话说,都是自心的幻相,离开自心无有一法可得。那么自己在哪里?一切法就是自己。禅宗开悟之后,我们在语录里看到,所谓「尽虚空、遍法界,是沙门一只眼」,这是什么意思?这个意思就是讲一体,尽虚空、遍法界跟自己是一体。你能爱护他,就是爱护自己,你糟蹋他,就是糟蹋自己。觉悟的人,爱护自己,迷惑颠倒的人,糟蹋自己。

  诸佛菩萨觉悟了,所以对一切众生同体大悲、无缘大慈。缘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条件,没有条件。佛菩萨对一切众生没有任何条件,他爱护关怀,全心全力的帮助。为什么?他知道自他是一不是二,这是觉悟了。迷了的人,自他是二不是一。有执著,头一种是我执,执著这个身体是自己,另外的身体不是自己。然后所做出来的,损人利己,利益这个身体,损害众多的身体。不知道众多身体是自己,等於说把众多的自己毁掉了,留下这个小小的一个自己,也保不住,绝大的错误!这是讲观念转变过来,能够看一切众生跟看自己一样。

  念念普利群生,普就是平等,普遍帮助众生,念念当中帮助众生。心心流入觉海,就是不迷,真正做到觉而不迷,所谓是朗然大觉。在一切时、一切处,总是关心一切众生的疾苦,总是尽心尽力帮助众生解除这些痛苦。佛菩萨虽然是有这个心,有这个愿,也有这个能力,很可惜的,众生不肯接受,那就没法子。不是佛菩萨不慈悲,是我们众生迷惑颠倒,产生一个很大的抗拒力量不接受,这就是我们所讲的业障。

  下面这一条,「以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之心,以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随缘之行,破除一切妄想执著」,这句话很重要。往年,印光大师,他老人家一生提出的修行纲领十六个字,我们仔细去观察,这十六个字他真做到了。「敦伦尽分,闲邪存诚,信愿念佛,求生净土。」印光大师做到,也以此教化众生。可是这十六个字,前面两句太深,现在一般人看不懂。什么叫敦伦尽分?什么叫闲邪存诚?懂的人不多,所以我变了一变,编了这二十个字,比他老人家多了四个字。他十六个字,我们用二十个字,这个好懂。

  「真诚」,善导大师在《观无量寿佛经》注解里面,就是《四帖疏》,跟我们重复讲了好多遍,「一切要从真实心中作」,这句话重要。现在这个世间,有些人说不可以老实,老实人活不下去,老实人没饭吃,所以大家都不老实了,这问题严重。老实人一样赚钱,老实人一样过得很自在。我在新加坡看到一个傅居士,傅来成,我叫他做菩萨商人,他每年大概可以赚新加坡的钱一千多万,你看他每天是悠哉悠哉的,好像他没工作。这个人就凭老实,决定不自欺、不欺人,句句都是实话,没有一句假话。做生意纳税,百分之百的纳税,绝不是找一个会计师能不能逃一点税,他没有。规规矩矩,他一年还赚那么多钱。我们跟《了凡四训》对照一下,没错。命里头有,丢都丢不掉;命里没有,想尽方法也得不到。

  傅居士,我们这里不少同修认识见过面的,他大概是小学毕业,所以程度很差,也没有学过英文,在新加坡做生意,跟欧洲人往来,语言就是障碍,他找翻译。欧洲这些大企业家、商主,为什么会找到他?就是看到他老实可靠,所以把总代理权都交给他,靠得住。他说:我什么能力都没有,就是老实。生意来的时候,他又不会做,他不会做生意。所以他要请人,他说我不是请伙计,我是请老板,请人来帮他做,请老板,真的是请老板。他请的这个人,就教他诚实、教他老实。他人到哪里找?他告诉我,到寺庙里去找。常常逛寺庙,看到年轻人,这个相貌还不错,在那里磕头拜拜的时候,求签问卦,他在旁边听。如果听这个年轻人是为父母,这不错,孝子,他就找这个人。观察几次之后,他就找他谈话,现在有生意的机会,你要不要做?这样找人,所以他也很聪明。他说我不能先告诉,先告诉人就作弊了,假的,他不让人知道,就偷偷的到寺庙里去打听,去找好人,然后就把生意介绍给他做。做的时候特别关照他:你做成功了,我就得利益,你做失败,我一切都完了,都靠你。所以他找的人都不错,都很好。做上三年,三年很守规矩,他就把你直接介绍给他东家。这个人很了不起,介绍给这些大企业家,介绍给他们,让你自己独立去发展,他只赚小利益。所以老老实实他一样赚钱,纳税百分之百还赚钱。所以真诚非常重要。

  你心地真诚,真诚心待人,别人用虚假心对待我们,不要去计较,只问我们自己真诚待人就行了。他搞虚假,他走六道轮回,我们要走一真法界,我们两个走的路不一样。他要用真诚,他也摆脱六道轮回了。所以不要去计较别人,不要去看别人,时时刻刻回过头来看自己。禅宗六祖惠能在《坛经》里面说得好,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」。世间人有没有过失?没有。怎么没有?他做出好榜样,是做出来让我们学习的;他做坏榜样,也是叫我们反省,不要做那些事情。都是老师,都是善知识,没有一个是坏人,都是佛菩萨。你的心多清净、多欢喜,法喜充满,你的日子过得多自在。所以世间没有一个是恶人,没有一个是坏人。

  这个道理我们要懂,然后才是真正觉悟,以大慈大悲心处事待人接物。你在生活上所表演的,自自然然是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随缘。妄想、执著纵然不能除尽,也会逐渐的淡下去,这对我们自己利益就大了。

  好!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