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兴中学开示 (共一集) 美国达拉斯 档名:21-043-0001
董事长,校长,各位家长,老师:
今天承蒙董事长邀我到贵校来做一个讲演,我感觉到很荣幸,能够在美国我们中国人所办的学校,来谈谈佛陀教育。一般人都以为佛教是宗教,其实佛教是教育,而不是宗教。但是现在我们接触到的佛教,无论是在国内,还是在国外,它确确实实是宗教,这个我们也不必避讳。但是我们要知道,从前的佛教,不是宗教,至少在三百年前,佛教是教育。
佛教本身也称宗教,但是跟我们现在所说宗教的定义,完全不相同。佛教自称宗教,是因为它教学的方式,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办法。一种是用教科书,像我们现在学校一样,由浅而深,循序来教导,这个我们称它为「教下」。另外有一派,它不用教科书,完全用静坐,用领悟的方法,这个就是禅宗,我们称它做「宗门」。於是宗门、教下,简称「宗教」,跟我们现在宗教定义不相同,它是两种完全不相同的方法。方法虽然不相同,目的是相同。目的都是求智慧,所以佛教的教育,是智慧的教育,它是以开智慧为目的。这一点,现代人也有不少觉悟到,没有智慧,不能解决问题;解决问题,一定要高度的智慧。
智慧跟聪明不一样,聪明在佛法里面叫它做「世智辨聪」。聪明不能解决问题,聪明反而会带来许多复杂的问题,解决问题要靠智慧。智慧从哪里来呢?佛告诉我们,佛是最好的老师,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,所以这一点我们要认识清楚,佛菩萨是一切大众最好的榜样,无论在生活、在工作、在处事待人接物,因为他具有高度圆满的智慧。这是一个过来人,他把他的经验、方法,提供给我们,这个就是佛家所讲的加持,加持是这个意思,绝对不是用手去摸摸头,那个是假的、骗人的,摸摸头就能开悟了,没有这个道理!还是把他的经验、方法教给我们,正如同学校里面,我们老师将自己修学的经验,传授给学生,提供给学生们做参考,是同样的一个道理。所以诸佛菩萨都是以老师的身分来教导我们。
虽然说老师的身分,但是不一定采取老师这一个行业,这一点我们要知道。所以他的教学范围非常之广,无论在哪一个行业,无论什么样的生活方式,他都能够随顺一切众生,参与实际的工作,而从这个地方来表演,给大家带来智慧的启示。所以他的方法很多,我们常讲:「无量法门」,法就是方法,门是门径、门道。他教学的方法很多,非常的善巧,巧是巧妙,善是合乎规矩,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合乎逻辑,合乎科学方法的精神,但是用非常巧妙。
佛告诉我们,智慧是我们一切人本有的,决定不是从外面来的。既然是本有,现在为什么没有呢?智慧究竟到哪里去了?他告诉我们,我们现在智慧所以不能现前,是因为有了障碍。这个障碍,将我们的智慧障住了,智慧不能现前,佛在《华严经》上说得很清楚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。佛的智慧之大,我们看到佛的经典,就能体会到。佛教的经典之多,是任何学术、宗教都不能跟它相比。如果单单就个人或学术团体来讲,确实佛教这个团体,典籍最丰富。
「德能」,德是说他的道德,品德完美没有缺陷;能,是能力,办事的能力,都能够达到圆满,而没有欠缺,这个是很难叫人想像,经典当中常讲:「不可思议」,但都是真实的。佛有这个智慧、德能,那我们大家统统都有,佛的德能显露出来,能够应用在生活上,应用在工作当中;我们的智慧、德能现在不显,佛说这个有障碍,障碍当然很多、很复杂。他把许许多多的障碍,归纳为二大类。一类叫烦恼障,你有烦恼,你的智慧、德能不能现前,被烦恼障碍住了。另外一种叫所知,所知其实它并不是障,为什么呢?宇宙人生,过去、未来,确确实实是我们应当知道的。应当知道,现在不知道,这里头有一个障碍,这个障碍就叫它做所知障,所以所知并不是障。是障我们的所知,那种障碍就叫所知障,它跟烦恼不一样,烦恼本身就是障碍。因此,佛对我们的教导,无论方法怎么样的多,怎么样的巧妙,总原则不外乎教我们舍离这两种障碍,也就是教我们断烦恼、破所知。如果这两种障碍除掉了,我们的智慧、德能就起作用,就现前了,这个是佛法教学的根本。
障碍从哪里来的呢?我们要知道,如果不晓得障碍从哪里来,这两种障碍决定除不掉。佛在经上给我们讲,烦恼障是从我执来的,你看一切众生都执著这个身是「我」,起心动念都为「我」想,这个事情就麻烦,这就产生严重的障碍,这是我们不了解事实的真相。事实真相是这个身不是我。不是我,是什么呢?这个身是我所有的,不是我。就像我们的衣服一样,这个衣服是我所有的,衣服不是我。衣服穿破了,很欢喜的脱掉,换一件新的。这个身是我所有的,这个身老了,用旧了,也可以不要,换一个新的,你就很快乐的换一个,就像换衣服一样。从这一点,我们就能领悟,我有,但不是这个身。有真我,真我没有生灭。所以净宗讲无量寿,那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换一句话说,大乘佛法就是叫你把真我找到,然后假我就得自在,你应用就自在了,你就晓得如何去用它。
真我没有生灭,在佛法里叫自性、叫真如、叫本性,它的名称很多,至少有几十种不同的名称,都是说一桩事情。一桩事情,佛为什么要说那么多的名词呢?佛有个用意,教我们不要执著这个名词你要执著这个名词,错了!知道名相、名词、术语,也是假设的,表达这个意思。懂得这个意思就好了,不要执著在名相上。执著在名相上,就变成所知障,这两大类的障碍,是这么来的。一个是对我的执著,一个是对法的执著,错了!去掉这两种障碍之后,你的智慧、德能就现前了,它的好处就太多了。譬如我们现在世间人,都追求财富、智慧、健康、长寿,我们希望得到,但是总是得不到。如果你要是找到自性,那这三样东西,你可以随心所欲,真正是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,不需要操一点心,为什么?自性变现出来的。你把能变的掌握到,那所变的,你喜欢变什么就变什么,这是事实的真相,这是佛教育的目标,佛教育修学的目的。
我们知道佛家教学,无论在目标上、在方法上、在技巧上,乃至於在形态上,都达到究竟圆满,於是我们才真正肯发心来学习。很可惜的,现在对於佛法真正修学的人少了,学宗教的人多了,太多太多了,大家所接触的学佛的,都是学宗教的佛学,而不是释迦牟尼佛本来教育的佛学。「佛」这个字是从印度梵语翻译过来的,意思就是智慧、觉悟。我们懂得这个意思,就晓得佛教是智慧的教育、佛教是智慧的教学,这个里面没有迷信,也可以说它是所有教学的中心,所有教学的根本。因此,佛教传到中国来,很容易被中国朝野接受。因为它教学在基本的理念上,跟我们中国古人相同,那就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,中国儒家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,佛法也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,这就很相应了。这一来,就受到广泛的欢迎。而佛对孝道的阐扬,比儒家详细得太多太多了,这得到广大朝野人士的尊敬。
这个意思如果再往深处去看,上一代还有上一代,下一代还有下一代,这样去观察,过去无始,未来无终,无始无终是一体,这是孝的意思。所以外国人对我们中国人纪念祖先,他怎么想也想不通。我们中国人纪念千百年的祖先,他说:「你根本认都不认识,见也没有见过面,你去纪念他干什么?」这就是他们没有孝的观念,不知道过去、现在、未来是一体,这是讲竖的,从空间上讲。你懂得这个道理,你从横面看的时候,十方是一体,所以「孝」这个符号里所代表的,佛家讲:「竖穷三际,横遍十方」,是一个整体。这个整体是什么呢?儒家只讲孝道,「道」就很难懂,好像很玄!而在佛家讲,我们更容易懂,佛家讲那就是自己,所以真正的自己、真正的我,尽虚空、遍法界就是一个自己。这个话说起来是不太难懂,可是意思,我们都想不通,怎么会尽虚空、遍法界是个自己呢?明明你、我、他都不一样,怎么会变成自己呢?那有这种道理呢?
中国古时候这一些圣贤,他们的智慧,实实在在是值得我们敬佩的,造的这些文字,就是智慧的符号。让你看到这个文字,在佛法里面,听到这个声音,看到这个文字,就能启发你的觉性,一般人讲的悟性,能启发你的悟性。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里面所没有的,显示出中国古圣先贤的高度智慧。像「孝」这个字,在中国文字原则上,它是有六个原则,我们称之为「六书」,这个字是属於会意,叫你看到这个符号,体会它的意思。它上面是一个「老」字,下面是个「子」,你去体会这个意思「老」是上面一代,「子」是下面一代,上面一代跟下面一代合成一体,那叫「孝」。所以西方人讲有代沟,代沟就是拆开,老跟子脱节,不是一个,那就叫代沟。如果上面一代,跟下面一代是一体,这叫孝。
佛在经上常用比喻来说,希望你从比喻里面去体会。经上用梦做比喻讲得很多,大乘经上说得很多,佛常用这个做比喻。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,当你在作梦的时候,你并不知道你是在作梦;醒了的时候,也并没有注意,我刚才作过什么梦,也没有去想一想到底是什么回事情。如果学了佛之后,佛在经上常常教导我们,当你梦醒的时候,你仔细去想一想,梦中的境界、梦中的状况;再去想一想,梦中所有境界,哪一样不是自己?梦是自己,我们讲意识心变现的。意识心也好,不意识心也好,我们不必去注重这一些。能变现梦境的,总是自己的心,总不是外面的事情,这个心变现成梦中境界。
梦里面有自己,是自己变现的,没错!梦中还有很多人,那些人从哪里来的呢?决定不是外头人跑到我梦里去,没有这回事情,还是自己变现的。梦里山河大地、虚空法界,全是自己变现的。你要是明白之后,再问你:「梦中哪一个不是你自己?」而后才恍然大悟,原来整个梦境就是自己,佛用这个比喻来告诉我们。我们今天眼所见、耳所听,虚空法界就是你真性在作梦,变现出这个境界。所以在境界里,没有一样不是自己,谁知道呢?佛知道,佛醒过来了,知道这个事实真相,我们现在在作大梦,没醒过来,在梦里还是分别,还是执著,还是搞这一套。他醒过来了,晓得虚空法界是自己,所以全妄即真,这个现象是幻相、妄想,就是梦中的境界相。妄相是真心变现出来,真心在哪里呢?全部的妄相就是真心,全真即妄,全妄即真,真妄不二,是一不是二。
在这些境界里面,他明白了,不再迷惑了,觉悟了。觉悟之后,他心清净了,在这个境界里面,决定丝毫不染,为什么?没有染著的必要,同时实实在在讲,根本就染著不上,怎么可能会染著呢?我们今天讲被污染了,心地被污染,实在讲,那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已,决非事实。你心地被污染了,你还能洗得干净?所以是个妄想、是个妄念。你把妄念丢掉,你的清净心就恢复了。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。所以智慧不是外来的,智慧是本有的。
现在问题就是我们的妄想、杂念丢不掉、去不掉。为什么去不掉?佛也有个比喻,佛用薰习,用这个比喻来说明这一桩事情。薰香现在没有了,现在科技发达,现在不但女子、男子,甚至於在应酬里面,衣服都濆一点香水,从前人衣服要香,那个时候没有香水,用什么方法呢?用香料,多半用墨香,墨香像香粉,像檀香这一类的东西,用这些香料。衣服烘薰,大概要薰十几、二十个小时,这个衣服就有香气了。薰的时间长,香气会保存一段时间,不会很快消失掉,薰习!我们被这些妄想、杂念、分别、执著薰习太久了,不是这一生,是过去生中累劫的薰习,薰得这么长,现在要一下子把它拿掉,不可能,所以这叫习气。习气是什么呢?习气就是薰习,所谓是习惯成自然,变成这种型态。可是我们要晓得,妄想、分别、执著决定是错误的。我们接受佛教育,先要把这个基本的概念搞清楚,认清它不是真的,它是虚妄,它对我们是有害的,没有利的。不要以为眼前有一点小利,眼前虽然有一点小利,后患无穷,你总要认识清楚,然后你才真正肯把它放弃,把它舍掉。
用什么方法来把它舍掉呢?要修定。所以修定是佛教修学唯一的手段,就是恢复我们智慧本能的唯一的手段。但是大家不要误会,修定一定去参禅,没错!禅宗是修定。除了禅宗之外,任何一个宗派都是修定。佛家讲的八万四千法门、无量法门,全是修定,跟禅宗修的禅定没有两样。换句话说,修定的方法不一样、手段不一样,方法、手段很多很多,目的都相同。像我们净土宗用什么方法呢?用念阿弥陀佛的方法,禅宗是用打坐,我们不用,我们用念佛,用这一句佛号,把我们的妄想、杂念都念掉,心里才有念头起来,阿弥陀佛就把念头换掉,用这个方法来修定。这个方法简单、容易,很方便,为什么?你走著也可以修定,不像禅宗一定要在那边打坐,一天要坐几个钟点。我们这个方便多了,你所有一切工作都不妨碍。但是你要打坐的时候,你一定要把工作放下,你工作繁忙,你就不适合用那种方法。
所以最方便的是用念佛,有事情的时候,我们佛号放下,认真的工作;不做事情的时候,阿弥陀佛一句接著一句,慢念也好,快念也好,随自己。你不念佛,就打妄想,所以念佛干什么?把妄想换掉。念久了,自自然然妄想就没有了,智慧就开了,所以妄想能去掉一分,智慧就透一分;去二分,智慧就透二分。所有方法里面,念佛这个方法最好、最容易、最简单、最稳当。念佛的方式也很多,佛在《华严经》上教给我们,一开头第一个就教给我们,教给我们用什么方法念?用散步的方法念,在我们佛法称为经行,念佛的时候绕佛,散步的方法,对身心健康有很大帮助。散步是最好的运动,特别是对中年以上的人,对身体没有一丝毫的副作用。跑步都有副作用,如果心脏不好,跑步是很危险的事情,会出状况。唯独散步有百利而无一害。
散步当中,心里头念阿弥陀佛,你看心多清净,念阿弥陀佛修心,心也清净,散步是修身。讲到养身之道,这是最高明的,这里头给我们讲动静一如,念佛心清净,没有妄想,心清净;身体就动。佛家有个标志代表法门,佛家用圆,叫法轮,法轮是圆。圆的意思很圆满,圆心是不动的,圆周是在动,它这个符号代表动静是一不是二。不但代表动静是一不是二,还代表空有是一。轮,外面是有,里面是空,诸位学过几何,知道圆心那个点是抽象的,找不到的,那代表空!所以外面圆周是有,代表空有是一不是二。你真正把这个道理、事实真相搞清楚了,佛法里叫入不二法门,那就高明了,你就入不二法门。知道一切万法不二,空有!动静不二,然后体会到来去不二,生死不二,佛跟众生不二,你就晓得一切法都是入不二法门,这个时候你真智慧就现前了。所以它有理论,有方法,而将这些理论、方法应用在我们生活上,这个才是最殊胜的教学,最有用处的教学,是我们值得认真去学习的。
智慧,不但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,在日常工作事务里面,乃至於现代的科技,任何一方面都离不开真实智慧,你要能够运用,都能达到最高峰。所以佛法的修学,虽然方法、手段不相同,在《华严经》上,佛举出五十三个代表,《华严经》上讲的五十三参。这五十三个人,代表我们社会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,无论从事哪一行工作,都是第一,没有第二,为什么?它里面具足圆满的智慧。佛在《楞严经》上也给我们举出几个例子,他用二十五位菩萨来代表,每一个人修学的方法不一样,也个个第一,没有第二。为什么?无论哪一个法门,都能圆满成就戒定慧三学,都能达到究竟圆满的智慧;达到究竟圆满智慧,就叫做成佛。
所以实实在在讲,佛、菩萨、罗汉是佛门里面学位的名称,这一点我们要认识清楚。像现在大学里面的学位,有学士、硕士、博士,分三个等级。佛教育里面,也有学位,也是三个等级。真正的智慧开了,也就是说,无论你对人、对事、对物,你不再迷惑了,不再有错误的想法、看法,你能达到这个标准,那你就得到第一个学位,叫阿罗汉。这是佛法里面最低的学位,阿罗汉所成的叫正觉,正是真正没有错误,他是真的觉悟。比阿罗汉更高的一个学位,叫菩萨,菩萨叫正等正觉,等是平等。由此可知,阿罗汉虽然觉悟了,还不平等;菩萨的觉悟平等了,平等觉了,他比阿罗汉高。最高的学位,叫无上正等正觉,这我们称之为佛、佛陀。所以佛、菩萨、罗汉,是佛教学当中,学位的名称。佛菩萨不是神、不是上帝,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佛,人人本来都是佛,你都可以拿到这个学位。所以这个跟宗教不一样宗教上帝只有一个,不可以说人人都称上帝,那还得了!佛法里头人人都成佛,所以它是教学学位的名称,它不是一个政府的职位,不是的,是学位。所以在任何一个行业,任何一个方法,你去认真如理如法的修学,你懂得理论,懂得方法,都可以达到这个境界。
上一次我在休士顿讲演,有一个同修问到,作家庭主妇,家庭主妇天天扫地、抹桌子、洗衣、煮饭,她就从事这些工作,她也能成阿罗汉,她也能成菩萨,她也能成佛。你才晓得佛法里面讲的无量法门,不是单独指一定要怎么样修,才能成就,那你就错了。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,就在你自己行业当中去修学,你就成功,所以他的教学是圆满的。不必要改变生活方式,不必要去改行,行行出状元,在佛法讲行行都出佛,都生佛。学佛不一定要出家修行才能成得了佛,不见得!出家堕落的人太多了。你一定要懂道理、要懂方法。然后要用现代人一般的讲法,你在你生活当中,在你自己行业里面,你得到幸福快乐,得到真正的圆满,你不会感到烦恼,不会感到苦闷。凡是生活、工作感到烦恼,感到苦闷,那是迷惑颠倒,错在那个地方。实在讲与生活、工作是绝不相干,都在错误的念头上,这个念头转过来之后,你就得大圆满、就得自在、就得快乐。所以古人常讲,佛教的宗旨是「破迷开悟,离苦得乐」,这个教学是帮助我们离苦得乐。
苦从哪里来呢?从迷来,不觉,对於事实真相完全不了解,也就是我们想错了、看错了、说错了、做错了,这才带来很多的苦恼。乐从哪里来呢?从觉悟,样样都明了,样样都没有过错,那当然快乐。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,很不可思议,世间法里面,这一切行业当中,有善的、有不善的,这个是我们要知道的。我们不是佛菩萨,我们在行业就要有选择。哪些行业是善的?对众生有利益的,这是善的。哪些行业不善?恼害一切众生,这个不善。譬如古今中外,也有少数行业是做杀盗淫的行业,这个行业不善,这个行业伤害很多众生,恼害一切众生,那个果报就非常可怕。你要问,从事这种行业,可不可以成佛呢?假使从事这种行业不能成佛,佛法不圆满,佛法也不究竟。告诉你,从事这种行业也能成佛,这很不可思议,那要有高度的智慧;我们普通人干这种行业,决定跟众生结冤仇。
譬如我们举一个例子卖海鲜,外国人少,在中国人尤其广东这一带,都吃活的,现杀的。这个行业能成佛吗?给诸位说:「能!」问题是看开海鲜馆的老板是不是菩萨,他要是菩萨,他当然成得了佛。菩萨开海鲜店,天天杀这些众生,超度这些众生,救这些众生,那怎么会一样?所以他不是跟众生结冤仇,他是跟众生有恩惠,它堕在畜生道,它前生造的罪业,杀它是消它的罪业,把拿来的钱卖掉的时候,这个钱拿来给它做功德,给它修福,是这样的。不是把那个钱拿来养自己,那就糟了,那个罪业就重了,你看看就是那个念头不一样。他是觉、是迷,迷的时候,我从事这个行业的时候,是为了自私自利,那个罪业就重了,你跟众生结冤仇。菩萨同样开这个行业,是为救度一切众生,就那个观念不一样,这在《华严经》上都有例子。
甘露火王做杀生的行业,所以你在佛门里面看,各种行业都有,社会里头全部都包括尽了,哪一个行业,你只要懂得理论、懂得方法,觉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净而不染,任何一个行业,都可以成就罗汉、成就菩萨、成就圆满的佛道,所以清凉大师注解《华严》,给我们提出四个重点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,这叫得大自在!这里头有一个原则、一个原理,就是念念为救度一切众生,决定没有一念为自己,这就行了。如果有一念为自己,那就是无边的罪业,如果确确实实没有自己,像《金刚经》上所讲的:「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」,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,都是菩萨。
所以菩萨起心动念为一切众生,起心动念为佛法,这两句话怎么讲?为一切众生,就是为一切众生作最佳的榜样,作最好的典型,这个就是教育,不是用言教,用身教,我做到,我做给你看。久而久之,让看的人自自然然就感动,用身度感化的教育,做出样子来给你看。为佛法,佛法就是觉悟一切法,为佛法就是为觉悟一切法,在一切法里头,我觉而不迷,我正而不邪,净而不染,这就叫做为佛法。不是看到佛教道场,我为它,我天天出钱出力,那你就错了,那不是的。你不懂得佛法两个字是什么意思,佛是觉,法是一切法。一切法我都觉悟、都明了,都不迷惑颠倒,这叫佛法,我一切为这个。对人、对事、对物,都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没有看错、没有想错,这叫做为佛法。所以这些名词、术语,我们常常听得耳熟,偶而自己也能说,真正的意思不懂,实在讲,错会意思很多。为众生,怎么为众生?为众生做好榜样。
现在这个社会,实在讲是契入商业的社会,工商社会。从前世间人的斗争、战争是以武力,我看往后武力的战争,恐怕会越来越少,而商业的战争会越来越兴旺,也很可怕!怎样做一个好商人?商人的好榜样我们中国人古时候供的财神爷是范蠡,现在在台湾人家把关公当做财神,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。关公与财好像没什么关系,关公给我们社会大众,他所代表的是义,讲义气,那真是典范,是个好模范,他讲道义。
中国古时候供范蠡有道理,为什么?模范商人,经商应当向他学习。这个人非常了不起,再用佛法的术语说,他的确是高度的智慧。他的处境,年轻的时候,遭受国家的大难,吴越战争,越国被吴国并吞了,越王句践卧薪尝胆,他帮助句践,句践两个得力的助手,范蠡跟文种,帮助他。把国家恢复之后,他对於句践认识很清楚,这个人可以共患难,不能共富贵。所以国家光复之后,他就告诉文种,叫文种要想办法离开,而文种不相信,结果最后文种自杀了。他聪明,他开小差跑掉了,改姓名就逃掉了,改姓名叫陶朱公,就做生意去了。做生意三年,发了大财;发财之后,他能把他的财产统统布施救济贫苦,全部散掉。散掉再从头做起,做几年又发了,这在历史上记载,三聚三散。他很容易赚钱,但是赚了之后,他就布施掉、散掉。这是个模范商人,赚的钱并不自己享受,让社会大众去享受,关怀社会大众,照顾社会大众,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,所以后人供他作财神,很有道理。这个就是在商界里面的菩萨。
由此可知,菩萨在任何一个行业里面,都是模范、都是榜样、都是成功的。他的成功一定能够照顾社会,照顾广大的群众,所以佛教育能够贯穿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,各种不同的行业,它没有界限,任何国家、任何种族、任何宗教都可以学习,因为它是高度的智慧,是究竟圆满的智慧。你有了这个智慧,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,在这个社会、在这个世间,都是顶尖的人物。我们明白之后才晓得,世间所有一切教育,没有任何一种教育像佛教教育,对我们关系这么样密切,所以我们才认真努力来学习。有时间可以涉猎,可以去探讨。
今天要解决社会问题,没有真实的智慧是决定办不到的。现在这个社会问题,越来越严重,这是大家都关心、都忧虑的。从哪里解决起呢?一定从教育,外国人对这个事情,懂得实在讲不多,中国古圣先贤非常透彻,我们在《礼记》「学记」里面看到,学记可以说是我们中国古时候的教育哲学,《礼记》里面的一篇「学记」。《礼记》许多人考证,最晚也是在汉朝时候完成的,可见得这里面很多是夏商周三代这些学术界,用我们现在话来说,知识份子他们的一些理念、思想。「学记」里面给我们解释的教育宗旨,它说:「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。」这个意思说,古时候的帝王,建立一个政权,建立一个国家,统治老百姓,哪一桩事情最重要?教育,所以非常重视这一项工作。
谚语所谓「教妇初来」,这就是教媳妇,媳妇进门的时候就要教她「教子婴孩」,教儿女是在小孩的时候要教,长大养成习气,就不好教了。这是中国过去的教育思想,跟外国人的观念不一样,所以它是非常好的教育哲学,所谓是:「习惯成自然,少成若天性。」教育一定要在童子的时候,古人的教育从六、七岁开始,那就是严加管教。谁去教呢?老师,不是父母,父母没有办法教儿女,太近了,太亲近了。你讲话他不听,所以送给老师教。从前儿童七岁,生活就跟老师,不在家里,跟老师住在一起,跟同学住在一起,一个月放假,才回家一次。老师不是父母,他怕,他不敢不听。教他什么呢?教生活教育,教他怎么样尊敬老师、奉事老师、侍候老师,教这些!教洒扫应对、穿衣吃饭,教这些东西。教他懂得人与人的关系,父子关系、兄弟关系、少长关系,他懂得这些。所以很小他看到大人,他知道尊敬,他能够侍奉老师,他回家就晓得侍奉父母;他知道尊敬学长,他回家去就知道尊重兄弟。教你怎么做人,中国古代教育,是注重这些,生活的教育,德行的教育,品德一定从儿童时候建立,你不在这上建立,那就谈不上。
知识的教育是在以后,不在这个阶段。这个阶段是德行、品德的教育。除这个教育之外,读书。读书就是背书,没有讲解,老师教句读,教你念古圣先贤这些典籍,统统把它背熟,小孩记忆力好,念个二、三遍就会背。会背之后,老师督促念一百遍、二百遍。为什么念这么多遍数呢?一生都不会忘记,到八十、九十写文章引经据典,不要查资料,背著太熟了,小时候背的,所以说:「少成若天性」。完全叫你背诵,不讲解,小学阶段。从前中国没有中学,只有小学、太学。太学就是大学,小学是七岁到十二岁,这个阶段完了,十三岁就入太学。
太学里面教学,就不是背诵,因为全部背过了,讲解、研究、讨论,那个很有味道,哪里像现在读书这么苦。我们看现在作学生这么苦,作老师这么苦,所以来生不敢做人,太苦太苦了!从前读书乐,一个老师大概教几个学生,他一个科目也是分科,讲一个科目。这个科目是那几个学生参加,人数一定不多,顶多十来个人,少的时候五、六人。所以老师常常备著酒菜,学生挑著担子,老师坐车,学生给他赶车,那是马车。游山玩水,走到哪里,讨论到哪里,不要带书,学生的书都背著很熟,老师也背得很熟,说起第几页、第几行,都知道,所以那个教学快乐。到外面去旅游,游览的地方大概都是古迹,与他教的有关系,一面给你讲,研究、讨论;一面亲自去考查这个地方,你的印象深刻。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那个多快乐!
两、三个月一趟回来了,这个课程圆满了,就教完了,所以读书是真乐。十几岁太学就毕业。毕业那个时候,就参加国家考试。国家考试,一般县市考秀才,省考举人,国家考进士。不满二十岁,考取进士的很多!真的是智慧、学问、品德统统成就,所以中国古时候,作小孩的时候很苦,接受严格的教育。中国人享乐是在晚年,所以少年的时候奠定德行、学问的基础,中年是为社会、国家造福,晚年享福。外国人恰恰颠倒,小孩享福,中年拼命,晚年就入坟墓了,就苦死了。这是颠倒!所以他们对中国这个东西,他永远想不透,也没有人讲给他听。
中国人的享受是在晚年,退休之后。中国古时候七十岁退休,退休之后那是享受。实实在在讲,年轻的时候受一点苦,不在乎!老年不行,体力衰了,正是要许多年轻人来供养、来侍奉。所以你仔细去想想,中国教育有它的优点,有它的特色,外国教育实在是比不上。在当前,我们认识佛教教育,应当特别留意去修学、去探讨。对於现在儿童教学,我觉得最迫切的大问题,如何教这些小孩能够辨别善恶、是非,这一点很重要,如果他不能够辨别善恶是非,问题很严重。我们是中国人,毕竟还有中国的这些传统的根性,孝亲尊师伦理上观念要在这灌输,这是外国学校里头没有的。中文学校不但要教他认识中国字,不忘记中国语言,更重要的是要把中国伦理道德,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,来帮助这些小朋友,这在佛法讲就叫无量功德。
我们虽然出家,也是从事於教育工作,尤其是在晚年,我今年七十一岁,往后我讲经也会少,不多讲经,重点要培养底下一代的学生。所以现在在新加坡那一边,李木源居士发心,办弘法人员培训班,我在那边教学。将来我们达拉斯道场,也做为一个教学的中心,我们不做别的事情,不像其它道场有法会、超度,我们没有,我们就是教学,著重在培训弘法的人才,著重在训练领导修行的人才,我们向这个目标去努力,所以这是跟一般道场完全不相同的。今天时间差不多了,我想以后我们还有机会跟大家见面。如果诸位要是有问题的话,今天时间不够,因为那一边今天法会圆满,他们等我去照团体照。下一次有时间,假如也是有问题,你们提出来的时候,可能我们讨论,对你们更有受用。无论在你们教学方面的、生活方面的、日常应酬方面的,我们可以互相讨论,我尽我所知道,提供一点给大家做参考,谢谢。
董事长,校长,各位家长,老师:
今天承蒙董事长邀我到贵校来做一个讲演,我感觉到很荣幸,能够在美国我们中国人所办的学校,来谈谈佛陀教育。一般人都以为佛教是宗教,其实佛教是教育,而不是宗教。但是现在我们接触到的佛教,无论是在国内,还是在国外,它确确实实是宗教,这个我们也不必避讳。但是我们要知道,从前的佛教,不是宗教,至少在三百年前,佛教是教育。
佛教本身也称宗教,但是跟我们现在所说宗教的定义,完全不相同。佛教自称宗教,是因为它教学的方式,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办法。一种是用教科书,像我们现在学校一样,由浅而深,循序来教导,这个我们称它为「教下」。另外有一派,它不用教科书,完全用静坐,用领悟的方法,这个就是禅宗,我们称它做「宗门」。於是宗门、教下,简称「宗教」,跟我们现在宗教定义不相同,它是两种完全不相同的方法。方法虽然不相同,目的是相同。目的都是求智慧,所以佛教的教育,是智慧的教育,它是以开智慧为目的。这一点,现代人也有不少觉悟到,没有智慧,不能解决问题;解决问题,一定要高度的智慧。
智慧跟聪明不一样,聪明在佛法里面叫它做「世智辨聪」。聪明不能解决问题,聪明反而会带来许多复杂的问题,解决问题要靠智慧。智慧从哪里来呢?佛告诉我们,佛是最好的老师,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,所以这一点我们要认识清楚,佛菩萨是一切大众最好的榜样,无论在生活、在工作、在处事待人接物,因为他具有高度圆满的智慧。这是一个过来人,他把他的经验、方法,提供给我们,这个就是佛家所讲的加持,加持是这个意思,绝对不是用手去摸摸头,那个是假的、骗人的,摸摸头就能开悟了,没有这个道理!还是把他的经验、方法教给我们,正如同学校里面,我们老师将自己修学的经验,传授给学生,提供给学生们做参考,是同样的一个道理。所以诸佛菩萨都是以老师的身分来教导我们。
虽然说老师的身分,但是不一定采取老师这一个行业,这一点我们要知道。所以他的教学范围非常之广,无论在哪一个行业,无论什么样的生活方式,他都能够随顺一切众生,参与实际的工作,而从这个地方来表演,给大家带来智慧的启示。所以他的方法很多,我们常讲:「无量法门」,法就是方法,门是门径、门道。他教学的方法很多,非常的善巧,巧是巧妙,善是合乎规矩,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合乎逻辑,合乎科学方法的精神,但是用非常巧妙。
佛告诉我们,智慧是我们一切人本有的,决定不是从外面来的。既然是本有,现在为什么没有呢?智慧究竟到哪里去了?他告诉我们,我们现在智慧所以不能现前,是因为有了障碍。这个障碍,将我们的智慧障住了,智慧不能现前,佛在《华严经》上说得很清楚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。佛的智慧之大,我们看到佛的经典,就能体会到。佛教的经典之多,是任何学术、宗教都不能跟它相比。如果单单就个人或学术团体来讲,确实佛教这个团体,典籍最丰富。
「德能」,德是说他的道德,品德完美没有缺陷;能,是能力,办事的能力,都能够达到圆满,而没有欠缺,这个是很难叫人想像,经典当中常讲:「不可思议」,但都是真实的。佛有这个智慧、德能,那我们大家统统都有,佛的德能显露出来,能够应用在生活上,应用在工作当中;我们的智慧、德能现在不显,佛说这个有障碍,障碍当然很多、很复杂。他把许许多多的障碍,归纳为二大类。一类叫烦恼障,你有烦恼,你的智慧、德能不能现前,被烦恼障碍住了。另外一种叫所知,所知其实它并不是障,为什么呢?宇宙人生,过去、未来,确确实实是我们应当知道的。应当知道,现在不知道,这里头有一个障碍,这个障碍就叫它做所知障,所以所知并不是障。是障我们的所知,那种障碍就叫所知障,它跟烦恼不一样,烦恼本身就是障碍。因此,佛对我们的教导,无论方法怎么样的多,怎么样的巧妙,总原则不外乎教我们舍离这两种障碍,也就是教我们断烦恼、破所知。如果这两种障碍除掉了,我们的智慧、德能就起作用,就现前了,这个是佛法教学的根本。
障碍从哪里来的呢?我们要知道,如果不晓得障碍从哪里来,这两种障碍决定除不掉。佛在经上给我们讲,烦恼障是从我执来的,你看一切众生都执著这个身是「我」,起心动念都为「我」想,这个事情就麻烦,这就产生严重的障碍,这是我们不了解事实的真相。事实真相是这个身不是我。不是我,是什么呢?这个身是我所有的,不是我。就像我们的衣服一样,这个衣服是我所有的,衣服不是我。衣服穿破了,很欢喜的脱掉,换一件新的。这个身是我所有的,这个身老了,用旧了,也可以不要,换一个新的,你就很快乐的换一个,就像换衣服一样。从这一点,我们就能领悟,我有,但不是这个身。有真我,真我没有生灭。所以净宗讲无量寿,那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换一句话说,大乘佛法就是叫你把真我找到,然后假我就得自在,你应用就自在了,你就晓得如何去用它。
真我没有生灭,在佛法里叫自性、叫真如、叫本性,它的名称很多,至少有几十种不同的名称,都是说一桩事情。一桩事情,佛为什么要说那么多的名词呢?佛有个用意,教我们不要执著这个名词你要执著这个名词,错了!知道名相、名词、术语,也是假设的,表达这个意思。懂得这个意思就好了,不要执著在名相上。执著在名相上,就变成所知障,这两大类的障碍,是这么来的。一个是对我的执著,一个是对法的执著,错了!去掉这两种障碍之后,你的智慧、德能就现前了,它的好处就太多了。譬如我们现在世间人,都追求财富、智慧、健康、长寿,我们希望得到,但是总是得不到。如果你要是找到自性,那这三样东西,你可以随心所欲,真正是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,不需要操一点心,为什么?自性变现出来的。你把能变的掌握到,那所变的,你喜欢变什么就变什么,这是事实的真相,这是佛教育的目标,佛教育修学的目的。
我们知道佛家教学,无论在目标上、在方法上、在技巧上,乃至於在形态上,都达到究竟圆满,於是我们才真正肯发心来学习。很可惜的,现在对於佛法真正修学的人少了,学宗教的人多了,太多太多了,大家所接触的学佛的,都是学宗教的佛学,而不是释迦牟尼佛本来教育的佛学。「佛」这个字是从印度梵语翻译过来的,意思就是智慧、觉悟。我们懂得这个意思,就晓得佛教是智慧的教育、佛教是智慧的教学,这个里面没有迷信,也可以说它是所有教学的中心,所有教学的根本。因此,佛教传到中国来,很容易被中国朝野接受。因为它教学在基本的理念上,跟我们中国古人相同,那就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,中国儒家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,佛法也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,这就很相应了。这一来,就受到广泛的欢迎。而佛对孝道的阐扬,比儒家详细得太多太多了,这得到广大朝野人士的尊敬。
这个意思如果再往深处去看,上一代还有上一代,下一代还有下一代,这样去观察,过去无始,未来无终,无始无终是一体,这是孝的意思。所以外国人对我们中国人纪念祖先,他怎么想也想不通。我们中国人纪念千百年的祖先,他说:「你根本认都不认识,见也没有见过面,你去纪念他干什么?」这就是他们没有孝的观念,不知道过去、现在、未来是一体,这是讲竖的,从空间上讲。你懂得这个道理,你从横面看的时候,十方是一体,所以「孝」这个符号里所代表的,佛家讲:「竖穷三际,横遍十方」,是一个整体。这个整体是什么呢?儒家只讲孝道,「道」就很难懂,好像很玄!而在佛家讲,我们更容易懂,佛家讲那就是自己,所以真正的自己、真正的我,尽虚空、遍法界就是一个自己。这个话说起来是不太难懂,可是意思,我们都想不通,怎么会尽虚空、遍法界是个自己呢?明明你、我、他都不一样,怎么会变成自己呢?那有这种道理呢?
中国古时候这一些圣贤,他们的智慧,实实在在是值得我们敬佩的,造的这些文字,就是智慧的符号。让你看到这个文字,在佛法里面,听到这个声音,看到这个文字,就能启发你的觉性,一般人讲的悟性,能启发你的悟性。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里面所没有的,显示出中国古圣先贤的高度智慧。像「孝」这个字,在中国文字原则上,它是有六个原则,我们称之为「六书」,这个字是属於会意,叫你看到这个符号,体会它的意思。它上面是一个「老」字,下面是个「子」,你去体会这个意思「老」是上面一代,「子」是下面一代,上面一代跟下面一代合成一体,那叫「孝」。所以西方人讲有代沟,代沟就是拆开,老跟子脱节,不是一个,那就叫代沟。如果上面一代,跟下面一代是一体,这叫孝。
佛在经上常用比喻来说,希望你从比喻里面去体会。经上用梦做比喻讲得很多,大乘经上说得很多,佛常用这个做比喻。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,当你在作梦的时候,你并不知道你是在作梦;醒了的时候,也并没有注意,我刚才作过什么梦,也没有去想一想到底是什么回事情。如果学了佛之后,佛在经上常常教导我们,当你梦醒的时候,你仔细去想一想,梦中的境界、梦中的状况;再去想一想,梦中所有境界,哪一样不是自己?梦是自己,我们讲意识心变现的。意识心也好,不意识心也好,我们不必去注重这一些。能变现梦境的,总是自己的心,总不是外面的事情,这个心变现成梦中境界。
梦里面有自己,是自己变现的,没错!梦中还有很多人,那些人从哪里来的呢?决定不是外头人跑到我梦里去,没有这回事情,还是自己变现的。梦里山河大地、虚空法界,全是自己变现的。你要是明白之后,再问你:「梦中哪一个不是你自己?」而后才恍然大悟,原来整个梦境就是自己,佛用这个比喻来告诉我们。我们今天眼所见、耳所听,虚空法界就是你真性在作梦,变现出这个境界。所以在境界里,没有一样不是自己,谁知道呢?佛知道,佛醒过来了,知道这个事实真相,我们现在在作大梦,没醒过来,在梦里还是分别,还是执著,还是搞这一套。他醒过来了,晓得虚空法界是自己,所以全妄即真,这个现象是幻相、妄想,就是梦中的境界相。妄相是真心变现出来,真心在哪里呢?全部的妄相就是真心,全真即妄,全妄即真,真妄不二,是一不是二。
在这些境界里面,他明白了,不再迷惑了,觉悟了。觉悟之后,他心清净了,在这个境界里面,决定丝毫不染,为什么?没有染著的必要,同时实实在在讲,根本就染著不上,怎么可能会染著呢?我们今天讲被污染了,心地被污染,实在讲,那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已,决非事实。你心地被污染了,你还能洗得干净?所以是个妄想、是个妄念。你把妄念丢掉,你的清净心就恢复了。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。所以智慧不是外来的,智慧是本有的。
现在问题就是我们的妄想、杂念丢不掉、去不掉。为什么去不掉?佛也有个比喻,佛用薰习,用这个比喻来说明这一桩事情。薰香现在没有了,现在科技发达,现在不但女子、男子,甚至於在应酬里面,衣服都濆一点香水,从前人衣服要香,那个时候没有香水,用什么方法呢?用香料,多半用墨香,墨香像香粉,像檀香这一类的东西,用这些香料。衣服烘薰,大概要薰十几、二十个小时,这个衣服就有香气了。薰的时间长,香气会保存一段时间,不会很快消失掉,薰习!我们被这些妄想、杂念、分别、执著薰习太久了,不是这一生,是过去生中累劫的薰习,薰得这么长,现在要一下子把它拿掉,不可能,所以这叫习气。习气是什么呢?习气就是薰习,所谓是习惯成自然,变成这种型态。可是我们要晓得,妄想、分别、执著决定是错误的。我们接受佛教育,先要把这个基本的概念搞清楚,认清它不是真的,它是虚妄,它对我们是有害的,没有利的。不要以为眼前有一点小利,眼前虽然有一点小利,后患无穷,你总要认识清楚,然后你才真正肯把它放弃,把它舍掉。
用什么方法来把它舍掉呢?要修定。所以修定是佛教修学唯一的手段,就是恢复我们智慧本能的唯一的手段。但是大家不要误会,修定一定去参禅,没错!禅宗是修定。除了禅宗之外,任何一个宗派都是修定。佛家讲的八万四千法门、无量法门,全是修定,跟禅宗修的禅定没有两样。换句话说,修定的方法不一样、手段不一样,方法、手段很多很多,目的都相同。像我们净土宗用什么方法呢?用念阿弥陀佛的方法,禅宗是用打坐,我们不用,我们用念佛,用这一句佛号,把我们的妄想、杂念都念掉,心里才有念头起来,阿弥陀佛就把念头换掉,用这个方法来修定。这个方法简单、容易,很方便,为什么?你走著也可以修定,不像禅宗一定要在那边打坐,一天要坐几个钟点。我们这个方便多了,你所有一切工作都不妨碍。但是你要打坐的时候,你一定要把工作放下,你工作繁忙,你就不适合用那种方法。
所以最方便的是用念佛,有事情的时候,我们佛号放下,认真的工作;不做事情的时候,阿弥陀佛一句接著一句,慢念也好,快念也好,随自己。你不念佛,就打妄想,所以念佛干什么?把妄想换掉。念久了,自自然然妄想就没有了,智慧就开了,所以妄想能去掉一分,智慧就透一分;去二分,智慧就透二分。所有方法里面,念佛这个方法最好、最容易、最简单、最稳当。念佛的方式也很多,佛在《华严经》上教给我们,一开头第一个就教给我们,教给我们用什么方法念?用散步的方法念,在我们佛法称为经行,念佛的时候绕佛,散步的方法,对身心健康有很大帮助。散步是最好的运动,特别是对中年以上的人,对身体没有一丝毫的副作用。跑步都有副作用,如果心脏不好,跑步是很危险的事情,会出状况。唯独散步有百利而无一害。
散步当中,心里头念阿弥陀佛,你看心多清净,念阿弥陀佛修心,心也清净,散步是修身。讲到养身之道,这是最高明的,这里头给我们讲动静一如,念佛心清净,没有妄想,心清净;身体就动。佛家有个标志代表法门,佛家用圆,叫法轮,法轮是圆。圆的意思很圆满,圆心是不动的,圆周是在动,它这个符号代表动静是一不是二。不但代表动静是一不是二,还代表空有是一。轮,外面是有,里面是空,诸位学过几何,知道圆心那个点是抽象的,找不到的,那代表空!所以外面圆周是有,代表空有是一不是二。你真正把这个道理、事实真相搞清楚了,佛法里叫入不二法门,那就高明了,你就入不二法门。知道一切万法不二,空有!动静不二,然后体会到来去不二,生死不二,佛跟众生不二,你就晓得一切法都是入不二法门,这个时候你真智慧就现前了。所以它有理论,有方法,而将这些理论、方法应用在我们生活上,这个才是最殊胜的教学,最有用处的教学,是我们值得认真去学习的。
智慧,不但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,在日常工作事务里面,乃至於现代的科技,任何一方面都离不开真实智慧,你要能够运用,都能达到最高峰。所以佛法的修学,虽然方法、手段不相同,在《华严经》上,佛举出五十三个代表,《华严经》上讲的五十三参。这五十三个人,代表我们社会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,无论从事哪一行工作,都是第一,没有第二,为什么?它里面具足圆满的智慧。佛在《楞严经》上也给我们举出几个例子,他用二十五位菩萨来代表,每一个人修学的方法不一样,也个个第一,没有第二。为什么?无论哪一个法门,都能圆满成就戒定慧三学,都能达到究竟圆满的智慧;达到究竟圆满智慧,就叫做成佛。
所以实实在在讲,佛、菩萨、罗汉是佛门里面学位的名称,这一点我们要认识清楚。像现在大学里面的学位,有学士、硕士、博士,分三个等级。佛教育里面,也有学位,也是三个等级。真正的智慧开了,也就是说,无论你对人、对事、对物,你不再迷惑了,不再有错误的想法、看法,你能达到这个标准,那你就得到第一个学位,叫阿罗汉。这是佛法里面最低的学位,阿罗汉所成的叫正觉,正是真正没有错误,他是真的觉悟。比阿罗汉更高的一个学位,叫菩萨,菩萨叫正等正觉,等是平等。由此可知,阿罗汉虽然觉悟了,还不平等;菩萨的觉悟平等了,平等觉了,他比阿罗汉高。最高的学位,叫无上正等正觉,这我们称之为佛、佛陀。所以佛、菩萨、罗汉,是佛教学当中,学位的名称。佛菩萨不是神、不是上帝,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佛,人人本来都是佛,你都可以拿到这个学位。所以这个跟宗教不一样宗教上帝只有一个,不可以说人人都称上帝,那还得了!佛法里头人人都成佛,所以它是教学学位的名称,它不是一个政府的职位,不是的,是学位。所以在任何一个行业,任何一个方法,你去认真如理如法的修学,你懂得理论,懂得方法,都可以达到这个境界。
上一次我在休士顿讲演,有一个同修问到,作家庭主妇,家庭主妇天天扫地、抹桌子、洗衣、煮饭,她就从事这些工作,她也能成阿罗汉,她也能成菩萨,她也能成佛。你才晓得佛法里面讲的无量法门,不是单独指一定要怎么样修,才能成就,那你就错了。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,就在你自己行业当中去修学,你就成功,所以他的教学是圆满的。不必要改变生活方式,不必要去改行,行行出状元,在佛法讲行行都出佛,都生佛。学佛不一定要出家修行才能成得了佛,不见得!出家堕落的人太多了。你一定要懂道理、要懂方法。然后要用现代人一般的讲法,你在你生活当中,在你自己行业里面,你得到幸福快乐,得到真正的圆满,你不会感到烦恼,不会感到苦闷。凡是生活、工作感到烦恼,感到苦闷,那是迷惑颠倒,错在那个地方。实在讲与生活、工作是绝不相干,都在错误的念头上,这个念头转过来之后,你就得大圆满、就得自在、就得快乐。所以古人常讲,佛教的宗旨是「破迷开悟,离苦得乐」,这个教学是帮助我们离苦得乐。
苦从哪里来呢?从迷来,不觉,对於事实真相完全不了解,也就是我们想错了、看错了、说错了、做错了,这才带来很多的苦恼。乐从哪里来呢?从觉悟,样样都明了,样样都没有过错,那当然快乐。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,很不可思议,世间法里面,这一切行业当中,有善的、有不善的,这个是我们要知道的。我们不是佛菩萨,我们在行业就要有选择。哪些行业是善的?对众生有利益的,这是善的。哪些行业不善?恼害一切众生,这个不善。譬如古今中外,也有少数行业是做杀盗淫的行业,这个行业不善,这个行业伤害很多众生,恼害一切众生,那个果报就非常可怕。你要问,从事这种行业,可不可以成佛呢?假使从事这种行业不能成佛,佛法不圆满,佛法也不究竟。告诉你,从事这种行业也能成佛,这很不可思议,那要有高度的智慧;我们普通人干这种行业,决定跟众生结冤仇。
譬如我们举一个例子卖海鲜,外国人少,在中国人尤其广东这一带,都吃活的,现杀的。这个行业能成佛吗?给诸位说:「能!」问题是看开海鲜馆的老板是不是菩萨,他要是菩萨,他当然成得了佛。菩萨开海鲜店,天天杀这些众生,超度这些众生,救这些众生,那怎么会一样?所以他不是跟众生结冤仇,他是跟众生有恩惠,它堕在畜生道,它前生造的罪业,杀它是消它的罪业,把拿来的钱卖掉的时候,这个钱拿来给它做功德,给它修福,是这样的。不是把那个钱拿来养自己,那就糟了,那个罪业就重了,你看看就是那个念头不一样。他是觉、是迷,迷的时候,我从事这个行业的时候,是为了自私自利,那个罪业就重了,你跟众生结冤仇。菩萨同样开这个行业,是为救度一切众生,就那个观念不一样,这在《华严经》上都有例子。
甘露火王做杀生的行业,所以你在佛门里面看,各种行业都有,社会里头全部都包括尽了,哪一个行业,你只要懂得理论、懂得方法,觉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净而不染,任何一个行业,都可以成就罗汉、成就菩萨、成就圆满的佛道,所以清凉大师注解《华严》,给我们提出四个重点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,这叫得大自在!这里头有一个原则、一个原理,就是念念为救度一切众生,决定没有一念为自己,这就行了。如果有一念为自己,那就是无边的罪业,如果确确实实没有自己,像《金刚经》上所讲的:「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」,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,都是菩萨。
所以菩萨起心动念为一切众生,起心动念为佛法,这两句话怎么讲?为一切众生,就是为一切众生作最佳的榜样,作最好的典型,这个就是教育,不是用言教,用身教,我做到,我做给你看。久而久之,让看的人自自然然就感动,用身度感化的教育,做出样子来给你看。为佛法,佛法就是觉悟一切法,为佛法就是为觉悟一切法,在一切法里头,我觉而不迷,我正而不邪,净而不染,这就叫做为佛法。不是看到佛教道场,我为它,我天天出钱出力,那你就错了,那不是的。你不懂得佛法两个字是什么意思,佛是觉,法是一切法。一切法我都觉悟、都明了,都不迷惑颠倒,这叫佛法,我一切为这个。对人、对事、对物,都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没有看错、没有想错,这叫做为佛法。所以这些名词、术语,我们常常听得耳熟,偶而自己也能说,真正的意思不懂,实在讲,错会意思很多。为众生,怎么为众生?为众生做好榜样。
现在这个社会,实在讲是契入商业的社会,工商社会。从前世间人的斗争、战争是以武力,我看往后武力的战争,恐怕会越来越少,而商业的战争会越来越兴旺,也很可怕!怎样做一个好商人?商人的好榜样我们中国人古时候供的财神爷是范蠡,现在在台湾人家把关公当做财神,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。关公与财好像没什么关系,关公给我们社会大众,他所代表的是义,讲义气,那真是典范,是个好模范,他讲道义。
中国古时候供范蠡有道理,为什么?模范商人,经商应当向他学习。这个人非常了不起,再用佛法的术语说,他的确是高度的智慧。他的处境,年轻的时候,遭受国家的大难,吴越战争,越国被吴国并吞了,越王句践卧薪尝胆,他帮助句践,句践两个得力的助手,范蠡跟文种,帮助他。把国家恢复之后,他对於句践认识很清楚,这个人可以共患难,不能共富贵。所以国家光复之后,他就告诉文种,叫文种要想办法离开,而文种不相信,结果最后文种自杀了。他聪明,他开小差跑掉了,改姓名就逃掉了,改姓名叫陶朱公,就做生意去了。做生意三年,发了大财;发财之后,他能把他的财产统统布施救济贫苦,全部散掉。散掉再从头做起,做几年又发了,这在历史上记载,三聚三散。他很容易赚钱,但是赚了之后,他就布施掉、散掉。这是个模范商人,赚的钱并不自己享受,让社会大众去享受,关怀社会大众,照顾社会大众,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,所以后人供他作财神,很有道理。这个就是在商界里面的菩萨。
由此可知,菩萨在任何一个行业里面,都是模范、都是榜样、都是成功的。他的成功一定能够照顾社会,照顾广大的群众,所以佛教育能够贯穿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,各种不同的行业,它没有界限,任何国家、任何种族、任何宗教都可以学习,因为它是高度的智慧,是究竟圆满的智慧。你有了这个智慧,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,在这个社会、在这个世间,都是顶尖的人物。我们明白之后才晓得,世间所有一切教育,没有任何一种教育像佛教教育,对我们关系这么样密切,所以我们才认真努力来学习。有时间可以涉猎,可以去探讨。
今天要解决社会问题,没有真实的智慧是决定办不到的。现在这个社会问题,越来越严重,这是大家都关心、都忧虑的。从哪里解决起呢?一定从教育,外国人对这个事情,懂得实在讲不多,中国古圣先贤非常透彻,我们在《礼记》「学记」里面看到,学记可以说是我们中国古时候的教育哲学,《礼记》里面的一篇「学记」。《礼记》许多人考证,最晚也是在汉朝时候完成的,可见得这里面很多是夏商周三代这些学术界,用我们现在话来说,知识份子他们的一些理念、思想。「学记」里面给我们解释的教育宗旨,它说:「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。」这个意思说,古时候的帝王,建立一个政权,建立一个国家,统治老百姓,哪一桩事情最重要?教育,所以非常重视这一项工作。
谚语所谓「教妇初来」,这就是教媳妇,媳妇进门的时候就要教她「教子婴孩」,教儿女是在小孩的时候要教,长大养成习气,就不好教了。这是中国过去的教育思想,跟外国人的观念不一样,所以它是非常好的教育哲学,所谓是:「习惯成自然,少成若天性。」教育一定要在童子的时候,古人的教育从六、七岁开始,那就是严加管教。谁去教呢?老师,不是父母,父母没有办法教儿女,太近了,太亲近了。你讲话他不听,所以送给老师教。从前儿童七岁,生活就跟老师,不在家里,跟老师住在一起,跟同学住在一起,一个月放假,才回家一次。老师不是父母,他怕,他不敢不听。教他什么呢?教生活教育,教他怎么样尊敬老师、奉事老师、侍候老师,教这些!教洒扫应对、穿衣吃饭,教这些东西。教他懂得人与人的关系,父子关系、兄弟关系、少长关系,他懂得这些。所以很小他看到大人,他知道尊敬,他能够侍奉老师,他回家就晓得侍奉父母;他知道尊敬学长,他回家去就知道尊重兄弟。教你怎么做人,中国古代教育,是注重这些,生活的教育,德行的教育,品德一定从儿童时候建立,你不在这上建立,那就谈不上。
知识的教育是在以后,不在这个阶段。这个阶段是德行、品德的教育。除这个教育之外,读书。读书就是背书,没有讲解,老师教句读,教你念古圣先贤这些典籍,统统把它背熟,小孩记忆力好,念个二、三遍就会背。会背之后,老师督促念一百遍、二百遍。为什么念这么多遍数呢?一生都不会忘记,到八十、九十写文章引经据典,不要查资料,背著太熟了,小时候背的,所以说:「少成若天性」。完全叫你背诵,不讲解,小学阶段。从前中国没有中学,只有小学、太学。太学就是大学,小学是七岁到十二岁,这个阶段完了,十三岁就入太学。
太学里面教学,就不是背诵,因为全部背过了,讲解、研究、讨论,那个很有味道,哪里像现在读书这么苦。我们看现在作学生这么苦,作老师这么苦,所以来生不敢做人,太苦太苦了!从前读书乐,一个老师大概教几个学生,他一个科目也是分科,讲一个科目。这个科目是那几个学生参加,人数一定不多,顶多十来个人,少的时候五、六人。所以老师常常备著酒菜,学生挑著担子,老师坐车,学生给他赶车,那是马车。游山玩水,走到哪里,讨论到哪里,不要带书,学生的书都背著很熟,老师也背得很熟,说起第几页、第几行,都知道,所以那个教学快乐。到外面去旅游,游览的地方大概都是古迹,与他教的有关系,一面给你讲,研究、讨论;一面亲自去考查这个地方,你的印象深刻。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那个多快乐!
两、三个月一趟回来了,这个课程圆满了,就教完了,所以读书是真乐。十几岁太学就毕业。毕业那个时候,就参加国家考试。国家考试,一般县市考秀才,省考举人,国家考进士。不满二十岁,考取进士的很多!真的是智慧、学问、品德统统成就,所以中国古时候,作小孩的时候很苦,接受严格的教育。中国人享乐是在晚年,所以少年的时候奠定德行、学问的基础,中年是为社会、国家造福,晚年享福。外国人恰恰颠倒,小孩享福,中年拼命,晚年就入坟墓了,就苦死了。这是颠倒!所以他们对中国这个东西,他永远想不透,也没有人讲给他听。
中国人的享受是在晚年,退休之后。中国古时候七十岁退休,退休之后那是享受。实实在在讲,年轻的时候受一点苦,不在乎!老年不行,体力衰了,正是要许多年轻人来供养、来侍奉。所以你仔细去想想,中国教育有它的优点,有它的特色,外国教育实在是比不上。在当前,我们认识佛教教育,应当特别留意去修学、去探讨。对於现在儿童教学,我觉得最迫切的大问题,如何教这些小孩能够辨别善恶、是非,这一点很重要,如果他不能够辨别善恶是非,问题很严重。我们是中国人,毕竟还有中国的这些传统的根性,孝亲尊师伦理上观念要在这灌输,这是外国学校里头没有的。中文学校不但要教他认识中国字,不忘记中国语言,更重要的是要把中国伦理道德,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,来帮助这些小朋友,这在佛法讲就叫无量功德。
我们虽然出家,也是从事於教育工作,尤其是在晚年,我今年七十一岁,往后我讲经也会少,不多讲经,重点要培养底下一代的学生。所以现在在新加坡那一边,李木源居士发心,办弘法人员培训班,我在那边教学。将来我们达拉斯道场,也做为一个教学的中心,我们不做别的事情,不像其它道场有法会、超度,我们没有,我们就是教学,著重在培训弘法的人才,著重在训练领导修行的人才,我们向这个目标去努力,所以这是跟一般道场完全不相同的。今天时间差不多了,我想以后我们还有机会跟大家见面。如果诸位要是有问题的话,今天时间不够,因为那一边今天法会圆满,他们等我去照团体照。下一次有时间,假如也是有问题,你们提出来的时候,可能我们讨论,对你们更有受用。无论在你们教学方面的、生活方面的、日常应酬方面的,我们可以互相讨论,我尽我所知道,提供一点给大家做参考,谢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