馆长往生的启示 (第二集) 美国华藏净宗学会 档名:21-042-0002
诸位同修,时间过得很快,明天我们这个聚会,就要告一个段落了。在这几天当中,我也接触了不少的同修,大家在一起闲谈起来,多半都感到用功不得力,应该要怎么个用功法?实在讲,能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,总算是觉悟了,这是一个好的现象。佛法这两个字,它的含义就是讲,要觉悟一切法;或者说,我们在一切法当中,都能保持著觉悟。明白这个意思,我们才真正知道,学佛无非就是学作一个觉悟的人,学作一个明白人。
佛菩萨也是人,我们还是人,我们跟佛菩萨,有哪些地方不一样的?那就是佛菩萨明白,明白一切事理,佛菩萨觉悟,而我们则恰恰相反,我们对於宇宙人生,对自己、对别人、对一切事物,都不觉悟,都不明了,差别在此地。必须有人想明白、想觉悟,这才能感得佛菩萨出现在世间。就是佛法里所讲的感应道交,众生有感,佛菩萨就有应。
佛菩萨教给我们的是些什么?这一点总得要清楚。甚深的大道,须知就在日用平常。佛法如是,世法也不例外。中国的学术,究其根源,称之为《易经》。中国古代,六经都是《易经》的注脚而已。「易」是什么意思?简易,简单容易,大道不繁杂。佛教给我们,亦复如是。现在我们看看世法跟佛法,都不简单。这怎么回事情?这是被我们众生搞繁杂了,不是佛法繁杂,是我们把它搞繁杂。这一点,必须要知道。
为什么我们把它搞繁杂?我们的妄想、分别、执著无量无边。从各个角度去看佛法,於是佛法繁杂了。这也正是应了佛在经上所说的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这个话很有道理。如果你心里没有想,换一句话说,就没有一切法;你想得愈复杂,诸法也就愈复杂。如果你什么都不想,那这一切法就很简单、很单纯。诸佛所证得的一真法界,一真法界单纯,十法界就不单纯了,六道就更繁杂了。这个理与事,我们都要清楚。然后我们才能够理出一条修学的道路。修是修正,学是学习。说修行,行是我们生活行为,我们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,错误的思想修正过来,这叫做修行。修正过来之后,我们学佛菩萨,这叫修学。
佛菩萨在各行各业,如《华严经》所说,其实一切经里面都讲,《华严经》讲得很明显,我们很容易看得出来。无论是哪一种生活方式,你从事某一种行业,这些都没有妨碍。清凉在《华严》上告诉我们,「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」。事事无碍就是任何生活方式,任何工作,都是学佛,都是学菩萨,都是菩萨行。什么叫菩萨行?这个观念,我们要搞清楚。菩萨是觉悟的意思,菩萨行就是觉悟的行为。因此,这就超越时空,超越万法。从日常生活里面来说,穿衣、吃饭,只要与觉相应,这就是修菩萨行,就是学菩萨道;如果与迷相应,那个就是造业,这个话是真的。六道凡夫哪一个不造业?不但六道造业,四圣法界也造业,不过是他们造的业轻,我们造的业重。这个十法界,愈往下去,造的业就愈重。什么人真正觉悟了?佛在经论上,也跟我们立了一个标准,这个标准,超越六道轮回的人,算是觉悟。
六道是什么?经上告诉我们,六道是见思烦恼变现出来的。所谓的三界、九地,八十八品见惑,八十一品思惑,品是品类,每一类里面,数量太多,说之不尽。佛用方便的方法,将这些错误归纳。虽然归纳这个头数,对於初学的人来讲,还是嫌烦,於是再把它归纳为十大类,这就好说了。所以见惑就是我们见解的错误,我们看错了;思惑是我们对於一切法想错了。这个合起来叫见思烦恼。你只要有这些东西,你就出不了六道。换一句话说,起心动念就如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上所说的,无不是罪。我们自己要承认,要能够勇於认错。一个勇於认错的人,这个人是好人,这个人有希望。要依其他的宗教里面讲:这个人就得救了。自己有过失,还不肯承认,死不肯承认,这个没救,不能得救,真是没救。所以我们一定要勇敢的认错。
我们确确实实,对於事实真相看错了。第一个看错的,就是把这个身当做自己,这个说起来,也许很多同修都觉得奇怪,这个身不是我自己,什么是我自己?哪一个人不把这个身,看做自己?对!凡是六道的众生,都把这个身看成自己,所以你自己把这个身看成自己,好像这很正常,这个也没有错误,每个人都是这个看法,那我这个看法,怎么会错误?其实真的错了。因为把这个身看做自己,念念都要为这个身,这个就养成一个大错特错。贪瞋痴慢都从这个身见生起来的。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,大家最容易觉察到的,贪吃、贪睡,这都是为这个身。世界上的饮食,你贪的口味,谁知道口味?舌,舌头只有三寸,到咽喉下面,就不知道味道了。你看用多少的心机,就为这三寸舌头,造多少的罪业!我们中国人在饮食上,比外国人讲究多了。实在讲,说讲究多了,就是比外国人造罪业要造得多了。外国人著重营养,他著重这个身,他为身;我们贪图口味,为舌;你看看,人家为身,比舌还大得多了。这细细想起来,我们不如外国人。由此可知,这个身见的可怕。
那身到底是个什么?大乘佛法里说得透彻,身是属於我所有,不是我。「我」跟「我所」要辨别清楚,我是主宰,我所是我附属的。譬如说,我们穿这个衣服,衣服是我所有的,是我所。我们住的这个房子,房子是我所,你的这些家亲眷属也是我所,是我所拥有的,不是我。同样一个道理,我们的身是我所。我所是无常的,它不是常住的。再跟诸位说,我是常住的,我是不生不灭的。这个身有生死,我没有生死,这才是正确的观念。身这个生死,就跟衣服一样,衣服穿旧了,你们都把它脱下来,丢掉不要了,再去换一件新衣服。那个旧衣服就是你穿新的时候,它生;穿旧了,穿破了,不要了,它就死。它有生灭相,我没有生灭相。这个道理,佛过去在《楞严经》上讲得很详细。当时波斯匿王在座,波斯匿王是跟释迦牟尼佛同年,他听明白了,知道自己原来没有生死,很欢喜,这个身生死,不是我生死,我是不生不死,他明白这个道理。
现在我们有了这个身,要能够好好利用这个身。实在上,身来说,无论是什么身,我们通常所谓的十法界依正庄严,十法界的身都是我所。就是你成佛了,佛身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,也是我所,也不是真正的自己。释迦牟尼佛当年,三千年前出现在这个世间,他老人家一生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,八十岁圆寂,「我所」有生有灭,「我」没有生灭。我们首先要把这个观念纠正过来,「我」不生不死,「我」不来不去。《中观论》里面讲的「八不」,「八不」是「我」。不常、不断、不垢、不净,谁找到我?诸佛菩萨找到我了,所以他就得自在了。凡夫、二乘、权教菩萨都还没找到。真正学佛,必须将这些事实真相,虽不能搞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多少要有一点概念。在这个地方建立信心,那就好办了。所以无论得的是什么样的身,佛告诉我们,要利用这个身体,积功累德,不要拿这个身体去造罪业;用这个身体造罪业就错了。
这个地方说起来,极其微细,必须要细心地去体会,去观察。然后善用这个身体跟环境。佛门里面常讲,藉假修真。身跟境界都是假的,都是无常的,佛经里面讲,皆是有为法。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。这个身有生老病死,一切众生的身有生老病死,我们讲就是动物。植物有生住异灭,都是变化无常。矿物、星球有成住坏空,这是佛给我们讲万法无常,万法皆空。万法皆空是真的,但是这个里面有个道理它不空,什么道理?因果。也许有人问,万法皆空,为什么因果不空?因果是不是在万法之内?没错,因果也在万法之内。因果之不空,是因为因果是一个连续的现象。因里面有果,果里面有因,因果循环,所以它不空,是个相续的现象。如果因果空了,那十法界、六道就没有了。十法界、六道这个现象,这个假象会存在,为什么会存在?就是因果相续的这个现象,它不中断,这个里面是千变万化,这个是事实的真相。所以佛教给我们,种善因得善果。十法界依正庄严,都有它的因缘果报。《法华经》上说得就更详细了,《法华经》上跟我们讲的「十如是」。那个「如是」就是不空的意思。
由此可知,我们起心动念,言语造作,最低限度,我们要与善法相应,这个不能超越六道轮回,但是在六道里面,可以避免恶道,避免恶缘。我们所希求的,人天福报,幸福美满,确实是可以得到的,不是得不到的。这个是佛教给我们,初学佛法的人,心量见识都不太远大的人,佛用这个方法教导我们。教导的目的,确实能够保障社会的安全,稳定、繁荣、兴旺。
佛法这样好,为什么今天这个世界这么样的乱?诸位细心去观察,这个社会的动乱,实实在在讲,是不学佛之过。这个不学佛,我们把它解释开来,就是不觉悟的过失。我们说个不学佛,其他的宗教就反抗,你佛教有什么了不起?他不晓得,佛这个字怎么讲。佛是觉悟的意思,不觉悟的过失,全都迷失了自己,所以对人、对事、对物,产生种种错误的见解、思想,引导一些错误的行为,招致恶果,这个道理在此地。
特别要明了的,佛法决定不是宗教,这是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的。佛法的教学超越宗教,超越种族,超越所有的界线,它是圆融的、大圆满的。所以经上常讲「九界众生」,这个范围非常广大。一切众生,他的种族不相同,文化不相同,宗教信仰不相同,所隶属的国家不相同,这一切不相同当中,那个觉悟跟迷是相同的。所以佛法只讲觉迷,不讲其他。
菩萨是印度梵语的名词,意思就是觉悟的有情众生,所以菩萨翻作「觉有情」,觉悟的众生就叫菩萨。我们学佛的人,觉悟了叫菩萨;基督教的牧师觉悟了,他也叫菩萨;天主教的神父觉悟了,还叫菩萨。於是我们才真正明了,《华严经》上讲的,五十三位善知识,你看他们的身份,男女老少,各行各业,通通是菩萨。从政的是菩萨,经商的也是菩萨,做工的也是菩萨,无论你干哪一行,你觉悟了,都叫菩萨。老人觉悟了,称菩萨;小孩觉悟了,也称菩萨。这才知道佛法只讲觉迷,没有其他界线。由此可知,一切众生如果要想破迷开悟,做一个明白人,做一个觉悟的人,那当然要学佛。学佛就是学觉,就是学明白而已。
佛的经论很多,内容就是说明这一桩事情,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。真相明白了,你的思想才可以说纯正,你的见解,才可以说没有错误,是正知正见。没明事实真相,哪来的正知正见?可见得佛不欺骗人,佛所说的话句句真实,我们没有觉悟。如果我们能信佛所说的话,那就有福报了,这个人就有福了,为什么?他能信,能信一定能解能行,他就能相应,与事实真相相应。相应就得福,相应就离苦得乐。由此可知,佛法并不难学;难在信解行的相应,相应就是证。古人讲的信解行证,相应就是证的意思。
事实的真相,从事相上来讲,总不外乎因缘果报,佛跟我们说明,人与人的关系,人与一切万物的关系,因缘很复杂,无量因缘。无量因缘再把它归纳,可以归纳为四种因缘。特别是讲到人际上的关系。这四种因缘,就是报恩、报怨、讨债、还债,就这么四桩事情。如果缘深的,就变成家亲眷属;缘要是疏的,就变成亲戚朋友;再疏远的,也许就变成陌生人。我们走在外面,每一天遇到许多人,有一些人见面跟你笑笑,跟你打个招呼,善缘;有人见面跟你瞪眼睛,看到你不舒服,恶缘。但是那个缘很疏,见一面走过去就没有了,可能你一生只跟他见一次面,第二次就遇不到,缘疏,要懂得这个事实真相。那学佛觉悟的人,怎么处理、处置这些事情?觉悟的人把这一切世缘,把它转变成法缘。
你看看佛菩萨他们做的,这个家庭,说实在的话,不是个好地方。家庭是冤冤相报的所在,你们仔细想想看,是个冤冤相报的场所,不是好事情。可是觉悟的人,他把冤冤相报,能把它转变成道场,这就高明!把亲眷转变成法眷属,能叫一家人个个觉悟,你自己带头干。
很多同修,他学佛了,家人不学佛,障难很多,来跟我诉苦。我就告诉他,你学佛不是真的学。他说我怎么不是真的,我每一天还有功课,一堂都不缺。那个没有用处,你要是真学,你必定感动你一家人。果然真学,还没有能感动,那你的功夫不够。说实在的话,这个世间,大概家庭里头最复杂、最难度的,在中国古时候,大舜这一家了,你们念过历史就晓得。尧、舜、禹、汤,你看舜王的父亲、继母,那真是难度!他完全用自己的德行,经年累月,父母最后还是被感化了。那就是佛菩萨了,佛教虽然那个时候没有传到中国,这个舜是佛菩萨,他不迷,他觉,心正,心地清净,他真的做到了觉正净。我们佛门,觉正净就是标准,所以他的行为是标准的菩萨行,标准的菩萨道。我们就这个事理来看,他符合佛法里面讲的菩萨的标准。我们能不能像他这样做法?
舜王的作法有原则可循。这个原则,大乘佛法里头有,遇逆缘,除逆境。缘是人事上的关系,境是物质环境上的关系,人事环境、物质环境都非常恶劣,他处在这个境界里面,我们佛门叫逆增上缘。你在这里面修什么?你去修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。舜就是守住这个原则。真的不见世间过,他没有看到父母的过失,只看到自己的过失。像六祖所说: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」。舜没有见世间过。见到别人有过失,想到总是自己过失。反过头来反省,认真的改过自新,这是他了不起的地方,是他真正觉悟的地方。我们学佛,就要从这个地方学。
尧、舜、禹、汤他们是人,我们也是人;他们能,我们为什么不能?人家做给我们看。现在摆在我们眼前的,我们无论过的是什么日子,你的生活过得很好,你在顺境里面要修觉正净;或者说你的生活过得很清苦,你要在苦日子里面修觉正净。由此可知,这个世缘对我们来说关系不大,迷悟的关系太大。悟了就有乐趣;迷了,虽富贵,富也不乐。诸位如果很冷静地观察这个世间,可能就在你身边。福报很大,有权势、有地位、有财富,可是生活过得很苦,富而不乐。也许你看到很贫穷的人,地位很低的人,物质生活相当艰难的人,他过的日子,过得很快乐。能过得很快乐,那是人生真正的享受。所以如其富而不乐,不如贫而乐,他真正懂得享受。
要能真正离苦得乐,没有别的,归根结底,还是要看破、放下。真正能看破、放下,就与事实真相相应了。所以大家要记住,不能够与情相应,情是感情,与情相应,你造六道轮回业,这个可怕!你要与觉相应,与理相应,与智相应,与事实真相相应。事实真相,《金刚经》上讲得最透彻、最圆满。事实真相是什么?「一切法不可得」。《大般若经》上,这一句话说了几百遍,告诉我们一切法不可得。从根本上讲,《金刚经》上讲的三心不可得。能得的不可得,万法缘生,凡是因缘所生法,都没有自性,都没有自体,当体皆空,了不可得。外面境界不可得,能得、所得都不可得,所以叫你放下。为什么?放下,就与事实真相相应了。事实真相是什么?我们一般人讲真理,你跟真理相应,在佛法讲是自性,自性不可得,自性有没有?有!虽有,不可得,你要有个得失的心,你去求自性,就求不到;离开得失的心,自性你就证得了。你就能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。所有一切境界相,十法界依正庄严,一真法界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相。自性是能变,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所变。可是这个里头有个道理,道理是什么?能所不二,所以他不可得。如果能所是二,那就有能得、有所得,那要讲不可得就讲不通。因为它能所不二,所以你有能得、所得这个念头生起来就错了,就与事实真相相违背了。
正因为能所不二,所以我们在一切事相当中,要认真努力去做,这个才相应。不可以说能所俱空,那我什么都不要做了,那你就错了。你没有体会它真正的意思,没有了解事实真相,你只看到一边,没有看到另外一边,你的见解不透彻,你的见解不圆满,你是偏见,不是圆见。你要见解透彻,无论你做什么事情,做哪一个行业,你都会做得非常认真负责,会做到尽善尽美,给你同行作一个榜样。虽然作一个榜样,做得很好,认真、努力负责去做,又不著相,这才相应。决不可以有一念心,我做了多少好事,佛虽然讲积功累德,没错!积功累德是事上要做,心上不能有,不能有积功累德这个念头,有这个念头,你就错了。你要问:「为什么要这样做?」这样做才与诸法实相相应,与能变所变、能所不二相应。这个相应就是你与自性相应,你与法性相应,道理在此地。相应,那你就见性成佛;与法身相应,你就证得清净法身。证得清净法身,就是法身大士,不是普通人。
由此可知,我们年岁老了,要作老人的榜样;我们年轻,要作年轻人的榜样。我们每一天去上班,要作一切上班人的榜样;你是家庭主妇,应当作家庭主妇的榜样。这个榜样就是菩萨,菩萨就是一切众生的好榜样。所以无论是什么样的生活,无论是什么样的身分,他都是菩萨,都给一切众生作典型、作模范。样样事情做得合情、合理、合法,作社会大众的表率,这就叫学佛、学菩萨。学佛人如果没有这个念头,那你到哪里去学?天天念经,念给泥塑木雕的菩萨听,那有什么用处?他才不听你的,你认为他有灵,你就错了。泥菩萨过河,自身难保,他灵在哪里?他灵不灵,是看到我们眼看、耳听,我们有没有领悟,如果我们六根接触佛菩萨的境界,我们有所领悟,他就灵了。由此可知,灵不灵是在自己的心,不是在外头境界。离开自心,无有一法可得。这是大乘经上常常说的,这是真话,不是假的。
除了我们在生活、工作上,作一切众生的好样子之外,还要念佛,一定要示现这个样子,为什么?唯有念佛,才能真正在这一生当中,了生死,出三界。其他的法门虽然好,我们的根性不契合,很难修,不容易成就。唯独这一门,万修万人去。我在前面跟诸位说过,真正要求往生,不能生病。生病就靠不住了。因为你在临命终的时候,完全听别人摆布。你要晓得,跟你亲近的人,善知识少,冤亲债主多。他并不是恶意,他善意,善意做了糊涂事,把你往生这个缘打断了,你说这个糟不糟糕?换一句话说,你要不愿意听人家的摆布,那你自己要能做得了主,预知时至,不能生病,决定不生病。走的时候,站著走,坐著走,那很自在!我想每一个同修听到,都很期望,我们将来也能做到。为什么做不到?做不到的原因,是你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了,这个东西是障碍。烦恼障,所知障。
特别是年岁大的人。今天甘老居士没来,昨天她来了,我们也很难得碰一次,八十多岁,告诉我,喜欢看书,什么书都想看,这个很糟糕!我昨天告诉她了,我现在七十一岁,不看书了。你还什么书都喜欢看,我不看了。看书就是什么?打闲岔。看书是叫你胡思乱想。不要说世间书看了胡思乱想,看佛经也胡思乱想。这个经上说空,那个经说有,不是胡思乱想吗?佛经也不要看了,一句阿弥陀佛念下去就好,年岁大了,不干了,通通放下,这就是书也不能看。年轻人可以看,年轻人你们来日还长,其实说来日长,这也不能定论,所谓是黄泉路上无老少。年轻的看,还情有可原。为什么要看书?为什么要讲经?是因为你有疑惑,为了帮助自己,帮助别人断疑生信,这才看书。已经相信了,已经不疑惑了,就不必再看;再看就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。
书不能看,不但书不能看,外面人家的话不能听。听这些话干什么?张家长,李家短,这些人我是非,与自己生死大事通通不相干,只有害处,而没有利益,所以也不要听。一句佛号念到底,就是连家亲眷属这种亲情也要放下,你才能往生。你在最后这一遭的时候,你这一念不放下,你决定不能往生。这是我们必须要记住的,不要等到临终的时候再放下,现在就要放下,临终怕是你放不下。这种人太多太多了,所以就应当是早一天放下。唯有早一天放下,现在就放下,我们将来往生才有把握,才能够得大自在。身体不好,你能够一切放下,身体就好了。佛教给我们一个真理,我们要会用,那就是一切法从心想生,这是佛教给我们的。这是无上的珍宝。你要会用,那你真是一生得大福报。
一切法从心想生,真正明了了,那我就专门想佛,你心里就生佛。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,你就生佛了,你就作佛去了。口念佛,心里还想别的,那是打闲岔,没有用处。你念佛的功夫,全都被破坏了,这个不能不知道。尤其是年岁大的人,不能再干了,一定要专心,一门深入,绝对不要听人家说,这一句阿弥陀佛太简单了,哪有那么容易成就。如果你听了这个话,想想他是有道理,我们还要多学几个法门,那你就错了。他说那个话,毫无道理。愈是高级的法门,一定是愈简单。若是顶尖的法门,一定是最容易的法门,他才能够普度一切众生。
你要不相信,大家念过《无量寿经》,《无量寿经》上佛说,将来佛法通通都灭尽了,这一部经还留在世间一百年,佛说这个话什么意思?诸位要从这里去体会。佛法好比是药物,众生生了大病,病很多、很严重,所有一切药物都失效了,都救不了了,最后这一句阿弥陀佛还能救,你才知道这个法门的殊胜。这个法门不可思议,能度末世,佛法灭尽那个时候的众生,那个时候的众生业障比我们现在又不晓得深重多少倍,都能够得度,何况我们现在?所以这一生遇到了,决定不能舍弃。
经论上,祖师大德的著书、开示,他所说的那些话,如果你要看到、听到了,你仔细观察,他给什么人讲的,这个要懂得。也就是说,他用的那个药,是治什么人的病。那个人的病跟我的病不一样,我要搞清楚。我们也学善财童子,可以看看,可以听听,决定不能学他。善财的高明,就高明在这一招,表演给我们看。八万四千法门,无量法门,他都可以看,都可以听,但是还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,绝不改变。
他那个可以看、可以听,我们要不要学?我们当然要学,但是你可不能学错了。你要是刻意去学,你就错了。你也去学参访,到处去参学,你就错了。善财童子那个参学,不是这个意思。是什么意思?是叫你从早晨起来到晚上睡觉,你现在活在这个世间,你总不能脱离这个社会,你每一天一定接触很多人、很多事。五十三参是教给我们这些。你从早到晚,接触这些人、这些事、这些物,你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应付他们?五十三参用意在此地。你要会用心,那从早到晚,你每一天所接触的这些人事物,就是五十三参。所以这五十三位善知识,是代表现实的社会,各行各业,男女老少,他代表这些,就是我们从早到晚,天天遇到的。
你看善财,他们遇到的,正如六祖大师所说的,他的心常生智慧,那就全是善知识了。我们今天从早到晚常生烦恼,全是恶知识了。你要在这里面学善财童子,怎么样能把一切人事物,都变成善知识?让我们念念增长智慧,这就对了。善财实在讲,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本事,他那个本事也就是看破、放下。所谓看破,一切事实真相他都明了,他不迷惑,看破了。虽然明了之外,他什么都不学,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。那一个法门,连边都不沾,这叫放下。自始至终,一句佛号。
我这个念佛法门,我跟诸位曾经说过,当年李老师劝我,我还不能完全接受。真正让我死心踏地学这个法门,是讲《华严经》,讲到末后这一会。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我才恍然大悟,原来无量无边的法门,到最后总归这个法门。这个法门展开就是一切法门,这吉祥云比丘说得详细。这一段经文,那个录音带很快就会出来,我看到昨天有一些带子送来,是《文殊菩萨十信章》,这是《四十华严》的第一会,末会的第一会。这一会,经文比较长,也很有味道。所以《四十华严》就是《普贤菩萨行愿品》,说实实在在的话,就是教给我们,学大乘佛法的人,在日常生活当中,怎么样过日子,怎么样工作,怎么样完全与大乘相应。所以这四十卷经,不仅仅是重视讲解,真正是重视在实践。我们如何把它做到,把它变成我们自己的生活思想行为,你自己就入了佛的法界了。
可是我们必须抓到这个原则、原理。原理、原则就是《无量寿经》上的经题,这个经题非常圆满。所以古德说,《无量寿经》即是中本《华严》,这个话讲得一点都不错。经文虽然有广略不同,《无量寿经》经文少,只有一卷,《华严》有八十卷,可是里面的义理完全相同,不增不减。我在前面跟诸位报告,《华严》是净土的圆满,净土是《华严》的成就,一桩事情。我们用什么原则去修?一定用清净心。清净心离念,不能有念头;有念,就不清净了。所以我们只念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,不管什么事情,都不要放在心上。让你的心空,让你的心无事,那你就最健康了。所以与清净相应,用清净心念佛,用清净心生活,用清净心工作,就相应了。
第二平等,平等是不分别,清净是没有污染,污染是贪瞋痴慢,起心动念,是非人我,那都是污染,没有污染。没有分别,就平等了。一切法当中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,决定不迷,那你就觉了。所以清净平等觉,这一句是我们的标准。不但是我们念佛求生净土的标准,也是修学一切大乘法门的标准,无论你学那一宗,你修学哪一个法门,你决定不能离开清净平等觉。清净平等觉,我们在讲这个经题的时候,跟诸位细说过,这个经题就是三学,就是三宝。三学是戒定慧,离开戒定慧不是佛法,所以不管哪一个法门,哪一个宗派,不能离开戒定慧。
任何法门,显教、密教、宗门、教下,一入佛门先受三皈依,三皈依是三宝。三宝是觉正净。清净是戒学,是僧宝;平等是定学,是法宝;觉是慧学,是佛宝。所以我们依什么?依清净平等觉就对了。清净平等觉,简而言之,就是觉正净。清净是净,平等是正,佛是觉,觉正净。生活与觉正净相应,工作与觉正净相应。处事待人接物,一切应酬总与觉正净相应,你叫做学佛,你是真的学佛,你真正过的是觉正净的生活。觉正净的生活,就是诸佛菩萨的生活,你已经超凡入圣。如果你不觉、不正、不净,你过的是六道轮回的生活,这个差别就在此地。大家要搞清楚,你才晓得《无量寿经》之可贵,佛说一切经都灭掉了,还留《无量寿经》,很有道理。因为一切经的精华,都在《无量寿经》上。不要讲这个经文了,经题就足够了。真正通达明了,那他就得度,就超凡入圣了。
希望我们同修都能够明了,都能够珍惜,从日常生活点点滴滴都与觉正净相应。果然与他相应,一定要真的看破,真正放下。如果你有一丝毫的牵挂,还有一丝毫的为自已,就不相应,三个字都没有了,一条没有了,三个都没有了。一条得到了,三个都得到。它是一而三,三而一,不可能说我得一条,那两条我还没有;我得到两条了,还有一条没有做到,这个都是自己欺骗自己,自己不了解事实真相。明天我们继续再谈谈这个问题,希望我们都能在生活当中,得到真实的受用。今天时间到了,谢谢诸位。
诸位同修,时间过得很快,明天我们这个聚会,就要告一个段落了。在这几天当中,我也接触了不少的同修,大家在一起闲谈起来,多半都感到用功不得力,应该要怎么个用功法?实在讲,能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,总算是觉悟了,这是一个好的现象。佛法这两个字,它的含义就是讲,要觉悟一切法;或者说,我们在一切法当中,都能保持著觉悟。明白这个意思,我们才真正知道,学佛无非就是学作一个觉悟的人,学作一个明白人。
佛菩萨也是人,我们还是人,我们跟佛菩萨,有哪些地方不一样的?那就是佛菩萨明白,明白一切事理,佛菩萨觉悟,而我们则恰恰相反,我们对於宇宙人生,对自己、对别人、对一切事物,都不觉悟,都不明了,差别在此地。必须有人想明白、想觉悟,这才能感得佛菩萨出现在世间。就是佛法里所讲的感应道交,众生有感,佛菩萨就有应。
佛菩萨教给我们的是些什么?这一点总得要清楚。甚深的大道,须知就在日用平常。佛法如是,世法也不例外。中国的学术,究其根源,称之为《易经》。中国古代,六经都是《易经》的注脚而已。「易」是什么意思?简易,简单容易,大道不繁杂。佛教给我们,亦复如是。现在我们看看世法跟佛法,都不简单。这怎么回事情?这是被我们众生搞繁杂了,不是佛法繁杂,是我们把它搞繁杂。这一点,必须要知道。
为什么我们把它搞繁杂?我们的妄想、分别、执著无量无边。从各个角度去看佛法,於是佛法繁杂了。这也正是应了佛在经上所说的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这个话很有道理。如果你心里没有想,换一句话说,就没有一切法;你想得愈复杂,诸法也就愈复杂。如果你什么都不想,那这一切法就很简单、很单纯。诸佛所证得的一真法界,一真法界单纯,十法界就不单纯了,六道就更繁杂了。这个理与事,我们都要清楚。然后我们才能够理出一条修学的道路。修是修正,学是学习。说修行,行是我们生活行为,我们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,错误的思想修正过来,这叫做修行。修正过来之后,我们学佛菩萨,这叫修学。
佛菩萨在各行各业,如《华严经》所说,其实一切经里面都讲,《华严经》讲得很明显,我们很容易看得出来。无论是哪一种生活方式,你从事某一种行业,这些都没有妨碍。清凉在《华严》上告诉我们,「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」。事事无碍就是任何生活方式,任何工作,都是学佛,都是学菩萨,都是菩萨行。什么叫菩萨行?这个观念,我们要搞清楚。菩萨是觉悟的意思,菩萨行就是觉悟的行为。因此,这就超越时空,超越万法。从日常生活里面来说,穿衣、吃饭,只要与觉相应,这就是修菩萨行,就是学菩萨道;如果与迷相应,那个就是造业,这个话是真的。六道凡夫哪一个不造业?不但六道造业,四圣法界也造业,不过是他们造的业轻,我们造的业重。这个十法界,愈往下去,造的业就愈重。什么人真正觉悟了?佛在经论上,也跟我们立了一个标准,这个标准,超越六道轮回的人,算是觉悟。
六道是什么?经上告诉我们,六道是见思烦恼变现出来的。所谓的三界、九地,八十八品见惑,八十一品思惑,品是品类,每一类里面,数量太多,说之不尽。佛用方便的方法,将这些错误归纳。虽然归纳这个头数,对於初学的人来讲,还是嫌烦,於是再把它归纳为十大类,这就好说了。所以见惑就是我们见解的错误,我们看错了;思惑是我们对於一切法想错了。这个合起来叫见思烦恼。你只要有这些东西,你就出不了六道。换一句话说,起心动念就如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上所说的,无不是罪。我们自己要承认,要能够勇於认错。一个勇於认错的人,这个人是好人,这个人有希望。要依其他的宗教里面讲:这个人就得救了。自己有过失,还不肯承认,死不肯承认,这个没救,不能得救,真是没救。所以我们一定要勇敢的认错。
我们确确实实,对於事实真相看错了。第一个看错的,就是把这个身当做自己,这个说起来,也许很多同修都觉得奇怪,这个身不是我自己,什么是我自己?哪一个人不把这个身,看做自己?对!凡是六道的众生,都把这个身看成自己,所以你自己把这个身看成自己,好像这很正常,这个也没有错误,每个人都是这个看法,那我这个看法,怎么会错误?其实真的错了。因为把这个身看做自己,念念都要为这个身,这个就养成一个大错特错。贪瞋痴慢都从这个身见生起来的。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,大家最容易觉察到的,贪吃、贪睡,这都是为这个身。世界上的饮食,你贪的口味,谁知道口味?舌,舌头只有三寸,到咽喉下面,就不知道味道了。你看用多少的心机,就为这三寸舌头,造多少的罪业!我们中国人在饮食上,比外国人讲究多了。实在讲,说讲究多了,就是比外国人造罪业要造得多了。外国人著重营养,他著重这个身,他为身;我们贪图口味,为舌;你看看,人家为身,比舌还大得多了。这细细想起来,我们不如外国人。由此可知,这个身见的可怕。
那身到底是个什么?大乘佛法里说得透彻,身是属於我所有,不是我。「我」跟「我所」要辨别清楚,我是主宰,我所是我附属的。譬如说,我们穿这个衣服,衣服是我所有的,是我所。我们住的这个房子,房子是我所,你的这些家亲眷属也是我所,是我所拥有的,不是我。同样一个道理,我们的身是我所。我所是无常的,它不是常住的。再跟诸位说,我是常住的,我是不生不灭的。这个身有生死,我没有生死,这才是正确的观念。身这个生死,就跟衣服一样,衣服穿旧了,你们都把它脱下来,丢掉不要了,再去换一件新衣服。那个旧衣服就是你穿新的时候,它生;穿旧了,穿破了,不要了,它就死。它有生灭相,我没有生灭相。这个道理,佛过去在《楞严经》上讲得很详细。当时波斯匿王在座,波斯匿王是跟释迦牟尼佛同年,他听明白了,知道自己原来没有生死,很欢喜,这个身生死,不是我生死,我是不生不死,他明白这个道理。
现在我们有了这个身,要能够好好利用这个身。实在上,身来说,无论是什么身,我们通常所谓的十法界依正庄严,十法界的身都是我所。就是你成佛了,佛身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,也是我所,也不是真正的自己。释迦牟尼佛当年,三千年前出现在这个世间,他老人家一生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,八十岁圆寂,「我所」有生有灭,「我」没有生灭。我们首先要把这个观念纠正过来,「我」不生不死,「我」不来不去。《中观论》里面讲的「八不」,「八不」是「我」。不常、不断、不垢、不净,谁找到我?诸佛菩萨找到我了,所以他就得自在了。凡夫、二乘、权教菩萨都还没找到。真正学佛,必须将这些事实真相,虽不能搞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多少要有一点概念。在这个地方建立信心,那就好办了。所以无论得的是什么样的身,佛告诉我们,要利用这个身体,积功累德,不要拿这个身体去造罪业;用这个身体造罪业就错了。
这个地方说起来,极其微细,必须要细心地去体会,去观察。然后善用这个身体跟环境。佛门里面常讲,藉假修真。身跟境界都是假的,都是无常的,佛经里面讲,皆是有为法。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。这个身有生老病死,一切众生的身有生老病死,我们讲就是动物。植物有生住异灭,都是变化无常。矿物、星球有成住坏空,这是佛给我们讲万法无常,万法皆空。万法皆空是真的,但是这个里面有个道理它不空,什么道理?因果。也许有人问,万法皆空,为什么因果不空?因果是不是在万法之内?没错,因果也在万法之内。因果之不空,是因为因果是一个连续的现象。因里面有果,果里面有因,因果循环,所以它不空,是个相续的现象。如果因果空了,那十法界、六道就没有了。十法界、六道这个现象,这个假象会存在,为什么会存在?就是因果相续的这个现象,它不中断,这个里面是千变万化,这个是事实的真相。所以佛教给我们,种善因得善果。十法界依正庄严,都有它的因缘果报。《法华经》上说得就更详细了,《法华经》上跟我们讲的「十如是」。那个「如是」就是不空的意思。
由此可知,我们起心动念,言语造作,最低限度,我们要与善法相应,这个不能超越六道轮回,但是在六道里面,可以避免恶道,避免恶缘。我们所希求的,人天福报,幸福美满,确实是可以得到的,不是得不到的。这个是佛教给我们,初学佛法的人,心量见识都不太远大的人,佛用这个方法教导我们。教导的目的,确实能够保障社会的安全,稳定、繁荣、兴旺。
佛法这样好,为什么今天这个世界这么样的乱?诸位细心去观察,这个社会的动乱,实实在在讲,是不学佛之过。这个不学佛,我们把它解释开来,就是不觉悟的过失。我们说个不学佛,其他的宗教就反抗,你佛教有什么了不起?他不晓得,佛这个字怎么讲。佛是觉悟的意思,不觉悟的过失,全都迷失了自己,所以对人、对事、对物,产生种种错误的见解、思想,引导一些错误的行为,招致恶果,这个道理在此地。
特别要明了的,佛法决定不是宗教,这是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的。佛法的教学超越宗教,超越种族,超越所有的界线,它是圆融的、大圆满的。所以经上常讲「九界众生」,这个范围非常广大。一切众生,他的种族不相同,文化不相同,宗教信仰不相同,所隶属的国家不相同,这一切不相同当中,那个觉悟跟迷是相同的。所以佛法只讲觉迷,不讲其他。
菩萨是印度梵语的名词,意思就是觉悟的有情众生,所以菩萨翻作「觉有情」,觉悟的众生就叫菩萨。我们学佛的人,觉悟了叫菩萨;基督教的牧师觉悟了,他也叫菩萨;天主教的神父觉悟了,还叫菩萨。於是我们才真正明了,《华严经》上讲的,五十三位善知识,你看他们的身份,男女老少,各行各业,通通是菩萨。从政的是菩萨,经商的也是菩萨,做工的也是菩萨,无论你干哪一行,你觉悟了,都叫菩萨。老人觉悟了,称菩萨;小孩觉悟了,也称菩萨。这才知道佛法只讲觉迷,没有其他界线。由此可知,一切众生如果要想破迷开悟,做一个明白人,做一个觉悟的人,那当然要学佛。学佛就是学觉,就是学明白而已。
佛的经论很多,内容就是说明这一桩事情,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。真相明白了,你的思想才可以说纯正,你的见解,才可以说没有错误,是正知正见。没明事实真相,哪来的正知正见?可见得佛不欺骗人,佛所说的话句句真实,我们没有觉悟。如果我们能信佛所说的话,那就有福报了,这个人就有福了,为什么?他能信,能信一定能解能行,他就能相应,与事实真相相应。相应就得福,相应就离苦得乐。由此可知,佛法并不难学;难在信解行的相应,相应就是证。古人讲的信解行证,相应就是证的意思。
事实的真相,从事相上来讲,总不外乎因缘果报,佛跟我们说明,人与人的关系,人与一切万物的关系,因缘很复杂,无量因缘。无量因缘再把它归纳,可以归纳为四种因缘。特别是讲到人际上的关系。这四种因缘,就是报恩、报怨、讨债、还债,就这么四桩事情。如果缘深的,就变成家亲眷属;缘要是疏的,就变成亲戚朋友;再疏远的,也许就变成陌生人。我们走在外面,每一天遇到许多人,有一些人见面跟你笑笑,跟你打个招呼,善缘;有人见面跟你瞪眼睛,看到你不舒服,恶缘。但是那个缘很疏,见一面走过去就没有了,可能你一生只跟他见一次面,第二次就遇不到,缘疏,要懂得这个事实真相。那学佛觉悟的人,怎么处理、处置这些事情?觉悟的人把这一切世缘,把它转变成法缘。
你看看佛菩萨他们做的,这个家庭,说实在的话,不是个好地方。家庭是冤冤相报的所在,你们仔细想想看,是个冤冤相报的场所,不是好事情。可是觉悟的人,他把冤冤相报,能把它转变成道场,这就高明!把亲眷转变成法眷属,能叫一家人个个觉悟,你自己带头干。
很多同修,他学佛了,家人不学佛,障难很多,来跟我诉苦。我就告诉他,你学佛不是真的学。他说我怎么不是真的,我每一天还有功课,一堂都不缺。那个没有用处,你要是真学,你必定感动你一家人。果然真学,还没有能感动,那你的功夫不够。说实在的话,这个世间,大概家庭里头最复杂、最难度的,在中国古时候,大舜这一家了,你们念过历史就晓得。尧、舜、禹、汤,你看舜王的父亲、继母,那真是难度!他完全用自己的德行,经年累月,父母最后还是被感化了。那就是佛菩萨了,佛教虽然那个时候没有传到中国,这个舜是佛菩萨,他不迷,他觉,心正,心地清净,他真的做到了觉正净。我们佛门,觉正净就是标准,所以他的行为是标准的菩萨行,标准的菩萨道。我们就这个事理来看,他符合佛法里面讲的菩萨的标准。我们能不能像他这样做法?
舜王的作法有原则可循。这个原则,大乘佛法里头有,遇逆缘,除逆境。缘是人事上的关系,境是物质环境上的关系,人事环境、物质环境都非常恶劣,他处在这个境界里面,我们佛门叫逆增上缘。你在这里面修什么?你去修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。舜就是守住这个原则。真的不见世间过,他没有看到父母的过失,只看到自己的过失。像六祖所说: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」。舜没有见世间过。见到别人有过失,想到总是自己过失。反过头来反省,认真的改过自新,这是他了不起的地方,是他真正觉悟的地方。我们学佛,就要从这个地方学。
尧、舜、禹、汤他们是人,我们也是人;他们能,我们为什么不能?人家做给我们看。现在摆在我们眼前的,我们无论过的是什么日子,你的生活过得很好,你在顺境里面要修觉正净;或者说你的生活过得很清苦,你要在苦日子里面修觉正净。由此可知,这个世缘对我们来说关系不大,迷悟的关系太大。悟了就有乐趣;迷了,虽富贵,富也不乐。诸位如果很冷静地观察这个世间,可能就在你身边。福报很大,有权势、有地位、有财富,可是生活过得很苦,富而不乐。也许你看到很贫穷的人,地位很低的人,物质生活相当艰难的人,他过的日子,过得很快乐。能过得很快乐,那是人生真正的享受。所以如其富而不乐,不如贫而乐,他真正懂得享受。
要能真正离苦得乐,没有别的,归根结底,还是要看破、放下。真正能看破、放下,就与事实真相相应了。所以大家要记住,不能够与情相应,情是感情,与情相应,你造六道轮回业,这个可怕!你要与觉相应,与理相应,与智相应,与事实真相相应。事实真相,《金刚经》上讲得最透彻、最圆满。事实真相是什么?「一切法不可得」。《大般若经》上,这一句话说了几百遍,告诉我们一切法不可得。从根本上讲,《金刚经》上讲的三心不可得。能得的不可得,万法缘生,凡是因缘所生法,都没有自性,都没有自体,当体皆空,了不可得。外面境界不可得,能得、所得都不可得,所以叫你放下。为什么?放下,就与事实真相相应了。事实真相是什么?我们一般人讲真理,你跟真理相应,在佛法讲是自性,自性不可得,自性有没有?有!虽有,不可得,你要有个得失的心,你去求自性,就求不到;离开得失的心,自性你就证得了。你就能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。所有一切境界相,十法界依正庄严,一真法界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相。自性是能变,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所变。可是这个里头有个道理,道理是什么?能所不二,所以他不可得。如果能所是二,那就有能得、有所得,那要讲不可得就讲不通。因为它能所不二,所以你有能得、所得这个念头生起来就错了,就与事实真相相违背了。
正因为能所不二,所以我们在一切事相当中,要认真努力去做,这个才相应。不可以说能所俱空,那我什么都不要做了,那你就错了。你没有体会它真正的意思,没有了解事实真相,你只看到一边,没有看到另外一边,你的见解不透彻,你的见解不圆满,你是偏见,不是圆见。你要见解透彻,无论你做什么事情,做哪一个行业,你都会做得非常认真负责,会做到尽善尽美,给你同行作一个榜样。虽然作一个榜样,做得很好,认真、努力负责去做,又不著相,这才相应。决不可以有一念心,我做了多少好事,佛虽然讲积功累德,没错!积功累德是事上要做,心上不能有,不能有积功累德这个念头,有这个念头,你就错了。你要问:「为什么要这样做?」这样做才与诸法实相相应,与能变所变、能所不二相应。这个相应就是你与自性相应,你与法性相应,道理在此地。相应,那你就见性成佛;与法身相应,你就证得清净法身。证得清净法身,就是法身大士,不是普通人。
由此可知,我们年岁老了,要作老人的榜样;我们年轻,要作年轻人的榜样。我们每一天去上班,要作一切上班人的榜样;你是家庭主妇,应当作家庭主妇的榜样。这个榜样就是菩萨,菩萨就是一切众生的好榜样。所以无论是什么样的生活,无论是什么样的身分,他都是菩萨,都给一切众生作典型、作模范。样样事情做得合情、合理、合法,作社会大众的表率,这就叫学佛、学菩萨。学佛人如果没有这个念头,那你到哪里去学?天天念经,念给泥塑木雕的菩萨听,那有什么用处?他才不听你的,你认为他有灵,你就错了。泥菩萨过河,自身难保,他灵在哪里?他灵不灵,是看到我们眼看、耳听,我们有没有领悟,如果我们六根接触佛菩萨的境界,我们有所领悟,他就灵了。由此可知,灵不灵是在自己的心,不是在外头境界。离开自心,无有一法可得。这是大乘经上常常说的,这是真话,不是假的。
除了我们在生活、工作上,作一切众生的好样子之外,还要念佛,一定要示现这个样子,为什么?唯有念佛,才能真正在这一生当中,了生死,出三界。其他的法门虽然好,我们的根性不契合,很难修,不容易成就。唯独这一门,万修万人去。我在前面跟诸位说过,真正要求往生,不能生病。生病就靠不住了。因为你在临命终的时候,完全听别人摆布。你要晓得,跟你亲近的人,善知识少,冤亲债主多。他并不是恶意,他善意,善意做了糊涂事,把你往生这个缘打断了,你说这个糟不糟糕?换一句话说,你要不愿意听人家的摆布,那你自己要能做得了主,预知时至,不能生病,决定不生病。走的时候,站著走,坐著走,那很自在!我想每一个同修听到,都很期望,我们将来也能做到。为什么做不到?做不到的原因,是你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了,这个东西是障碍。烦恼障,所知障。
特别是年岁大的人。今天甘老居士没来,昨天她来了,我们也很难得碰一次,八十多岁,告诉我,喜欢看书,什么书都想看,这个很糟糕!我昨天告诉她了,我现在七十一岁,不看书了。你还什么书都喜欢看,我不看了。看书就是什么?打闲岔。看书是叫你胡思乱想。不要说世间书看了胡思乱想,看佛经也胡思乱想。这个经上说空,那个经说有,不是胡思乱想吗?佛经也不要看了,一句阿弥陀佛念下去就好,年岁大了,不干了,通通放下,这就是书也不能看。年轻人可以看,年轻人你们来日还长,其实说来日长,这也不能定论,所谓是黄泉路上无老少。年轻的看,还情有可原。为什么要看书?为什么要讲经?是因为你有疑惑,为了帮助自己,帮助别人断疑生信,这才看书。已经相信了,已经不疑惑了,就不必再看;再看就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。
书不能看,不但书不能看,外面人家的话不能听。听这些话干什么?张家长,李家短,这些人我是非,与自己生死大事通通不相干,只有害处,而没有利益,所以也不要听。一句佛号念到底,就是连家亲眷属这种亲情也要放下,你才能往生。你在最后这一遭的时候,你这一念不放下,你决定不能往生。这是我们必须要记住的,不要等到临终的时候再放下,现在就要放下,临终怕是你放不下。这种人太多太多了,所以就应当是早一天放下。唯有早一天放下,现在就放下,我们将来往生才有把握,才能够得大自在。身体不好,你能够一切放下,身体就好了。佛教给我们一个真理,我们要会用,那就是一切法从心想生,这是佛教给我们的。这是无上的珍宝。你要会用,那你真是一生得大福报。
一切法从心想生,真正明了了,那我就专门想佛,你心里就生佛。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,你就生佛了,你就作佛去了。口念佛,心里还想别的,那是打闲岔,没有用处。你念佛的功夫,全都被破坏了,这个不能不知道。尤其是年岁大的人,不能再干了,一定要专心,一门深入,绝对不要听人家说,这一句阿弥陀佛太简单了,哪有那么容易成就。如果你听了这个话,想想他是有道理,我们还要多学几个法门,那你就错了。他说那个话,毫无道理。愈是高级的法门,一定是愈简单。若是顶尖的法门,一定是最容易的法门,他才能够普度一切众生。
你要不相信,大家念过《无量寿经》,《无量寿经》上佛说,将来佛法通通都灭尽了,这一部经还留在世间一百年,佛说这个话什么意思?诸位要从这里去体会。佛法好比是药物,众生生了大病,病很多、很严重,所有一切药物都失效了,都救不了了,最后这一句阿弥陀佛还能救,你才知道这个法门的殊胜。这个法门不可思议,能度末世,佛法灭尽那个时候的众生,那个时候的众生业障比我们现在又不晓得深重多少倍,都能够得度,何况我们现在?所以这一生遇到了,决定不能舍弃。
经论上,祖师大德的著书、开示,他所说的那些话,如果你要看到、听到了,你仔细观察,他给什么人讲的,这个要懂得。也就是说,他用的那个药,是治什么人的病。那个人的病跟我的病不一样,我要搞清楚。我们也学善财童子,可以看看,可以听听,决定不能学他。善财的高明,就高明在这一招,表演给我们看。八万四千法门,无量法门,他都可以看,都可以听,但是还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,绝不改变。
他那个可以看、可以听,我们要不要学?我们当然要学,但是你可不能学错了。你要是刻意去学,你就错了。你也去学参访,到处去参学,你就错了。善财童子那个参学,不是这个意思。是什么意思?是叫你从早晨起来到晚上睡觉,你现在活在这个世间,你总不能脱离这个社会,你每一天一定接触很多人、很多事。五十三参是教给我们这些。你从早到晚,接触这些人、这些事、这些物,你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应付他们?五十三参用意在此地。你要会用心,那从早到晚,你每一天所接触的这些人事物,就是五十三参。所以这五十三位善知识,是代表现实的社会,各行各业,男女老少,他代表这些,就是我们从早到晚,天天遇到的。
你看善财,他们遇到的,正如六祖大师所说的,他的心常生智慧,那就全是善知识了。我们今天从早到晚常生烦恼,全是恶知识了。你要在这里面学善财童子,怎么样能把一切人事物,都变成善知识?让我们念念增长智慧,这就对了。善财实在讲,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本事,他那个本事也就是看破、放下。所谓看破,一切事实真相他都明了,他不迷惑,看破了。虽然明了之外,他什么都不学,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。那一个法门,连边都不沾,这叫放下。自始至终,一句佛号。
我这个念佛法门,我跟诸位曾经说过,当年李老师劝我,我还不能完全接受。真正让我死心踏地学这个法门,是讲《华严经》,讲到末后这一会。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我才恍然大悟,原来无量无边的法门,到最后总归这个法门。这个法门展开就是一切法门,这吉祥云比丘说得详细。这一段经文,那个录音带很快就会出来,我看到昨天有一些带子送来,是《文殊菩萨十信章》,这是《四十华严》的第一会,末会的第一会。这一会,经文比较长,也很有味道。所以《四十华严》就是《普贤菩萨行愿品》,说实实在在的话,就是教给我们,学大乘佛法的人,在日常生活当中,怎么样过日子,怎么样工作,怎么样完全与大乘相应。所以这四十卷经,不仅仅是重视讲解,真正是重视在实践。我们如何把它做到,把它变成我们自己的生活思想行为,你自己就入了佛的法界了。
可是我们必须抓到这个原则、原理。原理、原则就是《无量寿经》上的经题,这个经题非常圆满。所以古德说,《无量寿经》即是中本《华严》,这个话讲得一点都不错。经文虽然有广略不同,《无量寿经》经文少,只有一卷,《华严》有八十卷,可是里面的义理完全相同,不增不减。我在前面跟诸位报告,《华严》是净土的圆满,净土是《华严》的成就,一桩事情。我们用什么原则去修?一定用清净心。清净心离念,不能有念头;有念,就不清净了。所以我们只念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,不管什么事情,都不要放在心上。让你的心空,让你的心无事,那你就最健康了。所以与清净相应,用清净心念佛,用清净心生活,用清净心工作,就相应了。
第二平等,平等是不分别,清净是没有污染,污染是贪瞋痴慢,起心动念,是非人我,那都是污染,没有污染。没有分别,就平等了。一切法当中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,决定不迷,那你就觉了。所以清净平等觉,这一句是我们的标准。不但是我们念佛求生净土的标准,也是修学一切大乘法门的标准,无论你学那一宗,你修学哪一个法门,你决定不能离开清净平等觉。清净平等觉,我们在讲这个经题的时候,跟诸位细说过,这个经题就是三学,就是三宝。三学是戒定慧,离开戒定慧不是佛法,所以不管哪一个法门,哪一个宗派,不能离开戒定慧。
任何法门,显教、密教、宗门、教下,一入佛门先受三皈依,三皈依是三宝。三宝是觉正净。清净是戒学,是僧宝;平等是定学,是法宝;觉是慧学,是佛宝。所以我们依什么?依清净平等觉就对了。清净平等觉,简而言之,就是觉正净。清净是净,平等是正,佛是觉,觉正净。生活与觉正净相应,工作与觉正净相应。处事待人接物,一切应酬总与觉正净相应,你叫做学佛,你是真的学佛,你真正过的是觉正净的生活。觉正净的生活,就是诸佛菩萨的生活,你已经超凡入圣。如果你不觉、不正、不净,你过的是六道轮回的生活,这个差别就在此地。大家要搞清楚,你才晓得《无量寿经》之可贵,佛说一切经都灭掉了,还留《无量寿经》,很有道理。因为一切经的精华,都在《无量寿经》上。不要讲这个经文了,经题就足够了。真正通达明了,那他就得度,就超凡入圣了。
希望我们同修都能够明了,都能够珍惜,从日常生活点点滴滴都与觉正净相应。果然与他相应,一定要真的看破,真正放下。如果你有一丝毫的牵挂,还有一丝毫的为自已,就不相应,三个字都没有了,一条没有了,三个都没有了。一条得到了,三个都得到。它是一而三,三而一,不可能说我得一条,那两条我还没有;我得到两条了,还有一条没有做到,这个都是自己欺骗自己,自己不了解事实真相。明天我们继续再谈谈这个问题,希望我们都能在生活当中,得到真实的受用。今天时间到了,谢谢诸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