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六年司法大厦讲话 1996/10 台湾台北司法新厦 档名:21-035-0001
陈总长、两位检查长、诸位长官、诸位法师、诸位同修:
今天是我们再度在此地聚会,记得上一次的时候,我们将佛教做了一个概略的介绍。还有同修对於上一次的讲演记忆很深,前两天他们来提醒我,希望今天的讲演能够继续上一次的,这个想法很好,也非常的难得。今天我又听说,发心皈依的同修很多,这也是一个很殊胜的机缘,让我们谈谈佛法的修持。
佛法是释迦牟尼佛对一切众生最完善的教学。现代人将佛法看做宗教,实在讲这是非常不幸。佛法不是宗教,佛法是教育。这一点我们学佛的同学,一定要把它认识清楚,在上一次我们己经说了很多,已经讲得很清楚。既然是教育,佛教教育的目标在哪里?经论当中我们常常念到一句术语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」。这一句术语是梵文音译过来的,翻成中国的意思,叫「无上正等正觉」。这个翻译恐怕初接触佛法的同修们听了依旧很难明了它的含意。我们用最通俗的话来讲,这个意思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。
说到智慧,我们的概念就比较容易接受。究竟圆满的智慧,以什么为标准?正是一般宗教里面对於神的赞美,对於上帝的赞美,全知全能,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,这个标准才算是究竟圆满。要用现代科学家的眼光来说「小」,今天这个「小」,讲到量子力学;「大」?讲到大的宇宙。对於无限大跟无限小,都能够彻底通达明了,而没有错误。
不仅是在现前,佛在经上告诉我们「过去无始,未来无终」,彻始彻终都在这个智慧范围之内。由此可知,佛家讲的无上正等正觉,这个范围确确实实是常说的,「横遍十方,竖穷三际」。「竖」说的是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。也许有人怀疑,这能做得到吗?如果以我们世俗人的想像、思惟,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。可是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,这是可能的。不但是可能,而且是绝对可能。
一个圆满觉悟的人,圆满智慧的人,就称之为佛。而且佛告诉我们,这个智慧能力,是一切众生本来具足的。换一句话说,是一切众生的本能。既然是本能,这个能力当然可以恢复。可是我们凡夫将自己的本能失去了,失掉了。佛告诉我们,这个失掉是迷失,并不是真的失掉了,迷失了。几时觉悟过来,就又恢复了。
所以佛法是平等法,佛家说: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」。既有佛性,当然能作佛。佛这一句话,就是说明一切众生,自性是平等的,自性里面具足无量的智慧,无量的德能,没有丝毫的差别。为什么会迷失?这是一个大问题。在佛法里面,是根本的疑问,我们既然跟诸佛如来一样具足圆满的智慧,这个智慧为什么会失掉,几时失掉的,什么时候我们再能够恢复?恢复之后,还会不会失掉?这都是问题。
幸好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,他的学生富楼那尊者,在楞严会上就提出了这些问题,而世尊也为我们解答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而说得最简单扼要的,无过於《华严经》「出现品」,佛告诉我们: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、执著而不能证得。」这是佛一语道破。我们今天为什么把智慧德能失掉,佛说这个原因,就是我们起了妄想、分别、执著。
妄想、分别、执著不是本有的,所以它叫做妄,不是真。既然是妄想、虚妄的,妄必定能够断得了,真一定可以恢复。马鸣菩萨在《起信论》里面,就是这样告诉我们的:「本觉本有,不觉本无。」本有的一定可以恢复,本无的一定可以断掉,这些话都是真实的教诲。但是我们迷失了自性,不在这一生,多生多劫以来愈迷愈深,我们的烦恼习气太重了。从理论上讲,你只要把烦恼习气断掉,你的智慧德能就恢复。
佛为我们说这些理论,与事实的真相,实在讲与近代科学家所发现的非常接近。所以这些太空物理学家,量子力学家,像他们所研究的,所观察到的,与佛经上所说的许多观点不谋而合。非常可惜这些科学家没有能够去读大乘经论。我们相信他总有一天,会接触到佛法,佛法会对他有很好的启示,会带他们发现更殊胜的境界。
科学家证明,我们云云众生,生活在不同的空间里面,诸位看到黄念袓居士在《无量寿经》注解后面有一篇文章,他说现在西方的科学家,已经肯定承认空间有十一度,我们现在讲的是二度空间、三度空间、四度空间,一直到十一度空间。而我们佛法里面讲十法界,十法界是怎么一回事?就是不同的时空。这个现象怎么来的?实在就是我们对於自性迷惑的浅深不同而造成的。如果把时空突破,宇宙人生的真相才大白。
用什么方法来突破,现在科学家还不知道,只晓得有这么多时空存在,但是不晓得怎样突破。但是释迦牟尼佛早就告诉我们了,用襌定的功夫来突破。所以佛法的修学,总纲领是戒、定、慧三学。因戒而得定,「戒」就是方法,正确的方法,依这个方法能够得定。所以在方法,佛门里面常讲八万四千法门,无量法门。法就是方法,门是门径,许许多多方法门径,虽然它们不尽相同,方法不相同,门径不相同,但是它的方向目标是一个,都是修定。也就是说,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修襌定。得到襌定,智慧就现前了。
定把妄想、分别、执著消除了,消除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就是把不同的时空消除了,於是你见到这个境界就不叫十法界,就不叫六道了。佛家有一个名词叫「一真法界」。宇宙人生的真相,你完全见到了。於是全知全能,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,这才兑现。所以佛法真的有理论,有方法。我们遵循这个理论,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学,一层一层去突破,这样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。当然这个境界,绝对不是我们现前的境界。现前我们刚刚接触到佛法,我们是佛门,还不能算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,咱们算是幼稚班的学生,我们要从哪里下手?
《楞严经》上所讲的「最初方便」,这是我们现前迫切需要的。当我们认识佛教育之后,明了佛教育之后,我们要发心跟佛学习,佛是我们的老师。我们在讲席当中,常常向诸位同修宣告,诸佛如来是一切众生最好的榜样。佛弟子学佛,佛弟子就要给社会所有大众作最佳的榜样,这才算是一个佛的学生。佛教我们从哪里做起?《观无量寿佛经》上,有一段经文说:「一者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。二者受持三皈,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。三者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,劝进行者。」佛又说这三条是「三世诸佛,净业正因」。这一句话分量说得很重,三世是指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。
一切人修行成佛,所谓成佛就是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,我们一般称之为「成佛」,也就是拿到佛法里面最高的学位。佛家讲的佛陀、菩萨、阿罗汉,要用现在的话来说,这是学位的名称。像现在一般教育里面学士、硕士、博士。佛是最高的学位,次一等的是菩萨,再次一等的是阿罗汉,学位的名称。无上正等正觉,如果你要是得到正觉,你就称为阿罗汉,你要是得到正等正觉,你就称为菩萨,如果你得到的是无上正等正觉,那就称作佛陀。所以这三个名词是学位的名称。佛、菩萨、罗汉,现在许多人把他当作神明,你说这错到哪里去了。
现在一般社会,对於佛教产生很深的误会,我们有责任。没有把佛法的真相,向社会说明,向大家讲清楚,於是产生许许多多错误的知见。产生许多的流弊,让一般社会大众,对这么好的教学,这么好的教育,拒绝而不肯学习,这是非常非常的可惜。佛既然说了这三条,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。我们知道三世诸佛,绝对不是修一个法门成就的,是修无量法门所成就的。譬如说我们学净成就的,他是学襌成就的,那个是学密成就的,我们所修学的法门不一样,但是都能够证到阿罗汉,都能够证到菩萨,都能够证到佛陀。
正如同学校的学生,他所修的科系不一样,但是都可以拿到博士学位,这个道理是相同的。但是要记住,他修学的基础也是相同的。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,我们才知道这个是修学的最初方便,这是基础的基础。就如同盖高楼大厦一样,这是地基。无论盖什么样的高楼大厦,地基是一样的,都要做得坚牢,这个大楼才会不坠。我们明白了,有人要问,学佛从哪里学起?我们就晓得了,从孝养父母学起,从奉事师长学起,这两句话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佛陀的教育是建立在孝亲尊师的基础上。而整个佛法达到究竟圆满,实实在在讲就是孝道的完成,孝道的圆满。可以用一个字概括了全部的佛法。不但是释迦牟尼佛的佛法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佛法,都不能超越这个范围,那就是孝道。
孝养父母这一句话,意思实在讲无限的深广,也是大乘经上所讲的「横遍十方,竖穷三际」就是一个孝字。我们接触佛法之后,再读中国圣贤书,不能不佩服东西方的这些圣哲。孔、孟跟释迦牟尼佛没有见过面,没有通过信,他们的思想、见解,竟然如此的一致。真是中国谚语里面所说,英雄所见,大略相同。它不是大略,它是完全相同。古代的教学,世间法里面教育教孝,佛法的教育也是教孝。
孝养父母,首先要懂得「孝」字的含义。我们中国文字之妙,实在是妙不可言,这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所没有的。我们的老袓宗真正是智慧、慈悲都达到了顶点,对於后世子孙的爱护、关怀无微不至。他们创造这个孝字,孝字是会意,让我们看到这个符号,体会里面的意思,它上面是老,下面是子。让我们从这个符号里面去体会,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。上一代还有上一代,下一代还有下一代。竖穷无际,横遍十方。尽虚空、遍法界是一个整体,这是孝字的含义。如果没有这个观念,你怎么能完成孝道。
世出世间的圣人教给我们,孝道从哪里做起?从父母为对象做起,然后把孝敬之心扩大,孝顺一切众生。大乘经里面,这个意思讲得就非常透彻,讲得非常明白圆满。我们要养父母之身,这是大家都懂得的。我们要养父母之智,知道的人就不多了。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子女在道德、学问、功业上,都能够出人头地,荣宗耀袓。我们有没有能做到?到什么时候才能做得圆满?要做到一个完美而没有丝毫缺陷的人,父母才觉得这是圆满。这个人是谁?成佛才圆满。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,他的孝道就没有做圆满。所以孝道做到究竟圆满,那就是成佛了。
学佛一开端要把这个观念,正确的观念建立。我们修学的方向、目标在哪里,这才能找到。可是从哪里著手?刚才讲了,要从孝养父母著手,养父母最重要是养父母的心,养父母的愿望。我们年轻的时候,上学念书,功课不好,父母操心,这就不孝。品德不好,对老师不尊敬,对同学不友爱,这个不孝。学校毕业之后,踏上社会,在社会上我们有长官、有同事、有部属,对长官不敬,对同事不和,对部下不能爱护,都是不孝。在家庭里面,兄弟不和,父母操心,这不孝。妯娌不和,也是不孝。
再扩展到邻里乡党,你才晓得孝养父母,应该怎样去修学。如果要做不到,做得不圆满,我们学佛,这个根基就没有了。像盖房子一样,地基没有了,你怎么能完成你的建筑?所以诸位要真正想学佛,要在佛法上得到成就,你要知道从哪里做起,从哪里下手,决定不能让父母不快乐,不能让父母担忧。人人起心动念,言语造作,都能想到父母的关怀爱护,他决定不会为非作歹,决定不会造作罪过,为什么?那是大不孝。那也是不敬师长,老师对於学生的期望,跟父母没有两样,如果我们胡作妄为,怎么能对得起老师。想到父母,想到师长,自己起心动念,自自然然就有了约束。从孝敬扩大,慈悲心生起来了。底下一句「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我们时间很短,不长,这里不能细说。过去我们曾经讲过,有一套录音带「净业三福」。诸位同修可以找到,多听听,做做参考,非常重要。
在中国,大乘佛法以四大菩萨来表法,菩萨不是神,菩萨是我们的老师,是我们的学长,是早期释迦牟尼佛的学生,我们是现在释迦牟尼佛的学生,我们跟菩萨是同学的关系,关系非常密切。这四大菩萨就是代表我们修学的四个阶段。四个阶段有次第,但是也是圆融的,这是佛法的殊胜处。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:「行布不碍圆融,圆融不碍行布。」行布就是有次第。
从次第上来说,第一位地藏菩萨,地藏菩萨代表孝亲尊师。所以《地藏本愿经》在佛门称之为「孝经」,佛法的孝经。我们从哪里学起?从地藏学起。地藏用现在的话说,从心理建设做起。地藏菩萨是讲孝心、恭敬心,对一切大众都要孝敬。对人、对事、对物,用孝敬之心去做,你才能做得好,才能有真正的成就。
从地藏再发扬光大,就是观世音菩萨所代表的大慈大悲。大慈悲心就是孝敬的拓展、展开。拜观音菩萨的人很多,念观音菩萨名号的人很多,念得灵不灵?我看未必灵感,搞错了!把观音菩萨当做神明去看待。念观音菩萨,要念自己的慈悲心;念地藏菩萨,要念自己的孝敬心。你把你的大慈悲心念出来,那你自己就是观音菩萨。孝敬、慈悲要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,不能感情用事。换句话说,要具足高度的智慧。
第三位菩萨是文殊菩萨,代表智慧。孝敬、慈悲都要依高度的智慧,决不是感情用事。第四位菩萨是普贤。普贤菩萨教给我们实践、笃行。你的孝敬、慈悲、智慧,要应用在生活上,这才有用。否则的话,你所学的跟你自己的生活完全脱节了,这个学的没有用处,所学非所用。普贤代表实行。也就是说,要把前面所修学的,完全落实在你生活的层面。你每一天对人、对事、对物,全都用上了。你所过的生活,就是佛菩萨的生活,就不是凡夫的生活了。中国四大名山,四大菩萨,代表这个意思。
现在大陆也开放,许多同修到大陆去朝山,大陆我也差不多每年都去一次。很多同修问我,「法师!四大名山你去朝过哪一个?」「我哪一个山也没朝。」你要把菩萨的精神都做到了,你已经跟这些诸佛菩萨,套一句宗教的话,已经同在了,你还要朝什么山?如果你对於佛菩萨所代表的法门,他的精神意义完全不了解,你磕破了头也没用处。这些都是事实,我们不能不明了。了解之后,你才晓得佛法里头,哪里有迷信。宗教里面有迷信,佛法里头没有迷信。
民国初年,欧阳竟无在第四中山大学,发表一篇震撼的讲演,很有道理。第四中山大学就是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。他的讲题:「佛法非宗教非哲学,而为今时所必需。」那个讲演由他的学生王恩洋写成小册子,这个小册子在台湾有流通。我们也曾经印过。这是提醒我们,认清佛法本来面目。它是教学,它是教育,它教我们做一个圆满、幸福、快乐的人,充满高度智慧的生活。这是佛教给我们的,佛不提倡迷信。
从这个基础才能谈得上学佛。诸位要知道孝亲尊师,大慈大悲,修十善业道,这个基础才能学佛。我们今天为什么佛没学好,说老实话,前面这个基础没有。所以你学佛学了几十年,还是盲修瞎练,还是烦恼重重,你没有开智慧!起心动念,言语造作,那就跟《地藏经》上所说的「无不是罪」,原因就是没有把基础奠定好。从这个基础上入佛门,一入佛门先受持三皈。
我听说今天有不少同学,要在这个地方让我传授三皈。这个缘很殊胜,这个场所是我们国家高等司法的机构。在这个地方受三皈,意义不同平常,太殊胜了,太难得了。你们在这里受三皈,拿到三皈证明,要珍惜!这不是普通场所。一定要明了三皈真实的意义。传授三皈是我在此地代表僧团,将佛法修学的纲领、原则,传授给大家,这叫传授三皈。三是数目字,三条。三个纲领,三个原则。不管你修学哪一个宗派,不管你修学哪一个法门,这是总方向、总原则,决定不能违背。如果违背,那你就不是佛的学生了。所以三皈的传授是很隆重的,在佛菩萨面前宣誓,我接受,我愿意依照这个原理、原则去修学,做佛陀的弟子,我给大家在这里做证明。你们在佛像面前宣誓,我给你做证明。所以三皈不是皈依某一个人,皈依某一个人就错了,大错特错了。
皈依什么?皈依三宝。宝是比喻,比喻稀有,比喻尊贵。这三宝是什么?佛、法、僧三宝。诸位一听到佛、法、僧,马上就产生一个错误的观念。佛是什么,供在后头的佛像;法大概就是经典;僧就是和尚,出家人。你要这么想,全错了。这是形像,要懂得形像代表的含义,我们才有真正的依靠。佛是觉悟的意思,佛陀是梵语音译过来的,翻成中国意思是「觉者」,觉悟的人。达摩是梵语,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法宝。法宝是正知正见,对於宇宙人生的想法、看法,纯正而没有错误。正确的思想,正确的见解。僧伽通常讲僧宝,它的意思是清净。六根清净,一尘不染。
由此可知,三宝的真实含义是觉、正、净。觉而不迷,正而不邪,净而不染。佛教给我们,这是我们学习、修行的总纲领。修行,「行」是行为。我们的思想、见解、言语造作这是行为。行为有了偏差,行为有了错误,把它修正过来,这叫修行。哪些是错误的行为?迷惑颠倒是错误的行为。我们把它修正过来,觉悟,觉而不迷,这叫皈依佛。把我们对人、对事、对物,许多错误的看法,错误的想法,修正过来,正而不邪,建立正确的知见,这叫皈依法。
第三特别讲污染,现在不但环境污染,环境污染我觉得不严重。最严重的是心理的污染,这个不得了。思想的污染,见解的污染,精神的污染,这个太严重了。把这些污染洗得干干净净,恢复到清净心。这叫皈依僧。
皈是回头的意思,回归。从哪里回头?从迷惑颠倒回头,要依觉悟。从邪知邪见回头,依正确的思想见解。从一切污染回头,依清净心。这是佛教给我们修行的三大纲领,这叫做三宝。初学佛一入门,佛就把修行的纲领、方向教给大家,这叫做三皈的传授。我们一生能够遵守,依教奉行,那才是佛的真正的弟子,是佛的好学生。你就可以做社会大众的好榜样。这是佛对学生的期望,当然也是我们父母对子女的期望。我们不能够不明白。
依照这个方向、目标,你用什么方法去修?方法太多了,那就讲到无量法门。任何一个法门,都能达到觉、正、净的目标,佛虽然说了三个纲领、原则,实在讲,这三个是一而三,三而一。因为众生的根性不相同,所以佛的方法很多。一个目标达到了,其余的都达到了。正如同我们这个讲堂,这个讲堂有三个门,没有进来,在外面是三个;进来,无论从哪一个门进来,你所得到的都是圆满的,都没有欠缺。所以觉、正、净三门,你从觉门进来得到正觉;得到正觉的人,他决定不可能有错误的思想、见解,他的思想,他的精神心理也不会有污染。所以觉得到了,必然正、净也得到了。同样的道理,心地清净的人一定是觉悟的,一定是正知正见的。所以门虽然很多,佛在大乘经上讲的很好,是法平等,无有高下,殊途同归。
因此,大乘佛法在中国有八个宗派,八大宗;小乘二个宗派,合起来称为十大宗。这十宗入门都不外乎这三个原则,我们在此地略为介绍一下。像中国最盛行的襌宗,襌宗是由觉门入。它所标榜的是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这叫宗门。除襌宗之外叫「教下」,像天台、贤首、三论、法相,这些称之为教下。教下一定是依据佛的教诲,依据佛的经论,来修正自己的思想、见解,它从这个门进,从正知正见,从这个门进。我们净土宗,还有密宗,这二宗是从清净心入,它修清净心。所以各人用的方法不一样,但是得到的成果,决定是相同的。
这么多法门,随我们自己选择,选择与自己根性相应的法门,程度相应的法门,生活环境相应的法门。自己爱好的法门,修起来就格外容易,格外轻松了。佛并不勉强人一定要学哪个法门,佛不勉强的。佛给我们的约束就是三皈,三大纲领这是决定不能违背。觉、正、净这三大纲领。三大纲领当中,还可以自由选择,选择一条就行了。
由此可知,佛陀的教学,的确是非常民主、开放、自由,充分表现了高度的智慧。他从来不约束一个人,勉强一个人,叫你要修哪一门,没有!我们在一切经典里面,没有看到过有这些事情,都是由弟子们自己去选择。佛是非常慈悲来辅导你,这是诸位一定要晓得,我们皈依的三宝是觉正净。觉正净都是讲自性的,自性觉、自性正、自性清净,不是讲外面的。
这是佛法真实的智慧,所以佛法教给我们不依外人,也不依靠他,依靠自己。所以大乘经上有说,学佛的人叫「无依道人」。不依靠外面,完全依靠自己。但是我们自己自性还没有现前的时候,怎么办?这个时候我们跟著老师走,老师在前面带我们走路。到我们自己能够自立了,我们一定要离开老师,不能一辈子永远跟著老师,没有这个道理的。这是佛陀教给我们,我们要有自立的精神,要有自立的理念。所以跟随老师,接受老师教导的时间期限是有限的,不是永远的。所以佛不是牵著人的鼻子走,不是要人永远服从於他,不是的。
所以佛所说的一切经论,可以跟佛菩萨一起来讨论的。可以常常在一起开辩论会的,这是我们在经论上常常能看到的。佛讲经说法,学生提出质疑很多,与佛辩论的情形,也常常见到的。佛的教学是非常活泼的,非常自由的,这里面没有拘束,没有限制。但是,佛教学的中心是在襌定,襌定就是清净心。因为佛法是世尊灭度一千年之后传到中国的。那个时候正是襌的风气非常盛行,因此襌宗的术语,在社会大众,就变成口头语了,对我们的生活,不知不觉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。我们叫襌定,而不说清净心。
但是襌定两个字的意思要清楚,名词术语的定义,如果模糊了,那就会错了。这两个字,你看六袓惠能大师依照《金刚经》的解释,外不著相叫做襌,内不动心叫做定。由此可知,襌定并不是打坐,并不是面壁,面壁打坐不叫参襌。参襌在哪里?行、住、坐、卧,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,处世、待人、接物之处,你能够外不著相,内不动心,都是襌定。正是所谓「闹且常在定,无有不定时。」行住坐卧都是襌定,这才叫参襌。一般人产生一个错误的观念,认为参襌的人,每一天盘腿打坐,坐在那儿不动,那有什么用处。
那样的襌定对我们社会,对於大众,那真是毫无贡献。而不知道生活是襌定,工作是襌定。无论哪一个行业,什么样的生活方式,无一不是襌定,这个襌定才有作用,这个襌定就是真实的享受。从前方东美先生所谓人生最高的享受。这是佛法,这是我们得到佛法真实的受用。襌定心起作用就是真实智慧,就是高度的智慧。由此可知,一入佛门传授三皈的意义,佛法里面讲功德利益,你才真正能体会一些,这叫皈依三宝。皈依的是自性的三宝,才真正靠得住。
除自性三宝之外,形式上真的也有一个三宝样子在那里。这个样子有没有作用?有作用。让这个形像时时刻刻提醒自己,它的用意在此地。所以佛法里面这些道具,我们讲佛像都是属於道具。你在《佛学辞典》里面看,它就是道具。要用现在教育名词来讲,教具,教学的工具。让你一看佛像,就想起我要觉悟,觉而不迷。看到经书,看到经本,我就要想到正而不邪。看到出家人穿这个衣服,我就要想到我要六根清净。让这些形像时时刻刻提醒自己。如果没有这些形像在你的旁边,你会忘掉。懈怠、懒惰是我们无始劫来的烦恼病根。这些道具摆在面前都还忘掉,如果没有的话,那不更糟糕!
你才晓得佛弟子,为什么要供养佛菩萨形像。供养佛菩萨形像,不是把他当作神明来拜,他会保佑我,你就错了。让这些形像常常提醒自己,不要忘了修学的是什么。譬如供地藏菩萨,一见到地藏菩萨,我要孝顺父母,要尊敬师长。你供养观音菩萨,见到观音菩萨,我对人、对事、对物要大慈大悲,要真正拿出爱心来关怀众生,关怀社会。这是佛弟子供养佛菩萨,真正的意义之所在。
每一尊佛号,每一尊菩萨形像,都代表佛门里头一个科目。像一个学校开了许许多多的科目,每一个科目用一个名号,用一个形像来做代表,这是教学的艺术。不必说话,形像摆在这里,你一看就明了了,你就晓得应该怎么做。我们一直到现代,才讲求艺术,生活的艺术。乃至於打仗,讲战争的艺术。看佛教几千年前,它的教学就走向了艺术化。它用美术、用雕塑、用音乐,乃至於用建筑,一个正规佛教教学场所的建筑,里面都含著很深的教学意义在其中。
譬如我们常见的,寺院、庵堂的大殿,正规的建筑,你从外面看一定是二层,里面看一层。它代表的是什么?外面是外表,外表是二谛,有真谛、俗谛,我们常讲世间法、出世间法是二,实际内容是不二。世出世间法是一不是二。一就圆融,一才能得真实受用。所以它代表二谛圆融,性相一如,理事不二,它表这个意思。时时刻刻提醒你,叫你念念不忘,生活在高度艺术境界之中,这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,才是真正的美满。
所以皈依不是皈依某一个法师,皈依某一个法师,那就错了,是皈依自性三宝。对於形式上的三宝我们尊重,我们要爱护,为什么?它时时刻刻提醒我们,时时刻刻在教导我们,它有这个功能。这是我们为什么要供养形式的三宝,道理在此地。这一条里面,受持三皈之后,佛要求我们必须要做到的就是持戒。「具足众戒」,持戒是广义的,不是狭义的。有很多人看到的时候,受持众戒大概就是五戒、八戒、十戒,出家的二百五十戒,就想到这里来。这把佛的教诲,想得非常狭窄,不是这个意思。
佛讲持戒是广义的,要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守法。必须遵守佛在一切经里面,教导我们的一些方法,遵守佛的教诲,再延伸。我们虽然是佛弟子,我们不能脱离社会,我们不能脱离人群,我们不能脱离国家,所以持戒里面就包括国家的法律,地方的规约,乃至於不成文的道德的观念,风俗习惯,样样都要遵守,不可以违犯,入境随俗。
现代由於交通便捷,大家常常可以到外国去旅行、去观光,他们的法令规章,跟我们本国不一样。所以到他那个地方,守当地的法律,当地的人才欢迎你。跟他们的生活要能融成一片,才不会被人厌弃。所以他们的道德观念,他们的风俗习惯,我们预先要了解,到那里要遵守他们的。所以受持三皈,具足众戒,这个众戒里面,范围就非常之广了,一定要认识清楚。佛的学生决定不能犯过失,决定不能违背规矩,世出世法都必须遵守。
第三句「不犯威仪」,威仪简单讲就是习惯,我们讲的礼节。不但要守法不能犯规,还要守礼。在衣食住行,处事待人接物,到哪个地区,那个地区的礼节要懂,要遵守。这是佛教给我们,受持三皈之后从哪里做起。我们讲修行,从什么地方修正我们一些不当的行为,错误的行为,要把它修正过来。修行不是每天念经,每天念佛号,那错了。
我最近在洛杉矶做了几次的讲演,遇到那边一些老同修,他们来告诉我,他们也很用功、很精进,受持《无量寿经》,每天念多少次,多少遍。我立刻就把他纠正过来,我说你们是读诵《无量寿经》,你们没有受持。他听了很惊讶,我们怎么没有受持。我说受持是要把佛的教训做到,你做到没有?我说《无量寿经》上,我说一句话,你答覆我,你有没有做到。「善护口业,不讥他过」,你做到了没有?他还算不错很老实,摇摇头,我没有做到。没有做到,你就没有受持。受持跟读诵不一样,受持是要做到。
为什么我劝大家先去念经,把经念三千遍,念到会背?经不会背,你怎么去做?一定牢牢记住,一切时、一切处,起心动念能够想到佛教给我怎么做法,能够想到,能够记得住。我动这个念头,该不该动,佛是不是这样教我的。
特别是我们最近选的这一部经,跟大家在一块儿研究的。佛实在讲是针对我们现前社会生活状况,教给我们从哪里下手。「不讥他过」,我们有没有做到,有没有记住?现代学佛的人,实实在在讲,很普遍的,天天找人家的麻烦,天天看人家的毛病,这是最大的过失。你念佛念了不少年了,为什么功夫成片都得不到,问题究竟发生在哪里?发生在你的心不清净。你天天找别人的麻烦,天天看别人的过失,你怎么能得清净心?
佛的教诲的确是一针见血,你要不仔细去思惟,认真去实行,佛法里面讲的殊胜的好处、利益,你怎么会得到!高度智慧艺术的生活,真的是快乐,佛经上讲的法喜充满。幸福自在美满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你肯听话,肯真干,你就得到。现在大家学佛,只学会了念经,只学会了拜佛、念佛,而自己起心动念,言语造作,完全没有照做。佛幸亏不在世,佛在世看到我们这批学生,都会流眼泪,你们怎么学的。这是教给我们受持三皈之后,要懂得第一个就是要守法,要守礼,从这个地方做起。
这二条做不到,高级的佛法没指望了。发菩提心,菩提是梵语,意思是真正觉悟。觉悟什么?宇宙人生的真相,真的清楚了,明白了。我们去年费了很多的时间,在新加坡完成一部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。这个录音带全部带回来了,总共讲了二百四十八个小时,这样细讲很难得。
这一部《金刚经》里面讲的是什么?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。了解真相之后,目的何在?目的是四个字,教我们看破、放下。看破,你的智慧就现前了;放下,你就得大自在了,你真正得到快乐了。为什么看不破?为什么放不下?理太深了,事也太密了。这个密是讲深密,不是神秘,太复杂了。《金刚经》的经文虽然不多,字字句句都是无量义。它的理论、教义,贯穿一切法。所以无论哪一个宗派,无论哪一个法门,都应当要学习,它是佛门的共同科目,不是哪一宗、哪一派的专门科目,它是共同科目。
然后才晓得你怎样发心,发心的意思,就是我们在生活当中,我们应当用什么样的心态。菩提心,就是跟诸佛如来用同样的一个心态。生活、做人、办事,要用现在的话来说,就是高度的智慧,高度的觉悟,用觉心,用智慧心,这是发菩提心。
「深信因果」,善因必定有善果,恶因必定感恶报。这一条是从事上讲。佛给我们讲宇宙有十法界,十法界是大分,每一个法界里面,又分十法界,百界,天台宗讲的百界千如。愈分愈细,法界无量无边。无量无边的法界怎么产生的?是因果关系产生的,因不同,果就不一样。所以从大的方面来看,佛跟我们讲十法界,当然这个因很复杂,如《华严经》上所说「无量因缘」。
但是无量因缘里面,哪一个因缘最重要?主要的因,佛为我们说出,从上面往下看,佛法界的因是平等,平等心是佛心。我们净宗《无量寿经》,经题上就是清净、平等、觉。你就晓得这一部经的标准在哪里,是叫我们成佛,最高的标准。菩萨的心是六度,辟支佛的心是十二因缘,阿罗汉的心是四谛,天人的心是十善,人道的心是五戒。再往下去饿鬼道的心是悭贪,贪心变饿鬼。畜生道的心是愚痴,是非善恶不能辨别,那是畜生的心。地狱的心是瞋恚,嫉妒。这是讲无量的因缘里面,说出它最重要的一个。
善因一定得善果,恶因一定感恶报。所以因缘果报是自己造的,自作自受。没有人能够给你,也没有人能够代你受,佛菩萨很慈悲,也没有办法代我们受苦。佛菩萨只是说明你现在的苦报怎么来的,他知道;他能把你的前因后果说出,他不能改变你的因,也不能代替你的果报。整个大乘佛法,也脱离不了因果。
我们看《华严经》,贤首清凉大师作的注解,把整部经区别为五重因果,没有离开因果。这个五重就是大乘佛法里面,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,五重因果。《法华经》,天台大师判一乘因果。所有一切经论都没有办法脱离因果的范围,因果是个定律,我们要深信不疑。因此,起心动念,言语造作,不能不谨慎,不能不收敛。不要以为我这个起心动念没什么,起心动念都是因。一个善念感善果,一个恶念会感恶的果报,怎么能不谨慎。
所以佛教给我们断恶修善,这是正说。善恶的标准在哪里,佛法说的很清楚,凡是自利的就是恶,凡是利益众生、利益大众的是善。这个说法,我们初学的人往往很难接受,为什么利益我自己的,佛都说恶?你要明白佛说法的深意,深就是我们开端的时候讲过,「一切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相」。我们现在为什么智慧德能都没有了?迷失了。为什么迷?因为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这里面最重的、最严重的就是执著。如果一切想利益自己,起心动念有我执在里头,我执不破,轮回就不能脱离。佛说六道轮回从哪来的?六道轮回是自己执著变现出来的,不是神造的,不是佛菩萨造的,自己造的。哪一天你把这个执著丢掉了,六道轮回就没有了,你就超越了。离开一切分别,十法界超越了。离开一切妄想,无上正等正觉就得到了,就圆满了。
所以佛的用意就很深,目的是破我们的执著。破执著最好的方法,起心动念想到大众的利益,不要想自己。大众有利,我自己也是大众的一分子,当然自己的利益就在大众之中。为什么要常常想到个人的利益,想到个人的利益,充其量,你在佛门只是修福,你没有功德。佛法里常讲功德,功德哪里有?你只能修一点福报,而没有办法修丝毫的功德。功德一定是破执著,破分别。能够离一切分别、执著,那你所修的全是功德。功德里面有福德,福德里头没有功德。
我们今天起心动念,一切所作,是不是都是为众生想,都是为社会大众想,而不为自己著想,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,值得我们认真去反省的。这是佛的真实教诲,我们要深信不疑,要认真努力去做。
第三句「读诵大乘」。佛的教训,佛给我们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相,这些真相的理论,以及如何在这个大宇宙当中生存活动,大乘经上都讲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那就是诸佛菩萨做了好样子给我们看。常常读诵大乘经典,就是常常听佛菩萨的教诲,念念不忘教训,时时刻刻依教修行,这是读诵大乘的目的。
决不是把这个经念给佛菩萨听的。现在许许多多学佛的同修,产生了严重的错误。错在哪里?错在早晚课做错了。你看许许多多人,清晨做早课,把这些经咒念一遍给佛菩萨听,好像今天的课诵交代了,没事了。晚上做晚课,再念一遍给佛菩萨听。还自以为很得意,我修持不错,你看我早晚课一天都没有缺,佛菩萨一定很喜欢我。其实不但你没有功,你还有过失。过失在哪里?过失在你欺骗佛菩萨,你所念的经咒,什么意思也不懂,怎样去做也不晓得。你的思想观念,言语造作,丝毫没有改变,都是老样子。念这个经咒,早晨骗佛菩萨一次,晚上又骗一次,一年三百六十天,天天骗佛菩萨,你还以为自己有功德,将来堕落到三途,不晓得怎么堕落的,你说冤枉不冤枉,这叫做愚痴。
所以你要晓得早晨做早课,目的在哪里?提醒自己,将这个经念一遍,佛在经上讲的这些话,我今天一天,生活、工作、待人接物,要依照佛的教训去做。早晨是提醒你,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。在佛菩萨形像面前念,这是恭敬,佛菩萨虽然不在,我们也以为他在,他来给我作证明,我今天一天不敢违背。晚课是反省,是检点,我今天一天有没有造作,有没有再犯过失。有则改之,无则嘉勉。这样早晚课才有功德,才有利益,你才是真正佛弟子。如果只念不做,那就是欺骗佛菩萨。欺骗一个平常人都有罪了,佛菩萨又没有在,泥塑木雕的佛像,你都忍心去欺骗他,你说你该犯什么罪,这是司法大厦要判你罪的。学佛,多少人学错了,我们自己明白佛法的道理,依教奉行,得到佛教育的殊胜、真实的利益,我们不能独享,应当把这个好处,尽心尽力的介绍给社会大众,这就是末后一条「劝进行者」。
佛法广利一切众生,不能有专利。这一条我们今天看到,许许多多的怪现象,从前没有的。你看佛任何一部经典,到末后都是劝导人流通。流通佛法的功德不可思议,好的教学要普遍介绍,要推广,尽心尽力去做。我看到现在有许多佛经,或者有人对佛学的注书,我看到后头版权页印上「版权所有,翻译必究」,那就变成专利了。这个与佛法教学的精神,完全违背了,这个过失很重。好的教学,真实的利益,不肯分给大众共享,这个心量非常窄小。
我学佛这么多年,我也常常跟大家说,有很多人送书给我,我第一个看的是什么?看版权页。如果看到它「版权所有,翻印必究」,这个书我决定不看,免得浪费我的时间,浪费我的精神。为什么?他心量太小了,他能写得出什么好东西。所以流通佛法,宣传佛法,介绍佛法,是我们佛弟子的义务,是我们的责任。尤其是现在社会大众,中国、外国大家普遍对佛法的误会,我们要努力澄清,把佛法本来的面目发掘出来,宣扬出去,破除大众的误会,希望大家都能够爱好佛陀智慧的教学,佛陀给我们真实幸福美满的生活。我们自己得受用,也能对得起诸佛菩萨,才能真正做到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这是孝亲尊师最具体的表现。如果不能做到,孝亲尊师只落一个空名而已,得不到实际的效果,那就错了。今天我跟大家报告的,就到这里告一个一段落。
三福三条总共十一句,是我们学佛入门的基础,是我们最初下手之处,这里面的含义,它的深广,包括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教诲,也可以说四十九年所说的,就是这十一句发扬光大。我们从这个地方奠定基础,要牢牢把佛的教训记住。今天底下的节目,是传授三皈,三皈的意义诸位已经明白。知道皈依觉、皈依正、皈依净,不是皈依一个法师;如果说皈依一个法师,诸位犯的过失就非常严重。佛法是教我们修清净法、平等法,如果皈依一个法师,对另外一个法师,你就产生分别了,这是我的师父,那个不是我的师父,你就起了分别,起了执著,就错了。佛是叫我们破除一切分别、执著,对於一切人都要用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恭敬心来学习。
陈总长、两位检查长、诸位长官、诸位法师、诸位同修:
今天是我们再度在此地聚会,记得上一次的时候,我们将佛教做了一个概略的介绍。还有同修对於上一次的讲演记忆很深,前两天他们来提醒我,希望今天的讲演能够继续上一次的,这个想法很好,也非常的难得。今天我又听说,发心皈依的同修很多,这也是一个很殊胜的机缘,让我们谈谈佛法的修持。
佛法是释迦牟尼佛对一切众生最完善的教学。现代人将佛法看做宗教,实在讲这是非常不幸。佛法不是宗教,佛法是教育。这一点我们学佛的同学,一定要把它认识清楚,在上一次我们己经说了很多,已经讲得很清楚。既然是教育,佛教教育的目标在哪里?经论当中我们常常念到一句术语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」。这一句术语是梵文音译过来的,翻成中国的意思,叫「无上正等正觉」。这个翻译恐怕初接触佛法的同修们听了依旧很难明了它的含意。我们用最通俗的话来讲,这个意思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。
说到智慧,我们的概念就比较容易接受。究竟圆满的智慧,以什么为标准?正是一般宗教里面对於神的赞美,对於上帝的赞美,全知全能,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,这个标准才算是究竟圆满。要用现代科学家的眼光来说「小」,今天这个「小」,讲到量子力学;「大」?讲到大的宇宙。对於无限大跟无限小,都能够彻底通达明了,而没有错误。
不仅是在现前,佛在经上告诉我们「过去无始,未来无终」,彻始彻终都在这个智慧范围之内。由此可知,佛家讲的无上正等正觉,这个范围确确实实是常说的,「横遍十方,竖穷三际」。「竖」说的是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。也许有人怀疑,这能做得到吗?如果以我们世俗人的想像、思惟,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。可是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,这是可能的。不但是可能,而且是绝对可能。
一个圆满觉悟的人,圆满智慧的人,就称之为佛。而且佛告诉我们,这个智慧能力,是一切众生本来具足的。换一句话说,是一切众生的本能。既然是本能,这个能力当然可以恢复。可是我们凡夫将自己的本能失去了,失掉了。佛告诉我们,这个失掉是迷失,并不是真的失掉了,迷失了。几时觉悟过来,就又恢复了。
所以佛法是平等法,佛家说: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」。既有佛性,当然能作佛。佛这一句话,就是说明一切众生,自性是平等的,自性里面具足无量的智慧,无量的德能,没有丝毫的差别。为什么会迷失?这是一个大问题。在佛法里面,是根本的疑问,我们既然跟诸佛如来一样具足圆满的智慧,这个智慧为什么会失掉,几时失掉的,什么时候我们再能够恢复?恢复之后,还会不会失掉?这都是问题。
幸好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,他的学生富楼那尊者,在楞严会上就提出了这些问题,而世尊也为我们解答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而说得最简单扼要的,无过於《华严经》「出现品」,佛告诉我们: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、执著而不能证得。」这是佛一语道破。我们今天为什么把智慧德能失掉,佛说这个原因,就是我们起了妄想、分别、执著。
妄想、分别、执著不是本有的,所以它叫做妄,不是真。既然是妄想、虚妄的,妄必定能够断得了,真一定可以恢复。马鸣菩萨在《起信论》里面,就是这样告诉我们的:「本觉本有,不觉本无。」本有的一定可以恢复,本无的一定可以断掉,这些话都是真实的教诲。但是我们迷失了自性,不在这一生,多生多劫以来愈迷愈深,我们的烦恼习气太重了。从理论上讲,你只要把烦恼习气断掉,你的智慧德能就恢复。
佛为我们说这些理论,与事实的真相,实在讲与近代科学家所发现的非常接近。所以这些太空物理学家,量子力学家,像他们所研究的,所观察到的,与佛经上所说的许多观点不谋而合。非常可惜这些科学家没有能够去读大乘经论。我们相信他总有一天,会接触到佛法,佛法会对他有很好的启示,会带他们发现更殊胜的境界。
科学家证明,我们云云众生,生活在不同的空间里面,诸位看到黄念袓居士在《无量寿经》注解后面有一篇文章,他说现在西方的科学家,已经肯定承认空间有十一度,我们现在讲的是二度空间、三度空间、四度空间,一直到十一度空间。而我们佛法里面讲十法界,十法界是怎么一回事?就是不同的时空。这个现象怎么来的?实在就是我们对於自性迷惑的浅深不同而造成的。如果把时空突破,宇宙人生的真相才大白。
用什么方法来突破,现在科学家还不知道,只晓得有这么多时空存在,但是不晓得怎样突破。但是释迦牟尼佛早就告诉我们了,用襌定的功夫来突破。所以佛法的修学,总纲领是戒、定、慧三学。因戒而得定,「戒」就是方法,正确的方法,依这个方法能够得定。所以在方法,佛门里面常讲八万四千法门,无量法门。法就是方法,门是门径,许许多多方法门径,虽然它们不尽相同,方法不相同,门径不相同,但是它的方向目标是一个,都是修定。也就是说,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修襌定。得到襌定,智慧就现前了。
定把妄想、分别、执著消除了,消除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就是把不同的时空消除了,於是你见到这个境界就不叫十法界,就不叫六道了。佛家有一个名词叫「一真法界」。宇宙人生的真相,你完全见到了。於是全知全能,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,这才兑现。所以佛法真的有理论,有方法。我们遵循这个理论,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学,一层一层去突破,这样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。当然这个境界,绝对不是我们现前的境界。现前我们刚刚接触到佛法,我们是佛门,还不能算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,咱们算是幼稚班的学生,我们要从哪里下手?
《楞严经》上所讲的「最初方便」,这是我们现前迫切需要的。当我们认识佛教育之后,明了佛教育之后,我们要发心跟佛学习,佛是我们的老师。我们在讲席当中,常常向诸位同修宣告,诸佛如来是一切众生最好的榜样。佛弟子学佛,佛弟子就要给社会所有大众作最佳的榜样,这才算是一个佛的学生。佛教我们从哪里做起?《观无量寿佛经》上,有一段经文说:「一者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。二者受持三皈,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。三者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,劝进行者。」佛又说这三条是「三世诸佛,净业正因」。这一句话分量说得很重,三世是指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。
一切人修行成佛,所谓成佛就是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,我们一般称之为「成佛」,也就是拿到佛法里面最高的学位。佛家讲的佛陀、菩萨、阿罗汉,要用现在的话来说,这是学位的名称。像现在一般教育里面学士、硕士、博士。佛是最高的学位,次一等的是菩萨,再次一等的是阿罗汉,学位的名称。无上正等正觉,如果你要是得到正觉,你就称为阿罗汉,你要是得到正等正觉,你就称为菩萨,如果你得到的是无上正等正觉,那就称作佛陀。所以这三个名词是学位的名称。佛、菩萨、罗汉,现在许多人把他当作神明,你说这错到哪里去了。
现在一般社会,对於佛教产生很深的误会,我们有责任。没有把佛法的真相,向社会说明,向大家讲清楚,於是产生许许多多错误的知见。产生许多的流弊,让一般社会大众,对这么好的教学,这么好的教育,拒绝而不肯学习,这是非常非常的可惜。佛既然说了这三条,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。我们知道三世诸佛,绝对不是修一个法门成就的,是修无量法门所成就的。譬如说我们学净成就的,他是学襌成就的,那个是学密成就的,我们所修学的法门不一样,但是都能够证到阿罗汉,都能够证到菩萨,都能够证到佛陀。
正如同学校的学生,他所修的科系不一样,但是都可以拿到博士学位,这个道理是相同的。但是要记住,他修学的基础也是相同的。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,我们才知道这个是修学的最初方便,这是基础的基础。就如同盖高楼大厦一样,这是地基。无论盖什么样的高楼大厦,地基是一样的,都要做得坚牢,这个大楼才会不坠。我们明白了,有人要问,学佛从哪里学起?我们就晓得了,从孝养父母学起,从奉事师长学起,这两句话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佛陀的教育是建立在孝亲尊师的基础上。而整个佛法达到究竟圆满,实实在在讲就是孝道的完成,孝道的圆满。可以用一个字概括了全部的佛法。不但是释迦牟尼佛的佛法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佛法,都不能超越这个范围,那就是孝道。
孝养父母这一句话,意思实在讲无限的深广,也是大乘经上所讲的「横遍十方,竖穷三际」就是一个孝字。我们接触佛法之后,再读中国圣贤书,不能不佩服东西方的这些圣哲。孔、孟跟释迦牟尼佛没有见过面,没有通过信,他们的思想、见解,竟然如此的一致。真是中国谚语里面所说,英雄所见,大略相同。它不是大略,它是完全相同。古代的教学,世间法里面教育教孝,佛法的教育也是教孝。
孝养父母,首先要懂得「孝」字的含义。我们中国文字之妙,实在是妙不可言,这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所没有的。我们的老袓宗真正是智慧、慈悲都达到了顶点,对於后世子孙的爱护、关怀无微不至。他们创造这个孝字,孝字是会意,让我们看到这个符号,体会里面的意思,它上面是老,下面是子。让我们从这个符号里面去体会,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。上一代还有上一代,下一代还有下一代。竖穷无际,横遍十方。尽虚空、遍法界是一个整体,这是孝字的含义。如果没有这个观念,你怎么能完成孝道。
世出世间的圣人教给我们,孝道从哪里做起?从父母为对象做起,然后把孝敬之心扩大,孝顺一切众生。大乘经里面,这个意思讲得就非常透彻,讲得非常明白圆满。我们要养父母之身,这是大家都懂得的。我们要养父母之智,知道的人就不多了。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子女在道德、学问、功业上,都能够出人头地,荣宗耀袓。我们有没有能做到?到什么时候才能做得圆满?要做到一个完美而没有丝毫缺陷的人,父母才觉得这是圆满。这个人是谁?成佛才圆满。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,他的孝道就没有做圆满。所以孝道做到究竟圆满,那就是成佛了。
学佛一开端要把这个观念,正确的观念建立。我们修学的方向、目标在哪里,这才能找到。可是从哪里著手?刚才讲了,要从孝养父母著手,养父母最重要是养父母的心,养父母的愿望。我们年轻的时候,上学念书,功课不好,父母操心,这就不孝。品德不好,对老师不尊敬,对同学不友爱,这个不孝。学校毕业之后,踏上社会,在社会上我们有长官、有同事、有部属,对长官不敬,对同事不和,对部下不能爱护,都是不孝。在家庭里面,兄弟不和,父母操心,这不孝。妯娌不和,也是不孝。
再扩展到邻里乡党,你才晓得孝养父母,应该怎样去修学。如果要做不到,做得不圆满,我们学佛,这个根基就没有了。像盖房子一样,地基没有了,你怎么能完成你的建筑?所以诸位要真正想学佛,要在佛法上得到成就,你要知道从哪里做起,从哪里下手,决定不能让父母不快乐,不能让父母担忧。人人起心动念,言语造作,都能想到父母的关怀爱护,他决定不会为非作歹,决定不会造作罪过,为什么?那是大不孝。那也是不敬师长,老师对於学生的期望,跟父母没有两样,如果我们胡作妄为,怎么能对得起老师。想到父母,想到师长,自己起心动念,自自然然就有了约束。从孝敬扩大,慈悲心生起来了。底下一句「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我们时间很短,不长,这里不能细说。过去我们曾经讲过,有一套录音带「净业三福」。诸位同修可以找到,多听听,做做参考,非常重要。
在中国,大乘佛法以四大菩萨来表法,菩萨不是神,菩萨是我们的老师,是我们的学长,是早期释迦牟尼佛的学生,我们是现在释迦牟尼佛的学生,我们跟菩萨是同学的关系,关系非常密切。这四大菩萨就是代表我们修学的四个阶段。四个阶段有次第,但是也是圆融的,这是佛法的殊胜处。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:「行布不碍圆融,圆融不碍行布。」行布就是有次第。
从次第上来说,第一位地藏菩萨,地藏菩萨代表孝亲尊师。所以《地藏本愿经》在佛门称之为「孝经」,佛法的孝经。我们从哪里学起?从地藏学起。地藏用现在的话说,从心理建设做起。地藏菩萨是讲孝心、恭敬心,对一切大众都要孝敬。对人、对事、对物,用孝敬之心去做,你才能做得好,才能有真正的成就。
从地藏再发扬光大,就是观世音菩萨所代表的大慈大悲。大慈悲心就是孝敬的拓展、展开。拜观音菩萨的人很多,念观音菩萨名号的人很多,念得灵不灵?我看未必灵感,搞错了!把观音菩萨当做神明去看待。念观音菩萨,要念自己的慈悲心;念地藏菩萨,要念自己的孝敬心。你把你的大慈悲心念出来,那你自己就是观音菩萨。孝敬、慈悲要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,不能感情用事。换句话说,要具足高度的智慧。
第三位菩萨是文殊菩萨,代表智慧。孝敬、慈悲都要依高度的智慧,决不是感情用事。第四位菩萨是普贤。普贤菩萨教给我们实践、笃行。你的孝敬、慈悲、智慧,要应用在生活上,这才有用。否则的话,你所学的跟你自己的生活完全脱节了,这个学的没有用处,所学非所用。普贤代表实行。也就是说,要把前面所修学的,完全落实在你生活的层面。你每一天对人、对事、对物,全都用上了。你所过的生活,就是佛菩萨的生活,就不是凡夫的生活了。中国四大名山,四大菩萨,代表这个意思。
现在大陆也开放,许多同修到大陆去朝山,大陆我也差不多每年都去一次。很多同修问我,「法师!四大名山你去朝过哪一个?」「我哪一个山也没朝。」你要把菩萨的精神都做到了,你已经跟这些诸佛菩萨,套一句宗教的话,已经同在了,你还要朝什么山?如果你对於佛菩萨所代表的法门,他的精神意义完全不了解,你磕破了头也没用处。这些都是事实,我们不能不明了。了解之后,你才晓得佛法里头,哪里有迷信。宗教里面有迷信,佛法里头没有迷信。
民国初年,欧阳竟无在第四中山大学,发表一篇震撼的讲演,很有道理。第四中山大学就是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。他的讲题:「佛法非宗教非哲学,而为今时所必需。」那个讲演由他的学生王恩洋写成小册子,这个小册子在台湾有流通。我们也曾经印过。这是提醒我们,认清佛法本来面目。它是教学,它是教育,它教我们做一个圆满、幸福、快乐的人,充满高度智慧的生活。这是佛教给我们的,佛不提倡迷信。
从这个基础才能谈得上学佛。诸位要知道孝亲尊师,大慈大悲,修十善业道,这个基础才能学佛。我们今天为什么佛没学好,说老实话,前面这个基础没有。所以你学佛学了几十年,还是盲修瞎练,还是烦恼重重,你没有开智慧!起心动念,言语造作,那就跟《地藏经》上所说的「无不是罪」,原因就是没有把基础奠定好。从这个基础上入佛门,一入佛门先受持三皈。
我听说今天有不少同学,要在这个地方让我传授三皈。这个缘很殊胜,这个场所是我们国家高等司法的机构。在这个地方受三皈,意义不同平常,太殊胜了,太难得了。你们在这里受三皈,拿到三皈证明,要珍惜!这不是普通场所。一定要明了三皈真实的意义。传授三皈是我在此地代表僧团,将佛法修学的纲领、原则,传授给大家,这叫传授三皈。三是数目字,三条。三个纲领,三个原则。不管你修学哪一个宗派,不管你修学哪一个法门,这是总方向、总原则,决定不能违背。如果违背,那你就不是佛的学生了。所以三皈的传授是很隆重的,在佛菩萨面前宣誓,我接受,我愿意依照这个原理、原则去修学,做佛陀的弟子,我给大家在这里做证明。你们在佛像面前宣誓,我给你做证明。所以三皈不是皈依某一个人,皈依某一个人就错了,大错特错了。
皈依什么?皈依三宝。宝是比喻,比喻稀有,比喻尊贵。这三宝是什么?佛、法、僧三宝。诸位一听到佛、法、僧,马上就产生一个错误的观念。佛是什么,供在后头的佛像;法大概就是经典;僧就是和尚,出家人。你要这么想,全错了。这是形像,要懂得形像代表的含义,我们才有真正的依靠。佛是觉悟的意思,佛陀是梵语音译过来的,翻成中国意思是「觉者」,觉悟的人。达摩是梵语,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法宝。法宝是正知正见,对於宇宙人生的想法、看法,纯正而没有错误。正确的思想,正确的见解。僧伽通常讲僧宝,它的意思是清净。六根清净,一尘不染。
由此可知,三宝的真实含义是觉、正、净。觉而不迷,正而不邪,净而不染。佛教给我们,这是我们学习、修行的总纲领。修行,「行」是行为。我们的思想、见解、言语造作这是行为。行为有了偏差,行为有了错误,把它修正过来,这叫修行。哪些是错误的行为?迷惑颠倒是错误的行为。我们把它修正过来,觉悟,觉而不迷,这叫皈依佛。把我们对人、对事、对物,许多错误的看法,错误的想法,修正过来,正而不邪,建立正确的知见,这叫皈依法。
第三特别讲污染,现在不但环境污染,环境污染我觉得不严重。最严重的是心理的污染,这个不得了。思想的污染,见解的污染,精神的污染,这个太严重了。把这些污染洗得干干净净,恢复到清净心。这叫皈依僧。
皈是回头的意思,回归。从哪里回头?从迷惑颠倒回头,要依觉悟。从邪知邪见回头,依正确的思想见解。从一切污染回头,依清净心。这是佛教给我们修行的三大纲领,这叫做三宝。初学佛一入门,佛就把修行的纲领、方向教给大家,这叫做三皈的传授。我们一生能够遵守,依教奉行,那才是佛的真正的弟子,是佛的好学生。你就可以做社会大众的好榜样。这是佛对学生的期望,当然也是我们父母对子女的期望。我们不能够不明白。
依照这个方向、目标,你用什么方法去修?方法太多了,那就讲到无量法门。任何一个法门,都能达到觉、正、净的目标,佛虽然说了三个纲领、原则,实在讲,这三个是一而三,三而一。因为众生的根性不相同,所以佛的方法很多。一个目标达到了,其余的都达到了。正如同我们这个讲堂,这个讲堂有三个门,没有进来,在外面是三个;进来,无论从哪一个门进来,你所得到的都是圆满的,都没有欠缺。所以觉、正、净三门,你从觉门进来得到正觉;得到正觉的人,他决定不可能有错误的思想、见解,他的思想,他的精神心理也不会有污染。所以觉得到了,必然正、净也得到了。同样的道理,心地清净的人一定是觉悟的,一定是正知正见的。所以门虽然很多,佛在大乘经上讲的很好,是法平等,无有高下,殊途同归。
因此,大乘佛法在中国有八个宗派,八大宗;小乘二个宗派,合起来称为十大宗。这十宗入门都不外乎这三个原则,我们在此地略为介绍一下。像中国最盛行的襌宗,襌宗是由觉门入。它所标榜的是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这叫宗门。除襌宗之外叫「教下」,像天台、贤首、三论、法相,这些称之为教下。教下一定是依据佛的教诲,依据佛的经论,来修正自己的思想、见解,它从这个门进,从正知正见,从这个门进。我们净土宗,还有密宗,这二宗是从清净心入,它修清净心。所以各人用的方法不一样,但是得到的成果,决定是相同的。
这么多法门,随我们自己选择,选择与自己根性相应的法门,程度相应的法门,生活环境相应的法门。自己爱好的法门,修起来就格外容易,格外轻松了。佛并不勉强人一定要学哪个法门,佛不勉强的。佛给我们的约束就是三皈,三大纲领这是决定不能违背。觉、正、净这三大纲领。三大纲领当中,还可以自由选择,选择一条就行了。
由此可知,佛陀的教学,的确是非常民主、开放、自由,充分表现了高度的智慧。他从来不约束一个人,勉强一个人,叫你要修哪一门,没有!我们在一切经典里面,没有看到过有这些事情,都是由弟子们自己去选择。佛是非常慈悲来辅导你,这是诸位一定要晓得,我们皈依的三宝是觉正净。觉正净都是讲自性的,自性觉、自性正、自性清净,不是讲外面的。
这是佛法真实的智慧,所以佛法教给我们不依外人,也不依靠他,依靠自己。所以大乘经上有说,学佛的人叫「无依道人」。不依靠外面,完全依靠自己。但是我们自己自性还没有现前的时候,怎么办?这个时候我们跟著老师走,老师在前面带我们走路。到我们自己能够自立了,我们一定要离开老师,不能一辈子永远跟著老师,没有这个道理的。这是佛陀教给我们,我们要有自立的精神,要有自立的理念。所以跟随老师,接受老师教导的时间期限是有限的,不是永远的。所以佛不是牵著人的鼻子走,不是要人永远服从於他,不是的。
所以佛所说的一切经论,可以跟佛菩萨一起来讨论的。可以常常在一起开辩论会的,这是我们在经论上常常能看到的。佛讲经说法,学生提出质疑很多,与佛辩论的情形,也常常见到的。佛的教学是非常活泼的,非常自由的,这里面没有拘束,没有限制。但是,佛教学的中心是在襌定,襌定就是清净心。因为佛法是世尊灭度一千年之后传到中国的。那个时候正是襌的风气非常盛行,因此襌宗的术语,在社会大众,就变成口头语了,对我们的生活,不知不觉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。我们叫襌定,而不说清净心。
但是襌定两个字的意思要清楚,名词术语的定义,如果模糊了,那就会错了。这两个字,你看六袓惠能大师依照《金刚经》的解释,外不著相叫做襌,内不动心叫做定。由此可知,襌定并不是打坐,并不是面壁,面壁打坐不叫参襌。参襌在哪里?行、住、坐、卧,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,处世、待人、接物之处,你能够外不著相,内不动心,都是襌定。正是所谓「闹且常在定,无有不定时。」行住坐卧都是襌定,这才叫参襌。一般人产生一个错误的观念,认为参襌的人,每一天盘腿打坐,坐在那儿不动,那有什么用处。
那样的襌定对我们社会,对於大众,那真是毫无贡献。而不知道生活是襌定,工作是襌定。无论哪一个行业,什么样的生活方式,无一不是襌定,这个襌定才有作用,这个襌定就是真实的享受。从前方东美先生所谓人生最高的享受。这是佛法,这是我们得到佛法真实的受用。襌定心起作用就是真实智慧,就是高度的智慧。由此可知,一入佛门传授三皈的意义,佛法里面讲功德利益,你才真正能体会一些,这叫皈依三宝。皈依的是自性的三宝,才真正靠得住。
除自性三宝之外,形式上真的也有一个三宝样子在那里。这个样子有没有作用?有作用。让这个形像时时刻刻提醒自己,它的用意在此地。所以佛法里面这些道具,我们讲佛像都是属於道具。你在《佛学辞典》里面看,它就是道具。要用现在教育名词来讲,教具,教学的工具。让你一看佛像,就想起我要觉悟,觉而不迷。看到经书,看到经本,我就要想到正而不邪。看到出家人穿这个衣服,我就要想到我要六根清净。让这些形像时时刻刻提醒自己。如果没有这些形像在你的旁边,你会忘掉。懈怠、懒惰是我们无始劫来的烦恼病根。这些道具摆在面前都还忘掉,如果没有的话,那不更糟糕!
你才晓得佛弟子,为什么要供养佛菩萨形像。供养佛菩萨形像,不是把他当作神明来拜,他会保佑我,你就错了。让这些形像常常提醒自己,不要忘了修学的是什么。譬如供地藏菩萨,一见到地藏菩萨,我要孝顺父母,要尊敬师长。你供养观音菩萨,见到观音菩萨,我对人、对事、对物要大慈大悲,要真正拿出爱心来关怀众生,关怀社会。这是佛弟子供养佛菩萨,真正的意义之所在。
每一尊佛号,每一尊菩萨形像,都代表佛门里头一个科目。像一个学校开了许许多多的科目,每一个科目用一个名号,用一个形像来做代表,这是教学的艺术。不必说话,形像摆在这里,你一看就明了了,你就晓得应该怎么做。我们一直到现代,才讲求艺术,生活的艺术。乃至於打仗,讲战争的艺术。看佛教几千年前,它的教学就走向了艺术化。它用美术、用雕塑、用音乐,乃至於用建筑,一个正规佛教教学场所的建筑,里面都含著很深的教学意义在其中。
譬如我们常见的,寺院、庵堂的大殿,正规的建筑,你从外面看一定是二层,里面看一层。它代表的是什么?外面是外表,外表是二谛,有真谛、俗谛,我们常讲世间法、出世间法是二,实际内容是不二。世出世间法是一不是二。一就圆融,一才能得真实受用。所以它代表二谛圆融,性相一如,理事不二,它表这个意思。时时刻刻提醒你,叫你念念不忘,生活在高度艺术境界之中,这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,才是真正的美满。
所以皈依不是皈依某一个法师,皈依某一个法师,那就错了,是皈依自性三宝。对於形式上的三宝我们尊重,我们要爱护,为什么?它时时刻刻提醒我们,时时刻刻在教导我们,它有这个功能。这是我们为什么要供养形式的三宝,道理在此地。这一条里面,受持三皈之后,佛要求我们必须要做到的就是持戒。「具足众戒」,持戒是广义的,不是狭义的。有很多人看到的时候,受持众戒大概就是五戒、八戒、十戒,出家的二百五十戒,就想到这里来。这把佛的教诲,想得非常狭窄,不是这个意思。
佛讲持戒是广义的,要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守法。必须遵守佛在一切经里面,教导我们的一些方法,遵守佛的教诲,再延伸。我们虽然是佛弟子,我们不能脱离社会,我们不能脱离人群,我们不能脱离国家,所以持戒里面就包括国家的法律,地方的规约,乃至於不成文的道德的观念,风俗习惯,样样都要遵守,不可以违犯,入境随俗。
现代由於交通便捷,大家常常可以到外国去旅行、去观光,他们的法令规章,跟我们本国不一样。所以到他那个地方,守当地的法律,当地的人才欢迎你。跟他们的生活要能融成一片,才不会被人厌弃。所以他们的道德观念,他们的风俗习惯,我们预先要了解,到那里要遵守他们的。所以受持三皈,具足众戒,这个众戒里面,范围就非常之广了,一定要认识清楚。佛的学生决定不能犯过失,决定不能违背规矩,世出世法都必须遵守。
第三句「不犯威仪」,威仪简单讲就是习惯,我们讲的礼节。不但要守法不能犯规,还要守礼。在衣食住行,处事待人接物,到哪个地区,那个地区的礼节要懂,要遵守。这是佛教给我们,受持三皈之后从哪里做起。我们讲修行,从什么地方修正我们一些不当的行为,错误的行为,要把它修正过来。修行不是每天念经,每天念佛号,那错了。
我最近在洛杉矶做了几次的讲演,遇到那边一些老同修,他们来告诉我,他们也很用功、很精进,受持《无量寿经》,每天念多少次,多少遍。我立刻就把他纠正过来,我说你们是读诵《无量寿经》,你们没有受持。他听了很惊讶,我们怎么没有受持。我说受持是要把佛的教训做到,你做到没有?我说《无量寿经》上,我说一句话,你答覆我,你有没有做到。「善护口业,不讥他过」,你做到了没有?他还算不错很老实,摇摇头,我没有做到。没有做到,你就没有受持。受持跟读诵不一样,受持是要做到。
为什么我劝大家先去念经,把经念三千遍,念到会背?经不会背,你怎么去做?一定牢牢记住,一切时、一切处,起心动念能够想到佛教给我怎么做法,能够想到,能够记得住。我动这个念头,该不该动,佛是不是这样教我的。
特别是我们最近选的这一部经,跟大家在一块儿研究的。佛实在讲是针对我们现前社会生活状况,教给我们从哪里下手。「不讥他过」,我们有没有做到,有没有记住?现代学佛的人,实实在在讲,很普遍的,天天找人家的麻烦,天天看人家的毛病,这是最大的过失。你念佛念了不少年了,为什么功夫成片都得不到,问题究竟发生在哪里?发生在你的心不清净。你天天找别人的麻烦,天天看别人的过失,你怎么能得清净心?
佛的教诲的确是一针见血,你要不仔细去思惟,认真去实行,佛法里面讲的殊胜的好处、利益,你怎么会得到!高度智慧艺术的生活,真的是快乐,佛经上讲的法喜充满。幸福自在美满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你肯听话,肯真干,你就得到。现在大家学佛,只学会了念经,只学会了拜佛、念佛,而自己起心动念,言语造作,完全没有照做。佛幸亏不在世,佛在世看到我们这批学生,都会流眼泪,你们怎么学的。这是教给我们受持三皈之后,要懂得第一个就是要守法,要守礼,从这个地方做起。
这二条做不到,高级的佛法没指望了。发菩提心,菩提是梵语,意思是真正觉悟。觉悟什么?宇宙人生的真相,真的清楚了,明白了。我们去年费了很多的时间,在新加坡完成一部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。这个录音带全部带回来了,总共讲了二百四十八个小时,这样细讲很难得。
这一部《金刚经》里面讲的是什么?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。了解真相之后,目的何在?目的是四个字,教我们看破、放下。看破,你的智慧就现前了;放下,你就得大自在了,你真正得到快乐了。为什么看不破?为什么放不下?理太深了,事也太密了。这个密是讲深密,不是神秘,太复杂了。《金刚经》的经文虽然不多,字字句句都是无量义。它的理论、教义,贯穿一切法。所以无论哪一个宗派,无论哪一个法门,都应当要学习,它是佛门的共同科目,不是哪一宗、哪一派的专门科目,它是共同科目。
然后才晓得你怎样发心,发心的意思,就是我们在生活当中,我们应当用什么样的心态。菩提心,就是跟诸佛如来用同样的一个心态。生活、做人、办事,要用现在的话来说,就是高度的智慧,高度的觉悟,用觉心,用智慧心,这是发菩提心。
「深信因果」,善因必定有善果,恶因必定感恶报。这一条是从事上讲。佛给我们讲宇宙有十法界,十法界是大分,每一个法界里面,又分十法界,百界,天台宗讲的百界千如。愈分愈细,法界无量无边。无量无边的法界怎么产生的?是因果关系产生的,因不同,果就不一样。所以从大的方面来看,佛跟我们讲十法界,当然这个因很复杂,如《华严经》上所说「无量因缘」。
但是无量因缘里面,哪一个因缘最重要?主要的因,佛为我们说出,从上面往下看,佛法界的因是平等,平等心是佛心。我们净宗《无量寿经》,经题上就是清净、平等、觉。你就晓得这一部经的标准在哪里,是叫我们成佛,最高的标准。菩萨的心是六度,辟支佛的心是十二因缘,阿罗汉的心是四谛,天人的心是十善,人道的心是五戒。再往下去饿鬼道的心是悭贪,贪心变饿鬼。畜生道的心是愚痴,是非善恶不能辨别,那是畜生的心。地狱的心是瞋恚,嫉妒。这是讲无量的因缘里面,说出它最重要的一个。
善因一定得善果,恶因一定感恶报。所以因缘果报是自己造的,自作自受。没有人能够给你,也没有人能够代你受,佛菩萨很慈悲,也没有办法代我们受苦。佛菩萨只是说明你现在的苦报怎么来的,他知道;他能把你的前因后果说出,他不能改变你的因,也不能代替你的果报。整个大乘佛法,也脱离不了因果。
我们看《华严经》,贤首清凉大师作的注解,把整部经区别为五重因果,没有离开因果。这个五重就是大乘佛法里面,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,五重因果。《法华经》,天台大师判一乘因果。所有一切经论都没有办法脱离因果的范围,因果是个定律,我们要深信不疑。因此,起心动念,言语造作,不能不谨慎,不能不收敛。不要以为我这个起心动念没什么,起心动念都是因。一个善念感善果,一个恶念会感恶的果报,怎么能不谨慎。
所以佛教给我们断恶修善,这是正说。善恶的标准在哪里,佛法说的很清楚,凡是自利的就是恶,凡是利益众生、利益大众的是善。这个说法,我们初学的人往往很难接受,为什么利益我自己的,佛都说恶?你要明白佛说法的深意,深就是我们开端的时候讲过,「一切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相」。我们现在为什么智慧德能都没有了?迷失了。为什么迷?因为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这里面最重的、最严重的就是执著。如果一切想利益自己,起心动念有我执在里头,我执不破,轮回就不能脱离。佛说六道轮回从哪来的?六道轮回是自己执著变现出来的,不是神造的,不是佛菩萨造的,自己造的。哪一天你把这个执著丢掉了,六道轮回就没有了,你就超越了。离开一切分别,十法界超越了。离开一切妄想,无上正等正觉就得到了,就圆满了。
所以佛的用意就很深,目的是破我们的执著。破执著最好的方法,起心动念想到大众的利益,不要想自己。大众有利,我自己也是大众的一分子,当然自己的利益就在大众之中。为什么要常常想到个人的利益,想到个人的利益,充其量,你在佛门只是修福,你没有功德。佛法里常讲功德,功德哪里有?你只能修一点福报,而没有办法修丝毫的功德。功德一定是破执著,破分别。能够离一切分别、执著,那你所修的全是功德。功德里面有福德,福德里头没有功德。
我们今天起心动念,一切所作,是不是都是为众生想,都是为社会大众想,而不为自己著想,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,值得我们认真去反省的。这是佛的真实教诲,我们要深信不疑,要认真努力去做。
第三句「读诵大乘」。佛的教训,佛给我们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相,这些真相的理论,以及如何在这个大宇宙当中生存活动,大乘经上都讲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那就是诸佛菩萨做了好样子给我们看。常常读诵大乘经典,就是常常听佛菩萨的教诲,念念不忘教训,时时刻刻依教修行,这是读诵大乘的目的。
决不是把这个经念给佛菩萨听的。现在许许多多学佛的同修,产生了严重的错误。错在哪里?错在早晚课做错了。你看许许多多人,清晨做早课,把这些经咒念一遍给佛菩萨听,好像今天的课诵交代了,没事了。晚上做晚课,再念一遍给佛菩萨听。还自以为很得意,我修持不错,你看我早晚课一天都没有缺,佛菩萨一定很喜欢我。其实不但你没有功,你还有过失。过失在哪里?过失在你欺骗佛菩萨,你所念的经咒,什么意思也不懂,怎样去做也不晓得。你的思想观念,言语造作,丝毫没有改变,都是老样子。念这个经咒,早晨骗佛菩萨一次,晚上又骗一次,一年三百六十天,天天骗佛菩萨,你还以为自己有功德,将来堕落到三途,不晓得怎么堕落的,你说冤枉不冤枉,这叫做愚痴。
所以你要晓得早晨做早课,目的在哪里?提醒自己,将这个经念一遍,佛在经上讲的这些话,我今天一天,生活、工作、待人接物,要依照佛的教训去做。早晨是提醒你,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。在佛菩萨形像面前念,这是恭敬,佛菩萨虽然不在,我们也以为他在,他来给我作证明,我今天一天不敢违背。晚课是反省,是检点,我今天一天有没有造作,有没有再犯过失。有则改之,无则嘉勉。这样早晚课才有功德,才有利益,你才是真正佛弟子。如果只念不做,那就是欺骗佛菩萨。欺骗一个平常人都有罪了,佛菩萨又没有在,泥塑木雕的佛像,你都忍心去欺骗他,你说你该犯什么罪,这是司法大厦要判你罪的。学佛,多少人学错了,我们自己明白佛法的道理,依教奉行,得到佛教育的殊胜、真实的利益,我们不能独享,应当把这个好处,尽心尽力的介绍给社会大众,这就是末后一条「劝进行者」。
佛法广利一切众生,不能有专利。这一条我们今天看到,许许多多的怪现象,从前没有的。你看佛任何一部经典,到末后都是劝导人流通。流通佛法的功德不可思议,好的教学要普遍介绍,要推广,尽心尽力去做。我看到现在有许多佛经,或者有人对佛学的注书,我看到后头版权页印上「版权所有,翻译必究」,那就变成专利了。这个与佛法教学的精神,完全违背了,这个过失很重。好的教学,真实的利益,不肯分给大众共享,这个心量非常窄小。
我学佛这么多年,我也常常跟大家说,有很多人送书给我,我第一个看的是什么?看版权页。如果看到它「版权所有,翻印必究」,这个书我决定不看,免得浪费我的时间,浪费我的精神。为什么?他心量太小了,他能写得出什么好东西。所以流通佛法,宣传佛法,介绍佛法,是我们佛弟子的义务,是我们的责任。尤其是现在社会大众,中国、外国大家普遍对佛法的误会,我们要努力澄清,把佛法本来的面目发掘出来,宣扬出去,破除大众的误会,希望大家都能够爱好佛陀智慧的教学,佛陀给我们真实幸福美满的生活。我们自己得受用,也能对得起诸佛菩萨,才能真正做到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这是孝亲尊师最具体的表现。如果不能做到,孝亲尊师只落一个空名而已,得不到实际的效果,那就错了。今天我跟大家报告的,就到这里告一个一段落。
三福三条总共十一句,是我们学佛入门的基础,是我们最初下手之处,这里面的含义,它的深广,包括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教诲,也可以说四十九年所说的,就是这十一句发扬光大。我们从这个地方奠定基础,要牢牢把佛的教训记住。今天底下的节目,是传授三皈,三皈的意义诸位已经明白。知道皈依觉、皈依正、皈依净,不是皈依一个法师;如果说皈依一个法师,诸位犯的过失就非常严重。佛法是教我们修清净法、平等法,如果皈依一个法师,对另外一个法师,你就产生分别了,这是我的师父,那个不是我的师父,你就起了分别,起了执著,就错了。佛是叫我们破除一切分别、执著,对於一切人都要用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恭敬心来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