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八年早餐开示—约束自己是真修福德智慧(上) 1998/9/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:20-13-0905
佛法当中修福非常重要,如来在果地上跟大家展示就是二足尊;「二」就是福报跟智慧这两种,「足」就是满足,圆满而没有欠缺。二足就是说明什么叫成佛,成佛就是智慧圆满、福报圆满,这两种圆满都没有欠缺;这两种圆满都不是世出世间,一切大福德智慧人能跟他相比,所以叫「尊」。因此佛教一切众生千言万语,千经万论,无非是教我们修福修慧而已,福慧小的在六道里面享福,人天福报,这个福报是最小的,福报大的在一真法界。一真法界的状况我们不知道,可是世尊在《华严经》,在净土经里面有介绍,我们读经看到华藏世界的依正庄严,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,可以略知一二,而实际的庄严决定比佛所说的要殊胜多多。佛给我们介绍的时间有限、言词有限,佛自己也常说,如果要详细的说,说一劫也说不完,这是真的。说到正报,说到我们身体之好,「身有无量相,相有无量好」,佛在相好也只说一个概略,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,这是粗说,细说说不尽。
所以我们自己要知道修福修慧,修福修慧都是布施,财布施得财富,法布施得聪明智慧,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。什么样的果报必有因行,你不修因,哪里来的果报,因缘果报丝毫不爽,这是真理,我们一定要明了,要认真的去修学,才能得到满意的果报。智慧福德不是凭妄想可以得到,不是凭手段可以得到,妄想用手段只有造罪业,那不是福,那是祸,祸福我们要辨别清楚。如果造作一切罪业,他的果报就是在祸,如果修积的是一切功德,果报是大福;世出世间大富大贵之人,都是前生在佛门里面所修积的。智慧怎么修?修福而不著福德相,那就是智慧。修福著福德相,果报不出三界,在六道里面享福,六道里面福报最大的是大梵天王。如果不著福德相,他的福报就超越三界,不但超越三界,还超越十法界。那些福德相,《华严经》里面说得太清楚、说得太多了。
我们现在启讲《华严》,这刚刚开始,介绍华严会上参加的这些人物,一类一类的介绍。我们在经上看到这一类一类,都是诸佛如来随类化身,他们有能力同时,或是同处,或是异处;异处就是同时不同处所,能随意变化无量无边不同的身分。《华严经》上所讲的两百多类,他可以同时化现,这是福报真正达到了极处。能以化身在十方世界教化众生,随机说法,智慧达到圆满,这是真正名副其实的大自在。我们发心学佛,所希求的就是这个果报,佛给我们说这样殊胜的果报,我们是肯定可以得到的。为什么说肯定可以得到?因为福报是自性本来具足,不是从外面来的,诸佛如来所显示是自性的本能,一切众生所共有。可是我们今天虽有自性,但是自性的德用不能现前,佛给我们讲这是因为有障碍,把你的作用障碍住,这个障碍不会障碍自性,障碍自性的作用。
障碍虽然很多,归纳起来不外乎妄想、分别、执著这三种。所以佛教给我们修学,修行怎么个修法?无非是把妄想、分别、执著除掉而已,除掉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我们这个能力就恢复。妄想执著要从哪里去除?就在生活当中,在日常处事待人接物之间,时时刻刻要知道破除妄想,时时刻刻要知道断烦恼、断习气。你有这个警觉,在佛法里面叫觉悟,这个人开悟了;开悟就是时时刻刻懂得断烦恼。断烦恼用什么方法?佛教给我们戒定慧三学。最初用戒,戒是净戒,也就是说最初下手是约束自己,你要不能够约束自己,你就决定不能成就。这要发狠心,因为我们无量劫来放纵成了习惯,现在一下要约束自己很苦,这个苦头你要不肯吃,这个关口不能突破,你还是凡夫,你这一生决定不能成就。一生纵然遇到佛法最殊胜的机缘,你也会空过,你在佛法里面结个缘而已,你这一生不能成就,你还是要搞六道轮回。
但是你要是在六道轮回里面,下一次再遇到佛法,那到什么时候?是不是说人死了四十九天之后又投胎,就又遇到佛法?没那么容易。你想想看你死了之后来生还能得人身吗?纵然得到人身,你能闻到佛法吗?进入底下一个世纪,新闻报导下一个世纪的人口达到六十亿。六十亿人口当中,几个人闻到佛法?又几个人能够闻到正法?不容易,所以开经偈上讲,「百千万劫难遭遇」,这是事实。这一次机会失掉,等到下一次机会现前,可能是百千万亿。所以佛法修学这么样的艰难,我们遇到一定要发狠心,要勇敢拿出勇气来约束自己,这叫真正修行,这叫勇猛精进,因循苟且害我们。
修行人一定要明了,心里要清清楚楚,我们接触的外缘,外缘对我们帮助的少,损害我们的太多,你自己要认识。尤其是出家人,你自己稍微有一点能力,或者你是持戒,或者是参禅,或者是讲经,乃至於唱念,你有一技之长,就有许许多多的信徒来恭敬供养。这恭敬供养,他们是来修福,你要有成就,他才得福报。如果这个供养,你在这个供养里面起了贪心,贪图供养,你就堕落了;换句话你就被他害,他是个好心,好心做错了事。所以世尊当年在世,告诉在家的信众,对出家的人供养仅限於四事,四桩事情。饮食,来托钵的时候你给他一点;出家人来托钵,你是不是给他一钵饭?不是。随分随量,我今天家里饭少,你来了我只给你一调羹、两调羹,你不够隔壁再去托。我家里今天煮得很多,我可以供养你一钵,不是每个人家都给你那么多,不是的。而托钵的人,自己看自己饭量,饭量大的多托一点,饭量少的少托一点,没有贪心。
现代的社会跟从前不一样,供养的东西多,供养东西太丰富,很容易起贪心,比没有出家的时候,贪瞋痴只有增长没有减少,这样我们的前途就不乐观,自己一定要清楚,一定要明白。可是供养我们不得不接受,接受怎么样?马上转供养,供养那些缺乏的,供养那些需要的,这样就好。辗转修福那个福报就大了,这才算是有智慧,这种行持才算真正有福德,你懂得修福,你懂得积福。如果不晓得这些事理,以为这一切供养可以自己好好的去享受,那你就错了,你的福报很快就消掉。祖师告诉我们「食存五观」,非常有道理,我们接受人家供养,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德行?能不能当得起?我们在供品里面取几分,能舍的要尽量舍,实在不能舍,这个身是个病态的身,人有饿病,自己实在饿了,没有法子,这才以饮食来治疗;能够忍受,我们就忍受。
李木源居士做的这个榜样好,他说的是现代人的话,自己要能够虐待自己。实际上一般人看是虐待自己,在佛法里面叫修福,行道。世间人看这个样子虐待自己,可是在佛菩萨眼光里面看,这个人有成就,这个人正在断贪瞋痴,正在断习气,他不是虐待自己,他是在成就自己。哪些人虐待自己?在五欲六尘里面起贪瞋痴,那真正叫虐待自己;现前好像他什么都能得到,可是死了之后到三途,那叫真正虐待自己。祸福、果报一定要看得远,不能看得太近,我们在这个世间,佛常讲「人命无常,国土危脆」,这个世间是无常的,这个世间是很短暂的,生命是永恒的。你不顾永恒,你只贪图短暂,这个人是愚痴,没智慧,结果招来长劫的苦报,《地藏经》上说得多清楚。
这些经典我们应当要常常读诵,常常记在心里,使我们有能力辨别是非、辨别邪正、辨别善恶,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自己就晓得是福是祸。是福我们要精进,是祸要远离,不常读经不明事理,把福当作祸,把祸当作福,在现在这个世间可以说是太普遍,一切时、一切处我们都能看到,颠倒是非,这在佛法叫愚痴。「祸莫大於愚痴,愚痴最难断」,贪、瞋,持戒修定的人就可以做到,能够伏贪、瞋的烦恼;可是痴一定要开智慧,智慧开了之后才能够断愚痴,才能断无明。我们明白这些道理跟事实真相,那就一定要约束自己,李木源居士所说的一定要知道虐待自己,那是真正的福德,真实的智慧,修福修慧根本就在此地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就讲到此地。
佛法当中修福非常重要,如来在果地上跟大家展示就是二足尊;「二」就是福报跟智慧这两种,「足」就是满足,圆满而没有欠缺。二足就是说明什么叫成佛,成佛就是智慧圆满、福报圆满,这两种圆满都没有欠缺;这两种圆满都不是世出世间,一切大福德智慧人能跟他相比,所以叫「尊」。因此佛教一切众生千言万语,千经万论,无非是教我们修福修慧而已,福慧小的在六道里面享福,人天福报,这个福报是最小的,福报大的在一真法界。一真法界的状况我们不知道,可是世尊在《华严经》,在净土经里面有介绍,我们读经看到华藏世界的依正庄严,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,可以略知一二,而实际的庄严决定比佛所说的要殊胜多多。佛给我们介绍的时间有限、言词有限,佛自己也常说,如果要详细的说,说一劫也说不完,这是真的。说到正报,说到我们身体之好,「身有无量相,相有无量好」,佛在相好也只说一个概略,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,这是粗说,细说说不尽。
所以我们自己要知道修福修慧,修福修慧都是布施,财布施得财富,法布施得聪明智慧,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。什么样的果报必有因行,你不修因,哪里来的果报,因缘果报丝毫不爽,这是真理,我们一定要明了,要认真的去修学,才能得到满意的果报。智慧福德不是凭妄想可以得到,不是凭手段可以得到,妄想用手段只有造罪业,那不是福,那是祸,祸福我们要辨别清楚。如果造作一切罪业,他的果报就是在祸,如果修积的是一切功德,果报是大福;世出世间大富大贵之人,都是前生在佛门里面所修积的。智慧怎么修?修福而不著福德相,那就是智慧。修福著福德相,果报不出三界,在六道里面享福,六道里面福报最大的是大梵天王。如果不著福德相,他的福报就超越三界,不但超越三界,还超越十法界。那些福德相,《华严经》里面说得太清楚、说得太多了。
我们现在启讲《华严》,这刚刚开始,介绍华严会上参加的这些人物,一类一类的介绍。我们在经上看到这一类一类,都是诸佛如来随类化身,他们有能力同时,或是同处,或是异处;异处就是同时不同处所,能随意变化无量无边不同的身分。《华严经》上所讲的两百多类,他可以同时化现,这是福报真正达到了极处。能以化身在十方世界教化众生,随机说法,智慧达到圆满,这是真正名副其实的大自在。我们发心学佛,所希求的就是这个果报,佛给我们说这样殊胜的果报,我们是肯定可以得到的。为什么说肯定可以得到?因为福报是自性本来具足,不是从外面来的,诸佛如来所显示是自性的本能,一切众生所共有。可是我们今天虽有自性,但是自性的德用不能现前,佛给我们讲这是因为有障碍,把你的作用障碍住,这个障碍不会障碍自性,障碍自性的作用。
障碍虽然很多,归纳起来不外乎妄想、分别、执著这三种。所以佛教给我们修学,修行怎么个修法?无非是把妄想、分别、执著除掉而已,除掉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我们这个能力就恢复。妄想执著要从哪里去除?就在生活当中,在日常处事待人接物之间,时时刻刻要知道破除妄想,时时刻刻要知道断烦恼、断习气。你有这个警觉,在佛法里面叫觉悟,这个人开悟了;开悟就是时时刻刻懂得断烦恼。断烦恼用什么方法?佛教给我们戒定慧三学。最初用戒,戒是净戒,也就是说最初下手是约束自己,你要不能够约束自己,你就决定不能成就。这要发狠心,因为我们无量劫来放纵成了习惯,现在一下要约束自己很苦,这个苦头你要不肯吃,这个关口不能突破,你还是凡夫,你这一生决定不能成就。一生纵然遇到佛法最殊胜的机缘,你也会空过,你在佛法里面结个缘而已,你这一生不能成就,你还是要搞六道轮回。
但是你要是在六道轮回里面,下一次再遇到佛法,那到什么时候?是不是说人死了四十九天之后又投胎,就又遇到佛法?没那么容易。你想想看你死了之后来生还能得人身吗?纵然得到人身,你能闻到佛法吗?进入底下一个世纪,新闻报导下一个世纪的人口达到六十亿。六十亿人口当中,几个人闻到佛法?又几个人能够闻到正法?不容易,所以开经偈上讲,「百千万劫难遭遇」,这是事实。这一次机会失掉,等到下一次机会现前,可能是百千万亿。所以佛法修学这么样的艰难,我们遇到一定要发狠心,要勇敢拿出勇气来约束自己,这叫真正修行,这叫勇猛精进,因循苟且害我们。
修行人一定要明了,心里要清清楚楚,我们接触的外缘,外缘对我们帮助的少,损害我们的太多,你自己要认识。尤其是出家人,你自己稍微有一点能力,或者你是持戒,或者是参禅,或者是讲经,乃至於唱念,你有一技之长,就有许许多多的信徒来恭敬供养。这恭敬供养,他们是来修福,你要有成就,他才得福报。如果这个供养,你在这个供养里面起了贪心,贪图供养,你就堕落了;换句话你就被他害,他是个好心,好心做错了事。所以世尊当年在世,告诉在家的信众,对出家的人供养仅限於四事,四桩事情。饮食,来托钵的时候你给他一点;出家人来托钵,你是不是给他一钵饭?不是。随分随量,我今天家里饭少,你来了我只给你一调羹、两调羹,你不够隔壁再去托。我家里今天煮得很多,我可以供养你一钵,不是每个人家都给你那么多,不是的。而托钵的人,自己看自己饭量,饭量大的多托一点,饭量少的少托一点,没有贪心。
现代的社会跟从前不一样,供养的东西多,供养东西太丰富,很容易起贪心,比没有出家的时候,贪瞋痴只有增长没有减少,这样我们的前途就不乐观,自己一定要清楚,一定要明白。可是供养我们不得不接受,接受怎么样?马上转供养,供养那些缺乏的,供养那些需要的,这样就好。辗转修福那个福报就大了,这才算是有智慧,这种行持才算真正有福德,你懂得修福,你懂得积福。如果不晓得这些事理,以为这一切供养可以自己好好的去享受,那你就错了,你的福报很快就消掉。祖师告诉我们「食存五观」,非常有道理,我们接受人家供养,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德行?能不能当得起?我们在供品里面取几分,能舍的要尽量舍,实在不能舍,这个身是个病态的身,人有饿病,自己实在饿了,没有法子,这才以饮食来治疗;能够忍受,我们就忍受。
李木源居士做的这个榜样好,他说的是现代人的话,自己要能够虐待自己。实际上一般人看是虐待自己,在佛法里面叫修福,行道。世间人看这个样子虐待自己,可是在佛菩萨眼光里面看,这个人有成就,这个人正在断贪瞋痴,正在断习气,他不是虐待自己,他是在成就自己。哪些人虐待自己?在五欲六尘里面起贪瞋痴,那真正叫虐待自己;现前好像他什么都能得到,可是死了之后到三途,那叫真正虐待自己。祸福、果报一定要看得远,不能看得太近,我们在这个世间,佛常讲「人命无常,国土危脆」,这个世间是无常的,这个世间是很短暂的,生命是永恒的。你不顾永恒,你只贪图短暂,这个人是愚痴,没智慧,结果招来长劫的苦报,《地藏经》上说得多清楚。
这些经典我们应当要常常读诵,常常记在心里,使我们有能力辨别是非、辨别邪正、辨别善恶,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自己就晓得是福是祸。是福我们要精进,是祸要远离,不常读经不明事理,把福当作祸,把祸当作福,在现在这个世间可以说是太普遍,一切时、一切处我们都能看到,颠倒是非,这在佛法叫愚痴。「祸莫大於愚痴,愚痴最难断」,贪、瞋,持戒修定的人就可以做到,能够伏贪、瞋的烦恼;可是痴一定要开智慧,智慧开了之后才能够断愚痴,才能断无明。我们明白这些道理跟事实真相,那就一定要约束自己,李木源居士所说的一定要知道虐待自己,那是真正的福德,真实的智慧,修福修慧根本就在此地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