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九九五年净空法师早餐开示 (第十二集) 1995/1/28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:20-020-0012
《净宗同学修行守则》的小册子昨天送来了,里面的内容曾经讲过,保留的有录音带,部分可以随著录音带流通,希望大家认真的学习。特别是后面李炳老编的《常礼举要》,大家一定要多看、要多学习。所谓《常礼举要》就是最重要的、最基本,也是最平常的礼节。过去受教育,教育里头最重要的就是礼与乐,儒家是用礼来调身,让我们一举一动都合乎规矩,乐是音乐,是调心。这心里有不平,喜怒哀乐过分用乐章来调节,它这两种方式。而我们佛教所采用的,跟儒家确实是相同,我们用戒律来调身,用梵呗来调心,所以说同样的道理,可见得这些大圣大贤都懂得如何求养生之道。身心调适就是健康,健康、幸福、快乐都从这儿来,这是教学的根本,所以这个小册子我们一定要很重视。古德教导我们「持戒念佛」,我们能把这个小册子里面所说的都做到,就很难得。
这个「略要」,是从《沙弥律仪》里面节录出来的,详细的都在原书上,要知道详细必须要读《沙弥律仪增注》。这个小册子我们印得很小,可以放在口袋里,时时刻刻提醒自己,目的是要每一条都能在生活当中把它做到。它跟《无量寿经》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里面所讲的,在精神上都能相通。这个受持三皈,三皈我们是有一个小册子。这个五戒可以节录《无量寿经》,特别是「五恶五痛五烧」那一段经文,经文上所说的内容就是五戒十善。从这个持犯果报上说,说得很清楚、说得很明白,将来你们看看,发心把这一段给它节录出来。从我这一次在新加坡讲的《无量寿经》,完全著重在修行上,这是跟过去讲的稍稍不一样的,都著重在日常生活怎样修行,用这部经来指导我们。所以可以从录音带节录出来印成单独的小册子,帮助这些受持五戒的同修,这个让他了解戒应该怎样去受持。
这一次印的《金刚经》,《金刚经》读明了它的意思比较难。实在江味农居士四十年的功夫没有白花,把这一部经总算是搞清楚、搞明白,写了这本《讲义》,《讲义》的分量太多,不容易契现代人的根机,所以也要用节录的方法,把里面重要的意思一条一条的节录出来。这次《讲义》我们也印了,《金刚经》帮助我们就是发菩提心,我们菩提心为什么发不出来?这个过去也曾经讲过,菩提心发不出来没法子往生。我们在《往生论》里面看到,天亲菩萨把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,归纳十七桩事情,到最后做了一个总结论,结归到一句「清净句」。这个说明了西方净土一定要修清净心,得心净则土净,归到清净句非常正确。那什么叫清净句?他说得很好「真实智慧,无为法身」,这两句话可以说把西方极乐世界,原原本本的说出来,西方世界就是真实智慧、无为法身所现的。刚刚好《金刚经》,这一部《金刚经》就是讲的真实智慧、无为法身,所以《金刚般若》可以说做这两句的注解。江味农居士一生持诵《金刚经》,求生净土,所以他的《讲义》是指归净土的。他标榜的,你看你在蒋维乔传记里面看到,末后几行说得很清楚,他一生标榜的是「教宗般若,行在弥陀」,所以他这个《讲义》对念佛人的确是很有帮助。从《金刚般若》里头学发菩提心,也就是成就满足第十九愿。四十八愿,第十九愿是发菩提心,第十八愿是一向专念,整个四十八愿就是这两句最重要,这两句在经文里面,在「三辈往生」里面,就是「发菩提心、一向专念」,第十八愿是一向专念,十九愿是发菩提心,这个两愿是往生的关键。
《修学守则》是我们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的标准,我们修行就用这个标准修,我们处事待人接物有没有遵守这里面所教导的。所以希望这个小册子常常带在身上,常常看看、常常反省,认真努力去做,对自己决定有好处。这个大家都能够遵守,我们这僧团就是和睦的僧团,和合僧团。佛的教诫、佛家的戒律,最令人佩服的,就是它不戒别人,戒自己,这是很令人佩服的地方,每个人自己知道约束自己,不管别人。惠能大师所讲的「不见世间过,只见自己过」,不见世间过这个人一生当中决定成就,见别人过这是常常引起自己的烦恼,就是最大的过失。所以这个改过自新,唯佛能究竟彻底;世间人做不到,他做不到的原因,就是世间人专看别人过。而佛告诉我们,这个世间所有一切法是平等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。这个世间的法真相是如此,为什么我们看到过失?不是外面有过失,是你里面贪瞋痴慢被外头境界勾出来。所以过失在哪里?过失在自己,不在外面,外头没有过失。所以唯佛了解事实真相。
所以佛制定这些戒律让我们改过自新,你真正能做的时候确实,确实能够成圣成贤。所以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,为什么原因?佛心清净。这佛讲的全是事实,一切众生都是佛,菩萨看众生都是菩萨,凡夫看佛也是凡夫,凡夫看佛、看菩萨都是一大堆过失,一条一条都能说得出来。所以我们要想自己成就,自己境界到什么层次,从这个地方可以测验自己,几时你看一切众生都是佛,那证明你成佛。你看到这一切众生还有可爱的、还有讨厌的,换句话说,你决定还是凡夫。修行的总纲领在《无量寿经》经题上,清净心、平等心、觉心,正觉。你的心不清净、不平等、不觉悟,所以在境界里面才有烦恼、才有妄想、才有执著;心里如果清净、平等、觉悟,这个境界就叫一真法界。一真是平等的,有情众生是平等的,无情众生也是平等的。
《净宗同学修行守则》的小册子昨天送来了,里面的内容曾经讲过,保留的有录音带,部分可以随著录音带流通,希望大家认真的学习。特别是后面李炳老编的《常礼举要》,大家一定要多看、要多学习。所谓《常礼举要》就是最重要的、最基本,也是最平常的礼节。过去受教育,教育里头最重要的就是礼与乐,儒家是用礼来调身,让我们一举一动都合乎规矩,乐是音乐,是调心。这心里有不平,喜怒哀乐过分用乐章来调节,它这两种方式。而我们佛教所采用的,跟儒家确实是相同,我们用戒律来调身,用梵呗来调心,所以说同样的道理,可见得这些大圣大贤都懂得如何求养生之道。身心调适就是健康,健康、幸福、快乐都从这儿来,这是教学的根本,所以这个小册子我们一定要很重视。古德教导我们「持戒念佛」,我们能把这个小册子里面所说的都做到,就很难得。
这个「略要」,是从《沙弥律仪》里面节录出来的,详细的都在原书上,要知道详细必须要读《沙弥律仪增注》。这个小册子我们印得很小,可以放在口袋里,时时刻刻提醒自己,目的是要每一条都能在生活当中把它做到。它跟《无量寿经》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里面所讲的,在精神上都能相通。这个受持三皈,三皈我们是有一个小册子。这个五戒可以节录《无量寿经》,特别是「五恶五痛五烧」那一段经文,经文上所说的内容就是五戒十善。从这个持犯果报上说,说得很清楚、说得很明白,将来你们看看,发心把这一段给它节录出来。从我这一次在新加坡讲的《无量寿经》,完全著重在修行上,这是跟过去讲的稍稍不一样的,都著重在日常生活怎样修行,用这部经来指导我们。所以可以从录音带节录出来印成单独的小册子,帮助这些受持五戒的同修,这个让他了解戒应该怎样去受持。
这一次印的《金刚经》,《金刚经》读明了它的意思比较难。实在江味农居士四十年的功夫没有白花,把这一部经总算是搞清楚、搞明白,写了这本《讲义》,《讲义》的分量太多,不容易契现代人的根机,所以也要用节录的方法,把里面重要的意思一条一条的节录出来。这次《讲义》我们也印了,《金刚经》帮助我们就是发菩提心,我们菩提心为什么发不出来?这个过去也曾经讲过,菩提心发不出来没法子往生。我们在《往生论》里面看到,天亲菩萨把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,归纳十七桩事情,到最后做了一个总结论,结归到一句「清净句」。这个说明了西方净土一定要修清净心,得心净则土净,归到清净句非常正确。那什么叫清净句?他说得很好「真实智慧,无为法身」,这两句话可以说把西方极乐世界,原原本本的说出来,西方世界就是真实智慧、无为法身所现的。刚刚好《金刚经》,这一部《金刚经》就是讲的真实智慧、无为法身,所以《金刚般若》可以说做这两句的注解。江味农居士一生持诵《金刚经》,求生净土,所以他的《讲义》是指归净土的。他标榜的,你看你在蒋维乔传记里面看到,末后几行说得很清楚,他一生标榜的是「教宗般若,行在弥陀」,所以他这个《讲义》对念佛人的确是很有帮助。从《金刚般若》里头学发菩提心,也就是成就满足第十九愿。四十八愿,第十九愿是发菩提心,第十八愿是一向专念,整个四十八愿就是这两句最重要,这两句在经文里面,在「三辈往生」里面,就是「发菩提心、一向专念」,第十八愿是一向专念,十九愿是发菩提心,这个两愿是往生的关键。
《修学守则》是我们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的标准,我们修行就用这个标准修,我们处事待人接物有没有遵守这里面所教导的。所以希望这个小册子常常带在身上,常常看看、常常反省,认真努力去做,对自己决定有好处。这个大家都能够遵守,我们这僧团就是和睦的僧团,和合僧团。佛的教诫、佛家的戒律,最令人佩服的,就是它不戒别人,戒自己,这是很令人佩服的地方,每个人自己知道约束自己,不管别人。惠能大师所讲的「不见世间过,只见自己过」,不见世间过这个人一生当中决定成就,见别人过这是常常引起自己的烦恼,就是最大的过失。所以这个改过自新,唯佛能究竟彻底;世间人做不到,他做不到的原因,就是世间人专看别人过。而佛告诉我们,这个世间所有一切法是平等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。这个世间的法真相是如此,为什么我们看到过失?不是外面有过失,是你里面贪瞋痴慢被外头境界勾出来。所以过失在哪里?过失在自己,不在外面,外头没有过失。所以唯佛了解事实真相。
所以佛制定这些戒律让我们改过自新,你真正能做的时候确实,确实能够成圣成贤。所以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,为什么原因?佛心清净。这佛讲的全是事实,一切众生都是佛,菩萨看众生都是菩萨,凡夫看佛也是凡夫,凡夫看佛、看菩萨都是一大堆过失,一条一条都能说得出来。所以我们要想自己成就,自己境界到什么层次,从这个地方可以测验自己,几时你看一切众生都是佛,那证明你成佛。你看到这一切众生还有可爱的、还有讨厌的,换句话说,你决定还是凡夫。修行的总纲领在《无量寿经》经题上,清净心、平等心、觉心,正觉。你的心不清净、不平等、不觉悟,所以在境界里面才有烦恼、才有妄想、才有执著;心里如果清净、平等、觉悟,这个境界就叫一真法界。一真是平等的,有情众生是平等的,无情众生也是平等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