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(第四十七集) 2003/7/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:20-015-0047
诸位同学,我们还接著看四弘誓愿:
【众生无边誓愿度。烦恼无尽誓愿断。法门无量誓愿学。佛道无上誓愿成。】
这首偈,上一节讲了前面两句,我们接著再看后面的两句。因为这首偈是一切诸佛如来的总愿,一切菩萨修行的次第,这是总的指导纲领。我们初学从哪里学起?第一个要发愿,愿要是真发了,行就不难。实在讲,四弘誓愿真正的愿只有头一句,『众生无边誓愿度』,后面的三愿,完全是为了圆满第一愿才有的。
怎样能够做到普度众生?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苦难众生,我都有能力去帮助他?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虽然有能力,有这个心愿,还需要一个客观条件,这客观条件是什么?众生要肯接受,那就是有感。众生肯接受就是有感,不肯接受就没有感;没有感就没有应,诸位一定要晓得这个道理,有感斯有应!感是我们愿意接受,佛菩萨威神加持。
也许同学要问,我们都很乐意,都是希望佛菩萨来帮助我们,佛菩萨为什么不来?这就是章嘉大师他老人家所说的,我们本身有业障。不是佛菩萨不来,是我们自己有障碍,他加不上。这个道理都要懂,不是佛菩萨不灵,佛菩萨灵极了!我们自己的业障习气太重。我们求佛菩萨来帮助,完全是私心、完全是自利;自私自利就是大障碍,这就没有办法,没有法子感通。我们不是为自己,不为自私自利,我们为众生,那我们祈求佛菩萨加持的障碍就没有了。念头一转,大公无私,也就是说,你的念头与佛菩萨相应,与性德相应。
中峰禅师这里的开示,因为他是禅宗的大德,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的大善知识,所以讲得再浅显,还是有深度。纵然我们听到好像是懂了,实际上没懂。就像普贤菩萨这首忏悔偈,诸佛如来的四弘誓愿,我们念得很熟很熟,好像是懂了,其实没懂。为什么没懂?你没有能落实,你没有做到。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,你还有很多怨恨的众生、讨厌的众生,你绝对不会去度他,所以这一愿你没有。这一愿没有,后头三愿,肯定你就没有,这是一定的道理。
如果你真的发了这一愿,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。第一个你心量拓开,真的像诸佛菩萨一样,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。第二个,你肯定怨亲平等,你会用真诚清净平等心对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,那你这个愿是真发了。真发了之后,念念想落实,我真能做到,真能做到那要先修自己。佛在经教里头常说,菩萨自己未度,而能度人,无有是处。所以你想度人,先度自己,那就是成就自己的德行,断烦恼是成就德行。学法门是成就学问、成就智慧、成就能力,你才有本事帮人家的忙。有德行没有本事也不行。
所以修行是有次第的,先修德行,再成智慧,最后还得要成就无上佛道。为什么?你才能普度。你要不成无上佛道,你就度不了摩诃萨。这些地上菩萨、等觉菩萨,他在你之上,你怎么能度他?你要在他上面,你才能度他。所以一定要发这个愿,『佛道无上誓愿成』,这个众生无边誓愿度,你才真正能够做到圆满、做到究竟。等觉菩萨也是众生,佛门里面常讲九法界众生,等觉菩萨、菩萨是九法界里头的,只有佛一个人超越九法界,所以佛果地上才能普度众生。
讲到学法门,烦恼没有断之前,学法门还是帮助断烦恼,这个道理要懂。所以祖祖相传,教诫初学都是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为什么?是为断烦恼,成就你的戒定,是为这个。到你戒定成就,定中发慧,生智慧了,这个时候才是真正『法门无量誓愿学』,就是《华严经》上,善财童子为我们示现的参学。参学是「法门无量誓愿学」。由此可知,发愿(这是菩提大愿),你发愿度众生,你修戒定成就根本智,这是在老师会下(善财童子的老师是文殊菩萨)。戒定圆满,智慧开了,定发慧了,这个时候出去参学。参学成就后得智,成就无所不知,那就是「法门无量誓愿学」。
为什么要成就圆满的后得智?众生根性不同,绝对不是一个方法能普度,所以要种种方法,应一切众生种种不同的根性。所以学无量法门不是为自己学的,是为众生学的。但是你要晓得,无量法门都是接引众生的方便,这就是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。接引众生的方便,总得要想方设法帮助众生善根福德因缘成熟,成熟之后,再给他真正的法门。
真正的法门是什么?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只有这一法是真的,其他统统是方便。你们听我讲《华严经》,我在《华严经》上多次讲到,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都是方便,都不是真实。接引这些菩萨们到华藏世界,在华藏世界里修行,善根福德因缘深厚的,三贤位就发心念佛往生。如果善根福德因缘还差一点的,必须在华藏世界修到地上菩萨,登了地,这个时候智慧开了,没有疑惑,能够相信普贤、文殊的话,十大愿王导归极乐。
所以在《华严经》里面,我们看到「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」,这多明显!十地菩萨,「始」,开始是初地;「终」是十一地,就是等觉。在这十一个位次,肯定是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。你看到最后只有这一法显示出来,让你快速成就,成什么?『佛道无上誓愿成』。最究竟、最圆满在西方极乐世界,华严归极乐。你要细细去看,细心去体会,我们这才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了。
我给同学们也说了多次,我在年轻学佛的时候,没有人给我讲得这么清楚、这么透彻。为什么?他要是讲得这么清楚、这么透彻,我早就相信了。老师为什么不讲?这个也有原因。我的老师是古人,思想是古人,教学的方法是古人,古人不说出。为什么不说出?说出来之后,把你的悟门堵塞了,所以不说,让你自己去悟。你自己悟了之后,老师给你印证,这是古人的方法。
我现在走的路子,不走古人的路子。为什么?走古人的路子,恐怕这许许多多同修,你一生一世都不能悟入,为什么?你的烦恼习气太重太重,你不可能悟入,我把这个事情说穿、说破。说穿说破对你有没有好处?好不好很难讲,真的佛法没有定法。如果这样说法你听清楚、听明白了,你在佛法上产生信心,专修净土,不悟也不要紧。祖师大德说得很好,「但得见弥陀,何愁不开悟」。在这个世间你开不了悟,见到阿弥陀佛,你就开悟了。如果这个心愿生不起来,那在阿赖耶识里面种了一个善根,这个善根力量很强,将来遇缘必定成熟。
前面我们说过,诸佛菩萨为一切众生演说,最重要是契机契理。所以我们观察现前这个世间众生的根机,古大德那个方法是好,不契现在人的机。但是原理原则我们一定遵守,决定不能违背原理原则,违背原理原则叫不契理。契机不契理,不能成就,那是魔说,理机两方面都要顾到。
所以学法门这桩事情,我就特别跟诸位讲清楚,德行没有成就,涉及法门多了有妨害,没有利益,一定到你三昧现前。我们再把这个标准降低,你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了,名闻利养的念头没有了,可以不受外面五欲六尘的诱惑,行,差不多了。你有这种功夫,就是没有大智慧,不能大彻大悟,有点小智慧。你真的智慧现前,你可以涉猎法门、可以参学,你的学习空间可以放开,广学多闻,成就你的后得智。
一面成就后得智,一面又增长你的定慧。在修学过程当中,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戒定逐渐远离了,那你就要特别小心谨慎,赶紧回头。为什么?你错了。慧开了之后,后得智得到之后,你的戒定一定是增长,你不会退。慧帮助你的戒增进,帮助你的定增进,这是肯定的。绝对不是说,慧现前,戒定就没有,那是魔,不是佛。四弘誓愿我们就介绍到此地。再看下面这一句,这是称赞普贤王菩萨摩诃萨:
【南无普贤王菩萨摩诃萨。】
南无是皈依的意思,礼敬的意思。普贤菩萨,普贤称之为王,这是特别对他尊敬。普贤菩萨是华严三圣,这我们都很熟悉。普贤也翻作遍吉,遍是普遍,遍是普的意思,吉祥也是贤的意思。在中国一般翻的,翻遍吉也不少,特别提一提让大家知道。佛菩萨的形像、名号都是表法,这在《华严经》上说得太多太多。普贤菩萨代表诸佛的理德、定德、行德,实在讲,这都是自性、性德。
前面中峰禅师说得很好,「我心即是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即是我心」,这两句话我们不能够轻易看过,那个意思很深,对我们修学来说,是非常大的帮助。知道什么?心即是佛,佛即是心,说佛的德,就是说性德。普贤菩萨代表我们的理德,我们自性真如之理,真如之理是遍吉、是普贤,普是平等,没有高下。你要懂得这个意思,我们的性德,本性、大德,是不生不灭、不来不去,永远不会失掉的,它不会跟著我们生死轮回转。生死轮回是缘,法性不随这个缘。纵然缘有聚散、有生灭,法性不随这个缘,法性没有聚散、没有生灭。所以性德是真常。我们凡夫可怜的是把自己的自性迷失了,迷失了自性,当然性德就不能现前。
我们今天起心动念,对一切人事物,总觉得自己好,别人不如我,普贤之德就没有。不知道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人事物跟我是平等的,决定没有高下。我们尊重别人,是尊重自己的性德;礼敬别人,是尊重自己性德,这个事实真相,没人知道。我们为什么要孝亲?孝亲是尊重自己的性德;为什么要尊师?尊师是尊重自己的性德。绝不是老师希望别人对他尊敬,那是小人,那不是君子,为什么?没有离开名闻利养。真正君子起心动念,一切作为,他随顺圣人教诲;圣人没有这样教给你。
君子还没有证得,贤人已经证得少分,圣人证得圆满。儒家的圣、贤、君子,就是我们佛法里面讲的佛菩萨、阿罗汉、学佛的善知识。佛与法身菩萨证得圆满,圣人;声闻、缘觉已经证得一点,不圆满,贤人。我们凡人,六道里面的凡夫,真正能够舍弃自己妄想分别执著,我们常讲放弃自己的成见,一切随顺佛菩萨的教诲,依教奉行,这就是儒家讲的君子。
经论上没有这样教导我们,我们还有这种习气,可见得这叫业障深重。还是自己赞叹自己,毁谤别人,嫉妒别人,障碍别人,总觉得自己比别人要强一点,这是凡夫,这不是君子。所以归命、称赞,无一不是随顺性德,无一不是帮助我们恢复性德。性德是本有的,迷失了,现在佛菩萨用种种方法,帮助我们恢复,道理在此地。
所以我们晓得普贤菩萨是代表性德里面的真理,真定,性定,大行,普贤大行。大行是什么?前面讲的十愿。十愿,礼敬是大行,普贤大行,是性德里面自然流露。对一切众生的恭敬,跟对诸佛如来的恭敬没有两样,形式上不相同。我们见佛菩萨形像会顶礼三拜,我们不能看到一个蚊虫蚂蚁也给它顶礼三拜,那就错了;形式上不一样,里面恭敬的念(意念)是完全相同。我们对蚊虫蚂蚁的恭敬,跟对诸佛如来的恭敬绝对没有两样,是平等的,但是在仪式上是两样,仪式是随顺世间。理要参透,然后才有行动表现。
附带说一说文殊菩萨,这两个菩萨常常在一起的。文殊菩萨表自性的智德,你看看普贤表理,文殊表智,理智一对。普贤表定,文殊表证,唯智能证;但是唯定能开智,唯智能证,智行一对,他们分不开。第三,文殊表三昧,普贤表般若,三昧、般若一对。所以他们两个人的关系,这样就很清楚,理智、行证、三昧般若。
一切诸佛如来,身边都有文殊、普贤,表法!所以释迦如来,我们看大雄宝殿,这里面供奉佛菩萨,有很多都是供的,当中是释迦牟尼佛,两边是文殊、普贤,大乘法大概都是这个供法。小乘法里面供,当中供释迦牟尼佛,两边供迦叶、阿难,这是释迦牟尼佛的两大弟子。迦叶传禅宗,阿难传教下,宗门教下这两大祖师,都是表法的。
我们常常看见的,文殊骑狮子,在佛的左手,他的位置在佛的左手;普贤骑白象,六牙白象,他的位置在佛的右手。理智,行证,三昧般若圆满,统统圆满了,就用毗卢遮那来代表,毗卢遮那遍一切处,代表大圆满。所以《华严》这一部大经,所说的就是一佛二菩萨圆修圆证的法门,所以称之为华严三圣。这个代表是一切行德之本体,所以《华严经》上说十大愿。这是我们对於普贤菩萨简单的一个介绍,详细的,我们在《华严经》里面讲得很多了。
这个地方,法事做到此地,一切要结归在性德。这个地方,『南无普贤王菩萨摩诃萨』,三称是结归性德,要懂这个意思。下面还有一番开示,我们看这个文:
【上来忏悔发愿已竟。】
这前面,「往昔所造诸恶业」是忏悔;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,这是发愿。这个地方做完了。
【亡灵某当知。】
『某』,是为什么人做的,把他的名字写在这个地方。这是你应当知道。
【夫净土之为教也。】
『夫』是语助词,没有意思的。『净土之为教』,就是净土的教学。
【仰承阿弥陀佛四十有八大慈大悲。深重愿力。摄取十方一切众生。凡具信心者。皆得往生。】
这是特别把净土的教学给亡人讲清楚。这个事情是不是涉及到迷信?你要是说迷信,他真有这些事情,不止一个人,我遇见很多。有人晚上,大概下午五点钟以后,你要念这个《三时系念》,就有许许多多的鬼神。真的,你念这个东西,把鬼神都招来。有时候你自己不是十分诚敬,鬼神就来找你麻烦。还有晚上诵《地藏经》,也有鬼神扰乱你夜晚不能睡觉。不止一个、两个,很多。这些事情不是一、两个人偶然发生的,我们遇见很多,听说很多。
现在我们看到科学里面的报告,现在在美国、加拿大研究前世今生、研究轮回的人很多,报告很多。那边的同学们给我们收集了三十多种,就是最著名的,几乎在美加提起的时候,大家都知道,最明显的这些例证,搜集三十多种寄到我们学院。这些事情在中国那更多,比外国还多。古人读书笔记里面,像大家很熟悉的,纪晓岚的《阅微草堂笔记》,里面就说得很多。笔记小说里面,《聊斋志异》、《子不语》、《夷坚志》这一类东西,这一类的书籍里头记载得很多很多。
我自己也曾经遇到过,我也曾经讲给大家听过。这是我年轻的时候,亲自遇到过的。朱镜宙老居士也是亲自遇到,他才相信。他没有遇到之前,他的老岳父章太炎,曾经做过东岳大帝的判官,给他讲很多鬼故事,他都把它当作传奇故事来听,他不相信。到他自己真正见到了,他才相信,完全真的不是假的。我认识这位老人,那个时候老人六十九岁,我才二十几岁。他把我们当作孙子辈看待,很爱护,常常讲这些故事给我们听。这些故事都是他一生自己亲身经历的,不是传闻。
我们现在真正明了,物质不灭,精神也不灭,只是聚散而已。但是物质有聚有散,我们讲灵魂,灵魂就没有聚散,跟物质不一样,没有聚散,它随著业力转世投胎,灵性不灭。但是这还不是真的,真的是什么?真的是法性,法性是如如不动的。灵魂是什么东西?佛家讲神识,是迷了的法性。法性不是全部迷,局部迷,是这么一个现象。它不是最真实的,但是它比物质要真实。物质是聚散生灭无常,神识也是凝聚的,是迷妄凝聚的,它必须要到大彻大悟,它就回归到自性;没有到大彻大悟,它存在。就好像是太空当中,一团迷惑的一片云彩一样,到处漂流,它不会散;到大彻大悟,就好比遇到大风,把它吹散,它就没有了,回归到自性,那就叫转凡成圣。
净土教,这个教从哪里来的?是根据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而来。所以《无量寿经》四十八愿是净土的核心,是净土基本的理论。『仰承』,「仰承」是最尊敬的心态。『阿弥陀佛四十有八大慈大悲,深重愿力』,就是《无量寿经》上所说的。我们讲《无量寿经》,跟诸位详细介绍过,这一部《无量寿经》就是四十八愿的说明,四十八愿是《无量寿经》的核心。我们修行,当然你也是抓到核心,掌握到原理原则,佛法里面讲总持法门,四十八愿是净土的总持法门。可是我们要理解一定要精,修行要抓纲领,那就愈简单愈好。要想解释,那是愈详细愈好,解要详尽,行要抓纲领。
四十八愿是一回什么事情?『摄取十方一切众生』,「摄」是摄受,「取」就像我们今天录取。现在在世界上,每个国家多半都是开放移民,你去申请,看他取不取你?摄受录取十方一切众生。十方一切众生想移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,阿弥陀佛都欢迎,但是还是有条件,什么条件?蕅益大师在《要解》里面给我们讲的信愿,你要有信、要有愿才行。所以中峰禅师在此地说,『凡具信心者,皆得往生』。你没有信、没有愿,你不行,他虽然摄受,没有办法录取你。
【信者。】
什么叫信?信讲三桩事情,第一个是:
【信有西方净土。】
这非常重要,你要完全肯定娑婆世界的西方有极乐世界,有一个世界叫极乐世界,这你头一个要相信。第二个:
【信有阿弥陀佛。】
这完全从事相上讲的,真有一个『阿弥陀佛』,有一尊佛他的德号叫阿弥陀佛。阿弥陀佛:
【摄取众生之事。】
『摄取众生』,我们一般讲接引众生。你有信有愿,佛确确实实来接引你。这是第二个,你一定要相信。第三个:
【我等众生。信有往生之分。】
这个你一定要有自信,相信自己有往生的本分。现在的话来讲,这个『分』就是条件、资格,我相信我有往生的条件、我有往生的资格,这个很重要。如果你没有这三个信心,你就不能往生;如果真的有这三个信心,你在现前世间,你的思想、你的言行跟一般人不同。什么不同?一般人对这个世界贪恋,处处想在这个世界做主。你要是真的相信西方极乐世界,我要做西方极乐世界的人,这个地方是我旅游的,我在这儿观光旅游玩玩的,绝对不会在这个地方产生一丝毫留恋的念头。换句话说,随时放得下,一丝毫留恋都没有。我的家在极乐世界,不在此地,这儿是来玩玩的。他的思想、言行,就变了。如果对这个世间还有留恋,还有想获得的,你不信。你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又想极乐世界,又想得到这里,两面都想得到,没有这回事情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请接著看下面的文:
【然虽谓弥陀摄取众生往生。要信唯是随心自现。感应道交。究竟非从外得。如是信者。是为真信。】
到这个地方是一段。这一段给我们讲,不但相信这个事,还要相信理,为什么?这才叫真信。相信事,不知道理,能不能往生?能往生,生凡圣同居土。如果你能懂得这个道理,你的品位就更高。确实有其事,理也是真的,理跟事都是真的。不可以信理而废其事,那就坏了,那你还不如信事不懂理的,他真能往生。如果信理,疏忽了事,不能往生。那叫真信!
虽然说到阿弥陀佛(我们讲接引,接引往生)接引往生这个事。『要信唯是随心自现,感应道交』。「随心自现」是理。一切法,《华严经》上讲得究竟圆满,连虚空法界刹土众生,唯心所现,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不离自心。所以修净土同学,你们也常常听到,唯心净土,自性弥陀。离开心性,弥陀跟净土也没有,都是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的,这是真理。所以我们有求,就有感。
我们希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,亲近阿弥陀佛,为什么?一切诸佛告诉我们,只有到极乐世界,那是最好的修学环境,亲近阿弥陀佛,是最好的老师。有好老师,有好的修学环境,我们在那个地方能够断烦恼,能够成就法门,能够圆成佛道,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办这个事情去。这个事情办好了,然后再遍法界虚空界,众生无边誓愿度,我们要干这个事情,不是为别的。要想圆成佛道,要想随类化身,广度众生,那你非要到极乐世界去不可。你不到极乐世界,不可能。
不到极乐世界,无论修那个法门,修到真正成功,那真是时间很长,无量劫,阿僧只劫,最后修到华藏世界。到华藏世界遇到文殊、普贤,还是叫你念佛求生净土。你们想想看,这什么味道?最后总是要归净土,为什么现在不去?现在要去,你省多少事情,省多少时间!快速成就。我们要晓得这个事实真相,所以确确实实是「随心自现,感应道交」,这就是相信我们自己有往生之分。你知道阿弥陀佛西方净土跟我们的关系多密切?是我们自己心性变现的。但是我们自己迷失了心性,到西方极乐世界才能真正明心见性,才真正是真相大白。
『究竟非从外得』,外头没有东西,心外无法,法外无心。『如是信者』,这是真信。信佛,我们一般人信佛,说老实话,迷信!什么叫迷信?什么叫佛不知道,什么都不知道,他就相信,他也来皈依,所以这真正是迷信。比这个好一点的,迷信里头有条件,有什么条件?他真正相信释迦牟尼佛是有智慧的人、是有大德行的人,他不会骗人。我们一般讲,相信释迦牟尼佛的人格,相信他是个好人,他不会欺骗我们,他讲的话一定是真的。这个我们一般讲正信,就是他有理论依据,他不是盲从。
更深入一层,是亲近佛久了,对於佛经义里面的理论事理,有相当程度的通达,这是正信,高级的正信,到这个地方才叫真信。这个真信还不是真正的真,相似的真,为什么?我们信「随心自现,感应道交」,也就是说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我们没有证得;我们如果证得,就自在了。在这个世间要想证得,难,太难太难!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证得了,到西方极乐世界才是真正的真信。我们现在是相似的真信,理上明了了。就如同现在的科学家。
前一个时期钟居士来给我们做报告,最近科学家有三个发现,第一个发现,空间跟时间在某种条件之下不存在。这是佛经上讲到,他们现在相信,相信是理上的相信,事上没有见到。第二个发现是什么?有是从无当中来的;无中生有,无能生有,有还归无。这也是理上的发现,他们相信;事上,事上他们没有办法证明。第三个讲宇宙的起源,现在这起源是一时顿现,这也是理上相信。佛经上都说过,但是不是自己境界,没有证得。所以这个信也可以说是真信,还不是真正,他确实有高深的理论做依据。我们能够接受中峰禅师的教诲,深信不疑,我们决定得生。下面说:
【信而无行。即不成其信。】
所以信愿行是一而三,三而一,有一个,三个一定都有;如果少一个,你的信不是真信,行也不是真行。决定你有信,就有愿,就有行;有行,一定有愿,一定有信。一而三,三而一,鼎之三足,不可能缺少一个的。我们看一个人,他信不信,你从这儿看。所以没有行,『不成其信』。
【行者楞严经云。都摄六根。净念相继。不假方便。自得心开。】
在《无量寿经》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,经文里面所讲的是染净最低的标准,净念相继!怎样转染为净?『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』,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的。净宗修行的秘诀就是这十六个字。『不假方便,自得心开』,不需要再藉任何法门的帮助,真正叫简单、容易、快速、稳当,不需要加上什么禅,加上什么咒,什么都不要加,就是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。效果就是「自得心开」,自得心开就是心开意解,跟禅宗里头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同一个境界。这一句名号念到理一心不乱!
他的功夫的进展,必然是功夫成片,事一心不乱,理一心不乱,关键就在你能不能都摄六根。我们今天连功夫成片达不到,毛病出在哪里?不能够都摄六根。眼往色的外面跑,耳往声外面跑,六根往六尘境界里面跑,收不回来。都摄六根就跟孟夫子所讲的,「学问之道无他,求其放心而已」。你放在外面的心,你怎么能收回来?都摄六根就是收回来。把眼从色那里收回来,耳从声那里收回来,收回来你就安静了,你就定了;你不收回来,你会受外头境界影响。用现在最容易懂的话,就是你的六根不再受外面六尘境界影响,你才能做到净念相继。
耳根最灵,听到人家赞叹,欢喜的不得了;听到人家毁谤,骂你几句,生气生好几天。这怎么行?这就是你没有办法收摄六根,你的心得不到清净。真收回来,见色绝对不会受色法的影响,听声也决定不会受声尘的影响,你的心永远在定中。鼻嗅香,香臭一如;舌尝味,五味一如,这就是我们现在的话说,没有嗜好、没有好恶,心得平等、心得清净了。
在我们一般念佛,简单的说,净念,念是念阿弥陀佛,净是没有怀疑、没有夹杂,就是净;不怀疑、不夹杂,相继是不间断。不夹杂是真功夫,凡夫之不能成就,就是不是真信,他有疑、他夹杂,大量的夹杂,把念佛功夫完全破坏掉,这是《楞严经》上说的。《弥陀经》里面讲的,这我们刚刚讲过,我们念一念就行;
【阿弥陀经云。若有善男子。善女人。闻说阿弥陀佛。执持名号。若一日。若二日。乃至七日。一心不乱。其人临命终时。阿弥陀佛与诸圣众。现在其前。是人终时。心不颠倒。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。】
这一段我们在前面讲过,本经说的。
【如是行者。是名正行。】
你平常念佛,与这个经相应,与《楞严经》上相应。《楞严》里面讲得很深,《弥陀经》是从事上讲的,事上讲,跟《楞严经》有相应之处,哪个地方相应?执持名号,一心不乱。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这是因,修因;果,果就是一心不乱。所以有一心不乱,当然就有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;有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当然就有一心不乱之果,因果相应。这两部经里面讲的是异曲同工。这样修行,这叫正行。
念佛堂堂主常常挂在口上的口头禅,我们称它口头禅,时时刻刻喊著,「放下身心世界,提起正念」,就是这个。都摄六根,就是放下身心世界,不要去攀缘。眼不向色攀缘,耳不向声尘攀缘,鼻不攀缘香,舌不攀缘味,身不攀缘触,意不攀缘法。眼耳鼻舌身意收回来,不向外攀缘,净念相继,六根清净,一尘不染。这个时候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相应了,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。相应是跟一心不乱相应,一心不乱就是佛。下面说:
【行而无愿。即不成其行。】
这个很重要,你看看没有愿不行,愿是什么?
【愿者要与阿弥陀佛。四十八愿。愿愿相应。是为大愿也。】
这个地方最重要的就是『四十八愿,愿愿相应』。然后你就晓得净宗学会成立,我们为什么把《无量寿经》第六品,选做早课的经文就这个意思。净宗学人起心动念,都要跟四十八愿,愿愿相应,你肯定得生,你决定没有问题。所以我常常劝勉一般对於本愿误会的人,我提醒他不能误会。误会,你这一生错过,到最后你往生不了。你四十八愿只持第十八愿,其他的愿都不要,这不行。
祖师讲的四十八愿,愿愿相应,你只跟一愿相应,不行!他那个一愿就包括其他的四十七愿,少一条,这一愿就不圆满。四十八愿,愿愿互摄,任何一愿都具足圆满的四十八愿。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,要了解这个事实真相,千万不能够误会。古来祖师大德提倡本愿念佛,没有错,因为人家每一愿都摄一切愿。提倡以第十八愿为中心,没有错,第十八愿就含摄其他的四十七愿,愿愿相应,愿愿圆满,这叫大愿。祖师说的不错,我们现在人错会意思。不但是不懂得如来所说义,祖师大德的意思,说老实话,真正能够理解的人也不多。
【信行愿三。如鼎三足。缺一不可。】
这一句话非常非常重要!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。你必须具足信、愿、行,信中有愿行,愿中有信行,行中有信愿,它是互相交融的,决定没有独立的。『如鼎三足』,缺一个,这个鼎就站不住,就倒掉。这就说明,这三个条件缺一个不能往生,一定要知道这个事实真相。下面再劝听众,这个听众是鬼神众,给鬼神众,也给我们现前大众讲:
【今尔亡灵当知现前一念。本自圆常。】
这是你应当知道,鬼神知道,我们更应当知道。我们现前这个一念是圆满的,为什么不圆满?因为你自己有妄想、有烦恼,把你自性本来圆满的性德破坏、障碍了。六道里面的众生,无不如是。
【信行愿。原是自己本来具有。如是性德。】
换句话说,信愿行是自性本具的德能,不是从外头来的。现在承蒙诸佛如来教诲,祖师大德的开导:
【今者但是本性光明显发耳。】
『信行愿』是『本性光明』,本性里头本来具足的。现在问题在哪里?佛菩萨的教诲、祖师大德的开导,我们听见了,觉不觉悟?真的觉悟,你的性光显发了。信放光、愿放光、行放光,这个光就是我们现在人讲的磁场,明显的发出来,这就是破迷开悟!贵在『当知现前一念』,贵在当知,知就是真正觉悟过来。你要不知道,你还在迷惑,依旧是迷而不觉,邪而不正,染而不净。它都是连著的,有一个全都有了,一迷一切迷,一染一切染,一净一切净。所以你听了之后,你真的要回头,你要觉悟。下面是这一时佛事最后结束的时候,赞佛:
【阿弥陀佛。无上医王。巍巍金相放毫光。苦海作慈航。九品莲邦。同愿往西方。】
赞颂,配上音乐,以优雅的节奏唱诵出来,表示自己对於佛法僧三宝、对於一切众生的礼敬赞叹,也是供养。所以这个偈赞的内容,非常丰富。古来祖师大德讲的行法当中,礼敬、赞叹、忏悔、发愿,无不具足。
『阿弥陀佛,无上医王』,能医一切众生的病苦。一切众生,什么病苦?就六道众生里面来讲,贪瞋痴慢疑的病苦,贪瞋痴叫三毒烦恼,没有比这个更毒。这个世间(就是六道里头)所有一切的毒害的根就是贪瞋痴。所以贪瞋痴要是转过来了,六道里头毒害的根本就拔掉了。菩萨也有病,菩萨的病是什么?懈怠。所以菩萨的善根是唯一精进,他要不知道精进,他就懈怠了。九法界众生统统都有病,要靠阿弥陀佛这一位无上医王,来诊断、来治疗,帮助大家恢复健康。
『巍巍金相放毫光』。这一句是赞叹阿弥陀佛自行的功德。是世尊在经教里面常常跟我们讲的,为人演说,这一句是演,阿弥陀佛在表演。九界众生都有病,阿弥陀佛表演一个健康的样子。毫光是白毫放光,我们「赞佛偈」里面常常念的,「白毫宛转五须弥,绀目澄清四大海,光中化佛无数亿,化菩萨众亦无边」。「巍巍金相放毫光」就是这个意思。
『苦海作慈航』。以下这是阿弥陀佛普度众生,他的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落实了,所以后面这三句是话他的功,功德、果德。「苦海作慈航」,这是功德;『九品莲邦,同愿往西方』,这是果德。「九品莲邦」是果德,「同愿往西方」,这里头有自己的愿望。我今天也发四十八愿,我今天真信有西方极乐世界,有阿弥陀佛接引众生的事,相信我依照经教,认真努力的去奉行,我一定能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同愿往西方。言语不多,只有几句,内容非常丰富。后面以皈命莲池会菩萨做总结:
【南无莲池会菩萨摩诃萨。】
『南无』就是皈依的意思,皈命的意思。我自己愿意皈命『莲池会菩萨摩诃萨』,我也成为莲池会菩萨摩诃萨里面的一员。第一时到这个地方就圆满了。第二时,《弥陀经》、往生咒,都是重复的,所以我们就可以免了,我们提一提就行了。第二时开端,开端的仪式是一定需要的,这是礼敬称赞。
【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。】
意思前头讲过,这是礼敬称赞。接著,是念《佛说阿弥陀经》,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咒。这就是一个段落,这是诵经、念咒。每个段落之后,都礼敬称赞莲池会菩萨。「莲池会」跟「莲池海会」有区别的,莲池会是讲极乐世界里面的,莲池海会是包括十方世界,统统都在其中。像我们今天发心,甚至於没有发心,听到阿弥陀佛这个名号,看到阿弥陀佛的像,落在阿赖耶识里面,都算莲池海会。所以莲池海会就太大太大,遍法界虚空界。经咒念完之后,这是礼敬称赞:
【南无莲池会菩萨摩诃萨。】
接著下面就开示,开示前面照例有一首偈,我们先看这首偈:
【便就今朝成佛去。乐邦化主已嫌迟。那堪更欲之乎者。管取轮回没了时。】
这是中峰禅师对我们当头一棒,希望这一棒能把我们打醒。再没有打醒的,常常被他打。如果你真的明白,真的觉悟,你会变成什么样子?恰如念佛堂主所说的,「放下身心世界」,这里头包括世出世间一切法,你统统放下了。
好像曾经有一个人问我,写了一个单子,问了几个问题。他说我们如果把一切都放下,是不是工作也不要做,家人也不要照顾,钱统统都拿去布施,我们明天生活怎么办?提了一些问题。提出这些问题,说实在话,对於佛在经上讲的意思,你没有真正理解,你错解了。我在这里讲的话,你也错解了意思。这是说话难!我讲的话你都会听错,佛讲的话,哪有不误会的道理?
你看看佛在净业三福,头一句教我们孝养父母。我们一切都放下,对父母就不孝了。这孝养父母兼顾到家里,如何能够(好像跟佛经上讲的)两面都能顾到?怎么样去学习才如法?我相信确实有不少人有这个疑惑。实际上我们在讲席上常说,放下不是在事上放下,是在心上放下。心上放下,你还要懂得,不是说事都不管了。你想想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,他们明心见性,他们是怎么放下的?你只想一想佛常常教导我们受持读诵,为人演说。真放下、彻底放下了,但是放下之后怎么样?为人表演,就是你真的放下。现在怎么样?现在你在戏台上演戏,你要演得很逼真,那就对了,这样子理跟事就圆融。
心里面一丝毫都不沾染,宗门大德常讲,「百花丛中过,片叶不沾身」。百花丛中过,就是随缘,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法,佛法在世间,不坏世间法,世间法做得样样都如法。孝养父母、尊敬师长、友爱兄弟,伦理道德样样都做得很好,做得很圆满,心里头真的叫一丝不挂,这就是佛菩萨;心里面有,你是凡夫。所以事有理无,相有性无,性相无碍,理事一如,你才叫真正懂得。所以愈是真正懂得,愈是真正放下,做得愈好。
对於父母尊长做得非常非常的圆满周到,为什么?给社会大众做好榜样。这就叫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法,会给世间做最好的样子。五伦八德统统要做到,一点也不含糊。但是心地清净,决定没有一丝毫沾染,那就是佛法。佛法跟世法是一法,不是二法。你觉悟了,佛法就是世间法,世间法就是佛法;不觉悟,佛法也是世间法。为什么?你心不清净,你染污,你生烦恼,不生智慧。佛法在世间,生智慧,不生烦恼,不一样。
面面都做得非常周到,演戏,佛讲的是演说,你要做出一个觉悟的样子,做出佛的样子,做出菩萨的样子。你再要不会的话,那你去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那五十三位善知识都是诸佛如来,他们示现各行各业,男女老少。你去找一个与你的身分,与你的行业相关的,你看看他怎么做的,就是他怎么表演的?你就会学到,你的问题就解决了。此地大师是给我们迷惑颠倒的人,对这个世间有留恋,还不肯认真努力学佛的,给你当头一棒。
『便就今朝成佛去』,「成佛去」就是往生,往生就成佛,这个话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我们生到极乐世界,这是一生去的,没有死,活著去的,死了就去不了!你是活的,还没有断气,你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:佛来接引我,我跟佛去了!这就走了。活著跟佛去了,身体不要了,丢了。
所以往生是活著去的,不是死了去的。所以我们说这个法门,不老、不病、不死,这叫什么?大事!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,什么大事?就这个大事。你们想想看,还有什么事情比这个事情更大?他真的能教给我们不老、不病、不死。你不照这个方法去做,那就没有法子了。佛是老师,老师不能勉强学生,学生能够学成功,一定靠自发自力,老师帮不上忙。你自己不能够自动自发、努力自强,那你怎么能成就?
所以大师在此地讲,即使我们现在就往生,『乐邦化主』,「乐邦」是极乐世界,「化主」是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已经嫌你来得太迟了,你怎么这个时候才来?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已经十劫,你怎么才来?现在去,阿弥陀佛都嫌你太迟了。『那堪更欲之乎者』,这句话就是给我们当头一棒,不能再搞之乎者也了。之乎者也是什么?读经、研教,还留恋在这个地方,还不能放下,还不想马上就去。
如果留恋在经教里面,『管取轮回没了时』,你还是继续要搞六道轮回,没完没了。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,要像莲池大师一样,「三藏十二部,让给别人悟」。三藏十二部,要搞三藏十二部,那就是搞之乎者也,真的明白了,不再搞了,让给别人悟。「八万四千行,饶与他人行」。八万四千法门,你们哪个喜欢,你们去搞去,我不搞了,我回过头来。
所以这些祖师大德到最后,一部《弥陀经》,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他成功了,他圆满了。我们还要搞经教,为的是什么?为的是你还没有死心塌地相信,你还不肯死心塌地放下。经教的目的,是让你在这里头彻底觉悟,悟了之后,你要统统放下。悟是看破,看破之后放下,一门深入,一句弥陀念到底,你成功了,不再搞六道轮回。这一首偈很重要,现在几个人觉悟过来?几个人能真放下?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我们还接著看四弘誓愿:
【众生无边誓愿度。烦恼无尽誓愿断。法门无量誓愿学。佛道无上誓愿成。】
这首偈,上一节讲了前面两句,我们接著再看后面的两句。因为这首偈是一切诸佛如来的总愿,一切菩萨修行的次第,这是总的指导纲领。我们初学从哪里学起?第一个要发愿,愿要是真发了,行就不难。实在讲,四弘誓愿真正的愿只有头一句,『众生无边誓愿度』,后面的三愿,完全是为了圆满第一愿才有的。
怎样能够做到普度众生?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苦难众生,我都有能力去帮助他?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虽然有能力,有这个心愿,还需要一个客观条件,这客观条件是什么?众生要肯接受,那就是有感。众生肯接受就是有感,不肯接受就没有感;没有感就没有应,诸位一定要晓得这个道理,有感斯有应!感是我们愿意接受,佛菩萨威神加持。
也许同学要问,我们都很乐意,都是希望佛菩萨来帮助我们,佛菩萨为什么不来?这就是章嘉大师他老人家所说的,我们本身有业障。不是佛菩萨不来,是我们自己有障碍,他加不上。这个道理都要懂,不是佛菩萨不灵,佛菩萨灵极了!我们自己的业障习气太重。我们求佛菩萨来帮助,完全是私心、完全是自利;自私自利就是大障碍,这就没有办法,没有法子感通。我们不是为自己,不为自私自利,我们为众生,那我们祈求佛菩萨加持的障碍就没有了。念头一转,大公无私,也就是说,你的念头与佛菩萨相应,与性德相应。
中峰禅师这里的开示,因为他是禅宗的大德,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的大善知识,所以讲得再浅显,还是有深度。纵然我们听到好像是懂了,实际上没懂。就像普贤菩萨这首忏悔偈,诸佛如来的四弘誓愿,我们念得很熟很熟,好像是懂了,其实没懂。为什么没懂?你没有能落实,你没有做到。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,你还有很多怨恨的众生、讨厌的众生,你绝对不会去度他,所以这一愿你没有。这一愿没有,后头三愿,肯定你就没有,这是一定的道理。
如果你真的发了这一愿,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。第一个你心量拓开,真的像诸佛菩萨一样,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。第二个,你肯定怨亲平等,你会用真诚清净平等心对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,那你这个愿是真发了。真发了之后,念念想落实,我真能做到,真能做到那要先修自己。佛在经教里头常说,菩萨自己未度,而能度人,无有是处。所以你想度人,先度自己,那就是成就自己的德行,断烦恼是成就德行。学法门是成就学问、成就智慧、成就能力,你才有本事帮人家的忙。有德行没有本事也不行。
所以修行是有次第的,先修德行,再成智慧,最后还得要成就无上佛道。为什么?你才能普度。你要不成无上佛道,你就度不了摩诃萨。这些地上菩萨、等觉菩萨,他在你之上,你怎么能度他?你要在他上面,你才能度他。所以一定要发这个愿,『佛道无上誓愿成』,这个众生无边誓愿度,你才真正能够做到圆满、做到究竟。等觉菩萨也是众生,佛门里面常讲九法界众生,等觉菩萨、菩萨是九法界里头的,只有佛一个人超越九法界,所以佛果地上才能普度众生。
讲到学法门,烦恼没有断之前,学法门还是帮助断烦恼,这个道理要懂。所以祖祖相传,教诫初学都是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为什么?是为断烦恼,成就你的戒定,是为这个。到你戒定成就,定中发慧,生智慧了,这个时候才是真正『法门无量誓愿学』,就是《华严经》上,善财童子为我们示现的参学。参学是「法门无量誓愿学」。由此可知,发愿(这是菩提大愿),你发愿度众生,你修戒定成就根本智,这是在老师会下(善财童子的老师是文殊菩萨)。戒定圆满,智慧开了,定发慧了,这个时候出去参学。参学成就后得智,成就无所不知,那就是「法门无量誓愿学」。
为什么要成就圆满的后得智?众生根性不同,绝对不是一个方法能普度,所以要种种方法,应一切众生种种不同的根性。所以学无量法门不是为自己学的,是为众生学的。但是你要晓得,无量法门都是接引众生的方便,这就是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。接引众生的方便,总得要想方设法帮助众生善根福德因缘成熟,成熟之后,再给他真正的法门。
真正的法门是什么?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只有这一法是真的,其他统统是方便。你们听我讲《华严经》,我在《华严经》上多次讲到,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都是方便,都不是真实。接引这些菩萨们到华藏世界,在华藏世界里修行,善根福德因缘深厚的,三贤位就发心念佛往生。如果善根福德因缘还差一点的,必须在华藏世界修到地上菩萨,登了地,这个时候智慧开了,没有疑惑,能够相信普贤、文殊的话,十大愿王导归极乐。
所以在《华严经》里面,我们看到「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」,这多明显!十地菩萨,「始」,开始是初地;「终」是十一地,就是等觉。在这十一个位次,肯定是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。你看到最后只有这一法显示出来,让你快速成就,成什么?『佛道无上誓愿成』。最究竟、最圆满在西方极乐世界,华严归极乐。你要细细去看,细心去体会,我们这才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了。
我给同学们也说了多次,我在年轻学佛的时候,没有人给我讲得这么清楚、这么透彻。为什么?他要是讲得这么清楚、这么透彻,我早就相信了。老师为什么不讲?这个也有原因。我的老师是古人,思想是古人,教学的方法是古人,古人不说出。为什么不说出?说出来之后,把你的悟门堵塞了,所以不说,让你自己去悟。你自己悟了之后,老师给你印证,这是古人的方法。
我现在走的路子,不走古人的路子。为什么?走古人的路子,恐怕这许许多多同修,你一生一世都不能悟入,为什么?你的烦恼习气太重太重,你不可能悟入,我把这个事情说穿、说破。说穿说破对你有没有好处?好不好很难讲,真的佛法没有定法。如果这样说法你听清楚、听明白了,你在佛法上产生信心,专修净土,不悟也不要紧。祖师大德说得很好,「但得见弥陀,何愁不开悟」。在这个世间你开不了悟,见到阿弥陀佛,你就开悟了。如果这个心愿生不起来,那在阿赖耶识里面种了一个善根,这个善根力量很强,将来遇缘必定成熟。
前面我们说过,诸佛菩萨为一切众生演说,最重要是契机契理。所以我们观察现前这个世间众生的根机,古大德那个方法是好,不契现在人的机。但是原理原则我们一定遵守,决定不能违背原理原则,违背原理原则叫不契理。契机不契理,不能成就,那是魔说,理机两方面都要顾到。
所以学法门这桩事情,我就特别跟诸位讲清楚,德行没有成就,涉及法门多了有妨害,没有利益,一定到你三昧现前。我们再把这个标准降低,你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了,名闻利养的念头没有了,可以不受外面五欲六尘的诱惑,行,差不多了。你有这种功夫,就是没有大智慧,不能大彻大悟,有点小智慧。你真的智慧现前,你可以涉猎法门、可以参学,你的学习空间可以放开,广学多闻,成就你的后得智。
一面成就后得智,一面又增长你的定慧。在修学过程当中,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戒定逐渐远离了,那你就要特别小心谨慎,赶紧回头。为什么?你错了。慧开了之后,后得智得到之后,你的戒定一定是增长,你不会退。慧帮助你的戒增进,帮助你的定增进,这是肯定的。绝对不是说,慧现前,戒定就没有,那是魔,不是佛。四弘誓愿我们就介绍到此地。再看下面这一句,这是称赞普贤王菩萨摩诃萨:
【南无普贤王菩萨摩诃萨。】
南无是皈依的意思,礼敬的意思。普贤菩萨,普贤称之为王,这是特别对他尊敬。普贤菩萨是华严三圣,这我们都很熟悉。普贤也翻作遍吉,遍是普遍,遍是普的意思,吉祥也是贤的意思。在中国一般翻的,翻遍吉也不少,特别提一提让大家知道。佛菩萨的形像、名号都是表法,这在《华严经》上说得太多太多。普贤菩萨代表诸佛的理德、定德、行德,实在讲,这都是自性、性德。
前面中峰禅师说得很好,「我心即是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即是我心」,这两句话我们不能够轻易看过,那个意思很深,对我们修学来说,是非常大的帮助。知道什么?心即是佛,佛即是心,说佛的德,就是说性德。普贤菩萨代表我们的理德,我们自性真如之理,真如之理是遍吉、是普贤,普是平等,没有高下。你要懂得这个意思,我们的性德,本性、大德,是不生不灭、不来不去,永远不会失掉的,它不会跟著我们生死轮回转。生死轮回是缘,法性不随这个缘。纵然缘有聚散、有生灭,法性不随这个缘,法性没有聚散、没有生灭。所以性德是真常。我们凡夫可怜的是把自己的自性迷失了,迷失了自性,当然性德就不能现前。
我们今天起心动念,对一切人事物,总觉得自己好,别人不如我,普贤之德就没有。不知道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人事物跟我是平等的,决定没有高下。我们尊重别人,是尊重自己的性德;礼敬别人,是尊重自己性德,这个事实真相,没人知道。我们为什么要孝亲?孝亲是尊重自己的性德;为什么要尊师?尊师是尊重自己的性德。绝不是老师希望别人对他尊敬,那是小人,那不是君子,为什么?没有离开名闻利养。真正君子起心动念,一切作为,他随顺圣人教诲;圣人没有这样教给你。
君子还没有证得,贤人已经证得少分,圣人证得圆满。儒家的圣、贤、君子,就是我们佛法里面讲的佛菩萨、阿罗汉、学佛的善知识。佛与法身菩萨证得圆满,圣人;声闻、缘觉已经证得一点,不圆满,贤人。我们凡人,六道里面的凡夫,真正能够舍弃自己妄想分别执著,我们常讲放弃自己的成见,一切随顺佛菩萨的教诲,依教奉行,这就是儒家讲的君子。
经论上没有这样教导我们,我们还有这种习气,可见得这叫业障深重。还是自己赞叹自己,毁谤别人,嫉妒别人,障碍别人,总觉得自己比别人要强一点,这是凡夫,这不是君子。所以归命、称赞,无一不是随顺性德,无一不是帮助我们恢复性德。性德是本有的,迷失了,现在佛菩萨用种种方法,帮助我们恢复,道理在此地。
所以我们晓得普贤菩萨是代表性德里面的真理,真定,性定,大行,普贤大行。大行是什么?前面讲的十愿。十愿,礼敬是大行,普贤大行,是性德里面自然流露。对一切众生的恭敬,跟对诸佛如来的恭敬没有两样,形式上不相同。我们见佛菩萨形像会顶礼三拜,我们不能看到一个蚊虫蚂蚁也给它顶礼三拜,那就错了;形式上不一样,里面恭敬的念(意念)是完全相同。我们对蚊虫蚂蚁的恭敬,跟对诸佛如来的恭敬绝对没有两样,是平等的,但是在仪式上是两样,仪式是随顺世间。理要参透,然后才有行动表现。
附带说一说文殊菩萨,这两个菩萨常常在一起的。文殊菩萨表自性的智德,你看看普贤表理,文殊表智,理智一对。普贤表定,文殊表证,唯智能证;但是唯定能开智,唯智能证,智行一对,他们分不开。第三,文殊表三昧,普贤表般若,三昧、般若一对。所以他们两个人的关系,这样就很清楚,理智、行证、三昧般若。
一切诸佛如来,身边都有文殊、普贤,表法!所以释迦如来,我们看大雄宝殿,这里面供奉佛菩萨,有很多都是供的,当中是释迦牟尼佛,两边是文殊、普贤,大乘法大概都是这个供法。小乘法里面供,当中供释迦牟尼佛,两边供迦叶、阿难,这是释迦牟尼佛的两大弟子。迦叶传禅宗,阿难传教下,宗门教下这两大祖师,都是表法的。
我们常常看见的,文殊骑狮子,在佛的左手,他的位置在佛的左手;普贤骑白象,六牙白象,他的位置在佛的右手。理智,行证,三昧般若圆满,统统圆满了,就用毗卢遮那来代表,毗卢遮那遍一切处,代表大圆满。所以《华严》这一部大经,所说的就是一佛二菩萨圆修圆证的法门,所以称之为华严三圣。这个代表是一切行德之本体,所以《华严经》上说十大愿。这是我们对於普贤菩萨简单的一个介绍,详细的,我们在《华严经》里面讲得很多了。
这个地方,法事做到此地,一切要结归在性德。这个地方,『南无普贤王菩萨摩诃萨』,三称是结归性德,要懂这个意思。下面还有一番开示,我们看这个文:
【上来忏悔发愿已竟。】
这前面,「往昔所造诸恶业」是忏悔;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,这是发愿。这个地方做完了。
【亡灵某当知。】
『某』,是为什么人做的,把他的名字写在这个地方。这是你应当知道。
【夫净土之为教也。】
『夫』是语助词,没有意思的。『净土之为教』,就是净土的教学。
【仰承阿弥陀佛四十有八大慈大悲。深重愿力。摄取十方一切众生。凡具信心者。皆得往生。】
这是特别把净土的教学给亡人讲清楚。这个事情是不是涉及到迷信?你要是说迷信,他真有这些事情,不止一个人,我遇见很多。有人晚上,大概下午五点钟以后,你要念这个《三时系念》,就有许许多多的鬼神。真的,你念这个东西,把鬼神都招来。有时候你自己不是十分诚敬,鬼神就来找你麻烦。还有晚上诵《地藏经》,也有鬼神扰乱你夜晚不能睡觉。不止一个、两个,很多。这些事情不是一、两个人偶然发生的,我们遇见很多,听说很多。
现在我们看到科学里面的报告,现在在美国、加拿大研究前世今生、研究轮回的人很多,报告很多。那边的同学们给我们收集了三十多种,就是最著名的,几乎在美加提起的时候,大家都知道,最明显的这些例证,搜集三十多种寄到我们学院。这些事情在中国那更多,比外国还多。古人读书笔记里面,像大家很熟悉的,纪晓岚的《阅微草堂笔记》,里面就说得很多。笔记小说里面,《聊斋志异》、《子不语》、《夷坚志》这一类东西,这一类的书籍里头记载得很多很多。
我自己也曾经遇到过,我也曾经讲给大家听过。这是我年轻的时候,亲自遇到过的。朱镜宙老居士也是亲自遇到,他才相信。他没有遇到之前,他的老岳父章太炎,曾经做过东岳大帝的判官,给他讲很多鬼故事,他都把它当作传奇故事来听,他不相信。到他自己真正见到了,他才相信,完全真的不是假的。我认识这位老人,那个时候老人六十九岁,我才二十几岁。他把我们当作孙子辈看待,很爱护,常常讲这些故事给我们听。这些故事都是他一生自己亲身经历的,不是传闻。
我们现在真正明了,物质不灭,精神也不灭,只是聚散而已。但是物质有聚有散,我们讲灵魂,灵魂就没有聚散,跟物质不一样,没有聚散,它随著业力转世投胎,灵性不灭。但是这还不是真的,真的是什么?真的是法性,法性是如如不动的。灵魂是什么东西?佛家讲神识,是迷了的法性。法性不是全部迷,局部迷,是这么一个现象。它不是最真实的,但是它比物质要真实。物质是聚散生灭无常,神识也是凝聚的,是迷妄凝聚的,它必须要到大彻大悟,它就回归到自性;没有到大彻大悟,它存在。就好像是太空当中,一团迷惑的一片云彩一样,到处漂流,它不会散;到大彻大悟,就好比遇到大风,把它吹散,它就没有了,回归到自性,那就叫转凡成圣。
净土教,这个教从哪里来的?是根据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而来。所以《无量寿经》四十八愿是净土的核心,是净土基本的理论。『仰承』,「仰承」是最尊敬的心态。『阿弥陀佛四十有八大慈大悲,深重愿力』,就是《无量寿经》上所说的。我们讲《无量寿经》,跟诸位详细介绍过,这一部《无量寿经》就是四十八愿的说明,四十八愿是《无量寿经》的核心。我们修行,当然你也是抓到核心,掌握到原理原则,佛法里面讲总持法门,四十八愿是净土的总持法门。可是我们要理解一定要精,修行要抓纲领,那就愈简单愈好。要想解释,那是愈详细愈好,解要详尽,行要抓纲领。
四十八愿是一回什么事情?『摄取十方一切众生』,「摄」是摄受,「取」就像我们今天录取。现在在世界上,每个国家多半都是开放移民,你去申请,看他取不取你?摄受录取十方一切众生。十方一切众生想移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,阿弥陀佛都欢迎,但是还是有条件,什么条件?蕅益大师在《要解》里面给我们讲的信愿,你要有信、要有愿才行。所以中峰禅师在此地说,『凡具信心者,皆得往生』。你没有信、没有愿,你不行,他虽然摄受,没有办法录取你。
【信者。】
什么叫信?信讲三桩事情,第一个是:
【信有西方净土。】
这非常重要,你要完全肯定娑婆世界的西方有极乐世界,有一个世界叫极乐世界,这你头一个要相信。第二个:
【信有阿弥陀佛。】
这完全从事相上讲的,真有一个『阿弥陀佛』,有一尊佛他的德号叫阿弥陀佛。阿弥陀佛:
【摄取众生之事。】
『摄取众生』,我们一般讲接引众生。你有信有愿,佛确确实实来接引你。这是第二个,你一定要相信。第三个:
【我等众生。信有往生之分。】
这个你一定要有自信,相信自己有往生的本分。现在的话来讲,这个『分』就是条件、资格,我相信我有往生的条件、我有往生的资格,这个很重要。如果你没有这三个信心,你就不能往生;如果真的有这三个信心,你在现前世间,你的思想、你的言行跟一般人不同。什么不同?一般人对这个世界贪恋,处处想在这个世界做主。你要是真的相信西方极乐世界,我要做西方极乐世界的人,这个地方是我旅游的,我在这儿观光旅游玩玩的,绝对不会在这个地方产生一丝毫留恋的念头。换句话说,随时放得下,一丝毫留恋都没有。我的家在极乐世界,不在此地,这儿是来玩玩的。他的思想、言行,就变了。如果对这个世间还有留恋,还有想获得的,你不信。你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又想极乐世界,又想得到这里,两面都想得到,没有这回事情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
诸位同学,请接著看下面的文:
【然虽谓弥陀摄取众生往生。要信唯是随心自现。感应道交。究竟非从外得。如是信者。是为真信。】
到这个地方是一段。这一段给我们讲,不但相信这个事,还要相信理,为什么?这才叫真信。相信事,不知道理,能不能往生?能往生,生凡圣同居土。如果你能懂得这个道理,你的品位就更高。确实有其事,理也是真的,理跟事都是真的。不可以信理而废其事,那就坏了,那你还不如信事不懂理的,他真能往生。如果信理,疏忽了事,不能往生。那叫真信!
虽然说到阿弥陀佛(我们讲接引,接引往生)接引往生这个事。『要信唯是随心自现,感应道交』。「随心自现」是理。一切法,《华严经》上讲得究竟圆满,连虚空法界刹土众生,唯心所现,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不离自心。所以修净土同学,你们也常常听到,唯心净土,自性弥陀。离开心性,弥陀跟净土也没有,都是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的,这是真理。所以我们有求,就有感。
我们希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,亲近阿弥陀佛,为什么?一切诸佛告诉我们,只有到极乐世界,那是最好的修学环境,亲近阿弥陀佛,是最好的老师。有好老师,有好的修学环境,我们在那个地方能够断烦恼,能够成就法门,能够圆成佛道,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办这个事情去。这个事情办好了,然后再遍法界虚空界,众生无边誓愿度,我们要干这个事情,不是为别的。要想圆成佛道,要想随类化身,广度众生,那你非要到极乐世界去不可。你不到极乐世界,不可能。
不到极乐世界,无论修那个法门,修到真正成功,那真是时间很长,无量劫,阿僧只劫,最后修到华藏世界。到华藏世界遇到文殊、普贤,还是叫你念佛求生净土。你们想想看,这什么味道?最后总是要归净土,为什么现在不去?现在要去,你省多少事情,省多少时间!快速成就。我们要晓得这个事实真相,所以确确实实是「随心自现,感应道交」,这就是相信我们自己有往生之分。你知道阿弥陀佛西方净土跟我们的关系多密切?是我们自己心性变现的。但是我们自己迷失了心性,到西方极乐世界才能真正明心见性,才真正是真相大白。
『究竟非从外得』,外头没有东西,心外无法,法外无心。『如是信者』,这是真信。信佛,我们一般人信佛,说老实话,迷信!什么叫迷信?什么叫佛不知道,什么都不知道,他就相信,他也来皈依,所以这真正是迷信。比这个好一点的,迷信里头有条件,有什么条件?他真正相信释迦牟尼佛是有智慧的人、是有大德行的人,他不会骗人。我们一般讲,相信释迦牟尼佛的人格,相信他是个好人,他不会欺骗我们,他讲的话一定是真的。这个我们一般讲正信,就是他有理论依据,他不是盲从。
更深入一层,是亲近佛久了,对於佛经义里面的理论事理,有相当程度的通达,这是正信,高级的正信,到这个地方才叫真信。这个真信还不是真正的真,相似的真,为什么?我们信「随心自现,感应道交」,也就是说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我们没有证得;我们如果证得,就自在了。在这个世间要想证得,难,太难太难!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证得了,到西方极乐世界才是真正的真信。我们现在是相似的真信,理上明了了。就如同现在的科学家。
前一个时期钟居士来给我们做报告,最近科学家有三个发现,第一个发现,空间跟时间在某种条件之下不存在。这是佛经上讲到,他们现在相信,相信是理上的相信,事上没有见到。第二个发现是什么?有是从无当中来的;无中生有,无能生有,有还归无。这也是理上的发现,他们相信;事上,事上他们没有办法证明。第三个讲宇宙的起源,现在这起源是一时顿现,这也是理上相信。佛经上都说过,但是不是自己境界,没有证得。所以这个信也可以说是真信,还不是真正,他确实有高深的理论做依据。我们能够接受中峰禅师的教诲,深信不疑,我们决定得生。下面说:
【信而无行。即不成其信。】
所以信愿行是一而三,三而一,有一个,三个一定都有;如果少一个,你的信不是真信,行也不是真行。决定你有信,就有愿,就有行;有行,一定有愿,一定有信。一而三,三而一,鼎之三足,不可能缺少一个的。我们看一个人,他信不信,你从这儿看。所以没有行,『不成其信』。
【行者楞严经云。都摄六根。净念相继。不假方便。自得心开。】
在《无量寿经》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,经文里面所讲的是染净最低的标准,净念相继!怎样转染为净?『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』,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的。净宗修行的秘诀就是这十六个字。『不假方便,自得心开』,不需要再藉任何法门的帮助,真正叫简单、容易、快速、稳当,不需要加上什么禅,加上什么咒,什么都不要加,就是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。效果就是「自得心开」,自得心开就是心开意解,跟禅宗里头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同一个境界。这一句名号念到理一心不乱!
他的功夫的进展,必然是功夫成片,事一心不乱,理一心不乱,关键就在你能不能都摄六根。我们今天连功夫成片达不到,毛病出在哪里?不能够都摄六根。眼往色的外面跑,耳往声外面跑,六根往六尘境界里面跑,收不回来。都摄六根就跟孟夫子所讲的,「学问之道无他,求其放心而已」。你放在外面的心,你怎么能收回来?都摄六根就是收回来。把眼从色那里收回来,耳从声那里收回来,收回来你就安静了,你就定了;你不收回来,你会受外头境界影响。用现在最容易懂的话,就是你的六根不再受外面六尘境界影响,你才能做到净念相继。
耳根最灵,听到人家赞叹,欢喜的不得了;听到人家毁谤,骂你几句,生气生好几天。这怎么行?这就是你没有办法收摄六根,你的心得不到清净。真收回来,见色绝对不会受色法的影响,听声也决定不会受声尘的影响,你的心永远在定中。鼻嗅香,香臭一如;舌尝味,五味一如,这就是我们现在的话说,没有嗜好、没有好恶,心得平等、心得清净了。
在我们一般念佛,简单的说,净念,念是念阿弥陀佛,净是没有怀疑、没有夹杂,就是净;不怀疑、不夹杂,相继是不间断。不夹杂是真功夫,凡夫之不能成就,就是不是真信,他有疑、他夹杂,大量的夹杂,把念佛功夫完全破坏掉,这是《楞严经》上说的。《弥陀经》里面讲的,这我们刚刚讲过,我们念一念就行;
【阿弥陀经云。若有善男子。善女人。闻说阿弥陀佛。执持名号。若一日。若二日。乃至七日。一心不乱。其人临命终时。阿弥陀佛与诸圣众。现在其前。是人终时。心不颠倒。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。】
这一段我们在前面讲过,本经说的。
【如是行者。是名正行。】
你平常念佛,与这个经相应,与《楞严经》上相应。《楞严》里面讲得很深,《弥陀经》是从事上讲的,事上讲,跟《楞严经》有相应之处,哪个地方相应?执持名号,一心不乱。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这是因,修因;果,果就是一心不乱。所以有一心不乱,当然就有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;有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当然就有一心不乱之果,因果相应。这两部经里面讲的是异曲同工。这样修行,这叫正行。
念佛堂堂主常常挂在口上的口头禅,我们称它口头禅,时时刻刻喊著,「放下身心世界,提起正念」,就是这个。都摄六根,就是放下身心世界,不要去攀缘。眼不向色攀缘,耳不向声尘攀缘,鼻不攀缘香,舌不攀缘味,身不攀缘触,意不攀缘法。眼耳鼻舌身意收回来,不向外攀缘,净念相继,六根清净,一尘不染。这个时候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相应了,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。相应是跟一心不乱相应,一心不乱就是佛。下面说:
【行而无愿。即不成其行。】
这个很重要,你看看没有愿不行,愿是什么?
【愿者要与阿弥陀佛。四十八愿。愿愿相应。是为大愿也。】
这个地方最重要的就是『四十八愿,愿愿相应』。然后你就晓得净宗学会成立,我们为什么把《无量寿经》第六品,选做早课的经文就这个意思。净宗学人起心动念,都要跟四十八愿,愿愿相应,你肯定得生,你决定没有问题。所以我常常劝勉一般对於本愿误会的人,我提醒他不能误会。误会,你这一生错过,到最后你往生不了。你四十八愿只持第十八愿,其他的愿都不要,这不行。
祖师讲的四十八愿,愿愿相应,你只跟一愿相应,不行!他那个一愿就包括其他的四十七愿,少一条,这一愿就不圆满。四十八愿,愿愿互摄,任何一愿都具足圆满的四十八愿。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,要了解这个事实真相,千万不能够误会。古来祖师大德提倡本愿念佛,没有错,因为人家每一愿都摄一切愿。提倡以第十八愿为中心,没有错,第十八愿就含摄其他的四十七愿,愿愿相应,愿愿圆满,这叫大愿。祖师说的不错,我们现在人错会意思。不但是不懂得如来所说义,祖师大德的意思,说老实话,真正能够理解的人也不多。
【信行愿三。如鼎三足。缺一不可。】
这一句话非常非常重要!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。你必须具足信、愿、行,信中有愿行,愿中有信行,行中有信愿,它是互相交融的,决定没有独立的。『如鼎三足』,缺一个,这个鼎就站不住,就倒掉。这就说明,这三个条件缺一个不能往生,一定要知道这个事实真相。下面再劝听众,这个听众是鬼神众,给鬼神众,也给我们现前大众讲:
【今尔亡灵当知现前一念。本自圆常。】
这是你应当知道,鬼神知道,我们更应当知道。我们现前这个一念是圆满的,为什么不圆满?因为你自己有妄想、有烦恼,把你自性本来圆满的性德破坏、障碍了。六道里面的众生,无不如是。
【信行愿。原是自己本来具有。如是性德。】
换句话说,信愿行是自性本具的德能,不是从外头来的。现在承蒙诸佛如来教诲,祖师大德的开导:
【今者但是本性光明显发耳。】
『信行愿』是『本性光明』,本性里头本来具足的。现在问题在哪里?佛菩萨的教诲、祖师大德的开导,我们听见了,觉不觉悟?真的觉悟,你的性光显发了。信放光、愿放光、行放光,这个光就是我们现在人讲的磁场,明显的发出来,这就是破迷开悟!贵在『当知现前一念』,贵在当知,知就是真正觉悟过来。你要不知道,你还在迷惑,依旧是迷而不觉,邪而不正,染而不净。它都是连著的,有一个全都有了,一迷一切迷,一染一切染,一净一切净。所以你听了之后,你真的要回头,你要觉悟。下面是这一时佛事最后结束的时候,赞佛:
【阿弥陀佛。无上医王。巍巍金相放毫光。苦海作慈航。九品莲邦。同愿往西方。】
赞颂,配上音乐,以优雅的节奏唱诵出来,表示自己对於佛法僧三宝、对於一切众生的礼敬赞叹,也是供养。所以这个偈赞的内容,非常丰富。古来祖师大德讲的行法当中,礼敬、赞叹、忏悔、发愿,无不具足。
『阿弥陀佛,无上医王』,能医一切众生的病苦。一切众生,什么病苦?就六道众生里面来讲,贪瞋痴慢疑的病苦,贪瞋痴叫三毒烦恼,没有比这个更毒。这个世间(就是六道里头)所有一切的毒害的根就是贪瞋痴。所以贪瞋痴要是转过来了,六道里头毒害的根本就拔掉了。菩萨也有病,菩萨的病是什么?懈怠。所以菩萨的善根是唯一精进,他要不知道精进,他就懈怠了。九法界众生统统都有病,要靠阿弥陀佛这一位无上医王,来诊断、来治疗,帮助大家恢复健康。
『巍巍金相放毫光』。这一句是赞叹阿弥陀佛自行的功德。是世尊在经教里面常常跟我们讲的,为人演说,这一句是演,阿弥陀佛在表演。九界众生都有病,阿弥陀佛表演一个健康的样子。毫光是白毫放光,我们「赞佛偈」里面常常念的,「白毫宛转五须弥,绀目澄清四大海,光中化佛无数亿,化菩萨众亦无边」。「巍巍金相放毫光」就是这个意思。
『苦海作慈航』。以下这是阿弥陀佛普度众生,他的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落实了,所以后面这三句是话他的功,功德、果德。「苦海作慈航」,这是功德;『九品莲邦,同愿往西方』,这是果德。「九品莲邦」是果德,「同愿往西方」,这里头有自己的愿望。我今天也发四十八愿,我今天真信有西方极乐世界,有阿弥陀佛接引众生的事,相信我依照经教,认真努力的去奉行,我一定能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同愿往西方。言语不多,只有几句,内容非常丰富。后面以皈命莲池会菩萨做总结:
【南无莲池会菩萨摩诃萨。】
『南无』就是皈依的意思,皈命的意思。我自己愿意皈命『莲池会菩萨摩诃萨』,我也成为莲池会菩萨摩诃萨里面的一员。第一时到这个地方就圆满了。第二时,《弥陀经》、往生咒,都是重复的,所以我们就可以免了,我们提一提就行了。第二时开端,开端的仪式是一定需要的,这是礼敬称赞。
【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。】
意思前头讲过,这是礼敬称赞。接著,是念《佛说阿弥陀经》,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咒。这就是一个段落,这是诵经、念咒。每个段落之后,都礼敬称赞莲池会菩萨。「莲池会」跟「莲池海会」有区别的,莲池会是讲极乐世界里面的,莲池海会是包括十方世界,统统都在其中。像我们今天发心,甚至於没有发心,听到阿弥陀佛这个名号,看到阿弥陀佛的像,落在阿赖耶识里面,都算莲池海会。所以莲池海会就太大太大,遍法界虚空界。经咒念完之后,这是礼敬称赞:
【南无莲池会菩萨摩诃萨。】
接著下面就开示,开示前面照例有一首偈,我们先看这首偈:
【便就今朝成佛去。乐邦化主已嫌迟。那堪更欲之乎者。管取轮回没了时。】
这是中峰禅师对我们当头一棒,希望这一棒能把我们打醒。再没有打醒的,常常被他打。如果你真的明白,真的觉悟,你会变成什么样子?恰如念佛堂主所说的,「放下身心世界」,这里头包括世出世间一切法,你统统放下了。
好像曾经有一个人问我,写了一个单子,问了几个问题。他说我们如果把一切都放下,是不是工作也不要做,家人也不要照顾,钱统统都拿去布施,我们明天生活怎么办?提了一些问题。提出这些问题,说实在话,对於佛在经上讲的意思,你没有真正理解,你错解了。我在这里讲的话,你也错解了意思。这是说话难!我讲的话你都会听错,佛讲的话,哪有不误会的道理?
你看看佛在净业三福,头一句教我们孝养父母。我们一切都放下,对父母就不孝了。这孝养父母兼顾到家里,如何能够(好像跟佛经上讲的)两面都能顾到?怎么样去学习才如法?我相信确实有不少人有这个疑惑。实际上我们在讲席上常说,放下不是在事上放下,是在心上放下。心上放下,你还要懂得,不是说事都不管了。你想想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,他们明心见性,他们是怎么放下的?你只想一想佛常常教导我们受持读诵,为人演说。真放下、彻底放下了,但是放下之后怎么样?为人表演,就是你真的放下。现在怎么样?现在你在戏台上演戏,你要演得很逼真,那就对了,这样子理跟事就圆融。
心里面一丝毫都不沾染,宗门大德常讲,「百花丛中过,片叶不沾身」。百花丛中过,就是随缘,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法,佛法在世间,不坏世间法,世间法做得样样都如法。孝养父母、尊敬师长、友爱兄弟,伦理道德样样都做得很好,做得很圆满,心里头真的叫一丝不挂,这就是佛菩萨;心里面有,你是凡夫。所以事有理无,相有性无,性相无碍,理事一如,你才叫真正懂得。所以愈是真正懂得,愈是真正放下,做得愈好。
对於父母尊长做得非常非常的圆满周到,为什么?给社会大众做好榜样。这就叫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法,会给世间做最好的样子。五伦八德统统要做到,一点也不含糊。但是心地清净,决定没有一丝毫沾染,那就是佛法。佛法跟世法是一法,不是二法。你觉悟了,佛法就是世间法,世间法就是佛法;不觉悟,佛法也是世间法。为什么?你心不清净,你染污,你生烦恼,不生智慧。佛法在世间,生智慧,不生烦恼,不一样。
面面都做得非常周到,演戏,佛讲的是演说,你要做出一个觉悟的样子,做出佛的样子,做出菩萨的样子。你再要不会的话,那你去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那五十三位善知识都是诸佛如来,他们示现各行各业,男女老少。你去找一个与你的身分,与你的行业相关的,你看看他怎么做的,就是他怎么表演的?你就会学到,你的问题就解决了。此地大师是给我们迷惑颠倒的人,对这个世间有留恋,还不肯认真努力学佛的,给你当头一棒。
『便就今朝成佛去』,「成佛去」就是往生,往生就成佛,这个话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我们生到极乐世界,这是一生去的,没有死,活著去的,死了就去不了!你是活的,还没有断气,你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:佛来接引我,我跟佛去了!这就走了。活著跟佛去了,身体不要了,丢了。
所以往生是活著去的,不是死了去的。所以我们说这个法门,不老、不病、不死,这叫什么?大事!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,什么大事?就这个大事。你们想想看,还有什么事情比这个事情更大?他真的能教给我们不老、不病、不死。你不照这个方法去做,那就没有法子了。佛是老师,老师不能勉强学生,学生能够学成功,一定靠自发自力,老师帮不上忙。你自己不能够自动自发、努力自强,那你怎么能成就?
所以大师在此地讲,即使我们现在就往生,『乐邦化主』,「乐邦」是极乐世界,「化主」是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已经嫌你来得太迟了,你怎么这个时候才来?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已经十劫,你怎么才来?现在去,阿弥陀佛都嫌你太迟了。『那堪更欲之乎者』,这句话就是给我们当头一棒,不能再搞之乎者也了。之乎者也是什么?读经、研教,还留恋在这个地方,还不能放下,还不想马上就去。
如果留恋在经教里面,『管取轮回没了时』,你还是继续要搞六道轮回,没完没了。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,要像莲池大师一样,「三藏十二部,让给别人悟」。三藏十二部,要搞三藏十二部,那就是搞之乎者也,真的明白了,不再搞了,让给别人悟。「八万四千行,饶与他人行」。八万四千法门,你们哪个喜欢,你们去搞去,我不搞了,我回过头来。
所以这些祖师大德到最后,一部《弥陀经》,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他成功了,他圆满了。我们还要搞经教,为的是什么?为的是你还没有死心塌地相信,你还不肯死心塌地放下。经教的目的,是让你在这里头彻底觉悟,悟了之后,你要统统放下。悟是看破,看破之后放下,一门深入,一句弥陀念到底,你成功了,不再搞六道轮回。这一首偈很重要,现在几个人觉悟过来?几个人能真放下?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