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九年早餐开示—唯有教育才能达成世界和平 (共一集) 1999/2/27 澳洲布里斯本 档名:20-014-0227
诸位同修,大家好!这一次我们参加澳洲的「多元文化论坛」,见到此地许多不同的宗教领袖,我们大家相聚在一起,就如同朋友一样,很轻松、很愉快的在一起交谈。可是讨论到我们的中心问题,那就是怎样才能够落实,这个世界的社会安定、世界和平?我们都有这个愿望,可是有不少宗教家们,对於这个问题没有信心,感觉到这是不可能落实的一桩事情,这个话是相当客观的话。这个地球上,可以说自从有人类出现以来,哪一天有过真正的和平?人类有历史到今天,我们能够考证到的,也不过是六、七千年。在中国文字记载叙述的,也只有四、五千年,真正记载得很详细,能够可以考察的还不到三千年。在这么长的岁月当中,我们都看到人与人之争执,要想达到全面的安定和平,谈何容易!这是事实。可是我们的愿望能不能落实?这个答案是肯定的,能落实。我们学佛的人有信心,明白这个道理。
我们在《华严经》上看到毗卢遮那佛的世界,比我们这个世界大得太多了,它落实了。在大家熟知的西方极乐世界,比我们这个世界也不知道要大多少亿万倍,那个地方也落实了。为什么我们这个地方不能落实?由此可知,诸佛的净土可以落实,我们这个地区也能落实。现在真正的问题在哪里?在方法。何以毗卢遮那、阿弥陀佛,这些诸佛如来能落实,而我们不能落实?我们仔细去观察,他们之所以能够落实的原因在「教化」,正是中国古书《礼记》里面所讲的「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」,这两句话是真理,天经地义。我们从历史上看到,有许多兴旺的家族,绵延到几百年,他的家道不衰,靠什么?老人对子弟有良好的教育,这一点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。
孔老夫子他的教化,在他家庭里面代代相传,一直到今天,他的家道还不衰,这所谓是「家学的渊源」。宋朝范仲淹,他的后人一直到今天也不衰,这将近九百年了,也是靠家学。我们晓得「家学」,上一辈对下一辈认真的教导,上一辈表演给下一辈看的,心正、言正、行正。这些子孙看在眼里,天天在这个环境里面薰修,自自然然培养他的德行,所以他们一家和,「家和万事兴」。我们再看看佛门古时候道场,历代祖师代代相传,也是靠教学。释迦牟尼佛的理想、愿望,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世界大同。在这个世界居住的不同的族群,世尊在世,印度社会非常复杂,不同的阶级、不同的宗教信仰,彼此都能够互相的尊重,互相敬爱,互助合作,共同来创造安定和平、繁荣兴旺的居住环境。
释迦牟尼佛用什么方法?不是用政治,如果他要用政治,他是王子,他可以继承他父亲的王位。他知道这桩事情,用政治是达不到的,应当用教学,所以他放弃政治这个手段,而从事於义务社会教育工作。他一生,我们在经上看到,讲经说法四十九年,四十九年他所做的就是这个工作,这是我们要明了的。我们看佛经、研究佛经,要有宏观的眼光,不能够拘束在宗教的框架之中,你就不会了解释迦牟尼佛,你也不会了解佛经里面所说的真实义。所以教育这桩事情,是世出世间圣贤所重视的,这正是中国谚语里面所说,「英雄所见,大略相同」。我们中国古代的圣贤,跟释迦牟尼佛没有见过面、没有通过消息,但是对这种方法,真的有共同的见解;不但有共同的见解,而且共同努力在推行。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了解这个事实真相,我们想促进世界和平,想促进社会安定,我们明了教育是唯一的手段。只要我们付出真诚的爱心、平等的爱心、清净的爱心,无条件的帮助一切众生,无私的布施,借重现在的高科技,就不难做到了。
世尊那个时代,科学技术没有发明,教化靠言语,靠音声的传达,很难普及到全面。在那个时候,国家没有形成,在中国也是如此,所谓是部落的时代。尧、舜、禹、汤,一直到中国的周朝,周朝以后春秋、战国,都没有统一。大国,我们在经书里面看到方圆百里,还不到现代的一个县,还不到,那是大国;小国,它的面积只有二、三十里。由此可知,就像现在的小乡镇,小乡镇里头的一个酋长,他是一国,那个酋长就是诸侯。中国在周朝有八百多诸侯,那个时候疆域多大?也就是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,要拿现在中国地图来看,是很小的一部分,这里面就有八百多个国家。在印度情形,跟中国没有两样。由此可知,释迦牟尼佛是净饭王的儿子,迦毗罗卫国,那时迦毗罗卫国是个大国,也不过是像现在一个很小的县一样,王子就是酋长的儿子。所以国家没有形成、没有统一,教化一个国家,那一个国家就好像一个乡村、一个村镇、一个乡镇,面积、人口并不很多。
秦统一之后,八百诸侯就变成一家。所以秦统一之后就设郡、县,把从前这些小国就变成县,几个小国合起来做一个县,几个县再设一个郡,郡就相当於现在的省一样,这是国家的形象逐渐逐渐出现了。地域大了,教学当然就困难,好的老师,真正觉悟的老师,真正热心教学而无私的老师,少!这个世间毕竟觉悟的人少,迷惑的人多。觉悟的人要教导迷惑的人,帮助他们破迷开悟,没有科学技术这些设施,自然就感到困难。特别在中国这个地区,诸位展开中国地图,你能够看到中国面积这么大,平原并不多,丘陵地带占全国面积大概四分之三,交通不便,所以这个乡村跟另外一个乡村语言就有隔阂。我少年时候住在福建,我在福建住了六年。福建是个丘陵地带,城里面人跟城外人说话就不一样,相差二、三十里,语言就不相同。所以福建的语言,仔细你去调查一下,有几十种语言。这什么原因造成的?是交通不便造成的。所以多少人一生当中,他的生活范围就是那么个小圈圈,跟邻近的县,真的是老死不相往来。
现在交通便捷,资讯发达,整个地球上任何地区发生一点事情,我们立刻就知道。飞机的速度快了,旅游全球是很容易的事情。过去各个族群很少接触,所接触的都是国家的使节,人民很少接触。现在不是国家与国家的接触,是人民与人民的接触。人民与人民的互相了解,这是今天很重要的一个课题,了解得愈清楚,误会就愈少,磨擦就愈少,矛盾就愈少,就能够接近和平安定的目标。所以我要劝勉各个宗教领袖,要发大慈悲心,要具有大智慧,我们以宗教教学,希望每个宗教教导你们自己的信徒,你们为他们讲经说法,要以宏观的心量,以多元文化共存共荣的理想,来解释经典,教化信众。世界和平、社会安定繁荣,我相信是可以做得到的,这不是一个理想,是可以落实的一个事实。这是我们期望全世界每一个宗教家,中国人所谓的「志士仁人」,佛法里面所说的菩萨、善知识,必须有这些人来引导众生、来教化众生。
而且多元文化的论坛,使每一个宗教的领袖们,常常在一起接触,常常在一起交换意见,化解一切的矛盾,这个功能非常之大,在佛法里面说,这是一桩大功德的事情。澳洲政府现在在做,我们对他们佩服得五体投地,我们对它赞扬,我们衷心的拥护。我期望著,这一次我也提到了,希望澳洲能办一个多元文化大学,或者在一般大学里面,增设一个多元文化学院,或者是多元文化学系,来培养这一些志士仁人,让他们专心来做团结全世界族群,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文化,让他们来做这个事业。
我这个建议得到很好的回响,这些宗教领袖们听到之后,都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构想。我们希望能够落实,希望这种教学,能够消除世间的天灾人祸。这个道理说起来就更深了,在佛经里面有非常详尽的说明。所以人祸可以抑制,天灾也可以消除,这才真正能达到一切众生,不但是得到真正的和平幸福,而且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幸福、更美满,我们中国人讲的「止於至善」。这是教育,特别是佛陀教育、宗教教育理想的目标,希望有志之士,我们共同努力来提倡、来促进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诸位同修,大家好!这一次我们参加澳洲的「多元文化论坛」,见到此地许多不同的宗教领袖,我们大家相聚在一起,就如同朋友一样,很轻松、很愉快的在一起交谈。可是讨论到我们的中心问题,那就是怎样才能够落实,这个世界的社会安定、世界和平?我们都有这个愿望,可是有不少宗教家们,对於这个问题没有信心,感觉到这是不可能落实的一桩事情,这个话是相当客观的话。这个地球上,可以说自从有人类出现以来,哪一天有过真正的和平?人类有历史到今天,我们能够考证到的,也不过是六、七千年。在中国文字记载叙述的,也只有四、五千年,真正记载得很详细,能够可以考察的还不到三千年。在这么长的岁月当中,我们都看到人与人之争执,要想达到全面的安定和平,谈何容易!这是事实。可是我们的愿望能不能落实?这个答案是肯定的,能落实。我们学佛的人有信心,明白这个道理。
我们在《华严经》上看到毗卢遮那佛的世界,比我们这个世界大得太多了,它落实了。在大家熟知的西方极乐世界,比我们这个世界也不知道要大多少亿万倍,那个地方也落实了。为什么我们这个地方不能落实?由此可知,诸佛的净土可以落实,我们这个地区也能落实。现在真正的问题在哪里?在方法。何以毗卢遮那、阿弥陀佛,这些诸佛如来能落实,而我们不能落实?我们仔细去观察,他们之所以能够落实的原因在「教化」,正是中国古书《礼记》里面所讲的「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」,这两句话是真理,天经地义。我们从历史上看到,有许多兴旺的家族,绵延到几百年,他的家道不衰,靠什么?老人对子弟有良好的教育,这一点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。
孔老夫子他的教化,在他家庭里面代代相传,一直到今天,他的家道还不衰,这所谓是「家学的渊源」。宋朝范仲淹,他的后人一直到今天也不衰,这将近九百年了,也是靠家学。我们晓得「家学」,上一辈对下一辈认真的教导,上一辈表演给下一辈看的,心正、言正、行正。这些子孙看在眼里,天天在这个环境里面薰修,自自然然培养他的德行,所以他们一家和,「家和万事兴」。我们再看看佛门古时候道场,历代祖师代代相传,也是靠教学。释迦牟尼佛的理想、愿望,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世界大同。在这个世界居住的不同的族群,世尊在世,印度社会非常复杂,不同的阶级、不同的宗教信仰,彼此都能够互相的尊重,互相敬爱,互助合作,共同来创造安定和平、繁荣兴旺的居住环境。
释迦牟尼佛用什么方法?不是用政治,如果他要用政治,他是王子,他可以继承他父亲的王位。他知道这桩事情,用政治是达不到的,应当用教学,所以他放弃政治这个手段,而从事於义务社会教育工作。他一生,我们在经上看到,讲经说法四十九年,四十九年他所做的就是这个工作,这是我们要明了的。我们看佛经、研究佛经,要有宏观的眼光,不能够拘束在宗教的框架之中,你就不会了解释迦牟尼佛,你也不会了解佛经里面所说的真实义。所以教育这桩事情,是世出世间圣贤所重视的,这正是中国谚语里面所说,「英雄所见,大略相同」。我们中国古代的圣贤,跟释迦牟尼佛没有见过面、没有通过消息,但是对这种方法,真的有共同的见解;不但有共同的见解,而且共同努力在推行。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了解这个事实真相,我们想促进世界和平,想促进社会安定,我们明了教育是唯一的手段。只要我们付出真诚的爱心、平等的爱心、清净的爱心,无条件的帮助一切众生,无私的布施,借重现在的高科技,就不难做到了。
世尊那个时代,科学技术没有发明,教化靠言语,靠音声的传达,很难普及到全面。在那个时候,国家没有形成,在中国也是如此,所谓是部落的时代。尧、舜、禹、汤,一直到中国的周朝,周朝以后春秋、战国,都没有统一。大国,我们在经书里面看到方圆百里,还不到现代的一个县,还不到,那是大国;小国,它的面积只有二、三十里。由此可知,就像现在的小乡镇,小乡镇里头的一个酋长,他是一国,那个酋长就是诸侯。中国在周朝有八百多诸侯,那个时候疆域多大?也就是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,要拿现在中国地图来看,是很小的一部分,这里面就有八百多个国家。在印度情形,跟中国没有两样。由此可知,释迦牟尼佛是净饭王的儿子,迦毗罗卫国,那时迦毗罗卫国是个大国,也不过是像现在一个很小的县一样,王子就是酋长的儿子。所以国家没有形成、没有统一,教化一个国家,那一个国家就好像一个乡村、一个村镇、一个乡镇,面积、人口并不很多。
秦统一之后,八百诸侯就变成一家。所以秦统一之后就设郡、县,把从前这些小国就变成县,几个小国合起来做一个县,几个县再设一个郡,郡就相当於现在的省一样,这是国家的形象逐渐逐渐出现了。地域大了,教学当然就困难,好的老师,真正觉悟的老师,真正热心教学而无私的老师,少!这个世间毕竟觉悟的人少,迷惑的人多。觉悟的人要教导迷惑的人,帮助他们破迷开悟,没有科学技术这些设施,自然就感到困难。特别在中国这个地区,诸位展开中国地图,你能够看到中国面积这么大,平原并不多,丘陵地带占全国面积大概四分之三,交通不便,所以这个乡村跟另外一个乡村语言就有隔阂。我少年时候住在福建,我在福建住了六年。福建是个丘陵地带,城里面人跟城外人说话就不一样,相差二、三十里,语言就不相同。所以福建的语言,仔细你去调查一下,有几十种语言。这什么原因造成的?是交通不便造成的。所以多少人一生当中,他的生活范围就是那么个小圈圈,跟邻近的县,真的是老死不相往来。
现在交通便捷,资讯发达,整个地球上任何地区发生一点事情,我们立刻就知道。飞机的速度快了,旅游全球是很容易的事情。过去各个族群很少接触,所接触的都是国家的使节,人民很少接触。现在不是国家与国家的接触,是人民与人民的接触。人民与人民的互相了解,这是今天很重要的一个课题,了解得愈清楚,误会就愈少,磨擦就愈少,矛盾就愈少,就能够接近和平安定的目标。所以我要劝勉各个宗教领袖,要发大慈悲心,要具有大智慧,我们以宗教教学,希望每个宗教教导你们自己的信徒,你们为他们讲经说法,要以宏观的心量,以多元文化共存共荣的理想,来解释经典,教化信众。世界和平、社会安定繁荣,我相信是可以做得到的,这不是一个理想,是可以落实的一个事实。这是我们期望全世界每一个宗教家,中国人所谓的「志士仁人」,佛法里面所说的菩萨、善知识,必须有这些人来引导众生、来教化众生。
而且多元文化的论坛,使每一个宗教的领袖们,常常在一起接触,常常在一起交换意见,化解一切的矛盾,这个功能非常之大,在佛法里面说,这是一桩大功德的事情。澳洲政府现在在做,我们对他们佩服得五体投地,我们对它赞扬,我们衷心的拥护。我期望著,这一次我也提到了,希望澳洲能办一个多元文化大学,或者在一般大学里面,增设一个多元文化学院,或者是多元文化学系,来培养这一些志士仁人,让他们专心来做团结全世界族群,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文化,让他们来做这个事业。
我这个建议得到很好的回响,这些宗教领袖们听到之后,都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构想。我们希望能够落实,希望这种教学,能够消除世间的天灾人祸。这个道理说起来就更深了,在佛经里面有非常详尽的说明。所以人祸可以抑制,天灾也可以消除,这才真正能达到一切众生,不但是得到真正的和平幸福,而且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幸福、更美满,我们中国人讲的「止於至善」。这是教育,特别是佛陀教育、宗教教育理想的目标,希望有志之士,我们共同努力来提倡、来促进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