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九年早餐开示—佛法不能贪多—专修一门 (共一集) 1999/1/1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:20-014-0111
昨天李木源居士告诉我,这一边计画要办佛陀教育学院跟弥陀村,一切进行都相当顺利。我也听说,李居士夜晚都不能睡觉,他希望这一桩事情,能够尽快提前实现。愈是能够早一天实现,对於这一个地区来说,福报也就提前,消灾免难也提前。这是一桩大好事,他日夜为这个事情操心,这是菩萨发心。菩萨大慈大悲,一切都为众生著想,而自己修行证果都放在后面,这是声闻、缘觉、权教菩萨所不能够相比。这是值得人尊敬,也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。这个事情在一般人看似乎是很平常,如果诸位能够深入佛法来观察,就知道这个事情很不平常,确确实实能够帮助这个地区、帮助这个世界化解灾难。纵然不能够做到消除灾难,对於灾难的减缓、灾难的延迟、灾难的缩短,决定有效果。这个事理,如果不是契入境界的人,他想不到,他也没有方法相信。
这几天,茗山老法师在这边,讲《楞严经》的一段经文,这个意思很重要,可是真正能够体会得到,不太容易。不仅是《楞严经》,一切大乘经典,法味都是无有穷尽的。所以,世间一切声色厚利能够诱惑人,佛法亦复如是,也能够诱惑人,也让你莫知所从,部部经论都好。世法跟佛法一样,如果你要贪多,到最后你一样也得不到,一定要懂得一门深入,你才会有成就,你才会有功德,你修功就有所得。涉猎太广、太多,你的功力就分散掉;换句话说,你可能就无所得。纵然有得,你所得到的很浅,很浅薄,得到的很稀少,这就是不懂理论与方法。
千经万论归结到最后,实在就是四个字:「看破、放下」。这是佛法修学,无论是哪一个宗派,显教密教、宗门教下,永远不变的真理。看破,是对於宇宙人生理事、因果真正明白了;放下,是再也不分别、再也不执著、再也不打妄想,你就放下了。看破、放下自己功德成就了,自己得度之后,就得全心全力帮助别人,这是菩萨发心。如果自度已经成就,不能够发心度人,你自度就不圆满。你知道为什么不圆满吗?因为一切众生是自己,虚空法界是自性,所以一定要度尽众生,自己性德才圆满。为什么一切诸佛如来,证到无上佛果之后,还要退回菩萨位倒驾慈航,道理在此地。
我们不了解这个事实真相,所以发心很小,没有办法突破分别执著,你的见解、你的智慧就有局限,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面,自利都不能圆满,何况利他?《楞严经》里面,佛教我们突破这个关口,用什么方法?舍识用根。根是讲根中之性,根中之性就是自性。眼根里面叫见性,耳根里头叫闻性,闻性、见性是一个性。性没有妄想、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为什么?它是不生灭的。以不生灭的因,才能够证得不生灭的果,因果相应。诸位要细细去体会,在我们自己身体里面,在我们生活环境之中,你仔细去观察,哪些是生灭的,哪些是不生灭的。
可是诸位要知道,生灭跟不生灭是和合在一起;和合在一起你要能够认识,哪是生灭法,哪是不生灭法。你能够认识清楚,这就看破;你能够把那一分不生灭法掌握住,生灭法舍弃,那叫放下,你就得大自在,你就得真解脱。这是佛跟我们讲,修行证果的原理原则。这些原理原则,如何落实在生活之中?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就说得透彻,教给我们落实在生活里面。所以《华严》称为根本大法,称为一乘圆满的教轮,有它的道理在。《华严》可以说是全部佛法的落实,尤其是在五十三参,如果你细心观察,可以说是自始至终,你全部都能够看得出来。纵然前面看不出来,后面五十三参太明显了,你看看这些人,这些人的身分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,他们是怎样过生活?他们是怎样工作?如何应酬,处事待人接物?那就是佛菩萨所说一切法的落实。不仅仅是三学六度落实,普贤行的十大愿王也落实了,这是我们应当要效法,应当要学习的。
心量一定要大,悲心要切。我跟诸位说过,唯有大心量,才能感动诸佛菩萨降临。我们这个讲堂,有佛菩萨在听经,念佛堂有佛菩萨在里面念佛,什么道理?这个讲堂,这个念佛堂,不是为这个地区建立的,是为尽虚空、遍法界设立的。尽虚空、遍法界就包括所有诸佛菩萨,这个讲堂是他的讲堂,这个念佛堂是他的念佛堂,他当然要来听经,当然要来念佛。如果说我这个讲堂只是居士林的讲堂,是我净宗学会的讲堂,是我达拉斯佛教会的讲堂,与诸佛菩萨不相干,他怎么会来?能够来的,那只是你会里面的一些信徒而已,不是你这个会的信徒,他都不来。我们在人事这一方面,诸位看到了,很多不是佛教里面的,都来听经,都来念佛,这是你们大家看到的。有基督教的、有天主教的、有道教的、有此地德教会的,他们都要求到这儿来念佛。什么原因?这个讲堂、念佛堂是开放的,我们是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服务的,感应自然就不一样。由此可知,一切感应,实际上是随著你心量大小,你所获得的感应不相同。这个道理与事实,你们在新加坡这个地区亲眼看到。
下个星期,我听说澳洲有一个团三、四十个人来,台湾有个团一百多人来,多少人到这边来念佛不想离开,从这个地方,你看到摄受的力多强!谁有这么大的摄受力量?诸佛菩萨。我们没有这个能力,我们是个苦恼凡夫,哪有这种摄受能力?如果以为我们自己有德行、有智慧、有能力,那是罪过、那是妄语。我们依靠阿弥陀佛、依靠世尊、依靠诸佛如来,深信不疑。每一天读诵演说,依教奉行,才能有这个感应。我们希望做一个带头作用,每一个国家地区的同修,到这边来共修,到这边来参学,希望把这样的道场,道场的精神,道场修学的方式,能够带回去。在世界各个地区,像这样的道场多了,念佛人多了,世间全世界的灾难就转移了,这是我们的心愿,我们的祈求。我们并不是想,这个道场是世界第一道场,不可以有这个想法,我们希望世界每一个道场都是第一道场。我们在此地做,鼓励大家,勉励大家,共同来建立正法,正法久住世间,众生就得福。这是我们在此地,每天认真努力的目标,希望同修们共同勉励。
今天美国有一位郭居士,在网路上提了个问题。他读《饬终须知》之后,这里面写著,病人临终的时候业障现前,这本书里头教他念《地藏经》,或者持地藏菩萨名号,给他消除业障。他问:临命终时,究竟是要念地藏菩萨,还是要念阿弥陀佛?他问得很好。如果这一个临终的人,他是个学佛的人,他是修净土的人,一定要一句佛号念到底,决定不能够夹杂。家里人如果看到他业障现前,到另外地方去念《地藏经》、念地藏菩萨名号,回向给他消除业障,这个作法就正确。在他面前,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。如果这个临终的人,他不是学佛的,他也不相信净土,也没有意愿求生净土,这个时候你就给他念地藏菩萨名号、念《地藏经》,给他消灾,消除业障,早生善道。
佛法的修学,古德讲得很清楚: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,这是功夫,往生不退成佛那是德,这叫功德。大势至菩萨在《念佛圆通章》里面告诉我们,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,也是说的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;不怀疑、不夹杂是净念,相继是不间断。这个样子,「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」,这是德。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是功,「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」是德,这功德。你修行有功,你自然就有德。所以如果是学佛、念佛人,临终有业障现前,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。家人看到这个情形,你发心给他念《地藏经》、念地藏菩萨名号,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念。可以告诉他,不要让他听见,听见他会夹杂,这样作法就很圆满。这个问得很好,也是我们大家都应当知道的。今天时间到了,谢谢大家!
昨天李木源居士告诉我,这一边计画要办佛陀教育学院跟弥陀村,一切进行都相当顺利。我也听说,李居士夜晚都不能睡觉,他希望这一桩事情,能够尽快提前实现。愈是能够早一天实现,对於这一个地区来说,福报也就提前,消灾免难也提前。这是一桩大好事,他日夜为这个事情操心,这是菩萨发心。菩萨大慈大悲,一切都为众生著想,而自己修行证果都放在后面,这是声闻、缘觉、权教菩萨所不能够相比。这是值得人尊敬,也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。这个事情在一般人看似乎是很平常,如果诸位能够深入佛法来观察,就知道这个事情很不平常,确确实实能够帮助这个地区、帮助这个世界化解灾难。纵然不能够做到消除灾难,对於灾难的减缓、灾难的延迟、灾难的缩短,决定有效果。这个事理,如果不是契入境界的人,他想不到,他也没有方法相信。
这几天,茗山老法师在这边,讲《楞严经》的一段经文,这个意思很重要,可是真正能够体会得到,不太容易。不仅是《楞严经》,一切大乘经典,法味都是无有穷尽的。所以,世间一切声色厚利能够诱惑人,佛法亦复如是,也能够诱惑人,也让你莫知所从,部部经论都好。世法跟佛法一样,如果你要贪多,到最后你一样也得不到,一定要懂得一门深入,你才会有成就,你才会有功德,你修功就有所得。涉猎太广、太多,你的功力就分散掉;换句话说,你可能就无所得。纵然有得,你所得到的很浅,很浅薄,得到的很稀少,这就是不懂理论与方法。
千经万论归结到最后,实在就是四个字:「看破、放下」。这是佛法修学,无论是哪一个宗派,显教密教、宗门教下,永远不变的真理。看破,是对於宇宙人生理事、因果真正明白了;放下,是再也不分别、再也不执著、再也不打妄想,你就放下了。看破、放下自己功德成就了,自己得度之后,就得全心全力帮助别人,这是菩萨发心。如果自度已经成就,不能够发心度人,你自度就不圆满。你知道为什么不圆满吗?因为一切众生是自己,虚空法界是自性,所以一定要度尽众生,自己性德才圆满。为什么一切诸佛如来,证到无上佛果之后,还要退回菩萨位倒驾慈航,道理在此地。
我们不了解这个事实真相,所以发心很小,没有办法突破分别执著,你的见解、你的智慧就有局限,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面,自利都不能圆满,何况利他?《楞严经》里面,佛教我们突破这个关口,用什么方法?舍识用根。根是讲根中之性,根中之性就是自性。眼根里面叫见性,耳根里头叫闻性,闻性、见性是一个性。性没有妄想、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为什么?它是不生灭的。以不生灭的因,才能够证得不生灭的果,因果相应。诸位要细细去体会,在我们自己身体里面,在我们生活环境之中,你仔细去观察,哪些是生灭的,哪些是不生灭的。
可是诸位要知道,生灭跟不生灭是和合在一起;和合在一起你要能够认识,哪是生灭法,哪是不生灭法。你能够认识清楚,这就看破;你能够把那一分不生灭法掌握住,生灭法舍弃,那叫放下,你就得大自在,你就得真解脱。这是佛跟我们讲,修行证果的原理原则。这些原理原则,如何落实在生活之中?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就说得透彻,教给我们落实在生活里面。所以《华严》称为根本大法,称为一乘圆满的教轮,有它的道理在。《华严》可以说是全部佛法的落实,尤其是在五十三参,如果你细心观察,可以说是自始至终,你全部都能够看得出来。纵然前面看不出来,后面五十三参太明显了,你看看这些人,这些人的身分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,他们是怎样过生活?他们是怎样工作?如何应酬,处事待人接物?那就是佛菩萨所说一切法的落实。不仅仅是三学六度落实,普贤行的十大愿王也落实了,这是我们应当要效法,应当要学习的。
心量一定要大,悲心要切。我跟诸位说过,唯有大心量,才能感动诸佛菩萨降临。我们这个讲堂,有佛菩萨在听经,念佛堂有佛菩萨在里面念佛,什么道理?这个讲堂,这个念佛堂,不是为这个地区建立的,是为尽虚空、遍法界设立的。尽虚空、遍法界就包括所有诸佛菩萨,这个讲堂是他的讲堂,这个念佛堂是他的念佛堂,他当然要来听经,当然要来念佛。如果说我这个讲堂只是居士林的讲堂,是我净宗学会的讲堂,是我达拉斯佛教会的讲堂,与诸佛菩萨不相干,他怎么会来?能够来的,那只是你会里面的一些信徒而已,不是你这个会的信徒,他都不来。我们在人事这一方面,诸位看到了,很多不是佛教里面的,都来听经,都来念佛,这是你们大家看到的。有基督教的、有天主教的、有道教的、有此地德教会的,他们都要求到这儿来念佛。什么原因?这个讲堂、念佛堂是开放的,我们是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服务的,感应自然就不一样。由此可知,一切感应,实际上是随著你心量大小,你所获得的感应不相同。这个道理与事实,你们在新加坡这个地区亲眼看到。
下个星期,我听说澳洲有一个团三、四十个人来,台湾有个团一百多人来,多少人到这边来念佛不想离开,从这个地方,你看到摄受的力多强!谁有这么大的摄受力量?诸佛菩萨。我们没有这个能力,我们是个苦恼凡夫,哪有这种摄受能力?如果以为我们自己有德行、有智慧、有能力,那是罪过、那是妄语。我们依靠阿弥陀佛、依靠世尊、依靠诸佛如来,深信不疑。每一天读诵演说,依教奉行,才能有这个感应。我们希望做一个带头作用,每一个国家地区的同修,到这边来共修,到这边来参学,希望把这样的道场,道场的精神,道场修学的方式,能够带回去。在世界各个地区,像这样的道场多了,念佛人多了,世间全世界的灾难就转移了,这是我们的心愿,我们的祈求。我们并不是想,这个道场是世界第一道场,不可以有这个想法,我们希望世界每一个道场都是第一道场。我们在此地做,鼓励大家,勉励大家,共同来建立正法,正法久住世间,众生就得福。这是我们在此地,每天认真努力的目标,希望同修们共同勉励。
今天美国有一位郭居士,在网路上提了个问题。他读《饬终须知》之后,这里面写著,病人临终的时候业障现前,这本书里头教他念《地藏经》,或者持地藏菩萨名号,给他消除业障。他问:临命终时,究竟是要念地藏菩萨,还是要念阿弥陀佛?他问得很好。如果这一个临终的人,他是个学佛的人,他是修净土的人,一定要一句佛号念到底,决定不能够夹杂。家里人如果看到他业障现前,到另外地方去念《地藏经》、念地藏菩萨名号,回向给他消除业障,这个作法就正确。在他面前,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。如果这个临终的人,他不是学佛的,他也不相信净土,也没有意愿求生净土,这个时候你就给他念地藏菩萨名号、念《地藏经》,给他消灾,消除业障,早生善道。
佛法的修学,古德讲得很清楚: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,这是功夫,往生不退成佛那是德,这叫功德。大势至菩萨在《念佛圆通章》里面告诉我们,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,也是说的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;不怀疑、不夹杂是净念,相继是不间断。这个样子,「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」,这是德。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是功,「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」是德,这功德。你修行有功,你自然就有德。所以如果是学佛、念佛人,临终有业障现前,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。家人看到这个情形,你发心给他念《地藏经》、念地藏菩萨名号,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念。可以告诉他,不要让他听见,听见他会夹杂,这样作法就很圆满。这个问得很好,也是我们大家都应当知道的。今天时间到了,谢谢大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