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九八年早餐开示—佛教就是多元文化的教育 - (共一集)
九八年早餐开示—佛教就是多元文化的教育  (共一集)  1998/10/30  澳洲净宗学会  档名:20-013-1030

  诸位同修:

  今天是佛七的第七天,也是圆满的一天,明天有一个三时系念。七天的时间过得很快,我们有这个缘分在此地相聚。学佛的同修警觉性比一般人要高,如果将七十年浓缩成七天,这个现象你就会有更高的警觉性了。七十年、七百年、七千年都可以浓缩成七天,然后才能够观察到世间无常,缘聚缘散了不可得,你就能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。这个真相就是无常,就是缘聚缘散。了解事实真相,我们在一切境缘当中,这个境是物质环境,缘是人事环境,我们就知道应该怎样对待,怎样处置了,不会在这里面起妄想分别执著。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,我们自性里面智慧就现前,现代人所讲的高度智慧。这个智慧高到什么程度,世间人没有法子理解,我们也不知道,只是在佛经里面读到「究竟圆满的智慧」,这是我们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。人为什么放不下?不知道事实真相。不知道这个现象是缘聚缘散,是无常不住,不晓得这个事实真相。诸佛菩萨明白、看出来了,所以能够把一切缘,恶的缘转变成善缘,善的缘保持它不变,这个就是佛菩萨的本事。

  昨天我去参加这边多元文化的论坛,我在两年前接受他们的邀请,曾经给他们做过一次讲演。昨天到此地来了,他们知道了,刚刚好晚上这个论坛聚会,邀请我参加。这个论坛的组织是由当地各个宗教团体的领导人,每个月聚会一次,它主要的目的是希望社会能够安定和平,不同的宗教,不同的种族,不同的文化,能够化解隔阂,达到互助合作,彼此尊重,这个社会才能够繁荣兴旺,所以这个理想非常之好。

  澳洲现在开放也进入多元文化的社会了。昨天我跟他们谈,我说佛教就是多元文化的教育,释迦牟尼佛当年住世的时候,经典里面有记载印度是多元文化,除了四种阶级,这是决定不平等的,婆罗门、刹帝利这两个是贵族,还有地位最低的奴隶,所以是个极不平等的社会。而且当时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他们的宗教非常复杂,九十六种外道。此地宗教团体才只十几个,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九十六种不同的宗教组织,所以那是相当复杂的多元文化的社会。释迦牟尼佛确实表现的是高度智慧,如何能将这些不同、不平等,教化达到平等?所以佛法教学的目标,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。今天这个多元文化的论坛也是以这个为目标,也是希望做到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。非常难得,非常希有,他们有这种理念,而且落实认真在做。现在在此地一个大学里面筹建多元文化中心,政府现在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,积极的希望能把它拓展,给澳洲带来安定和睦。我们见到之后非常欢喜,希望他这个理念,希望他这个方式,能够推展到全世界。

  今天在这个世间,无论哪个地区,无论哪个国家,都是多元文化的组织,决定没有单一的。以台湾来分也有许多种族,平地的人,从中国大陆移民到台湾,有先来的,有后到的,也有各个地区不相同,背景不一样。所以你仔细观察,还是个多元文化。所以现在最要紧的一桩大事,现在大家都知道建立共识,为什么要提倡建立共识?当然这是多元文化,必须要舍异求同。不一样的地方暂时不论,搁置不论,相同的地方我们要把它发扬光大,这地方才能够相处。

  人与人之间,在一个团体,一个家庭,谚语里常讲「家和万事兴」,这是真理。家庭,夫妻儿女有个四、五个人也要建立共识。每个人想法看法不一样,那也是多元文化。怎样建立共识,你的家才和,你的家才会兴旺,团体也是如此。团体里面,像佛教团体,在家出家这是四众同修的一个组织,每个人来自不同的家庭,不同的背景,到这个地方来聚会,所以这个里面的隔阂也是在所难免。道场的领导人他要有智慧,每个人都有长处,每个人都有缺点,如果你能用人之长处,舍人的缺点,天下无不可用之人,你怎么会不兴旺?如果专看人家的缺点,不看人家的长处,这世间没有一个是好人,好人就是你自己一个,哪有这种道理!你一个好人办不了事,孤家寡人,你就孤寡了。所以一个团体,一个单位,乃至一个家庭,领导人不容易,这一家领导人是家长。从一个家扩大到整个社会,所以多元文化在今天已经被重视了。澳洲这是起点,他们想到,他们落实。我们想任何一个地区,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,所以我希望他们做得好,做得成功,做一个好样子向世界各地来介绍、来推展,解决世界的争端,维护世界安定和平。

  同学们在一起,儒家、佛家都讲求规过劝善,出家人他也是凡人,他不是菩萨,他不是佛,他也有过失。在家同修如果对出家人过分的尊敬,出家人有过失不敢讲,试问问你在家人有没有罪?你有罪。你看他造业,看他堕落,你不劝他,不拉他一把,让他往地狱里面跳,睁著眼看到人堕地狱不拉一把,你们想想你们的良心何在?你还以为你自己做得对,你对在哪里?

  但是规过劝善有礼节,古礼里面跟我们讲得很清楚,怎样规过劝善?房门关起来,不要让外面人看见,不要让外面人听到,维护他的尊严。在大庭广众之下说人家的过失,使一般人对他丧失信心,这是不合理的;你做的没错,不合理。所以规过劝善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。所以从前李老师教导我们学生,大家在一块,那都是学生,那没有话说的,可是门关到的,外面人看不见的。外面还有人巡回,有人接近就劝他离开,这个地方老师骂人、打人。以前我们图书馆韩馆长,我们这些出家人没有一个不被她骂过,所以这些出家人都怕她。怕她,好!这守规矩,不敢放逸。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得。

  我们要成人之善,不能成人之恶,自己修学才成就功德。佛劝我们积功累德,我们不可以累积罪恶,不可以。所以一定要清楚、要明了,佛法流传到末世都不如法,所以参学就非常重要。第一个不如法的就是出家。你们想想「出家」这两个字,出家就没有家了,出家还有个家不就完了。他出了他自己那个小家,搞到这么一个大家,那就完了,害死人!所以这跟古时候不一样。古时候寺庙、丛林、道场不是出家人的,是在家居士的。早期多半是国家的,寺院丛林是国家建的。你看我们在中国大陆,看那些古的寺庙匾额上写的敕建,国家建的,敕是皇帝的圣旨,皇帝下命令让地方政府建立的,所以叫十方常住,不属於出家人。出家人守规矩,好好修行,这个地方供养你、欢迎你。你不守规矩,迁单,请你走路。所以这真正好好的修行,不怕没有地方住,天下丛林你都可以安单,你都可以修行,叫十方常住。现在变成什么?现在变成子孙庙了。他自己拿钱,或者自己去募捐建立道场,产权是他自己的。这个毛病很大。为什么?懒散,懈怠,不守规矩,没有人赶他走。从前道场,你不守规矩的时候,人家马上赶你走。是你自己的道场,那就无所谓了,没人赶你。所以现在出家人修行为什么不如在家人,道理在此地。

  所以我一向主张道场在家人的。我在台北三十多年,台北图书馆是韩馆长的。我们自己不要道场,只要做得好,他们护持,很欢喜护持。而且我们也知道,韩馆长不会活一百岁、两百岁,要在她有生之年成就自己的道业,这个最重要。古德常讲「只怕没有道,不怕没有庙」。你有道,哪个地方都欢迎你,求之不得,你还怕没有道场吗?所以一定要抓住机会,成就自己的道业,这个护法就真正有功德了。所以在新加坡,居士林这个道场是居士的,净宗学会也是居士的,里面没有一个法师。可是他们聘请法师去讲经说法,聘请法师领导大众修行,他们现在常住在里面的法师有三十多位,法缘殊胜,无比的兴旺。讲堂、念佛堂都依照规矩来做,融合大陆上各个道场的优点,制定仪规。而且天天在改进,这个太难得了。

  这两天,我听到有几位从新加坡来的同修,没有参加这边念佛,为什么没有参加?跟新加坡一比就不能比,新加坡那边念上几个星期佛,看到这个样子,不想进来。这个情形我知道、我明了,许许多多从外国进入新加坡的念佛堂不想离开,这人家做成功了。那个地方现在有个好风气,无论在家出家都喜欢闻过,都喜欢改过,这才真正叫欣欣向荣。人如果说不喜欢听人家讲自己的过失,不肯改过,这个人就完了,没有前途,决定堕落。喜欢听别人说自己的过失,喜欢改过自新,他的前途是无限的光明。

  所以多元文化要达到究竟美满,佛的教诲非常重要。昨天这个论坛是多元文化论坛。释迦牟尼佛就是多元文化教学的好老师,他的理论与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达到多元文化共存共荣的目标。我把佛法介绍给这些宗教领袖,我称他们都是菩萨,菩萨要救度二十一世纪苦难的众生。无论他是什么身分,佛菩萨经上讲得很清楚,「应以什么身得度,就现什么身」,随类现身,随机说法。所以各个都是菩萨,人人都是菩萨,在家出家都是菩萨。菩萨也有过失,只有佛没有过失,佛的修行功夫圆满了,菩萨没有圆满,还有过失。所以规过劝善是我们帮助人最重要的方法,一定要以善巧方便去做到,这是真正慈悲心,真实智慧,真正帮助人成就。希望我们大家努力,不可以看到人堕落,看到人堕三途,而不帮助他一把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