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八年早餐开示—多采多姿的世界 (共一集) 1998/10/1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:20-013-1013
昨天晚上讲经提到,现在的佛教大约有五种不同的形态∶有宗教的佛教、学术的佛教、邪教的佛教、作秀的佛教跟传统的佛教,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。世界本来就是多采多姿的,所以各种不同的形态不妨并存,学习哪一种形式,那是个人的智慧、个人的因缘,无需要勉强,勉强就错;不是别人错,是我们自己错,带一丝毫勉强的心,我们的心就不清净了。传统的佛教决定与戒定慧相应,决定与权实二智相应,也决定与六和、六波罗蜜相应,这是对自己、对他人有百利而无一害,利益是最圆满,功德是最真实。我们必须要把它认识清楚,应该如何来修学,发什么样的心,修什么样的行,在这一生当中应该做些什么事,自己就清楚、就明白了。
传统佛法的修学,这是说释迦牟尼佛一脉相承,它终极的目的是教我们明心见性,明心见性就是明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真相,在佛门术语叫明心见性。这个目标是纯正,达到这个目标功夫还有浅深、广狭不同,都称之为法身大士,或者称为法身菩萨,或者称为诸佛如来,都是一个意思,同一个境界。同一桩事情佛在经典里面有种种不同的称呼,这里头有很深的一层道理,叫我们不要执著名字相,所以佛凡说一桩事情决不说一个名字,怕你误会产生执著,这是佛说法教学的善巧方便。只要真正契入明了事实真相,怎么说都可以,表达的方式太多,何必执著?执著就错了。所以我们必须要肯定,传统的佛教是佛陀的教育,跟其他四种形态不相干。其余这四种里面,除了邪教对社会、对人民、对众生有不良的影响,是可以禁止,其他的虽然没有真实之利,但是也没有大的害处,可以并存,添加社会的多采多姿。
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并没有反对宗教,并没有排斥宗教,反而对於许多宗教加以赞叹,我们在佛经里面看得到。甚至於有许多的宗教徒,宗教领袖,宗教的权威都欢喜亲近释迦牟尼佛,愿意做释迦牟尼佛的学生,他并没有改变他的宗教。在世尊会下求到的是什么?是戒定慧三学,世尊期望他们、欢喜他们,将真实的智慧带到宗教里面,使宗教更有内涵,丰富了宗教,这是好事情。宗教是属於事相,好像现在的机器电器一样,电器产品多少种,千千万万种不同的品种,这是属於形式。佛法是什么?佛法好比电源,任何种类、任何形式的这些电器,只要通过电流,它都起很好的作用。
所以我们晓得佛法是无形的,佛法是真实智慧,我们要想得到佛法,必须先要了解佛法、认识佛法,佛法就是自己的心性,不是外面的,外面哪里有?所以佛法称「内学」,要向心里面去求,不可以在心外求。自性里面本来具足圆满的智慧德能,我们跟佛学开智慧、得禅定,是不是从佛那里得来的?不是,自性里头本具,不是佛给我们,不是菩萨赐给我们,是我们自性开显。佛对我们的贡献,就是把这桩事实真相给我们说出来,我们明白了,自己开显自己的自性,这就圆满成就。所以大经里面常讲「佛不度众生」,众生是自己悟、自己度,这讲真话,这话不欺人。我们今天自性为什么开显不出来,关键就在一念自私、一念有我,佛跟众生的差别,《金刚经》上那是很好的标准;众生执著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佛菩萨放下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所以四相执著就是凡夫,放下就是佛菩萨,凡圣只在一念之差。
执著四相,起心动念,念念都是为我,都是我的利益;舍掉四相之后,念念是为众生,无我。我这个身体现在还在世间,身体就是为众生服务的工具,好好的利用这个工具多多的服务社会,他自在,无拘无束,无有烦恼。为大众做,事情做成功,大家有福,自己不居功,居功就有我,就又回头,连居功的意念都没有。我遇到这个事情该做,自自然然是这个作法,连考虑都没有,所谓「法尔如是」,还能做得有条有理,做得非常圆满,这是性德的流露,自性的智慧德能就是这个样子。经上还不说自然,说「法尔如是」,意思就是比自然还要自然,说自然已经不自然;「法尔」两个字很难解释,比自然还要自然,没有一丝毫造作。
世间、出世间也是一念之差。「世间」这两个字,世是讲时间,我们中国古人造这个字,三十年叫一世,所以世是三个十;间是讲空间,世是讲时间。说个世间实在讲,就是今天科学家所讲二度空间、三度空间、四度空间,四度空间把时间算在里面,五度空间、六度空间到无限度的空间,这都叫世间。出世间是什么意思?空间打破,空间的维次不存在,这叫出世间;出世间叫一真法界,世间叫十法界。大家听经听了这么久都知道,十是表法,不是数字,十代表无尽、代表无量。世间怎么形成的?佛告诉我们,从妄想分别执著里面形成,妄想分别执著就不是真实的。由此可知,能形成的因就不是真的,所形成的现象哪里是真实的?正因为它不是真实的,所以世间可以超越;出就是超越,出就是把它打破,古时候禅宗的大德说「粉碎虚空」,就是这个意思。「粉碎虚空」用现在的话来说,就是突破了时空,那时候他所见的是一真法界。
我在讲席里头过去讲过很多次,在《普贤行愿品》里常讲到,一真是所证得,入法界是所入,一心是能入。在经上诸位看到,普贤行愿是能入,不思议解脱境界是所入,不思议解脱境界是一真,普贤行愿是一心。「礼敬诸佛」用什么心?一心。一心是清净心,一心是平等心,唯有清净平等,宇宙的真相才能现前,超越世间才见到真相,在世间里面是永远见不到真相的。要想见到真相,见到真相就是作佛、作菩萨,在功夫上最关紧要的就是禅定,禅定是佛法修学的总枢纽,无论修学哪个法门,那只是方法手段不相同,目的统统修禅定,唯有禅定才能开智慧。诸位一定要明了,我们每天用头脑在那里思惟、在那里研究、在那里想像,开不了智慧,纵然你想出一些名堂出来,佛在经上讲「世智辩聪」,不是真智慧。
世智辩聪解决不了问题,什么问题?死生的问题;我不说生死,说死生。说生死这是断掉,从生到死就完了;说死生,这是相续相,永远是不断,没完没了,死了又生,生了又死,死了又生,生死是循环的,诸位去想想这个意思。有智慧的人在我们中国所见到,他们讲「终始」,不讲始终;始终也就完了,终始这个地方终了立刻就开始。腊月三十,一年终了,接著第二天大年初一开始,生生不息的现象。唯有真实的智慧,真正的定功才能解决死生的问题,这是大事,世间第一等大事。这个世间不仅仅是讲人生第一大事,十法界里面所有一切有情众生,都把这桩看作是第一大事,你要觉悟到这个第一大事,这是佛家讲你开悟,你不迷了。
我们常常读经、常常听经,说起来大家都耳熟,所谓老生常谈,可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依旧迷惑、依旧不觉悟,听一千遍、听一万遍还是不觉悟。原因是什么?不得已勉强说一句,你无量劫来业障太重,千遍万遍都回不了头,你就晓得你业障多重。可是你怕不怕?不怕,为什么不怕?迷惑,不知道这个事情可怕。谁怕?菩萨怕,凡夫不怕;凡夫不怕轮回、不怕生死,菩萨怕。菩萨了解事实真相,凡夫不了解事实真相,迷惑颠倒,所以他敢造,他也敢受,阿鼻地狱他也受。这个地方我们就能体会到觉迷事实真相,同时也领会到觉悟之可贵,觉悟之难得,觉悟之希有。凡夫要觉悟靠三桩事情∶善根、福德,那就是过去生中多生多劫的薰习,这一生当中的因缘,你遇到善缘,这三个条件结合就决定成就。可是这三个条件,往往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结合在一起,总是缺一个,你这一生当中轮回就不能够超越,原因就在此地。我们今天处在一个什么状态,自己要多想想。新加坡的道场,是诸佛如来建立,不是人力所为,这是诸位同修都看得很清楚。有缘能到这个道场来,参学一天、二天,念佛堂里面念二个小时、念一个小时,在你一生当中都是希有因缘,这也唯有真正觉悟的人他才明了、他才珍惜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就讲到此地。
昨天晚上讲经提到,现在的佛教大约有五种不同的形态∶有宗教的佛教、学术的佛教、邪教的佛教、作秀的佛教跟传统的佛教,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。世界本来就是多采多姿的,所以各种不同的形态不妨并存,学习哪一种形式,那是个人的智慧、个人的因缘,无需要勉强,勉强就错;不是别人错,是我们自己错,带一丝毫勉强的心,我们的心就不清净了。传统的佛教决定与戒定慧相应,决定与权实二智相应,也决定与六和、六波罗蜜相应,这是对自己、对他人有百利而无一害,利益是最圆满,功德是最真实。我们必须要把它认识清楚,应该如何来修学,发什么样的心,修什么样的行,在这一生当中应该做些什么事,自己就清楚、就明白了。
传统佛法的修学,这是说释迦牟尼佛一脉相承,它终极的目的是教我们明心见性,明心见性就是明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真相,在佛门术语叫明心见性。这个目标是纯正,达到这个目标功夫还有浅深、广狭不同,都称之为法身大士,或者称为法身菩萨,或者称为诸佛如来,都是一个意思,同一个境界。同一桩事情佛在经典里面有种种不同的称呼,这里头有很深的一层道理,叫我们不要执著名字相,所以佛凡说一桩事情决不说一个名字,怕你误会产生执著,这是佛说法教学的善巧方便。只要真正契入明了事实真相,怎么说都可以,表达的方式太多,何必执著?执著就错了。所以我们必须要肯定,传统的佛教是佛陀的教育,跟其他四种形态不相干。其余这四种里面,除了邪教对社会、对人民、对众生有不良的影响,是可以禁止,其他的虽然没有真实之利,但是也没有大的害处,可以并存,添加社会的多采多姿。
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并没有反对宗教,并没有排斥宗教,反而对於许多宗教加以赞叹,我们在佛经里面看得到。甚至於有许多的宗教徒,宗教领袖,宗教的权威都欢喜亲近释迦牟尼佛,愿意做释迦牟尼佛的学生,他并没有改变他的宗教。在世尊会下求到的是什么?是戒定慧三学,世尊期望他们、欢喜他们,将真实的智慧带到宗教里面,使宗教更有内涵,丰富了宗教,这是好事情。宗教是属於事相,好像现在的机器电器一样,电器产品多少种,千千万万种不同的品种,这是属於形式。佛法是什么?佛法好比电源,任何种类、任何形式的这些电器,只要通过电流,它都起很好的作用。
所以我们晓得佛法是无形的,佛法是真实智慧,我们要想得到佛法,必须先要了解佛法、认识佛法,佛法就是自己的心性,不是外面的,外面哪里有?所以佛法称「内学」,要向心里面去求,不可以在心外求。自性里面本来具足圆满的智慧德能,我们跟佛学开智慧、得禅定,是不是从佛那里得来的?不是,自性里头本具,不是佛给我们,不是菩萨赐给我们,是我们自性开显。佛对我们的贡献,就是把这桩事实真相给我们说出来,我们明白了,自己开显自己的自性,这就圆满成就。所以大经里面常讲「佛不度众生」,众生是自己悟、自己度,这讲真话,这话不欺人。我们今天自性为什么开显不出来,关键就在一念自私、一念有我,佛跟众生的差别,《金刚经》上那是很好的标准;众生执著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佛菩萨放下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所以四相执著就是凡夫,放下就是佛菩萨,凡圣只在一念之差。
执著四相,起心动念,念念都是为我,都是我的利益;舍掉四相之后,念念是为众生,无我。我这个身体现在还在世间,身体就是为众生服务的工具,好好的利用这个工具多多的服务社会,他自在,无拘无束,无有烦恼。为大众做,事情做成功,大家有福,自己不居功,居功就有我,就又回头,连居功的意念都没有。我遇到这个事情该做,自自然然是这个作法,连考虑都没有,所谓「法尔如是」,还能做得有条有理,做得非常圆满,这是性德的流露,自性的智慧德能就是这个样子。经上还不说自然,说「法尔如是」,意思就是比自然还要自然,说自然已经不自然;「法尔」两个字很难解释,比自然还要自然,没有一丝毫造作。
世间、出世间也是一念之差。「世间」这两个字,世是讲时间,我们中国古人造这个字,三十年叫一世,所以世是三个十;间是讲空间,世是讲时间。说个世间实在讲,就是今天科学家所讲二度空间、三度空间、四度空间,四度空间把时间算在里面,五度空间、六度空间到无限度的空间,这都叫世间。出世间是什么意思?空间打破,空间的维次不存在,这叫出世间;出世间叫一真法界,世间叫十法界。大家听经听了这么久都知道,十是表法,不是数字,十代表无尽、代表无量。世间怎么形成的?佛告诉我们,从妄想分别执著里面形成,妄想分别执著就不是真实的。由此可知,能形成的因就不是真的,所形成的现象哪里是真实的?正因为它不是真实的,所以世间可以超越;出就是超越,出就是把它打破,古时候禅宗的大德说「粉碎虚空」,就是这个意思。「粉碎虚空」用现在的话来说,就是突破了时空,那时候他所见的是一真法界。
我在讲席里头过去讲过很多次,在《普贤行愿品》里常讲到,一真是所证得,入法界是所入,一心是能入。在经上诸位看到,普贤行愿是能入,不思议解脱境界是所入,不思议解脱境界是一真,普贤行愿是一心。「礼敬诸佛」用什么心?一心。一心是清净心,一心是平等心,唯有清净平等,宇宙的真相才能现前,超越世间才见到真相,在世间里面是永远见不到真相的。要想见到真相,见到真相就是作佛、作菩萨,在功夫上最关紧要的就是禅定,禅定是佛法修学的总枢纽,无论修学哪个法门,那只是方法手段不相同,目的统统修禅定,唯有禅定才能开智慧。诸位一定要明了,我们每天用头脑在那里思惟、在那里研究、在那里想像,开不了智慧,纵然你想出一些名堂出来,佛在经上讲「世智辩聪」,不是真智慧。
世智辩聪解决不了问题,什么问题?死生的问题;我不说生死,说死生。说生死这是断掉,从生到死就完了;说死生,这是相续相,永远是不断,没完没了,死了又生,生了又死,死了又生,生死是循环的,诸位去想想这个意思。有智慧的人在我们中国所见到,他们讲「终始」,不讲始终;始终也就完了,终始这个地方终了立刻就开始。腊月三十,一年终了,接著第二天大年初一开始,生生不息的现象。唯有真实的智慧,真正的定功才能解决死生的问题,这是大事,世间第一等大事。这个世间不仅仅是讲人生第一大事,十法界里面所有一切有情众生,都把这桩看作是第一大事,你要觉悟到这个第一大事,这是佛家讲你开悟,你不迷了。
我们常常读经、常常听经,说起来大家都耳熟,所谓老生常谈,可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依旧迷惑、依旧不觉悟,听一千遍、听一万遍还是不觉悟。原因是什么?不得已勉强说一句,你无量劫来业障太重,千遍万遍都回不了头,你就晓得你业障多重。可是你怕不怕?不怕,为什么不怕?迷惑,不知道这个事情可怕。谁怕?菩萨怕,凡夫不怕;凡夫不怕轮回、不怕生死,菩萨怕。菩萨了解事实真相,凡夫不了解事实真相,迷惑颠倒,所以他敢造,他也敢受,阿鼻地狱他也受。这个地方我们就能体会到觉迷事实真相,同时也领会到觉悟之可贵,觉悟之难得,觉悟之希有。凡夫要觉悟靠三桩事情∶善根、福德,那就是过去生中多生多劫的薰习,这一生当中的因缘,你遇到善缘,这三个条件结合就决定成就。可是这三个条件,往往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结合在一起,总是缺一个,你这一生当中轮回就不能够超越,原因就在此地。我们今天处在一个什么状态,自己要多想想。新加坡的道场,是诸佛如来建立,不是人力所为,这是诸位同修都看得很清楚。有缘能到这个道场来,参学一天、二天,念佛堂里面念二个小时、念一个小时,在你一生当中都是希有因缘,这也唯有真正觉悟的人他才明了、他才珍惜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