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八年早餐开示—倓虚大师法语 (共一集) 1998/10/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:20-013-1003
前天同学们送来倓虚老法师的法语一段,大光法师笔录的,我看到之后也非常的伤感。大光是倓老的学生,我们也是好朋友,前几年往生。往年我每一次到香港,我们都会见面,今天看到他写的字也如同见其人。这段话实在上就是《行愿品》里面的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,也是宗门里面的境界,所谓是「无心於万物,何妨万物围绕」,是这么一个境界。
【佛祖家当,本地风光。】
「家当」两个字,我想在大陆的同修概念都很清楚。「佛」是释迦牟尼佛以及诸佛如来,「祖」是祖师大德,都是指明心见性;如果不能到明心见性,就不能入这个境界。家当可以当境界说,他的所有。他的所有就是虚空法界,法尔如是,自自然然,就是「本地风光」。见性之人,无论应化在什么地方、什么时代,他都是自在的,都是自然而然的。
【八面玲珑,不加色庄。】
「庄」是庄严,不必用色相去庄严。「八面玲珑」是形容他接引众生的心态,表现得那么自然、那么自在,一丝毫做作都没有。世间人讲求种种装饰,佛菩萨不需要。我们在历史上看到很多这样的人,在中国最著名的济公长老,民国初年江苏镇江金山寺的妙善长老,他们确确实实跟这四句话完全相应。这四句话就是描写他们的应化,他们的生活,他们怎样接引众生,跟一般世俗的法师所表现的确确实实不相同。下面这四句:
【山河应是山河,边疆应是边疆。】
第一句讲的山河大地,我们今天讲的自然环境。「边疆应是边疆」怎么说法?一切众生的生活都有他的界限,佛家称之为法界,各有各的界限,所以它种类不相同。大别的分,在佛法里面分有情、无情,世间、出世间,这都是界限,这是边疆所讲的意思。动物里面又分许许多多界限,十法界的正报;物质环境里面也有种种界限,十法界的依报,这些都是自然形成,不是人为的。人为的,譬如现在建立一个国家,国家与国家之间有边界,那是人为的。凡是人为的都很容易起争端,发生许许多多的争执纠纷,自然的没有。
【动物任其孕子,植物随其流香。】
这是自然生态的环境。我们地球上的动物、植物,在过去确确实实是看它自然发展,没有一丝毫人为的限制。我们读朱夫子的《读书四时乐》,「绿满窗前草不除」,那是什么境界?现在我们所种的花、种的树都要用人工去剪,种的草坪每一个星期、两个星期也要去剪一次,这就不是听其自然发展,是人工的。人工之美确实不如自然之美,能够欣赏自然之美的,这个人情操高,喜欢人工之美的,俗气;雅俗可以从这个地方来分辨。
【气候任其寒暑,时间随自短长。】
气候、时间确实是无心的随顺,那就自在了。可是我们今天这个世界气候反常,已经不是任其寒暑,起了很大的变化。这个变化的起因是人为的,人心反常,造成天地的灾变。我们居住的大环境,地球,整个都反常,反常决定有灾难,这众生有苦头吃。修行人契入境界,这个境界是一真,入一真法界则不受其害,反常任其反常,变化任其变化。佛祖有能力恒顺众生,众生行善他能恒顺,众生造恶他也能恒顺,他决定住在他自己本地风光;本地风光是一真法界,他永远住一真法界。示现在我们现前浊恶的世界,他还是住一真法界,他还是示现的八面玲珑,面面周到。为什么?他离开妄想、分别、执著了,他已经不受任何境界的干染,永远是清净、平等、正觉,所以他才能做到。底下有,底下我们念下去:
【家翁主宰无心,家丁服务平常。】
这两句话诸位懂不懂它的意思?要以相宗的话来说,家翁就是阿赖耶识,「去后来先作主公」,前七识是家丁。八识五十一心所都自在,自在实在讲是转识成智,他才自在,才做得了主。转阿赖耶成大圆镜智就是「家翁主宰无心」,这是佛祖之心。「家丁服务平常」,前七识转变成平等性、妙观察、成所作,这是转识成智,转凡成圣。这两句话也就是《金刚经》上讲的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」;家翁应无所住,家丁而生其心。无住生心,生心无住,他当然八面玲珑,当然得大自在。
【与之者不知亲疏。】
「与」是布施、是供养。就是佛祖度化一切众生,他是平等心、清净心,没有亲疏远近,一律平等,万法一如。
【受之者不知其详。】
真的,接受佛祖教化布施的这些众生,对於佛祖的境界不知道,还是以凡夫的心去度量佛祖之心,完全错误。这话用在经教里面来尤其是明显,我们展开经卷,用我们自己的心去想佛讲的意思,这就是「受之者不知其详」。那要怎么办才能真正懂得佛祖的意思?开经偈上讲「愿解如来真实义」,这必须要契入境界,不入境界你怎么能解如来真实义?如何能入境界?末后这四句,教我们怎样才能契入佛祖境界,怎样才能够入一真法界。要真正做到「我本无心於万物,何妨万物常围绕」,那就自在了,「本地风光」就现前。十法界的众生愈往下愈是做作、愈是人工化;愈往上提升愈接近自然,人工化少了,自然比较多了;愈往下面去人工化的多,自然的就愈来愈少。如果把人工化的全部断绝,恢复全面自然的,就是一真法界。起心动念都是造作、都是人工化。人工化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有为,有为就是人为,无为的是自然,有为的就不是自然。诸位细细从这个意思里头去思惟、去观察。底下讲的∶
【天然大业最忌装潢。】
「天然大业」是什么?修行证果,证得圆满究竟菩提这是天然大业。学佛人念念所追求的,你要想作佛,要想证无上菩提,「最忌装潢」。装潢是人工的,不是自然的,你自己的本性,你自己的真心是自然的。我们才起心、才动念就不自然,才分别、才执著就装潢了。装潢是什么?装潢是附加物,本来没有的,是你给它添上去的,那就不自然了。
【有意求全反至损伤。】
这两句话,可以说凡夫的心态,求好、求真、求善、求美,结果一样都得不到。你所得到的全是假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真的一样没得到。为什么?有意;如果你要是无意,全体就展现在你面前,你一有意就错了。「全」就是性德,圆满的性德。大乘佛法里面讲无量的智慧,无量的德能,无量的才艺,一切的无量是全。圆圆满满的性德,只要你有意,你就证不得,这「反至损伤」。所以佛祖、圣贤他跟凡夫不同的地方,他没有意。宗门里面教人修行的纲领:离心意识,你就得到圆满。教下,乃至於我们念佛法门,也要离心意识;念佛离心意识,就能证理一心不乱。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,我们对人对事对物,我的意思就错了,只要有上我的意思就是凡夫、就是迷惑、就是颠倒。佛祖没有意思,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,所以心性里面能流露出无量无边的经典,那个经典说出来无意的。我们今天面对著经典想理解它,我们用有意去解它的无意,也是这两句话「有意求全,反至损伤」。我们如何能懂得如来真实义?要用无意。现在人的讲法是直觉,六根一接触,直觉,你才能懂得,你才能体会,你才能欣赏真、善、美、慧。有一点点意思在里面就坏了,完全迷失了,你解释那个经是你自己的经,不是佛祖的。这是佛法的难处,也是佛法的易处,大家好好的去参。
前天同学们送来倓虚老法师的法语一段,大光法师笔录的,我看到之后也非常的伤感。大光是倓老的学生,我们也是好朋友,前几年往生。往年我每一次到香港,我们都会见面,今天看到他写的字也如同见其人。这段话实在上就是《行愿品》里面的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,也是宗门里面的境界,所谓是「无心於万物,何妨万物围绕」,是这么一个境界。
【佛祖家当,本地风光。】
「家当」两个字,我想在大陆的同修概念都很清楚。「佛」是释迦牟尼佛以及诸佛如来,「祖」是祖师大德,都是指明心见性;如果不能到明心见性,就不能入这个境界。家当可以当境界说,他的所有。他的所有就是虚空法界,法尔如是,自自然然,就是「本地风光」。见性之人,无论应化在什么地方、什么时代,他都是自在的,都是自然而然的。
【八面玲珑,不加色庄。】
「庄」是庄严,不必用色相去庄严。「八面玲珑」是形容他接引众生的心态,表现得那么自然、那么自在,一丝毫做作都没有。世间人讲求种种装饰,佛菩萨不需要。我们在历史上看到很多这样的人,在中国最著名的济公长老,民国初年江苏镇江金山寺的妙善长老,他们确确实实跟这四句话完全相应。这四句话就是描写他们的应化,他们的生活,他们怎样接引众生,跟一般世俗的法师所表现的确确实实不相同。下面这四句:
【山河应是山河,边疆应是边疆。】
第一句讲的山河大地,我们今天讲的自然环境。「边疆应是边疆」怎么说法?一切众生的生活都有他的界限,佛家称之为法界,各有各的界限,所以它种类不相同。大别的分,在佛法里面分有情、无情,世间、出世间,这都是界限,这是边疆所讲的意思。动物里面又分许许多多界限,十法界的正报;物质环境里面也有种种界限,十法界的依报,这些都是自然形成,不是人为的。人为的,譬如现在建立一个国家,国家与国家之间有边界,那是人为的。凡是人为的都很容易起争端,发生许许多多的争执纠纷,自然的没有。
【动物任其孕子,植物随其流香。】
这是自然生态的环境。我们地球上的动物、植物,在过去确确实实是看它自然发展,没有一丝毫人为的限制。我们读朱夫子的《读书四时乐》,「绿满窗前草不除」,那是什么境界?现在我们所种的花、种的树都要用人工去剪,种的草坪每一个星期、两个星期也要去剪一次,这就不是听其自然发展,是人工的。人工之美确实不如自然之美,能够欣赏自然之美的,这个人情操高,喜欢人工之美的,俗气;雅俗可以从这个地方来分辨。
【气候任其寒暑,时间随自短长。】
气候、时间确实是无心的随顺,那就自在了。可是我们今天这个世界气候反常,已经不是任其寒暑,起了很大的变化。这个变化的起因是人为的,人心反常,造成天地的灾变。我们居住的大环境,地球,整个都反常,反常决定有灾难,这众生有苦头吃。修行人契入境界,这个境界是一真,入一真法界则不受其害,反常任其反常,变化任其变化。佛祖有能力恒顺众生,众生行善他能恒顺,众生造恶他也能恒顺,他决定住在他自己本地风光;本地风光是一真法界,他永远住一真法界。示现在我们现前浊恶的世界,他还是住一真法界,他还是示现的八面玲珑,面面周到。为什么?他离开妄想、分别、执著了,他已经不受任何境界的干染,永远是清净、平等、正觉,所以他才能做到。底下有,底下我们念下去:
【家翁主宰无心,家丁服务平常。】
这两句话诸位懂不懂它的意思?要以相宗的话来说,家翁就是阿赖耶识,「去后来先作主公」,前七识是家丁。八识五十一心所都自在,自在实在讲是转识成智,他才自在,才做得了主。转阿赖耶成大圆镜智就是「家翁主宰无心」,这是佛祖之心。「家丁服务平常」,前七识转变成平等性、妙观察、成所作,这是转识成智,转凡成圣。这两句话也就是《金刚经》上讲的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」;家翁应无所住,家丁而生其心。无住生心,生心无住,他当然八面玲珑,当然得大自在。
【与之者不知亲疏。】
「与」是布施、是供养。就是佛祖度化一切众生,他是平等心、清净心,没有亲疏远近,一律平等,万法一如。
【受之者不知其详。】
真的,接受佛祖教化布施的这些众生,对於佛祖的境界不知道,还是以凡夫的心去度量佛祖之心,完全错误。这话用在经教里面来尤其是明显,我们展开经卷,用我们自己的心去想佛讲的意思,这就是「受之者不知其详」。那要怎么办才能真正懂得佛祖的意思?开经偈上讲「愿解如来真实义」,这必须要契入境界,不入境界你怎么能解如来真实义?如何能入境界?末后这四句,教我们怎样才能契入佛祖境界,怎样才能够入一真法界。要真正做到「我本无心於万物,何妨万物常围绕」,那就自在了,「本地风光」就现前。十法界的众生愈往下愈是做作、愈是人工化;愈往上提升愈接近自然,人工化少了,自然比较多了;愈往下面去人工化的多,自然的就愈来愈少。如果把人工化的全部断绝,恢复全面自然的,就是一真法界。起心动念都是造作、都是人工化。人工化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有为,有为就是人为,无为的是自然,有为的就不是自然。诸位细细从这个意思里头去思惟、去观察。底下讲的∶
【天然大业最忌装潢。】
「天然大业」是什么?修行证果,证得圆满究竟菩提这是天然大业。学佛人念念所追求的,你要想作佛,要想证无上菩提,「最忌装潢」。装潢是人工的,不是自然的,你自己的本性,你自己的真心是自然的。我们才起心、才动念就不自然,才分别、才执著就装潢了。装潢是什么?装潢是附加物,本来没有的,是你给它添上去的,那就不自然了。
【有意求全反至损伤。】
这两句话,可以说凡夫的心态,求好、求真、求善、求美,结果一样都得不到。你所得到的全是假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真的一样没得到。为什么?有意;如果你要是无意,全体就展现在你面前,你一有意就错了。「全」就是性德,圆满的性德。大乘佛法里面讲无量的智慧,无量的德能,无量的才艺,一切的无量是全。圆圆满满的性德,只要你有意,你就证不得,这「反至损伤」。所以佛祖、圣贤他跟凡夫不同的地方,他没有意。宗门里面教人修行的纲领:离心意识,你就得到圆满。教下,乃至於我们念佛法门,也要离心意识;念佛离心意识,就能证理一心不乱。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,我们对人对事对物,我的意思就错了,只要有上我的意思就是凡夫、就是迷惑、就是颠倒。佛祖没有意思,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,所以心性里面能流露出无量无边的经典,那个经典说出来无意的。我们今天面对著经典想理解它,我们用有意去解它的无意,也是这两句话「有意求全,反至损伤」。我们如何能懂得如来真实义?要用无意。现在人的讲法是直觉,六根一接触,直觉,你才能懂得,你才能体会,你才能欣赏真、善、美、慧。有一点点意思在里面就坏了,完全迷失了,你解释那个经是你自己的经,不是佛祖的。这是佛法的难处,也是佛法的易处,大家好好的去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