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八年早餐开示—如何办佛学院 (共一集) 1998/9/1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:20-013-0913
昨天李会长邀请我列席居士林的董事会,会议当中决定兴建弥陀村,而且希望办一个佛学院,这个构想很好。也正好昨天晚上,我们将《无量寿经》的序品,「证信序」的部分讲完,总共讲了二十多次,将近五十个小时。使我们深深体会到,我们身为出家人弘法利生的责任,可以说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重。我在一生当中只是发心讲经教学,我未曾发心建道场,也未曾发心办佛学院,这是我自己深深了解新建道场,佛法里面讲「竖法幢」教化众生,办佛学院,都是要有大福德,我自己晓得自己的福德不够,所以从来没有兴起过这个念头。现在既然是李会长提出来,董事会通过,这是一桩好事情。
早年,这总在三十多年前,我曾经想过。佛教自从汉朝初年传到中国,在中国将近二千年的历史,在这样漫长岁月之中,佛教确确实实在中国生根茁壮、开花结果。尤其是在隋唐的时代,在历史上都称为佛教的黄金时代,我们回想当年这些祖师大德们,对於续佛慧命、弘法利生的工作尽心尽力,不惜生命完成这桩大事业。在教学这方面,马祖建丛林,百丈立清规,使佛法落实到本土化与现代化。清规就是佛陀戒律的现代化,丛林是佛法教学修行的现代化,如果用现代的眼光来看,寺院丛林就是佛教的学校,尤其丛林就是佛教大学。不过他们这个佛教大学,并不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学,而是属於专科大学,这一点我们要细心去观察。像当时贤首、清凉在五台山,建立的丛林实际上就是华严大学,那时候天下爱好《华严》,都可以到五台去求学;真正是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所以才有辉煌的成绩。智者在浙江天台山建立丛林,那是法华大学;慈恩窥基法师在当时首都长安,建立的丛林是法相唯识大学;庐山慧远大师建立,可以说是净土专修的一个大学。所以这些以后都变成佛教宗派的祖庭。
我们从这里体会到,古来祖师大德分科设教,它不是一个综合性,它是专门性。为什么不是一个综合性,而是专科大学?这个意思以后我们逐渐逐渐的体会到,「专」这才能够摄心,这才能够令人开悟。佛法修学的标准是在「明心见性」,不但禅宗讲求明心见性,佛法任何一宗、任何一派,只要是大乘的修学,无不是以明心见性为目标;严格的说明心见性才算是毕业,没有明心见性你的修学不能算成就。这是佛家教学,跟世间法教学标准不相同的地方,也就是佛家的教学目的是要达到佛的境界,也就是成佛,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你的修学才算是圆满,你证到佛果了。
见性,在《华严经》里面,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得很清楚,「破一品无明,见一分真性」,你就算毕业,成佛了。这是大经里面所说,你已经证得一真法界,超越六道、超越十法界,证得一真法界。你的地位在《华严经》是圆教初住,往释迦牟尼佛地位,还有四十一个位次,这四十一个位次都叫诸佛。诸位读江味农居士《金刚经讲义》,你就知道,他解释《金刚经》里面所讲的「诸佛」,就是说这四十一位,这四十一位叫诸佛。所以佛家教学是以这个为标准,你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不算毕业。宗门里面称「明心见性」,教下称「大开圆解」,净土宗里面讲「一心不乱」,名称不一样,境界完全相同。所以「专」才容易契入这个境界。
假如办一个综合性的大学,各种院系同时在一个处所修学,师生彼此常常见面,见面总会谈话,总会交谈,免不了要受其他学派的干扰。如果是以学术来说,没有问题,假如是「道心」来讲就大有问题,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,要晓得教学的目的在哪里。也因为这么一个因素,所以自古祖师大德就分科设教,中国寺院庵堂遍布全国,无一不是专修专弘,这才在历史上成就辉煌,对於社会广大人民带来真实的利益。佛教之衰,衰在最近两百年,最近的两百年逐渐变质,为什么变质?没有人真修。如果照佛法的理论上来说,众生福薄,烦恼重,外面境界诱惑的力量强,不能摄心。出家的制度被破坏,这一点印光法师一生提起来痛心,他在《文钞》上多次的写道,这个制度是清朝顺治皇帝废除的,当时废除对佛教是有利而没有害,可是他不晓得后果不堪设想。
中国古时候出家的制度非常严格,古代的帝王对佛教育都非常通达明了,所以出家人是「天人师」,出家人什么身分?老师的身分。谁的老师?帝王师。皇帝要看看你的德行、你的学问,够不够资格做我的老师?不够资格做我的老师不准你出家,所以古代帝王见到出家人尊敬。那时候出家要经过考试,考试及格皇帝发给你文凭叫「度牒」,你拿到度牒去找有缘的道场、有缘的老师,你跟他出家;老师要发现你想出家,先要问你有没有度牒?没有度牒他不能收,他收是犯法的。度牒之取得,在普通水平你有进士的资格,相当於我们现在所讲的国家高等考试,高等考试及格在从前是进士及第,要达到这个水平,另外还要考佛法。换句话说,出家人的德行学问超过进士,这样的水平你才能出家,所以出家人受社会大众的尊敬有道理。顺治皇帝认为出家是一个好事情,为什么这么严格的限制,就把度牒废除,考试制度废除。换句话讲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出家,这么一来经过这一、二百年,我们出家人的素质低落,远远比不上基督教、天主教。
我在天主教研究所教过书,我觉得他们神父的水平比我们高,他们要求最低的水平高中毕业,你去念神学院,神学院三年,神学院相当於大学;可是神父大多数都是大学毕业,大学毕业再去念神学院。我教的是他们的研究班,学生只有十二名,这十二名都是大学毕业;神学院毕业从事神职工作,有三年以上的资历才选拔入研究班,这个研究班称为「东亚精神生活研习所」。所以他们的传教士,能够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。特别是在外国,外国的政策领袖、工商界的巨子,见到这些神职人员没有不恭敬。就如同中国过去这些出家人,受到帝王官员,各个阶层尊敬一样,知道你这个身分得来不容易,确实有德行、有学问。这个制度废除之后一直到现在,有许多甚至於没有文化水平也出家,也作法师,问他什么叫佛法,一无所知,这怎么能够叫社会大众信服?
所以佛学院,我们想想还是要办专科学院才有道理。我早年从净宗学会联想到,佛教如何走向现代化,如何走向二十一世纪,我们还用古时候这个理念,依旧还是要分科。像我们是净宗,我们用「净宗学会」取代寺院庵堂招牌,名称就现代化,指导大众修学;另外培养师资就叫「净宗学院」。同一个模式,如果是禅宗:禅宗学会,禅宗学院;天台家:天台学会,天台学院;华严:华严学会,华严学院;这样我们专修专弘标榜得非常清楚、非常明显。全世界对佛法欢喜爱好,你喜欢哪一个宗派,喜欢哪一部经典,你去寻找这个学会、这个学院,认真努力的去参与、去学习,学成之后专修专弘。所有的学会、所有的学院都是一家人,佛法是大同世界,不但我们地球上一切众生是一家人,佛告诉我们,尽虚空、遍法界是一个自己。可是你要契入这个境界,专修专弘是最好的一个方法,有人提议我们办佛教大学,我们办佛学院,这是他们没有通过慎密的思考。办专科的学院,比综合性大学成就决定有效,在时间上决定提前,真正能够得到清净、平等、觉,这才能实实在在解决自己的问题,你才有能力帮助社会,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,离苦得乐,使佛法教学的效果达到真正的圆满。这是昨天我看到大家在这里讨论,想到这个问题,可以提供给我们同修做参考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。
昨天李会长邀请我列席居士林的董事会,会议当中决定兴建弥陀村,而且希望办一个佛学院,这个构想很好。也正好昨天晚上,我们将《无量寿经》的序品,「证信序」的部分讲完,总共讲了二十多次,将近五十个小时。使我们深深体会到,我们身为出家人弘法利生的责任,可以说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重。我在一生当中只是发心讲经教学,我未曾发心建道场,也未曾发心办佛学院,这是我自己深深了解新建道场,佛法里面讲「竖法幢」教化众生,办佛学院,都是要有大福德,我自己晓得自己的福德不够,所以从来没有兴起过这个念头。现在既然是李会长提出来,董事会通过,这是一桩好事情。
早年,这总在三十多年前,我曾经想过。佛教自从汉朝初年传到中国,在中国将近二千年的历史,在这样漫长岁月之中,佛教确确实实在中国生根茁壮、开花结果。尤其是在隋唐的时代,在历史上都称为佛教的黄金时代,我们回想当年这些祖师大德们,对於续佛慧命、弘法利生的工作尽心尽力,不惜生命完成这桩大事业。在教学这方面,马祖建丛林,百丈立清规,使佛法落实到本土化与现代化。清规就是佛陀戒律的现代化,丛林是佛法教学修行的现代化,如果用现代的眼光来看,寺院丛林就是佛教的学校,尤其丛林就是佛教大学。不过他们这个佛教大学,并不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学,而是属於专科大学,这一点我们要细心去观察。像当时贤首、清凉在五台山,建立的丛林实际上就是华严大学,那时候天下爱好《华严》,都可以到五台去求学;真正是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所以才有辉煌的成绩。智者在浙江天台山建立丛林,那是法华大学;慈恩窥基法师在当时首都长安,建立的丛林是法相唯识大学;庐山慧远大师建立,可以说是净土专修的一个大学。所以这些以后都变成佛教宗派的祖庭。
我们从这里体会到,古来祖师大德分科设教,它不是一个综合性,它是专门性。为什么不是一个综合性,而是专科大学?这个意思以后我们逐渐逐渐的体会到,「专」这才能够摄心,这才能够令人开悟。佛法修学的标准是在「明心见性」,不但禅宗讲求明心见性,佛法任何一宗、任何一派,只要是大乘的修学,无不是以明心见性为目标;严格的说明心见性才算是毕业,没有明心见性你的修学不能算成就。这是佛家教学,跟世间法教学标准不相同的地方,也就是佛家的教学目的是要达到佛的境界,也就是成佛,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你的修学才算是圆满,你证到佛果了。
见性,在《华严经》里面,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得很清楚,「破一品无明,见一分真性」,你就算毕业,成佛了。这是大经里面所说,你已经证得一真法界,超越六道、超越十法界,证得一真法界。你的地位在《华严经》是圆教初住,往释迦牟尼佛地位,还有四十一个位次,这四十一个位次都叫诸佛。诸位读江味农居士《金刚经讲义》,你就知道,他解释《金刚经》里面所讲的「诸佛」,就是说这四十一位,这四十一位叫诸佛。所以佛家教学是以这个为标准,你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不算毕业。宗门里面称「明心见性」,教下称「大开圆解」,净土宗里面讲「一心不乱」,名称不一样,境界完全相同。所以「专」才容易契入这个境界。
假如办一个综合性的大学,各种院系同时在一个处所修学,师生彼此常常见面,见面总会谈话,总会交谈,免不了要受其他学派的干扰。如果是以学术来说,没有问题,假如是「道心」来讲就大有问题,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,要晓得教学的目的在哪里。也因为这么一个因素,所以自古祖师大德就分科设教,中国寺院庵堂遍布全国,无一不是专修专弘,这才在历史上成就辉煌,对於社会广大人民带来真实的利益。佛教之衰,衰在最近两百年,最近的两百年逐渐变质,为什么变质?没有人真修。如果照佛法的理论上来说,众生福薄,烦恼重,外面境界诱惑的力量强,不能摄心。出家的制度被破坏,这一点印光法师一生提起来痛心,他在《文钞》上多次的写道,这个制度是清朝顺治皇帝废除的,当时废除对佛教是有利而没有害,可是他不晓得后果不堪设想。
中国古时候出家的制度非常严格,古代的帝王对佛教育都非常通达明了,所以出家人是「天人师」,出家人什么身分?老师的身分。谁的老师?帝王师。皇帝要看看你的德行、你的学问,够不够资格做我的老师?不够资格做我的老师不准你出家,所以古代帝王见到出家人尊敬。那时候出家要经过考试,考试及格皇帝发给你文凭叫「度牒」,你拿到度牒去找有缘的道场、有缘的老师,你跟他出家;老师要发现你想出家,先要问你有没有度牒?没有度牒他不能收,他收是犯法的。度牒之取得,在普通水平你有进士的资格,相当於我们现在所讲的国家高等考试,高等考试及格在从前是进士及第,要达到这个水平,另外还要考佛法。换句话说,出家人的德行学问超过进士,这样的水平你才能出家,所以出家人受社会大众的尊敬有道理。顺治皇帝认为出家是一个好事情,为什么这么严格的限制,就把度牒废除,考试制度废除。换句话讲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出家,这么一来经过这一、二百年,我们出家人的素质低落,远远比不上基督教、天主教。
我在天主教研究所教过书,我觉得他们神父的水平比我们高,他们要求最低的水平高中毕业,你去念神学院,神学院三年,神学院相当於大学;可是神父大多数都是大学毕业,大学毕业再去念神学院。我教的是他们的研究班,学生只有十二名,这十二名都是大学毕业;神学院毕业从事神职工作,有三年以上的资历才选拔入研究班,这个研究班称为「东亚精神生活研习所」。所以他们的传教士,能够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。特别是在外国,外国的政策领袖、工商界的巨子,见到这些神职人员没有不恭敬。就如同中国过去这些出家人,受到帝王官员,各个阶层尊敬一样,知道你这个身分得来不容易,确实有德行、有学问。这个制度废除之后一直到现在,有许多甚至於没有文化水平也出家,也作法师,问他什么叫佛法,一无所知,这怎么能够叫社会大众信服?
所以佛学院,我们想想还是要办专科学院才有道理。我早年从净宗学会联想到,佛教如何走向现代化,如何走向二十一世纪,我们还用古时候这个理念,依旧还是要分科。像我们是净宗,我们用「净宗学会」取代寺院庵堂招牌,名称就现代化,指导大众修学;另外培养师资就叫「净宗学院」。同一个模式,如果是禅宗:禅宗学会,禅宗学院;天台家:天台学会,天台学院;华严:华严学会,华严学院;这样我们专修专弘标榜得非常清楚、非常明显。全世界对佛法欢喜爱好,你喜欢哪一个宗派,喜欢哪一部经典,你去寻找这个学会、这个学院,认真努力的去参与、去学习,学成之后专修专弘。所有的学会、所有的学院都是一家人,佛法是大同世界,不但我们地球上一切众生是一家人,佛告诉我们,尽虚空、遍法界是一个自己。可是你要契入这个境界,专修专弘是最好的一个方法,有人提议我们办佛教大学,我们办佛学院,这是他们没有通过慎密的思考。办专科的学院,比综合性大学成就决定有效,在时间上决定提前,真正能够得到清净、平等、觉,这才能实实在在解决自己的问题,你才有能力帮助社会,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,离苦得乐,使佛法教学的效果达到真正的圆满。这是昨天我看到大家在这里讨论,想到这个问题,可以提供给我们同修做参考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