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八年早餐开示—印赠大藏经 (共一集) 1998/9/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:20-013-0905
台北郭秀兰居士,这一次发心印送《大藏经》,这是非常难得而希有的一桩大事。这个印经布施的功德利益,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说了很多。在过去,私人印经,种类、分量都不多。印送《大藏经》,可能在历史上,个人印送《大藏经》,这是创举,我们深深相信,将来在历史上一定有它意义。
佛法,我们大家都知道,它是佛陀对一切众生最完备的、最殊胜、最善的教学。经典字字句句都是从真如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。所以佛说世人都把它看作智慧的宝典,这一点都没有说错。佛法流传到中国来,在中国历史里面所记载的,大约是在战国时代,就有流传到,但是没有被大家重视。一直到汉朝明帝的时代,汉明帝,明帝与佛有缘,曾经做了一个梦,梦到佛;那个时候他也不知道是佛,他梦到一个全身金色的人。第二天就在这些大臣面前说他这个梦境,问问大家有没有知道这回事?结果有人就告诉他,全身是金色的可能是西方的大圣人,他们称之为佛陀。这样启发汉明帝求取佛经的念头,他就派了使节(我们今天所说特使)到印度去,打听打听消息,能不能邀请得到。结果汉家的使节到西域,就是现在的新疆,在这个地方遇到了印度两位高僧,摩腾,竺法兰。交谈之下,非常欢喜,於是将这两位高僧聘请到中国来,他们带著有佛经,带著有佛像。到达中国,这是永平十年,公元六十七年,我们今天说公元大家的概念比较清楚,公元六十七年是中国帝王派特使到西域去礼请。所以佛教正式传到中国,我们都用这个年代,但是实际上,比这个早,要早很多,这是朝廷帝王迎请,大家都非常重视。
到达中国之后,跟中国朝野一接触,中国人非常欢迎佛教,那个时候的佛教不是宗教,纯粹是教学,纯粹是教育。佛教育的理念跟儒家的教学,道家的教学,有许多相通的地方。所以在早期翻译、解释佛经,常常用儒家道家的思想来诠释,这是我们看到汉朝注解。从汉朝传来之后,佛经翻译的工作也就开始。一直到魏晋南北朝,隋唐,这个时候可以说是佛经的翻译成绩灿烂可观,可是依旧没有终止。一直到北宋的时代,大概传到中国来的梵文经典已经完全翻译出来。我们称为完全翻译,是不是所有的梵本全部翻出来,这是不得而知。因为这个工作艰巨,所耗的人力、财力、物力都非常的可观。这一些高僧大德,无论是印度的,无论是中国的,到中国来,总是在经典里面选择再选择,选择最好的,非常契合东方人根性的,把这些经典带来。全部带来,那是不可能的事情。带到中国来之后,翻译的工作也是经过一再选择的。佛法教人的原则是契机契理,如果不契合这个地区这个时代众生的根性,那么翻出来之后也很难流通,很难让大众接受,因此是不是完全翻译过来我们就不得而知。但是这个华文译经的工作到北宋算是告一个段落。北宋以后,非常希少。
《大藏经》的编辑,最早是在梁武帝,公元五百一十八年开始,可是那个时候的本子现在已经都不存在,都已经失传。郭居士复制《乾隆大藏经》的缘起里面,写得很清楚,诸位可以参看。在三十年前,台湾发起翻印《大藏经》,采取的底本是日本的《大正藏》,当时有一位老居士,蔡念生,住在台中,年岁很大,那个时候他大概有七十多岁,他老人家编了一部目录,《大藏经三十一种藏经目录》,那个分量非常可观,这个是近代我们所看到《大藏经》的一个完整的目录,我手上还有两册。我见过的《藏经》,我最初读的《藏经》是日本《大正藏》,读的是它的原版,那个时候我住在阳明山,图书馆里头有一套。以后在台中,我读过《碛砂藏》,《百纳藏》我看过残缺的本子。以后这个《卍续藏》,《卍正藏》都在台湾流通。
《龙藏》,我第一次看到的是在香港,刻得非常精美,字大醒目,但是分量太大,不是一般人所能够供养的。新文丰将《龙藏》把它缩小印成一百六十册。郭秀兰居士又重新做了一个整理,这一次比新文丰的版本还要殊胜,无论在印刷、纸张、校对都比新文丰的本子要好。她这个本子总共是一百六十八册,更难得的是她发心供养,免费的赠送,这太难得、太难得了。那么她赠送的总共是有一千套,她们印刷流通的大概有少量,有一千套是赠送的。
希望我们对於经典有正确的认识,发心修学,更应当发心学习郭居士,流通佛法,供养法宝,这个功德、利益、福报数之不尽,不但是来生的福报,生生世世,那要依照佛经里面讲法,这个福报是生生世世永远享不尽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一个贫女供养一钵饭给辟支佛,就得九十一劫不受贫穷的果报。那么诸位想想这一千套的《大藏经》布施供养的福报,比布施辟支佛一钵饭,不晓得殊胜太多了。她的福报一定是布施一钵饭的千倍、万倍、亿倍不可称量。明了这个道理,应当要效法郭居士,纵然我们没有力量布施《大藏经》,《大藏经》里面任何一部、任何一册、任何一卷功德都不可思议。郭居士要我在这个介绍的短片里面讲几句话,我就跟大家介绍到此地,谢谢,谢谢诸位。
台北郭秀兰居士,这一次发心印送《大藏经》,这是非常难得而希有的一桩大事。这个印经布施的功德利益,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说了很多。在过去,私人印经,种类、分量都不多。印送《大藏经》,可能在历史上,个人印送《大藏经》,这是创举,我们深深相信,将来在历史上一定有它意义。
佛法,我们大家都知道,它是佛陀对一切众生最完备的、最殊胜、最善的教学。经典字字句句都是从真如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。所以佛说世人都把它看作智慧的宝典,这一点都没有说错。佛法流传到中国来,在中国历史里面所记载的,大约是在战国时代,就有流传到,但是没有被大家重视。一直到汉朝明帝的时代,汉明帝,明帝与佛有缘,曾经做了一个梦,梦到佛;那个时候他也不知道是佛,他梦到一个全身金色的人。第二天就在这些大臣面前说他这个梦境,问问大家有没有知道这回事?结果有人就告诉他,全身是金色的可能是西方的大圣人,他们称之为佛陀。这样启发汉明帝求取佛经的念头,他就派了使节(我们今天所说特使)到印度去,打听打听消息,能不能邀请得到。结果汉家的使节到西域,就是现在的新疆,在这个地方遇到了印度两位高僧,摩腾,竺法兰。交谈之下,非常欢喜,於是将这两位高僧聘请到中国来,他们带著有佛经,带著有佛像。到达中国,这是永平十年,公元六十七年,我们今天说公元大家的概念比较清楚,公元六十七年是中国帝王派特使到西域去礼请。所以佛教正式传到中国,我们都用这个年代,但是实际上,比这个早,要早很多,这是朝廷帝王迎请,大家都非常重视。
到达中国之后,跟中国朝野一接触,中国人非常欢迎佛教,那个时候的佛教不是宗教,纯粹是教学,纯粹是教育。佛教育的理念跟儒家的教学,道家的教学,有许多相通的地方。所以在早期翻译、解释佛经,常常用儒家道家的思想来诠释,这是我们看到汉朝注解。从汉朝传来之后,佛经翻译的工作也就开始。一直到魏晋南北朝,隋唐,这个时候可以说是佛经的翻译成绩灿烂可观,可是依旧没有终止。一直到北宋的时代,大概传到中国来的梵文经典已经完全翻译出来。我们称为完全翻译,是不是所有的梵本全部翻出来,这是不得而知。因为这个工作艰巨,所耗的人力、财力、物力都非常的可观。这一些高僧大德,无论是印度的,无论是中国的,到中国来,总是在经典里面选择再选择,选择最好的,非常契合东方人根性的,把这些经典带来。全部带来,那是不可能的事情。带到中国来之后,翻译的工作也是经过一再选择的。佛法教人的原则是契机契理,如果不契合这个地区这个时代众生的根性,那么翻出来之后也很难流通,很难让大众接受,因此是不是完全翻译过来我们就不得而知。但是这个华文译经的工作到北宋算是告一个段落。北宋以后,非常希少。
《大藏经》的编辑,最早是在梁武帝,公元五百一十八年开始,可是那个时候的本子现在已经都不存在,都已经失传。郭居士复制《乾隆大藏经》的缘起里面,写得很清楚,诸位可以参看。在三十年前,台湾发起翻印《大藏经》,采取的底本是日本的《大正藏》,当时有一位老居士,蔡念生,住在台中,年岁很大,那个时候他大概有七十多岁,他老人家编了一部目录,《大藏经三十一种藏经目录》,那个分量非常可观,这个是近代我们所看到《大藏经》的一个完整的目录,我手上还有两册。我见过的《藏经》,我最初读的《藏经》是日本《大正藏》,读的是它的原版,那个时候我住在阳明山,图书馆里头有一套。以后在台中,我读过《碛砂藏》,《百纳藏》我看过残缺的本子。以后这个《卍续藏》,《卍正藏》都在台湾流通。
《龙藏》,我第一次看到的是在香港,刻得非常精美,字大醒目,但是分量太大,不是一般人所能够供养的。新文丰将《龙藏》把它缩小印成一百六十册。郭秀兰居士又重新做了一个整理,这一次比新文丰的版本还要殊胜,无论在印刷、纸张、校对都比新文丰的本子要好。她这个本子总共是一百六十八册,更难得的是她发心供养,免费的赠送,这太难得、太难得了。那么她赠送的总共是有一千套,她们印刷流通的大概有少量,有一千套是赠送的。
希望我们对於经典有正确的认识,发心修学,更应当发心学习郭居士,流通佛法,供养法宝,这个功德、利益、福报数之不尽,不但是来生的福报,生生世世,那要依照佛经里面讲法,这个福报是生生世世永远享不尽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一个贫女供养一钵饭给辟支佛,就得九十一劫不受贫穷的果报。那么诸位想想这一千套的《大藏经》布施供养的福报,比布施辟支佛一钵饭,不晓得殊胜太多了。她的福报一定是布施一钵饭的千倍、万倍、亿倍不可称量。明了这个道理,应当要效法郭居士,纵然我们没有力量布施《大藏经》,《大藏经》里面任何一部、任何一册、任何一卷功德都不可思议。郭居士要我在这个介绍的短片里面讲几句话,我就跟大家介绍到此地,谢谢,谢谢诸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