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八年早餐开示—听会长报告后的感想 (共一集) 1998/8/24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:20-013-0824
昨天我们听了李会长的一番谈话,了解居士林在过去的一段历史,以及它发展的状况。他曾经遭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,都能够顺利的克服,其中最令我听了感慨,是他说他们往年开会的情形,彼此互相争执不能相让,造成会而不议,议而不决,决而不行,所以佛法在这个地区很难建立,很难推动。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?是因为同修大众没有共识。这个现象不仅是过去的新加坡,现在我们在这个世界许多地区,许许多多的道场也是有这个问题存在,而且这个问题是普遍的存在,由此我们想到建立共识是多么重要。
佛法僧团是「众中尊」,这一句的称赞得来不容易。「众」在佛法里面就是指团体,它不是个人,它是团体。众中尊就是在所有团体里面,这个团体是最尊贵的,用现代的话来说,最值得人尊敬的团体。为什么它值得人尊敬?因为这个团体里面大家都修「六和敬」,这个团体就值得人尊敬。不但人尊敬你,鬼神尊敬你,天神尊敬你,诸佛菩萨尊敬你。「六和」它的基础,就是「见和同解」,也就是说大家的想法看法是一致,也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讲的建立共识。我们的思想见解认识是相同,后面五条自然就全都实现,就没有问题了,最重要的是建立在思想观念的基础上,这个事情难,太难了。
现在人也懂得,但是不知道从哪里建立起?到底是我听别人的,还是别人听我的?我听别人的我不甘心,别人听我的别人也不甘心,那怎么会不斗争?怎么会不打架?所以一开会就打架、就吵闹,这是必然的现象,这哪里能够避免?古圣先贤知道,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目的?用教育,所以教学为先。教育从什么地方开始?儒家讲从胎教开始。换句话说,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?无非是建立共识而已。大家在一起开会心平气和,没有争执,我看教育最后的目标就是这个。佛家教育对於世间的目标,我们讲一世,这一生,确实是如此,所以佛家提出「六和敬」。儒家虽然讲,没有六和,它也有三和,三和实在讲把六和也都统统包括进去。古代这些帝王实在讲是聪明绝顶,他们建立的制度,所立的法规,真的是相当完善。我们今天到北京看到故宫,故宫里面最重要的三个建筑,他命名为「太和、中和、保和」,以「和」治天下。
早期清朝的帝王更了不起,如何达到这个和?他没有说大家听我的,没有说;也不说我听大家的。他叫大家连自己我们大家一起听佛的,这个没有话说了。所以宫廷里面读《无量寿经》,依照佛的教诲来行事,大家心平,没有话说。在中国历代帝王宫廷里面,依照佛经来行事,没有听说过,只有清朝。佛教我们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做,佛教我们不许做的,我们一定要禁止不可以做,所以清朝能够享国二百六十多年,有它的道理在。非常可惜是慈禧太后不听话,违背了佛陀的教诲,违背了祖宗的成规,这才亡国。他们如果依旧一直到今天还念《无量寿经》,还照佛的话去做,现在中国一定还是大清帝国。
所以建立共识就非常重要,居士林今天的成就,实在讲成就在建立共识。我们这么多年来,经常不断在这边讲经,大家明白了,学佛是学的什么?修行修的是什么?知道了一些,大家欢喜来听经,欢喜来念佛。现在不但我们本地同修喜欢听经念佛,连海外许多地区经常不断的组团,到我们这个地方来听经念佛,才有今天的成就,才能对於社会安定繁荣做出具体的贡献,这是现前真实的利益。佛法教学并不是说到这个地方就终止,这只是今世现前所得的利益,在佛法讲叫花报。而真正果报是在明心见性,是在见性成佛,这是佛法教学真正的目的。
我们就明白,世间人是修福还是造业,总在一念之间。一念觉你是在修福,在生活当中,在工作里面,无时无处不是修福,穿衣吃饭都是修福;如果一念迷,那无时无刻不在造业,念佛诵经也造业。迷就造业,觉就是修福。为什么说迷了,念佛诵经也在造业?昨天你们听李居士的报告,你们有没有觉悟?他报告曾经提到,亲眼见的真人真事,一位法师,老法师,半夜十二点钟就起来,诵经诵到天亮,天天如是,什么经都读;到临终的时候,一句佛号都念不出来,走的时候相很不好。这是一念迷,诵经拜佛都是造业,佛法就在觉、迷这一念,转过来就转凡成圣。佛菩萨的生活比我们过得更活泼、更自在,生活确确实实多采多姿,你们看《华严》就明白了。《华严》里面所描写的就是一个觉悟人的生活,觉悟的社会,觉悟的世间;觉悟的世间叫一真法界,这里头有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,哪一个人不是生活得多采多姿?真正的幸福。
实在讲这个境界,展开《华严》自始至终,都展现在我们面前。实在讲时间不够用,只能够略略提一提介绍介绍,没有法子细讲。这种表演不只五十三参,我们现在还没有入正宗分,还在序分里头的众成就,与会的这些大众、这些团体,我给大家一一来介绍,介绍得都非常简略,详细说时间太长,没法子细说。它每一类众,就是我们今天社会上某一类的行业,我们世间人常讲三百六十行,《华严经》里面说这些大众,一共是二百二十八类。这二百二十八类包括尽虚空、遍法界,佛法里面常讲九界众生,他们的生活多美满,那是觉悟的生活;我们想想我们自己的生活多苦恼,苦恼是迷惑的生活。所以佛法的教学没有别的,破迷开悟而已,倓虚法师在《念佛论》里面讲得很好,他说佛就是教人做一个明白人,这个话说得好。明白人就是觉悟的人,世间人不明白、不觉悟,迷惑颠倒。
可是要怎么样才能觉悟?一定要放下。我们今天学佛没法子觉悟,不能开悟,关键就是在放不下。第一个大障碍,放不下「我」,这个麻烦,起心动念为「我」。诸位学佛也有一段时期,不算短了,常常听经闻法,也知道佛家讲「无我」的道理。你不但听得耳熟,你也会说,可是为什么「我」还放不下?起心动念还执著在我上。我们也在讲席常讲,你没有真正懂得,真的懂得、真的明白,你自然就放下了。你只要还没有放下,你自己必须要明白,这个事情我还没搞清楚,我还没有真懂;换句话说,你还是在迷而不觉。哪一天把我放下,觉悟了,在佛法讲你才入正觉位,你正觉。正觉是「我」放下,正等正觉是「法」放下;我放下是人我执放下,正等正觉是法我执放下。换句话说,正觉是烦恼障破了,诸位要晓得,我执是烦恼的根,只要有我,你就有烦恼,我没有了烦恼就没有了。法执破了,所知障破了,这才入一真法界,禅宗里面讲你才见到自己本来面目。见到自己本来面目之后,那你就自在,经上讲随类化身,随机说法,你这个能力就恢复了。
综合前面所说的大意,佛法著重在求知,实在讲是「知难行易」。超凡入圣的确是一念之间,不是难事情,觉悟难,转变不难,觉悟太难了;转凡入圣真的是在弹指之间,觉悟之难真的难在放不下。所以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的人,我们应当怎么做?我们不是上根利智,我们是中下根性,中下根性就应该渐渐的放,不能够一下放下,渐渐放。先舍我所,我所就是身外之物,身外之物能舍,要从这里下手,要真做。我是一个中下根性的人,我的长处就是尊敬老师,听老师的教诲,老师叫我做我就真做。我一接触佛法就受章嘉大师的教导,章嘉大师教我学布施,教我看破、放下,我问他从哪里下手?他说从布施。而且当天就嘱咐我,你先去做六年,去学布施学六年。我真听话,真是到第六年的时候,就是穿身上的两套换洗衣服,一个铺盖,其他东西统统都布施光了;他教我做,我就这么做。全都布施光,心里头有一些愿就能满愿,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,就能满愿,凡事预先都好像有预兆、有预感。要不肯真正的做,不行。
要知道放下帮助你看破,看破又帮助你放下,这是相辅相成,不断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,就用这么两个方法。愈能看破就愈能放下,愈能放下就愈能看破,章嘉大师教给我这个方法,我学会了。以后细细去观察大乘经典,诸佛菩萨都是用这个方法,这个方法妙极了,能教我们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,就是佛家讲,《般若》上讲「诸法实相」,《无量寿经》上讲「真实之际」,你要不干怎么行?所以现在劝你们,每一个星期到居士林念佛堂,去念一天一夜,目的何在?一天一夜学放下。你们在这里研究教理,研教是看破,念佛是放下,这个功夫如果是不间断,有个三年五载,诸位的境界不一样了。
昨天我们听了李会长的一番谈话,了解居士林在过去的一段历史,以及它发展的状况。他曾经遭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,都能够顺利的克服,其中最令我听了感慨,是他说他们往年开会的情形,彼此互相争执不能相让,造成会而不议,议而不决,决而不行,所以佛法在这个地区很难建立,很难推动。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?是因为同修大众没有共识。这个现象不仅是过去的新加坡,现在我们在这个世界许多地区,许许多多的道场也是有这个问题存在,而且这个问题是普遍的存在,由此我们想到建立共识是多么重要。
佛法僧团是「众中尊」,这一句的称赞得来不容易。「众」在佛法里面就是指团体,它不是个人,它是团体。众中尊就是在所有团体里面,这个团体是最尊贵的,用现代的话来说,最值得人尊敬的团体。为什么它值得人尊敬?因为这个团体里面大家都修「六和敬」,这个团体就值得人尊敬。不但人尊敬你,鬼神尊敬你,天神尊敬你,诸佛菩萨尊敬你。「六和」它的基础,就是「见和同解」,也就是说大家的想法看法是一致,也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讲的建立共识。我们的思想见解认识是相同,后面五条自然就全都实现,就没有问题了,最重要的是建立在思想观念的基础上,这个事情难,太难了。
现在人也懂得,但是不知道从哪里建立起?到底是我听别人的,还是别人听我的?我听别人的我不甘心,别人听我的别人也不甘心,那怎么会不斗争?怎么会不打架?所以一开会就打架、就吵闹,这是必然的现象,这哪里能够避免?古圣先贤知道,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目的?用教育,所以教学为先。教育从什么地方开始?儒家讲从胎教开始。换句话说,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?无非是建立共识而已。大家在一起开会心平气和,没有争执,我看教育最后的目标就是这个。佛家教育对於世间的目标,我们讲一世,这一生,确实是如此,所以佛家提出「六和敬」。儒家虽然讲,没有六和,它也有三和,三和实在讲把六和也都统统包括进去。古代这些帝王实在讲是聪明绝顶,他们建立的制度,所立的法规,真的是相当完善。我们今天到北京看到故宫,故宫里面最重要的三个建筑,他命名为「太和、中和、保和」,以「和」治天下。
早期清朝的帝王更了不起,如何达到这个和?他没有说大家听我的,没有说;也不说我听大家的。他叫大家连自己我们大家一起听佛的,这个没有话说了。所以宫廷里面读《无量寿经》,依照佛的教诲来行事,大家心平,没有话说。在中国历代帝王宫廷里面,依照佛经来行事,没有听说过,只有清朝。佛教我们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做,佛教我们不许做的,我们一定要禁止不可以做,所以清朝能够享国二百六十多年,有它的道理在。非常可惜是慈禧太后不听话,违背了佛陀的教诲,违背了祖宗的成规,这才亡国。他们如果依旧一直到今天还念《无量寿经》,还照佛的话去做,现在中国一定还是大清帝国。
所以建立共识就非常重要,居士林今天的成就,实在讲成就在建立共识。我们这么多年来,经常不断在这边讲经,大家明白了,学佛是学的什么?修行修的是什么?知道了一些,大家欢喜来听经,欢喜来念佛。现在不但我们本地同修喜欢听经念佛,连海外许多地区经常不断的组团,到我们这个地方来听经念佛,才有今天的成就,才能对於社会安定繁荣做出具体的贡献,这是现前真实的利益。佛法教学并不是说到这个地方就终止,这只是今世现前所得的利益,在佛法讲叫花报。而真正果报是在明心见性,是在见性成佛,这是佛法教学真正的目的。
我们就明白,世间人是修福还是造业,总在一念之间。一念觉你是在修福,在生活当中,在工作里面,无时无处不是修福,穿衣吃饭都是修福;如果一念迷,那无时无刻不在造业,念佛诵经也造业。迷就造业,觉就是修福。为什么说迷了,念佛诵经也在造业?昨天你们听李居士的报告,你们有没有觉悟?他报告曾经提到,亲眼见的真人真事,一位法师,老法师,半夜十二点钟就起来,诵经诵到天亮,天天如是,什么经都读;到临终的时候,一句佛号都念不出来,走的时候相很不好。这是一念迷,诵经拜佛都是造业,佛法就在觉、迷这一念,转过来就转凡成圣。佛菩萨的生活比我们过得更活泼、更自在,生活确确实实多采多姿,你们看《华严》就明白了。《华严》里面所描写的就是一个觉悟人的生活,觉悟的社会,觉悟的世间;觉悟的世间叫一真法界,这里头有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,哪一个人不是生活得多采多姿?真正的幸福。
实在讲这个境界,展开《华严》自始至终,都展现在我们面前。实在讲时间不够用,只能够略略提一提介绍介绍,没有法子细讲。这种表演不只五十三参,我们现在还没有入正宗分,还在序分里头的众成就,与会的这些大众、这些团体,我给大家一一来介绍,介绍得都非常简略,详细说时间太长,没法子细说。它每一类众,就是我们今天社会上某一类的行业,我们世间人常讲三百六十行,《华严经》里面说这些大众,一共是二百二十八类。这二百二十八类包括尽虚空、遍法界,佛法里面常讲九界众生,他们的生活多美满,那是觉悟的生活;我们想想我们自己的生活多苦恼,苦恼是迷惑的生活。所以佛法的教学没有别的,破迷开悟而已,倓虚法师在《念佛论》里面讲得很好,他说佛就是教人做一个明白人,这个话说得好。明白人就是觉悟的人,世间人不明白、不觉悟,迷惑颠倒。
可是要怎么样才能觉悟?一定要放下。我们今天学佛没法子觉悟,不能开悟,关键就是在放不下。第一个大障碍,放不下「我」,这个麻烦,起心动念为「我」。诸位学佛也有一段时期,不算短了,常常听经闻法,也知道佛家讲「无我」的道理。你不但听得耳熟,你也会说,可是为什么「我」还放不下?起心动念还执著在我上。我们也在讲席常讲,你没有真正懂得,真的懂得、真的明白,你自然就放下了。你只要还没有放下,你自己必须要明白,这个事情我还没搞清楚,我还没有真懂;换句话说,你还是在迷而不觉。哪一天把我放下,觉悟了,在佛法讲你才入正觉位,你正觉。正觉是「我」放下,正等正觉是「法」放下;我放下是人我执放下,正等正觉是法我执放下。换句话说,正觉是烦恼障破了,诸位要晓得,我执是烦恼的根,只要有我,你就有烦恼,我没有了烦恼就没有了。法执破了,所知障破了,这才入一真法界,禅宗里面讲你才见到自己本来面目。见到自己本来面目之后,那你就自在,经上讲随类化身,随机说法,你这个能力就恢复了。
综合前面所说的大意,佛法著重在求知,实在讲是「知难行易」。超凡入圣的确是一念之间,不是难事情,觉悟难,转变不难,觉悟太难了;转凡入圣真的是在弹指之间,觉悟之难真的难在放不下。所以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的人,我们应当怎么做?我们不是上根利智,我们是中下根性,中下根性就应该渐渐的放,不能够一下放下,渐渐放。先舍我所,我所就是身外之物,身外之物能舍,要从这里下手,要真做。我是一个中下根性的人,我的长处就是尊敬老师,听老师的教诲,老师叫我做我就真做。我一接触佛法就受章嘉大师的教导,章嘉大师教我学布施,教我看破、放下,我问他从哪里下手?他说从布施。而且当天就嘱咐我,你先去做六年,去学布施学六年。我真听话,真是到第六年的时候,就是穿身上的两套换洗衣服,一个铺盖,其他东西统统都布施光了;他教我做,我就这么做。全都布施光,心里头有一些愿就能满愿,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,就能满愿,凡事预先都好像有预兆、有预感。要不肯真正的做,不行。
要知道放下帮助你看破,看破又帮助你放下,这是相辅相成,不断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,就用这么两个方法。愈能看破就愈能放下,愈能放下就愈能看破,章嘉大师教给我这个方法,我学会了。以后细细去观察大乘经典,诸佛菩萨都是用这个方法,这个方法妙极了,能教我们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,就是佛家讲,《般若》上讲「诸法实相」,《无量寿经》上讲「真实之际」,你要不干怎么行?所以现在劝你们,每一个星期到居士林念佛堂,去念一天一夜,目的何在?一天一夜学放下。你们在这里研究教理,研教是看破,念佛是放下,这个功夫如果是不间断,有个三年五载,诸位的境界不一样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