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八年早餐开示—为何选择会集本 (共一集) 1998/7/28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:20-013-0728
前天有一位同修写了一封信给我,署名叫妙音,也没有写地址,提出一个问题;现在他看到我们僧团里面,彼此不能够互相合作,使他感到很忧虑;这也是有相当慈悲心的人。他问要如何能够叫大家化除这些隔阂,能够团结一致弘法利生。这桩事情是一个存在已久的现象,能不能做得到?给诸位说非常困难,就是诸佛如来出现在这个世间也做不到。佛法里面常说,佛是有圆满的智慧,圆满的德能,万德万能,为什么他还做不到?不是佛的智慧有缺陷,也不是佛的能力有缺陷,问题出在众生不相信,众生不肯听,一切众生随著自己的意思去做;这个意思就是妄心,随著自己的妄想、分别、执著去做,不顺法性,不顺佛教。佛是老师,不顺老师的教诲,老师也是无可奈何。
你有这个忧虑,有这些想法,算是相当难得,在这个时代真正是难能可贵。要想融合种种不同的知见、不同的情欲,要从哪里做起?从我们自己本身做起,不要问结果如何,所谓是「但问耕耘,莫问收获」。如果你要问结果,你就有得失心,有得失心你这桩事情就做不好;不问结果,没有得失心。我觉得我这个作法是正确的,我永远这样做去,不但这一生这么做,生生世世这样做,这才叫真正发菩提心。遵守佛的教诲,佛说的经论太多,不是教我们全部学习,这个道理一定要懂,特别是在初学这个阶段。我们在经上读得太多,诸佛菩萨是感应示现,他是随类化身,应机说法,所以身没有一定,法也没有一定,这个道理不可以不懂。我们深明此理,知道这些事实真相,就能够断疑生信,才能在这一生当中得佛法真实的利益。
现在有人在反驳我们提倡《无量寿经》会集本,他说得很有道理:这么多本子为什么推崇这本子,而轻视其他的本子?这个说法乍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,如果你深入的去观察,他没有道理。我们依一部经学习,并没有轻视其他的本子,我们对於其他任何一个本子都尊重。为什么选这个本子?这个本子契我的机。一个法门契一类众生之机,不一定契另一类众生之机,所以佛就需要说种种法。你今天反对我学这个本子,同样一个道理,隋唐时代这些祖师大德,每一个人分宗立派,那你也应该反对,杜顺、云华为什么只选择《华严》,尊重《华严》,其他的不尊重?是一个道理。天台大师只选择《法华》,其他的经他也不尊重?这样的知见就在佛门里面打架,佛是个和合僧团,破和合僧。祖师大德立宗分派,目的是度一类众生,跟我同一类,我们都喜欢这些经典,那些人喜欢那一部分经典,各人的喜爱不相同,各人的宿根不相同。这种喜爱不是平白而生的,过去生中多生多劫曾经修学这个法门,这一生再遇到,当然格外亲切一些,道理在此地。
所以学佛,《华严经》五十三参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,我们喜欢的法门认真修学,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,你决定成就;对於其他的法门尊重,绝不轻视。佛在经上比喻得很好,法是药,众生是病人,每一个人生的病不相同,因此每一个人用的药也不一样;这个人生病吃这个药,那个人生病吃的药跟他不同,你不能说你那个药吃错了,你要跟我一样才行,哪有这个道理?你们说夏老的会集本不善反驳它,王龙舒的会集本你为什么不反对?龙舒居士会集本,现在已经入《大藏经》。过去入藏就是佛门里面当代的一些大德都肯定它,报告皇帝,皇帝以御令入藏,入藏是正式肯定它没有错误。由此可知,会集夏莲居不是第一个,会集《无量寿经》他是第三个。将古人的本子,古人的本子太繁,把它节录删节,彭际清这是清朝初年时候作的,他做了一个删节本,丁福保居士注解《无量寿经》,就采取彭际清的本子。
我们仔细观察衡量,说这些话那只有两种人,一个是他对於教理不明,人云亦云;另外一种是别有用心,这是我们曾经经历过的。有一些人要提升自己的知名度,达到他自己个人的目标目的,最好的方法就是找现代比较有一点成就的人,把他糟蹋掉、把他毁灭掉,他趁这个抬高自己身分,我们遇到过。如果不是这两类人,那必定是法身大士,就像善财童子参访的一样,自己学习一个法门,决定尊重其他法门,那是菩萨行,决定没有毁谤,决定不生事。何况《无量寿经》九种本子最后是一个归宿,诱导你到哪里去?诱导你进念佛堂,一句阿弥陀佛圆满成就。他并不是讲你读经往生,他是教你念佛往生,每一个本子都是教你念佛往生,那还有什么话说?劝导众生念佛的方式不同,众生从经典里面产生信心愿心,最后的行门还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。
念佛诀窍,大势至菩萨所说的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,是这么成就的。净念著重在「净」字,不怀疑、不夹杂才是净,你怀疑你的心不清净,你夹杂你的心也不清净;相继就是不间断。我们并不是只著重在讲经,在弘扬净土,我们的目标终极是要进入念佛堂。现在我们在新加坡居士林开念佛堂,念佛堂为什么这么殊胜?就是因为有大经做基础。这么多年我在新加坡,《无量寿经》的会集本最近是第三次宣讲,这一次讲得特别详细,帮助大家破疑生信,进入念佛堂。我们的念佛堂很快就会走到,每天二十四小时不中断,一年三百六十天不中断,我们真干,我们求往生,我们不跟别人去抬杠,不跟别人辩论,我们只求往生净土,亲近阿弥陀佛;人家无论怎么批评,无论怎么说,他说他的。希望真正修净土的同修要记住,心净则佛土净。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告诉我们,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」。你想想这两句话,「不见世间过」你的心才清净平等,《无量寿经》经题上「清净、平等、觉」。
修学净宗,过去我曾经在讲席上讲得很多,修学净宗的根性也不一致,譬如说有欢喜《无量寿经》,有欢喜《阿弥陀经》,有欢喜《观无量寿佛经》,还有欢喜《普贤行愿品》,这些人要聚集在一堂合不来,所以必须要分道场。同样欢喜《阿弥陀经》,有人欢喜莲池大师的注解,有人欢喜蕅益大师的注解,同样欢喜《阿弥陀经》,也不能在一块共修,一定要分开。《无量寿经》有九个本子,如果各有喜爱也不能在一起共修,那要分九个道场。同样念这一句阿弥陀佛,有人喜欢念得快,追顶念佛,「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」,一句跟进一句,他要这样念法;另外有一种人喜欢念得慢,慢可以摄心。那个快的是快可以把妄想赶掉,那个人喜欢慢的,慢可以能摄心;一个快的、一个慢的,在一个念佛堂也合不拢来,要分两个念佛堂,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。能不能有成就?各人统统都有成就,你不可以说这个对,不可以说那个不对。跟吃饭一样,有人喜欢吃甜的,有人喜欢吃咸的,你不能说吃甜的对,吃咸的不对,哪有这种道理?
世间众生根性千差万别,所以劳累诸佛菩萨说无量法门。无量法门都是应机而说,普度一切不同根性的众生,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,你才算是个明白人,你才算是真正觉悟的人,不再干糊涂事,老实修学自己的法门,尊重别人的法门。我们在五十三参上看到,每一位善知识他只学一个法门,无量法门当中他学一个。他把他所修的法门向善财童子报告,报告完了之后非常谦虚的说:无量法门当中,我只知道这一个法门,其他法门我不知道,你去另请高明;推荐善知识,让你去参访。所以世尊在菩提树下示现成道最初二七日中,已经把这事情给我们说得这么清楚,让这些法身大士;我们知道这些法身大士,都是诸佛如来倒驾慈航而来的,请他们示现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,慈悲到了极处,我们应当在这个地方醒悟。
有人说学《无量寿经》应该学康僧铠的本子,我们鼓掌欢喜赞叹,也有人说学《无量寿经》应当要学汉译的《清净平等觉经》,我们也鼓掌赞叹。为什么?他选择那个本子,那个本子必定契他的机,他依照这个本子修学,决定得生净土不退成佛,我们怎么不赞叹?怎么不顶礼?这一定的道理。像我的根机,我在这九种本子里面一看,我喜欢夏老的会集本,就等於吃东西一样,各人的口味不一样,哪个不好?合自己的口味,合自己体质的需要,每一个人的体质不相同,饮食起居都一样;不可以说我吃这个东西好,你也吃,我吃这个营养很好,对我身体好,你吃这个未必适当,两个人体质不相同,要懂得。我在新加坡有一个同修介绍我去洗牙齿,这个牙医生不错,介绍我一种牙膏,这个牙膏对我很适合;而且牙膏是两种,一种是早晨用的,一种是晚上用的,这不一样,早晚我用牙膏不相同。我介绍给别的同学,别的同学用我这个牙膏,也用了一、两个月他去看牙医生,牙医生说:这个牙膏对你不适用;这么一点小的东西都不一样。所以你要晓得每一个人的体质不相同,我吃这东西有营养,吃得很欢喜,你吃未必行。法门亦复如是。
法门的选择别人对你只是建议,不可以说人家一说我们马上就接受、马上就听,往往吃亏上当。只有遇到佛才行,佛与大菩萨没有问题,他知道你的根性,他介绍你的决定不错。凡夫不行,凡夫不知道别人的根性,所以只有建议,建议你听了之后可以试试看。你接触这个法门之后,你对这个法门能不能生欢喜心,这最重要的。或者我们就以《无量寿经》做例子,《无量寿经》九种本子展开你统统看一遍,你喜欢哪一个本子,你就依照这个本子修学,喜欢的一定是契机,如果不契自己根机,欢喜心生不起。所以我们没有偏赞,说这个话说得太过分。我印《无量寿经》,九种本子都印在一起,早年我们印过一本《净土五经读本》,这里面《无量寿经》就是九种翻译本,译会本。《阿弥陀经》三种本子,鸠摩罗什翻的,现在大家念的,玄奘大师翻的,夏莲居的会集本,所以《阿弥陀经》有三种本子,统统印出来,无私全部公开,让大家自由选择。我并不是极力提倡一种,而不赞成别的一种,我不赞成别的我为什么印书?总希望大家头脑要清楚、要冷静,如理如法的修学,我们这一生决定才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。最后的目标一定要进念佛堂,放下万缘,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,这样功德才能圆满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。
前天有一位同修写了一封信给我,署名叫妙音,也没有写地址,提出一个问题;现在他看到我们僧团里面,彼此不能够互相合作,使他感到很忧虑;这也是有相当慈悲心的人。他问要如何能够叫大家化除这些隔阂,能够团结一致弘法利生。这桩事情是一个存在已久的现象,能不能做得到?给诸位说非常困难,就是诸佛如来出现在这个世间也做不到。佛法里面常说,佛是有圆满的智慧,圆满的德能,万德万能,为什么他还做不到?不是佛的智慧有缺陷,也不是佛的能力有缺陷,问题出在众生不相信,众生不肯听,一切众生随著自己的意思去做;这个意思就是妄心,随著自己的妄想、分别、执著去做,不顺法性,不顺佛教。佛是老师,不顺老师的教诲,老师也是无可奈何。
你有这个忧虑,有这些想法,算是相当难得,在这个时代真正是难能可贵。要想融合种种不同的知见、不同的情欲,要从哪里做起?从我们自己本身做起,不要问结果如何,所谓是「但问耕耘,莫问收获」。如果你要问结果,你就有得失心,有得失心你这桩事情就做不好;不问结果,没有得失心。我觉得我这个作法是正确的,我永远这样做去,不但这一生这么做,生生世世这样做,这才叫真正发菩提心。遵守佛的教诲,佛说的经论太多,不是教我们全部学习,这个道理一定要懂,特别是在初学这个阶段。我们在经上读得太多,诸佛菩萨是感应示现,他是随类化身,应机说法,所以身没有一定,法也没有一定,这个道理不可以不懂。我们深明此理,知道这些事实真相,就能够断疑生信,才能在这一生当中得佛法真实的利益。
现在有人在反驳我们提倡《无量寿经》会集本,他说得很有道理:这么多本子为什么推崇这本子,而轻视其他的本子?这个说法乍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,如果你深入的去观察,他没有道理。我们依一部经学习,并没有轻视其他的本子,我们对於其他任何一个本子都尊重。为什么选这个本子?这个本子契我的机。一个法门契一类众生之机,不一定契另一类众生之机,所以佛就需要说种种法。你今天反对我学这个本子,同样一个道理,隋唐时代这些祖师大德,每一个人分宗立派,那你也应该反对,杜顺、云华为什么只选择《华严》,尊重《华严》,其他的不尊重?是一个道理。天台大师只选择《法华》,其他的经他也不尊重?这样的知见就在佛门里面打架,佛是个和合僧团,破和合僧。祖师大德立宗分派,目的是度一类众生,跟我同一类,我们都喜欢这些经典,那些人喜欢那一部分经典,各人的喜爱不相同,各人的宿根不相同。这种喜爱不是平白而生的,过去生中多生多劫曾经修学这个法门,这一生再遇到,当然格外亲切一些,道理在此地。
所以学佛,《华严经》五十三参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,我们喜欢的法门认真修学,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,你决定成就;对於其他的法门尊重,绝不轻视。佛在经上比喻得很好,法是药,众生是病人,每一个人生的病不相同,因此每一个人用的药也不一样;这个人生病吃这个药,那个人生病吃的药跟他不同,你不能说你那个药吃错了,你要跟我一样才行,哪有这个道理?你们说夏老的会集本不善反驳它,王龙舒的会集本你为什么不反对?龙舒居士会集本,现在已经入《大藏经》。过去入藏就是佛门里面当代的一些大德都肯定它,报告皇帝,皇帝以御令入藏,入藏是正式肯定它没有错误。由此可知,会集夏莲居不是第一个,会集《无量寿经》他是第三个。将古人的本子,古人的本子太繁,把它节录删节,彭际清这是清朝初年时候作的,他做了一个删节本,丁福保居士注解《无量寿经》,就采取彭际清的本子。
我们仔细观察衡量,说这些话那只有两种人,一个是他对於教理不明,人云亦云;另外一种是别有用心,这是我们曾经经历过的。有一些人要提升自己的知名度,达到他自己个人的目标目的,最好的方法就是找现代比较有一点成就的人,把他糟蹋掉、把他毁灭掉,他趁这个抬高自己身分,我们遇到过。如果不是这两类人,那必定是法身大士,就像善财童子参访的一样,自己学习一个法门,决定尊重其他法门,那是菩萨行,决定没有毁谤,决定不生事。何况《无量寿经》九种本子最后是一个归宿,诱导你到哪里去?诱导你进念佛堂,一句阿弥陀佛圆满成就。他并不是讲你读经往生,他是教你念佛往生,每一个本子都是教你念佛往生,那还有什么话说?劝导众生念佛的方式不同,众生从经典里面产生信心愿心,最后的行门还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。
念佛诀窍,大势至菩萨所说的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,是这么成就的。净念著重在「净」字,不怀疑、不夹杂才是净,你怀疑你的心不清净,你夹杂你的心也不清净;相继就是不间断。我们并不是只著重在讲经,在弘扬净土,我们的目标终极是要进入念佛堂。现在我们在新加坡居士林开念佛堂,念佛堂为什么这么殊胜?就是因为有大经做基础。这么多年我在新加坡,《无量寿经》的会集本最近是第三次宣讲,这一次讲得特别详细,帮助大家破疑生信,进入念佛堂。我们的念佛堂很快就会走到,每天二十四小时不中断,一年三百六十天不中断,我们真干,我们求往生,我们不跟别人去抬杠,不跟别人辩论,我们只求往生净土,亲近阿弥陀佛;人家无论怎么批评,无论怎么说,他说他的。希望真正修净土的同修要记住,心净则佛土净。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告诉我们,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」。你想想这两句话,「不见世间过」你的心才清净平等,《无量寿经》经题上「清净、平等、觉」。
修学净宗,过去我曾经在讲席上讲得很多,修学净宗的根性也不一致,譬如说有欢喜《无量寿经》,有欢喜《阿弥陀经》,有欢喜《观无量寿佛经》,还有欢喜《普贤行愿品》,这些人要聚集在一堂合不来,所以必须要分道场。同样欢喜《阿弥陀经》,有人欢喜莲池大师的注解,有人欢喜蕅益大师的注解,同样欢喜《阿弥陀经》,也不能在一块共修,一定要分开。《无量寿经》有九个本子,如果各有喜爱也不能在一起共修,那要分九个道场。同样念这一句阿弥陀佛,有人喜欢念得快,追顶念佛,「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」,一句跟进一句,他要这样念法;另外有一种人喜欢念得慢,慢可以摄心。那个快的是快可以把妄想赶掉,那个人喜欢慢的,慢可以能摄心;一个快的、一个慢的,在一个念佛堂也合不拢来,要分两个念佛堂,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。能不能有成就?各人统统都有成就,你不可以说这个对,不可以说那个不对。跟吃饭一样,有人喜欢吃甜的,有人喜欢吃咸的,你不能说吃甜的对,吃咸的不对,哪有这种道理?
世间众生根性千差万别,所以劳累诸佛菩萨说无量法门。无量法门都是应机而说,普度一切不同根性的众生,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,你才算是个明白人,你才算是真正觉悟的人,不再干糊涂事,老实修学自己的法门,尊重别人的法门。我们在五十三参上看到,每一位善知识他只学一个法门,无量法门当中他学一个。他把他所修的法门向善财童子报告,报告完了之后非常谦虚的说:无量法门当中,我只知道这一个法门,其他法门我不知道,你去另请高明;推荐善知识,让你去参访。所以世尊在菩提树下示现成道最初二七日中,已经把这事情给我们说得这么清楚,让这些法身大士;我们知道这些法身大士,都是诸佛如来倒驾慈航而来的,请他们示现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,慈悲到了极处,我们应当在这个地方醒悟。
有人说学《无量寿经》应该学康僧铠的本子,我们鼓掌欢喜赞叹,也有人说学《无量寿经》应当要学汉译的《清净平等觉经》,我们也鼓掌赞叹。为什么?他选择那个本子,那个本子必定契他的机,他依照这个本子修学,决定得生净土不退成佛,我们怎么不赞叹?怎么不顶礼?这一定的道理。像我的根机,我在这九种本子里面一看,我喜欢夏老的会集本,就等於吃东西一样,各人的口味不一样,哪个不好?合自己的口味,合自己体质的需要,每一个人的体质不相同,饮食起居都一样;不可以说我吃这个东西好,你也吃,我吃这个营养很好,对我身体好,你吃这个未必适当,两个人体质不相同,要懂得。我在新加坡有一个同修介绍我去洗牙齿,这个牙医生不错,介绍我一种牙膏,这个牙膏对我很适合;而且牙膏是两种,一种是早晨用的,一种是晚上用的,这不一样,早晚我用牙膏不相同。我介绍给别的同学,别的同学用我这个牙膏,也用了一、两个月他去看牙医生,牙医生说:这个牙膏对你不适用;这么一点小的东西都不一样。所以你要晓得每一个人的体质不相同,我吃这东西有营养,吃得很欢喜,你吃未必行。法门亦复如是。
法门的选择别人对你只是建议,不可以说人家一说我们马上就接受、马上就听,往往吃亏上当。只有遇到佛才行,佛与大菩萨没有问题,他知道你的根性,他介绍你的决定不错。凡夫不行,凡夫不知道别人的根性,所以只有建议,建议你听了之后可以试试看。你接触这个法门之后,你对这个法门能不能生欢喜心,这最重要的。或者我们就以《无量寿经》做例子,《无量寿经》九种本子展开你统统看一遍,你喜欢哪一个本子,你就依照这个本子修学,喜欢的一定是契机,如果不契自己根机,欢喜心生不起。所以我们没有偏赞,说这个话说得太过分。我印《无量寿经》,九种本子都印在一起,早年我们印过一本《净土五经读本》,这里面《无量寿经》就是九种翻译本,译会本。《阿弥陀经》三种本子,鸠摩罗什翻的,现在大家念的,玄奘大师翻的,夏莲居的会集本,所以《阿弥陀经》有三种本子,统统印出来,无私全部公开,让大家自由选择。我并不是极力提倡一种,而不赞成别的一种,我不赞成别的我为什么印书?总希望大家头脑要清楚、要冷静,如理如法的修学,我们这一生决定才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。最后的目标一定要进念佛堂,放下万缘,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,这样功德才能圆满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