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八年早餐开示—华严宝典开讲因缘 (共一集) 1998/4/2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:20-013-0423
诸位读佛经一开端就是六种成就,也就是必须具备六个条件,缘才能成熟,缺少一个条件,缘都不成熟。世出世间法都是一个缘分,现在人所谓的机会,其实就是机缘聚会,这非常的难得,非常的可贵。凡是成功的人,就是懂得掌握机缘,能够运用机缘,这是世出世间法成功的第一个条件;条件很多,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。在过去我们看看古大德的教学,从清朝末年以来,真正发心传法的人不是没有,杨仁山居士就是一个最好的榜样。他以居士身搜罗《大藏经》里面所散失的部分,他非常用心,特别是法相唯识宗里面的一些论典。在中国已经失传了一千多年,他在韩国、在日本找到,把这些东西带回来,再重新做版、校对、流通,把自己家里的住宅捐献出来作刻经处,就是现在的金陵刻经处。你们有没有人去过?那是杨仁山居士的家。他的学生欧阳竟无,继承老师的遗志办佛学院,支那内学院,这是清末民初办得很成功的,就像我现在讲的这种培训班一样,在家、出家,这些大德、大法师都是支那内学院培养出来的。可惜时间都很短,支那内学院办了两年就停办,由於军阀割据,时局的动乱,没有办法办下去。以后太虚大师办闽南佛学院,抗战期间也是躲避战乱,他在四川办汉藏教理院,也出了一些人才,才能够续佛慧命。
在台湾这些佛学院就很多,可是办学也不是个简单事情。有场所、有财力、有人力,可是最重要的要有老师,还要有学生,真的是要六个条件具足才能成就,缺一个都不行。李炳南老居士继印光大师的遗志,在台中建立莲社,以后又建立一个慈光图书馆,弘扬净土。这个道场没有佛事、没有法会,只有讲经、念佛,每年有几个佛七,其他的什么都没有。李老师为了要接引大众学佛、念佛,所以他的规矩,莲社跟慈光图书馆都不接受任何人供养,李老师常讲,如果我们要求别人要拿钱来,人家就不敢来,把人家学佛的路子就断掉了。你要供养那是乐捐,那是随意的,这个可以收;绝对没有勉强,绝对没有向你要钱的,没有;没有说你一个月要捐多少。我到台中的时候,莲社大概已经建立十年,十年历史莲友已经超过二十万人,佛法非常兴旺。李老师也深深感觉到,如果没有后继的人,佛法到此也就完了,怎么样都对不起佛菩萨,对不起祖师大德。正好在这个时候也有一些年轻人想跟李老师学习,特别是学习讲经,所以李老师就写这个小册子,《内典讲座之研究》。然后机缘成熟,有二十几个学生,他就开班来传授,他这个班办了两年也就结束了。
我算是很有缘分遇到这个机会,我参加他这个小班,叫经学班。他这个班里面的学生全部是在家人,在家人女众有家庭,男众有事业,每天都要忙著自己的工作,没有办法说全心全力来修学,所以经学班的上课是一个星期一次,一次是三个小时,一个星期上一次课。一年除了放假,年节的节庆,实际上课的时间只有四十五个星期。换句话说,一年就是四十五堂课,两年也不过九十堂课而已,我们教学的时间就这么长。教学的经过我也都写出来,附印在《内典讲座之研究》末后这一篇,「纪念李老师往生十周年」,你们大家都可以看到。李老师那时候教学跟我们现在不一样,情形完全不相同。我们是在事前没见过面,不熟悉;而李老师那边所收的学生,至少都是跟他五年。每一个学生的能力、性格他完全了解,你去报名,他对你认识很清楚,不是随便收的。不像我们这里,大家没有来之前彼此都不认识,彼此完全不了解。台中,跟李老师求学,至少都是听他讲经五年以上,而且接受李老师的教诲是百分之百的依从。李老师教学非常认真,一点都不客气,所以我们教学是关门上课,外面派人守著,不让人接近,为什么?李老师打人,你人都那么大了,三、四十岁了,最大的是六十岁的学生,挨打了多难为情,所以不能让人看。有打、有骂,很奇怪,打了都打不走,骂也骂不跑,我们是这样训练成功的。
我到新加坡讲经,这是承蒙李木源居士的护持,没有这一个大德来护持,我们就没有机会到这个地方来讲经弘法。我是八七年到新加坡来,现在算起来也有十一年了。过去每年至少要来一个月,有的时候要来两次,讲一部经,这样渐渐我们都熟悉、都了解。他提倡办培训班是好事情,但是第一届的培训班才开始相当艰难,彼此的认知不相同,李木源天天跟同学们开会来讨论,到第二届、第三届这种情形完全消除,没有了,我们密切的合作,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。这一届缘分跟过去就有很大的差别,过去这两届同学到这边来参加培训,大概都在国内听我的录音带听过一段时期,《无量寿经》都曾经读过;换句话说,都有一些基础,也知道我们这里教学的方式都能够配合。这一届同学,我听说有很多没有念过《无量寿经》,非常陌生,突然叫你上讲台,当然有困难。
但是你们这一期来参加,也有非常殊胜的功德因缘,我想这都是佛菩萨安排,你们不来这个因缘不能成就。我晚年最大的一桩事情,就是完成《华严经》浅易的讲解。原来我们发心《华严》是对内,针对学《华严》的四、五位同学们讲的。现在培训班同学感觉得压力这么重,我也不想看到你们这么辛苦,所以我想我们干脆,从这一届起叫「华严专修班」,针对发心学的,我们认真努力把这部经完成。诸位到新加坡时间虽然有三、四个月,随喜来听《华严》,这是一部大经,很难听到。不如让我把《华严经》拿到居士林跟大众讲,就不必在我们小教室里讲,让所有大众都能沾到法喜,所以这是你们的功德,你们促成这个因缘。本来我们不想对外讲,这是你们促成这个因缘,这也是一桩盛事,符合各方面大众的愿望。
诸位都晓得,我们佛法所主张的四悉檀,这是佛法接触大众。四悉檀里面第一个世界悉檀就是欢喜,佛法在世间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,这就对了。我们一定要做得叫大家皆大欢喜,这样作法非常如法。我们《华严经》的经本就是同学现在做的这个本子,我们拿这个本子做为经本。卷数完全依照道霈禅师的分法,就是全经分成一百二十卷,你们现在就按这个去做。现在你们做的就是科、经文,前天拿给我看的那个样子,就那样作法,就是依那种格式去做。做出来之后,做一册我们马上就印,印出来做经本,印三千册,讲经的时候大众统统依照这个经本。听我讲了之后,从你们学习当中,再去把注、把解填进去。我们一本讲完了,你们的注解统统都做好,这一本就可以印,就可以流通。全经讲完,书就出来,科注、易解就出来,我们这样作法就很有成就感。一个月,在我想法应该可以出两本。这样差不多是三年到四年,四年可以全部完成,这是一桩好事情。我们不会浪费时间,大家都会学得很认真,都会学得很欢喜,学得很有成就感。
讲堂使用的经本,你们现在做的是十六开。打字是十六开的,打字的本子十六开我们复印十本就可以,我们自己用,因为纸大,你写东西方便。我们发给听众的本子可以缩小,可以缩为二十五开的来印,成本会低一点。这用一次之后就不会再用,所以印不需要印得很好,纸张都不必太好。将来以后我们编成的本子,注解加进去,那个要印得好,那个将来是要流通的;只是提供给讲经人用的,它不是大量流通的本子,纸张不必用很好的。我们讲完之后,就是你们的注跟易解,就仿照上个学期做《无量寿经易解》那个方式,仿照那个方式来做。我们讲一册,一册就完成,讲两册,两册就完成,这个完成的时候就可以流通。而且这个东西可以翻成外国文字,对全世界流通,这是一桩好事,也是我们佛门的一桩大事,也是希有的因缘。这个希有因缘,是你们几位同学促成的,所以你们来到新加坡,促成这一桩大事,这也是非常非常的希有,你们对於《华严》也是一大贡献。
同学有能力发心讲经的,希望你们要继续发心,不要间断,一定要练习上台讲经。我在居士林讲经,我一个星期讲五次,有两次是讲《无量寿经》,《华严经》讲三次。讲七天,我的时间统统没有了。一个星期我休息两天,讲五天,还有两天希望你们发心去讲,让居士林这个道场不要有一天空在那里。至於我们选择哪五天,我想找一些听众跟他们研究研究。所以我讲五天,你们同学们去讲两天。至於发心到法轮社或者到竹林寺那边去讲,也是好事情,但是那个地方去讲的时候,我们也要通过居士林那边的锻炼,才可以到那边去讲,而不是把那个地方当作我们初学讲经的道场,那个不行,那个很困难。因为那边的听众,我们也要把他抓住,听众要愈来愈多,不能听众愈来愈少,到最后没人听,那就是全盘失败。所以必须通过在居士林练讲的成就,我们再到其他道场去讲。在上个学期我们也是这样,都是先在居士林讲,然后再到别的地方讲。
佛法的修学没有别的,就是真诚,真诚心自自然然有感应,自自然然得三宝加持。华严哪一天开始,就看你们的本子哪一天印出来。希望你们至少能编二本、三本,我们先印出来。这本子印出来之后,我们就开讲。
诸位读佛经一开端就是六种成就,也就是必须具备六个条件,缘才能成熟,缺少一个条件,缘都不成熟。世出世间法都是一个缘分,现在人所谓的机会,其实就是机缘聚会,这非常的难得,非常的可贵。凡是成功的人,就是懂得掌握机缘,能够运用机缘,这是世出世间法成功的第一个条件;条件很多,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。在过去我们看看古大德的教学,从清朝末年以来,真正发心传法的人不是没有,杨仁山居士就是一个最好的榜样。他以居士身搜罗《大藏经》里面所散失的部分,他非常用心,特别是法相唯识宗里面的一些论典。在中国已经失传了一千多年,他在韩国、在日本找到,把这些东西带回来,再重新做版、校对、流通,把自己家里的住宅捐献出来作刻经处,就是现在的金陵刻经处。你们有没有人去过?那是杨仁山居士的家。他的学生欧阳竟无,继承老师的遗志办佛学院,支那内学院,这是清末民初办得很成功的,就像我现在讲的这种培训班一样,在家、出家,这些大德、大法师都是支那内学院培养出来的。可惜时间都很短,支那内学院办了两年就停办,由於军阀割据,时局的动乱,没有办法办下去。以后太虚大师办闽南佛学院,抗战期间也是躲避战乱,他在四川办汉藏教理院,也出了一些人才,才能够续佛慧命。
在台湾这些佛学院就很多,可是办学也不是个简单事情。有场所、有财力、有人力,可是最重要的要有老师,还要有学生,真的是要六个条件具足才能成就,缺一个都不行。李炳南老居士继印光大师的遗志,在台中建立莲社,以后又建立一个慈光图书馆,弘扬净土。这个道场没有佛事、没有法会,只有讲经、念佛,每年有几个佛七,其他的什么都没有。李老师为了要接引大众学佛、念佛,所以他的规矩,莲社跟慈光图书馆都不接受任何人供养,李老师常讲,如果我们要求别人要拿钱来,人家就不敢来,把人家学佛的路子就断掉了。你要供养那是乐捐,那是随意的,这个可以收;绝对没有勉强,绝对没有向你要钱的,没有;没有说你一个月要捐多少。我到台中的时候,莲社大概已经建立十年,十年历史莲友已经超过二十万人,佛法非常兴旺。李老师也深深感觉到,如果没有后继的人,佛法到此也就完了,怎么样都对不起佛菩萨,对不起祖师大德。正好在这个时候也有一些年轻人想跟李老师学习,特别是学习讲经,所以李老师就写这个小册子,《内典讲座之研究》。然后机缘成熟,有二十几个学生,他就开班来传授,他这个班办了两年也就结束了。
我算是很有缘分遇到这个机会,我参加他这个小班,叫经学班。他这个班里面的学生全部是在家人,在家人女众有家庭,男众有事业,每天都要忙著自己的工作,没有办法说全心全力来修学,所以经学班的上课是一个星期一次,一次是三个小时,一个星期上一次课。一年除了放假,年节的节庆,实际上课的时间只有四十五个星期。换句话说,一年就是四十五堂课,两年也不过九十堂课而已,我们教学的时间就这么长。教学的经过我也都写出来,附印在《内典讲座之研究》末后这一篇,「纪念李老师往生十周年」,你们大家都可以看到。李老师那时候教学跟我们现在不一样,情形完全不相同。我们是在事前没见过面,不熟悉;而李老师那边所收的学生,至少都是跟他五年。每一个学生的能力、性格他完全了解,你去报名,他对你认识很清楚,不是随便收的。不像我们这里,大家没有来之前彼此都不认识,彼此完全不了解。台中,跟李老师求学,至少都是听他讲经五年以上,而且接受李老师的教诲是百分之百的依从。李老师教学非常认真,一点都不客气,所以我们教学是关门上课,外面派人守著,不让人接近,为什么?李老师打人,你人都那么大了,三、四十岁了,最大的是六十岁的学生,挨打了多难为情,所以不能让人看。有打、有骂,很奇怪,打了都打不走,骂也骂不跑,我们是这样训练成功的。
我到新加坡讲经,这是承蒙李木源居士的护持,没有这一个大德来护持,我们就没有机会到这个地方来讲经弘法。我是八七年到新加坡来,现在算起来也有十一年了。过去每年至少要来一个月,有的时候要来两次,讲一部经,这样渐渐我们都熟悉、都了解。他提倡办培训班是好事情,但是第一届的培训班才开始相当艰难,彼此的认知不相同,李木源天天跟同学们开会来讨论,到第二届、第三届这种情形完全消除,没有了,我们密切的合作,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。这一届缘分跟过去就有很大的差别,过去这两届同学到这边来参加培训,大概都在国内听我的录音带听过一段时期,《无量寿经》都曾经读过;换句话说,都有一些基础,也知道我们这里教学的方式都能够配合。这一届同学,我听说有很多没有念过《无量寿经》,非常陌生,突然叫你上讲台,当然有困难。
但是你们这一期来参加,也有非常殊胜的功德因缘,我想这都是佛菩萨安排,你们不来这个因缘不能成就。我晚年最大的一桩事情,就是完成《华严经》浅易的讲解。原来我们发心《华严》是对内,针对学《华严》的四、五位同学们讲的。现在培训班同学感觉得压力这么重,我也不想看到你们这么辛苦,所以我想我们干脆,从这一届起叫「华严专修班」,针对发心学的,我们认真努力把这部经完成。诸位到新加坡时间虽然有三、四个月,随喜来听《华严》,这是一部大经,很难听到。不如让我把《华严经》拿到居士林跟大众讲,就不必在我们小教室里讲,让所有大众都能沾到法喜,所以这是你们的功德,你们促成这个因缘。本来我们不想对外讲,这是你们促成这个因缘,这也是一桩盛事,符合各方面大众的愿望。
诸位都晓得,我们佛法所主张的四悉檀,这是佛法接触大众。四悉檀里面第一个世界悉檀就是欢喜,佛法在世间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,这就对了。我们一定要做得叫大家皆大欢喜,这样作法非常如法。我们《华严经》的经本就是同学现在做的这个本子,我们拿这个本子做为经本。卷数完全依照道霈禅师的分法,就是全经分成一百二十卷,你们现在就按这个去做。现在你们做的就是科、经文,前天拿给我看的那个样子,就那样作法,就是依那种格式去做。做出来之后,做一册我们马上就印,印出来做经本,印三千册,讲经的时候大众统统依照这个经本。听我讲了之后,从你们学习当中,再去把注、把解填进去。我们一本讲完了,你们的注解统统都做好,这一本就可以印,就可以流通。全经讲完,书就出来,科注、易解就出来,我们这样作法就很有成就感。一个月,在我想法应该可以出两本。这样差不多是三年到四年,四年可以全部完成,这是一桩好事情。我们不会浪费时间,大家都会学得很认真,都会学得很欢喜,学得很有成就感。
讲堂使用的经本,你们现在做的是十六开。打字是十六开的,打字的本子十六开我们复印十本就可以,我们自己用,因为纸大,你写东西方便。我们发给听众的本子可以缩小,可以缩为二十五开的来印,成本会低一点。这用一次之后就不会再用,所以印不需要印得很好,纸张都不必太好。将来以后我们编成的本子,注解加进去,那个要印得好,那个将来是要流通的;只是提供给讲经人用的,它不是大量流通的本子,纸张不必用很好的。我们讲完之后,就是你们的注跟易解,就仿照上个学期做《无量寿经易解》那个方式,仿照那个方式来做。我们讲一册,一册就完成,讲两册,两册就完成,这个完成的时候就可以流通。而且这个东西可以翻成外国文字,对全世界流通,这是一桩好事,也是我们佛门的一桩大事,也是希有的因缘。这个希有因缘,是你们几位同学促成的,所以你们来到新加坡,促成这一桩大事,这也是非常非常的希有,你们对於《华严》也是一大贡献。
同学有能力发心讲经的,希望你们要继续发心,不要间断,一定要练习上台讲经。我在居士林讲经,我一个星期讲五次,有两次是讲《无量寿经》,《华严经》讲三次。讲七天,我的时间统统没有了。一个星期我休息两天,讲五天,还有两天希望你们发心去讲,让居士林这个道场不要有一天空在那里。至於我们选择哪五天,我想找一些听众跟他们研究研究。所以我讲五天,你们同学们去讲两天。至於发心到法轮社或者到竹林寺那边去讲,也是好事情,但是那个地方去讲的时候,我们也要通过居士林那边的锻炼,才可以到那边去讲,而不是把那个地方当作我们初学讲经的道场,那个不行,那个很困难。因为那边的听众,我们也要把他抓住,听众要愈来愈多,不能听众愈来愈少,到最后没人听,那就是全盘失败。所以必须通过在居士林练讲的成就,我们再到其他道场去讲。在上个学期我们也是这样,都是先在居士林讲,然后再到别的地方讲。
佛法的修学没有别的,就是真诚,真诚心自自然然有感应,自自然然得三宝加持。华严哪一天开始,就看你们的本子哪一天印出来。希望你们至少能编二本、三本,我们先印出来。这本子印出来之后,我们就开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