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餐开示 (第十单元) 1997/6/26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:20-012-0626
我过去在台中跟李老师学习,我在学习基本的理念上就跟大家不一样,我很微细地观察,李老师处事待人接物包括他的教学,他用的是什么心,这是根本,根本的根本。他用什么心来待人?那就是他以后教给我的至诚心,真诚到极处,没有丝毫虚伪的,只学做人的态度,恭敬、谨慎。我们晓得这个原则,跟他学,学什么?就学这些,学真诚,学恭敬,学谨慎。他的念念都是希望成就大众,没有想到自己。
我跟他的时候,他的年龄跟我年龄差不多,七十刚刚出头,中国古人常讲「人生七十古来稀」,所以我跟他的时候,他老人家就常常说:七十岁了,该死了,还有什么想头的?这是一个真话,人到七十岁对自己准备什么?对自己准备身后之事。身后是什么?积功累德,来生有好去处。这一生路已经走完了,准备来生。这是高度的警觉。所以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了,念念希望你们好,我的路走完了,帮助你们大家,毫无私心,这是存心。
我当年跟他的时候,深有所感,念念为众生,为社会,而没有丝毫为自己去著想。这是他一生自行化他成功的真正原因。讲经说法的技巧是从经验当中得来的,这个经验是累积的经验,参考古人的经验,参考今人的经验,再加上自己的经验,这是经验累积。他如何在讲台上灵活地运用,这是智慧。你懂得这些方法,你在讲台上不会运用,你没有智慧,诚敬就能感动诸佛护念,我们一般讲的佛菩萨保佑,真诚就能感动。虚假的、自私自利的也有人帮你忙,什么人?妖魔鬼怪。妖魔鬼怪也有小神通,也可以帮助你成功,但是最后他会把你毁掉,正与正相感,邪与邪相应,这是一定的道理。
所以我学习的时候听李老师讲经,观察他怎样用心?观察他如何运用这些方法,灵活地表演出来。我学的是这些东西,我并没有听他这一句怎么讲,这一段怎么讲,我不学那个,那是死的,所以观摩就非常重要了。我在台中十年,李老师在台中或者在其他地区讲经,我从来没有缺过一堂课,什么原因?细心观察,长时期观察,这样学到东西。所以我们要学讲经学讲演,最好的方法听别人讲经,听别人讲演。你不肯听,你决定就不会。你自己去搞闭门造车,摸不出来的,一定要观察入微。
今天讲这段经了,我们就听经,我曾经跟你们讲过,听经要做听经的准备工作,你才能听到东西。你没有准备工作的时候你叫白听,你们今天学不会的关键在此地。我听李老师讲经,他今天讲的这段经文,我一定先看,我要看几遍。他参考哪些注解,我把那些注解找到了,我也细细看看。听经的时候去观察,如果是我讲这段经文,我是怎么个讲法,他是怎么个讲法,我们就可以做一个比较。他那个讲法好处在哪里,我这个讲法缺点在哪里,你在这个里头就会有很大的进步。你要是毫无准备的这样去听经去,像一般普通人去听经去,这个耳朵听进去,那个耳朵出去了。
我有我一套方法,而且我这个方法在台中还用了十年,成就不是偶然,进步不是侥幸。偶然侥幸没有成功的道理,要脚踏实地,老老实实认真去做。老实认真不但在学经教里头,在生活上,在工作上,在处事待人接物上都要老实,都要认真。所以听教有听教一套方法,问题你会不会听,你听懂了多少?我们自己学习的这个经,跟老师讲的经不一样,对老师讲的这份工作,我们也要认真地来学习,为什么?原理是一样的,方法是一样的,表达技巧也是一样的,放在任何一部经论上都没有例外的,那个讲得不好的人讲经我们也要听,对自己有帮助、有进步。你听了之后就晓得哪些地方他讲得不妥当,如果我们上台讲这个经我们是怎么个讲法,自己很不容易发现自己的缺点,但是看别人很容易看。看到别人的优点我们要吸收,看到别人的缺点要反省我有没有,「有则改之,无则嘉勉」,这样才会进步。
李老师教人怎么知道他真诚?无私。他所知道的全盘托出,没有丝毫隐瞒。听的人那就看你了,你有心你真的就听进去接受了。你要是无意、含糊笼统过去了,说不定一两天忘得干干净净,他也无所谓了,几百个人听,几千个人听,有一、两个留意的那就很有价值了,有一、两个人听懂了,这个法就传下去了,所以我们听他老人家教诲他丝毫保留没有。得益浅深在乎个人,正是印光大师所讲的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」,这一点都不错。活到老,学到老,都学不了。等觉菩萨尚且要学习,都不敢懈怠,何况我们初学?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理,要抓住学习的机会,才会真正做到弘法利生,续佛慧命。我们这一生就没有空过,记住印祖的话,决定要求生净土,若不求生净土你的一生努力,即使积大功累大德不能超越六道轮回,都没有成就。你出不了六道轮回;换句话说,你决定在三恶道的时间长,三善道的时间短,这一定的道理,明白这个道理,晓得这个事实真相,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你才能真正舍得掉,为什么?害人的。
印光大师所讲的,他说:他一生上无片瓦,下无立锥,我也不怕死。你们懂得他这个话的意思?这个意思是说明老人家心地清净,一尘不染,不但一点染污都没有,远离恐怖颠倒。世间人哪个不怕死?死是最大的恐怖,他没有了,远离恐怖颠倒,六根清净,一尘不染,这是我们修行的好榜样。
所以只要至诚、恭敬,老老实实去念佛、修学,做自行化他的工作,把佛法介绍给社会广大的群众,自然与诸佛菩萨、护法龙天感应道交。一生当中无论是顺境、逆境都是佛菩萨安排,处在这个境界里一定是安然、自在,决定没有退转的。如果我们起心动念为了我,就退转了。一切时、一切处一切顺逆境缘当中,都不去想「我」,这个就是精进不退。一想到「我」你要警觉到,退转了,退得太多了,又回到坚固的我执、法执。
上讲台一个很明显的例子,所有上讲台古今的大德都有同样的一个现象?感应。你自己准备这一套讲得材料,上了讲台之后,可能你所准备的一句都用不上,你所讲的是另外一套,讲出来的时候你自己也不晓得这个智慧从哪儿来的?佛力加持的,绝对不是你所准备的。你意想不到的,谛闲法师,你看《圆觉经》他有讲义,那是讲《圆觉经》他自己写了一些资料,可是他上台去讲他还是用这个讲义,所讲出的东西许多讲义里没有的,听众把它记录下来,有三、四个文学根机非常好的,有三、四个人记,记好之后统统交给江味农居士,江味农居士也是笔记之一,由江味农居士整理,整理送给老和尚看,老和尚看到都奇怪:好,这不错,这是我讲的?那个笔记记录就是《圆觉经亲闻记》,现在这两本书都出来了。
所以讲台上有三宝加持,真诚能求得感应。如果你担心:我这东西预备不出来,预备的不好,所以哪个人讲经我都不去,我要回家准备,不错,你上台的时候一点感应没有,你所讲的就是你的东西,你没有感应。准备是重要的,可是学习更重要,现在你们是顾了这一头疏忽那一头,顾了那一头疏忽这一头,你不能两面兼顾,两面均等那么才会成功。
我是希望你们成就,希望你们有超出别人的成就,这一些方法不是过来人说不出来,你们在其他地方听不到。所以你们靠自己这种学习态度非常非常艰难,可能一生走得很辛苦,都平平凡凡,没有什么大成就,这是事实。《华严经》好例子,为什么要参学、观摩?五十三参到处去看到处去学?采人之长,舍人之短这才能成就。阿弥陀佛建立西方极乐世界也是这个办法了,他去参观、观摩两百一十亿的佛刹,人家好的在哪里,吸收;不好的,改进,才成了极乐世界,不是在家里闭门造车,闭门妄想,搞不成功的。古人这些典籍里面、注疏里头这一点东西,可是那个活的人更重要,你现在面对的是现实的世界,你不了解这一层,光拿古人的东西讲给现在人听,你是全盘失败。这个我讲过很多,你叫现在人学古人,你叫外国人学中国人,这行不通的,注定失败。讲经的法师太少太少了,太希有了。你们发这个心很难得,一发心这诸佛欢喜。看你走的路子,你走的路子不对,那佛也摇头。
我过去在台中跟李老师学习,我在学习基本的理念上就跟大家不一样,我很微细地观察,李老师处事待人接物包括他的教学,他用的是什么心,这是根本,根本的根本。他用什么心来待人?那就是他以后教给我的至诚心,真诚到极处,没有丝毫虚伪的,只学做人的态度,恭敬、谨慎。我们晓得这个原则,跟他学,学什么?就学这些,学真诚,学恭敬,学谨慎。他的念念都是希望成就大众,没有想到自己。
我跟他的时候,他的年龄跟我年龄差不多,七十刚刚出头,中国古人常讲「人生七十古来稀」,所以我跟他的时候,他老人家就常常说:七十岁了,该死了,还有什么想头的?这是一个真话,人到七十岁对自己准备什么?对自己准备身后之事。身后是什么?积功累德,来生有好去处。这一生路已经走完了,准备来生。这是高度的警觉。所以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了,念念希望你们好,我的路走完了,帮助你们大家,毫无私心,这是存心。
我当年跟他的时候,深有所感,念念为众生,为社会,而没有丝毫为自己去著想。这是他一生自行化他成功的真正原因。讲经说法的技巧是从经验当中得来的,这个经验是累积的经验,参考古人的经验,参考今人的经验,再加上自己的经验,这是经验累积。他如何在讲台上灵活地运用,这是智慧。你懂得这些方法,你在讲台上不会运用,你没有智慧,诚敬就能感动诸佛护念,我们一般讲的佛菩萨保佑,真诚就能感动。虚假的、自私自利的也有人帮你忙,什么人?妖魔鬼怪。妖魔鬼怪也有小神通,也可以帮助你成功,但是最后他会把你毁掉,正与正相感,邪与邪相应,这是一定的道理。
所以我学习的时候听李老师讲经,观察他怎样用心?观察他如何运用这些方法,灵活地表演出来。我学的是这些东西,我并没有听他这一句怎么讲,这一段怎么讲,我不学那个,那是死的,所以观摩就非常重要了。我在台中十年,李老师在台中或者在其他地区讲经,我从来没有缺过一堂课,什么原因?细心观察,长时期观察,这样学到东西。所以我们要学讲经学讲演,最好的方法听别人讲经,听别人讲演。你不肯听,你决定就不会。你自己去搞闭门造车,摸不出来的,一定要观察入微。
今天讲这段经了,我们就听经,我曾经跟你们讲过,听经要做听经的准备工作,你才能听到东西。你没有准备工作的时候你叫白听,你们今天学不会的关键在此地。我听李老师讲经,他今天讲的这段经文,我一定先看,我要看几遍。他参考哪些注解,我把那些注解找到了,我也细细看看。听经的时候去观察,如果是我讲这段经文,我是怎么个讲法,他是怎么个讲法,我们就可以做一个比较。他那个讲法好处在哪里,我这个讲法缺点在哪里,你在这个里头就会有很大的进步。你要是毫无准备的这样去听经去,像一般普通人去听经去,这个耳朵听进去,那个耳朵出去了。
我有我一套方法,而且我这个方法在台中还用了十年,成就不是偶然,进步不是侥幸。偶然侥幸没有成功的道理,要脚踏实地,老老实实认真去做。老实认真不但在学经教里头,在生活上,在工作上,在处事待人接物上都要老实,都要认真。所以听教有听教一套方法,问题你会不会听,你听懂了多少?我们自己学习的这个经,跟老师讲的经不一样,对老师讲的这份工作,我们也要认真地来学习,为什么?原理是一样的,方法是一样的,表达技巧也是一样的,放在任何一部经论上都没有例外的,那个讲得不好的人讲经我们也要听,对自己有帮助、有进步。你听了之后就晓得哪些地方他讲得不妥当,如果我们上台讲这个经我们是怎么个讲法,自己很不容易发现自己的缺点,但是看别人很容易看。看到别人的优点我们要吸收,看到别人的缺点要反省我有没有,「有则改之,无则嘉勉」,这样才会进步。
李老师教人怎么知道他真诚?无私。他所知道的全盘托出,没有丝毫隐瞒。听的人那就看你了,你有心你真的就听进去接受了。你要是无意、含糊笼统过去了,说不定一两天忘得干干净净,他也无所谓了,几百个人听,几千个人听,有一、两个留意的那就很有价值了,有一、两个人听懂了,这个法就传下去了,所以我们听他老人家教诲他丝毫保留没有。得益浅深在乎个人,正是印光大师所讲的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」,这一点都不错。活到老,学到老,都学不了。等觉菩萨尚且要学习,都不敢懈怠,何况我们初学?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理,要抓住学习的机会,才会真正做到弘法利生,续佛慧命。我们这一生就没有空过,记住印祖的话,决定要求生净土,若不求生净土你的一生努力,即使积大功累大德不能超越六道轮回,都没有成就。你出不了六道轮回;换句话说,你决定在三恶道的时间长,三善道的时间短,这一定的道理,明白这个道理,晓得这个事实真相,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你才能真正舍得掉,为什么?害人的。
印光大师所讲的,他说:他一生上无片瓦,下无立锥,我也不怕死。你们懂得他这个话的意思?这个意思是说明老人家心地清净,一尘不染,不但一点染污都没有,远离恐怖颠倒。世间人哪个不怕死?死是最大的恐怖,他没有了,远离恐怖颠倒,六根清净,一尘不染,这是我们修行的好榜样。
所以只要至诚、恭敬,老老实实去念佛、修学,做自行化他的工作,把佛法介绍给社会广大的群众,自然与诸佛菩萨、护法龙天感应道交。一生当中无论是顺境、逆境都是佛菩萨安排,处在这个境界里一定是安然、自在,决定没有退转的。如果我们起心动念为了我,就退转了。一切时、一切处一切顺逆境缘当中,都不去想「我」,这个就是精进不退。一想到「我」你要警觉到,退转了,退得太多了,又回到坚固的我执、法执。
上讲台一个很明显的例子,所有上讲台古今的大德都有同样的一个现象?感应。你自己准备这一套讲得材料,上了讲台之后,可能你所准备的一句都用不上,你所讲的是另外一套,讲出来的时候你自己也不晓得这个智慧从哪儿来的?佛力加持的,绝对不是你所准备的。你意想不到的,谛闲法师,你看《圆觉经》他有讲义,那是讲《圆觉经》他自己写了一些资料,可是他上台去讲他还是用这个讲义,所讲出的东西许多讲义里没有的,听众把它记录下来,有三、四个文学根机非常好的,有三、四个人记,记好之后统统交给江味农居士,江味农居士也是笔记之一,由江味农居士整理,整理送给老和尚看,老和尚看到都奇怪:好,这不错,这是我讲的?那个笔记记录就是《圆觉经亲闻记》,现在这两本书都出来了。
所以讲台上有三宝加持,真诚能求得感应。如果你担心:我这东西预备不出来,预备的不好,所以哪个人讲经我都不去,我要回家准备,不错,你上台的时候一点感应没有,你所讲的就是你的东西,你没有感应。准备是重要的,可是学习更重要,现在你们是顾了这一头疏忽那一头,顾了那一头疏忽这一头,你不能两面兼顾,两面均等那么才会成功。
我是希望你们成就,希望你们有超出别人的成就,这一些方法不是过来人说不出来,你们在其他地方听不到。所以你们靠自己这种学习态度非常非常艰难,可能一生走得很辛苦,都平平凡凡,没有什么大成就,这是事实。《华严经》好例子,为什么要参学、观摩?五十三参到处去看到处去学?采人之长,舍人之短这才能成就。阿弥陀佛建立西方极乐世界也是这个办法了,他去参观、观摩两百一十亿的佛刹,人家好的在哪里,吸收;不好的,改进,才成了极乐世界,不是在家里闭门造车,闭门妄想,搞不成功的。古人这些典籍里面、注疏里头这一点东西,可是那个活的人更重要,你现在面对的是现实的世界,你不了解这一层,光拿古人的东西讲给现在人听,你是全盘失败。这个我讲过很多,你叫现在人学古人,你叫外国人学中国人,这行不通的,注定失败。讲经的法师太少太少了,太希有了。你们发这个心很难得,一发心这诸佛欢喜。看你走的路子,你走的路子不对,那佛也摇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