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法—高度艺术弘扬 (共一集) 1997/12/16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:20-011-1216
佛法从最近这一、两年来看,好像这一切众生的机缘渐渐成熟了,成熟的相从哪里看出来?那就是我们将佛法介绍出去,大家欢喜接受,这就是众生的缘成熟了。这么好的东西介绍出去别人不喜欢,不肯接受,而拒绝它了,缘就没有成熟,没有成熟决定不可以勉强,一切总是要随缘才好。缘不成熟慢慢等待机缘成熟,所以你看诸佛菩萨是非常有耐心的,纵然等上千年万年、千劫万劫,他也很自然,不像我们凡夫心浮气躁等不及,这个不可以,一定要学佛菩萨有耐心,这也是属於忍辱波罗蜜,能够忍耐,等待机缘成熟。缘成熟之后,我们要随缘,要认真努力积极的去做,我们才对得起佛菩萨,对得起一切众生。缘没成熟,我们积极做,那是我们自己的过失;缘成熟了,不肯积极的做,也是我们的过失。无论做什么事情,一定要懂得中道的道理。佛法讲中道,儒家讲中庸。真正有智慧的人都能安住在中,用中。体是空,相是有,用要用中,用中是空有两边都不住,两边都顾到,这用中,这才是真实的智慧。
讲经说法,诸位在此地三个月,我们一起共修,知道这个事情不难,可是经教要讲得好,讲得透彻,讲得能够摄受大众,那的确不是容易事情,所以我们对於这桩事情,自行化他,不能看作很难,也不能够看作容易。能够讲得相应,上与诸佛的智慧、慈悲相应,下与一切众生的渴仰相应。众生仰慕佛陀,众生需要佛法,「佛法」这个名词他不知道,他需要的是离苦得乐,他需要的是破迷开悟,「离苦得乐,破迷开悟」,这就是佛法。我们要尽心尽力帮助他们,要真正的关怀大众,爱护大众,这是我们应当要做的工作,这个工作要做得好,必须自己本身要做个表率。
我们要了解现代世间这个社会发生什么毛病,毛病太多了,这么多毛病里面,孰轻孰重,这要能辨别清楚,重的先对治,轻的也不疏忽,这样子才会有效果。在海内外每个地区我们所接触到的这些广大的群众,病根最深的就是三毒增长,不但是增长,是加速度的增长,这个不得了。我在海外弘法二十年,一九七七年开始,今年九七年,走过许多国家地区,几乎每年都要去走一次,我最注重的就是观察众生的心理跟社会现象的变化,使我感觉到深深不安的就是贪瞋痴一年比一年严重,贪财、贪地位、贪权势、贪名,举世之人都搞贪瞋痴,这个社会还会有安定和平吗?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现象。
这二十年来,每一个地方常常讲经说法,劝勉大众,我们全心全力在做,效果不能说没有,不显著。最近这个一、两年得力於一些有心人士,将我们讲经的这些录相带送到电视台去播放,引起热烈的回响,这是好现象。哪些人拿去的我到现在都不知道,因为我们的东西从来都没有版权,我讲经讲完之后,录音带、录影带的流向都不知道,我从来没有过问过,我自己决定不保留,因为我自己对自己讲的东西是非常不满意,总觉得自己不够成熟。
美国的净宗学会,台湾同修告诉我,自从播放以来,播放差不多将近一年了,观众的回响非常好,从这个地方看,这个社会大众普遍需要佛法,这就是缘成熟了。需要佛法就可以能够造成一股风气,像新加坡这个地方也是今年才开始,法轮社讲经,竹林寺讲经了,在从前只有一个居士林,除这个之外都没有,这是很好的开始,慢慢带动新加坡所有的道场都讲经,这地方的佛法就兴起来了,整个社会风气会改变,人人都能够「息灭贪瞋痴,勤修戒定慧」,这个世间多美好!
佛法教化的目标就是在帮助社会大众,个人真实的幸福,各个家庭美满,事业顺利成功,社会和谐繁荣,国家安定强盛,这样才能达到世界和平,共存共荣,这是佛法教学的目标。佛法教学的责任就是我们这一批人,因此一定要发菩提心,不能不发心。发菩提心就是发舍己为人之心,深深明了社会的病态,我们要做出一个好模式给大家看,世人皆贪,我们不贪,不但不贪,我们能让能舍,世间人贪财,我们舍财;世间人贪权位,我们舍权位;世间人贪名利,我们舍名利,不但要口头上劝,文字上劝,我们本身要做到才能够取信於人,这就是作师,「师」就是榜样,「师」就是模范,所以称为「师范」,师就是大众的表率。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能不能给社会做一个好的表率,只要我们把《无量寿经》上的教训统统做到了,就行了。
《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》,这个经本你们诸位有没有?多带几本。经本每个人多带几本,到国内必要的时候就可以翻印。这部经应当要讲解,好像有做出CD,文字的部分也有,文字的部分我没有改过,没有看过,你们用可以,不要流通,自己可以做参考。他们从录音带里面写下来的,我那个地方现在也有两册在那里,等我有时间看了之后,改过之后再印书。多读,多多的给人家讲解,真正是自利利他。
所有这一些病态,真正的根源就是对於事实真相迷惑了,这个根源在佛法里头叫无明,要破无明就得要智慧,要开智慧就必须要读经。由此可知,社会之病根,总而言之,就是不读书之过,这个书是圣贤书,不是普通的书。圣贤人的言语文字是从真心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,跟凡人的著作不相同,凡人的著作不是真实智慧,所以读书要读圣贤书。读圣贤书的目的就是希望成圣成贤,诸位一定要明了,作圣作贤并不是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地位,有很高很大的财富,不是的。
孔老夫子是圣人,孔老夫子在社会上没地位,也没有财富,他的学生颜回是大贤,真正是孔老夫子的第一个入门弟子。你看《论语》上记载他的生活,「一箪食,一瓢饮」,这样的生活换成别人,夫子赞叹得很好,换成别人,「人不堪其忧」,可是「回也不改其乐」,这就是圣贤人的生活,安贫乐道。箪食、瓢饮,就是吃饭的时候连碗都没有,喝水的时候杯子都没有。我们今天有个饭碗,有个茶杯,比颜回的生活就高很多了。箪食是竹子编的小竹篓,盛饭,喝水用葫芦瓢,贫穷到这样的地步,圣贤人。所以圣贤不在乎名位,不在乎财富,与这个不相干。他乐的是什么?宇宙人生的大道理,他明了,这个真乐,读书的目的在此地,所以明白这些道理,人人都会安分守己,安於自己的本分,天下太平。
这个社会是和谐的,人与人之间决定相敬相爱、互助合作,这是圣贤的教化,不是寻常的教育,我们为佛弟子要懂这个道理。我们今天所做的是圣贤事业,虽然我们是凡夫不是圣贤人,可是也很幸运,莫名其妙走上圣贤之道,走进他们的俱乐部,这也算是我们很幸运。既来之,那就得安之,就要真正好好的干,不要把这个俱乐部破坏了,破坏了那这个罪过就很重。我们一定尽心尽力维护这个道统,尽心尽力希望把这一桩事情做好,一定要知道舍己为人,事实真相彻底明白了,哪有放不下的道理?
《华严经》上说得多么透彻,诸佛如来作种种示现都是「刹那际」,「刹那际」的意思就是《般若经》上讲的「不可得」,就是《大般若经》讲「不可得」三个字,重复了几百遍,一部《大般若》六百卷从头到尾看完了,大概什么你也记不住,「不可得」决定会记住,为什么?重复了几百遍,印象太深了。身心世界,俱不可得,确实是「梦中佛事,水月道场」。这八个字是一个公式,一个原则。我们从事於佛教育,道场是水月道场,不是真的,水里头的月亮,我们做的事业是梦中佛事。把这个原则一推广,一般人的家庭,你生活在家里面,水月家庭,梦中生活;你做生意开个店,水月商店,梦中交易,你把这八个字一回味,尽虚空遍法界不离这八个字,这是事实真相。虽然是空花水月,可是还做得很认真,做得很努力,虽然认真努力做,心地很干净又一尘不染。为什么这么做?大慈大悲,还有很多没有觉悟的众生,把这个假的当作真的,他在里头受苦受难,我们真了解、真明白。真了解、真明白就是看破了,认真努力在这里做,一丝一毫都不松懈,跟诸位说,这叫放下了。放下不是什么都不做,是样样都在做,样样做得很逼真。
佛法不消极,不退却,给世间人做好榜样,所做的一切,包括自己的生活,都是为了一切众生。我们为什么要养这个身体?养这个身体不是为自己,是为了需要这个身体替众生服务,为这个而养身体,要为自己健康、长寿、快乐,错了,你把这个东西视为自己的,你就迷惑颠倒了。这个身体是服务众生的工具,所以你对这个身,你也就解脱了,有这个身很好,为大家服务,没有这个身也很好,可以休息一阵子,哪有不自在的道理?何况明了事实真相之后,觅生死了不可得,这是禅宗明心见性大德的话,这个话是真的,哪里有生死!生死没有了,生死是个相对的相,所有一切相对的都不存在,你从这一句话引申到一切法,这就对了。一切法里头相对的都不存在,你以为存在,那是你迷惑颠倒。
那么这回过头来,读圣贤书重要了,圣贤书里面最究竟、最圆满的是佛书,佛是一个究竟、圆满、彻底觉悟的人,我们一定要以他作标准。中国过去儒家标准的教科书有十三种,称为「十三经」,相传了两千多年,佛门里面的典籍就更多了。我昨天去参观商务印书馆纪念开馆一百周年,看到摊位上摆的有儒家的十三经,还有佛教十三经,有道教十三经,有禅宗十三经,好多的名堂摆在那个地方。我们净宗的经典,五经一论,六种。过去我对於初学的同学们,除净宗经论之外,我也选择了一些,总共是七种,七种里面,佛经有四种,一定要读,必读之书,《无量寿经》、《弥陀经》、《普贤行愿品》、《阿难问事佛吉凶经》,这个很重要,除这四种经之外,我选了儒家的四书,四书算一种,《了凡四训》、《感应篇》,我选这七种,这七种是必读之书。
《了凡四训》你要是念透了,你会深信因果,深信因果的好处是帮助你得定,你决定再不会有胡思乱想,你晓得一个人一生「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」,既然莫非前定,还有什么想头?你能够改变你所定的吗?如果你能改变你所定的,诸佛如来都会拜你作老师,都会做你的徒弟,为什么?诸佛如来没有这个能力,你有能力推翻因果定律,这还得了?所以真正明白这个道理,心永远是清净的,绝不强作主张,为什么?做不到的。你强作主张,变成事实了,那还是命里有的,命里没有,不可能,那何必我们自己强作主张,自己造这个业干什么?
改变因果有改变因果的一套方法,那就是断恶修善,真实智慧才能够改变。你没有智慧,没有德行,你永远受你的命运支配,这个是没法子的。只有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,自然它就改变了。我们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,这是修因,因胜,果就殊胜,依旧没有违背因果定律。不顺这个原理原则,所造作的把你原来的善因善果破坏了,你造恶因,后面得的是恶报,哪里有善果?《了凡四训》最重要教我们真正认识因果报应,丝毫不爽。
《阿难问事佛吉凶经》,这部经不长,里面内容教我们修学基本的态度,从伦理做起,孝亲尊师。首先教我们要亲近善知识,要依教奉行。第二段跟我们讲师道,怎样做老师,怎样做学生。如何能做到和谐,人与人的和谐,人与社会的和谐,人与自然的和谐。末后劝我们修五戒十善,行门里面的根本,所以这部经非常重要。我学佛,李老师第一部传给我的就是这部经,这是小乘经。
四书可以说是儒书里面的精华,宋朝朱熹编的,编得实在太好了。我过去常常想著,朱熹编这部书,他的灵感、启示是不是得自於《华严经》?朱熹学佛,对佛法有相当的造诣。《华严经》是佛门里面最完善的教科书,有理论,有方法,末后还带表演,这些理论、方法如何落实在生活上,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做出来给我们看,这个教科书才叫真正圆满。那四书很有这个味道,四书里面有理论:中庸,有方法:大学,也带表演,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是表演。《论语》,孔老夫子,你看看如何将中庸、大学的理论方法应用在他的生活上,他做出来给我们看,《孟子》也是表演,所以那个里面的架式很像《华严经》。孔孟之道在哪里?就是学庸,大学、中庸,他们做到了,不但理解,做到了。
《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》好,《大宝积经》的第二十五会,内容里面所叙述的,可以说全部都是我们现前佛门四众弟子所犯的一些病忌,真正难得,佛给我们一一点醒。我们读了之后要记住,要常常以这个教训来检点自己,有过就改,人能改过,那就是圣贤之道,我们才真正能担负起续佛慧命、自度度他的使命。
我们是凡夫,自度要摆在第一位,这一点非常重要,虽然经上讲自己未度而发心度人,这菩萨发心,可是你要听清楚这个话的意思,那是菩萨,我们是凡夫不是菩萨。菩萨说自己未度是自己没成佛,他是等觉菩萨,他没成佛,他要自度是度成佛,他自己不肯自度,不自度了,去度化众生,人家是等觉菩萨,他有智慧、有能力,我们是凡夫。他那个自己未度的标准是成佛,我们自己未度是没出六道,那怎么行?必须自己要超越六道轮回,绝对不会再退转到六道轮回,那你菩萨发心可以,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,还要搞六道轮回,还要堕三途去受苦,那你就错了。所以自己未度是讲的菩萨,不是讲的凡夫,甚至於连二乘都不包括在其中。
由此可知,我们这一生真正第一个目标决定求生净土,这一条路是我们肯定走得通的,我们见阿弥陀佛的愿望决定不会失望的,一定可以办得到的。古德所谓的「但得见弥陀,何愁不开悟?」我们把这一桩事情摆在第一,其余的事情都是鸡毛蒜皮,决定不能放在心上。我们对社会、对大众只尽教化之责,在我们自己本位上做一个好样子,「敦伦尽分,闲邪存诚」,这是做出样子给别人看。「老实念佛,求生净土」,这是自己一生当中唯一的一桩大事。
弘法在这一个时代,特别是将来二十一世纪,我们现在已经看出迹象,一定要用大众传播工具,要用卫星电视,要用电脑网路,尤其要注意的,如何用高度艺术来表达。现在在中国、外国,普遍受欢迎的是电视的连续剧,如何能把大藏经变成电视连续剧来教化众生,这是我们应当要做的。所以我昨天去看那个书展,我特别去看这个戏剧,我买了两、三套元曲,买回来翻翻看看。我想第四届的同学,第一届因为时间耽误掉了,没有什么成就,第二届,我们做了《无量寿经》的科判;第三届,你们做了《无量寿经》的注释,第四届做《无量寿经》的连续剧剧本。下一届我就要让同学们来研究,怎么样把《无量寿经》里面的情节写成剧本,如何把它搬到电视台去,我们来尝试。所以我在想的时候,在元曲里选个一、两种,影印出来给同学们做参考,怎么样学编剧本,不会编不怕,发真诚心,佛菩萨加持。
在前清,大概在康熙、乾隆的时候,我记不得了,有一位法师编了一个剧本叫《归元镜》,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,内容是净宗三位大师的事迹。第一位是慧远大师,第二位是永明延寿,第三位是莲池,这三位大师一生的事迹搬上舞台去表演,那是京剧。我那个书在你那个地方,你已经搬到马来西亚去了。我这个书有两套,里面有一套是用新式标点,上下两册,那个很好看,看起来非常醒目。注意在那里整理书的时候,那两本最好能找出来,找出来我们翻印。台湾翻印的是从前木刻版,木刻版的标点不醒目,没有这个重新排的好,如果我们要印的话,这个可以把它多印一些来流通。
我们现在要动脑筋做这个工作,我们要把佛经经典的内容讲得详详细细,明明白白,作为剧本的素材,他们以这个原则去构想剧情内容,然后把它写成剧本,可以编成一般无线电广播的话剧广播,另外就是电视台编成连续剧来表演,这比我们在讲台上讲经说法效果大多了。所以我这几天动脑筋想这一桩事情,到书店搜集这些参考资料,准备下一届做这个工作,统统做《无量寿经》。这个要搞出来的时候,我想赵朴老一定欢喜得不得了,那我们《无量寿经》才是真正完备,种种本子都有了,连剧本都有了。
佛法从最近这一、两年来看,好像这一切众生的机缘渐渐成熟了,成熟的相从哪里看出来?那就是我们将佛法介绍出去,大家欢喜接受,这就是众生的缘成熟了。这么好的东西介绍出去别人不喜欢,不肯接受,而拒绝它了,缘就没有成熟,没有成熟决定不可以勉强,一切总是要随缘才好。缘不成熟慢慢等待机缘成熟,所以你看诸佛菩萨是非常有耐心的,纵然等上千年万年、千劫万劫,他也很自然,不像我们凡夫心浮气躁等不及,这个不可以,一定要学佛菩萨有耐心,这也是属於忍辱波罗蜜,能够忍耐,等待机缘成熟。缘成熟之后,我们要随缘,要认真努力积极的去做,我们才对得起佛菩萨,对得起一切众生。缘没成熟,我们积极做,那是我们自己的过失;缘成熟了,不肯积极的做,也是我们的过失。无论做什么事情,一定要懂得中道的道理。佛法讲中道,儒家讲中庸。真正有智慧的人都能安住在中,用中。体是空,相是有,用要用中,用中是空有两边都不住,两边都顾到,这用中,这才是真实的智慧。
讲经说法,诸位在此地三个月,我们一起共修,知道这个事情不难,可是经教要讲得好,讲得透彻,讲得能够摄受大众,那的确不是容易事情,所以我们对於这桩事情,自行化他,不能看作很难,也不能够看作容易。能够讲得相应,上与诸佛的智慧、慈悲相应,下与一切众生的渴仰相应。众生仰慕佛陀,众生需要佛法,「佛法」这个名词他不知道,他需要的是离苦得乐,他需要的是破迷开悟,「离苦得乐,破迷开悟」,这就是佛法。我们要尽心尽力帮助他们,要真正的关怀大众,爱护大众,这是我们应当要做的工作,这个工作要做得好,必须自己本身要做个表率。
我们要了解现代世间这个社会发生什么毛病,毛病太多了,这么多毛病里面,孰轻孰重,这要能辨别清楚,重的先对治,轻的也不疏忽,这样子才会有效果。在海内外每个地区我们所接触到的这些广大的群众,病根最深的就是三毒增长,不但是增长,是加速度的增长,这个不得了。我在海外弘法二十年,一九七七年开始,今年九七年,走过许多国家地区,几乎每年都要去走一次,我最注重的就是观察众生的心理跟社会现象的变化,使我感觉到深深不安的就是贪瞋痴一年比一年严重,贪财、贪地位、贪权势、贪名,举世之人都搞贪瞋痴,这个社会还会有安定和平吗?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现象。
这二十年来,每一个地方常常讲经说法,劝勉大众,我们全心全力在做,效果不能说没有,不显著。最近这个一、两年得力於一些有心人士,将我们讲经的这些录相带送到电视台去播放,引起热烈的回响,这是好现象。哪些人拿去的我到现在都不知道,因为我们的东西从来都没有版权,我讲经讲完之后,录音带、录影带的流向都不知道,我从来没有过问过,我自己决定不保留,因为我自己对自己讲的东西是非常不满意,总觉得自己不够成熟。
美国的净宗学会,台湾同修告诉我,自从播放以来,播放差不多将近一年了,观众的回响非常好,从这个地方看,这个社会大众普遍需要佛法,这就是缘成熟了。需要佛法就可以能够造成一股风气,像新加坡这个地方也是今年才开始,法轮社讲经,竹林寺讲经了,在从前只有一个居士林,除这个之外都没有,这是很好的开始,慢慢带动新加坡所有的道场都讲经,这地方的佛法就兴起来了,整个社会风气会改变,人人都能够「息灭贪瞋痴,勤修戒定慧」,这个世间多美好!
佛法教化的目标就是在帮助社会大众,个人真实的幸福,各个家庭美满,事业顺利成功,社会和谐繁荣,国家安定强盛,这样才能达到世界和平,共存共荣,这是佛法教学的目标。佛法教学的责任就是我们这一批人,因此一定要发菩提心,不能不发心。发菩提心就是发舍己为人之心,深深明了社会的病态,我们要做出一个好模式给大家看,世人皆贪,我们不贪,不但不贪,我们能让能舍,世间人贪财,我们舍财;世间人贪权位,我们舍权位;世间人贪名利,我们舍名利,不但要口头上劝,文字上劝,我们本身要做到才能够取信於人,这就是作师,「师」就是榜样,「师」就是模范,所以称为「师范」,师就是大众的表率。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能不能给社会做一个好的表率,只要我们把《无量寿经》上的教训统统做到了,就行了。
《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》,这个经本你们诸位有没有?多带几本。经本每个人多带几本,到国内必要的时候就可以翻印。这部经应当要讲解,好像有做出CD,文字的部分也有,文字的部分我没有改过,没有看过,你们用可以,不要流通,自己可以做参考。他们从录音带里面写下来的,我那个地方现在也有两册在那里,等我有时间看了之后,改过之后再印书。多读,多多的给人家讲解,真正是自利利他。
所有这一些病态,真正的根源就是对於事实真相迷惑了,这个根源在佛法里头叫无明,要破无明就得要智慧,要开智慧就必须要读经。由此可知,社会之病根,总而言之,就是不读书之过,这个书是圣贤书,不是普通的书。圣贤人的言语文字是从真心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,跟凡人的著作不相同,凡人的著作不是真实智慧,所以读书要读圣贤书。读圣贤书的目的就是希望成圣成贤,诸位一定要明了,作圣作贤并不是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地位,有很高很大的财富,不是的。
孔老夫子是圣人,孔老夫子在社会上没地位,也没有财富,他的学生颜回是大贤,真正是孔老夫子的第一个入门弟子。你看《论语》上记载他的生活,「一箪食,一瓢饮」,这样的生活换成别人,夫子赞叹得很好,换成别人,「人不堪其忧」,可是「回也不改其乐」,这就是圣贤人的生活,安贫乐道。箪食、瓢饮,就是吃饭的时候连碗都没有,喝水的时候杯子都没有。我们今天有个饭碗,有个茶杯,比颜回的生活就高很多了。箪食是竹子编的小竹篓,盛饭,喝水用葫芦瓢,贫穷到这样的地步,圣贤人。所以圣贤不在乎名位,不在乎财富,与这个不相干。他乐的是什么?宇宙人生的大道理,他明了,这个真乐,读书的目的在此地,所以明白这些道理,人人都会安分守己,安於自己的本分,天下太平。
这个社会是和谐的,人与人之间决定相敬相爱、互助合作,这是圣贤的教化,不是寻常的教育,我们为佛弟子要懂这个道理。我们今天所做的是圣贤事业,虽然我们是凡夫不是圣贤人,可是也很幸运,莫名其妙走上圣贤之道,走进他们的俱乐部,这也算是我们很幸运。既来之,那就得安之,就要真正好好的干,不要把这个俱乐部破坏了,破坏了那这个罪过就很重。我们一定尽心尽力维护这个道统,尽心尽力希望把这一桩事情做好,一定要知道舍己为人,事实真相彻底明白了,哪有放不下的道理?
《华严经》上说得多么透彻,诸佛如来作种种示现都是「刹那际」,「刹那际」的意思就是《般若经》上讲的「不可得」,就是《大般若经》讲「不可得」三个字,重复了几百遍,一部《大般若》六百卷从头到尾看完了,大概什么你也记不住,「不可得」决定会记住,为什么?重复了几百遍,印象太深了。身心世界,俱不可得,确实是「梦中佛事,水月道场」。这八个字是一个公式,一个原则。我们从事於佛教育,道场是水月道场,不是真的,水里头的月亮,我们做的事业是梦中佛事。把这个原则一推广,一般人的家庭,你生活在家里面,水月家庭,梦中生活;你做生意开个店,水月商店,梦中交易,你把这八个字一回味,尽虚空遍法界不离这八个字,这是事实真相。虽然是空花水月,可是还做得很认真,做得很努力,虽然认真努力做,心地很干净又一尘不染。为什么这么做?大慈大悲,还有很多没有觉悟的众生,把这个假的当作真的,他在里头受苦受难,我们真了解、真明白。真了解、真明白就是看破了,认真努力在这里做,一丝一毫都不松懈,跟诸位说,这叫放下了。放下不是什么都不做,是样样都在做,样样做得很逼真。
佛法不消极,不退却,给世间人做好榜样,所做的一切,包括自己的生活,都是为了一切众生。我们为什么要养这个身体?养这个身体不是为自己,是为了需要这个身体替众生服务,为这个而养身体,要为自己健康、长寿、快乐,错了,你把这个东西视为自己的,你就迷惑颠倒了。这个身体是服务众生的工具,所以你对这个身,你也就解脱了,有这个身很好,为大家服务,没有这个身也很好,可以休息一阵子,哪有不自在的道理?何况明了事实真相之后,觅生死了不可得,这是禅宗明心见性大德的话,这个话是真的,哪里有生死!生死没有了,生死是个相对的相,所有一切相对的都不存在,你从这一句话引申到一切法,这就对了。一切法里头相对的都不存在,你以为存在,那是你迷惑颠倒。
那么这回过头来,读圣贤书重要了,圣贤书里面最究竟、最圆满的是佛书,佛是一个究竟、圆满、彻底觉悟的人,我们一定要以他作标准。中国过去儒家标准的教科书有十三种,称为「十三经」,相传了两千多年,佛门里面的典籍就更多了。我昨天去参观商务印书馆纪念开馆一百周年,看到摊位上摆的有儒家的十三经,还有佛教十三经,有道教十三经,有禅宗十三经,好多的名堂摆在那个地方。我们净宗的经典,五经一论,六种。过去我对於初学的同学们,除净宗经论之外,我也选择了一些,总共是七种,七种里面,佛经有四种,一定要读,必读之书,《无量寿经》、《弥陀经》、《普贤行愿品》、《阿难问事佛吉凶经》,这个很重要,除这四种经之外,我选了儒家的四书,四书算一种,《了凡四训》、《感应篇》,我选这七种,这七种是必读之书。
《了凡四训》你要是念透了,你会深信因果,深信因果的好处是帮助你得定,你决定再不会有胡思乱想,你晓得一个人一生「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」,既然莫非前定,还有什么想头?你能够改变你所定的吗?如果你能改变你所定的,诸佛如来都会拜你作老师,都会做你的徒弟,为什么?诸佛如来没有这个能力,你有能力推翻因果定律,这还得了?所以真正明白这个道理,心永远是清净的,绝不强作主张,为什么?做不到的。你强作主张,变成事实了,那还是命里有的,命里没有,不可能,那何必我们自己强作主张,自己造这个业干什么?
改变因果有改变因果的一套方法,那就是断恶修善,真实智慧才能够改变。你没有智慧,没有德行,你永远受你的命运支配,这个是没法子的。只有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,自然它就改变了。我们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,这是修因,因胜,果就殊胜,依旧没有违背因果定律。不顺这个原理原则,所造作的把你原来的善因善果破坏了,你造恶因,后面得的是恶报,哪里有善果?《了凡四训》最重要教我们真正认识因果报应,丝毫不爽。
《阿难问事佛吉凶经》,这部经不长,里面内容教我们修学基本的态度,从伦理做起,孝亲尊师。首先教我们要亲近善知识,要依教奉行。第二段跟我们讲师道,怎样做老师,怎样做学生。如何能做到和谐,人与人的和谐,人与社会的和谐,人与自然的和谐。末后劝我们修五戒十善,行门里面的根本,所以这部经非常重要。我学佛,李老师第一部传给我的就是这部经,这是小乘经。
四书可以说是儒书里面的精华,宋朝朱熹编的,编得实在太好了。我过去常常想著,朱熹编这部书,他的灵感、启示是不是得自於《华严经》?朱熹学佛,对佛法有相当的造诣。《华严经》是佛门里面最完善的教科书,有理论,有方法,末后还带表演,这些理论、方法如何落实在生活上,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做出来给我们看,这个教科书才叫真正圆满。那四书很有这个味道,四书里面有理论:中庸,有方法:大学,也带表演,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是表演。《论语》,孔老夫子,你看看如何将中庸、大学的理论方法应用在他的生活上,他做出来给我们看,《孟子》也是表演,所以那个里面的架式很像《华严经》。孔孟之道在哪里?就是学庸,大学、中庸,他们做到了,不但理解,做到了。
《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》好,《大宝积经》的第二十五会,内容里面所叙述的,可以说全部都是我们现前佛门四众弟子所犯的一些病忌,真正难得,佛给我们一一点醒。我们读了之后要记住,要常常以这个教训来检点自己,有过就改,人能改过,那就是圣贤之道,我们才真正能担负起续佛慧命、自度度他的使命。
我们是凡夫,自度要摆在第一位,这一点非常重要,虽然经上讲自己未度而发心度人,这菩萨发心,可是你要听清楚这个话的意思,那是菩萨,我们是凡夫不是菩萨。菩萨说自己未度是自己没成佛,他是等觉菩萨,他没成佛,他要自度是度成佛,他自己不肯自度,不自度了,去度化众生,人家是等觉菩萨,他有智慧、有能力,我们是凡夫。他那个自己未度的标准是成佛,我们自己未度是没出六道,那怎么行?必须自己要超越六道轮回,绝对不会再退转到六道轮回,那你菩萨发心可以,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,还要搞六道轮回,还要堕三途去受苦,那你就错了。所以自己未度是讲的菩萨,不是讲的凡夫,甚至於连二乘都不包括在其中。
由此可知,我们这一生真正第一个目标决定求生净土,这一条路是我们肯定走得通的,我们见阿弥陀佛的愿望决定不会失望的,一定可以办得到的。古德所谓的「但得见弥陀,何愁不开悟?」我们把这一桩事情摆在第一,其余的事情都是鸡毛蒜皮,决定不能放在心上。我们对社会、对大众只尽教化之责,在我们自己本位上做一个好样子,「敦伦尽分,闲邪存诚」,这是做出样子给别人看。「老实念佛,求生净土」,这是自己一生当中唯一的一桩大事。
弘法在这一个时代,特别是将来二十一世纪,我们现在已经看出迹象,一定要用大众传播工具,要用卫星电视,要用电脑网路,尤其要注意的,如何用高度艺术来表达。现在在中国、外国,普遍受欢迎的是电视的连续剧,如何能把大藏经变成电视连续剧来教化众生,这是我们应当要做的。所以我昨天去看那个书展,我特别去看这个戏剧,我买了两、三套元曲,买回来翻翻看看。我想第四届的同学,第一届因为时间耽误掉了,没有什么成就,第二届,我们做了《无量寿经》的科判;第三届,你们做了《无量寿经》的注释,第四届做《无量寿经》的连续剧剧本。下一届我就要让同学们来研究,怎么样把《无量寿经》里面的情节写成剧本,如何把它搬到电视台去,我们来尝试。所以我在想的时候,在元曲里选个一、两种,影印出来给同学们做参考,怎么样学编剧本,不会编不怕,发真诚心,佛菩萨加持。
在前清,大概在康熙、乾隆的时候,我记不得了,有一位法师编了一个剧本叫《归元镜》,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,内容是净宗三位大师的事迹。第一位是慧远大师,第二位是永明延寿,第三位是莲池,这三位大师一生的事迹搬上舞台去表演,那是京剧。我那个书在你那个地方,你已经搬到马来西亚去了。我这个书有两套,里面有一套是用新式标点,上下两册,那个很好看,看起来非常醒目。注意在那里整理书的时候,那两本最好能找出来,找出来我们翻印。台湾翻印的是从前木刻版,木刻版的标点不醒目,没有这个重新排的好,如果我们要印的话,这个可以把它多印一些来流通。
我们现在要动脑筋做这个工作,我们要把佛经经典的内容讲得详详细细,明明白白,作为剧本的素材,他们以这个原则去构想剧情内容,然后把它写成剧本,可以编成一般无线电广播的话剧广播,另外就是电视台编成连续剧来表演,这比我们在讲台上讲经说法效果大多了。所以我这几天动脑筋想这一桩事情,到书店搜集这些参考资料,准备下一届做这个工作,统统做《无量寿经》。这个要搞出来的时候,我想赵朴老一定欢喜得不得了,那我们《无量寿经》才是真正完备,种种本子都有了,连剧本都有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