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弘法事业—须大智慧大耐心 - (共一集) 1997/11/21
弘法事业—须大智慧大耐心  (共一集) 1997/11/21 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:20-011-1121

  弘法、护法都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好事,是真正的善法,但是都必须真实通达佛法,契入境界,才能够将这桩事情做得圆满。如果是一个不懂佛法的人,凭著他的热情来做,不但做不圆满,可能里面是弊病丛生,收不到正面的效果,还起了许多副作用。

  所以我们看经典里面所记载的,为什么佛出现在世间,观察到这一方众生得度的机缘成熟了,以佛的身分示现在世间,还得要去劳累千佛同时出现来护持,一尊佛发心弘法利生,千佛发心来护法。不是菩萨发心,不是声闻发心,人天更谈不上,所以佛法才能够普度众生,法缘才有那么样的殊胜,影响才有这样的深广。「深」是讲时间长,影响到几千年,以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来说,影响到一万二千年,这是深;「广」是达到全世界。如果不是诸佛发心来拥护、来护法,释迦牟尼佛也做不到,由此可知,护法跟弘法的功德是平等的,无二无别,是一不是二,佛为我们示现的如是,我们应当觉悟。

  我们发心弘法或者是护法,也要像诸佛一样,首先对佛法上要信解、要修持,要契入佛法的境界。佛法的境界就是大觉的境界,彻底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,觉而不迷,正而不邪,净而不染,这就入境界了。然后发心,或是弘法,或是护法,总在缘分。有缘分弘扬就做弘扬的工作,有缘分护持就极力做护持的工作,使佛法常住在世间,利益一切众生。真实的利益,确确实实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,然后才真正是所谓的「离苦得乐」。

  我们今天疏忽了前面这一句,极力在推动、在宣传,佛法是离苦得乐的,那我们冷静的去观察,现在学佛的人,有几个学佛的人是离苦得乐?没见到,学佛的人学得很苦,不但没得乐,得乐的迹象都看不到,原因在哪里?原因是依旧在迷。世间人迷於五欲六尘,很苦了;学佛的人,不但迷於五欲六尘,还迷於佛法,比世间人更苦!这些事实,我们看在眼里做何感想?迷在佛法当中这类的人,对什么叫佛法一无所知,真正所谓是迷信,要参加许许多多的活动,要出钱出力,带给他许许多多的压力。

  我还听到有许多在佛门活动里面出钱出力的,自己没有这个力量,去借高利贷,这是苦中再加苦,哪里得乐?借贷要还钱的,经营不善的要破产。这些苦难都是因为学佛而带来的,佛法给众生真实的利益在哪里?我们同学一定要明白这个事实真相,知道佛的大慈大悲,不愿意给众生带来一丝毫的勉强,不可以做的。佛法在哪里?经里面讲得很清楚,「观法如化」,这是你开悟了,世出世间法如梦幻泡影,「三昧常寂」,那你真正得福了,你真正得受用了,真的是离苦得乐了,心是寂净的。

  弘法利生我们要做,尽心尽力要做,做这个工作一定要懂得缘,你才会做得圆满;虽做心地清净,一尘不染,所谓是「梦中佛事,水月道场」。有一类人喜欢办大型的活动,动辄几千人、几万人,搞这个活动,好像是轰轰烈烈,这些活动能不能做?也都在个「缘」字,不能勉强,勉强就错误了。大的活动、小的活动,不见得大的活动影响大,小的活动影响小,不尽然,《华严经》里面告诉我们,大非定大,小非定小,所以「芥子纳须弥」。

  这个道理在今天科技发达的时代我们有些体会,我们的道场虽然很小,讲经说法的听众只有十来个人,这是小,可是我们将这个录相送到卫星电视上去广播,全世界的人都看到,小非定小,往往这个效果比几千万人聚会的那个活动效果还要殊胜,诸位想想,又何必去劳民伤财,搅和得大众身心不安,这哪里是佛法?今天这个社会,大众趋向於热闹,《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》里面一再提示,要我们「远离愦闹」,愦闹就是热闹,场面很大,这样的场面怎么能够叫心定下来?唯有心定下来才能开智慧。

  所以学佛人,二六时中一切境缘里面,都要保持清净无为,然后才能真正做到无所不为,先要做到无为,这属於根本智,根本智是无知而无所不知,无知是「三昧常寂」,无所不知才真正能观机,然后应机施教,功德才能够达到圆满。时节因缘一定要明了,世间有一类急躁的人,谚语里也常说「欲速则不达」,要有耐心去等待,用真实的智慧去观察。圆满的成熟,不一定要在自己这一代,自己这一代里头没有这个缘分,下种子,这是真实智慧,大慈大悲。菩提达摩当年到中国,将禅门的种子种在这个地方,一直到第六代才开花结果,何必要自己看到?这种作为就是真实智慧,大慈大悲。如果达摩当年要急著弘法利生,急著把这个法门普遍宣扬,那可能禅宗在中国昙花一现,以后就没有了,像成实、俱舍这两宗,在唐朝时候,短短的只有几十年的时间,以后就淹没而不彰了。

  凡是大事业、大成就、大因缘,一定要有很大的智慧,很大的耐力,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「一切法得成於忍」,没有耐力怎么能成就?今天大家看到净宗这个十年来,好像是弘扬的很快速,很普遍,这不是我们自己的力量,我们自己哪有这个能力?我们只不过做一点点增上缘而已。而这种现象我们能够体会到一些,第一个是众生净土缘熟,这是先决条件,如果修学的缘没成熟,佛菩萨也推不动,也没法子,众生的缘熟了,听到这个法门生欢喜心了,这就是缘熟了,而是诸佛菩萨、护法龙天在推动,我们怎么可以把人家的功德据为己有,哪有这种道理?我们看到许许多多传播的人,这里头这些人,如果不是佛菩萨化身而来的,也必定是佛菩萨加持,他才能做到。佛力加持的事情,《华严》里面讲得清楚,感应不可思议。

  我在这里举一个例子,佛力加持的事情,在台湾有一个人(这个人的名字我忘掉了),这是很久的事情了,他的母亲在美国生病,打电话给他,告诉他病得很重,他就想立刻到美国去照顾他的母亲。那个时候办护照、签证很难,他求观音菩萨,真是一片孝心。有几个人一起去办签证,到那里排队的时候,它有几个窗口,排队的人很多,另外窗口那边人稀少一点,他说是一个女的美国的移民官,对他非常友善,对他笑笑,招手叫他过来,马上就帮他办完了,他看到这个人这么友善,这么好,非常欢喜拿到签证了。

  过两天又有一个朋友要到美国去,他说:好,我陪你去,那个移民官很好,我跟她很熟,非常友善。带著这个朋友去,也到那里排队,就找那个窗口,同样一个人,那个人看到他的时候非常陌生,好像理都不理,根本不认识。他就非常非常奇怪,为什么才两天,就会变得这么生疏?所以孝心所感,佛菩萨加持的,那个加持的时间很短,只有几分钟,事情办完佛菩萨就走了,她就不认识你了,她对你就没有那分客气了。

  所以佛菩萨加持时间长短不一样,也是缘分,有的加持你几分钟,有的加持你几个小时,有的加持几天,有的加持几个月,有的加持几年,不一样。我们才恍然大悟,三宝的工作都是佛力加持的,得不到佛力加持那怎么行!上台讲经也是如此,你登上台的时候,这一个小时、两个小时得佛力加持,那就不一样了。怎样才能得佛力加持?这是李老师以前传授给我们的,「至诚感通」,真诚,我们就凭这一点,决定没有虚假,真诚心,真诚到极处就是至诚。为弘扬佛法、为利益众生、为帮助这个社会和谐、安全、繁荣,一片至诚,就能得佛菩萨的感应道交;我们这一边诚心没有了,那个感应立刻就消失了。

  什么是真诚?热心不是真诚,热心是烦恼;与清净平等觉、大慈悲相应的,就是真诚。曾国藩解释「诚」这个字的定义,他说得很好,跟佛法里头相应,他说「一念不生是谓诚」。真心离念,一念不生是真诚,真诚心就是清净心,真诚心就是平等心,真诚心就是觉心,真诚心起作用就是大慈大悲。所以我们写的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,下面八个字都是解释真诚的意思。十个字里头,实在讲就是讲「真心、诚心」,真心、诚心一定具足下面这四桩事情。常存这个心自然就有感应,自自然然就得佛力加持;不必求,求不到的,求是妄念,妄念怎么会有感应?

  由此可知,弘护工作要做得好,不能不深入经藏,我们今天读《无量寿经》,对《无量寿经》要深解义趣,那就是深入经藏,解得浅不行,自己一定要深入,对人家讲可以浅说,接引初机,自己要入得深,要解得透彻。我们能对於这个经典有十分的透彻,十分的理解,我们跟人家讲个一分、二分,当然自在。他能接受三分、四分,就给他讲三分、四分,能接受五分、六分,就给他讲五分、六分,应机说法。自己不可以说是我懂得一分、二分就可以了,这不行,自己一定要深入。你要想真正的深入,还是经上这两句话,你要认真去做「观法如化,三昧常寂」,就这么两句,这两句你才能入得深。

  所以佛经很妙,每一句都含摄一切句,每一个字都含摄全部的经文,这叫圆融具德,这种经才叫一乘了义,正如《华严》上所说的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,真正不可思议。经典不仅是读诵、听讲,一定要去实行,古德教人随文作观,这个观就是真正修行。随时随处都能提起观照功夫,而后在一切境缘当中,自然就不迷、不邪、不染了,这样功夫才得力了,才如法。否则的话,凭著一股热心去把佛法介绍给别人,推荐给别人,跟诸位说,那是福报,不是功德,是修福。修福来生在六道里面享受福报,了生死、出三界,福报不能解决,正是六祖能大师在《坛经》里面所讲的,生死大事福不能救,要慧,修福不能解决这个问题,这是我们必须要懂得的。

  福德跟功德完全不相同,功德里面一定有福德,福德里面没有功德。现在许许多多人把什么叫福德、功德分不清楚,以为修福就是修功德,以为修福就是佛法,错了,修福不是佛法。佛是觉的意思,佛法是觉悟之法,修福不是觉悟之法,修福还是在六道轮回里头,那怎么是佛法?所以佛法一定要修观,修正我们错误的见解、观念,这是真正的佛法。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总算是有缘遇到佛法,而且发心出家了,希望珍惜这个因缘,将弘护的工作做好,以此功德回向净土,决定往生,这一生来到这个世间就没有白过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