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道场—学道修道 (共一集) 1997/11/1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:20-011-1111
这几天也是为了澳洲重要的事情,不能不去处理,在短短的离开十天当中,我对这边同学们的活动还是非常的关怀,诸位研究讨论、小座、大座都很成功,听众的反应都非常好,这是很难得的。时间虽然不长,这些方法技巧、原理原则,大家都能够掌握得住。所以有些同学告诉我,这种培训班三个月就足够了,我说:没错。我们过去在李老师会下学习,时间是一个月,一个月当中就能把这些原理原则、方法技巧都能够学到。可是学到之后,重要的是要练习,如果缺乏讲台的实习,就很难成就了。讲台实习的时间是愈长愈好,所以我们三个月延长到四个月,没有其他的目的,就是希望诸位在讲台上能多有几次机会练习,目的在此地。
像现在我们进入第三个月,大家在讲台上几乎已经找不到什么毛病了,这种成绩是非常难得的,要紧的是希望找机会,决定不能让它间断,那没有不成就的。真实的成就当然要靠修持,要靠内证,如果不能证得三空三昧,契入华严三昧,我们不管怎么样讲法,都是浅显的,不能够称性。诸佛菩萨他们讲经是称性而谈,这就是见性之后,讲经那当然不一样,所以我们的功夫就非常非常重要。
修行的功夫,总而言之,不外乎「看破、放下」这四个字。「看破」是彻底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,「放下」是真正得清净心,世出世间法一尘不染,而后讲经说法,跟诸佛如来就没有两样了,真正入华严境界,这个经里面讲入华严三昧。华严三昧就是华严境界,你眼睛见到大方广佛华严,耳听到大方广佛华严,鼻嗅到、舌尝到、身触到、意知到,尽虚空遍法界总不外大方广佛华严,你就入华严三昧了,你就明心见性了。
清凉大师解释这部经,六相是解释现相,「大方广」三个字,「大」是自性的本体,「方」是自性的现相,「广」是自性的德用。六相是说明现相的真相,一刹那际六相圆融,你才真正了解这个所有的现相是一回什么事情,你见到真相了。十玄是讲的作用,这些现相的作用,这个作用也是一刹那际圆满具足。所以古德常说「圆融具德」,我们在古大德常常看到人家用这个名词,「圆融具德」,那是真正不可思议。这个境界在哪里?就在现前,从来没有离开过,只是众生凡夫粗心大意见不到,如果你见到了你才相信。一切诸佛如来尘说、刹说、无间断说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所以贵在能入,贵在能见,六根完全接触到这个境界,这个境界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,我们佛家讲明心见性,大彻大悟。悟后起修,没有一样不与大方广佛华严相应,大方广佛华严就是自性的体相德用,圆融具德。
但是我们要明了,众生有业障,於是诸佛菩萨以真实的智慧,无尽的悲愿,教化、帮助一切众生,依旧还要看缘分,缘不具足没用处,不但得不到利益,反而产生反面的效果,所以要观机、要随缘,这是示现在世间教化众生的重要原则。众生的机缘不成熟,一定要有耐心的等待,这个耐心是对我们讲的,在佛菩萨这里说不上,人家分别、执著完全都没有,哪有什么等待?众生有感,佛就有应;他现在没感,那你要应,那就是白应了,所以这个观机、随缘,对我们现前这个阶段来说就很重要了。凡事欲速则不达,名利决定是严重的障碍,一定要远离。
我在澳洲我们自己道场很小,信众也不多。我这次是第一次到雪梨去访问,华藏寺藏慧法师请我跟他们信徒见见面,结个法缘,我也趁这个机会看看他在那边建的道场,他到澳洲二十年,算是不错了。那天晚上讲演,听众大概有五、六百人,第二天在一个居士家里面聚会,本来这是人数很少的,他没通知几个人,没有想到也来了两百多人,我们到澳洲始终保持最低的姿态,尽可能的不告诉人,只有少数几个人晓得,还有这么多人来聚会。
布里斯本家里人听到了,来跟我说:我们跟人家比这比不上。好像对於别人道场这么大,信众这么多,感觉到非常的羡慕。我就告诉他:错了,那是形式,道场的庄严是实质,不在形式。我们这个道场十个人、八个人,十个、八个真正都有道德,将来个个都往生,你这个道场里头有十尊佛、八尊佛,还得了!这叫真正庄严。那种热闹道场,几千人、几万人,将来还是搞六道轮回,一个都不能成佛,算什么庄严?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,看到别人热闹就生羡慕的心了,你是心被境转,你还是凡夫,佛是白念了。佛法修行最低的功夫叫「八风吹不动」,你外头境界风一动你心就动了,这怎么行?
所以道场第一要清净,规模小维护容易,不求人,心地容易保持清净,有时间研究经教,一起共同薰修,这是无比殊胜的法缘,我们有这个缘分要珍惜,这是真正的成就,真实的成就。所以决定不可以搞很大的规模,招摇生事,惹来许许多多的是非烦恼,把你的清净、平等心破坏了,使你背负沈重的压力,这个错了,大错特错了。我们要走的路,一定要循著古圣先贤、祖师大德的足迹去前进,就不会有差错了。
中国在大陆许多寺院丛林,大部分国家建的,你们看到匾额上「敕建」,那是国家建的,不是私人建的。私人修行养道逐渐形成丛林,像莲池大师,原来人家只在山上住小茅蓬,这个人有道德,被人偶尔发现,就对他生起尊敬仰慕之心,於是传到外面就有人慕道而来求学,人多了,小茅棚不够住了,旁边再搭一间,人再多了再搭几间,这样自自然然形成了一个大丛林。不是有意去策画的,更不是去募款经营的,哪有这种道理?在中国古代寺院丛林,没有向人化缘的,都是一些施主自动布施的,除了国家帝王命令地方政府建立的之外,都是一些大富长者。
也许你们同修们知道九华山金地藏化缘,他那个九华山是化缘化来的,不是到处化小缘,化一个人的缘,闽公是这个地方的大财主,九华山是他私人产业,他向闽公化一块地,闽公说:你要多大的地?他说:我一袈裟就够了。没问题,那九华山全部都是我的,你要多少地我都给你多少地。他那一现神通,那一袈裟展开,把整个九华山罩住了。闽公赶快顶礼,九华山就奉献了。化缘化一个人的,哪里化那么多人,那成什么话?所以我们要懂这个道理。如果没有这个缘,那就是机缘不成熟,决定不能化小缘,化小缘人家轻视你,瞧不起你,像要饭的一样,到处去化小缘,那怎么可以?
我们今天如果建立道场,弘法利生,没有这个缘,决定不能做。我一生不干化小缘的工作,这个事情不能做,我们达拉斯的道场,成就那么大道场,我们的施主只有七个人,不是化小缘化来的,只有七个人,大概捐了一百五十万美金,七个人出的。我们这个道场成立了,其余出的一些小功德,那是随喜的,那不是我们问他要的,自动来的,功德箱里头捐一点,那自动的,那个都不算的。无论建立大小道场,你需要多少经费,我总觉得出钱的人不可以超过十个人,超过十个人你就太过分了。没有这个缘不做,有这个缘就做,你才做得自在,做得心安。心安则理得,理是什么?明心见性。心安就是清净心,就是禅定,因定开慧,你心不安你怎么会明理。
世间人喜欢搞热闹,喜欢表演,喜欢作秀,这现在很多佛法走上这个途径,这不是好事情,所收到的效果也对佛法稍稍掀起一点宣传的作用。我们在这方面,我们已经利用电视、利用广播、利用国际网路,做得比他们还要踏实,面比他们做得广,效果也比他们做得深,那好事情,何必要搞舞台表演,这个没有意义。别人搞名闻利养,我们也跟著后面,跟著人家尾巴去走,这个错误了,这铸成大错了。
佛法是讲民主的,佛门里面没有专制的,现代人讲民主自由开放,民主自由开放是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提倡的。所以僧团大小事物要做羯磨,羯磨是梵语,什么意思?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会议表决,少数服从多数。小事情白一羯磨,实在讲也就是在早晚课诵,在像吃饭的时候,小事情说一遍,跟大家宣布。我们佛门的通过,不要举手,也不要什么投票,那个麻烦,不说话就通过了;你有意见你就说出来,你就起来说话,没有意见就通过了,他的表决就默认了。重要的事情就说两遍,像现在这个会议里面三读通过,很谨慎的了;我们佛门比这个还谨慎,四次,白四羯磨,大事的时候要宣布四次,四次都没有人说话了,这通过了。民主!不是一个人说话能作数,能做主的,不是,僧团是民主的,僧团是开放的,几千年来祖宗的例子我们要遵守。
四个人在一起就是一个僧团,做大小事情都要仔细来商量应该怎么办法,你有好的意见可以提出来,我们来研究,来参考,怎么个做法要有程序,要有步骤,然后经过精密的策画才能够成功。不是说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,不可以的,大小事情都不可以的。这个样子在内,会引起内部的不满,至少你不尊重这个团体;对外面的时候,大众也不满,你不像一个僧团,怎么能够叫人心服口服?像这些事情,我们必须要知道。虽然我们发愿一生做教员,不当校长,这些事务上的事情我们不操心,我们没有责任,但是我们要懂得,我们要认识哪个是如法的僧团,哪些是不如法的僧团。如法的僧团邀请我们,我们可以答应他,不如法的僧团邀请我们,我们也不能答应;不是说任何一个地方请我们去讲经、说法,我们都能够答应的,不可以的,要看看他们如法不如法。
他如法,我们去讲经说法对他有利益;不如法,我们去讲经说法,我们被他利用了,他搞名闻利养,我们被他利用了,那是我们愚痴,我们的过失。所以弘法需要高度的智慧,护法也要高度的智慧,弘法不容易,护法更难。弘护能配合得好,配合得恰到好处,这佛法在世间决定能够兴旺,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。这个里头最要紧的一个原则,不争名、不争利,一定要知道修养真实的道德,没有道德,经教讲得再好都是魔说,不是佛说。所以道德的的确确是摆在第一条,比什么都重要。
我这样的解释,是向布里斯本我们家里面这些四众同修们说明,他们才明了。我教他们怎么做法,弘护的工作不能够间断,也就是活动要继续,要常常办,不断的去办,但是人众以不超过三十个人为原则,像办佛学讲座、办佛七,人数都不超过三十人,我们照顾也很方便。人家到这个地方来七天或者是半个月,进入这个道场,心地清凉自在,他是来学道的、来修道的,不是来凑热闹的,人多是非就多,烦恼就多,特别是现代这个社会。
所以我们是小规模而不断的做,譬如如果是雪梨那边有同修要来参加我们的佛学讲座,人多了分两批,再多了分三批,我不会让你一次来;我一次只限定三十个人,你要有一百多人,我就给你分做三批、四批来。这样我跟悟行讲,你在那里讲经,你就可以讲三遍、讲四遍,讲得遍数愈多愈好,那么多人一起来,你一遍就讲完了。所以人不要多,我们自己遍数就讲得多,那么打佛七,一个七、两个七、三个七、四个七连著打,你说多好,你的心多清净。他们只参加一个七,这一个七走了,下一批又来了,打第二个七,真正受用是我们自己,我们常住等於说佛七不间断,讲经不间断。信徒少少,一批一批的,这个姿态很低,人家一看,他这个道场没什么,小猫小狗几只,不多,不会引起别人的嫉妒、障碍,减少一切毁谤,我们自己功夫不断,功夫相续,这个好。
那个形式搞大了,人搞的多了,所谓是「树大招风」,阻力就大了,毁谤也接踵而来了,如果我们没有智慧、没有定力,应付不了,那后面就是一败涂地,这个不可不知道。事情要做,有技巧、有方法,特别是现在这个科技发达,利用高科技,什么事情比古时候这些祖师大德们方便太多了,所以我们决定避免形式,我们利用科技,有效的来做这些弘法利生的工作,将佛法推扬到全世界。
所以今天有一个小教室就可以办得到,哪里要什么大形式,还要什么招牌?我们此地还有个弘法人才培训班,还有个招牌,从前李老师训练我们这批讲经的人,招牌都没有,只是台中佛教莲社经学班,台中莲社里面就加了一个经学班,加这么三个字,那个「经学班」就是我们的招牌,所以没有人知道。这个就是真正有智慧,有道德的人,注重实质,不注重形式。你看在台湾许多寺院都办佛学院,招牌挺响亮的,白圣法师在圆山临济寺挂的招牌是「中国佛教研究院」,招牌挺大,出不了人才。最早他在十普寺办的是「三藏佛学院」,还请我在那里教过书,招牌都很大,台中莲社李老师是没有招牌,没有招牌还培养不少人出来,到处讲经说法,由此可知,招牌不重要。
我这些天都在想《华严经》怎么个讲法,这个十天也没有白过,有了一点眉目了,我想明年我就开始讲《华严经》了,正式来开始讲《华严》。《华严经》讲的方式也没有办法在一个地方,还是要学释迦牟尼佛七处九会,李长者说十处十会。无论到哪个地方都讲这部经,然后把它连起来,就是一个全部的《华严》了。我们到一个地方去讲,讲的时候讲一品、讲两品,用这个方法来讲,它一共三十九品,末后两品经都很长。「离世间品」有五卷经文,里面讲了两千种法门;「入法界品」有四十卷,我们讲《四十华严》。这个里面有本会、末会,末会就是五十三参,五十三参每一参就是一会,那就是五十三会,加上本会,五十四会。
你们同学们想想,你们当中有没有读过《华严经》的?全经读过的?如果讲《华严》,你们想想应该怎么个讲法?先抓纲领,大纲抓住了,底下细目就好办了。《华严》的总纲领是什么?这个诸位要知道,总纲领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,文殊菩萨十波罗蜜,这是总纲领,全经不离这个纲领。所以你能够把经文每一品、每一章、每一节、每一个字、每一句,都紧紧的扣在十波罗蜜、十大愿王,就像这个车,行车不会越轨了,字字句句都是讲的十波罗蜜、十大愿王,那个十波罗蜜归纳起来就是六度,所以全经所说的六度、十愿。
我们净宗修学的科目五个科目,三学、三福、六和、三学、六度、十愿。所以全部《华严经》你要是用这个纲领来讲,非常得受用,就是字字句句都是说明这桩事情,也就是全经自始至终,都是说明三福、六和、三学、六度、十愿。我们依照这个原理原则来讲这部经,那这部经就很踏实了,完全会落在我们生活上,落实在我们的工作,落实在我们处事待人接物。不会说是讲的跟我们生活不相关,完全脱了节了,那有什么用处,这不是谈玄说妙。
《华严》如是,一切经又何尝不如是?里面稍稍有一点不同的,就是有的经从理上讲,有的经从事上讲,事里面有理,理里面有事,理事不二,一切经都不离开这个原则,掌握这个原则,无论什么经,你展开你就有头绪了,你晓得从哪里入。《华严》是以十愿为主,三福、六和、三学、十波罗蜜这是助,我们只要把它宾主辨别清楚就行了,十愿是主,其余四科是宾,这个经才能讲出味道出来,讲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,不能不读,不能不学,才有味道。
受持就用《无量寿经》,《无量寿经》是《华严》的结晶,是《华严》的精华,受持是愈简单愈好,理解是愈广博愈好,用的时候要用精华,解的时候要广博,所以你能够通达《华严》,那《无量寿经》讲的就得心应手,这是左右逢源。彭际清说《无量寿经》即是中本《华严》,很有见地,能说出这句话不容易。
这几天也是为了澳洲重要的事情,不能不去处理,在短短的离开十天当中,我对这边同学们的活动还是非常的关怀,诸位研究讨论、小座、大座都很成功,听众的反应都非常好,这是很难得的。时间虽然不长,这些方法技巧、原理原则,大家都能够掌握得住。所以有些同学告诉我,这种培训班三个月就足够了,我说:没错。我们过去在李老师会下学习,时间是一个月,一个月当中就能把这些原理原则、方法技巧都能够学到。可是学到之后,重要的是要练习,如果缺乏讲台的实习,就很难成就了。讲台实习的时间是愈长愈好,所以我们三个月延长到四个月,没有其他的目的,就是希望诸位在讲台上能多有几次机会练习,目的在此地。
像现在我们进入第三个月,大家在讲台上几乎已经找不到什么毛病了,这种成绩是非常难得的,要紧的是希望找机会,决定不能让它间断,那没有不成就的。真实的成就当然要靠修持,要靠内证,如果不能证得三空三昧,契入华严三昧,我们不管怎么样讲法,都是浅显的,不能够称性。诸佛菩萨他们讲经是称性而谈,这就是见性之后,讲经那当然不一样,所以我们的功夫就非常非常重要。
修行的功夫,总而言之,不外乎「看破、放下」这四个字。「看破」是彻底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,「放下」是真正得清净心,世出世间法一尘不染,而后讲经说法,跟诸佛如来就没有两样了,真正入华严境界,这个经里面讲入华严三昧。华严三昧就是华严境界,你眼睛见到大方广佛华严,耳听到大方广佛华严,鼻嗅到、舌尝到、身触到、意知到,尽虚空遍法界总不外大方广佛华严,你就入华严三昧了,你就明心见性了。
清凉大师解释这部经,六相是解释现相,「大方广」三个字,「大」是自性的本体,「方」是自性的现相,「广」是自性的德用。六相是说明现相的真相,一刹那际六相圆融,你才真正了解这个所有的现相是一回什么事情,你见到真相了。十玄是讲的作用,这些现相的作用,这个作用也是一刹那际圆满具足。所以古德常说「圆融具德」,我们在古大德常常看到人家用这个名词,「圆融具德」,那是真正不可思议。这个境界在哪里?就在现前,从来没有离开过,只是众生凡夫粗心大意见不到,如果你见到了你才相信。一切诸佛如来尘说、刹说、无间断说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所以贵在能入,贵在能见,六根完全接触到这个境界,这个境界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,我们佛家讲明心见性,大彻大悟。悟后起修,没有一样不与大方广佛华严相应,大方广佛华严就是自性的体相德用,圆融具德。
但是我们要明了,众生有业障,於是诸佛菩萨以真实的智慧,无尽的悲愿,教化、帮助一切众生,依旧还要看缘分,缘不具足没用处,不但得不到利益,反而产生反面的效果,所以要观机、要随缘,这是示现在世间教化众生的重要原则。众生的机缘不成熟,一定要有耐心的等待,这个耐心是对我们讲的,在佛菩萨这里说不上,人家分别、执著完全都没有,哪有什么等待?众生有感,佛就有应;他现在没感,那你要应,那就是白应了,所以这个观机、随缘,对我们现前这个阶段来说就很重要了。凡事欲速则不达,名利决定是严重的障碍,一定要远离。
我在澳洲我们自己道场很小,信众也不多。我这次是第一次到雪梨去访问,华藏寺藏慧法师请我跟他们信徒见见面,结个法缘,我也趁这个机会看看他在那边建的道场,他到澳洲二十年,算是不错了。那天晚上讲演,听众大概有五、六百人,第二天在一个居士家里面聚会,本来这是人数很少的,他没通知几个人,没有想到也来了两百多人,我们到澳洲始终保持最低的姿态,尽可能的不告诉人,只有少数几个人晓得,还有这么多人来聚会。
布里斯本家里人听到了,来跟我说:我们跟人家比这比不上。好像对於别人道场这么大,信众这么多,感觉到非常的羡慕。我就告诉他:错了,那是形式,道场的庄严是实质,不在形式。我们这个道场十个人、八个人,十个、八个真正都有道德,将来个个都往生,你这个道场里头有十尊佛、八尊佛,还得了!这叫真正庄严。那种热闹道场,几千人、几万人,将来还是搞六道轮回,一个都不能成佛,算什么庄严?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,看到别人热闹就生羡慕的心了,你是心被境转,你还是凡夫,佛是白念了。佛法修行最低的功夫叫「八风吹不动」,你外头境界风一动你心就动了,这怎么行?
所以道场第一要清净,规模小维护容易,不求人,心地容易保持清净,有时间研究经教,一起共同薰修,这是无比殊胜的法缘,我们有这个缘分要珍惜,这是真正的成就,真实的成就。所以决定不可以搞很大的规模,招摇生事,惹来许许多多的是非烦恼,把你的清净、平等心破坏了,使你背负沈重的压力,这个错了,大错特错了。我们要走的路,一定要循著古圣先贤、祖师大德的足迹去前进,就不会有差错了。
中国在大陆许多寺院丛林,大部分国家建的,你们看到匾额上「敕建」,那是国家建的,不是私人建的。私人修行养道逐渐形成丛林,像莲池大师,原来人家只在山上住小茅蓬,这个人有道德,被人偶尔发现,就对他生起尊敬仰慕之心,於是传到外面就有人慕道而来求学,人多了,小茅棚不够住了,旁边再搭一间,人再多了再搭几间,这样自自然然形成了一个大丛林。不是有意去策画的,更不是去募款经营的,哪有这种道理?在中国古代寺院丛林,没有向人化缘的,都是一些施主自动布施的,除了国家帝王命令地方政府建立的之外,都是一些大富长者。
也许你们同修们知道九华山金地藏化缘,他那个九华山是化缘化来的,不是到处化小缘,化一个人的缘,闽公是这个地方的大财主,九华山是他私人产业,他向闽公化一块地,闽公说:你要多大的地?他说:我一袈裟就够了。没问题,那九华山全部都是我的,你要多少地我都给你多少地。他那一现神通,那一袈裟展开,把整个九华山罩住了。闽公赶快顶礼,九华山就奉献了。化缘化一个人的,哪里化那么多人,那成什么话?所以我们要懂这个道理。如果没有这个缘,那就是机缘不成熟,决定不能化小缘,化小缘人家轻视你,瞧不起你,像要饭的一样,到处去化小缘,那怎么可以?
我们今天如果建立道场,弘法利生,没有这个缘,决定不能做。我一生不干化小缘的工作,这个事情不能做,我们达拉斯的道场,成就那么大道场,我们的施主只有七个人,不是化小缘化来的,只有七个人,大概捐了一百五十万美金,七个人出的。我们这个道场成立了,其余出的一些小功德,那是随喜的,那不是我们问他要的,自动来的,功德箱里头捐一点,那自动的,那个都不算的。无论建立大小道场,你需要多少经费,我总觉得出钱的人不可以超过十个人,超过十个人你就太过分了。没有这个缘不做,有这个缘就做,你才做得自在,做得心安。心安则理得,理是什么?明心见性。心安就是清净心,就是禅定,因定开慧,你心不安你怎么会明理。
世间人喜欢搞热闹,喜欢表演,喜欢作秀,这现在很多佛法走上这个途径,这不是好事情,所收到的效果也对佛法稍稍掀起一点宣传的作用。我们在这方面,我们已经利用电视、利用广播、利用国际网路,做得比他们还要踏实,面比他们做得广,效果也比他们做得深,那好事情,何必要搞舞台表演,这个没有意义。别人搞名闻利养,我们也跟著后面,跟著人家尾巴去走,这个错误了,这铸成大错了。
佛法是讲民主的,佛门里面没有专制的,现代人讲民主自由开放,民主自由开放是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提倡的。所以僧团大小事物要做羯磨,羯磨是梵语,什么意思?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会议表决,少数服从多数。小事情白一羯磨,实在讲也就是在早晚课诵,在像吃饭的时候,小事情说一遍,跟大家宣布。我们佛门的通过,不要举手,也不要什么投票,那个麻烦,不说话就通过了;你有意见你就说出来,你就起来说话,没有意见就通过了,他的表决就默认了。重要的事情就说两遍,像现在这个会议里面三读通过,很谨慎的了;我们佛门比这个还谨慎,四次,白四羯磨,大事的时候要宣布四次,四次都没有人说话了,这通过了。民主!不是一个人说话能作数,能做主的,不是,僧团是民主的,僧团是开放的,几千年来祖宗的例子我们要遵守。
四个人在一起就是一个僧团,做大小事情都要仔细来商量应该怎么办法,你有好的意见可以提出来,我们来研究,来参考,怎么个做法要有程序,要有步骤,然后经过精密的策画才能够成功。不是说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,不可以的,大小事情都不可以的。这个样子在内,会引起内部的不满,至少你不尊重这个团体;对外面的时候,大众也不满,你不像一个僧团,怎么能够叫人心服口服?像这些事情,我们必须要知道。虽然我们发愿一生做教员,不当校长,这些事务上的事情我们不操心,我们没有责任,但是我们要懂得,我们要认识哪个是如法的僧团,哪些是不如法的僧团。如法的僧团邀请我们,我们可以答应他,不如法的僧团邀请我们,我们也不能答应;不是说任何一个地方请我们去讲经、说法,我们都能够答应的,不可以的,要看看他们如法不如法。
他如法,我们去讲经说法对他有利益;不如法,我们去讲经说法,我们被他利用了,他搞名闻利养,我们被他利用了,那是我们愚痴,我们的过失。所以弘法需要高度的智慧,护法也要高度的智慧,弘法不容易,护法更难。弘护能配合得好,配合得恰到好处,这佛法在世间决定能够兴旺,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。这个里头最要紧的一个原则,不争名、不争利,一定要知道修养真实的道德,没有道德,经教讲得再好都是魔说,不是佛说。所以道德的的确确是摆在第一条,比什么都重要。
我这样的解释,是向布里斯本我们家里面这些四众同修们说明,他们才明了。我教他们怎么做法,弘护的工作不能够间断,也就是活动要继续,要常常办,不断的去办,但是人众以不超过三十个人为原则,像办佛学讲座、办佛七,人数都不超过三十人,我们照顾也很方便。人家到这个地方来七天或者是半个月,进入这个道场,心地清凉自在,他是来学道的、来修道的,不是来凑热闹的,人多是非就多,烦恼就多,特别是现代这个社会。
所以我们是小规模而不断的做,譬如如果是雪梨那边有同修要来参加我们的佛学讲座,人多了分两批,再多了分三批,我不会让你一次来;我一次只限定三十个人,你要有一百多人,我就给你分做三批、四批来。这样我跟悟行讲,你在那里讲经,你就可以讲三遍、讲四遍,讲得遍数愈多愈好,那么多人一起来,你一遍就讲完了。所以人不要多,我们自己遍数就讲得多,那么打佛七,一个七、两个七、三个七、四个七连著打,你说多好,你的心多清净。他们只参加一个七,这一个七走了,下一批又来了,打第二个七,真正受用是我们自己,我们常住等於说佛七不间断,讲经不间断。信徒少少,一批一批的,这个姿态很低,人家一看,他这个道场没什么,小猫小狗几只,不多,不会引起别人的嫉妒、障碍,减少一切毁谤,我们自己功夫不断,功夫相续,这个好。
那个形式搞大了,人搞的多了,所谓是「树大招风」,阻力就大了,毁谤也接踵而来了,如果我们没有智慧、没有定力,应付不了,那后面就是一败涂地,这个不可不知道。事情要做,有技巧、有方法,特别是现在这个科技发达,利用高科技,什么事情比古时候这些祖师大德们方便太多了,所以我们决定避免形式,我们利用科技,有效的来做这些弘法利生的工作,将佛法推扬到全世界。
所以今天有一个小教室就可以办得到,哪里要什么大形式,还要什么招牌?我们此地还有个弘法人才培训班,还有个招牌,从前李老师训练我们这批讲经的人,招牌都没有,只是台中佛教莲社经学班,台中莲社里面就加了一个经学班,加这么三个字,那个「经学班」就是我们的招牌,所以没有人知道。这个就是真正有智慧,有道德的人,注重实质,不注重形式。你看在台湾许多寺院都办佛学院,招牌挺响亮的,白圣法师在圆山临济寺挂的招牌是「中国佛教研究院」,招牌挺大,出不了人才。最早他在十普寺办的是「三藏佛学院」,还请我在那里教过书,招牌都很大,台中莲社李老师是没有招牌,没有招牌还培养不少人出来,到处讲经说法,由此可知,招牌不重要。
我这些天都在想《华严经》怎么个讲法,这个十天也没有白过,有了一点眉目了,我想明年我就开始讲《华严经》了,正式来开始讲《华严》。《华严经》讲的方式也没有办法在一个地方,还是要学释迦牟尼佛七处九会,李长者说十处十会。无论到哪个地方都讲这部经,然后把它连起来,就是一个全部的《华严》了。我们到一个地方去讲,讲的时候讲一品、讲两品,用这个方法来讲,它一共三十九品,末后两品经都很长。「离世间品」有五卷经文,里面讲了两千种法门;「入法界品」有四十卷,我们讲《四十华严》。这个里面有本会、末会,末会就是五十三参,五十三参每一参就是一会,那就是五十三会,加上本会,五十四会。
你们同学们想想,你们当中有没有读过《华严经》的?全经读过的?如果讲《华严》,你们想想应该怎么个讲法?先抓纲领,大纲抓住了,底下细目就好办了。《华严》的总纲领是什么?这个诸位要知道,总纲领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,文殊菩萨十波罗蜜,这是总纲领,全经不离这个纲领。所以你能够把经文每一品、每一章、每一节、每一个字、每一句,都紧紧的扣在十波罗蜜、十大愿王,就像这个车,行车不会越轨了,字字句句都是讲的十波罗蜜、十大愿王,那个十波罗蜜归纳起来就是六度,所以全经所说的六度、十愿。
我们净宗修学的科目五个科目,三学、三福、六和、三学、六度、十愿。所以全部《华严经》你要是用这个纲领来讲,非常得受用,就是字字句句都是说明这桩事情,也就是全经自始至终,都是说明三福、六和、三学、六度、十愿。我们依照这个原理原则来讲这部经,那这部经就很踏实了,完全会落在我们生活上,落实在我们的工作,落实在我们处事待人接物。不会说是讲的跟我们生活不相关,完全脱了节了,那有什么用处,这不是谈玄说妙。
《华严》如是,一切经又何尝不如是?里面稍稍有一点不同的,就是有的经从理上讲,有的经从事上讲,事里面有理,理里面有事,理事不二,一切经都不离开这个原则,掌握这个原则,无论什么经,你展开你就有头绪了,你晓得从哪里入。《华严》是以十愿为主,三福、六和、三学、十波罗蜜这是助,我们只要把它宾主辨别清楚就行了,十愿是主,其余四科是宾,这个经才能讲出味道出来,讲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,不能不读,不能不学,才有味道。
受持就用《无量寿经》,《无量寿经》是《华严》的结晶,是《华严》的精华,受持是愈简单愈好,理解是愈广博愈好,用的时候要用精华,解的时候要广博,所以你能够通达《华严》,那《无量寿经》讲的就得心应手,这是左右逢源。彭际清说《无量寿经》即是中本《华严》,很有见地,能说出这句话不容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