赋予厚望 (共一集) 1997/10/28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:20-011-1028
最近印尼的巴丹成立了净宗学会,这是印尼第一个净宗学会。昨天西班牙来了一个电话,那边也成立了一个净宗学会,这是在欧洲的第一个会。欧洲也有不少的城市读到《无量寿经》,有这边传去的这些经书、录相带、录音带,广泛的受到华侨界的欢迎。第一个会成立之后,在我想不久会有更多的净宗学会成立,这是净宗在世界发扬光大的一个好预兆。
弘法利生是一桩真实功德的大事,但是一般世人,依旧有不少人在排斥、在障碍,这些原因实在讲是我们做佛弟子的人宣导的工作做得不够,做得不圆满,使社会大众这一些疑虑、隔阂没能消除,他们不晓得我们在这里做些什么事情。我们在新加坡的情形亦复如是,好在新加坡的政府很贤明,到净宗学会来彻底调查了四次,这是李木源居士告诉我的。调查之后,他们肯定净宗对於这个社会有利益、有好处,所以现在净宗学会向新加坡政府申请办任何事情都非常顺利,就是他们对我们太了解了。
过去夏莲居老居士在往生之前曾经说,净宗将来会传遍世界,如果这一句话是真的,那么老居士的预言就是将来世界上一定会有和平、共存共荣的时代,这是好事。
净宗是大乘佛法,教导我们修学的基础就是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,明了自己在一生当中怎样去过日子。依据净宗经论的理论方法去修学,落实在生活上就是「三福、三学、六和、六度、普贤十愿」,无论是什么身分,无论是什么样的生活环境,无论是哪一种行业,都会过得很幸福、很美满、很快乐、很自在。人人都能够充满智慧、充满法喜、互助合作、共存共荣,这个社会、地区、世界是多么的美好!人人所期望的这一种美好的生活环境,但是始终没办法做到,大乘净宗佛教导我们这一套方法,就是要实现我们这个理想,我们有幸遇到了,应当认真努力学习,把这个教义发扬光大。
净宗在这个时代有这么大的影响力,受这么多人的欢迎,实在讲这是释迦牟尼佛预计的,如果没有这个现象,经典上世尊讲的这些话,我们就会怀疑。佛说「正法时期,戒律成就」,我们没见到,因为佛法传到中国是「像法时期」。佛灭度一千年,佛法传到中国,像法时期,禅成就,我们相信了,佛教传到中国之后,一直到明清,禅风都非常盛。禅风在中国非常普遍,非常兴旺,我们的确看到了,第二个一千年,禅成就。从第三个一千年往下去,这还有一万年,这末法时期,佛说了,「末法时期,净成就」,净土兴旺,这是必然的现象。这种成就我们要晓得,一个是契合这个时代众生的根性,他们迫切的需要,第二个就是一切诸佛如来、护法善神的护持。
我们在大乘法门、无量法门里面选择这个法门,也是很不容易的,如果不是智慧的选择,那是福德、因缘,没有这两个条件,你怎么会选择这个法门?选择这个法门跟如来的预计相应,相应一定得佛加持,这个事情会做得一帆风顺,可是我们做一定要认真,要说到,要做到。
佛教我们「孝养父母」,我们一定要做到,我们自己本身做不到,何以劝人?佛教我们「善护三业」,昨天你们在经上讲的,实在讲做人最低限度要遵守「十善业道」。不杀生,不但不能杀害众生,绝不做伤害一切众生之事,我们一定要做。我在澳洲看到一些工人在砍树,树上有鸟窝,工人爬上去看看,树上鸟窝里头还有蛋,於是这棵树就不砍了。要等还等半年,希望小鸟长大之后,能飞出去之后,再砍,有这种仁慈的心。驾车在马路上,看到马路上有小动物,车就停下来,绝不伤害一切众生。我们今天看到这个地区的人有福报,有他的道理在。他们虽然没有闻过佛法,他们真的做到不杀生,不伤害众生。
不偷盗,不义之财决定不取,不义就是不应该得到的,绝不取。十善主要是对在家人说的,不邪淫,身业清净,这做人的基本道理。口业,第一个不妄语,绝不欺骗一切众生。做人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诚实,不诚实怎么能讲经?佛经是从自性真诚心中流露出来的言语,所以不诚与佛法就根本不相应,那怎么能讲经?不恶口,不说粗鲁的话,不说叫人听到不舒服的话。不两舌,两舌是挑拨是非。不绮语,绮语是花言巧语,欺骗众生,说得非常动听,目的是欺骗人。我们要真正做到。意业不贪、不瞋、不痴,名闻利养,五欲六尘,绝不动一毫贪心,知足常乐,守住自己的本分,就非常快乐、非常自在。
平平安安过这一生,平安是大福报,为什么?清净心生智慧。心不平是生烦恼,人得到再大的权势,再大的财富,如果心不平静,那一生还是空过,为什么?人生很短,死了以后就三途去了,不学佛的人不知道,我们学佛的人太清楚了。这一生短短的几十年算得了什么?生活再清苦我们也忍耐过去。心地清净,常生智慧,这里面就是自在,真正得大自在,自在才是幸福美满的人生。
所以修行人为什么喜欢跟大自然为伍,这是现代人很难体会的。我们愿意到哪里去住?山明水秀,人迹很少的地方,我们选择这个地方去住,我们不搞那个闹市,那乌烟瘴气的地方,我们不住那些地方,所以我们一定选择在乡下、在郊区,人烟稀少的地方。心清净,身清净,环境也清净,你的道业才能增长。
我年岁大了,许多地方都希望我去,我实在不想去走了,有你们这么多同学到全世界宣扬,足够了。我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,还有精神,还有体力,可以跟大家在一起做经教研习的工作,希望能够有一个很幽静的环境。新加坡还不是理想的地方,这是个大都市,是个热闹的闹区,我们在这个小地方,闹中取静,但是周边的环境并不理想。这是福报,也是缘分,佛法从缘生,我们今天有这么一个好的缘分,也尽量充分的去利用它。
所以中国自古以来,你看道场都建立在山林,不在都市,山林里面可以养道、可以修道、传道,释迦牟尼佛当年也不住都市,因为那个时候的僧团是实行托钵的制度,所以选择居住的处所离开都市不能太远。因为每天去托钵,所以他选择的距离大概都是三里、五里路的样子,那个时候走路,没有交通工具。五里路距离城市去托钵,来回就是走十里路,十里路在通常讲的时候差不多要走一个小时,往返一个小时去托一次钵,这个距离是可以的,再远就不方便了。所以选择居住的地方,因为这个条件的限制。
中国的道场比世尊当年的道场那要殊胜太多了,这个诸位如果有机会到印度去朝圣,你就了解了。为什么?因为中国出家人不托钵,住在深山里面,从山上走到山下的时候,走路两、三个小时,这是常有的事情,因为他不需要托钵,所以选择的居住条件比世尊要宽松得多了,这是一般世间人讲这修行人享清福。我们在这个社会里面依旧不能失掉这个观念,我们还是要享清福,远远的避开这些闹区、都市。
这一次李木源居士发大心,实在是不可思议,我也没想到,他准备你们在这一届毕业的时候,召开一次全世界净宗大会,这个我没想到的。他安排我三天讲演,我说好,我答应他。这个大会开完之后,我就要退休了,我对净宗总有了交代了,我要找一个很清静的地方藏起来了,但是如果他办学,我一定会来帮助。如果讲经,我想不需要我了,你们每一个人现在都能讲,我每天听,听了都很欢喜,每一个人每一次都有进步,这个很难得。这两个月下来,你们都有信心了,这个方法技巧大概也摸到了,只要不断的去学习,熟能生巧。古代讲经的标准是要开悟,悟后起讲,那情形就不一样了。我们现在末法时期根性不如古人,也就是我们的烦恼、习气比古人重,这对开悟是很大的障碍,这种障碍也不是容易排除的,所以我们选择第二个方法,熟能生巧。人家是悟能生巧,我们不能悟,我们熟,熟能生巧,这样就好,诸位要知道,熟透了就开悟了。
这里面的关键就是解行一定要相应,这就刚才讲到的,说到一定要做到。说实实在在的,做到不难,人家都认为这个做好难好难,做不难,解难。佛法确实是知难行易,就是你对於宇宙人生真相了解,这太难了,如果你真正了解,行是太容易了。佛门里头有个比喻,「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」,「屠刀」是什么?烦恼,妄想、烦恼、执著,这经上常讲的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这个东西放下就成佛了。你为什么放不下?你了解不够透彻。所以为什么放不下?没看破。为什么没看破?放不下。释迦牟尼佛辛辛苦苦四十九年天天为我们讲经说法,目的在哪里?就是教我们看破而已。真看破了,佛一句话没得说了,还有什么好说的?看破自然放下,放下就是佛菩萨。放下之后,大慈悲心就生起来了,帮助一切众生看破,帮助一切众生放下,这就是佛法的事业了。
我们能为佛弟子,我们要传承佛的家业,传承佛的家业第一桩事情就是我们自己要做到。你真正得到佛法的利益,真正得到受用,真正得到法喜充满、自在快乐,处事待人接物充满智慧,你得到这样真实的受用,你才有能力去帮助别人。所以佛经里面常讲,度众生要先度自己,自己度了以后才能度别人,这个话是真的,一点都不假。未度自己先度别人,菩萨发心,这一句话说得没错,但是你不能听错了,「我自己没有度,先度别人,我是菩萨了」。你要想那是什么人?他未度自己,就是自己没有成佛,他是菩萨不是凡夫。成佛才叫圆满,我还没有成佛,我不要先成佛,我就先度众生去,众生成佛之后,我再成佛也不迟,这叫菩萨发心,他不是凡夫。这个话不能听错,听错那我们就受了大害了。
像智者大师给我们表现的,他能够全心全力照顾大众,把自己修行都耽误掉了,但是人家最低限度还可以有五品位往生,他的底限在此地,他能保持住,我决定有把握往生,我往生的品位低一点不在乎,我决定去得了,他有底限的。如果你的底限在六道里面,那就大错特错了。我们的底限决定是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,五品位往生是凡圣同居土,这是最低的底限,你这个底限拿不到的时候,你怎么可以度众生?所以一定要有这个底限,我可以牺牲品位,我来帮助一切大众,这是菩萨发心。有很多人听了这一句话产生误会,他一品烦恼都没断,一天到晚搞名闻利养,搞贪瞋痴慢,他要菩萨发心,先度众生,后度自己,度众生咱们不晓得度到哪里去,自己是决定堕三恶道,那底限在三恶道里,这不成话了,这不是佛的意思。
除净宗之外,在一般的底限都是明心见性、大彻大悟,那是他的底限。这个底限我们很清楚,就是圆教初住菩萨,别教初地菩萨,他是这个底限,这个底限再不会往下堕落。圆初住已经证得三不退,位不退、行不退、念不退,它是一个底限,他守住这个底限不往上求,而以全心全力帮助一切苦难众生,这是菩萨发心。所以佛在经里面讲的这些话,就怕我们错解意思。佛没有说错,我们会错意,这个决定不能怪佛。
你们这一次在此地做这个研习的工作,我看到你们生欢喜心。这个短时间的学习,你就找到一个门路了,无论是自己研教,或者是将来在佛学院里教别人,你就懂方法了,所有一切大小乘经论都可以如法炮制。第一个做科判,第二个做科注,这样大量流通,确实能够令水平很低的人都能够了解佛法,都能够依教奉行,对於整个世界的和平、繁荣、安定就有很大的贡献,这是不可思议的功德,那你这一生过得多有意义、多有价值!我们不要权力、不要地位、不要财富,什么都不要,对社会做这么大的好事,这个多有意义!诸佛欢喜。
昨天我们看到你们做了几张的样章,里面有一条必须要注意到的,就是一定要依科判分段,昨天的缺点就在此地,要依科判分段。小段如果连在一起的话,小段另抬头,另外起一行,这样就很清楚。几个小段合起来,这是一个中段,是一个大段,你在底下做合讲可以,但是小段的时候一定要很清楚,只注意这一点就好了,因为这个本子将来跟那个科,它能够对得起来,所以叫科注。这个不分的时候,程度高一点的人能够对得起来,水平低一点的人恐怕就有困难,所以我们要照顾他们。就是段落一定依据科判来分段,大段、小段、中段都要依科判,只把这一点做出来就好。你们做出来,文字的部分我来看一看,不妥当的我来给你们修订一下,这样就很好。
编排的方式可以,经文大字,注小字,解释是用中号字,很清楚。你们用电脑打字排版的,注最好是低一格,不要都平头,现在我看到你们都是平的,前面都是平的,平的就比较不好分。注跟解释都低一个字,经文高一个字,注低一个字,这个解释也低一个字。注低两个字,因为注很小,注是小字,解释这个字是中号字,解释的字跟经文,低一个字,比经文低一个字,注解比经文低两个字,这样看起来很清楚,非常醒目。做得很好,将来这个本子是非常有价值。这个做出来之后,《无量寿经》可以说是齐全了,有注、有解、有科、有会,又有科注,《无量寿经》的解释齐全了。我们科注,赵朴老看到就非常欢喜,这是这一部经的注疏齐全了,我说还差一点点,科注,科注出来,真的齐全了。
以后用这个方法,你们再去做《弥陀经》的科注,《弥陀经》的科判有莲池大师的,有蕅益大师的,莲池大师分得很细,蕅益大师的科也好,还有幽溪大师的《圆中钞》,近代的像圆瑛法师他们讲过,都曾经做过科判,都值得做参考。或者是依据他们的,或者是参考他们,自己重新编一个科判,都可以,然后再做一个科注,这些工作我就想交代给你们了。你们将来再教佛学院,或者有同参道友有这种机会在一块的时候,做这个工作。你们做出来了,可以把东西送给我看,我看了之后,不妥当的地方我给你们修订,就能够出书,这个出书,我可以负责任,帮助你们出书,只要你们自己真正肯努力去干。那个版是不是你们排的?就是这个注低两个字,这个释低一个字,就清楚了,这版本就好看了。
大家认真努力一下,我们这一届这一本书出来很有意义,这是你们到新加坡的成绩。我们会尽快的把这个东西印出来,只要你们的稿子完成之后,在台湾印很快,大概一个月就可以印出来,所以你们也很快可以拿到这本书。
最近印尼的巴丹成立了净宗学会,这是印尼第一个净宗学会。昨天西班牙来了一个电话,那边也成立了一个净宗学会,这是在欧洲的第一个会。欧洲也有不少的城市读到《无量寿经》,有这边传去的这些经书、录相带、录音带,广泛的受到华侨界的欢迎。第一个会成立之后,在我想不久会有更多的净宗学会成立,这是净宗在世界发扬光大的一个好预兆。
弘法利生是一桩真实功德的大事,但是一般世人,依旧有不少人在排斥、在障碍,这些原因实在讲是我们做佛弟子的人宣导的工作做得不够,做得不圆满,使社会大众这一些疑虑、隔阂没能消除,他们不晓得我们在这里做些什么事情。我们在新加坡的情形亦复如是,好在新加坡的政府很贤明,到净宗学会来彻底调查了四次,这是李木源居士告诉我的。调查之后,他们肯定净宗对於这个社会有利益、有好处,所以现在净宗学会向新加坡政府申请办任何事情都非常顺利,就是他们对我们太了解了。
过去夏莲居老居士在往生之前曾经说,净宗将来会传遍世界,如果这一句话是真的,那么老居士的预言就是将来世界上一定会有和平、共存共荣的时代,这是好事。
净宗是大乘佛法,教导我们修学的基础就是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,明了自己在一生当中怎样去过日子。依据净宗经论的理论方法去修学,落实在生活上就是「三福、三学、六和、六度、普贤十愿」,无论是什么身分,无论是什么样的生活环境,无论是哪一种行业,都会过得很幸福、很美满、很快乐、很自在。人人都能够充满智慧、充满法喜、互助合作、共存共荣,这个社会、地区、世界是多么的美好!人人所期望的这一种美好的生活环境,但是始终没办法做到,大乘净宗佛教导我们这一套方法,就是要实现我们这个理想,我们有幸遇到了,应当认真努力学习,把这个教义发扬光大。
净宗在这个时代有这么大的影响力,受这么多人的欢迎,实在讲这是释迦牟尼佛预计的,如果没有这个现象,经典上世尊讲的这些话,我们就会怀疑。佛说「正法时期,戒律成就」,我们没见到,因为佛法传到中国是「像法时期」。佛灭度一千年,佛法传到中国,像法时期,禅成就,我们相信了,佛教传到中国之后,一直到明清,禅风都非常盛。禅风在中国非常普遍,非常兴旺,我们的确看到了,第二个一千年,禅成就。从第三个一千年往下去,这还有一万年,这末法时期,佛说了,「末法时期,净成就」,净土兴旺,这是必然的现象。这种成就我们要晓得,一个是契合这个时代众生的根性,他们迫切的需要,第二个就是一切诸佛如来、护法善神的护持。
我们在大乘法门、无量法门里面选择这个法门,也是很不容易的,如果不是智慧的选择,那是福德、因缘,没有这两个条件,你怎么会选择这个法门?选择这个法门跟如来的预计相应,相应一定得佛加持,这个事情会做得一帆风顺,可是我们做一定要认真,要说到,要做到。
佛教我们「孝养父母」,我们一定要做到,我们自己本身做不到,何以劝人?佛教我们「善护三业」,昨天你们在经上讲的,实在讲做人最低限度要遵守「十善业道」。不杀生,不但不能杀害众生,绝不做伤害一切众生之事,我们一定要做。我在澳洲看到一些工人在砍树,树上有鸟窝,工人爬上去看看,树上鸟窝里头还有蛋,於是这棵树就不砍了。要等还等半年,希望小鸟长大之后,能飞出去之后,再砍,有这种仁慈的心。驾车在马路上,看到马路上有小动物,车就停下来,绝不伤害一切众生。我们今天看到这个地区的人有福报,有他的道理在。他们虽然没有闻过佛法,他们真的做到不杀生,不伤害众生。
不偷盗,不义之财决定不取,不义就是不应该得到的,绝不取。十善主要是对在家人说的,不邪淫,身业清净,这做人的基本道理。口业,第一个不妄语,绝不欺骗一切众生。做人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诚实,不诚实怎么能讲经?佛经是从自性真诚心中流露出来的言语,所以不诚与佛法就根本不相应,那怎么能讲经?不恶口,不说粗鲁的话,不说叫人听到不舒服的话。不两舌,两舌是挑拨是非。不绮语,绮语是花言巧语,欺骗众生,说得非常动听,目的是欺骗人。我们要真正做到。意业不贪、不瞋、不痴,名闻利养,五欲六尘,绝不动一毫贪心,知足常乐,守住自己的本分,就非常快乐、非常自在。
平平安安过这一生,平安是大福报,为什么?清净心生智慧。心不平是生烦恼,人得到再大的权势,再大的财富,如果心不平静,那一生还是空过,为什么?人生很短,死了以后就三途去了,不学佛的人不知道,我们学佛的人太清楚了。这一生短短的几十年算得了什么?生活再清苦我们也忍耐过去。心地清净,常生智慧,这里面就是自在,真正得大自在,自在才是幸福美满的人生。
所以修行人为什么喜欢跟大自然为伍,这是现代人很难体会的。我们愿意到哪里去住?山明水秀,人迹很少的地方,我们选择这个地方去住,我们不搞那个闹市,那乌烟瘴气的地方,我们不住那些地方,所以我们一定选择在乡下、在郊区,人烟稀少的地方。心清净,身清净,环境也清净,你的道业才能增长。
我年岁大了,许多地方都希望我去,我实在不想去走了,有你们这么多同学到全世界宣扬,足够了。我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,还有精神,还有体力,可以跟大家在一起做经教研习的工作,希望能够有一个很幽静的环境。新加坡还不是理想的地方,这是个大都市,是个热闹的闹区,我们在这个小地方,闹中取静,但是周边的环境并不理想。这是福报,也是缘分,佛法从缘生,我们今天有这么一个好的缘分,也尽量充分的去利用它。
所以中国自古以来,你看道场都建立在山林,不在都市,山林里面可以养道、可以修道、传道,释迦牟尼佛当年也不住都市,因为那个时候的僧团是实行托钵的制度,所以选择居住的处所离开都市不能太远。因为每天去托钵,所以他选择的距离大概都是三里、五里路的样子,那个时候走路,没有交通工具。五里路距离城市去托钵,来回就是走十里路,十里路在通常讲的时候差不多要走一个小时,往返一个小时去托一次钵,这个距离是可以的,再远就不方便了。所以选择居住的地方,因为这个条件的限制。
中国的道场比世尊当年的道场那要殊胜太多了,这个诸位如果有机会到印度去朝圣,你就了解了。为什么?因为中国出家人不托钵,住在深山里面,从山上走到山下的时候,走路两、三个小时,这是常有的事情,因为他不需要托钵,所以选择的居住条件比世尊要宽松得多了,这是一般世间人讲这修行人享清福。我们在这个社会里面依旧不能失掉这个观念,我们还是要享清福,远远的避开这些闹区、都市。
这一次李木源居士发大心,实在是不可思议,我也没想到,他准备你们在这一届毕业的时候,召开一次全世界净宗大会,这个我没想到的。他安排我三天讲演,我说好,我答应他。这个大会开完之后,我就要退休了,我对净宗总有了交代了,我要找一个很清静的地方藏起来了,但是如果他办学,我一定会来帮助。如果讲经,我想不需要我了,你们每一个人现在都能讲,我每天听,听了都很欢喜,每一个人每一次都有进步,这个很难得。这两个月下来,你们都有信心了,这个方法技巧大概也摸到了,只要不断的去学习,熟能生巧。古代讲经的标准是要开悟,悟后起讲,那情形就不一样了。我们现在末法时期根性不如古人,也就是我们的烦恼、习气比古人重,这对开悟是很大的障碍,这种障碍也不是容易排除的,所以我们选择第二个方法,熟能生巧。人家是悟能生巧,我们不能悟,我们熟,熟能生巧,这样就好,诸位要知道,熟透了就开悟了。
这里面的关键就是解行一定要相应,这就刚才讲到的,说到一定要做到。说实实在在的,做到不难,人家都认为这个做好难好难,做不难,解难。佛法确实是知难行易,就是你对於宇宙人生真相了解,这太难了,如果你真正了解,行是太容易了。佛门里头有个比喻,「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」,「屠刀」是什么?烦恼,妄想、烦恼、执著,这经上常讲的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这个东西放下就成佛了。你为什么放不下?你了解不够透彻。所以为什么放不下?没看破。为什么没看破?放不下。释迦牟尼佛辛辛苦苦四十九年天天为我们讲经说法,目的在哪里?就是教我们看破而已。真看破了,佛一句话没得说了,还有什么好说的?看破自然放下,放下就是佛菩萨。放下之后,大慈悲心就生起来了,帮助一切众生看破,帮助一切众生放下,这就是佛法的事业了。
我们能为佛弟子,我们要传承佛的家业,传承佛的家业第一桩事情就是我们自己要做到。你真正得到佛法的利益,真正得到受用,真正得到法喜充满、自在快乐,处事待人接物充满智慧,你得到这样真实的受用,你才有能力去帮助别人。所以佛经里面常讲,度众生要先度自己,自己度了以后才能度别人,这个话是真的,一点都不假。未度自己先度别人,菩萨发心,这一句话说得没错,但是你不能听错了,「我自己没有度,先度别人,我是菩萨了」。你要想那是什么人?他未度自己,就是自己没有成佛,他是菩萨不是凡夫。成佛才叫圆满,我还没有成佛,我不要先成佛,我就先度众生去,众生成佛之后,我再成佛也不迟,这叫菩萨发心,他不是凡夫。这个话不能听错,听错那我们就受了大害了。
像智者大师给我们表现的,他能够全心全力照顾大众,把自己修行都耽误掉了,但是人家最低限度还可以有五品位往生,他的底限在此地,他能保持住,我决定有把握往生,我往生的品位低一点不在乎,我决定去得了,他有底限的。如果你的底限在六道里面,那就大错特错了。我们的底限决定是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,五品位往生是凡圣同居土,这是最低的底限,你这个底限拿不到的时候,你怎么可以度众生?所以一定要有这个底限,我可以牺牲品位,我来帮助一切大众,这是菩萨发心。有很多人听了这一句话产生误会,他一品烦恼都没断,一天到晚搞名闻利养,搞贪瞋痴慢,他要菩萨发心,先度众生,后度自己,度众生咱们不晓得度到哪里去,自己是决定堕三恶道,那底限在三恶道里,这不成话了,这不是佛的意思。
除净宗之外,在一般的底限都是明心见性、大彻大悟,那是他的底限。这个底限我们很清楚,就是圆教初住菩萨,别教初地菩萨,他是这个底限,这个底限再不会往下堕落。圆初住已经证得三不退,位不退、行不退、念不退,它是一个底限,他守住这个底限不往上求,而以全心全力帮助一切苦难众生,这是菩萨发心。所以佛在经里面讲的这些话,就怕我们错解意思。佛没有说错,我们会错意,这个决定不能怪佛。
你们这一次在此地做这个研习的工作,我看到你们生欢喜心。这个短时间的学习,你就找到一个门路了,无论是自己研教,或者是将来在佛学院里教别人,你就懂方法了,所有一切大小乘经论都可以如法炮制。第一个做科判,第二个做科注,这样大量流通,确实能够令水平很低的人都能够了解佛法,都能够依教奉行,对於整个世界的和平、繁荣、安定就有很大的贡献,这是不可思议的功德,那你这一生过得多有意义、多有价值!我们不要权力、不要地位、不要财富,什么都不要,对社会做这么大的好事,这个多有意义!诸佛欢喜。
昨天我们看到你们做了几张的样章,里面有一条必须要注意到的,就是一定要依科判分段,昨天的缺点就在此地,要依科判分段。小段如果连在一起的话,小段另抬头,另外起一行,这样就很清楚。几个小段合起来,这是一个中段,是一个大段,你在底下做合讲可以,但是小段的时候一定要很清楚,只注意这一点就好了,因为这个本子将来跟那个科,它能够对得起来,所以叫科注。这个不分的时候,程度高一点的人能够对得起来,水平低一点的人恐怕就有困难,所以我们要照顾他们。就是段落一定依据科判来分段,大段、小段、中段都要依科判,只把这一点做出来就好。你们做出来,文字的部分我来看一看,不妥当的我来给你们修订一下,这样就很好。
编排的方式可以,经文大字,注小字,解释是用中号字,很清楚。你们用电脑打字排版的,注最好是低一格,不要都平头,现在我看到你们都是平的,前面都是平的,平的就比较不好分。注跟解释都低一个字,经文高一个字,注低一个字,这个解释也低一个字。注低两个字,因为注很小,注是小字,解释这个字是中号字,解释的字跟经文,低一个字,比经文低一个字,注解比经文低两个字,这样看起来很清楚,非常醒目。做得很好,将来这个本子是非常有价值。这个做出来之后,《无量寿经》可以说是齐全了,有注、有解、有科、有会,又有科注,《无量寿经》的解释齐全了。我们科注,赵朴老看到就非常欢喜,这是这一部经的注疏齐全了,我说还差一点点,科注,科注出来,真的齐全了。
以后用这个方法,你们再去做《弥陀经》的科注,《弥陀经》的科判有莲池大师的,有蕅益大师的,莲池大师分得很细,蕅益大师的科也好,还有幽溪大师的《圆中钞》,近代的像圆瑛法师他们讲过,都曾经做过科判,都值得做参考。或者是依据他们的,或者是参考他们,自己重新编一个科判,都可以,然后再做一个科注,这些工作我就想交代给你们了。你们将来再教佛学院,或者有同参道友有这种机会在一块的时候,做这个工作。你们做出来了,可以把东西送给我看,我看了之后,不妥当的地方我给你们修订,就能够出书,这个出书,我可以负责任,帮助你们出书,只要你们自己真正肯努力去干。那个版是不是你们排的?就是这个注低两个字,这个释低一个字,就清楚了,这版本就好看了。
大家认真努力一下,我们这一届这一本书出来很有意义,这是你们到新加坡的成绩。我们会尽快的把这个东西印出来,只要你们的稿子完成之后,在台湾印很快,大概一个月就可以印出来,所以你们也很快可以拿到这本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