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有体无—入佛知见 (共一集) 1997/10/2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:20-011-1025
学佛就是要学做个明白人,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,彻底明白就称之为「佛陀」,明白还没有达到究竟圆满就称之为「菩萨」。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什么?是「相有体无」,《般若经》上讲的「缘起性空」,是了不可得。我们虽然没有彻底明了,还没有开悟,如果能够体会到这个原则,把这个原则掌握到,我们的生活环境自然就有了很大的改变,这个改变就是不再造业,在现实的生活环境里面,你就不再起烦恼,就能够得清凉自在。
诸位晓得烦恼是魔障,生死也是魔障,《八大人觉经》里面讲的四种魔,你都能够不受他的干扰,因为你晓得事实真相,就是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这一句话要常常提醒自己。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「三心不可得」,「缘生之法,当体即空」,这几句话的确是言简意赅,把宇宙的真义、人生的真相讲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
凡是起了妄想分别执著都是与事实真相相违背,惹的一些麻烦,把原本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、变成六道轮回,甚至於坚固的情执将一真法界变成三恶道。所以佛告诉我们六道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,确实是梦幻泡影。你不明白,在境缘当中起了情执,这才变现这一种幻境,变现出这种梦境,你在里面受苦受难,谁给你的?没人给你,自作自受。堕阿鼻地狱,自作自受,现前种种痛苦也是自作自受。
佛菩萨看穿了,看清楚了,看明白了,所以将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,不再干这个事情了,於是与自性相应了。自性是空寂,自性是不可得,不可得就是真实般若智慧,《无量寿经》上讲的「住真实慧」就是住在这个地方,你才能得真正的自在,你才能够与自性体、相、用相应。学佛,「信」就是信这个道理;「解」,了解这桩事;「行」就是相应法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无不相应;「证」就是证明这一个事实真相,诸佛菩萨的心安住於此,也就是证得。
我们明白了,是不是真的明白?明白而没有做到就是不明白。不明白自以为明白,这叫邪见,佛不能救。就是一般世人所讲的成见,这个成见牢不可破,没有证得自以为证得。必须在行持上、在生活上与这些道理完全相应,那就是证得了。证得也没有证得的念头,如果有证得的念头,那你就又错了,所以真正证得的境界就是「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」,就是不可思议。有思有议,没证得。「思」是思惟,「议」是议论。所以真正契入这个境界,宗门开悟的这些大德常讲「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」,心里清楚明白。
契入这个境界的人,彼此都能够会心,可以用言语,也可以用种种动作来显示,契入境界的人都能够明了。虽然不用言语了,也能用言语,显示他的自在,这真正叫得大自在,这也就是《维摩经》上所谓的「入不二法门」,那个时候就运用自在了。言语即是非言语,表态即是非表态,我们现前境界又何尝不是?我们为什么不能契入?就是有妄想分别执著碍了事。我们总是把事情分做两节,言说就是言说,无言说就是无言说,决定是两桩事情不是一桩事情,我们在这里起了这种分别执著。契入的人没有分别执著。
为什么说言语即是非言语?言语,诸位想想是不是自性的作用?无言语也是自性的作用,都没有离开自性。言语是自性,无言语也是自性,所以它是一不是二,我们硬要把它分成二,那有什么法子?这就错了。诸位从这个例子就要能够推想,所谓「举一反三,闻一知十」,世出世间一切万法都是自性变现的。一切万法皆不可得,不可得就是一。「万法归一」,「一」是不可得。不可得就是真性、就是清净寂灭、就是无上智慧。一部《大般若经》讲了几百个「不可得」,有几百句,这三个字给人印象最深,六百卷《大般若》读下来,其他的忘光了,这一句决定忘不了,重复几百遍。
虽然不可得,并不叫你消极,「一切不可得了,算了,都不干」,那是不明道理,不知道事实真相,还是落在妄想分别执著里面,因为他不懂得「得」跟「不可得」是一不是二,他要执著一边就错了。所以诸佛菩萨示现的是大圆满,无论示现什么身分,示现某一种行业,你看看《华严经》五十三参,他们做得多积极、多认真,所以他不消极,他比我们世间人做得更认真、更积极。虽然那么认真努力积极在做,他的心地清净,一尘不染,为什么?他知道不可得,这才与自性相应。你执著不可得,一切都不干了,不相应,这执著「空」。凡夫不明白这个事实真相,执著「有」,拼命工作,拼命想得到,这执著「有」,与性德也不相应,他执著一边,他不晓得是一体。
所以佛菩萨告诉我们,「启建水月道场,大作梦中佛事」,这两句话我们不要想到,这大概是出家人建道场,诵经拜忏搞这些佛事,那你就把这个意思看得太窄小,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广大而无边际。道场是修道的场所,什么场所都是修道的场所。菩萨示现一个商人,做生意的,开个店,那个店就是他修道的道场,每天做生意应付客人就是作佛事,为什么?因为在这个里面修不可得,他在这个里头住真实慧。每天干得很认真、很努力、很起劲,心地一尘不染,确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所以他的事业就是镜花水月,梦中事业。他为什么要这么做?对自己来讲就是修行,就是大菩提、大涅盘。大菩提、大涅盘是在我们生活当中,哪里离开生活?哪里离开工作?马路上开计程车的,那个计程车就是他的道场,他每天载这些客人就是作佛事,问题就是你会不会,宗门常讲「会么」,会了的时候,无论哪个行业、无论什么身分都是佛菩萨。问题就是「你会么?」不会就是凡夫,苦恼的凡夫,生死凡夫。所以道场、佛事是广义的,不是狭义的。
所以为什么说佛成佛了,看到大地有情众生皆成佛道,你们想想这句话怎么解释,那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他契入以后,原来人人都是,都是这样的,就是他不觉。所以大地众生皆成佛道,成的什么?成的不觉的佛。他一觉,跟佛完全没有两样,迷觉一念之间。
所以我们明明知道一切不可得,而且在这个里面要认真努力去修学,空有两边不住,这个境界佛家不得已给它建立一个名词,叫「中道」。说个中道,你要再执著个中道,又错了,中道跟空有两边又对立了,又错了,所以末后才教「两边不立,中道不存」,那叫真正的中道。
由此可知,「觉」就怕分别执著,起一丝毫的分别执著就是无明,就迷了,无明就是不明。於世出世间一切法确实没有丝毫妄想分别执著,这个人觉悟了,明白了。我们这一生遇到这个希有难逢的第一法门,还是要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,往生品位才高。
「舍家弃欲,而作沙门」这八个字了不起,这八个字把菩萨道包括尽了,不是权教二乘人能做得到的,做得圆圆满满就是究竟的佛果。所以我们不要看到经上,「要上辈,很简单,就这么几个字,中辈说得那么多」,那几个字的境界比中辈大得太多了。中辈做得再多都还是有个范围、边际,上辈里头这八个字没有边际、范围。
我们开始起步学习讲经一定要守规矩,要真诚恳切才能学得好,一定要虚心,为佛法、为众生。为佛法就是将佛法发扬光大,普遍的推荐、介绍给社会大众,这是为佛法。为众生,希望众生接触到之后,他就能明了,他就能欢喜,他就能开解,依教修行证果,这是为众生。不为自己,而自己所得的利益无有穷尽,这个利益在经上常说,薰修,我们每天都在薰习,从来没有间断,这种薰修力量多大!
你们诸位在此地四个月,感觉到比过去学习的都踏实,都丰富,原因在什么地方?不是此地教得好,不是我们这里有什么特别了不起的本事,没有,甚至於我们能力不如别的道场,样样都不如人。我们得力在哪里?得力就是四个月当中天天不断,锲而不舍的在薰习,这是你们能体验到,能够看到的。我们天天在干,其他道场不干,一个月、半个月难得薰一次,那怎么行!我们是没有间断的在薰习,这一点成就真正的原因就在此地。换句话说,这样的成就人人都可以做得到,处处都可以做到。
刚才讲了,不但是寺院道场,开个店也行,家庭里头也是道场,成家就是建立道场,家人生活就是佛事,问题就是你会不会。会了,建一个家庭,那个家也是水月道场,家人在一块生活就是梦中佛事,这个家庭一定是非常的美满,真正的幸福,为什么?与法性相应。穿衣吃饭,佛事。所以诸位要能细心在这些地方体会,你才晓得佛法为什么常说「不可思议」,为什么佛法能够传到尽虚空遍法界,不是受一个地方人欢迎,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个不欢迎,为什么?自性,它与自性相应,那哪有不受欢迎的?自性就是自己本人,不是别人的事。
我们世间人讲一个好的东西,深入人心,那是假的,人心是阿赖耶识。意识、末那、阿赖耶是人心,那不是真的。佛法是契入真心,叫你真正明了万事万物与真心是一体的,与真心本来相应。只是众生迷而不觉,迷了还是相应,并不是迷了就不相应。要是迷了就不相应,佛成佛了,大地众生没成佛,还是凡夫,那是迷了不相应,迷了还相应,堕在阿鼻地狱也相应,所以这个叫不可思议。诸位如果能够深深体会到这个道理,接下来要紧的就是自己的心行与大道理相应,然后如来一切经教,你只要一展卷,迎刃而解,没有丝毫困难。因为如来经教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,你对於自性相应一分,你就明了一分;相应两分,你就明了两分;完全不相应当然会把经的意思错解,所以大乘经上常讲「相应之行」。
《华严》讲到「理事无碍」,从理上说的,理与事无碍,十法界就是一法界。「事事无碍」是从事相、从作用上来讲的,没障碍,这是真正得到大自在、大圆满。《华严》称之为「别教一乘」,就是事事无碍,《法华》称为「同教一乘」,他是理事无碍,没有到事事无碍,所以凡是讲到理事无碍的,「同教一乘」,讲到事事无碍才是「别教一乘」,究竟圆满。
古德讲「世间好语,佛说尽」,这个赞叹是真实的,所以这一切大乘经典真正是美不胜收,方东美先生所说的「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这是真话。哪一种享受最好?佛法,读经、研究讨论,这是最高的享受,享受到愈真实,那就是要相应。你明了的时候,你就能做到,做到,心里头那个念头就转过来了。古人所谓的「随文入观」,你读到这个经文,你的思想见解就改变了,你就开悟了,那就是真受用。怎样才能够真正做到随文入观?「观」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宇宙观、人生观,你对於宇宙人生的看法。「入观」是入如来的观,就是《法华经》讲的「佛之知见,入佛知见」,这是入观。我们为什么入不了?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。你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,知道一切法不可得,一切法,相有体空,你就能入得了佛的知见,入佛知见就是入观,那个享受你就得到了,世出世间第一等的享受。凡夫可怜,随文错解,这糟糕不糟糕!意思全解错了。他用他的妄想分别执著来解如来真实义,哪有不解错的道理?那不是随文入观,随文入迷。
由此可知,最重要的就是首先要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,相有体无,这个一定要明白。体是真空,「真空不空」,相是妙有,「妙有非有」。知道一切情执是「依他起性」,是「遍计所执性」,决定是虚妄的,决定是不可得的。《金刚经》上讲「三心不可得」,那是总说,《大般若经》讲得详细,说「一切法俱不可得」,所以说了几百种。那个不可得、不可得连起来二十多页是给你细说,不厌其烦的给你讲解,让你觉悟,对於一切法里头再不要起贪著之心了,你就得自在了。
一生当中的受用,没见性是属於修德的,见性就自在了。见性,像西方极乐世界一切随心所现,那是性德,见性才有那个境界。没有见性,我们一生的物质享受是修德,所以「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」,这是修德的,不是性德。既然一饮一啄都是你自己修自己得的,你还有什么好贪著?你要想多得一点就多修一点,你要得财富,那你要修财布施;你要得聪明智慧,你要修法布施;你要想得健康长寿,你要修无畏布施。没见性的,你一生的聪明、智慧、财富、健康长寿,修来的,不修哪里会得到?不可能的。所以一定要懂得业因果报,丝毫不爽。见性之后,往生之后,性德。
我现在读《无量寿经》比过去更亲切了,为什么?我们韩馆长现在在极乐世界,经上讲的她现在都受用到了,她在那里等我们。所以展开这个书,这是我们自己的家乡,家乡这么美好,非常亲切,读一遍就好像思故乡一样。我们今天在这个世间作客,在这个世间住旅馆,一切都可以随顺店主不必计较,我们在这儿时间很短暂,何必去认真?所以希望诸位明白这个意思,你才懂得修行的方法,懂得怎么个修法,怎么修就是怎么过日子,怎么样工作。人在世间都有工作,我们的工作是弘法利生,我们本分的事情才能够做得好,才能够做得逼真,才能够做得相应,给世间人做个好样子,真正是自利利他,成就无量功德,虽成就无量功德也不著成就功德之相,那就完全相应。
学佛就是要学做个明白人,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,彻底明白就称之为「佛陀」,明白还没有达到究竟圆满就称之为「菩萨」。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什么?是「相有体无」,《般若经》上讲的「缘起性空」,是了不可得。我们虽然没有彻底明了,还没有开悟,如果能够体会到这个原则,把这个原则掌握到,我们的生活环境自然就有了很大的改变,这个改变就是不再造业,在现实的生活环境里面,你就不再起烦恼,就能够得清凉自在。
诸位晓得烦恼是魔障,生死也是魔障,《八大人觉经》里面讲的四种魔,你都能够不受他的干扰,因为你晓得事实真相,就是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这一句话要常常提醒自己。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「三心不可得」,「缘生之法,当体即空」,这几句话的确是言简意赅,把宇宙的真义、人生的真相讲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
凡是起了妄想分别执著都是与事实真相相违背,惹的一些麻烦,把原本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、变成六道轮回,甚至於坚固的情执将一真法界变成三恶道。所以佛告诉我们六道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,确实是梦幻泡影。你不明白,在境缘当中起了情执,这才变现这一种幻境,变现出这种梦境,你在里面受苦受难,谁给你的?没人给你,自作自受。堕阿鼻地狱,自作自受,现前种种痛苦也是自作自受。
佛菩萨看穿了,看清楚了,看明白了,所以将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,不再干这个事情了,於是与自性相应了。自性是空寂,自性是不可得,不可得就是真实般若智慧,《无量寿经》上讲的「住真实慧」就是住在这个地方,你才能得真正的自在,你才能够与自性体、相、用相应。学佛,「信」就是信这个道理;「解」,了解这桩事;「行」就是相应法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无不相应;「证」就是证明这一个事实真相,诸佛菩萨的心安住於此,也就是证得。
我们明白了,是不是真的明白?明白而没有做到就是不明白。不明白自以为明白,这叫邪见,佛不能救。就是一般世人所讲的成见,这个成见牢不可破,没有证得自以为证得。必须在行持上、在生活上与这些道理完全相应,那就是证得了。证得也没有证得的念头,如果有证得的念头,那你就又错了,所以真正证得的境界就是「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」,就是不可思议。有思有议,没证得。「思」是思惟,「议」是议论。所以真正契入这个境界,宗门开悟的这些大德常讲「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」,心里清楚明白。
契入这个境界的人,彼此都能够会心,可以用言语,也可以用种种动作来显示,契入境界的人都能够明了。虽然不用言语了,也能用言语,显示他的自在,这真正叫得大自在,这也就是《维摩经》上所谓的「入不二法门」,那个时候就运用自在了。言语即是非言语,表态即是非表态,我们现前境界又何尝不是?我们为什么不能契入?就是有妄想分别执著碍了事。我们总是把事情分做两节,言说就是言说,无言说就是无言说,决定是两桩事情不是一桩事情,我们在这里起了这种分别执著。契入的人没有分别执著。
为什么说言语即是非言语?言语,诸位想想是不是自性的作用?无言语也是自性的作用,都没有离开自性。言语是自性,无言语也是自性,所以它是一不是二,我们硬要把它分成二,那有什么法子?这就错了。诸位从这个例子就要能够推想,所谓「举一反三,闻一知十」,世出世间一切万法都是自性变现的。一切万法皆不可得,不可得就是一。「万法归一」,「一」是不可得。不可得就是真性、就是清净寂灭、就是无上智慧。一部《大般若经》讲了几百个「不可得」,有几百句,这三个字给人印象最深,六百卷《大般若》读下来,其他的忘光了,这一句决定忘不了,重复几百遍。
虽然不可得,并不叫你消极,「一切不可得了,算了,都不干」,那是不明道理,不知道事实真相,还是落在妄想分别执著里面,因为他不懂得「得」跟「不可得」是一不是二,他要执著一边就错了。所以诸佛菩萨示现的是大圆满,无论示现什么身分,示现某一种行业,你看看《华严经》五十三参,他们做得多积极、多认真,所以他不消极,他比我们世间人做得更认真、更积极。虽然那么认真努力积极在做,他的心地清净,一尘不染,为什么?他知道不可得,这才与自性相应。你执著不可得,一切都不干了,不相应,这执著「空」。凡夫不明白这个事实真相,执著「有」,拼命工作,拼命想得到,这执著「有」,与性德也不相应,他执著一边,他不晓得是一体。
所以佛菩萨告诉我们,「启建水月道场,大作梦中佛事」,这两句话我们不要想到,这大概是出家人建道场,诵经拜忏搞这些佛事,那你就把这个意思看得太窄小,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广大而无边际。道场是修道的场所,什么场所都是修道的场所。菩萨示现一个商人,做生意的,开个店,那个店就是他修道的道场,每天做生意应付客人就是作佛事,为什么?因为在这个里面修不可得,他在这个里头住真实慧。每天干得很认真、很努力、很起劲,心地一尘不染,确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所以他的事业就是镜花水月,梦中事业。他为什么要这么做?对自己来讲就是修行,就是大菩提、大涅盘。大菩提、大涅盘是在我们生活当中,哪里离开生活?哪里离开工作?马路上开计程车的,那个计程车就是他的道场,他每天载这些客人就是作佛事,问题就是你会不会,宗门常讲「会么」,会了的时候,无论哪个行业、无论什么身分都是佛菩萨。问题就是「你会么?」不会就是凡夫,苦恼的凡夫,生死凡夫。所以道场、佛事是广义的,不是狭义的。
所以为什么说佛成佛了,看到大地有情众生皆成佛道,你们想想这句话怎么解释,那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他契入以后,原来人人都是,都是这样的,就是他不觉。所以大地众生皆成佛道,成的什么?成的不觉的佛。他一觉,跟佛完全没有两样,迷觉一念之间。
所以我们明明知道一切不可得,而且在这个里面要认真努力去修学,空有两边不住,这个境界佛家不得已给它建立一个名词,叫「中道」。说个中道,你要再执著个中道,又错了,中道跟空有两边又对立了,又错了,所以末后才教「两边不立,中道不存」,那叫真正的中道。
由此可知,「觉」就怕分别执著,起一丝毫的分别执著就是无明,就迷了,无明就是不明。於世出世间一切法确实没有丝毫妄想分别执著,这个人觉悟了,明白了。我们这一生遇到这个希有难逢的第一法门,还是要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,往生品位才高。
「舍家弃欲,而作沙门」这八个字了不起,这八个字把菩萨道包括尽了,不是权教二乘人能做得到的,做得圆圆满满就是究竟的佛果。所以我们不要看到经上,「要上辈,很简单,就这么几个字,中辈说得那么多」,那几个字的境界比中辈大得太多了。中辈做得再多都还是有个范围、边际,上辈里头这八个字没有边际、范围。
我们开始起步学习讲经一定要守规矩,要真诚恳切才能学得好,一定要虚心,为佛法、为众生。为佛法就是将佛法发扬光大,普遍的推荐、介绍给社会大众,这是为佛法。为众生,希望众生接触到之后,他就能明了,他就能欢喜,他就能开解,依教修行证果,这是为众生。不为自己,而自己所得的利益无有穷尽,这个利益在经上常说,薰修,我们每天都在薰习,从来没有间断,这种薰修力量多大!
你们诸位在此地四个月,感觉到比过去学习的都踏实,都丰富,原因在什么地方?不是此地教得好,不是我们这里有什么特别了不起的本事,没有,甚至於我们能力不如别的道场,样样都不如人。我们得力在哪里?得力就是四个月当中天天不断,锲而不舍的在薰习,这是你们能体验到,能够看到的。我们天天在干,其他道场不干,一个月、半个月难得薰一次,那怎么行!我们是没有间断的在薰习,这一点成就真正的原因就在此地。换句话说,这样的成就人人都可以做得到,处处都可以做到。
刚才讲了,不但是寺院道场,开个店也行,家庭里头也是道场,成家就是建立道场,家人生活就是佛事,问题就是你会不会。会了,建一个家庭,那个家也是水月道场,家人在一块生活就是梦中佛事,这个家庭一定是非常的美满,真正的幸福,为什么?与法性相应。穿衣吃饭,佛事。所以诸位要能细心在这些地方体会,你才晓得佛法为什么常说「不可思议」,为什么佛法能够传到尽虚空遍法界,不是受一个地方人欢迎,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个不欢迎,为什么?自性,它与自性相应,那哪有不受欢迎的?自性就是自己本人,不是别人的事。
我们世间人讲一个好的东西,深入人心,那是假的,人心是阿赖耶识。意识、末那、阿赖耶是人心,那不是真的。佛法是契入真心,叫你真正明了万事万物与真心是一体的,与真心本来相应。只是众生迷而不觉,迷了还是相应,并不是迷了就不相应。要是迷了就不相应,佛成佛了,大地众生没成佛,还是凡夫,那是迷了不相应,迷了还相应,堕在阿鼻地狱也相应,所以这个叫不可思议。诸位如果能够深深体会到这个道理,接下来要紧的就是自己的心行与大道理相应,然后如来一切经教,你只要一展卷,迎刃而解,没有丝毫困难。因为如来经教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,你对於自性相应一分,你就明了一分;相应两分,你就明了两分;完全不相应当然会把经的意思错解,所以大乘经上常讲「相应之行」。
《华严》讲到「理事无碍」,从理上说的,理与事无碍,十法界就是一法界。「事事无碍」是从事相、从作用上来讲的,没障碍,这是真正得到大自在、大圆满。《华严》称之为「别教一乘」,就是事事无碍,《法华》称为「同教一乘」,他是理事无碍,没有到事事无碍,所以凡是讲到理事无碍的,「同教一乘」,讲到事事无碍才是「别教一乘」,究竟圆满。
古德讲「世间好语,佛说尽」,这个赞叹是真实的,所以这一切大乘经典真正是美不胜收,方东美先生所说的「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这是真话。哪一种享受最好?佛法,读经、研究讨论,这是最高的享受,享受到愈真实,那就是要相应。你明了的时候,你就能做到,做到,心里头那个念头就转过来了。古人所谓的「随文入观」,你读到这个经文,你的思想见解就改变了,你就开悟了,那就是真受用。怎样才能够真正做到随文入观?「观」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宇宙观、人生观,你对於宇宙人生的看法。「入观」是入如来的观,就是《法华经》讲的「佛之知见,入佛知见」,这是入观。我们为什么入不了?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。你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,知道一切法不可得,一切法,相有体空,你就能入得了佛的知见,入佛知见就是入观,那个享受你就得到了,世出世间第一等的享受。凡夫可怜,随文错解,这糟糕不糟糕!意思全解错了。他用他的妄想分别执著来解如来真实义,哪有不解错的道理?那不是随文入观,随文入迷。
由此可知,最重要的就是首先要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,相有体无,这个一定要明白。体是真空,「真空不空」,相是妙有,「妙有非有」。知道一切情执是「依他起性」,是「遍计所执性」,决定是虚妄的,决定是不可得的。《金刚经》上讲「三心不可得」,那是总说,《大般若经》讲得详细,说「一切法俱不可得」,所以说了几百种。那个不可得、不可得连起来二十多页是给你细说,不厌其烦的给你讲解,让你觉悟,对於一切法里头再不要起贪著之心了,你就得自在了。
一生当中的受用,没见性是属於修德的,见性就自在了。见性,像西方极乐世界一切随心所现,那是性德,见性才有那个境界。没有见性,我们一生的物质享受是修德,所以「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」,这是修德的,不是性德。既然一饮一啄都是你自己修自己得的,你还有什么好贪著?你要想多得一点就多修一点,你要得财富,那你要修财布施;你要得聪明智慧,你要修法布施;你要想得健康长寿,你要修无畏布施。没见性的,你一生的聪明、智慧、财富、健康长寿,修来的,不修哪里会得到?不可能的。所以一定要懂得业因果报,丝毫不爽。见性之后,往生之后,性德。
我现在读《无量寿经》比过去更亲切了,为什么?我们韩馆长现在在极乐世界,经上讲的她现在都受用到了,她在那里等我们。所以展开这个书,这是我们自己的家乡,家乡这么美好,非常亲切,读一遍就好像思故乡一样。我们今天在这个世间作客,在这个世间住旅馆,一切都可以随顺店主不必计较,我们在这儿时间很短暂,何必去认真?所以希望诸位明白这个意思,你才懂得修行的方法,懂得怎么个修法,怎么修就是怎么过日子,怎么样工作。人在世间都有工作,我们的工作是弘法利生,我们本分的事情才能够做得好,才能够做得逼真,才能够做得相应,给世间人做个好样子,真正是自利利他,成就无量功德,虽成就无量功德也不著成就功德之相,那就完全相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