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退休村 (共一集) 1997/10/2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:20-011-1022
昨天李木源居士来有跟大家见过面吗?他最近一直都在忙著这边有个「观音救苦会」,负责人林居士,这人非常好,最近往生了,他一直在帮他料理这个事情。林居士今年六十岁、六十一岁的样子。他是一位针灸医生,在世的时候,日夜都帮助一些病人,全心全力爱心的照顾。以后感染肝炎,到几个月前才恶化变成肝癌,这一种病症原本是非常痛苦的,可是他实在讲也是三宝加持,没有受多大的痛苦。在养病期间当中有一些人来看他,他还替人家把脉开处方。这个人一生,木源告诉我,没有脾气,曾经有一位法师责备他、骂他,骂他一个半钟点,他跪在地下还跟法师说,「法师,不要发脾气,你会伤身体」,那位法师说他简直不是人,所以心地非常慈悲,非常的忠厚。
我到新加坡来讲经,十年前他就是我这个讲堂里面的听众,常常来听经,以后就专门念佛求生净土。病重的时候他很想来看我,李木源告诉我,他很想来看我,他没有办法,起不来,他说可能感到很遗憾。我听了这个话,我说我去看他,他在万佛林养病,我到万佛林去看他,你们也去过一次。走的时候瑞相很好,这是念佛走的,念佛到最后他告诉大家,他说「我看不见你们,只看到一片金光」,那就是佛光注照的时候。一般佛来接引是先见佛光,然后看到佛,跟佛走了,所以他见到佛光的时候,他就走了,所以这是非常好的瑞相。
李居士这么多天一直都料理他的后事,把他的后事做完才回到居士林,正好遇到北京居士林的四位居士,他接待他们。他们四个人今天到马来西亚去,十五号回北京,跟我们要了一些经书、录相带,我们都送给他。他们来,我也接见他们三次,我勉励他们在中国建安养院,性质就像美国的老人公寓、澳洲的退休村,这是一个社会福利的事业,但是并不是救济院,是个养老的中心。外国人虽然办得好,对於老人的生活照顾非常周到,医疗也照顾周到,这两桩事情他们做到了,可是一般老人住在那个里面,精神生活很痛苦,因为老年人思想观念转变了,认为退休之后对社会来说就是个废物。住在这个地方,我听老人告诉我,他说「我们在此地坐吃等死」,这个话说出来非常悲哀,可是仔细看看,是事实,他讲得不为过。
中国人对於老年人的生活非常重视,《礼记》里面就讲得很清楚。在中国人的观念当中,人的一生,老人是最幸福的,人的一生真正的享受是在晚年,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对这一点非常重视。所以我们跟西方人的思想观念完全不相同,这是我们固有的好的文化,我们应当极力的来提倡。
现在的社会跟过去的社会完全改变了,从前是农业封闭的社会,现在走上工商、科技开放的社会,西方人有一些长处我们要学习,他们的缺点我们要改正,我们的长处要发扬光大,将东西方的长处结合起来,这是正确的。所以我看到外国人他们这种制度虽然是很好,它有缺陷,他没有精神生活。所以我提醒,那也是一位胡居士,老居士,他是北京居士林的秘书长,我说「我们要做,里面要充实精神生活」。
这里面当然最重要的是佛法,讲经决定不能中断,研究讨论;喜欢念佛的,我们建念佛堂;喜欢参禅的,里面可以建一个禅堂,有些人喜欢静坐。除此之外,老年人虽然退休了,他们一生的学问、修养、工作经验非常宝贵,这些都是他的宝藏,宝藏不能让他带走,那就太可惜了。这里面哪些人有哪些专长,我们请他讲学。讲学到哪里讲?自己家里讲。可以办这些学术讲座,免费让社会大众、学生都能够参与。这些老人退休了,「我还有用处,我还能够传道,我还能够传法」,他的生活就不一样了,就不相同了。不能把他的专长带走,他的专长要传给年轻人,要传下去。这一些有很多宝贵的经验,学校里学不到的,老师也没有,他们几十年的工作经验,遭遇到这些困难,遭遇这些挫折,他们怎么度过的,都能帮助底下一代。
所以我们把这个退休村当作是一个学校,当作是一个教育机构,不要叫他们进来之后有个来养老等死的观念,那就错了,大错特错,让他在里面生活快快乐乐,这个里面有娱乐。中国古老的这些东西,现在社会不欢迎,如果我们退休村每一个县市都有好几个,那我们中国固有的这些文化、精粹的东西绝对不会失传,平剧、昆腔…,各地方剧种,到我们这里面来表演,我们这个里面欢迎,外面没有市场,我们这个市场就很大了。所以这是一个帮助社会解决人口老化的一个重点工作,非常有价值。
我们应当把佛法、道德的教学、经验的传递,与中国艺术的精华,集合成一体,那个老人进去时感觉到,我这一生当中,这自己才过的真正美满幸福的生活,你才会叫全世界的人羡慕。这世界哪一个国家、社会都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,我们有办法。我年岁老了是没有办法参与工作,体力、精神都不够,可是我会出点子,我会出主意。
昨天李木源居士来有跟大家见过面吗?他最近一直都在忙著这边有个「观音救苦会」,负责人林居士,这人非常好,最近往生了,他一直在帮他料理这个事情。林居士今年六十岁、六十一岁的样子。他是一位针灸医生,在世的时候,日夜都帮助一些病人,全心全力爱心的照顾。以后感染肝炎,到几个月前才恶化变成肝癌,这一种病症原本是非常痛苦的,可是他实在讲也是三宝加持,没有受多大的痛苦。在养病期间当中有一些人来看他,他还替人家把脉开处方。这个人一生,木源告诉我,没有脾气,曾经有一位法师责备他、骂他,骂他一个半钟点,他跪在地下还跟法师说,「法师,不要发脾气,你会伤身体」,那位法师说他简直不是人,所以心地非常慈悲,非常的忠厚。
我到新加坡来讲经,十年前他就是我这个讲堂里面的听众,常常来听经,以后就专门念佛求生净土。病重的时候他很想来看我,李木源告诉我,他很想来看我,他没有办法,起不来,他说可能感到很遗憾。我听了这个话,我说我去看他,他在万佛林养病,我到万佛林去看他,你们也去过一次。走的时候瑞相很好,这是念佛走的,念佛到最后他告诉大家,他说「我看不见你们,只看到一片金光」,那就是佛光注照的时候。一般佛来接引是先见佛光,然后看到佛,跟佛走了,所以他见到佛光的时候,他就走了,所以这是非常好的瑞相。
李居士这么多天一直都料理他的后事,把他的后事做完才回到居士林,正好遇到北京居士林的四位居士,他接待他们。他们四个人今天到马来西亚去,十五号回北京,跟我们要了一些经书、录相带,我们都送给他。他们来,我也接见他们三次,我勉励他们在中国建安养院,性质就像美国的老人公寓、澳洲的退休村,这是一个社会福利的事业,但是并不是救济院,是个养老的中心。外国人虽然办得好,对於老人的生活照顾非常周到,医疗也照顾周到,这两桩事情他们做到了,可是一般老人住在那个里面,精神生活很痛苦,因为老年人思想观念转变了,认为退休之后对社会来说就是个废物。住在这个地方,我听老人告诉我,他说「我们在此地坐吃等死」,这个话说出来非常悲哀,可是仔细看看,是事实,他讲得不为过。
中国人对於老年人的生活非常重视,《礼记》里面就讲得很清楚。在中国人的观念当中,人的一生,老人是最幸福的,人的一生真正的享受是在晚年,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对这一点非常重视。所以我们跟西方人的思想观念完全不相同,这是我们固有的好的文化,我们应当极力的来提倡。
现在的社会跟过去的社会完全改变了,从前是农业封闭的社会,现在走上工商、科技开放的社会,西方人有一些长处我们要学习,他们的缺点我们要改正,我们的长处要发扬光大,将东西方的长处结合起来,这是正确的。所以我看到外国人他们这种制度虽然是很好,它有缺陷,他没有精神生活。所以我提醒,那也是一位胡居士,老居士,他是北京居士林的秘书长,我说「我们要做,里面要充实精神生活」。
这里面当然最重要的是佛法,讲经决定不能中断,研究讨论;喜欢念佛的,我们建念佛堂;喜欢参禅的,里面可以建一个禅堂,有些人喜欢静坐。除此之外,老年人虽然退休了,他们一生的学问、修养、工作经验非常宝贵,这些都是他的宝藏,宝藏不能让他带走,那就太可惜了。这里面哪些人有哪些专长,我们请他讲学。讲学到哪里讲?自己家里讲。可以办这些学术讲座,免费让社会大众、学生都能够参与。这些老人退休了,「我还有用处,我还能够传道,我还能够传法」,他的生活就不一样了,就不相同了。不能把他的专长带走,他的专长要传给年轻人,要传下去。这一些有很多宝贵的经验,学校里学不到的,老师也没有,他们几十年的工作经验,遭遇到这些困难,遭遇这些挫折,他们怎么度过的,都能帮助底下一代。
所以我们把这个退休村当作是一个学校,当作是一个教育机构,不要叫他们进来之后有个来养老等死的观念,那就错了,大错特错,让他在里面生活快快乐乐,这个里面有娱乐。中国古老的这些东西,现在社会不欢迎,如果我们退休村每一个县市都有好几个,那我们中国固有的这些文化、精粹的东西绝对不会失传,平剧、昆腔…,各地方剧种,到我们这里面来表演,我们这个里面欢迎,外面没有市场,我们这个市场就很大了。所以这是一个帮助社会解决人口老化的一个重点工作,非常有价值。
我们应当把佛法、道德的教学、经验的传递,与中国艺术的精华,集合成一体,那个老人进去时感觉到,我这一生当中,这自己才过的真正美满幸福的生活,你才会叫全世界的人羡慕。这世界哪一个国家、社会都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,我们有办法。我年岁老了是没有办法参与工作,体力、精神都不够,可是我会出点子,我会出主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