护法功德 (共一集) 1997/10/20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:20-011-1020
光阴过得很快,上海的王居士到这个地方来参学,明天就要离开了,而开封的史居士到新加坡来参学,一个月也很快就到了。这是别人的国家,我们在这个地区最重要的就是要守法,进入新加坡,海关给我们居留的期限是一个月,所以这一个月到了的时候,一定要离境。我们在这个国土一定要留一个很好的印象,一定要做一个守法的人,尔后再来,会受这个地方的欢迎。
这两位居士对佛法都非常的热心,不但欢喜学习,而且还发心讲经弘法,这个心非常难得,也就是佛在经上常讲的「发菩提心」。菩提心既然发了,为什么三宝不加持,不能满足、成就他的愿望?我看这两位居士都有意出家,经论当中佛常说,佛法也是从缘生,时节因缘,不能勉强。真正发心,佛菩萨自然有更妥善的安排,这一点不但我们要知道,而且我们要深深的信赖,欢喜的去接受。弘扬佛法不仅是人生第一桩大事,也是社会里面第一等的事业,既然是大事业、大因缘,则决不是一个人能够做得好的,一定是要群策群力,大家共同的合作努力才能把这一桩事情做好,利益社会、利益国家、利益广大的众生。
佛法要能够久住在世间,我们要明了弘护是一体的,也就是弘法跟护法。弘法的人才有了,护持的人没有,这些弘法的人也是一筹莫展,无能为力。释迦牟尼佛在世,这是有了弘法的人了,佛的弟子也都有能力教化一方,如果有法缘,就是有得力的护法,佛一定把他的学生派出去,派到某一个地方,让他住在那个地方讲经说法教化一方。诸位要晓得在那个时候没有科技、没有资讯,这一个法师讲经,听众毕竟是有限的,距离远了不能来参与法会,那怎么办?佛就派学生到处去讲经。这些学生的能力都被佛认可了,佛给他证明讲得不错,能讲得好,都派出去主持教化。
当时在佛门里面有结夏安居,这个你们出家都知道,结夏安居要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再教育,进修教育。所以佛家这个制度好,你明了的时候,真的令人五体投地。夏安居的时间选择在夏季的三个月,七月十五到九月十五这三个月,这三个月是印度的雨季。雨季,从前出家人吃饭是托钵,出去托钵非常不方便,所以这三个月就举行夏安居,接受信徒们到道场来供养,不要出去了。而这三个月,佛把在外面教学的这些弟子们统统召回来,这三个月当中再教育,你看这种制度多好。进修教育不断的把学生的程度往上提升,同学们都能够聚集在一起,天天研究讨论,改正缺失。我在这一方教,遇到哪些困难,他在那一方教,遇到些什么困难,彼此提出来讨论,你用什么方法解决的,他用什么方法解决的,还有遭遇到不能解决的,在这里研究讨论改进,不但道业增长,教化众生的技术也有进步,夏安居是再教育。
现代这种再教育在这个社会里相当普遍,为什么?科技日新月异,你接受的教育如果不接受新的再教育,你马上就被淘汰,立刻就落伍。特别像现在的电脑,你看从事电脑这个工作行业的,每年大概要受两次到三次的再教育,他们的时间不长,大概是一个多星期、两个星期,一年有三次。新的东西出来了,你要不了解,要不懂它的性能,不会使用,你不就马上被淘汰了?
所以佛门在三千年前,释迦牟尼佛就定下再教育的制度。佛教是教育,再教育是对老师不是对学生。你看现在社会的学校,放寒暑假了,学生放假,老师也放假。在佛门里头,学生放假,老师进修,老师再接受再教育,你说这种精神多么令人佩服。
希望将来我们这些同学都散到各地方讲经弘法,我们一年也有个一次、两次,统统回来的时候,我们也来再教育。现在时代跟释迦牟尼佛时代不一样,结夏安居不一定在那三个月,我们找适当的时间,也不要这么长,一个月。每年大家都回来一个月,我们做进修教育,或者一年两次,半年举行一次,提升我们自己的道业,提升我们教化众生的一些技术,这非常有必要,这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的。所以你想想佛教教学的制度,佛用的这些方法非常完善。现代社会因为科技进步得太快了,所以才想起再教育,佛在三千年前就教给我们这样做法了。
佛本身在当时得到十六大国王的拥护,有这些护法。这些国王大臣、大富长者,他们建立道场,礼请出家人到这个地方来讲经说法教化众生。护法重要,你没有个得力的护法,你怎么办?再看一看,在中国这个环境里面,达摩祖师到中国来,梁武帝是见到了,跟梁武帝谈话不投机,达摩祖师也没有一个善巧方便,直来直说,得罪梁武帝。梁武帝是很夸张自己,你看梁武帝一生当中建道场,四百八十座大的寺院,度生几十万人,度人出家,帮助人出家,他自己感觉到很自豪,现在人讲值得骄傲。达摩祖师来,他把这个事情向达摩说,夸耀他自己做了这么多功德,哪里晓得达摩祖师不懂人情世故,说了一句老实话,「并无功德」,这梁武帝不高兴,不护他的法,所以他到中国来一筹莫展,一点办法都没有,跑到少林寺去面壁九年,等到一个徒弟。我们在这边苦心的修学,学会了之后,如果没有人护持,没有人来礼请讲经弘法,那我们跟达摩祖师一样也去面壁九年,所以这才晓得护法重要。
我们这里培训的将来都是当教员,护法的人当校长,他要办学校,办了学校把我们这些老师请去教学,所以弘法跟护法的功德是相等的。弘法,我们学弘法,我们自己发心做就可以了,可是护法不是你发心就做得到的,不是人人做得到的。弘法,我们自己发心就可以做到,护法做不到,护法一定要有福报。我很想护法,建一个大道场,天天请你们讲,没福报。弘法的时候,我花个五年、十年时间去研究一、两部经论,我学会了,真能讲,所以这个自己凭自己发心可以。
护法一定要有福报。护法的菩萨,你以出家的身分,行,在家的身分也行,但是走弘法是以出家的身分比较上好,在家有没有?有。在家居士弘法要跟出家人弘法做一个比较,在大众心目当中,大众看到出家人尊敬,出家人讲得不好也好,在家居士讲得不好就是不好,差别就在此地。所以在家居士出来讲经要比出家法师要讲好很多倍,这个大家才肯定,才相信,才能够受持,所以功力要高出好多倍才行。你讲的跟出家人一样的话,那心中决定听出家人,不听你的,差别在此地。所以这个形相很要紧,他看到这个形相就起恭敬心,你在家这个形相,恭敬心就生不起来,但是护法就不一样了,在家人护法一样能够令社会大众崇敬。
所以我看史居士,你看那个样子很有福报,希望你回到开封去发心当校长,建一个大道场,把我们这一些学生轮流不断的邀请到那边讲经说法。福报大,多建几个道场,邻近的县市,每一个地方建一个道场,让我们这些人到那里去弘法利生讲经说法,功德都是你的。像此地这个道场,李木源建设的,我们在这里怎么样努力,功德是李木源的。他是老板,我们是伙计,所以功德是他的,如果做失败了,罪过也是他的,所以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明了。
如果要以出家身分去做,也很好,有福报一定要做护法的工作,弘护能配合,佛法就兴旺。过去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从黄梅得法,五祖给他印证,衣钵传给他,那个时候他二十四岁,二十四岁明心见性,如果论他的果位,最低限度也是圆教初住以上,真正是法身大士。缘不成熟,跑到猎人队去当伙夫伺候这些打猎的人,替打猎的人烧饭。法身大士给这些天天杀生的人烧饭,不是短时期,十五年,为什么?没有护法的人,没有一个有力量护法的人,十五年这么长的时间不能发挥,你才晓得护法功德不可思议,护法工作的重要。
他十五年离开猎人队之后,到达现代的广州,遇到印宗法师。印宗是那个时代南方很了不起的一位大德,经常讲经说法。印宗有大福报,主持大道场。这遇到能大师了,这一谈很投机,印宗也非常谦虚,知道他是五祖的传人。他发心出家,印宗就给他剃度,所以惠能大师的剃度师是印宗。印宗实在讲非常了不起,剃度之后,反过来再拜惠能作老师,自己作学生。所以印宗的福报给六祖了,他来捧他了,他来拥护他了,水涨船高,印宗法师都拜他作老师,一下就把他的身分地位抬上去了,所以禅宗才能够发扬光大,才能够传遍全国,谁的功劳?印宗。没有印宗,能大师一个人一点基础都没有,你要想教化众生,那困难重重,所以要知道为什么一尊佛出世要千佛拥护,道理就在此地。你没有那么多人拥护的时候,你怎么能成功?怎么能成就?众生没有智慧,他怎么会听你的?印宗一拜老师了,那大家还有什么话说?原来都听印宗的,印宗都听能大师的了,那没有一个不对能法师起恭敬心,听他教诲,依教奉行。
所以诸位,护法的工作决定不能够疏忽,佛法兴衰实在讲在护持得不得力。弘法的人才说老实话是代有其人,你不能说我们这个时代没有弘法的人,那你这个话说错了,是没有护持的人。你不可以说我们这个时代没有讲经的人,而是你自己不发心请人讲经,「他讲得不好,不是我不请他」,还是你不请,哪个人一上台就讲好的,没这回事情,讲得好总得十年、八年。讲得不好也请,请来讲的时候,他讲的有进步,一年比一年好,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不多,明白这个道理的人,真实智慧。
你们在此地这一个半月,第一次上台讲经不怎么样,毛病很多。这一个半月我听下来,几乎就没有什么毛病,再三个月,成功了。你们为什么会成功?李木源居士在这里开道场,请你们来讲,现在他又发心找了四、五个道场,让每一个道场都邀请你们去讲经,好啊。刚才我看到一个小纸条,能悟法师昨天去讲了一次,听众供养了八百多块钱,他把这个钱全部捐给居士林,好,对的。能够这样做,以后没有一个寺庙不想请你去讲经,为什么?他有收入。我们要的是法缘,跟道场结法缘,跟常住结法缘,跟信徒结法缘,我们要这钱干什么?这个红包往身上一收,三个法缘都断掉了,下次人家再不请你了,我们要法缘。
许多人都知道我弘法法缘很好。我到此地来,演培法师有一天在「灵芝」请我吃饭,就问我,他说:净空法师,你的法缘很好,你能不能教给我?我说:我没有别的,就是跟大家结缘,我自己什么都不要。他听了这个话之后,他说:我好孤寒。孤寒你们懂不懂?这是此地的话,小气、吝啬、舍不得,那就没有法子了。我们一个出家人,我们要什么,衣服够了,三餐饭吃得饱,我们要钱干什么?所以要懂得结缘。我到一个地方讲经,人没有去,结缘的书、卡带、录相带统统都到了,堆积如山。我讲一个星期的时候,天天都是那么多东西堆在那里结缘。当地收的这些供养,不是拿去印经结缘,就是把这些供养全部赠送给常住。我们这样做,大家欢喜,这个道场常住看到的时候非常欢喜,听众也很欢喜,连佛菩萨各个都笑咪咪的,都欢喜,广结法缘,你的法缘自然就殊胜。我们不搞道场,我们一生守住本位当教员,一生就做教员,不想去做校长,自然有一些发心的菩萨,他们去专门当校长,去建道场。
所以这个培训班都是缘分,有缘分继续办,办几届不晓得,谁也不能保证,哪一天不能办了,缘不具足,我们就用世尊夏安居的方法,做进修教育。我们每年举行两次,一个月大家在一起进修,这是历届的老同学聚在一起进修,这是做得到的,这个没有障碍,我们借别人的道场都可以,因为时间是一个月。这一个月当中,我们每天讲经,人多了,我们可以讲三场,上午讲一场,下午讲一场,晚上讲一场,听众有人上午有空,有人下午有空,有人晚上有空。在这一个月当中,每个人准备一点资料,天天来讲,讲完之后研究讨论,开检讨会,这才是真正的夏安居,安居的目的在此地。安居不是参禅,不是念佛,不是共修,那一种情形平常都做得到的,安居是提升自己的道业跟教学的技术,目的在此地。所以现在有很多寺庙举行安居都流於形式,没有实质的内容。现在实质内容的时候就是办这种培训班,这个意义在此地。
所以我们希望有福报,福报是多生多世修来的,不是一生。有这个大福报的人要做大菩萨,建道场,护僧众。你看《金刚经》上常讲「善护念诸菩萨」,大菩萨要善护念小菩萨。护念的人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正知正见,他自己可以不必出来讲经,像李木源居士,他没有上过台讲经,他办道场,他当主人,他办学校,他当校长,知见正,聘请这一些法师、老师在这边教学都是正知正见,把佛法在这一方,东南亚这个地区,建立起来,兴旺起来,弘扬开来,这是他一个人的功德。这个地方如果没有他,我们虽然能讲经,谁请?没人请,这是事实。
我从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讲经,从那个时候起,每年都会去一、两次,至少去一次,有的时候到香港去两次,一次大概是一个月,最长的一次是住四个月。那时候有位雷太太发心请我去讲经,雷太太往生之后,没人请了,所以香港我七年都没去了,这次香港回归,我一定要去看看,这是大喜事。我到那里,那个地方还有老听众,看到我都很欢喜,我在那边讲了七天。那边有一个佛教青年协会,还有倓虚老法师的中华佛教图书馆,往年我在香港讲经,在这个图书馆住的时间最长,所以到那里面去讲了一个星期。同修们说:法师,你七年都没有来了。我告诉他:不是我不想来,没人请我,你不能怪我,怪你们自己。
请,不是容易事情,要有福报。你看过去雷太太请我讲经,借道场,借道场要给道场供养,我请法师到这个道场讲一个月要供养多少,法师的生活费用,还得请一个人照顾法师。香港生活程度很高,你要没有这个财力就没有办法请讲经。所以雷太太往生之后就没有人再请了,一个人。
今天东南亚的佛教,李木源居士一个人,这护法菩萨,你看他的确是很了不起。前两天他把他十年前身体检查的那一些X光照片,几十张,还有医生诊断的那些资料拿来给我们看。他是一九八八年得的癌症,很严重,医生告诉他,他的寿命只有六个月。我见到李木源是八七年,在那个一年之前,那个时候他像个弥勒佛一样,布袋和尚一样,身体有我们两个人都不止。第二年他有这个病的时候,我都不晓得。但是好像第二年、第三年,我看到,瘦下来了,整个人变形了。所以前几天他拿来给我看的时候,他说医生诊断之后,知道得这个重病了,他就把他的事业全部交给太太,财产都交掉了,连信用卡都退回去了,身上什么都没有了,准备什么?准备等往生。所以他不看医生,也不吃药,他念佛,我活一天,替佛教做一天事情,义务。他在居士林做工作是义务,没有拿待遇的,顶多在那边吃一餐饭,完全做义工,等佛菩萨来接他往生,等了十年,阿弥陀佛还没接他。阿弥陀佛没有接他,给他工作做。东南亚的净宗是他一手推展出来的,他是将军,我们是小兵,我们是执行的,这是真正的大菩萨,护法菩萨。
我在台湾三十年能够有这么一点成就,也是得力於韩鍈馆长的护法,一个人,一个有力量的大护法就能把佛教兴旺起来。没有这一个人,你能讲经,说法的人再多,你也一筹莫展,到最后还是淹没无彰,有什么用处?可是这个事情也是可遇不可求,我们到哪里去求人?所以章嘉大师讲得好,我们唯一求的,求佛菩萨,求感应。谁来护法?佛菩萨再来,护法绝对不是普通人。讲经的法师里面可能是有普通人,护法菩萨决定不是普通人,普通人做不到。所以我们对待护法菩萨是无尽的感恩,没有他,我们自己也没有成就,佛法在世间就会断绝,所以弘护论功德,护法还要胜於弘法,还要超过弘法。
所以我们看史居士很有福报,希望他能够当河南的李木源,当中国的李木源,那佛法就完全兴旺起来了,真正是救度众生、安定社会,了不起的大功德。至於用在家身分、出家身分,那个无所谓,出家身分也很好,但是有些时候在家身分比出家身分还方便。我们遇到有一些大福报的人,真正能够护持佛法的人,应当把这个道理与事实说明白、说清楚,他真正能发心,生欢喜心,这个弘护那真的是无量功德。
光阴过得很快,上海的王居士到这个地方来参学,明天就要离开了,而开封的史居士到新加坡来参学,一个月也很快就到了。这是别人的国家,我们在这个地区最重要的就是要守法,进入新加坡,海关给我们居留的期限是一个月,所以这一个月到了的时候,一定要离境。我们在这个国土一定要留一个很好的印象,一定要做一个守法的人,尔后再来,会受这个地方的欢迎。
这两位居士对佛法都非常的热心,不但欢喜学习,而且还发心讲经弘法,这个心非常难得,也就是佛在经上常讲的「发菩提心」。菩提心既然发了,为什么三宝不加持,不能满足、成就他的愿望?我看这两位居士都有意出家,经论当中佛常说,佛法也是从缘生,时节因缘,不能勉强。真正发心,佛菩萨自然有更妥善的安排,这一点不但我们要知道,而且我们要深深的信赖,欢喜的去接受。弘扬佛法不仅是人生第一桩大事,也是社会里面第一等的事业,既然是大事业、大因缘,则决不是一个人能够做得好的,一定是要群策群力,大家共同的合作努力才能把这一桩事情做好,利益社会、利益国家、利益广大的众生。
佛法要能够久住在世间,我们要明了弘护是一体的,也就是弘法跟护法。弘法的人才有了,护持的人没有,这些弘法的人也是一筹莫展,无能为力。释迦牟尼佛在世,这是有了弘法的人了,佛的弟子也都有能力教化一方,如果有法缘,就是有得力的护法,佛一定把他的学生派出去,派到某一个地方,让他住在那个地方讲经说法教化一方。诸位要晓得在那个时候没有科技、没有资讯,这一个法师讲经,听众毕竟是有限的,距离远了不能来参与法会,那怎么办?佛就派学生到处去讲经。这些学生的能力都被佛认可了,佛给他证明讲得不错,能讲得好,都派出去主持教化。
当时在佛门里面有结夏安居,这个你们出家都知道,结夏安居要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再教育,进修教育。所以佛家这个制度好,你明了的时候,真的令人五体投地。夏安居的时间选择在夏季的三个月,七月十五到九月十五这三个月,这三个月是印度的雨季。雨季,从前出家人吃饭是托钵,出去托钵非常不方便,所以这三个月就举行夏安居,接受信徒们到道场来供养,不要出去了。而这三个月,佛把在外面教学的这些弟子们统统召回来,这三个月当中再教育,你看这种制度多好。进修教育不断的把学生的程度往上提升,同学们都能够聚集在一起,天天研究讨论,改正缺失。我在这一方教,遇到哪些困难,他在那一方教,遇到些什么困难,彼此提出来讨论,你用什么方法解决的,他用什么方法解决的,还有遭遇到不能解决的,在这里研究讨论改进,不但道业增长,教化众生的技术也有进步,夏安居是再教育。
现代这种再教育在这个社会里相当普遍,为什么?科技日新月异,你接受的教育如果不接受新的再教育,你马上就被淘汰,立刻就落伍。特别像现在的电脑,你看从事电脑这个工作行业的,每年大概要受两次到三次的再教育,他们的时间不长,大概是一个多星期、两个星期,一年有三次。新的东西出来了,你要不了解,要不懂它的性能,不会使用,你不就马上被淘汰了?
所以佛门在三千年前,释迦牟尼佛就定下再教育的制度。佛教是教育,再教育是对老师不是对学生。你看现在社会的学校,放寒暑假了,学生放假,老师也放假。在佛门里头,学生放假,老师进修,老师再接受再教育,你说这种精神多么令人佩服。
希望将来我们这些同学都散到各地方讲经弘法,我们一年也有个一次、两次,统统回来的时候,我们也来再教育。现在时代跟释迦牟尼佛时代不一样,结夏安居不一定在那三个月,我们找适当的时间,也不要这么长,一个月。每年大家都回来一个月,我们做进修教育,或者一年两次,半年举行一次,提升我们自己的道业,提升我们教化众生的一些技术,这非常有必要,这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的。所以你想想佛教教学的制度,佛用的这些方法非常完善。现代社会因为科技进步得太快了,所以才想起再教育,佛在三千年前就教给我们这样做法了。
佛本身在当时得到十六大国王的拥护,有这些护法。这些国王大臣、大富长者,他们建立道场,礼请出家人到这个地方来讲经说法教化众生。护法重要,你没有个得力的护法,你怎么办?再看一看,在中国这个环境里面,达摩祖师到中国来,梁武帝是见到了,跟梁武帝谈话不投机,达摩祖师也没有一个善巧方便,直来直说,得罪梁武帝。梁武帝是很夸张自己,你看梁武帝一生当中建道场,四百八十座大的寺院,度生几十万人,度人出家,帮助人出家,他自己感觉到很自豪,现在人讲值得骄傲。达摩祖师来,他把这个事情向达摩说,夸耀他自己做了这么多功德,哪里晓得达摩祖师不懂人情世故,说了一句老实话,「并无功德」,这梁武帝不高兴,不护他的法,所以他到中国来一筹莫展,一点办法都没有,跑到少林寺去面壁九年,等到一个徒弟。我们在这边苦心的修学,学会了之后,如果没有人护持,没有人来礼请讲经弘法,那我们跟达摩祖师一样也去面壁九年,所以这才晓得护法重要。
我们这里培训的将来都是当教员,护法的人当校长,他要办学校,办了学校把我们这些老师请去教学,所以弘法跟护法的功德是相等的。弘法,我们学弘法,我们自己发心做就可以了,可是护法不是你发心就做得到的,不是人人做得到的。弘法,我们自己发心就可以做到,护法做不到,护法一定要有福报。我很想护法,建一个大道场,天天请你们讲,没福报。弘法的时候,我花个五年、十年时间去研究一、两部经论,我学会了,真能讲,所以这个自己凭自己发心可以。
护法一定要有福报。护法的菩萨,你以出家的身分,行,在家的身分也行,但是走弘法是以出家的身分比较上好,在家有没有?有。在家居士弘法要跟出家人弘法做一个比较,在大众心目当中,大众看到出家人尊敬,出家人讲得不好也好,在家居士讲得不好就是不好,差别就在此地。所以在家居士出来讲经要比出家法师要讲好很多倍,这个大家才肯定,才相信,才能够受持,所以功力要高出好多倍才行。你讲的跟出家人一样的话,那心中决定听出家人,不听你的,差别在此地。所以这个形相很要紧,他看到这个形相就起恭敬心,你在家这个形相,恭敬心就生不起来,但是护法就不一样了,在家人护法一样能够令社会大众崇敬。
所以我看史居士,你看那个样子很有福报,希望你回到开封去发心当校长,建一个大道场,把我们这一些学生轮流不断的邀请到那边讲经说法。福报大,多建几个道场,邻近的县市,每一个地方建一个道场,让我们这些人到那里去弘法利生讲经说法,功德都是你的。像此地这个道场,李木源建设的,我们在这里怎么样努力,功德是李木源的。他是老板,我们是伙计,所以功德是他的,如果做失败了,罪过也是他的,所以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明了。
如果要以出家身分去做,也很好,有福报一定要做护法的工作,弘护能配合,佛法就兴旺。过去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从黄梅得法,五祖给他印证,衣钵传给他,那个时候他二十四岁,二十四岁明心见性,如果论他的果位,最低限度也是圆教初住以上,真正是法身大士。缘不成熟,跑到猎人队去当伙夫伺候这些打猎的人,替打猎的人烧饭。法身大士给这些天天杀生的人烧饭,不是短时期,十五年,为什么?没有护法的人,没有一个有力量护法的人,十五年这么长的时间不能发挥,你才晓得护法功德不可思议,护法工作的重要。
他十五年离开猎人队之后,到达现代的广州,遇到印宗法师。印宗是那个时代南方很了不起的一位大德,经常讲经说法。印宗有大福报,主持大道场。这遇到能大师了,这一谈很投机,印宗也非常谦虚,知道他是五祖的传人。他发心出家,印宗就给他剃度,所以惠能大师的剃度师是印宗。印宗实在讲非常了不起,剃度之后,反过来再拜惠能作老师,自己作学生。所以印宗的福报给六祖了,他来捧他了,他来拥护他了,水涨船高,印宗法师都拜他作老师,一下就把他的身分地位抬上去了,所以禅宗才能够发扬光大,才能够传遍全国,谁的功劳?印宗。没有印宗,能大师一个人一点基础都没有,你要想教化众生,那困难重重,所以要知道为什么一尊佛出世要千佛拥护,道理就在此地。你没有那么多人拥护的时候,你怎么能成功?怎么能成就?众生没有智慧,他怎么会听你的?印宗一拜老师了,那大家还有什么话说?原来都听印宗的,印宗都听能大师的了,那没有一个不对能法师起恭敬心,听他教诲,依教奉行。
所以诸位,护法的工作决定不能够疏忽,佛法兴衰实在讲在护持得不得力。弘法的人才说老实话是代有其人,你不能说我们这个时代没有弘法的人,那你这个话说错了,是没有护持的人。你不可以说我们这个时代没有讲经的人,而是你自己不发心请人讲经,「他讲得不好,不是我不请他」,还是你不请,哪个人一上台就讲好的,没这回事情,讲得好总得十年、八年。讲得不好也请,请来讲的时候,他讲的有进步,一年比一年好,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不多,明白这个道理的人,真实智慧。
你们在此地这一个半月,第一次上台讲经不怎么样,毛病很多。这一个半月我听下来,几乎就没有什么毛病,再三个月,成功了。你们为什么会成功?李木源居士在这里开道场,请你们来讲,现在他又发心找了四、五个道场,让每一个道场都邀请你们去讲经,好啊。刚才我看到一个小纸条,能悟法师昨天去讲了一次,听众供养了八百多块钱,他把这个钱全部捐给居士林,好,对的。能够这样做,以后没有一个寺庙不想请你去讲经,为什么?他有收入。我们要的是法缘,跟道场结法缘,跟常住结法缘,跟信徒结法缘,我们要这钱干什么?这个红包往身上一收,三个法缘都断掉了,下次人家再不请你了,我们要法缘。
许多人都知道我弘法法缘很好。我到此地来,演培法师有一天在「灵芝」请我吃饭,就问我,他说:净空法师,你的法缘很好,你能不能教给我?我说:我没有别的,就是跟大家结缘,我自己什么都不要。他听了这个话之后,他说:我好孤寒。孤寒你们懂不懂?这是此地的话,小气、吝啬、舍不得,那就没有法子了。我们一个出家人,我们要什么,衣服够了,三餐饭吃得饱,我们要钱干什么?所以要懂得结缘。我到一个地方讲经,人没有去,结缘的书、卡带、录相带统统都到了,堆积如山。我讲一个星期的时候,天天都是那么多东西堆在那里结缘。当地收的这些供养,不是拿去印经结缘,就是把这些供养全部赠送给常住。我们这样做,大家欢喜,这个道场常住看到的时候非常欢喜,听众也很欢喜,连佛菩萨各个都笑咪咪的,都欢喜,广结法缘,你的法缘自然就殊胜。我们不搞道场,我们一生守住本位当教员,一生就做教员,不想去做校长,自然有一些发心的菩萨,他们去专门当校长,去建道场。
所以这个培训班都是缘分,有缘分继续办,办几届不晓得,谁也不能保证,哪一天不能办了,缘不具足,我们就用世尊夏安居的方法,做进修教育。我们每年举行两次,一个月大家在一起进修,这是历届的老同学聚在一起进修,这是做得到的,这个没有障碍,我们借别人的道场都可以,因为时间是一个月。这一个月当中,我们每天讲经,人多了,我们可以讲三场,上午讲一场,下午讲一场,晚上讲一场,听众有人上午有空,有人下午有空,有人晚上有空。在这一个月当中,每个人准备一点资料,天天来讲,讲完之后研究讨论,开检讨会,这才是真正的夏安居,安居的目的在此地。安居不是参禅,不是念佛,不是共修,那一种情形平常都做得到的,安居是提升自己的道业跟教学的技术,目的在此地。所以现在有很多寺庙举行安居都流於形式,没有实质的内容。现在实质内容的时候就是办这种培训班,这个意义在此地。
所以我们希望有福报,福报是多生多世修来的,不是一生。有这个大福报的人要做大菩萨,建道场,护僧众。你看《金刚经》上常讲「善护念诸菩萨」,大菩萨要善护念小菩萨。护念的人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正知正见,他自己可以不必出来讲经,像李木源居士,他没有上过台讲经,他办道场,他当主人,他办学校,他当校长,知见正,聘请这一些法师、老师在这边教学都是正知正见,把佛法在这一方,东南亚这个地区,建立起来,兴旺起来,弘扬开来,这是他一个人的功德。这个地方如果没有他,我们虽然能讲经,谁请?没人请,这是事实。
我从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讲经,从那个时候起,每年都会去一、两次,至少去一次,有的时候到香港去两次,一次大概是一个月,最长的一次是住四个月。那时候有位雷太太发心请我去讲经,雷太太往生之后,没人请了,所以香港我七年都没去了,这次香港回归,我一定要去看看,这是大喜事。我到那里,那个地方还有老听众,看到我都很欢喜,我在那边讲了七天。那边有一个佛教青年协会,还有倓虚老法师的中华佛教图书馆,往年我在香港讲经,在这个图书馆住的时间最长,所以到那里面去讲了一个星期。同修们说:法师,你七年都没有来了。我告诉他:不是我不想来,没人请我,你不能怪我,怪你们自己。
请,不是容易事情,要有福报。你看过去雷太太请我讲经,借道场,借道场要给道场供养,我请法师到这个道场讲一个月要供养多少,法师的生活费用,还得请一个人照顾法师。香港生活程度很高,你要没有这个财力就没有办法请讲经。所以雷太太往生之后就没有人再请了,一个人。
今天东南亚的佛教,李木源居士一个人,这护法菩萨,你看他的确是很了不起。前两天他把他十年前身体检查的那一些X光照片,几十张,还有医生诊断的那些资料拿来给我们看。他是一九八八年得的癌症,很严重,医生告诉他,他的寿命只有六个月。我见到李木源是八七年,在那个一年之前,那个时候他像个弥勒佛一样,布袋和尚一样,身体有我们两个人都不止。第二年他有这个病的时候,我都不晓得。但是好像第二年、第三年,我看到,瘦下来了,整个人变形了。所以前几天他拿来给我看的时候,他说医生诊断之后,知道得这个重病了,他就把他的事业全部交给太太,财产都交掉了,连信用卡都退回去了,身上什么都没有了,准备什么?准备等往生。所以他不看医生,也不吃药,他念佛,我活一天,替佛教做一天事情,义务。他在居士林做工作是义务,没有拿待遇的,顶多在那边吃一餐饭,完全做义工,等佛菩萨来接他往生,等了十年,阿弥陀佛还没接他。阿弥陀佛没有接他,给他工作做。东南亚的净宗是他一手推展出来的,他是将军,我们是小兵,我们是执行的,这是真正的大菩萨,护法菩萨。
我在台湾三十年能够有这么一点成就,也是得力於韩鍈馆长的护法,一个人,一个有力量的大护法就能把佛教兴旺起来。没有这一个人,你能讲经,说法的人再多,你也一筹莫展,到最后还是淹没无彰,有什么用处?可是这个事情也是可遇不可求,我们到哪里去求人?所以章嘉大师讲得好,我们唯一求的,求佛菩萨,求感应。谁来护法?佛菩萨再来,护法绝对不是普通人。讲经的法师里面可能是有普通人,护法菩萨决定不是普通人,普通人做不到。所以我们对待护法菩萨是无尽的感恩,没有他,我们自己也没有成就,佛法在世间就会断绝,所以弘护论功德,护法还要胜於弘法,还要超过弘法。
所以我们看史居士很有福报,希望他能够当河南的李木源,当中国的李木源,那佛法就完全兴旺起来了,真正是救度众生、安定社会,了不起的大功德。至於用在家身分、出家身分,那个无所谓,出家身分也很好,但是有些时候在家身分比出家身分还方便。我们遇到有一些大福报的人,真正能够护持佛法的人,应当把这个道理与事实说明白、说清楚,他真正能发心,生欢喜心,这个弘护那真的是无量功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