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法难闻 (共一集) 1997/10/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:20-011-1003
世出世法的教学,唯有佛法的教学是真实的,非常可惜的是世间人对佛法不了解,产生了严重的误会,造成了严重的障碍,而不能够去学习,真正是无边的利益当面错过。而人在一生当中,不了解佛法可以说是最大的遗憾,大家深入以后才明了。自古以来,东方、西方所有的学术对於人生宇宙的现象都是在摸索,都没有搞清楚,唯独佛法看得这么透彻,这么样的明白,实在是希有。
我们到现在才明了人生在世什么事情最可惜,没有闻佛法最可惜。而佛法决不是现在这个社会上表面这种形式,那个不是佛法。佛法在哪里?佛法在正觉,正觉而没有错误的觉悟,那是佛法。正觉在什么地方?正觉在生活里面,穿衣吃饭都是,大乘经上讲的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。试问问我们吃这一餐饭,这一餐饭里面有没有三学?有没有六度?有没有十大愿王?如果你在吃一餐饭,每一口里面都具足了三学、六度、十大愿王,都具足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,你叫会吃饭。佛法在哪里?佛法就在这里,穿衣也是。所以宗门大彻大悟之后,哪一法不是佛法?大而世界,小而微尘,一毛孔、一毛端都具足大圆满,真实的教诲,真实的受用,《无量寿经》上讲的三种真实都在生活里头,没有离开生活。所以才晓得这个教学、这个教育要跟世出世间其他教学来比较,佛法就最真实,佛法最可贵。
为什么过去有很多舍弃王位不要了,要来钻研佛法?如果这个里面没有真的东西、没有好的东西超过那个王位的话,他怎么可能舍弃王位来学佛?有些人说不舍弃也可以,没错,那是你成了佛之后可以不舍弃,你到了无碍的境界,「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」,那个可以。可是在凡夫初学还没有达到,我要专学,必须要把工作舍弃掉,一门深入,入了之后再回头,干什么都可以,无论干什么,你都是菩萨;无论干什么,你都是佛,那是回头之后,没有回头不行。没有回头,做学生,做学生一定要一门深入,全心全力投入。佛菩萨不是神仙,佛菩萨就是普通人。
前几天我收到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给我来了一个传真,明天十月四号是他们的校庆,九十五年的校庆,同时也庆祝中国师范教育一百年,两个庆典,他来邀请我去参加。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师范最高学府,培育老师的一个所在。我到学校去参观,学校门口写了八个字:「学为人师,身为世范」,他们副校长告诉我,这八个字是他们学校许多老师共同拟出来的。这八个字是什么?你们看了懂不懂?就是佛法,就是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没说出来,你们疏忽了、大意了。佛菩萨是九法界一切众生最好的榜样,那不就是师范?他所表示的是「人师」,十法界里头只有人法界,佛是九法界之师,比他的范围大得太多了,不但是人师也是天人之师。宗教里面拜的上帝,佛是上帝的老师,菩萨也是上帝的老师,比他这个范围大太多了。所以他要明白了,菩萨在哪里?他们学校老师、教授都是菩萨,念师范学校的学生也都是菩萨,他将来要作人师。
诸位要知道学佛就是作师,你看看欧阳竟无大师当年创办支那内学院,院训里面就讲得很透彻。学佛就是学做师,师就是典型,就是模范。你在哪一个行业,你就是这个行业的榜样、楷模,那就是师的意思。无论是什么身分,男女老少,各行各业,你利用这个身分、利用这个行业做社会的榜样就是作师,作师就是作菩萨。
如果社会大众对佛法的本质能有所认识,有所了解,才晓得佛法不但是教育,而且是最高的教育。我们在经上看到的,阿弥陀佛在没有出家之前是国王,大家尊称他为「世饶王」,那就是作师。国王里面的典型,国王里面的模范,他可以教许多国家怎么做一个好国王,菩萨国王。做大臣,现在讲做部长,做一个模范的部长,做个最好的部长,那就是菩萨部长。新加坡,你们出门叫计程车,计程车的司机,他能作所有司机的榜样、模范,那是计程车司机,菩萨司机。身分不相同,工作不相同,菩萨相同的,这就是佛法讲的平等法。平等不是你的职务平等,是你的智慧平等,是你的享受平等,是你的快乐自在平等,觉悟平等。就跟舞台上唱戏一样,演的角色不平等,有人演国王,有人演大臣,有人演跑龙套,那是场面表演的不平等,到后台大家都是平等的,没有两样的。相上不平等,性上平等,所以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平等,就真平等。我们学佛如果不懂这个道理,不了解这个事实真相,那这个佛叫白学了,佛法真实的受用你一点也享受不到。
你真正得到佛法,无论什么身分,无论什么行业,都是快乐无比,经上讲那种快乐如「漏尽比丘」,没错。做个乞丐,要饭的,守住他的本分,那是模范的乞丐,菩萨乞丐,他那个快乐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。由此可知,不在这些身分、工作,在正觉,真正觉悟。形相由无量因缘显现的,现相必有因缘,相是果之相。无量因缘,他自己都明白,都通达,都了解,他怎么不自在?像在舞台上表演,无论表演什么样的角色,他都欢喜,都自在,都会把那个角色演得逼真,他就成功了。决定不能说舞台上演一个小丑的不如演那个做皇帝的,没有这个道理,一样,哪里有差别?所以唯有在正觉里面你才能够看到世界的真相,你才能看到十法界平等的。平等里面有差别,差别里面有平等,这不二法门,契入不二法门就得真正自在,就得真实的受用。诸位在此地的时间很短,只有四个月,希望这四个月当中你能有这么一点认识,有这个概念。
佛法的修学是毕生的大事,不是短时间的。愈契入,你愈欢喜,其深无底,其广无边,从初发心到等觉菩萨还天天在用功,不懈怠。观照里面法喜充满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叫观照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,能够在境界当中看到体、相、作用、因缘果报,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,这叫学佛,这叫真正的享受。不像世间人,世间人迷惑颠倒,「起心动念,无不是业」,这《地藏经》上讲的。你如果得到佛法,得到佛法就是得到正觉,你起心动念无不是智慧,不一样了,这不但超越三界,超越十法界了。什么时候你起心动念都是真实智慧?经上讲「住真实慧」,吃饭住真实慧,喝茶住真实慧,穿衣住真实慧,点点滴滴没有一样不是住真实慧,这样才得大自在,才得真实利益。
我们用修行纲领里面最普遍的一个术语:「观照」,「观」是六根对境,「照」是不用心意识,用心意识就不是照。「照」,六根根性对待外面六种色境用这一个字来作代表。见性,见色性;闻性,闻声性;吃东西,舌性,尝味性,吃东西都明心见性。交光大师在《楞严正脉》里面教人「舍识用根」,这就是舍识用根的境界,一切境缘当中离心意识那是真的菩萨。心意识是什么?「识」是分别,「意」是执著,「识」是落印象。离心意识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、不落印象,这就是诸佛菩萨,诸佛菩萨跟凡夫不一样的地方就在此地,我们要想学佛一定要在这上下功夫。
处事待人接物要不要用心意识?这就是六祖问永嘉大师的话了。永嘉了不起,在六祖会下的确是高材生。六祖问他,你还有分别吗?如果说没有分别了,那你就变成木头人。你要是听了这句话,你听懂了他的意思,那你就分别了,你不分别怎么懂他的意思?六祖要不分别的话怎么会问出这句话?不分别,没话说了,「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」。释迦牟尼佛要不分别怎么会给我们讲出这么多经?讲经要分别。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也是分别,南不是无,无不是阿,都是分别,你不分别这六个字怎么会念得出来?永嘉真的觉悟,「分别亦非意」,分别也不是心意识,六祖点头,「没错」。
为什么说分别没有意?分别是对外交流的,里面没有分别就不是意,里面是清净的,他用的是性,不是用的识。对外交流,心性变成八识对外交流,所以他是自性做主,八识是听他的智慧的,当差的,他的佣人。我们今天变成家里那些佣人做主,我们颠倒了,颠倒在此地。我们家里雇的佣人当主人,我们受他支配,这就可怜。佛菩萨自己做主,八识五十一心所是佣人,听话,叫你去办事,「分别亦非意」,这句话的含义在此地,你自己真正做得了主宰。凡夫、二乘、权教菩萨,十法界以内的都做不了主,都是心意识当家。自己做主就脱离十法界,就一真法界了,自己做主了。八识五十一心所是当差的,从前比如讲那是奴婢,自己真正恢复了主人的地位。所以你看到诸佛菩萨也分别,也执著,有时候也欢喜,有时候也拍桌子骂人,唱戏,假的不是真的,那些动作都是八识五十一心所在听指挥的,心性真正做得了主,所以身心清净,一尘不染,那是主人公。
你要不懂这些,要不向这个方向去学习,你学的是什么佛?天台大师「六即」里所说的,你学的是「名字即佛」,那不管用,「名字即佛」有名无实,这个我们不能干的。真正会用功了叫「观行即佛」,这是你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提得起观照,这讲你会用功了。如果在一切时、一切处、一切境缘之中,境是物质环境,缘是人事环境,你在接触人事环境、物质环境提不起观照,你是名字位中人。名字位中,说得好听一点,纵然你对佛法懂得很多,听得很多,能言善道,说得天花乱坠,有解无行,行是功夫,换句话说,你懂得一些,你完全没有做到。今天有很多人做的时候,做的是皮毛,实际上连观行位都达不到,那种皮毛形式没用处的,那是学人家的样子,实质内容完全不明了,那不叫学佛。由观行再提升到相似位,由相似再提升到分证位,分证就是真的,那不是假的,那就是「住真实慧」,所以往「住真实慧」这条道路上,下面一定有观行、有相似。
在西方净土,观行位就是功夫成片,生凡圣同居土,相似位就是生方便有余土,分证位是实报庄严土。分证位是明心见性,破一品无明,见一分法身,这超越十法界了。我们要真干,一生当中纵然达不到这么高的地位,至少观行上要用真正功夫。经典天天要念,古人说「三天不读书,面目可憎」,那是从前人,现在人三天不念书,面目全非。天天要读经,经像一面镜子一样,要照见自己的心行,心是起心动念,行是言语造作,功夫才真正得力,所以功夫得力就是你受用具足,你真正得受用。你要问这受用是什么?经上讲的「开化显示真实之际」就是你所得到的受用,这句话用现在好懂的话来讲,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愈来愈清楚,愈来愈明了,你怎么不欢喜?法喜充满。「住真实慧」就是住「开化显示真实之际」,就住在里头,自受用,然后你能够教别人,惠以众生真实之利,这是你帮助别人,利他,「住真实慧」是自利,自利利他。
师范大学里面培养的人才作师,我们佛门四众弟子也是作师,他们那个学校是为世间人所尊重的,我们这个作师是世间人所轻视的,不尊重我们。可是我们自己也得明了,在古代那些帝王大臣对我们很尊重,现在人不尊重了。古时候的帝王,一直到清朝,慈禧太后也是皈依佛门的,也是佛门弟子,可惜的,她那个老佛爷是名字位中的老佛爷,她没有进入观行,如果是观行位中的老佛爷,满清到今天还会存在,不会亡国。名字位中,那她那个国当然保不住,有名无实。
所以佛陀的教育在过去是曾经被国王大臣、社会上给予最高的评价,最高的崇敬,今天我们跌下来了,跌到谷底了。昨天晚上你们在台上讲经,讲到要叫大家对於三宝要尊崇,对於出家师父要尊敬,我听了这个话,我写了几句,你说的我听了是没错,可是社会一般人听了会怀疑,我为什么要尊敬你?你什么地方值得我尊敬?这是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。话是说得没错,这种讲经教学收不到效果,人家会起反感,一出家就比哪个人大了,要一切人都尊敬你,供养你,这会引起社会的反感。我们今天劝人要有劝人的理论,要有劝人的技巧,要让人听到很舒服,觉得很合理,他愿意接受,愿意去做,我们才能成功。
所以「三宝」一定要强调「自性三宝」,真实的皈依处。这个理论、事实搞清楚了,然后才轻描淡写陪衬一点话,「住持三宝」也很重要,不要强调。现在普遍都轻视你,你还要自己抬高身价,抬不起来的。这就是李炳老讲的时机,时节因缘,在什么时候怎么个说法。古时候,我们看古人注解里面他能讲,为什么?佛教在社会的地位很高。
在唐朝那个时代,出家谈何容易,哪有一般人想出家就能出家,没这回事情,普通文化水平要达到进士,这是国家考试最高的。从前的进士相当於现在讲的博士学位,进士是学位的名称。从前的秀才、举人、进士就相当於现在的学士、硕士、博士,它是学位的名称。从前考进士是皇帝自己主持,自己当主考官。省考举人,县考秀才,进士叫殿试,是国家来主持这个考试的,要达到这个水平,然后再考佛法。这个考试都是皇帝亲自来考试的,为什么?因为你出家了,你就是皇帝的老师,所以他要好好看看你够不够资格作我老师,你够资格作我老师,他才发证书给你,叫「度牒」。你拿著这个度牒,看看哪个寺庙老和尚跟你有缘,你可以跟他出家。你有度牒,他收你作徒弟不犯法,没有度牒犯法。所以以前出家人在社会上这么高的地位,有道理,经过皇帝考试的,皇帝承认有资格作我的老师,所以这些大臣、老百姓哪一个不尊重?当然尊重,地方官员见到出家人,过去骑马,要下马了,这么样的礼遇。哪里是像现在出家这么容易?
所以你们看《印光大师文钞》,印光大师对顺治皇帝最不能原谅的就是这桩事情,顺治皇帝把度牒废止了,过去都是经过考试的,顺治皇帝废止也是他一片热心,但是他没有智慧,没有想到后遗症太严重。他自己想,出家是个好事情,何必要限制这么严,拦住人出家?把这个关卡去掉了,什么人都能出家,我们出家人的素质水平一落千丈,所以现在出家人的地位比不上基督教、天主教,尤其是天主教,你看天主教的神父、修女,他们文化水平最低的是高中毕业、大学毕业。
我教过神学院,我所教的是高级的,是研究班,神父、修女都是大学毕业的,最低是大学毕业,里面有硕士。我教的那个班,学生只有十二个人,研究班,她们是大学毕业,然后神学院毕业,再从事神职三年选拔出来的学生,那个研究所名称是「东亚精神生活研究所」,所以其他宗教的这种精神生活他们都学,我在里面教的是「佛教精神生活」这一门课程。所以我到那个学院一看,我们当然不能跟他比,人家水平那么高,所以当一个神父、修女在社会上是普遍受到人尊敬,有道理。不像我们佛门有些出家人还不认识字,你怎么能叫社会大众对你尊敬?
说实在话,我们今天出家人自己迷失了,佛法在哪里不晓得,经典里面有什么东西不知道,天天念,念了不晓得什么东西。就像我刚才讲的,如果你真正明白了,穿衣吃饭点点滴滴都具足无量无边的佛法,这是世出世间所有的学术、宗教望尘莫及。所以佛法要恢复一定要有人说明,所谓「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」,一定要靠弘法的人,弘法的人一定要有真正修持的人。
所以大家在此地学讲经技术,小事一桩,你们今天学《内典讲座之研究》还花这么多时间,我告诉你,我从前拿到这个小册子,我一个星期就统统都会了,没人讲,李老师从来没讲过。我把这个小册子从头到尾细细看一遍,我编一个大纲,大纲现在也印出来,你们都看到了。我编这个大纲,李老师一个字没改,我送给他看的时候,一个字没改。我在一个修学报告里头是画了一个图表,那个图表送给李老师看的时候,他只给我加了一个线条,所以学东西没有像你们学得这么辛苦。
一切要从「真实心中作」,真诚就得三宝加持,这是学东西的秘诀,印光大师也是这样说,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」,这个利益就是佛菩萨加持。如果没有真诚,佛法怎么样修学也不能契入,不但不能契入,连开悟都不可能。换句话说,我们要想这一生得到幸福美满,要想真正在事业上有成就,也是真实、真诚,中国古圣先贤所谓「不诚无物」,这个意思就是讲如果不诚什么都不能成就,成就决定是真诚心中流露出来的。
世出世法的教学,唯有佛法的教学是真实的,非常可惜的是世间人对佛法不了解,产生了严重的误会,造成了严重的障碍,而不能够去学习,真正是无边的利益当面错过。而人在一生当中,不了解佛法可以说是最大的遗憾,大家深入以后才明了。自古以来,东方、西方所有的学术对於人生宇宙的现象都是在摸索,都没有搞清楚,唯独佛法看得这么透彻,这么样的明白,实在是希有。
我们到现在才明了人生在世什么事情最可惜,没有闻佛法最可惜。而佛法决不是现在这个社会上表面这种形式,那个不是佛法。佛法在哪里?佛法在正觉,正觉而没有错误的觉悟,那是佛法。正觉在什么地方?正觉在生活里面,穿衣吃饭都是,大乘经上讲的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。试问问我们吃这一餐饭,这一餐饭里面有没有三学?有没有六度?有没有十大愿王?如果你在吃一餐饭,每一口里面都具足了三学、六度、十大愿王,都具足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,你叫会吃饭。佛法在哪里?佛法就在这里,穿衣也是。所以宗门大彻大悟之后,哪一法不是佛法?大而世界,小而微尘,一毛孔、一毛端都具足大圆满,真实的教诲,真实的受用,《无量寿经》上讲的三种真实都在生活里头,没有离开生活。所以才晓得这个教学、这个教育要跟世出世间其他教学来比较,佛法就最真实,佛法最可贵。
为什么过去有很多舍弃王位不要了,要来钻研佛法?如果这个里面没有真的东西、没有好的东西超过那个王位的话,他怎么可能舍弃王位来学佛?有些人说不舍弃也可以,没错,那是你成了佛之后可以不舍弃,你到了无碍的境界,「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」,那个可以。可是在凡夫初学还没有达到,我要专学,必须要把工作舍弃掉,一门深入,入了之后再回头,干什么都可以,无论干什么,你都是菩萨;无论干什么,你都是佛,那是回头之后,没有回头不行。没有回头,做学生,做学生一定要一门深入,全心全力投入。佛菩萨不是神仙,佛菩萨就是普通人。
前几天我收到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给我来了一个传真,明天十月四号是他们的校庆,九十五年的校庆,同时也庆祝中国师范教育一百年,两个庆典,他来邀请我去参加。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师范最高学府,培育老师的一个所在。我到学校去参观,学校门口写了八个字:「学为人师,身为世范」,他们副校长告诉我,这八个字是他们学校许多老师共同拟出来的。这八个字是什么?你们看了懂不懂?就是佛法,就是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没说出来,你们疏忽了、大意了。佛菩萨是九法界一切众生最好的榜样,那不就是师范?他所表示的是「人师」,十法界里头只有人法界,佛是九法界之师,比他的范围大得太多了,不但是人师也是天人之师。宗教里面拜的上帝,佛是上帝的老师,菩萨也是上帝的老师,比他这个范围大太多了。所以他要明白了,菩萨在哪里?他们学校老师、教授都是菩萨,念师范学校的学生也都是菩萨,他将来要作人师。
诸位要知道学佛就是作师,你看看欧阳竟无大师当年创办支那内学院,院训里面就讲得很透彻。学佛就是学做师,师就是典型,就是模范。你在哪一个行业,你就是这个行业的榜样、楷模,那就是师的意思。无论是什么身分,男女老少,各行各业,你利用这个身分、利用这个行业做社会的榜样就是作师,作师就是作菩萨。
如果社会大众对佛法的本质能有所认识,有所了解,才晓得佛法不但是教育,而且是最高的教育。我们在经上看到的,阿弥陀佛在没有出家之前是国王,大家尊称他为「世饶王」,那就是作师。国王里面的典型,国王里面的模范,他可以教许多国家怎么做一个好国王,菩萨国王。做大臣,现在讲做部长,做一个模范的部长,做个最好的部长,那就是菩萨部长。新加坡,你们出门叫计程车,计程车的司机,他能作所有司机的榜样、模范,那是计程车司机,菩萨司机。身分不相同,工作不相同,菩萨相同的,这就是佛法讲的平等法。平等不是你的职务平等,是你的智慧平等,是你的享受平等,是你的快乐自在平等,觉悟平等。就跟舞台上唱戏一样,演的角色不平等,有人演国王,有人演大臣,有人演跑龙套,那是场面表演的不平等,到后台大家都是平等的,没有两样的。相上不平等,性上平等,所以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平等,就真平等。我们学佛如果不懂这个道理,不了解这个事实真相,那这个佛叫白学了,佛法真实的受用你一点也享受不到。
你真正得到佛法,无论什么身分,无论什么行业,都是快乐无比,经上讲那种快乐如「漏尽比丘」,没错。做个乞丐,要饭的,守住他的本分,那是模范的乞丐,菩萨乞丐,他那个快乐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。由此可知,不在这些身分、工作,在正觉,真正觉悟。形相由无量因缘显现的,现相必有因缘,相是果之相。无量因缘,他自己都明白,都通达,都了解,他怎么不自在?像在舞台上表演,无论表演什么样的角色,他都欢喜,都自在,都会把那个角色演得逼真,他就成功了。决定不能说舞台上演一个小丑的不如演那个做皇帝的,没有这个道理,一样,哪里有差别?所以唯有在正觉里面你才能够看到世界的真相,你才能看到十法界平等的。平等里面有差别,差别里面有平等,这不二法门,契入不二法门就得真正自在,就得真实的受用。诸位在此地的时间很短,只有四个月,希望这四个月当中你能有这么一点认识,有这个概念。
佛法的修学是毕生的大事,不是短时间的。愈契入,你愈欢喜,其深无底,其广无边,从初发心到等觉菩萨还天天在用功,不懈怠。观照里面法喜充满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叫观照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,能够在境界当中看到体、相、作用、因缘果报,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,这叫学佛,这叫真正的享受。不像世间人,世间人迷惑颠倒,「起心动念,无不是业」,这《地藏经》上讲的。你如果得到佛法,得到佛法就是得到正觉,你起心动念无不是智慧,不一样了,这不但超越三界,超越十法界了。什么时候你起心动念都是真实智慧?经上讲「住真实慧」,吃饭住真实慧,喝茶住真实慧,穿衣住真实慧,点点滴滴没有一样不是住真实慧,这样才得大自在,才得真实利益。
我们用修行纲领里面最普遍的一个术语:「观照」,「观」是六根对境,「照」是不用心意识,用心意识就不是照。「照」,六根根性对待外面六种色境用这一个字来作代表。见性,见色性;闻性,闻声性;吃东西,舌性,尝味性,吃东西都明心见性。交光大师在《楞严正脉》里面教人「舍识用根」,这就是舍识用根的境界,一切境缘当中离心意识那是真的菩萨。心意识是什么?「识」是分别,「意」是执著,「识」是落印象。离心意识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、不落印象,这就是诸佛菩萨,诸佛菩萨跟凡夫不一样的地方就在此地,我们要想学佛一定要在这上下功夫。
处事待人接物要不要用心意识?这就是六祖问永嘉大师的话了。永嘉了不起,在六祖会下的确是高材生。六祖问他,你还有分别吗?如果说没有分别了,那你就变成木头人。你要是听了这句话,你听懂了他的意思,那你就分别了,你不分别怎么懂他的意思?六祖要不分别的话怎么会问出这句话?不分别,没话说了,「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」。释迦牟尼佛要不分别怎么会给我们讲出这么多经?讲经要分别。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也是分别,南不是无,无不是阿,都是分别,你不分别这六个字怎么会念得出来?永嘉真的觉悟,「分别亦非意」,分别也不是心意识,六祖点头,「没错」。
为什么说分别没有意?分别是对外交流的,里面没有分别就不是意,里面是清净的,他用的是性,不是用的识。对外交流,心性变成八识对外交流,所以他是自性做主,八识是听他的智慧的,当差的,他的佣人。我们今天变成家里那些佣人做主,我们颠倒了,颠倒在此地。我们家里雇的佣人当主人,我们受他支配,这就可怜。佛菩萨自己做主,八识五十一心所是佣人,听话,叫你去办事,「分别亦非意」,这句话的含义在此地,你自己真正做得了主宰。凡夫、二乘、权教菩萨,十法界以内的都做不了主,都是心意识当家。自己做主就脱离十法界,就一真法界了,自己做主了。八识五十一心所是当差的,从前比如讲那是奴婢,自己真正恢复了主人的地位。所以你看到诸佛菩萨也分别,也执著,有时候也欢喜,有时候也拍桌子骂人,唱戏,假的不是真的,那些动作都是八识五十一心所在听指挥的,心性真正做得了主,所以身心清净,一尘不染,那是主人公。
你要不懂这些,要不向这个方向去学习,你学的是什么佛?天台大师「六即」里所说的,你学的是「名字即佛」,那不管用,「名字即佛」有名无实,这个我们不能干的。真正会用功了叫「观行即佛」,这是你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提得起观照,这讲你会用功了。如果在一切时、一切处、一切境缘之中,境是物质环境,缘是人事环境,你在接触人事环境、物质环境提不起观照,你是名字位中人。名字位中,说得好听一点,纵然你对佛法懂得很多,听得很多,能言善道,说得天花乱坠,有解无行,行是功夫,换句话说,你懂得一些,你完全没有做到。今天有很多人做的时候,做的是皮毛,实际上连观行位都达不到,那种皮毛形式没用处的,那是学人家的样子,实质内容完全不明了,那不叫学佛。由观行再提升到相似位,由相似再提升到分证位,分证就是真的,那不是假的,那就是「住真实慧」,所以往「住真实慧」这条道路上,下面一定有观行、有相似。
在西方净土,观行位就是功夫成片,生凡圣同居土,相似位就是生方便有余土,分证位是实报庄严土。分证位是明心见性,破一品无明,见一分法身,这超越十法界了。我们要真干,一生当中纵然达不到这么高的地位,至少观行上要用真正功夫。经典天天要念,古人说「三天不读书,面目可憎」,那是从前人,现在人三天不念书,面目全非。天天要读经,经像一面镜子一样,要照见自己的心行,心是起心动念,行是言语造作,功夫才真正得力,所以功夫得力就是你受用具足,你真正得受用。你要问这受用是什么?经上讲的「开化显示真实之际」就是你所得到的受用,这句话用现在好懂的话来讲,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愈来愈清楚,愈来愈明了,你怎么不欢喜?法喜充满。「住真实慧」就是住「开化显示真实之际」,就住在里头,自受用,然后你能够教别人,惠以众生真实之利,这是你帮助别人,利他,「住真实慧」是自利,自利利他。
师范大学里面培养的人才作师,我们佛门四众弟子也是作师,他们那个学校是为世间人所尊重的,我们这个作师是世间人所轻视的,不尊重我们。可是我们自己也得明了,在古代那些帝王大臣对我们很尊重,现在人不尊重了。古时候的帝王,一直到清朝,慈禧太后也是皈依佛门的,也是佛门弟子,可惜的,她那个老佛爷是名字位中的老佛爷,她没有进入观行,如果是观行位中的老佛爷,满清到今天还会存在,不会亡国。名字位中,那她那个国当然保不住,有名无实。
所以佛陀的教育在过去是曾经被国王大臣、社会上给予最高的评价,最高的崇敬,今天我们跌下来了,跌到谷底了。昨天晚上你们在台上讲经,讲到要叫大家对於三宝要尊崇,对於出家师父要尊敬,我听了这个话,我写了几句,你说的我听了是没错,可是社会一般人听了会怀疑,我为什么要尊敬你?你什么地方值得我尊敬?这是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。话是说得没错,这种讲经教学收不到效果,人家会起反感,一出家就比哪个人大了,要一切人都尊敬你,供养你,这会引起社会的反感。我们今天劝人要有劝人的理论,要有劝人的技巧,要让人听到很舒服,觉得很合理,他愿意接受,愿意去做,我们才能成功。
所以「三宝」一定要强调「自性三宝」,真实的皈依处。这个理论、事实搞清楚了,然后才轻描淡写陪衬一点话,「住持三宝」也很重要,不要强调。现在普遍都轻视你,你还要自己抬高身价,抬不起来的。这就是李炳老讲的时机,时节因缘,在什么时候怎么个说法。古时候,我们看古人注解里面他能讲,为什么?佛教在社会的地位很高。
在唐朝那个时代,出家谈何容易,哪有一般人想出家就能出家,没这回事情,普通文化水平要达到进士,这是国家考试最高的。从前的进士相当於现在讲的博士学位,进士是学位的名称。从前的秀才、举人、进士就相当於现在的学士、硕士、博士,它是学位的名称。从前考进士是皇帝自己主持,自己当主考官。省考举人,县考秀才,进士叫殿试,是国家来主持这个考试的,要达到这个水平,然后再考佛法。这个考试都是皇帝亲自来考试的,为什么?因为你出家了,你就是皇帝的老师,所以他要好好看看你够不够资格作我老师,你够资格作我老师,他才发证书给你,叫「度牒」。你拿著这个度牒,看看哪个寺庙老和尚跟你有缘,你可以跟他出家。你有度牒,他收你作徒弟不犯法,没有度牒犯法。所以以前出家人在社会上这么高的地位,有道理,经过皇帝考试的,皇帝承认有资格作我的老师,所以这些大臣、老百姓哪一个不尊重?当然尊重,地方官员见到出家人,过去骑马,要下马了,这么样的礼遇。哪里是像现在出家这么容易?
所以你们看《印光大师文钞》,印光大师对顺治皇帝最不能原谅的就是这桩事情,顺治皇帝把度牒废止了,过去都是经过考试的,顺治皇帝废止也是他一片热心,但是他没有智慧,没有想到后遗症太严重。他自己想,出家是个好事情,何必要限制这么严,拦住人出家?把这个关卡去掉了,什么人都能出家,我们出家人的素质水平一落千丈,所以现在出家人的地位比不上基督教、天主教,尤其是天主教,你看天主教的神父、修女,他们文化水平最低的是高中毕业、大学毕业。
我教过神学院,我所教的是高级的,是研究班,神父、修女都是大学毕业的,最低是大学毕业,里面有硕士。我教的那个班,学生只有十二个人,研究班,她们是大学毕业,然后神学院毕业,再从事神职三年选拔出来的学生,那个研究所名称是「东亚精神生活研究所」,所以其他宗教的这种精神生活他们都学,我在里面教的是「佛教精神生活」这一门课程。所以我到那个学院一看,我们当然不能跟他比,人家水平那么高,所以当一个神父、修女在社会上是普遍受到人尊敬,有道理。不像我们佛门有些出家人还不认识字,你怎么能叫社会大众对你尊敬?
说实在话,我们今天出家人自己迷失了,佛法在哪里不晓得,经典里面有什么东西不知道,天天念,念了不晓得什么东西。就像我刚才讲的,如果你真正明白了,穿衣吃饭点点滴滴都具足无量无边的佛法,这是世出世间所有的学术、宗教望尘莫及。所以佛法要恢复一定要有人说明,所谓「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」,一定要靠弘法的人,弘法的人一定要有真正修持的人。
所以大家在此地学讲经技术,小事一桩,你们今天学《内典讲座之研究》还花这么多时间,我告诉你,我从前拿到这个小册子,我一个星期就统统都会了,没人讲,李老师从来没讲过。我把这个小册子从头到尾细细看一遍,我编一个大纲,大纲现在也印出来,你们都看到了。我编这个大纲,李老师一个字没改,我送给他看的时候,一个字没改。我在一个修学报告里头是画了一个图表,那个图表送给李老师看的时候,他只给我加了一个线条,所以学东西没有像你们学得这么辛苦。
一切要从「真实心中作」,真诚就得三宝加持,这是学东西的秘诀,印光大师也是这样说,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」,这个利益就是佛菩萨加持。如果没有真诚,佛法怎么样修学也不能契入,不但不能契入,连开悟都不可能。换句话说,我们要想这一生得到幸福美满,要想真正在事业上有成就,也是真实、真诚,中国古圣先贤所谓「不诚无物」,这个意思就是讲如果不诚什么都不能成就,成就决定是真诚心中流露出来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