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学艺术 (共一集) 1997/9/26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:20-011-0926
佛法确实是高度智慧的表现,在两、三千年之前,佛用音乐、美术、雕塑,甚至於建筑,用种种艺术来表达佛菩萨教化众生的义趣,这就是现代世间人才讲求的艺术化,佛家讲艺术化要比现代人早三千年。佛在经上常说现相是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所以相是从心生的,相是随心转的,这是真正的事实,是事实的真相。
罗汉是一个真正觉悟的人,虽然他习气没断,可是见思烦恼确实断了,所以罗汉的相千奇百怪,但是你仔细去观察,他古怪当中充满了智慧、慈祥,这不同於菩萨。菩萨是正等正觉,菩萨的相貌逐渐接近了,而到如来果地上,这相貌就完全相同了,为什么相同?心同,相貌就同;心不同,相貌就不同,所以才说「人心不同,各如其面」。罗汉只断见思烦恼,见思习气没断,尘沙无明没破,所以相貌不同,这个里面很有道理。
人都希求一个好相貌、好身体,好相貌、好身体在我们这个地位上来讲是要从修行当中得来,要是最圆满的身相,那是自性的流露,佛家讲那是性德不是修德,但是没有见性的人一定要靠修德,实际上讲见性也是要靠修德功夫成就才能见性。性德流露就是正等正觉,所以这个时候相貌逐渐就接近了,像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这个相貌就接近了,我们一般讲的是福报、智慧、体质、色相都逐渐接近了,见性之后统统是性德的流露。由此可知,十法界之内都没见性,十法界的佛也没见性,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。所以天台判四教,十法界里面的佛就是藏教的佛、通教的佛,没离开十法界;别教的佛超越了,他才是一真法界。在贤首判教,就是小乘,「始教」相当於天台的藏、通,贤首的「终教」,这是超越十法界了。这也是告诉我们宇宙人生这一部分的事实真相。
佛又告诉我们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所以对於相好不能执著,一有执著的心就错了。如果还有分别、执著的心,修得再好,不但十法界不能超越,六道都不能超越。纵有智慧、慈悲,要以佛法的标准来说,是相似的,不是真实的,为什么说相似不是真实的?我执没破就不是真实的。所以一定要破我执,要断烦恼,证阿罗汉果,才称之为正觉,正觉就是真的了,那不是相似的。这是我们把标准拉下来讲,如果以大乘的标准,那还不行,那阿罗汉还是相似位,他那个标准是以见性为标准,没见性是在相似位。你看「天台六即」,「理即、名字即」,到「观行即」,我们的功夫才得力,换句话说,你会用功了,你才真正走上了正路,也就是说在生活、工作当中,你会改变你错误的观念,这叫「观行即」。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要不懂得改变我们错误的观念,那可不叫修行。
「观照」不仅仅是禅家用,佛法任何一个宗派、任何一个法门,讲到行门的总纲领都离不开「观照」,我们念佛也是观照。最重要的是要把错误的观念改正过来,要知道自己的毛病、习气,这个非常重要。你能够知道自己的毛病、习气,这个人叫开悟了、觉悟了。你能把错误都改正过来,这个人叫真修,真正修行。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过失,不会改过自新,你虽然学佛,都是在「名字即」中,也就是说有名无实,这占大多数。今天佛门,受了三皈,受了戒,乃至於出家人受了具足戒,你看看十之八九都在名字位中,没有到观行。如果在观行的地位上,我们念佛的人决定往生,因为观行可以到功夫成片。再往上一层就相似,相似是事一心不乱,再往上,分证是理一心不乱,所以有观行的功夫就决定得生。所以自己的毛病是什么?在哪里?习气是什么?要知道。佛法讲开悟,开悟也不是很玄,也不是什么很奇特的事情。「究竟即」只有一位,圆教的圆满佛,只有一个人。阿罗汉也相当的了不起,足够给六道凡夫做最佳的榜样。
画佛菩萨像也相当不容易。大陆上过去的丛林寺院有罗汉堂,我参观过苏州的西园寺,西园寺的罗汉堂保存得相当完整,五百罗汉像塑得好。你看五百尊罗汉,容貌各个不相同,会看的人仔细观察就开智慧,就知道怎样去做人,怎样去处事。容貌不同、名号不同,里面都表很深的义理,有最丰富的情趣。
世间人,可以说是古今中外,很少人不执重「情」字。感情最丰富、最圆满的是什么人?给诸位说,就是佛菩萨。在世间法里面,感情最丰富的是学哲学的,没有最丰富、最真实的感情就不能学哲学,那个哲学的确他是不得其门而入。那么佛法讲「情」要断,为什么说佛菩萨是感情最丰富的?这里面「情」我们要拣别,有真有假,世间的情是假的,佛菩萨的情是真的。哲学家的情,虽然他烦恼没有断,在凡夫里面讲,他的情操高,接近真实。真情就是智慧,感情跟智慧是一不是二。所以佛法给它换个名词,与世间法有所区别,世间人讲「爱情」,佛法讲「慈悲」,慈悲就是真正的爱情,永恒不变。为什么它不会变?它从自性真心里面流露出来的,它那个根源不变的,所以流出来的作用、现相也不变。凡夫、二乘,十法界里面没有见性,所以它会变,会变就不是真的,是虚妄的。十法界里的四圣接近真实,所以天台教义把他列入「相似位」,六道里面修得再好的是「观行位」,如果到相似位就脱离六道了,你得事一心不乱了,你见思烦恼断了,断见思烦恼之后才是相似位。尘沙断了,破一品无明,那「分证位」。这些道理我们明白了,懂得了,才能谈得上「观世间」。
像你们昨天讲的,懂得科判了,你才能懂得看经,你才晓得怎么看法。佛法这些道理你要是明白了,你就懂得怎么观察世间了。观察世间很有趣味,这里头体、相、作用、因缘果报,一切事、一切理,你有个眉目了,你知道这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,你在这里面才算是个明白人,你不迷惑,这种功夫并不算很深,刚才讲「观行位」的功夫。向上我们没有把握,做不到,但是这个阶段,可以说只要我们自己会用功都能做得到。这里面的功夫当然也有浅深不同,深位的,我们把它回过头来念佛求生净土,那就是凡圣同居土里面上辈往生,凡圣同居土的上辈往生就能够自在往生,人不生病,所谓是站著走,坐著走,什么时候想走都能做得到,这是净宗法门的殊胜。那么其他法门能不能做到?也能做到。
你们大家学佛都有不少年了,佛门里面「三生石」的故事,李源跟圆泽禅师,那是禅宗的,那也是生死自在,那是什么地位?给诸位说,也是「观行即」里面上品功夫,知道自己到哪里投胎,知道来生怎么样状况,跟老朋友约会十二年以后见面。十二年,他是十二岁的小孩,老朋友已经八十多岁,胡须都白了;可惜没有往生,往生就作佛了,还搞六道轮回,你就想到差别就在此地,与净土没有缘分。他要是念佛往生净土的话,他可以站著走,坐著走,他自在。所以这一点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,才晓得如果不修这个法门想脱离六道轮回,太难了。所以在各宗各派无量法门里面,我们看到古大德这些修学所表现的,我们在这当中要能体会,要能觉悟。
特别是在这个时代,外面的诱惑力量太强大了,名闻利养,五欲六尘,这些是什么东西?就是《楞严经》上讲的妖魔鬼怪。「四种清净明诲」就是讲的妖魔鬼怪,这些妖魔鬼怪就是经上讲的「邪师说法如恒河沙」,在这么一个环境里面你能够把持得住,真的是谈何容易。你能够觉而不迷,说实在的话,古时候那些成就的人,如果把他放在今天这个社会,不见得他能成就。因为他那个时代,外面诱惑的东西少,尤其是出家修道,连在家居士修行都到寺院挂单,往往在寺院一住住几个月,还有住很多年的。而寺院都在深山里面,交通没有像现在这么方便,上山哪有那么容易!完全一步一步走上去,从前没有那么宽的马路,小石阶梯,小路,哪有这么舒服的路给你走!为什么寺院建立在这个地方?就是与诱惑的这些地方把它阻绝,使这些恶缘减少到最低的程度,你在这个环境里头修心养性容易得定,功夫容易得力。
现在一座寺院,特别是有历史的,有知名度的,你看那个游客多少,一天成千上万的游客,你还修什么行?不过会修行的,那高段的功夫,在这种环境里头修定修慧,在那里修像《金刚经》上所讲的「外不著相,内不动心」,那高段,那不是普通的,普通人在这个环境里面是决定会被诱惑的。所以在今天这个环境,若不是上上根,不是成佛成菩萨就是堕三途恶道,中间这个阶段太少了,失掉人身,得人身不容易。如何能够在现代社会里面不受诱惑,我们就有把握这一生当中能成就。决定要淘汰自己的习气,习气里面最严重的就是贪瞋痴慢,「慢」是傲慢,今天社会,所以这是魔,魔来诱惑,有一点点长处,值得骄傲,值得骄傲就是被魔抓去了,魔在这个地方叫你动烦恼,起傲慢心。
所以学佛,佛、菩萨、罗汉是我们的榜样。我们供养佛、菩萨、罗汉的形像,那就是个标本,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向他学习。慈悲心少的,供养观世音菩萨;诚敬心少的,供养地藏菩萨;懈怠、散慢的,供养普贤菩萨,普贤菩萨是实行家,真干。文殊表智慧,愚痴的人就供文殊,对治自己毛病。地藏表孝敬。弥勒菩萨在中国用布袋和尚,表宽宏大量,心胸狭小的人供弥勒菩萨,这都是对治我们毛病的。所以诸佛菩萨的形像跟名号在佛法都是教学的手段、工具,他不是神明,不能把他当神明看待。我们供养佛菩萨形像,对他恭敬,我们认真学习才叫恭敬,所以佛法里头一丝毫的迷信都没有。佛门里面,佛的名号多,你们看《万佛名经》,那都是世尊略说,略说已经说了一万两千多个名号,菩萨的名号是无量无边。我们晓得名号是教学的手段,就跟世间人贴标语的意思差不多,口号,佛菩萨名号就是口号,其目的就是时时刻刻提醒我们,帮助我们觉而不迷,正而不邪,净而不染,作用在此地。
这些诸佛菩萨到底有没有?有,太多了。人只要依照这个法门修,你修大慈大悲,你就是观音菩萨;你修十大愿王,你就是普贤菩萨;你修禅定智慧,你就是文殊菩萨;你学孝顺父母,尊师重道,你就是地藏菩萨;无量无边,真的不是假的。这些诸佛菩萨在哪里?就在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里头,佛菩萨跟一切大众、跟这个社会没有脱节,是一体的。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认真修学,自己何尝不是诸佛菩萨?我们能够有这种体会,这样的投入,对於观佛、菩萨、罗汉的形像,听佛菩萨的名号,感受自然就不同了,就是所谓的在接受甚深、至善圆满的教学。
佛法确实是高度智慧的表现,在两、三千年之前,佛用音乐、美术、雕塑,甚至於建筑,用种种艺术来表达佛菩萨教化众生的义趣,这就是现代世间人才讲求的艺术化,佛家讲艺术化要比现代人早三千年。佛在经上常说现相是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所以相是从心生的,相是随心转的,这是真正的事实,是事实的真相。
罗汉是一个真正觉悟的人,虽然他习气没断,可是见思烦恼确实断了,所以罗汉的相千奇百怪,但是你仔细去观察,他古怪当中充满了智慧、慈祥,这不同於菩萨。菩萨是正等正觉,菩萨的相貌逐渐接近了,而到如来果地上,这相貌就完全相同了,为什么相同?心同,相貌就同;心不同,相貌就不同,所以才说「人心不同,各如其面」。罗汉只断见思烦恼,见思习气没断,尘沙无明没破,所以相貌不同,这个里面很有道理。
人都希求一个好相貌、好身体,好相貌、好身体在我们这个地位上来讲是要从修行当中得来,要是最圆满的身相,那是自性的流露,佛家讲那是性德不是修德,但是没有见性的人一定要靠修德,实际上讲见性也是要靠修德功夫成就才能见性。性德流露就是正等正觉,所以这个时候相貌逐渐就接近了,像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这个相貌就接近了,我们一般讲的是福报、智慧、体质、色相都逐渐接近了,见性之后统统是性德的流露。由此可知,十法界之内都没见性,十法界的佛也没见性,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。所以天台判四教,十法界里面的佛就是藏教的佛、通教的佛,没离开十法界;别教的佛超越了,他才是一真法界。在贤首判教,就是小乘,「始教」相当於天台的藏、通,贤首的「终教」,这是超越十法界了。这也是告诉我们宇宙人生这一部分的事实真相。
佛又告诉我们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所以对於相好不能执著,一有执著的心就错了。如果还有分别、执著的心,修得再好,不但十法界不能超越,六道都不能超越。纵有智慧、慈悲,要以佛法的标准来说,是相似的,不是真实的,为什么说相似不是真实的?我执没破就不是真实的。所以一定要破我执,要断烦恼,证阿罗汉果,才称之为正觉,正觉就是真的了,那不是相似的。这是我们把标准拉下来讲,如果以大乘的标准,那还不行,那阿罗汉还是相似位,他那个标准是以见性为标准,没见性是在相似位。你看「天台六即」,「理即、名字即」,到「观行即」,我们的功夫才得力,换句话说,你会用功了,你才真正走上了正路,也就是说在生活、工作当中,你会改变你错误的观念,这叫「观行即」。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要不懂得改变我们错误的观念,那可不叫修行。
「观照」不仅仅是禅家用,佛法任何一个宗派、任何一个法门,讲到行门的总纲领都离不开「观照」,我们念佛也是观照。最重要的是要把错误的观念改正过来,要知道自己的毛病、习气,这个非常重要。你能够知道自己的毛病、习气,这个人叫开悟了、觉悟了。你能把错误都改正过来,这个人叫真修,真正修行。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过失,不会改过自新,你虽然学佛,都是在「名字即」中,也就是说有名无实,这占大多数。今天佛门,受了三皈,受了戒,乃至於出家人受了具足戒,你看看十之八九都在名字位中,没有到观行。如果在观行的地位上,我们念佛的人决定往生,因为观行可以到功夫成片。再往上一层就相似,相似是事一心不乱,再往上,分证是理一心不乱,所以有观行的功夫就决定得生。所以自己的毛病是什么?在哪里?习气是什么?要知道。佛法讲开悟,开悟也不是很玄,也不是什么很奇特的事情。「究竟即」只有一位,圆教的圆满佛,只有一个人。阿罗汉也相当的了不起,足够给六道凡夫做最佳的榜样。
画佛菩萨像也相当不容易。大陆上过去的丛林寺院有罗汉堂,我参观过苏州的西园寺,西园寺的罗汉堂保存得相当完整,五百罗汉像塑得好。你看五百尊罗汉,容貌各个不相同,会看的人仔细观察就开智慧,就知道怎样去做人,怎样去处事。容貌不同、名号不同,里面都表很深的义理,有最丰富的情趣。
世间人,可以说是古今中外,很少人不执重「情」字。感情最丰富、最圆满的是什么人?给诸位说,就是佛菩萨。在世间法里面,感情最丰富的是学哲学的,没有最丰富、最真实的感情就不能学哲学,那个哲学的确他是不得其门而入。那么佛法讲「情」要断,为什么说佛菩萨是感情最丰富的?这里面「情」我们要拣别,有真有假,世间的情是假的,佛菩萨的情是真的。哲学家的情,虽然他烦恼没有断,在凡夫里面讲,他的情操高,接近真实。真情就是智慧,感情跟智慧是一不是二。所以佛法给它换个名词,与世间法有所区别,世间人讲「爱情」,佛法讲「慈悲」,慈悲就是真正的爱情,永恒不变。为什么它不会变?它从自性真心里面流露出来的,它那个根源不变的,所以流出来的作用、现相也不变。凡夫、二乘,十法界里面没有见性,所以它会变,会变就不是真的,是虚妄的。十法界里的四圣接近真实,所以天台教义把他列入「相似位」,六道里面修得再好的是「观行位」,如果到相似位就脱离六道了,你得事一心不乱了,你见思烦恼断了,断见思烦恼之后才是相似位。尘沙断了,破一品无明,那「分证位」。这些道理我们明白了,懂得了,才能谈得上「观世间」。
像你们昨天讲的,懂得科判了,你才能懂得看经,你才晓得怎么看法。佛法这些道理你要是明白了,你就懂得怎么观察世间了。观察世间很有趣味,这里头体、相、作用、因缘果报,一切事、一切理,你有个眉目了,你知道这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,你在这里面才算是个明白人,你不迷惑,这种功夫并不算很深,刚才讲「观行位」的功夫。向上我们没有把握,做不到,但是这个阶段,可以说只要我们自己会用功都能做得到。这里面的功夫当然也有浅深不同,深位的,我们把它回过头来念佛求生净土,那就是凡圣同居土里面上辈往生,凡圣同居土的上辈往生就能够自在往生,人不生病,所谓是站著走,坐著走,什么时候想走都能做得到,这是净宗法门的殊胜。那么其他法门能不能做到?也能做到。
你们大家学佛都有不少年了,佛门里面「三生石」的故事,李源跟圆泽禅师,那是禅宗的,那也是生死自在,那是什么地位?给诸位说,也是「观行即」里面上品功夫,知道自己到哪里投胎,知道来生怎么样状况,跟老朋友约会十二年以后见面。十二年,他是十二岁的小孩,老朋友已经八十多岁,胡须都白了;可惜没有往生,往生就作佛了,还搞六道轮回,你就想到差别就在此地,与净土没有缘分。他要是念佛往生净土的话,他可以站著走,坐著走,他自在。所以这一点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,才晓得如果不修这个法门想脱离六道轮回,太难了。所以在各宗各派无量法门里面,我们看到古大德这些修学所表现的,我们在这当中要能体会,要能觉悟。
特别是在这个时代,外面的诱惑力量太强大了,名闻利养,五欲六尘,这些是什么东西?就是《楞严经》上讲的妖魔鬼怪。「四种清净明诲」就是讲的妖魔鬼怪,这些妖魔鬼怪就是经上讲的「邪师说法如恒河沙」,在这么一个环境里面你能够把持得住,真的是谈何容易。你能够觉而不迷,说实在的话,古时候那些成就的人,如果把他放在今天这个社会,不见得他能成就。因为他那个时代,外面诱惑的东西少,尤其是出家修道,连在家居士修行都到寺院挂单,往往在寺院一住住几个月,还有住很多年的。而寺院都在深山里面,交通没有像现在这么方便,上山哪有那么容易!完全一步一步走上去,从前没有那么宽的马路,小石阶梯,小路,哪有这么舒服的路给你走!为什么寺院建立在这个地方?就是与诱惑的这些地方把它阻绝,使这些恶缘减少到最低的程度,你在这个环境里头修心养性容易得定,功夫容易得力。
现在一座寺院,特别是有历史的,有知名度的,你看那个游客多少,一天成千上万的游客,你还修什么行?不过会修行的,那高段的功夫,在这种环境里头修定修慧,在那里修像《金刚经》上所讲的「外不著相,内不动心」,那高段,那不是普通的,普通人在这个环境里面是决定会被诱惑的。所以在今天这个环境,若不是上上根,不是成佛成菩萨就是堕三途恶道,中间这个阶段太少了,失掉人身,得人身不容易。如何能够在现代社会里面不受诱惑,我们就有把握这一生当中能成就。决定要淘汰自己的习气,习气里面最严重的就是贪瞋痴慢,「慢」是傲慢,今天社会,所以这是魔,魔来诱惑,有一点点长处,值得骄傲,值得骄傲就是被魔抓去了,魔在这个地方叫你动烦恼,起傲慢心。
所以学佛,佛、菩萨、罗汉是我们的榜样。我们供养佛、菩萨、罗汉的形像,那就是个标本,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向他学习。慈悲心少的,供养观世音菩萨;诚敬心少的,供养地藏菩萨;懈怠、散慢的,供养普贤菩萨,普贤菩萨是实行家,真干。文殊表智慧,愚痴的人就供文殊,对治自己毛病。地藏表孝敬。弥勒菩萨在中国用布袋和尚,表宽宏大量,心胸狭小的人供弥勒菩萨,这都是对治我们毛病的。所以诸佛菩萨的形像跟名号在佛法都是教学的手段、工具,他不是神明,不能把他当神明看待。我们供养佛菩萨形像,对他恭敬,我们认真学习才叫恭敬,所以佛法里头一丝毫的迷信都没有。佛门里面,佛的名号多,你们看《万佛名经》,那都是世尊略说,略说已经说了一万两千多个名号,菩萨的名号是无量无边。我们晓得名号是教学的手段,就跟世间人贴标语的意思差不多,口号,佛菩萨名号就是口号,其目的就是时时刻刻提醒我们,帮助我们觉而不迷,正而不邪,净而不染,作用在此地。
这些诸佛菩萨到底有没有?有,太多了。人只要依照这个法门修,你修大慈大悲,你就是观音菩萨;你修十大愿王,你就是普贤菩萨;你修禅定智慧,你就是文殊菩萨;你学孝顺父母,尊师重道,你就是地藏菩萨;无量无边,真的不是假的。这些诸佛菩萨在哪里?就在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里头,佛菩萨跟一切大众、跟这个社会没有脱节,是一体的。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认真修学,自己何尝不是诸佛菩萨?我们能够有这种体会,这样的投入,对於观佛、菩萨、罗汉的形像,听佛菩萨的名号,感受自然就不同了,就是所谓的在接受甚深、至善圆满的教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