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系念法事讲话 - (第三集)
系念法事讲话  (第三集)  1994/6  新加坡  档名:20-008-0003

  诸位法师、诸位同修:

  请掀开经本第二十八面,倒数第二行:

  【一者礼敬诸佛。二者称赞如来。三者广修供养。四者忏悔业障。五者随喜功德。六者请转法轮。七者请佛住世。八者常随佛学。九者恒顺众生。十者普皆回向。】

  这十句是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普贤菩萨的「十大愿王」,也是《华严经》修学的总纲领。世尊在大经里面告诉我们,菩萨如果不修普贤行,就不能圆成佛道。由此可知,普贤行是菩萨行里面最重要的一个科目。

  我们过去在讲席当中,对於修行说得很多,首先我们要把「修行」这个名词定义搞清楚。所谓「行」,就是思想、见解、言语、造作,这是属於行为。行为有了错误,把这些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,这叫做「修行」。我们平常听到佛门里面常讲「开悟」,什么叫开悟?发现自己行为有了错误的人,这个人叫开悟了,觉悟了。知道自己有过失、想错了、看错了、说错了、做错了,明白这些叫开悟;悟后起修,悟了以后要把这些毛病修正过来,这叫「修行」。佛为我们说的修行纲领,在此地因为时间的限制,我们不能细说,在录音带里有详细的说明,诸位带回去多听就都了解了。

  我们净宗修学的纲领,也就是修正行为的标准,我们选了五个科目。第一、是佛在《观经》教给我们的「净业三福」。第二、是大家所熟悉的「六和敬」。第三、是「戒定慧」三学。第四、是大乘菩萨修行的纲领,就是「六度」法门。最后一个是普贤菩萨「十愿」,也就是我们今天读的这一段。这一段是最高的修行标准,最圆满、最究竟的修行标准。从名相上来看,我们看不出它究竟圆满的意思,但是诸位要读《华严经》就明了了。

  第一、『礼敬诸佛』。「礼敬」很平常,我们佛弟子见了佛像(现在佛见不到,见佛像),我们都会恭恭敬敬的对佛像顶礼三拜,「礼敬诸佛」!这算不算是普贤行里面「一者礼敬诸佛」?跟诸位说,不是。为什么不是?我们跟普贤不相应。「普」是普遍,我们的心不普,我们的心有分别、有执著、有界限,所以不普。因此,我们的礼敬那个范围很窄小。而普贤菩萨的心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他的心是尽虚空、遍法界,他的心是平等的、他的心是清净的,他的心是真诚的,这样的心修礼敬,那就叫做「普贤行」,这就是普贤菩萨的「礼敬」。

  此地所说的「诸佛」,境界是无量的深广,并不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佛、毗卢遮那佛、阿弥陀佛;不是指这几位,是指一切诸佛。一切诸佛,包括过去诸佛、现在诸佛、还有未来诸佛。现在诸佛,世尊在经上给我们介绍了不少。过去诸佛,佛在经上也曾经说得很多。未来佛在那里?诸位要晓得,未来佛就是一切众生,一切众生是未来佛。一切人是未来佛,一切畜生也是未来佛,一切蚊虫、蚂蚁还是未来佛。不但这些有情众生是未来佛,乃至於植物、矿物。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上说得很好: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。」动物是有情的众生,植物跟矿物是无情的众生,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。换句话说,尽虚空、遍法界统统是诸佛,我们以真诚心、清净心、恭敬心来对待,这叫「礼敬诸佛」。所以,诸位想一想,我们拜三拜算不算是普贤行,你自己就清楚了。

  第一愿如是,后面九愿,愿愿都如是。由此可知,普贤行确确实实是菩萨行里面最圆满的,最究竟的。我们要怎样把自己的修学标准达到普贤菩萨的水准?一定要从「三福、六和、三学、六度」逐渐向上提升,才能够达到这个标准。如果用普贤行的标准来修行,那就恭喜诸位同修了,将来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是实报庄严土,上上品往生。因为他是实报土上上品的标准,这才显示他的殊胜。

  第二、『称赞如来』。「称」是称扬,「赞」是赞叹。第一句讲的是「诸佛」,第二句讲的是「如来」,如来跟诸佛一样不一样?如果是一样的,为什么要换个名称?应该也像第一句一样,「称赞诸佛」,这就一样了。名称换了,意义很深,实际上是不一样。

  「诸佛」是从相上说的。因此,在相上我们要以平等心、恭敬心来对待。「称赞如来」是从性上说的。所以诸位要晓得,我们的真诚、清净、平等对佛菩萨如是,对一切天神也如是,对一切众生如是,对妖魔鬼怪亦如是,决定没有差别。我对佛的恭敬心跟对魔王的恭敬心完全相同,没有一丝毫差别,这是「礼敬」,是平等的。但是「称赞」那就不一样了,必须是善的、是美的,我们称赞。不是善的,不是美的,我们也不毁谤,不称赞就是了。这是诸佛菩萨教给我们对人、对事、对物的心态,我们的态度应该要这样做法。

  世间有善人、有恶人,我们常讲有好人、有坏人,有好事、有坏事。我们要赞叹好的,赞叹善的;不善的、不好的,不赞叹。在《华严经》末后的一分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」,在五十三位善知识里面,我们看到善财童子参访善知识的时候礼敬、赞叹,唯独有三个人,他有礼敬,没有赞叹。这三个人,第一个是胜热婆罗门,代表愚痴;第二个是甘露火王,代表瞋恚;第三个是伐苏蜜多女,代表贪欲。这三个人代表「贪、瞋、痴」,贪瞋痴是三毒,所以有礼敬,没有赞叹。「如来」跟「诸佛」的差别,我们在五十三参里面明显的看出来。所以,「礼敬」对一切要平等,「赞叹」要能够辨别一切善恶,这样才能够利益一切众生,不会伤害众生。

  第三、『广修供养』。世间人,尤其现代人,从前人跟现代人意识型态、思想观念不一样,以前的人多少还有一点道义,现在的人头脑里面第一个东西就是财富,没有一个不追求财富的。财富从哪里来的?全世界的人都追求财富,为什么有的人求到了,有的人求不到;求到的是少数,求不到的是多数。难道求不到的这些人,聪明智慧不如你吗?运气没你好吗?不见得。世出世间事情,唯有佛法讲的透彻,解释的合情合理,我们听了真的心服口服。

  佛告诉我们世出世法都不出因果的定律,财富是果报。果报从哪里来的?从「因」来的。你这一生辛苦努力,那是「缘」。如果没有「因」,你再辛苦、再努力,你也得不到财富,也得不到果。「因」是什么?过去生中的布施、供养。佛告诉我们,修「财布施」得财富,「法布施」得聪明智慧,「无畏布施」得健康长寿。你能够修三种因,必定能得这三种殊胜的果报。你不肯修因,哪来的果报?人不能没有福报。没有福,不但自己修道有困难,天天饿著肚子,这哪能修道?佛讲「贫穷学道难」,他一天三餐饭都不能维持,你叫他来修行,他就很难了。所以,福报非常重要。

  我们在念「三皈」的时候,诸位都念过「皈依佛,二足尊」。「足」是满足,就是圆满的意思。「二」是两种圆满,第一种是福报圆满,你看福多重要;第二是智慧圆满。福报怎么圆满?佛的财布施圆满,所以他的福报圆满了;佛法布施圆满,所以他的慧也圆满了。「福慧双修」就是修财布施、修法布施这两种布施。

  法布施当中,普贤菩萨告诉我们,是以依教修行供养为第一。这个话我们愈想愈有道理,佛教我们怎么做,我们就老老实实依教奉行,这是佛的真实弟子。佛教导不会错,依照佛的教训去做,修因证果,果报无比的殊胜美满。

  第四、『忏悔业障』。我们在六道里面长劫轮回,没法子出离。什么原因?业在那里障碍,障碍了明心见性,障碍我们出离六道轮回。业障要怎样把它消除?要忏悔。

  「忏悔」这个名词,在过去翻译体例里面是梵华合一。「忏」是梵文音译过来的,「悔」是中国字,中国字的「悔」跟「忏摩」的意思很接近,所以把这两个字合起来,造成这个名词。

  忏悔里面最重要的是发露,后不再造。我们所造的一切过失、错误,不要遮盖,不要隐瞒,说出来让大家都知道。大家都知道了,这个人责备你一句,你为什么做坏事?为什么说坏话?这个果报马上就报掉了,这个很好!如果做了坏事,不让人知道,把它藏在那里,这个罪过就愈来愈深。所以,好事不要让人知道,好事让人知道,这个赞叹你一句,那个赞叹你一句,你的好事都报掉,就没有了。所以,好事不让人知道,做的坏事知道的人愈多愈好,每个人说你一句就报掉了。

  佛教给我们要「发露忏悔」,对自己来讲要「后不再造」,这一句很重要。后不再造是真正的忏悔,真正消业障。我们一天能够改正一个错误,一个毛病;如果继续不断的改三年,给诸位说,你纵然不能成为圣人,也算是贤人。那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以这样勇於改过自新的修持,求愿往生,决定得生净土。

  所以,修行里面,实在讲这个十愿最重要的就是「礼敬」跟「忏悔」。「礼敬」包括「称赞」、「供养」,这三个可以合成一个,「礼敬」就代表了;后面七条,一个「忏悔」统统包括都尽了,这个是修行的总纲领。

  第五、『随喜功德』。这是佛菩萨特别教给我们破除嫉妒障碍的烦恼,嫉妒心也是与生俱来,这不是学得来的,是过去生中的烦恼习气。人都有嫉妒,看到别人比我好,心里就很难过,这个是很大的烦恼,嫉妒是瞋恚的一部分。「随喜」就专门对治嫉妒,看到别人好,不但不嫉妒,能生欢喜心。不但能生欢喜心,而且能尽心尽力去帮助他,成人之美!把他的好处看成自己的好处一样,他的功德看成自己的功德一样,心量拓开,心量就大了,这才与大乘佛法能够相应。

  嫉妒、瞋恚心很重的人,心量非常窄小,那是修行很大的障碍,要想出三界不容易。不但修定修慧难,就是世间法里面做学问、成就事业也艰难。我们世俗人也常说:「大人有大量。」做大事业的人度量很大。斤斤计较,执著的人,度量很小,成就不了大事;做一点小事可以,做大事就不行。诸佛菩萨以及佛弟子,我们的事业是要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,这个事业太大了,要没有广大的心量,怎么能度一切众生?这绝对不是世出世间小心量所能够做得到的,「随喜功德」就非常重要了。

  第六、『请转法轮』。第七、『请佛住世』。佛法是人天眼目(眼是眼睛),是苦海里面的慈航,是无明黑暗里面的明灯,我们遇不到佛法,那才是真正的悲哀!为什么?没有机会脱离苦海,超越三界。唯独遇到真正的佛法,我们这个机会到了。因此,「请转法轮」就是请佛菩萨为我们讲经说法,这个福报是无比的殊胜。

  你要问,我们想修福,想修慧,以什么样的方法能够修到最殊胜圆满的福慧?请佛菩萨讲经,这个福慧是无比的殊胜圆满。现在佛菩萨也不在了,我们也找不到,不但佛菩萨找不到,阿罗汉也找不到,甚至於须陀洹也找不到,怎么办?要找有修有学的这些法师大德,为我们宣扬正法,这个福慧是相等的。

  但是诸位要想想,有几个人听一座经就开悟,就证果了?有几个人是听一部经就开悟,就证果?当然有,但是我们没见过。我们在经典里面见到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,甚至於一部经还没有讲完,当中听众有开悟的、有证果的,我们在经上看到的。在中国古时候,我们在传记里面也曾经看过,那是很少很少数。绝大多数的人业障习气很重,他必须要长年累月的天天去听,天天去薰习,天天去改过,或者十年、八年,或者二十年、三十年开悟了,证果了。这样请一位法师讲一次经,这是办不到的,所以一定要「请佛住世」,要把这个法师请到这个地方来常住,这个地方的人才能得利益。我过去在台中求学的时候,李老师在台中一住就是三十八年。三十八年来,他老人家讲经从来没有中断过,所以台中念佛往生的人很多,成就的人很多,道理就在此地。

  但是法师、大德住在那个地方讲经要因缘成熟,缘不成熟,那不行!什么叫做缘?是不是对这个法师招待得很好,供养得很好?不是的!真正善知识他是要利益众生的,不是来求享受的,不是求名闻利养的,真正的缘是这个地方有一些人真的想学。不是嘴巴上想学,那个没有用处的。真想学,真想脱离生死轮回,真的想在这一生成就菩提道业。如果这个地方确确实实有这么一批人,给诸位说,诸佛菩萨自自然然会应化到此地,所谓「众生有感,佛就有应」。如果这地方没有这样的人,只是口头上说,求的是什么?求福报、求升官、求发财、求好儿女,以这种心愿来求,佛菩萨不会来的。真正求了生死、出三界,真正求往生极乐世界,佛菩萨会应化到此地来。所以「请佛住世」,这是感应道交。

  当然因缘的成熟,要靠前面「请转法轮」。大家要经听多了,这个苦难的日子过多了,逐渐逐渐觉悟了,这才晓得生死轮回是个麻烦事情,才想到出离的心。西方极乐世界听多了,觉得这个地方是不错、是好,我们是应该移民到那边去,有这个心愿了,这就是「感」,有「感」才有「应」。

  普贤菩萨修行的总纲领,就是菩萨行的标准,实际上讲就是这七愿,第八、第九、第十这三愿统统是回向。「回向」就是常讲的回向菩提、回向实际、回向众生。大经跟我们讲回向三处:「常随佛学」是回向菩提,「恒顺众生」是回向众生,「普皆回向」是回向实际。后面三愿都是属於回向,回向是把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,绝不自己享受,修的一切功德、一切福慧与一切众生共享。这个心量大!这是真实的福报。如果只是个人享受,那个福报很快就享完了;与一切大众共享,与一切诸佛菩萨共享,那个福报是永远享不尽的!为什么?诸佛的福报无量无边,众生虽然有罪业,但是众生也有修善积德的一分,那一分功德合起来,那个力量就大了。所以,心量一定要拓开。

  这是普贤大士之德,我们在《无量寿经》第二品里面就念到,西方极乐世界的人「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」。由此可知,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依什么样的标准修行?就是普贤菩萨「十大愿王」。所以,普贤菩萨「十大愿王」是西方极乐世界大众修行的标准。我们今天虽然做不到,要熟悉,要心向往之,将来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不会陌生了。

  请看二十九面倒数第二行,这一段是长行,这是一首赞,本经里面赞叹三宝,这是赞佛宝。

  【佛宝赞无穷。】

  此地讲的『佛宝』,是修德成就的佛宝,依修而证。

  【功成无量劫中。】

  『无量劫中』就是修前面的十愿,依照这十条纲领来修学,无量劫的修学,修成了圆满报身,就像西方世界的阿弥陀佛一样。

  【巍巍丈六紫金容。】

  『巍巍丈六紫金容』是果报成就的大用。「巍巍」是果报的作用。「丈六」,丈六身是劣应身。过去释迦牟尼佛示现在印度成佛,他的身相就是丈六金身;示现的丈六身,这对我们就格外的亲切了。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示现成佛,根据西洋人的说法,距离我们现在二千五百多年前,使我们感觉很亲切。

  【觉道雪山峰。】

  『雪山』就是喜玛拉雅山,当年世尊修道的处所,这是说他自修的成就,这是赞叹这一点。

  下面这几句是赞叹利益众生的功德,佛利生的功德,无量无边,说之不尽。举一个例子来说:

  【眉际玉毫光灿烂。】

  这是指的白毫放光,光中化佛,佛度众生,举这一种德行。

  【照开六道昏蒙。】

  『昏蒙』是指六道众生,佛示现成佛,广度六道众生。

  【龙华三会愿相逢。演说法真宗。】

  这两句是赞叹当来下生弥勒佛。弥勒菩萨在无量寿会上是佛的传法弟子。诸位都念过《无量寿经》,《无量寿经》前面一半是阿难尊者当机,从三十二品以后,就是弥勒菩萨当机。世尊把这个法门特别嘱咐给弥勒菩萨,弥勒菩萨将来下生成佛,一定要讲《无量寿经》,一定要讲「净土三经」,一定是劝大家念佛求生净土,这是『龙华三会愿相逢』。『演说』,就是必定说这个法门。『法真宗』,就是净土宗,就是教人念佛成佛,这是大乘佛法里面的「真宗」。「真宗」不是指其他的,就是指「净土三经」,念佛往生不退成佛。我们在《无量寿经》看到世尊把这个法门嘱付给弥勒菩萨,弥勒菩萨将来一定弘扬。

  弥勒菩萨什么时候到我们世间来成佛?《弥勒下生经》上说五十六亿万年之后。诸位要知道,为什么要这么久?弥勒菩萨现在在兜率天,兜率天的寿命是四千岁,所以兜率天寿命到了的时候,他就下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。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的四百年,一年三百六十五天,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,他才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。假如我们要发愿求生弥勒净土,将来弥勒菩萨下生成佛,你就跟他一道下来做他的弟子,然后再听他讲经说法,劝你老实念佛,生西方极乐世界。我们现在这些人就接受净土,现在就到极乐世界去了。他们至少还五十六亿万年之后,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可能已经成佛了,看到他们:「你们怎么这个时候才来!」味道不一样。这个帐要算清楚,你才晓得这个法门无比殊胜。

  底下这一段开示,非常精彩。

  【人人分上。本有弥陀。个个心中。总为净土。】

  这两句话说的是实话。『人人分上,本有弥陀』,弥陀是什么?弥陀是无量的意思。「阿弥陀」,就是说每一个人真心自性的本分上,确确实实有无量的智慧,无量的神通,无量的德能,无量的寿命,一切的无量,我们统统具足。跟阿弥陀佛比,跟一切诸佛比,我们丝毫没有欠缺一点点,完全相同。『个个心中,总为净土』,一样的殊胜庄严,这讲的是性德,性德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。我们现在没修,没修性德透不出来,所以不得受用。今天日子过得这么苦,得不到受用。

  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这两个字的秘诀:

  【了则头头见佛。悟来步步西方。】

  佛法教人,教什么?就是「了」、「悟」这两个字。「了」是明了、明白。学佛不是别的,教你做一个明白人,教你做一个觉悟的人,对於一切法都能明了,都能觉悟。明了、觉悟就叫做佛,叫做菩萨;不明了,不觉悟就叫做凡夫,凡夫跟佛差别就在此地;除这一点差别之外,没有差别。一个是明白人,一个是糊涂人;明白人叫佛菩萨,糊涂人叫凡夫。佛的教学就是把糊涂人教成明白人,这就是佛法,这就是佛教的教学。所以,这两个字非常重要。

  底下这一段为我们说明现前事实真相。

  【但念自从无始。迄至今生。一念违真。六根逐妄。随情造业。纵我为非。】

  『自从无始,迄至今生』,这就是迷。怎么迷的?无始以来到现在统统都在迷。

  『一念违真』,「违」是违背,「真」是真心本性。我们今天对人、对事、对物都不用真心,都用的是妄心,违背了真心,违背太久了,什么叫真心不知道了,把妄心当作真心。不学佛确确实实不知道,学了佛才晓得所有一切众生用的心都是假的心,虚情假意。所以我们看穿了,看清楚、看明白了,跟人相处就会处得很自在。为什么?知道大家都是假的,都不是真的,说什么也不要认真。为什么?虚情假意。

  什么人用真心?诸佛菩萨用真心。阿罗汉接近真心,还不是真心,妄心里比较真实而已,不是真心。唯有佛与大菩萨「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自性」,那就是真心。《华严经》上说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他们用的是真心,以下的都是用的妄心。

  『六根逐妄』,「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」都在打妄想,都追逐这些妄相。相也不是真的,《金刚经》上讲: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」六根追逐外面的妄相,妄的境界。

  『随情造业』,「情」就是七情(喜、怒、哀、乐、爱、恶、欲)五欲(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),随著自己的情欲造业,『纵我为非』。

  【身业则杀盗邪淫。口过则妄言绮语。两舌恶口。意恶则常起贪瞋。深生痴爱。】

  『妄言』就是妄语。「身口意」这三种,特别是愚痴,实在讲是过去今生造业之因。你为什么会造业?愚痴就造业。明白的人不造业,愚痴的人造业。

  【由兹三业。】

  『三业』是贪、瞋、痴。

  【钩锁妄缘。】

  『缘』,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条件,造善业、造恶业的种种条件,在佛法里就用「缘」字来代表。『钩锁妄缘』,因加上缘,业就造成功了,就起业相。

  【常汩汩於尘劳。但茫茫於岁月。】

  『汩汩』是沉沦。『尘劳』是六道,堕落在六道里面,六道是果报。『茫茫於岁月』,这是讲今生后世「惑、业、苦」的循环没完没了,一片茫然,没有出头的日子。几个人想到这桩事情,要想解决,要想超越,这个人就开始觉悟了,这是始觉。

  【欲思出离。唯凭忏悔熏修之力。】

  你要想出离六道轮回,要想脱离三界苦海,佛告诉我们『唯凭忏悔熏修』。「忏悔」是方法,「熏修」是功夫,要长年累月不间断的熏修。忏悔、熏修的样子,从哪里看?下面为我们说出来了。

  【俾眼耳鼻舌身意之过愆。应念顿消。】

  六根不再造业了。为什么?觉悟了,六根不造业了。

  【使色声香味触法之浮尘。即时清净。】

  内净六识心,外清六尘境,功德就圆满了。这两句话讲的轻松,讲的很容易,你要去做到,那就真难!依照这一个原则去修行,可以说我们这个世界众生没有一个人有指望的,太难!做不到。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说的一切经、一切法门,就是这个原则,要这样才成功。

  诸佛如来知道我们这些人业障深重,这个路子走不通,理论没有错,方法也没有错,可是我们办不到。所以才有阿弥陀佛为我们开广大的易行道,使我们这一些业障深重的人,这一生当中也能成就,那就是念佛法门。

  【又极乐求生。全凭发愿。】

  这个比前面容易太多了。发的什么愿?真正想去,我们发这个心比前面「内净六识,外清六尘」,那容易的太多太多了,这就是真正要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。

  先说一个普通的发愿,在第三十二面第二行,这是《华严经》上普贤菩萨的一首偈:

  【往昔所造诸恶业。】

  过去一直到今生,我们所做的一切恶业。这一句讲的是「业果」。

  【皆由无始贪瞋痴。】

  这是「业缘」。

  【从身语意之所生。】

  这是讲的「业因」。换句话说,『身语意』是造业的工具,贪瞋痴是造业的主使,它在那里主宰著。谁去造?叫身口意去造,身口意是造业的工具。

  【今对佛前求忏悔。】

  我们在佛菩萨面前立下大愿,我们要求忏悔。忏悔就是改过自新,一定要把我们的过失真正改过来。

  接著是「四弘誓愿」。「四弘誓愿」也是诸菩萨诸佛无始劫来发愿的总纲领,可以说是总愿,一切诸佛共同的通愿。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,也离不开这四愿,只是把四愿详细说出来而已,归纳起来都不外乎这四愿。同时这四愿也教给我们修行的次第,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。

  【众生无边誓愿度。】

  这是教我们发心发愿为一切众生真实的利益而学佛。学佛不是为自己,是为一切众生,真实的利益。世尊在《无量寿经》给我们说了三个真实,大家应该记得很清楚,「真实之际」、「住真实慧」、「惠以一切众生真实之利」,说了三种真实。但是要想教一切众生得到这三个真实的利益,先要成就自己,先要修自己,从哪里修?先断烦恼。

  【烦恼无尽誓愿断。】

  所以修学先修德行,断尽一切妄想、分别、执著、习气,从这里下手。

  【法门无量誓愿学。】

  然后,再求学问,再完成学问。通达世出世间一切法,至诚感通。

  【佛道无上誓愿成。】

  最后,自行化他,究竟圆满。然后才能够度一切众生,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这一愿才能够真正实现,真正圆满。所以后面三愿是完成第一愿的必须条件,自己不能度自己,怎么能度别人?先度自己,再度众生。度自己,一定是先断烦恼,后学法门,不能把这个顺序搞颠倒了,搞颠倒你就不会有成就。然后我们再看净宗,显示出净宗是无比的方便。我们看卅二页最后一句:

  【夫净土之为教也。】

  这就是『净土』,我们看起来好像是阿弥陀佛建立的教学。实际上,它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共同成就的教化众生的大事业,这个要知道。

  【仰承阿弥陀佛四十有八大慈大悲。深重愿力。摄取十方一切众生。凡具信心者。皆得往生。】

  往生就不退就成佛,所以这个法门是诸佛如来度一切众生的平等法门。我们讲《无量寿经》「清净、平等、觉」。「平等」的意思跟诸位说过,这是平等法门,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成就的法门,所以这个法门不可思议,这个法门真正叫「难信之法」,一切众生平等得度。这个一切众生是讲九法界众生,上从《华严经》文殊、普贤、弥勒菩萨也在内,下至阿鼻地狱众生,平等得度,这个不可思议!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平等成就,这更不可思议!所以,这个法门很难懂。佛才说:「唯佛与佛,方能究竟。」等觉菩萨对於西方极乐世界的事与理都搞不清楚,我们这些人听了会相信,这真叫奇怪!许多菩萨、罗汉看到都摇头:「奇怪!怎么他们这些人能相信?」这一相信就成佛了,就成就了,平等成就。

 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?《无量寿经》给我们说出来,我们今天听到能相信、能接受,绝非偶然,是过去无量劫来善根成熟,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,今天善根成熟,你才会信。你要过去生中不是种这样的善根,今天听到也摇头,也不相信。你看到阿闍王子他们五百人,过去生中供养四百亿佛,听到还不能完全相信,你就知道我们的善根超过阿闍王子。假如我们跟阿闍王子一样的善根,我们今天听了,顶多我将来成佛也像阿弥陀佛,还不想去。听了就想去的,那个善根就超过了阿闍王子;也就是我们过去生中,供养诸佛如来的善根超过四百亿,所以这绝不是偶然的事。权教菩萨、二乘圣者他们没有这个神通,他们看不到我们过去生中这样殊胜的善根福德因缘。阿罗汉只能看到五百世,五百世以前他就看不到了。

  下面这个「信愿行」非常重要,这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个条件。

  【信者。信有西方净土。信有阿弥陀佛。摄取众生之事。我等众生。信有往生之分。】

  第一个要信。这是一定要相信,一丝毫都不怀疑。更要相信,就是要相信自己,我这一生当中一定会往生。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,我一定会往生,我一定会见阿弥陀佛,要有这样强烈的信心。底下说的这几句是理。

  【然虽谓弥陀摄取众生往生。要信唯是随心自现。】

  这一句是理。

  【感应道交。】

  这一句是事。

  【究竟非从外得。如是信者。是为真信。】

  如果要把事理搞透彻,那又不是我们现在时间能容许的。但是这些事理,我们在《阿弥陀经疏钞》、《阿弥陀经要解》的录音带里面,讲得很详细、很明白。净土「五经一论」我们统统都讲过,留著有完整的录音带,诸位如果多听几遍,这些道理都明白了,你的信心才真正清净坚固。

  【信而无行。即不成其信。行者。楞严经云。都摄六根。净念相继。不假方便。自得心开。阿弥陀经云。若有善男子。善女人。闻说阿弥陀佛。执持名号。若一日。若二日。乃至七日。一心不乱。其人临命终时。阿弥陀佛与诸圣众。现在其前。是人终时。心不颠倒。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。如是行者。是名正行。】

  『行』是怎么修法?《楞严经》上说: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、「不假方便,自得心开」,这是诸位同修一定要牢牢记住。怎样「都摄六根」?净念相继,六根自然就都摄了。所以不必去打妄想,不必去想用什么方法来摄心,用不著!老实念就行了,老实念就是「净念」。不怀疑,你心清净;不夹杂,你心就清净了。真正能做到不怀疑、不夹杂,这是「净念」。「不间断」就是「相继」。所以,「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」就是「净念相继」。

  下面两句话是特别嘱付我们「不假方便,自得心开」。「假」是借,「不假」,不再借用其他的方法,像参禅的方法,持咒的方法,或者持戒的方法,或者是研教的方法,统统都不需要,就是这一句「阿弥陀佛」老实念下去,自自然然就开悟。「心开」,就是禅宗里面「明心见性」,密宗里面的「三密相应」,我们用一句「阿弥陀佛」,就能达到同样的效果;而且所达的效果,往往比那些方法、那些法门还要殊胜。

  我们真正想发心这一生当中一定得生净土的人,我们把早晚课要变成相应的方法。所以,早课我们采取《无量寿经》第六品的「四十八愿」,晚课我们采取《无量寿经》第卅二品到卅七品,持戒念佛,都是修「净念相继」。

  如果同修们工作非常繁忙,没有时间做早晚课,怎么办?我上一次在吉隆坡讲经,传授诸位同修「十念法」,只要念十句「阿弥陀佛」。「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……」,十句不间断,这是「相继」。十句佛号里面,没有怀疑,没有杂念,这是「净念」。所以,这十句佛号确实是「净念相继」,时间只要一分钟,容易做;但是一天要做九次。十念法从吉隆坡说出来之后,就传到新加坡,由新加坡传到台湾,传到美国,现在很多人用这个方法,而修学很有效果,好多人写信给我,打电话给我,说这个方法很得力。在美国有一位同修把这个方法写出来了,我们都印在这些小册子里,现在许多小册子前面都印「十念法」。一分钟一天九次,对於你的工作一点都不妨碍,对於你的生活也不妨碍;不但不妨碍,有很大的帮助。吃饭之前念十句,帮助消化,吸收营养;工作之前念十句,头脑清楚,办事聪明,不会做错,好处太多。一方面是净念相继,一方面得到诸佛菩萨的护念加持,功德实在是不可思议。所以,「十念法」值得广泛的提倡,去推广,确确实实能利益一切众生。而《阿弥陀经》上给我们讲的「执持名号」、「一心不乱」与「十念法」完全相应,这叫「正行」。

  【行而无愿,即不成行。愿者要与阿弥陀佛。四十八愿。愿愿相应。是为大愿也。】

  刚才说「愿」是关键,如果不愿意求生净土,你虽然有「信」有「行」,还是不能往生。诸位同修就明白,我为什么在早课要定第六品四十八愿,就是叫你每一天念四十八愿,我的心、我的愿与阿弥陀佛完全相应,以佛的心做我自己的心,以佛的愿做我自己的愿,我跟阿弥陀佛志同道合。我们往生的时候,阿弥陀佛怎么不来接引?这是真正的同志,这不是假的,决定得生。我们往生有充分的把握,一丝毫的怀疑都没有,信心无比的坚定,道理都在此地。所以常常有人问:「净空法师,你为什么那么肯定?你到底有什么把握?」我说:「我当然有把握,我一点也不怀疑。」

  【信行愿三。如鼎三足。缺一不可。】

  这是修净土,一定要明白,一定要知道,一定要做到,我们真信、真愿、真行。末后一段是赞佛:

  【阿弥陀佛。无上医王。】

  这是比喻,确实能治众生一切病,能治众生烦恼病,能治众生妄想病,能治众生牵肠挂肚的一切病,能治众生生死病,阿弥陀佛是大医王。

  【巍巍金相放毫光。】

  这是赞叹他自行的功德。

  【苦海作慈航。】

  这是赞叹他教化众生的功德。

  【九品莲邦同愿往西方。】

  这是我们自己愿意生净土,愿意亲近阿弥陀佛,我们也愿一切众生跟我们一样,都能够生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。

  好!我们今天讲到这个地方,三时系念的第一时讲圆满了。还有两天,明天第二时,后天第三时,我们这个科目就圆满了。我们念佛回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