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印光大师护国息灾法语 - (第六集)
印光大师护国息灾法语  (第六集)  1991/2  美国旧金山大觉莲社  档名:20-004-0006

  今天讲第六天的,请看第三十五面,讲题是「以真俗二谛破除执见并述近时灵感」,这个一次的讲演也非常的重要,因为众生的病根就是在执著。

  【世人执空执有。妄生己见。故迷而不觉。世尊设教。欲令众生破此二见。故特设一念佛法门。俾其从有而悟空。得空而仍不废有。则空有二法。互相资助。得益乃大。】

  我们先看这几句。人与佛菩萨不相同的地方,就在乎人有执著,佛菩萨没有执著。有执著就有烦恼、就有生死、就有轮回;没有执著不但烦恼没有了,生死轮回也没有。由此可知,这个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?就是从你有执著而来的。所以这桩事情,我们用古人这一句成语来说,所谓「解铃还须系铃人」,因为轮回是你自己变现的,不是外面来的。如何能把这个轮回打破?还要靠自己,除了自己之外,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帮得上忙的。佛菩萨所以说给我们做增上缘,也只是增上缘而已,就是他把这桩事实给我们说破。所以《法华经》上说佛出世的因缘,佛为一大事出现在世间,什么一桩大事?就是「开示悟入佛之知见」。开示悟入,佛只能做到开示,悟入是我们自己的事情。佛给我们说了开示了,我们不悟那没有用处,悟了之后要不入也等於没悟,所以这个很重要。听了之后贵在能觉悟,唯识家常说,听经要在消归自性,修行要在转识成智。消归自性就是悟,听了之后觉悟,真正觉悟,觉悟之后马上就改毛病,这个改毛病就是转识成智,就真正修行。

  可是这个经我们天天在读,天天在研究、在讨论,我们有没有悟?没有。既然没有悟,那入就更谈不上。入是悟了以后才能入这个境界,才能够把我们错误的思想、观念、做法,统统改正过来,那是真正入境界。入境界你自然能得很大的受用,现前你没有烦恼,法喜充满,智慧增长。你在这个世间,正是像《华严经》所说的,「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」,这个无碍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如意,你会做到事事如意,没有一样事情不是称心如意的,这是佛法利益,佛法的好处。但是你不悟、不入这种好处你得不到,你能入一分就得一分的受用,入两分就得两分的受用,决定是真实的。可是我们现在依然是迷而不觉,这个原因在什么地方?不外乎像经典上所说的,我们的烦恼习气太重,有的时候听到了,偶然之间现一线光明,像所谓是石火电光,像天上闪电一样闪一下,闪一下之后就没有了。但是诸位要晓得,无始劫以来都在黑暗当中,这石火电光闪一下也很难得、也很可贵,虽然在目前不管用,但是依然是非常之难能可贵,它总算是放了一下光,虽然极其短暂它也放。有一次就有两次,有两次就有三次,能够放一次光,对我们自己来讲就增长了信心:我还有时候偶然来悟了一下。可见得佛所讲的悟入是有道理,不是假的、不是骗人的。

  尔后的希望,就是希望能常常放光,最好是天天都放光,哪怕时间很短在一秒钟、半秒钟,一天的时候能够有一秒钟、半秒钟的觉悟就很可贵。但是不能中止,如果要是中止,止於这个境界,我们这一生虽然有点小觉悟,天天都有点小觉悟,功夫要不到家,这一生还是不能成就。这个功夫到家说实在话,只有念佛这个法子,除了念佛这个法子,修其他的法门,说每天石火电光闪个一次、两次,修学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成功。这是诸位一定要明了的。这桩事情,自己可以勘验,就是可以测验自己的程度,怎么个测验法?平常清醒的时候,在一切境界里面,好境界里面不起贪心,这是测验,这功夫得力。逆境里面不起瞋恚心,心都能保持平静,这是你功夫得力了,这是清醒时候的测验。晚上睡觉的时候不做恶梦,也不会作梦梦中颠三倒四,没有这种情形,这都是功夫得力的现象。如果我们在境界里面还起贪瞋的念头,见色闻声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有这个念头,自己要觉悟这业障,我们业障没消除,晚上作梦还做恶梦,这种情形依然是六道轮回。如果是六道轮回,要记住,三恶道的成分多,三善道的机会少,决定是少。

  所以不要以为我们这一生学佛,在佛门里面修了很多福,大概纵然不出轮回,也不会堕三恶道。你们要是看看《高僧传》里头,就是国清寺,天台山的国清寺,智者大师弘法的道埸。你们看看寒山、拾得当年住在里面,国清寺有放生园,居士们家里养的东西买了放生,到那里去放生,那个院子也很大。这个寒山、拾得这两位是菩萨再来的,当时在国清寺打工,表现的样子疯疯颠颠,国清寺放生园里头有一群鹅。这两个人天天逗那些畜生玩,叫它什么?都叫名字,叫一个答应一声就过来了,跟他玩,所叫的那些名字,都是国清寺以前圆寂的那些法师。出家在寺庙里面修行一辈子还堕在畜生道,不容易,相当不容易。都有福,修的福报很大,堕在畜生道享福,我们看看美国有很多畜生享福的,前生都是修行人。它不是修行人,它怎么有那么大的福报?死了时候还有公墓,你看到了什么时节,还有人给它公墓上插花,你看这福报多大,那是前生修的福。到饿鬼道里面就去做那些小神去了,山神、土地,大一点的做城隍,那是饿鬼道的福德鬼。所以得人身难,太难太难,要想得人身,我们这一生,你那个五戒十善,至少要能够打六十分可以及格。在我们中国道德里面所说的,五常仁义礼智信,这五个字在一生当中,所作所为可以能打六十分你才能得人道。如果五常要做不到,五常是人格,就是六道里面取得人道的资格。你要是做得不完全,你这做人的资格丧失掉,丧失掉之后那就是三恶道。所以修福注意还得修德,单单修福不修德,虽有福报在畜生、饿鬼道里去享受,这是我们要明了、要觉悟。

  要想超越三界,当然这是能破空有二执是最好的,不能破没有办法超三界,就是没有办法摆脱轮回。这个事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实实在在的难。所以大师在此地,特别就佛所设的教学,特别给我们指示出这个念佛的法门。念佛这个法门能破二执,为什么?它这个目标是教你念到一心不乱。如果有执,决定达不到一心,那是一心的障碍。所以说是有我执,你事一心达不到;有法执,理一心达不到,这个空有二执是属於法执。提出这桩事情来,就是空有二执不破,修其他的法门不能成就。前面讲过有禅有净土,空有二执不破不算有禅,必须破了之后能破一品见到法身,悟入本性,这个时候才叫做有禅,可见得它那个标准相当之高。念佛这个法门是从有而悟空,什么时候悟?你不要著急,实在讲就是一句名号念下去,你也不要想有,也不要想空,统统放下,这个功夫成熟了自然悟入,豁然大悟。好像这条路,指给你这条路,你只管走去,前面后面有些什么统统不管,走到之后你就晓得了,净土法门有这个好处。虽然悟入空,他不废有,这才叫做真空;如果空里头没有有,这个空叫顽空,这个空是要不得的。佛法讲空,空有同时这是真空,讲有也是空有同时,所以佛法里面讲空与有,是一桩事情,不是两桩事情。这是《心经》里面讲得最扼要也最圆满,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」,所以空有是一不是二,这个才叫真正的悟入。

  假如是悟入空了,空里头什么没有了,这是四空天人所悟的,不是佛法,世间法,在佛法里面讲就是外道,果报在四空天。或者再下一点的时候,四禅里面的无想天,他也是属於这个境界,像这些我们都要晓得。我们从哪里下手?从有下手。换句话说,念佛要从做人下手,做人要能够利益别人、要能够帮助别人。把你的心量拓开,别人有福就是自己有福,别人受苦就是自己受苦,你要能够真正有这种感受,这是菩萨心,这是真心。你这个同体大悲,无缘大慈逐渐逐渐会透出来,要晓得这种大慈悲心,是我们真如本性里面本有的。我们今天这个大慈悲心不能够透出来,就是被自私、我执把它盖覆住,所以这种跟佛菩萨一样的慈悲心,显现不出来。虽然显现出来,有的时候也不见得起作用,那不见得起作用的原因在哪里?众生有障碍。我这边障碍没有了,可以与一切众生能打通了,他那边有障碍。好像我这边电波发射出去,他不能接收,障碍在他,不在我们。但是这边不通,另外一边通,跟佛菩萨通,与十方三世诸佛菩萨感应道交。因为佛菩萨没有界限,我这个界限打破了,我跟他能交通;跟众生不能交通,众生有障碍。这是我们要用心多想想的,然后晓得,这怎么个修法。

  此地大师跟我们说,『空有二法,互相资助』,怎么个「资助」法?念佛是有,一心是空,一心没有迹象,这就是「空有二法」相资。利益一切众生,怜悯一切众生,这个念头有,这种行动也有,虽有而不执著。这里面既不执著自己,也不执著外面境界,内外都不执著,这是空,这是空有相资,我们得的利益就大了。刚才说过烦恼不消,烦恼自己就没有了,所有的烦恼都是从自私的念头上生起来。所以《老子》说「吾有大患,为吾有身」,他执著他有个自身,一切要为自身利益来著想,这是最大的麻烦。几时我们觉悟了这个身也是假的,从今以后不再为这个身找麻烦,不再为这个身去操心了,你什么烦恼都没有。念头转过来为众生操心不为自己,为众生操心、为众生服务又不执著,这个心清净、这个心自在。为什么?里面没有得失,不会患得患失。如果还有得失那你没有放下,你还生烦恼,为别人做事情也生烦恼,为什么?你有得失。要晓得,得失是因缘,为别人谋幸福,他享福了,享福他有这个缘分,他有福分;他要没有福分,他福享不到的。他有福,我做了没有?我没有做。这就是所谓「佛不度众生」,众生是自悟、自修、自度,佛没度他。佛都不度众生,我们能替众生帮个什么忙?所以这个做法,就是经上常讲的「作而无作,无作而作」,天天在做,天天没做,做是有,没做是空,心境俱空,心境都不执著。所以佛法积极,绝对不是消极。大师特别提出这个法门,就底下说出来了,这个道理在此地。

  【况兼仗弥陀愿力。故其力用。超过一切法门。而为一切法门之所归宿也。】

  这个法门的确是得阿弥陀佛神力加持,这个加持非常的明显,明显到你自己确确实实可以能够感觉得出来,佛菩萨力量在帮助你。可是你自己要肯做,你自己不肯做,他没法子帮你,你能够做到一分他能够帮一分力量,你能做到两分他能够帮两分力量。你自己不肯发心、不肯笃行,佛菩萨神力再大帮不上忙。决定不能说:佛菩萨先显个灵帮助我,我看到之后我再来干。没这个道理,所以一半是自己努力,一半是佛为我们做增上缘。他说力量、作用超过一切法门,这是我想诸位同修都知道。我们在此地这么多时间在一块共同的研究探讨,这是确实不假的。『而为一切法门之所归宿』,这在《华严经》里面更是显著,尤其是西方净土。底下我把这个念下去:

  【世有一种下劣知见之人。教以念佛求生西方。则曰。我等业力凡夫。何敢望生西方。但求不失人身。即足矣。】

  这样的人也很多很多,我自己亲身就曾经遇到,劝他学佛:我一身罪业,我有什么资格学佛?甚至於庙门都不敢进,见到佛菩萨害怕。其实这种人真能学,为什么?他有惭愧心。我做的罪业很多,见到菩萨觉得很难为情、觉得不好意思,这种人学佛行,为什么?他还有惭愧心。所以一定要把这个理论跟他讲清楚,使他觉悟过来他也肯干,他会成就的。

  【此种知见。由不知众生心性。与诸佛之心性。一如无二。但因诸佛修德至极。性德圆彰。】

  这个两句话很重要。我们从本性上来说,我们的智慧、我们的德相、我们的能力、我们的才艺,与诸佛菩萨没有两样,完全是相同的,我们所欠缺的就是修德。佛他修德他修圆满了,所以他的性德也完全彰明,这『彰』就是明显的显露出来了。我们今天性德不彰,性德不能显现出来,所显现出来的什么?是烦恼、是罪业,我们今天显的是这个。佛菩萨所现的是纯善、是性德,所以这要靠修。修从哪里修起?从心地修,心要是善了,言行没有不善;心不善,言行虽善是假的,不是真的,所以一定要修心。心再好谁晓得呢?试问问,你修的是为自己修、还是为别人修的?你修还怕别人不知道,人家晓得你才修,不晓得算了我就不要修了,这是自欺欺人。人真正自己修德,不必要人家知道,你这个德才能修得圆满。如果念念还要别人知道,这不是性德,这是什么?这世间名利之心还没有放下,好名好利。好名好利,前面讲的,你两种执著统统存在,所以你这个修行功夫不得力。不但你一心得不到,功夫成片也不可能。所以要知道,修行是为自己修的,不是为别人修的,修行不是为要别人知道才修的,不是的。

  我们帮助别人也不求邀功,更不求利养。像上一次我们讲到的,这是佛门衰相,连皈依还要谈价钱这怎么得了?今天我们一看到许多佛书,后面所印的「版权所有,翻印必究」,这是他迷惑颠倒,是他的名利心太重了。将来必定有一天,到了阎罗王那里去了:我一生都在佛门做好事,你为什么抓我来?人家说你的罪名昭彰,你看看后头版权所有,翻印必究,这都是证据,你赖都赖不掉的,没法子抵赖的。这个怎么得了?你看佛在一切经的末后,都劝著大家流通功德无量无边。你要独占,不准别人流通,这个罪名就不得了。所以他说得尽管天花乱坠,他有这个心就不行了,有这个意念就是他的大障碍,说得再好、天花乱坠,我们晓得他心不清净。名利这一关他还没有打破,还没有走出去,还谈别的吗?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功夫用在修德上,要认真的来修行,修正我们的观念、修正我们的思想,自自然然也把我们的行为修正过来。下面都是勉励的话。

  【众生则但具性德。不能修德。】

  这是把我们的病根说出来。

  【即有所修。亦多悖性而修。反增迷悖之故。】

  这就像我刚才举的这一个例子而言。其实我们违背了性德的地方太多太多了,我们遇到冤家对头了,心里还有一念不高兴,你要觉悟这是违背了自性。不但连行为上不可以有,有一念就错了,大错特错。他有念,他有念是他的事情,他修他的凡夫道,我修我的菩萨道,凡夫道里面有贪瞋痴慢,菩萨道里头没有。要明白这桩事情,这才算是觉悟,这个明白要念念明白这样才行,你才不迷。我读经、听经的时候明白了,出了这个大门之后,又迷惑了,那怎么行?那不行。所以这个明白,说实在话,明白到起作用,就是真正这个事相上起作用,绝不是听几次经、看个几天经就行了。如果说听了几次经、看过几部经书,他就能起作用了,跟诸位说,这是大善根、这是再来人,那不是普通人。普通人至少要经过十年、二十年的薰修,才起得了作用,才接触到事情,真正觉悟,真正不迷了。否则的话,不行,一接触事情,还是迷惑颠倒、还是妄想执著,所修的行还是『悖性而修』,不是顺性。所以过去李老师给我讲,讲经说法所谓说劝勉大家,一定要在一个道场、一个地方,坐在那里不动要坐几十年,这个地方的人,才能得到利益。哪有讲一遍、两遍,一部经、两部经,他就成就了,那这种人到哪里去找去?所以他一生没有离开台中,他在台中讲经讲了四十年,很不容易。所以希望诸位同修,你们自己的研习讨论,决定不能中断,天天要读经,经读不懂,恭恭敬敬的去读就有感应。

  记得隋朝的慧远,不是晋朝的,晋朝的慧远是我们净土宗第一代祖师。隋朝时候也有个慧远,在历史上佛门里面称他作小慧远,名字完全相同,这个人是博学多闻,讲经说法是个了不起的大法师。有一次他碰到他同学也出家人,但这个同学他们三十年没见面,所以遇到之后非常的欢喜。三十年之后,他已经是大法师,非常出名,很了不起了。就问他的同学,「你这三十年怎么样了?」他说「我只会念一部《普门品》。」他摇头,你看我三十年,你也是三十年,他说「不行,你怎么搞成这个样子。」他说「我真的什么都不会。」所以他这个傲慢心也生起来了,也就瞧不起他了。他说「我虽然什么都不会,我《普门品》念得还不错,你听我念一遍给你听听」。「这个何必念?《普门品》我已经讲了几十遍,我已经熟透了,我还听你念什么?」他说「你虽然是讲过那么多遍,大法师了不起,你不妨听听我这个,你给我指教指教。」他很不耐烦的,「好吧。」就是老朋友三十多年没见面,就听他念,这是他那个同学念经非常虔诚,虔诚恭敬,烧香之前洗手,就极其虔诚。香一点燃,他就觉得这个香不是人间的香味,烧的香普普通通,一般人烧的香一样,可是闻那个气味迥然不同。到他一念经题,那声音像洪钟一样好像有回音,这个四周围都有回音。再念到经文的时候,空中有天乐,空中有天花往下坠。他一身的冷汗,念完之后五体投地,他说「我不如你,我虽然一生讲经说法,没有你这个修行真正的功夫。」所以请他指教,他说「我没有别的,就是恭恭敬敬的」。说完之后他同学掉头离去了,竭诚竭敬,诚敬到极处他有这个感应。其他他什么都不会,就念一卷《普门品》,一生就受持一样,这千真万确的事实。所以以后这小慧远也很了不起,也很有成就,《无量寿经》他有注解流通到现在。他还是能够得力於这个同学的感化,也是他的善根,他也不容易。这就是要虔诚至极就是修性德。

  性德从什么地方修?所以我们讲席当中常常勉励同修,我们待人接物要真诚,决定没有一点虚伪。诸位要知道,贪瞋痴慢都是虚伪的,本性里头没有的。本性有什么东西?六袓说得很清楚,「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」。真如本性极其清净,以清净心来待人接物就行,清净心里面流露的,自自然然是大慈大悲,是恭敬、是称赞。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是性德。我们中国古代的教育都是启发我们的性德,所以教育一开始教什么?教敬。小孩一上学了教什么?教孝顺父母、尊敬师长,师是老师,长是长辈、长上,比你年龄大的都要尊敬。修的是这个,这就修性德,修性德好处在哪里?好处开智慧,因为这本性上没有障碍,智慧就现前,所以开智慧。我们今天性德不彰,主要就是私心太重,欲念太强,自私自利这种欲望的念头太强,严重的障碍了性德。所以纵然是学佛、念佛、诵经,都是「悖性而修」,即使是讲经说法讲得天花乱坠,也是悖性而修,这是我们自己要觉悟,要努力戒除。下面这个文字诸位自己去看,我们看三十六面倒数第二行,我们从第二句念起:

  【究论佛法大义。不出真俗二谛。真谛。一法不立。即圣智所见之实体。俗谛。万法圆彰。即法门所修之行相也。】

  这个地方有个小注,注得很好,什么叫真?什么叫俗?真容易懂。「俗,即建设之义,不可作世俗,俗鄙讲」,不能是这个讲法。这个地方讲的『真谛』,就是《心经》里面讲的空,空相。『俗谛』就是讲的色相,也就是经论当中常说的,「十法界依正庄严,森罗万象」,这是「俗谛」。换句话说,「真谛」是讲本性的性体,俗谛是讲本性的相用,体相用三分,是说这个,所以不是讲的世俗。佛法所讲的不外乎体相用这三桩事情,所以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在这个经题里面「大」,就是讲宇宙万有的本体;相就是讲相状,十法界依正庄严;用是讲作用,这里面种种变化的起用,是讲这个。这个事情讲得最圆满、最具体的,无过於《华严经》,《华严经》讲得圆满。其他经里面当然都有说,但是它有偏重,譬如像般若这一系经典里面,偏重在大、在体上。像一些小乘经,甚至於我们讲这《地藏经》、《弥陀经》,偏重在相上、在相用上。这就有的偏重在空,有的偏重在有,俗是讲有,真是讲空。但是体用是一不是二,所以才说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色不异空」,色跟空没有两样,空与色也是一样,它是一体,是一而三,三而一,决定不能分的。一悟一切悟,所以悟了之人,说空也得,说有也得,都没有错误,不管怎么讲法都没错误;不悟之人说空、说有,统统都有问题,他没入这个境界。底下接著说:

  【学佛之人。必须真俗圆融。一道齐行。】

  两方面统统具足了,这是圆融,既不偏空,也不偏有。凡夫迷在俗谛,为什么迷在俗谛?因为他不晓得有真谛;二乘人是迷在真谛,因为他排斥俗谛,这个都不圆。菩萨所修是圆融的,所以这是在佛法讲大乘法,这是真正的佛法。心里面空的,境界上是有的,境界上做得样样都圆满。所以学佛人要给世间人做个好榜样,这就是大慈大悲,这就是普度众生,这是诸位一定要记住的。否则的话,你学佛你想求往生不可能,不可能往生,你说求往生你还在自私自利,你怎么能往生?纵然伏住烦恼了你没有功德。所以这些我们真的要反省,真的要注意。学佛个人是社会的榜样、模范,家庭是一切家庭的榜样、家庭的模范。

  我告诉诸位,我过去有个同事刘渊武先生,现在还在台湾。当年我们在一起,他是个上校,在我们那边是个什么职位的?不是一个重要的,好像是研究员这种职位。在民国三十八、九年,四十年那时候待遇非常的清苦,他一家五个小孩生活过不去,苦极了,住在那个房子一下雨,外面下大雨,家里下小雨,到处都漏,苦不堪言。太太也出去做工,有多少次想自杀,活不下去。那个时候,我刚刚接触佛法没多久,我们在一起非常之好。这个人是个念书人,虽然是军人,念书人能写文章,文章写得不错。他就告诉我这情形,常常想自杀,我说「自杀不能解决问题,你家里这么多小孩,还都很小。」他说「怎么办?」那时候我正好看《了凡四训》,我就把《了凡四训》送他一本。他看了很感动他就照做,不但自己照做,全家照做,真是依教奉行,一直到现在,他家里袓宗牌位上还供他那一本《了凡四训》,我送给他的。那时候印的字也不好,本子也薄。我说「现在我印得非常好,好多了,我送几本给你。」他说「不要,这是我纪念,我永远供这一本。」很难得,现在一家是五个博士,三个小孩在美国。当时他大概是做了半年多,他们的家庭就是他那一条街的模范,每个小孩不但书念得好,礼貌样样周到。所以附近邻居,「你们家怎么教的?你们小孩为什么这么好?」他说「我没有别的,就叫他们念《了凡四训》,就是依教奉行。」所以他本身、他的家庭,在那一个邻里是个模范,人人敬重。苦尽甘来,小孩长大了,个个小孩都好,品德、学术都好,所以今天能出人头地。这是学佛的榜样。

  儒家教学也是如此,诚意,从诚意做起。诚意是什么?真心,我们待人接物都用真心。诚意之后然后有正心,诚意就是空,真谛,正心以后是俗谛。身修而后家齐,我们学佛要从这里学起;不是说我每天早晚功课不缺,对待佛菩萨我已经尽到了,那假的。佛菩萨是要我们把这道理、理论,应用在生活上、应用在社会上,这是真学佛。自己果然这样去做了,家哪有不好的!一家和睦,所以人常讲「家和万事兴」。前天我们遇到大陆上一个朋友,在一起吃饭,我就把中国古老的概念告诉他,家不和怎么能兴旺?你要想兴旺决定不能斗争,忍耐,各个人都要忍耐,一家才能兴。我能忍,对方不能忍,要用很长的时间来感化。所以我们中国讲到孝道为什么讲到大舜?舜是真正不容易,用多少年的时间把他父亲、母亲、兄弟感化过来,那是极大的忍耐,要晓得用真诚、忍耐,没有不能感化的。所以舜为大孝,孝感天地。佛法也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,所以家人不学佛要劝他,不知道念佛要劝导。真正的大孝,是要叫父母都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这是大孝,这才永脱轮回。如果不能做到这点,我们这个孝没有尽到,没有做到圆满。为什么?他还是在轮回,这一生我叫他享福,不受苦,来生保不住,没有法子保全他。我们要叫他得永恒之乐,唯一的方法,就是如何诱导他求生西方极乐世界。所以要讲求圆融,万法圆融我们心才能清净;换句话说,心里面决定没有对立的。所谓对立的,就是敌对的,没有。

  我们中国圣人说「仁者无敌」,我们中国古人把道德定到最高的,是「智仁勇」。仁慈的人,什么叫仁慈?心里面没有敌人,没有敌对的,这个人就是仁慈的人。正如同我们佛家讲的大慈大悲,没有敌对的。他跟我敌对,我不跟他敌对;他不能包容我,我要包容他。为什么?我觉悟,他迷惑,他不觉,这是大,这是称性,这个叫修性。我记得很多年前我在慈光的时候,好像那时候我还没出家,在慈光图书馆。有个同学带了东海大学的客座教授,是个美国人,基督教徒来访问,跟我谈佛教跟基督教,我就举比喻跟他讲。因为我们坐在小圆桌聊天,彼此有茶杯,一杯茶供养他,我说「基督教就像茶杯一样,摆在桌子上。这佛教呢?就像这个桌面,我容纳你,你自己画个圈,画个圈你不能容纳我,我容纳你。」他说「怎么样才能够圆融?」我说「你必须那杯子打破就圆融了,你要把你界限打破。」这他听懂了,所以他也很佩服,你有分别、有执著,我对你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。所以佛讲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」,基督徒他是众生,他也有佛性,这无二无别,他也是佛。《华严》说「一切众生本来成佛」,他是不是众生?他是众生,他既是众生,当然他本来是佛,所以不应该有界限。界限是他画的,我不画;他有,我没有。对於外教都如此,何况对於佛门的宗派!所以诸位要晓得,宗派确实有,宗派的形成你要知道,宗派的义趣你要晓得,功能你要知道不能有界限,一定要尊重。我们对於外教都尊重,何况对於自己的宗派!如果自己宗派里头有隔阂、有圈子,他没有圆融,他那个修行叫白修,他有界限。

  印光大师对於净土这样的赞叹,超过一切法门,为一切法门之所归宿,你查遍印光大师语录、他的《文钞》,他对於任何一个宗派决定没有排斥。有些地方有批评,是批评他们的教徒、信徒,不是批评宗派,这个要分清楚。譬如说他那些宗派,他对於其他宗派有执著的,我们这里有修行人,也有不通的,也有执著、争执的,这是错误,宗派决定要尊重。所以觉悟的人没有界限,觉悟的人没有执著,有界限、有执著都是迷而不觉。他在观念上、在行持上不得圆融,不得圆融就有痛苦,这是我们要痛戒的。所以怎么样才能修到万行圆彰?万行圆彰一定自己心里头一法不立,所以万法才能产生绝对的平等,心才能到真实的清净。这底下他老人家举了个比喻,我们念一念,比喻好懂:

  【今为求其易解故。特说一喻。】

  这个比喻佛经里头也常常有。

  【真如法性之本体。譬如大圆宝镜。】

  就像一面镜子一样,把镜子比作我们真心,比作我们的心体,就是「大方广」的大。

  【空空洞洞。了无一物。】

  六祖所说「本来无一物」,就是讲的这个本体。

  【而胡人来。则胡人现。汉人来。则汉人现。】

  这是我们中国一句老话,『胡人』就是外国人,外国人来了,你看镜子里头现的外国人的相,『汉人』是中国人,中国人来了,那镜子现中国人的相,中国人跟外国人不相同。

  【胡汉俱来。则亦俱现。】

  『胡汉』俱现,因为它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它都现。

  【正当空空洞洞。了无一物时。不妨胡来胡现。汉来汉现。】

  不碍,这就是空不碍有。人心诚,真诚到了极处,不碍这些事务,繁琐的这些事务不相碍,不碍,这意思就说没有妨碍,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。

  【正当胡来胡现。汉来汉现时。仍然空空洞洞。了无一物。】

  可见得这个空,不是什么都没有的时候空,什么都有的时候还是空,这叫真空。空有不碍,心境一如。我们今天找一个清净环境来修,换句话说,我们空有还是有碍,我们理事还是有碍。所以需要找个好环境,找个没有繁琐的地方去修行,这是什么?我们功夫不到家。功夫到了家的,像那些诸菩萨们修行,他们有了这种功夫了,他在哪里修行?他在一切红尘里面去修行。为什么?他不妨碍,再纷杂的事物也不碍他的清净心,这比喻好懂。但是你要真正能懂,懂了之后在一切境界里头炼心,一切境界里面守住你的清净心,一切事相要圆圆满满把它做好,就是尽心尽力,这个事情就圆满。成与不成,那是有许多的缘,诸佛菩萨做一桩事情,也不见得把事情做成功,为什么?缘不具足。缘有自他,我本身让这个缘具足了,他不具足,可是我们已经尽心尽力了,就功德圆满。所以会修行的人念念功德圆满,这个圆满不是事情做成了是圆满,心与理俱到,这个功德就是圆满。下面他举出禅与净的不同之处:

  【禅宗多主真谛。】

  著重在见性。

  【即在万行圆彰处。指其一法不立。】

  这是禅宗著眼之处。

  【净宗多主俗谛。即在一法不立处。指其万行圆彰。】

  这就是他下手不相同,我在过去讲觉正净,这也是好像过去人很少讲到的,我在经论上没有看到过,这是我自己体会到的一点东西。所以禅宗著重在觉,教下著重在知见,正知正见,念佛的著重在清净心。所以觉正净这好像三个门一样,净土宗是走净这个门进去,禅宗是走觉门进去,教下走正门进去,进去都一样。好像一个房间三个门,不管你从哪个门进来,进来都一样,门虽然不一样,进来是一样的。这个有偏重的,所以禅宗是要靠觉悟,净土一定要靠清净心,一心不乱就是清净心,随便走哪一个门都可以,同样的成就。所以说决定不能毁谤,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。

  【明理智士。自无偏执。】

  所以修净土的绝不谤禅,晓得他也是无量无边的功德。真正参禅的绝不毁谤净土,晓得净土宗能度很多很多的人。

  【否则宁可执有。不可著空。】

  如果你的执著不打破,那最好是执著有还行,咱们还可以带业往生;如果执著空,空门不能顿悟,还是免不了六道轮回,那很麻烦、很麻烦。所以这个经论里头也有说,「宁可执有如须弥山,不可执空如芥子」,芥子是芥菜子,一点点都不能执著空。著有著得再多,不怕,有救,为什么?著有的人最低限度他相信因果报应,相信因果报应就有救,他不敢做坏事,他晓得做坏事有恶报,做好事有善报,你有这个念头就行。可是你得要觉悟,哪些是好事、哪些是坏事,这个善与恶自己一定要能够有能力辨别。没有能力辨别,去念《了凡四训》,念《感应篇》,念《安士全书》,这些东西都是教给你善恶的标准,能够提醒你。你多念了之后在一切境界里面,一切人事里面,可以触类旁通。心里面有这么许多标准在,有这么许多例子在,一遇到事了,就晓得这个事是善、是恶,是我该做、还是不该做,能够常常提醒你。底下有一段讲到念佛的方法,也在三十七面倒数第五行,我们从末后这一句念起:

  【吾人念佛。先从有念而起。】

  一定要想著佛,像《楞严》上讲的,「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」,你心里面要常常想佛,不要想别的东西,想别的东西都是生死边事;换句话说,都是增长生死业,增长轮回。你要想佛,要把我们心里面的杂念、乱想统统打掉,我们这一生那真就有救了,像基督教里面讲真正得救了。心里面有妄念、杂念,那就不得了,我们人生这一生什么事情最可怕?给诸位说,死不可怕,苦难不可怕,心里有杂念、乱念可怕,你要知道这严重性。因为这心里有杂念、乱念,它害我们生生世世要受苦,我们今天吃尽苦难,不过一生而已,死大不了也一次而已,这不怕。再苦灾难我来受的时候,尽我的寿命也不过几十年而已,这很短促不怕。但是这个杂念、乱念那不得了,那是生生世世永远没完没了的生死轮回。所以你要晓得,什么最可怕,你要把最可怕的舍掉。净土这个方法妙就是妙在此地,这个杂念、妄念舍不掉,我想舍也舍不掉,想断断不了,再用什么方法?用这一句佛号代替,这个法子太妙太妙。我不起念头则已,起念头就是阿弥陀佛;我不想则已,一想就是阿弥陀佛。所以佛像常常看,印象深,我想就想佛,我起念头就念佛,这样的人就有福了。这样的人就是这个世间第一等大福德之人,没有人比这个人福报更大了,因为他想佛、他念佛,他这一生必定见佛。还有比见佛的福报更大吗?没有了。所以从『有念而起』:

  【念至念寂情亡时。】

  这就是念佛得到三昧了,这是功夫成熟了,不但他是一心不乱,而且是理一心不乱,这个『念寂情亡』是理一心不乱。到这种境界:

  【则既无能念之我。】

  他我执断掉了,我执破了,因为常常在一心,他不起心动念,我执不除自除了,自己没有了。

  【亦无所念之佛。】

  法执也没有了,我执、法执统统都断了,所以这是理一心不乱。

  【而复字字句句。历历分明。不错不乱。】

  这就是前面所讲的「理不废事」,虽然证得了真空之理,事还存在,并没有废除。所以我们念到《大势至圆通章》,大势至是等觉菩萨,他还讲到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,他那个念头还相继不断,他佛号并没有中断。换句话说,事上这个念佛没有间断,理上已经到人、法二执都断掉了,事上依旧不断,他这个念佛不断。

  【即所谓念而无念。】

  『念』是俗谛,『无念』是真谛。

  【无念而念也。】

  『无念』是空,『念』是有,空有不二,空有一如,这才是真俗圆融,一道齐行。

  【念而无念。无念而念。正念佛时。了无起心念佛之情念。】

  『情』就是有执著,我要念佛有这个念头在,这个念头就是「情」,这个念头就是执。

  【虽无起心念佛之情念。而复历历明明。相续而念。】

  情执确确实实断尽了,等觉菩萨哪有不断尽?断尽了。可是等觉菩萨一天到晚还念阿弥陀佛,这句佛号二六时中相续不断,他有没有意思在念?没有意思,虽没有意思佛号不间断。

  【但此功夫。非初心者所能遽得。】

  这个的确的,这是圆教初住以上的,就是事一心不乱以上的。我们现在不行,我们现在要起心动念。前面讲得很好,是从有念念到无念,但是你要在此地能够建立这个信心,建立这个大愿,对於你自己有好大好大的利益。大利益在什么地方?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想研究什么经教,一心念佛就好了。千经万论到西方极乐世界,诸佛菩萨在那里讲经说法,你也不会去参加。你就跟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那里有个念佛班,你就上那个念佛班念佛去,那个讲经说法的地方你不愿意去,有这个好处,而且念佛班成就特别快。你说我在念佛班,他们那些讲解经论里头懂不懂?懂,不听就懂。为什么会懂?所有诸佛这些经论都是从你自己清净心里头流出来的。你心清净,哪有不懂道理!可是人家不问,你自己不想,真的什么都没有,别人一问的时候全都知道。那个经人家一念,你全部都懂,没有一个字不懂,所以是一个法门通了之后一切法门都通。这是个真正念佛人。

  所以於一切经教可有可无,有,我们随喜,念佛人不能不听经。譬如说此地有法师讲经说法了,我们应当去,真正念佛人要去做影响众,使这个道场兴旺,大家看到说有这么多人来听,能影响外面,这行菩萨道。我们听了在这里怎么样?在这边念佛,坐在那里充个人数就是了,自己念佛,听与不听无所谓,你一定要到,充人数。这在佛门叫影响众,不是听众,是影响众,是产生影响效果的。即使不同宗派,密宗大德到此地来传法了,我们也要去,除非我们不晓得,晓得我们也参加做影响众,佛法才兴隆。如果一发现他不同宗派,我们跟他不同宗派,人家外面一看,佛法个个对立,个个斗争的,他说他不对,他说他不对,没有一样对,统统不要去,佛法就灭了,这个效果就抵消。所以一定要晓得,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,这个大德到此地来弘法的时候,我不晓得,没法子,我要晓得,我如果自己没有讲经,时间不冲突,我一定去听。我在台北也是如此,我自己讲经时间跟别的法师冲突,那我不能去;如果这一天我不讲经,有别人讲经的话,我一定去听,能够帮助他。那个听众说某些法师都在这听经了,大概他是不错,大家来拥护道场,佛法兴了。我们道场,他不来捧场、不来做影响众,那是他的事情。不能说他都不到我这来,我为什么到他那去?那就错了。他迷惑颠倒,我为什么要觉悟?我也得迷惑颠倒吧,是不是?这错了,不对了。

  这就是我们真正修真俗圆融之处,我们去捧场、我们去听,我们学不学他的法?不学,我们还是老实念佛,决定不改我们的法门,做人家的影响众,帮助人家。这个讲了,就是自己真正有了道心才可以。如果说你自己心性还不定的话,一听说这个,密宗大德一听,你跟他学密了;禅宗来了,好了你又跟他参禅;律宗来了,你又跟他搭衣持钵。那就糟糕了,这是道力不坚固,不可以的,这就是你要守著一家,你没有资格去参学,听经是参学,没有资格参学。自己有了道力了,就是绝对不动摇了,可以,什么法师来讲经都准许听,不但准许听,鼓励你去听,这是什么?弘法利生。你就坐在那里不动就是弘法利生,帮助法师弘法利生,帮助这个道场宣扬佛法,可是你自己要到这个能力。没有这个能力,老师不准许的,决定禁止听别人讲经说法,为什么?怕你信心动摇,怕你自己毁掉了。真正这个道心坚固,如如不动,什么道场都可以去,什么法师的经都可以听。这是说我们修行的方法以及修行的态度。诸位翻过来看三十八面第一行,这是我们看看古人,古来的这些大德,今人凡是有成就的也不例外。这个第一行当中所说的:

  【古之禅德。】

  这参禅的大德。

  【多有礼拜持诵。不惜身命。如救头然者。】

  虔诚恭敬,努力而不懈怠,这种典型、样子太多太多了,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法?那就是晓得,自己真正觉悟到自己有大灾难。这个大灾难,就是刚才所讲的,一天到晚胡思乱想,这是大灾难,所以才这么干,认真的干。所以诸位要晓得,灾难没有比这个更大了。底下他举一个例子:

  【故永明延寿禅师。】

  这个前头的「四料简」就是他作的。

  【日课一百零八种佛事。】

  他老人家这种修行方法,我们是学不来,你要一看就害怕了,日夜没有休息,晚上都没有休息的,福慧双修,我们做不到。他那个『一百零八种』课诵本,我那里有,决定做不到,别说那么多,十种、八种我们也做不到,这实在是不简单。

  【夜往别峰。行道念佛。】

  夜晚也不休息,晚上『念佛』,日夜不间断,日夜不休息,这是真精进,我们看到之后只有惭愧。

  【况后世学者。可不重事修。】

  这一百零八事著重在事相上的修行,不是空谈理论的。这个《宗镜录》就是永明延寿大师编的,我们世间人号称为《小藏经》,三藏经典太多了没法子看。《宗镜录》是什么?就是三藏十二部的摘要,经律论的摘要,他一共编了一百卷叫《宗镜录》,也就是整个佛法的浓缩,很值得做参考。我带了有一部,是从前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的本子,这个本子很古老、很旧了,封皮都掉了,封皮也不晓得跑哪去找不到了。但是我现在也不要封皮,为什么?拆开来可以影印,你们诸位如果有兴趣的话,这个可以影印。因为什么?它有标点。在《藏经》里面《宗镜录》都没有标点,看起来比较吃力,这个起来比较容易。大师在一生还能用这么多的时间,把整个《大藏经》浓缩写成一百卷。《大藏经》经律论,在他老人家那个时候,大概是有五、六千卷的样子,最初编的《藏经》,五、六千卷的东西浓缩成一百卷,非常非常的难得。他还是著重在事修,非常非常的注重。这底下所说的:

  【必能彻悟一法不立之理体。】

  『必』是必须,一定要觉悟。

  【力行万行圆修之事功。方是空有圆融之中道。】

  这就是菩萨修行法,心地清净,一法不立,然后外面事相样样都能圆融,为什么?你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。别人善心好意对待你,你能接受;别人有恶心恶意对待你,我还是能接受、能容忍,不会再有不能相容的。不能相容就是罪业,那就叫业障,不能相容,逃避,逃避不行,你业障还没消,你如何能把业障消掉?能相容,业障就消掉了。躲避不能消业障,业障还在,这障碍还在,一定要圆融,不可以有偏执。下面他引用莲池大师一段话来说,在三十八面第四行最后一个字:

  【莲池大师云。著事而念能相续。不虚入品之功。】

  『著事』,就是执著事相的修行。执著事相的修行,诸位要知道,绝对不是说,一天到晚执著拿著念珠南无阿弥陀佛、南无阿弥陀佛,这就是执著事相修行,你这是偏执。刚才我说过了,你们要好好的记住,在这个社会上,我个人是人的榜样;我的家庭,在这个社会是这个社会的榜样,这样才行,这才叫「著事」。不要叫别人看到,这个念佛的人:你看看他那个家不像个家,大家不要学佛,学佛像他那个样子还得了。这些话我不晓得听了多少遍,这些学佛人就自己念得再好,修得再好,他把佛教破坏了,叫别人怎么?叫别人看到不敢学佛,叫别人一看到学佛的人心里生了恐惧。不要认为我自己修得不错,佛法断灭、不断灭与我不相关,关系太大太大了。学佛的人要怎么样?要叫别人一看到:学佛好,咱们赶紧学佛。这就对了,都是著重在事修,所以样样都要给人做个好榜样。如果家庭不相和睦的,更应该做好榜样,你看从前他们一家不和睦,一学佛这么好了,这佛法了不得,这个功德就更大更大。本来一家和睦的,再学佛也和睦,人家看不出来,他本来就如此。一家都是冤家,现在学佛了,都变成菩萨了,这还得了!这个劝化的力量不是口头宣传,自自然然他就影响一方,无量无边的功德。所以诸位,就是看经、看祖师这些语录,你要会看,你要晓得,字字句句含藏著无尽的道理、无尽的事相,你要从这个地方,你能够去体会到你才会有受用。否则的话,念过了,念过没什么!只看到表面,里面东西没看到,都看漏掉了,这是自己的过失。

  【执理而心实未通。难免落空之祸。】

  我老实念佛了,一天到晚就念阿弥陀佛,什么事情也不管了,什么事情也不干了,什么人也不理会了,这『执理』,这样干法落空。也许诸位前面听到倓虚法师讲的,谛闲法师那个徒弟他不是什么都不干吗?他念了三年不是站著往生的吗?他行,你不行。他为什么行?他没有家、没有牵挂他可以。他又不认识字,又不能弘法利生,他种种条件不具足,只有干这条,行,他行。你今天谁叫你有家?谁叫你念了书?谁叫你认识字?你就不行。你既然念了书,你既然是有了家庭,你必须把你念书那一套要能发挥,家庭责任要能尽到,你不能跟他一样。所以我跟尹建维也讲过:你不能学我,你做不到是不是?我今天到处去游玩、到处去走走可以。我跟他讲,我走到全世界,无论走到哪里都一样。谁叫你在这里念了大学?谁叫你在这里结了婚、生了儿子了?那你就不一样了,所以你的修法跟我的修法不相同。事要做到圆满,功德是一样的,心要清净。即使有家庭、有事业心还是清净,这个清净叫真清净,这个心叫真清净。所以我们晓得,我们眼前个人的缘分不一样,个人的圆满也不一样,各人有各人的大圆满,你要懂得这个道理,不是人人都相同的。所以他这个两句话,你看起来好简单,这里面的意思、境界是无量无边,所以我们要会看。末后再看底下这个两句:

  【故吾人学佛。必须即事而成理。即理而成事。理事圆融。空有不二。始可圆成三昧。了脱生死。】

  这个境界很高、很高,只要我们照样做达不到这么高的境界,也了脱生死,凡圣同居土,能够到这个境界那是实报庄严土。所以诸位真正依照这个方法来修行,这一生了脱生死那是笃定的,那是决定没有疑问的。我们再看隔壁这一行:

  【一心念佛。从事而显理。显理而仍注于事。方有所得。】

  所以理明了之后,可决定不能著空,不能废事,废事就著重空。所以理愈明的人,他愈是著重事修,愈著重在事相上;疏忽了事上的修持,实在讲对理不明。理要真正明,没有一天他不会去念佛、拜佛,没有待人不诚敬,没有做事不是尽心尽力,他一定会做到的。

  【如等觉菩萨。尚以十大愿王。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以期圆满佛果。】

  这就举普贤菩萨做个例子,从「礼敬诸佛」到「普皆回向」统统是事,全是事相,这样地位的菩萨还是那么样著重在事修上。我们把下面这一段念掉,这个不必讲,提醒诸位就好了。

  【今以凡夫。而乃不自量。妄视念佛为小乘。不足修持。则将来能免入阿鼻地狱乎。】

  起这一念心不好,这一念心,这是在佛法里面讲,是恶心,是地狱种子。因为在一切佛法里面,唯一能够在一生,了脱生死、超越轮回的,就是这个法门。对这个法门轻视就是极重的业障,如果再加以毁谤,那当然这是地狱种子。

  【又念佛人。】

  这个底下几句话很重要、很重要,都是在事上修的必要项目。

  【要各尽己分。】

  各人要尽到自己的本分。

  【不违世间伦理。】

  所以建维准备在此地讲《论语》,我觉得非常之好。李老师在台中四十年,《论语》没有间断过,他是将这个东西做为我们学佛的根基,所以这个很重要。

  【所谓敦伦尽分。闲邪存诚。诸恶莫作。众善奉行。若不孝父母。不教子女。是乃佛法中之罪人。如此而欲得佛感应加被。断无是理。】

  这是要记住的。

  【故学佛者。必须父慈子孝。兄友弟恭。己立立人。自利利他。各尽己分。以身率物。】

  『率』就是做榜样,自己要做出个榜样给别人看。

  【广修六度万行。以为同仁轨范。】

  做为学佛人的一个模范。

  【须知孝悌忠信。礼义廉耻。亦在六度万行之中。】

  没有出菩萨法之外,要认真的去做。下面有感应这些话,希望同修们自己去看。关於感应,这些事情有的人有感应,有的人没有感应,这个里面有很多道理在。诸位翻开第四十五页末后这一行,我念一念给诸位听听,从下面看起:

  【佛法中亦有不可思议。而可思议者。有可思议而不可思议者。神而明之。存乎其人。不可概以常情测度之也。】

  这是对於神通感应,现在来讲有许多神秘,我们要以这种态度来看他。『有可思议、有不可思议』,有不可思议当中可思议,有可思议里头有不可思议,这个话意思非常之深。我们用这个态度来看佛法,看一切世间法,心地自自然然会平静,帮助我们得到一心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