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上感应篇 (第一六一集) 1999/12/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:19-012-0161
诸位同学,大家好!《感应篇》第七十六跟七十七这两小节,总共四句话:
【无故剪裁。非礼烹宰。散弃五谷。劳扰众生。】
这都是一般人认为是小事情,微不足道,最容易犯的过失,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不知道节俭。佛在经教里面教导我们「食存五观」,每天吃饭用斋的时候,都要有观想。观想的内容,就是让我们知道爱惜物力人力,生起感恩的意念,一丝一缕,一茶一饭,得来都相当不容易,要知道农夫、工人他们的辛劳,我们才得到日常生活当中的便利。今天虽然是科技发达,人工大大的节省,利用机械来种植,产量增加了,可是还是一样要懂得节俭。节俭是美德,节俭是性德,我们看看诸佛菩萨,看看许许多多宗教的圣人,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安贫乐道。他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示现,我们要多想想,要细心去体会,有此必要吗?冷静的观察思惟,我们就晓得,他不是为自己,是为苦难众生。科技纵然高度的发达,众生还是敌不过业力。每一个人,说实在话,如果不能够转迷成悟,一生都是被命运所拘束,就如同法国预言家所说的,人逃不过命运的主宰,人的一生都是受命运的安排,好像演戏照著剧本来演。
有几个人在一生当中,能够改造自己命运的?那是每一个宗教的真正修行人。修行人不管是哪个宗教,总而言之,都是教你断贪瞋痴,都是教你念念行行为一切众生造福。真正修行人,必定欢喜给社会大众做一个好样子,这在佛法里面讲叫「真实功德」。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能不节俭,日常生活一饮一啄懂得节俭,他为社会大众服务就决定不会浪费,决定知道爱社会、爱众生,帮助他们惜福、培福、造福。众生得福,修行证果的人欢喜。众生在受苦受难,他们看到难过,但是也无可奈何,为什么?一切众生一生的际遇都是自作自受。诸佛菩萨、大圣大贤们能够帮忙的,是教学、是指导。有智慧的人、有福德的人遇到了,他能够依教奉行,能信能解能行,这个人命运就转过来了;不肯相信,不肯依教奉行,转不过来。会转的人,从念头上转,永远保持一个善念,这个人是真正会修行。眼不见邪色,尽可能的避免;耳不闻恶声;口,世尊在《无量寿经》上教我们修学的原则,「善护口业,不讥他过」。我们是业障深重的凡夫,业障深重从什么地方看?我们的念恶,古人常讲「意恶」,从来没有把人看作好人,这个就是意恶。看到的都是别人的过失,听到的,你传说的,皆是是非长短,我们不晓得这是大恶。再仔细观察,他们那些修行人,为什么能作菩萨、能作佛?实在讲就是六祖惠能大师讲的一句话,「不见世间过」,这一句话我们要把它当作座右铭,真正放在心上,认真学习,「不见世间过」,我们就会成就。纵然世间人有过失,过失是他的,与我有什么相干?我要把他的过失放在我的心里,就是我的过失了,为什么做这种傻事情?
我学佛四十八年,在佛法里得到一点利益,也就是从这个地方得到的。别人毁谤我、侮辱我,有人来告诉我,我不听,「不必说了,我都知道,不要再讲了」;甚至於文字拿来给我,我把它丢到字纸篓里;还有人送录像带给我,我把这个录像带退回去,我不听,我不看。为什么?心里面永远保持人最好的印象,这样我们自己心才善,绝不容许心地里有丝毫恶印象落下去。我知道阿赖耶识落的恶印象,将来果报是在恶处,我为什么这么做?别人毁谤我,我绝不毁谤别人,我对别人赞叹;别人侮辱我,我感谢他替我消灾,替我消业障,感恩都来不及了,怎么会有丝毫恶念、恶意?我懂得我们的修学方向、目标,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正觉心、慈悲心,我天天培养这个。喜欢听这些是非人我,喜欢打听这些事情,这五种心破坏了。谁破坏的?不是别人能破坏的,自己破坏自己,你怎么能怪人家?我懂得守护,别人破坏,我一概拒绝。有人来给我说:「法师,某人说你的坏话」,我能够不听,我能够用其他的话把他岔掉,不让他再说下去,这是什么?这是保护自己,保护自己的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觉。不会的人,伤害自己,听到别人说,「某人说你坏话。」「你说,你说给我听。」听完之后,我想办法报复他。你看看,这是造作罪业。人家传来的话,到底是真的是假的?不加思索,不加考虑,全盘接受,你说这个人愚痴不愚痴?毁弃自己的道心,百千万劫难遭遇的佛法,轻易的毁弃掉了。魔来破坏,魔的能力也不过就这么大,你要不接受,他一点能力都没有。你欢喜接受,你跟他合作,他的能力才显示出来。你不跟他合作,不听他的,不理会他,魔的法力再高,对你也无能为力。这一点世尊在八相成道降魔,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样子。我们为什么不记得?为什么不学习?所以我们处事待人接物,境界现前,想一想佛遇到这个境界,他怎么处理的?我们向佛学,不能向魔学。
诸佛如来永远生活在慈悲之中,佛家常讲:「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」。慈悲是无私无条件的爱心,真诚的爱心,清净平等的爱心,爱护虚空法界一切众生,决定没有一丝毫分别执著,念念为别人利益著想,为别人福德著想。自己能忍受,忍受就示现的忍辱波罗蜜。佛是最完美而没有缺陷的德行,都在经教之中。我们每天读的《无量寿经》,我说过很多很多遍,能够把《无量寿经》上的教诲,依教奉行,百分之百做到了,这个人就是无量寿佛,就是阿弥陀佛。能做到一半,虽做不到圆满,这个人真正是极乐世界的菩萨,决定得生净土。他要不生净土,愿意在娑婆世界广度众生,一定也得阿弥陀佛威神加持,这个一定的道理。佛力加持是好事情,自己如果不具足戒定慧,佛力纵然加持,还是一样会退转,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知道。你真诚心发心的时候,得佛力加持;这个心退了的时候,佛加持的力量也不见了。必须我们自己有一分的功德,佛就加持一分;我们有十分的功德,佛就加持十分。什么时候我们的功德消失了,佛力的加持同时消失。
功德相当不容易保持,佛在经上多次给我们警惕,「火烧功德林」,不同福德,福德能保得住,功德很不容易保住。功德是什么?功德是戒定慧。你破戒,功德没有了;你心一散乱,定就没有了;一迷惑、愚痴,慧就没有了,功德不容易保持。福德能保得住,三善道可以享福,三恶道里除了地狱之外,饿鬼、畜生里还是能享福。但是要记住,福德不能帮助你超越三界,不能帮助你修行证果,所以我们修行人,锁定自己的目标是戒定慧三学。戒学是什么?守法、守规矩,而不是死在戒条之中。《无量寿经》从翻开,从「如是我闻」到「信受奉行」,字字句句都是世尊对我们的教诫,我们能信能解能行,就是持戒。三学里头戒学是广义的,不是狭义的,我们把佛陀的教诲,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,这叫持戒。在这个同时能保持自己心地清净、平等,这是修定。《金刚经》上讲修定的原则要懂,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动」,这个话要用我们现在白话说,就是「外不著相,内不动心」,这是修禅定。
我们最大的困难,就是见色闻声马上著相,这一著相定没有了;不但定没有了,心里面生起烦恼,喜怒哀乐、七情五欲随之生起,戒没有了,全都破掉了。所以你的戒定慧被外面境界干扰破掉了,外面境界叫魔,魔境。如果外面境界不能破坏你,你坚持戒定慧三学,外面境界是佛。所以佛境界跟魔境界是一,不是二。你用戒定慧的心面对外面境界是佛境界,你用贪瞋痴对外面境界,外面境界是魔境界,所以佛跟魔从哪里来的?是从你心里面生的。一念觉,都是佛境界;一念迷,佛也是魔,要懂得这个道理。我们真正才能够做到至善,真正做到爱人爱物,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,那个善心生起来了,善念天天增长。对於陷害我们的人,我感恩,消我的业障,成就我忍辱波罗蜜,成就我禅定波罗蜜,成就我般若波罗蜜,六度全了,也成就了持戒波罗蜜,也成就了布施波罗蜜。怎么布施?无畏布施,他侮辱我、毁谤我、陷害我,我以感恩的心对待他,他不恐怖,他不报复我。否则的话,他天天提心吊胆,「这个人将来要报复」,他心不安。没有报复,反而有感恩,这叫无畏布施,六度圆满了。这是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勉励诸位同修的,日常生活当中,点点滴滴,起心动念,无一不具足六波罗蜜。具足六波罗蜜的心行,这个人是菩萨。菩萨待人接物,永远是慈悲,永远没有伤害,绝不『劳扰众生』,用现在的话说,决定不找众生的麻烦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这一段。
诸位同学,大家好!《感应篇》第七十六跟七十七这两小节,总共四句话:
【无故剪裁。非礼烹宰。散弃五谷。劳扰众生。】
这都是一般人认为是小事情,微不足道,最容易犯的过失,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不知道节俭。佛在经教里面教导我们「食存五观」,每天吃饭用斋的时候,都要有观想。观想的内容,就是让我们知道爱惜物力人力,生起感恩的意念,一丝一缕,一茶一饭,得来都相当不容易,要知道农夫、工人他们的辛劳,我们才得到日常生活当中的便利。今天虽然是科技发达,人工大大的节省,利用机械来种植,产量增加了,可是还是一样要懂得节俭。节俭是美德,节俭是性德,我们看看诸佛菩萨,看看许许多多宗教的圣人,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安贫乐道。他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示现,我们要多想想,要细心去体会,有此必要吗?冷静的观察思惟,我们就晓得,他不是为自己,是为苦难众生。科技纵然高度的发达,众生还是敌不过业力。每一个人,说实在话,如果不能够转迷成悟,一生都是被命运所拘束,就如同法国预言家所说的,人逃不过命运的主宰,人的一生都是受命运的安排,好像演戏照著剧本来演。
有几个人在一生当中,能够改造自己命运的?那是每一个宗教的真正修行人。修行人不管是哪个宗教,总而言之,都是教你断贪瞋痴,都是教你念念行行为一切众生造福。真正修行人,必定欢喜给社会大众做一个好样子,这在佛法里面讲叫「真实功德」。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能不节俭,日常生活一饮一啄懂得节俭,他为社会大众服务就决定不会浪费,决定知道爱社会、爱众生,帮助他们惜福、培福、造福。众生得福,修行证果的人欢喜。众生在受苦受难,他们看到难过,但是也无可奈何,为什么?一切众生一生的际遇都是自作自受。诸佛菩萨、大圣大贤们能够帮忙的,是教学、是指导。有智慧的人、有福德的人遇到了,他能够依教奉行,能信能解能行,这个人命运就转过来了;不肯相信,不肯依教奉行,转不过来。会转的人,从念头上转,永远保持一个善念,这个人是真正会修行。眼不见邪色,尽可能的避免;耳不闻恶声;口,世尊在《无量寿经》上教我们修学的原则,「善护口业,不讥他过」。我们是业障深重的凡夫,业障深重从什么地方看?我们的念恶,古人常讲「意恶」,从来没有把人看作好人,这个就是意恶。看到的都是别人的过失,听到的,你传说的,皆是是非长短,我们不晓得这是大恶。再仔细观察,他们那些修行人,为什么能作菩萨、能作佛?实在讲就是六祖惠能大师讲的一句话,「不见世间过」,这一句话我们要把它当作座右铭,真正放在心上,认真学习,「不见世间过」,我们就会成就。纵然世间人有过失,过失是他的,与我有什么相干?我要把他的过失放在我的心里,就是我的过失了,为什么做这种傻事情?
我学佛四十八年,在佛法里得到一点利益,也就是从这个地方得到的。别人毁谤我、侮辱我,有人来告诉我,我不听,「不必说了,我都知道,不要再讲了」;甚至於文字拿来给我,我把它丢到字纸篓里;还有人送录像带给我,我把这个录像带退回去,我不听,我不看。为什么?心里面永远保持人最好的印象,这样我们自己心才善,绝不容许心地里有丝毫恶印象落下去。我知道阿赖耶识落的恶印象,将来果报是在恶处,我为什么这么做?别人毁谤我,我绝不毁谤别人,我对别人赞叹;别人侮辱我,我感谢他替我消灾,替我消业障,感恩都来不及了,怎么会有丝毫恶念、恶意?我懂得我们的修学方向、目标,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正觉心、慈悲心,我天天培养这个。喜欢听这些是非人我,喜欢打听这些事情,这五种心破坏了。谁破坏的?不是别人能破坏的,自己破坏自己,你怎么能怪人家?我懂得守护,别人破坏,我一概拒绝。有人来给我说:「法师,某人说你的坏话」,我能够不听,我能够用其他的话把他岔掉,不让他再说下去,这是什么?这是保护自己,保护自己的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觉。不会的人,伤害自己,听到别人说,「某人说你坏话。」「你说,你说给我听。」听完之后,我想办法报复他。你看看,这是造作罪业。人家传来的话,到底是真的是假的?不加思索,不加考虑,全盘接受,你说这个人愚痴不愚痴?毁弃自己的道心,百千万劫难遭遇的佛法,轻易的毁弃掉了。魔来破坏,魔的能力也不过就这么大,你要不接受,他一点能力都没有。你欢喜接受,你跟他合作,他的能力才显示出来。你不跟他合作,不听他的,不理会他,魔的法力再高,对你也无能为力。这一点世尊在八相成道降魔,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样子。我们为什么不记得?为什么不学习?所以我们处事待人接物,境界现前,想一想佛遇到这个境界,他怎么处理的?我们向佛学,不能向魔学。
诸佛如来永远生活在慈悲之中,佛家常讲:「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」。慈悲是无私无条件的爱心,真诚的爱心,清净平等的爱心,爱护虚空法界一切众生,决定没有一丝毫分别执著,念念为别人利益著想,为别人福德著想。自己能忍受,忍受就示现的忍辱波罗蜜。佛是最完美而没有缺陷的德行,都在经教之中。我们每天读的《无量寿经》,我说过很多很多遍,能够把《无量寿经》上的教诲,依教奉行,百分之百做到了,这个人就是无量寿佛,就是阿弥陀佛。能做到一半,虽做不到圆满,这个人真正是极乐世界的菩萨,决定得生净土。他要不生净土,愿意在娑婆世界广度众生,一定也得阿弥陀佛威神加持,这个一定的道理。佛力加持是好事情,自己如果不具足戒定慧,佛力纵然加持,还是一样会退转,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知道。你真诚心发心的时候,得佛力加持;这个心退了的时候,佛加持的力量也不见了。必须我们自己有一分的功德,佛就加持一分;我们有十分的功德,佛就加持十分。什么时候我们的功德消失了,佛力的加持同时消失。
功德相当不容易保持,佛在经上多次给我们警惕,「火烧功德林」,不同福德,福德能保得住,功德很不容易保住。功德是什么?功德是戒定慧。你破戒,功德没有了;你心一散乱,定就没有了;一迷惑、愚痴,慧就没有了,功德不容易保持。福德能保得住,三善道可以享福,三恶道里除了地狱之外,饿鬼、畜生里还是能享福。但是要记住,福德不能帮助你超越三界,不能帮助你修行证果,所以我们修行人,锁定自己的目标是戒定慧三学。戒学是什么?守法、守规矩,而不是死在戒条之中。《无量寿经》从翻开,从「如是我闻」到「信受奉行」,字字句句都是世尊对我们的教诫,我们能信能解能行,就是持戒。三学里头戒学是广义的,不是狭义的,我们把佛陀的教诲,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,这叫持戒。在这个同时能保持自己心地清净、平等,这是修定。《金刚经》上讲修定的原则要懂,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动」,这个话要用我们现在白话说,就是「外不著相,内不动心」,这是修禅定。
我们最大的困难,就是见色闻声马上著相,这一著相定没有了;不但定没有了,心里面生起烦恼,喜怒哀乐、七情五欲随之生起,戒没有了,全都破掉了。所以你的戒定慧被外面境界干扰破掉了,外面境界叫魔,魔境。如果外面境界不能破坏你,你坚持戒定慧三学,外面境界是佛。所以佛境界跟魔境界是一,不是二。你用戒定慧的心面对外面境界是佛境界,你用贪瞋痴对外面境界,外面境界是魔境界,所以佛跟魔从哪里来的?是从你心里面生的。一念觉,都是佛境界;一念迷,佛也是魔,要懂得这个道理。我们真正才能够做到至善,真正做到爱人爱物,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,那个善心生起来了,善念天天增长。对於陷害我们的人,我感恩,消我的业障,成就我忍辱波罗蜜,成就我禅定波罗蜜,成就我般若波罗蜜,六度全了,也成就了持戒波罗蜜,也成就了布施波罗蜜。怎么布施?无畏布施,他侮辱我、毁谤我、陷害我,我以感恩的心对待他,他不恐怖,他不报复我。否则的话,他天天提心吊胆,「这个人将来要报复」,他心不安。没有报复,反而有感恩,这叫无畏布施,六度圆满了。这是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勉励诸位同修的,日常生活当中,点点滴滴,起心动念,无一不具足六波罗蜜。具足六波罗蜜的心行,这个人是菩萨。菩萨待人接物,永远是慈悲,永远没有伤害,绝不『劳扰众生』,用现在的话说,决定不找众生的麻烦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这一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