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上感应篇 (第一五五集) 1999/11/2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:19-012-0155
诸位同学,大家好!《感应篇》从第六十九节:
【逞志作威。辱人求胜。】
到七十五节:
【乘威迫胁。纵暴杀伤。】
这一段是「刚强之恶」。第一节我们曾经给诸位做过报告,小注里头一开端给我们提出四个字「正直和惠」,这四个字确确实实是我们做人立身处世的根本。儒跟佛都讲发菩提心,菩提心世尊在《观经》里面讲的「至诚心、深心、回向发愿心」,《起信论》里面所说的「直心、深心、大悲心」,我们把经论合起来看,实在就是儒家所讲的「诚意、正心」。「正直律己」,这个正就是正心,正心是直心;「和惠待人」就是大悲心,就是回向发愿心。所以我们仔细读诵体会,世出世间这些大圣大贤,他们说的言语不相同,意思完全是一致的。所以世法跟佛法很容易会通,世法跟世法也没有障碍,《华严经》里面所说的「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」。
真理的确只有一个,在佛法里面称之为佛,称之为心性;其他宗教里面称之为真神,称之为真主。它起作用,广大而没有边际,所以才能够普度一切众生。「度」就是协助的意思,教导的意思,帮助的意思,服务的意思。我们从这个地方著眼,从这个地方去修学,这是大乘教下祖师大德常常勉励人从根本修。我们现在明白了,根本是什么?根本是一个概念,是一个观念,哲学家所讲的宇宙观,人生观。我们对於人生的看法,对於宇宙的看法,与事实真相相应的,在佛法有些时候说与性德相应的,这是正法;如果与性德相违背,这法就是邪法。但是要知道,邪法跟正法都不离自性,所以说邪正不二,这个是其他宗教里头没有的,这的确是高一个层次了。邪正在心性上讲是不二,在现相上讲也是不二,念头上有差别,感受上有差别。但是这种差别,仅限於凡夫有,迷的人有,觉的人没有,这个道理我们要懂。明白这个道理,依据这个道理,我们才有正觉,再向上提升才正等正觉,你的思想纯正,见解正确,你的行为自自然然就如同诸佛菩萨一样。
我们总结佛菩萨教导我们的纲领,枢纽的纲领,「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随缘、念佛」,自自然然就相应了,怎么会有恶念?怎么会有恶行?逞强好胜,作威作福,总以为自己在别人之上,总觉得别人都不如自己,这个念头错了,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,行为也错了。这一段里面,这是「刚强之恶」,这两句是总纲。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,我们从这些例子,举一反三,就晓得在日常生活当中,我们有没有做错事情。
【败人苗稼。】
我们没做,这是破坏农夫这些庄稼。但是以此类推,凡是破坏别人生活方面的,物质受用方面的,都属於这个意思,所以你要懂得这个意思的引申。住在都市里面,工作的方式很多,从事於政府方面部门服务的,拿薪水过日子,靠这个生活。除此之外,有经商的,有做工的,他们有他们谋生的方法,你去障碍他,你去破坏他,使他丢了饭碗、失去工作,或者使他工作待遇降低,都是属於这一类。第二句:
【破人婚姻。】
这里面就包含著破坏别人家庭的和睦。诸佛菩萨决定是促成这个家庭,相亲相爱,互助合作,成人之美,而不成人之恶。无论在哪一个宗教,对於家庭都非常重视。佛法教给我们,修行基本的科目是「孝亲尊师」,几乎所有宗教里面的圣贤教人都没有例外的,都是从孝敬教起。佛家讲孝亲尊师,把孝亲摆在第一,尊师摆在第二;其他宗教里面把敬神摆在第一,孝亲摆在第二,没有不重视的,这是佛跟其他宗教不相同的地方。佛法是师道,师道一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,没有孝亲,不可能有尊敬师长,这是合乎逻辑的,中国人讲合乎天理人情的。但是宗教一般要尊奉一个神,肯定神是造物主,神主宰一切,所以把敬神摆在第一,一切仰赖於神,在佛法讲叫「他力法门」。佛法的修行证果靠自力,不靠他力;唯独在净土宗与密宗,这是所讲的二力法门。虽然是二力,二力就是靠自己也靠他,二力里面还是以自力为第一。这是跟一般宗教观念上不相同的,就是你自己一定要认真努力,如理如法的修行,才得到佛菩萨威神的加持。你自己要不用功夫,要想得到佛菩萨威神加持,是办不到的。这个我们现在仔细想想,合情合理!我们自己有一分功夫,佛对我们加持是一分,我们有两分功夫,佛加持两分,我们有十分的功夫,佛的加持是十分。这真的是合情合理合法,不是完全仰赖於神明的。
佛菩萨对我们最大的恩惠是教诲,教导我们。譬如世间人想求财富,佛教给我们生财之道;也就是你要得到财富,佛给你讲得到的道理,以及你得不到的道理,都讲给你听。这个理论通达明白了,你在日常生活当中,肯认真努力去学习,去修福,果报就现前了,所谓「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」;你要想丰收,佛教你怎样去种植,你就会有丰收,佛是这样教给我们的。一般宗教里面所说的完全要靠神的赐予,如果他们要错会了神的意思,其实他们神的那个赐予,真正的意思跟佛法讲的没有两样,就怕错会了意思,以为自己可以不必努力了,完全靠神的赐予。一切都仰赖於神,这是什么样的生活?靠救济过日子,我们每天生活所需要靠别人救济。佛教导我们,是教我们怎样去生产。古圣先贤他们的意思不错,就怕我们自己错会意思。我们看许多宗教徒错会了神的意思,再回头看看自己,佛门里面有很多佛教徒也错会了佛菩萨的意思。这个原因在哪里?大经大论里面说「佛法无人说,虽智莫能解」,问题出在没有人教导。我们读经,凭凡夫的知见,凭自己的想法,往往把经典意思想错了、曲解了,所以佛才说,「佛法无人说,虽智莫能解」,道理在此地。
对於日常生活的教训,尤其是生活细节方面,确实有些宗教说得真好,说得非常详细,像伊斯兰教。佛教里面也有,但是佛教是世尊多半教导出家人,出家人的戒律、威仪,也说得很详细。但是这一部分,现在大家都疏忽了,没有人学习了。不要说太繁杂的,最简单的《沙弥律仪》,十条戒律、二十四门威仪,今天去看的人已经不多了,去学习的人没有了,所以今天佛教在行门上讲不如其他宗教。我们比不上天主教,比不上伊斯兰教,他们在生活细节里面,依旧在讲求,依旧在奉行。我们经典反而变成只是在经论上谈谈这些道理,不切实际。《感应篇》是行经,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,它讲的多半是原理原则,不像《沙弥律仪》,伊斯兰、天主教他们的生活规范,讲得那么详细。可是这些原理原则我们掌握住了,读这些生活规范就非常欢喜,你自自然然羡慕,自自然然想去做,而不是别人勉强你去做,不是别人劝你去做,你自己就很想去做,所以道理不能不懂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诸位同学,大家好!《感应篇》从第六十九节:
【逞志作威。辱人求胜。】
到七十五节:
【乘威迫胁。纵暴杀伤。】
这一段是「刚强之恶」。第一节我们曾经给诸位做过报告,小注里头一开端给我们提出四个字「正直和惠」,这四个字确确实实是我们做人立身处世的根本。儒跟佛都讲发菩提心,菩提心世尊在《观经》里面讲的「至诚心、深心、回向发愿心」,《起信论》里面所说的「直心、深心、大悲心」,我们把经论合起来看,实在就是儒家所讲的「诚意、正心」。「正直律己」,这个正就是正心,正心是直心;「和惠待人」就是大悲心,就是回向发愿心。所以我们仔细读诵体会,世出世间这些大圣大贤,他们说的言语不相同,意思完全是一致的。所以世法跟佛法很容易会通,世法跟世法也没有障碍,《华严经》里面所说的「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」。
真理的确只有一个,在佛法里面称之为佛,称之为心性;其他宗教里面称之为真神,称之为真主。它起作用,广大而没有边际,所以才能够普度一切众生。「度」就是协助的意思,教导的意思,帮助的意思,服务的意思。我们从这个地方著眼,从这个地方去修学,这是大乘教下祖师大德常常勉励人从根本修。我们现在明白了,根本是什么?根本是一个概念,是一个观念,哲学家所讲的宇宙观,人生观。我们对於人生的看法,对於宇宙的看法,与事实真相相应的,在佛法有些时候说与性德相应的,这是正法;如果与性德相违背,这法就是邪法。但是要知道,邪法跟正法都不离自性,所以说邪正不二,这个是其他宗教里头没有的,这的确是高一个层次了。邪正在心性上讲是不二,在现相上讲也是不二,念头上有差别,感受上有差别。但是这种差别,仅限於凡夫有,迷的人有,觉的人没有,这个道理我们要懂。明白这个道理,依据这个道理,我们才有正觉,再向上提升才正等正觉,你的思想纯正,见解正确,你的行为自自然然就如同诸佛菩萨一样。
我们总结佛菩萨教导我们的纲领,枢纽的纲领,「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随缘、念佛」,自自然然就相应了,怎么会有恶念?怎么会有恶行?逞强好胜,作威作福,总以为自己在别人之上,总觉得别人都不如自己,这个念头错了,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,行为也错了。这一段里面,这是「刚强之恶」,这两句是总纲。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,我们从这些例子,举一反三,就晓得在日常生活当中,我们有没有做错事情。
【败人苗稼。】
我们没做,这是破坏农夫这些庄稼。但是以此类推,凡是破坏别人生活方面的,物质受用方面的,都属於这个意思,所以你要懂得这个意思的引申。住在都市里面,工作的方式很多,从事於政府方面部门服务的,拿薪水过日子,靠这个生活。除此之外,有经商的,有做工的,他们有他们谋生的方法,你去障碍他,你去破坏他,使他丢了饭碗、失去工作,或者使他工作待遇降低,都是属於这一类。第二句:
【破人婚姻。】
这里面就包含著破坏别人家庭的和睦。诸佛菩萨决定是促成这个家庭,相亲相爱,互助合作,成人之美,而不成人之恶。无论在哪一个宗教,对於家庭都非常重视。佛法教给我们,修行基本的科目是「孝亲尊师」,几乎所有宗教里面的圣贤教人都没有例外的,都是从孝敬教起。佛家讲孝亲尊师,把孝亲摆在第一,尊师摆在第二;其他宗教里面把敬神摆在第一,孝亲摆在第二,没有不重视的,这是佛跟其他宗教不相同的地方。佛法是师道,师道一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,没有孝亲,不可能有尊敬师长,这是合乎逻辑的,中国人讲合乎天理人情的。但是宗教一般要尊奉一个神,肯定神是造物主,神主宰一切,所以把敬神摆在第一,一切仰赖於神,在佛法讲叫「他力法门」。佛法的修行证果靠自力,不靠他力;唯独在净土宗与密宗,这是所讲的二力法门。虽然是二力,二力就是靠自己也靠他,二力里面还是以自力为第一。这是跟一般宗教观念上不相同的,就是你自己一定要认真努力,如理如法的修行,才得到佛菩萨威神的加持。你自己要不用功夫,要想得到佛菩萨威神加持,是办不到的。这个我们现在仔细想想,合情合理!我们自己有一分功夫,佛对我们加持是一分,我们有两分功夫,佛加持两分,我们有十分的功夫,佛的加持是十分。这真的是合情合理合法,不是完全仰赖於神明的。
佛菩萨对我们最大的恩惠是教诲,教导我们。譬如世间人想求财富,佛教给我们生财之道;也就是你要得到财富,佛给你讲得到的道理,以及你得不到的道理,都讲给你听。这个理论通达明白了,你在日常生活当中,肯认真努力去学习,去修福,果报就现前了,所谓「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」;你要想丰收,佛教你怎样去种植,你就会有丰收,佛是这样教给我们的。一般宗教里面所说的完全要靠神的赐予,如果他们要错会了神的意思,其实他们神的那个赐予,真正的意思跟佛法讲的没有两样,就怕错会了意思,以为自己可以不必努力了,完全靠神的赐予。一切都仰赖於神,这是什么样的生活?靠救济过日子,我们每天生活所需要靠别人救济。佛教导我们,是教我们怎样去生产。古圣先贤他们的意思不错,就怕我们自己错会意思。我们看许多宗教徒错会了神的意思,再回头看看自己,佛门里面有很多佛教徒也错会了佛菩萨的意思。这个原因在哪里?大经大论里面说「佛法无人说,虽智莫能解」,问题出在没有人教导。我们读经,凭凡夫的知见,凭自己的想法,往往把经典意思想错了、曲解了,所以佛才说,「佛法无人说,虽智莫能解」,道理在此地。
对於日常生活的教训,尤其是生活细节方面,确实有些宗教说得真好,说得非常详细,像伊斯兰教。佛教里面也有,但是佛教是世尊多半教导出家人,出家人的戒律、威仪,也说得很详细。但是这一部分,现在大家都疏忽了,没有人学习了。不要说太繁杂的,最简单的《沙弥律仪》,十条戒律、二十四门威仪,今天去看的人已经不多了,去学习的人没有了,所以今天佛教在行门上讲不如其他宗教。我们比不上天主教,比不上伊斯兰教,他们在生活细节里面,依旧在讲求,依旧在奉行。我们经典反而变成只是在经论上谈谈这些道理,不切实际。《感应篇》是行经,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,它讲的多半是原理原则,不像《沙弥律仪》,伊斯兰、天主教他们的生活规范,讲得那么详细。可是这些原理原则我们掌握住了,读这些生活规范就非常欢喜,你自自然然羡慕,自自然然想去做,而不是别人勉强你去做,不是别人劝你去做,你自己就很想去做,所以道理不能不懂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