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上感应篇 (第一一六集) 1999/10/7 香港 档名:19-012-0116
诸位同学,大家好。读圣贤书果然能够契入境界,自自然然如宗门古大德所说的是「左右逢源,头头是道」,我们少分领略到《华严》的境界,而后六根接触外境,无不是「大方广」,无不是「佛华严」。就是回过头来展开《感应篇》这篇文章,字字句句都与「大方广佛华严」相应,於是我们明白了,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。过去我们在讲席当中,多次说明这个「一」,不是专一,是任一。我说任一是讲佛法里面的法门,八万四千法门,无量法门,任何一法都包含全部,所谓是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」。我们要问,八万四千法门,无量法门,包不包括《感应篇》?大家想想。甚至於说包不包括基督教的《新旧约》?包不包括伊斯兰的《古兰经》?统统包括,这是真的。岂不闻佛家常说,「悟了之后,哪一法不是佛法」。
什么叫佛法?「大方广佛华严」叫佛法。如果不悟,这一部《华严经》在你面前也不是佛法。可见得是不是佛法,这个关键并不在它是不是佛经,而真正关键在你有没有觉悟。为什么?觉悟之后,才知道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自体。《感应篇》岂是自体之外吗?基督教、回教、犹太教,世间许许多多宗教,是在我们一身之外吗?不是。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自体,所以哪一法不是「大方广佛华严」?凡夫愚昧无知入不了这个境界,不但凡夫不能入,二乘权教菩萨也不能入。什么原因?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了。换句话说,你妄想分别执著没有离开,这叫世见。为什么叫世见?你有妄想分别执著,你有过去现在未来时间上的执著,你有此界他方空间上的执著,你见不到事实真相。所以一切诸佛如来、菩萨、祖师大德教化一切众生没有别的,放下执著而已,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,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清楚了、就明白了,这就叫佛法。
迷的时候,迷得有轻重,造的业也就不等了。我们现在读的这一段,这是大恶,「背逆大恶」,背是违背。违背什么?违背自己的性德,不是违背别的,我们自己要觉悟。大恶一共有七小段,末后这一段:
【刚强不仁。狠戾自用。】
我们仔细反省,每一条都触犯了,只是每一个人所犯的轻重不等,都犯。『狠戾自用』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心狠手辣,对人对事对物,造极重的罪业,果报不好,死后必入三途。《汇编》有这么几句话,「夫强梁者,不得其死,固不必言,而死后三途之报,经何时而得免乎」。这一句话值得我们深深反省。所以世出世间的圣贤,我们在文字记载里面读到,他们为人处世显得非常谦虚忍让。世间圣人如孔子,《论语》里面记载孔子的为人「温良恭俭让」,他待人温和、善良、恭敬、节俭、忍让,不但他老人家一生以言教,而且以身教,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,这是圣人。能奉行圣人的教诲,社会会安定,天下太平,人民的生活真正可以达到安和乐利。这个理念跟现代西方人不相同,西方人提倡的消费,鼓励消费,为的什么?为的是图利。大家在生活上如果不消费,不浪费,他怎么能赚钱?人人都像孔老夫子,个个生活节俭,他的生意就不要做了。由此可知,鼓励消费,讲究消费,其目的是争名夺利。有一个竞争的心,有一个侵夺的心,社会还能安定吗?人生还有什么幸福可言?这些道理,这些事实,我们要多想想。想通了,想明白了,你是跟圣贤人走,还是跟现代人走?圣贤人的生活有真乐,有真幸福,绝不是物质享受。这个里面的乐趣,实在说现代的凡人想不到,没有办法体会。从前读书人还能够意识到,现代不读圣贤书了,他怎么会想到?
「狠戾自用」,什么叫自用?自以为是,这叫自用。别人自以为是,我们看得很清楚,他错了。自己自以为是,不知道。自以为是尚且不可,何况再用心狠毒辣来对别人,这个怨仇就结得深了。跟人家结怨仇,往往在什么?在不知不觉当中,自己没有发觉。有意无意当中得罪人,给人难看,自己确实不知道,为什么?这是毛病习气,他养成习惯了,以为自己做的都是对的,都是正确的,而不知道对方的反应,这是愚痴到极处,可怜到极处。到最后变成什么情况?没有人跟你合作了,没有人愿意跟你共事了,这个还是善人;不善的人,他要报复你,那就更凄惨了。大概学佛的人还有一点善心,遇到这些事情,离开就算了,不跟你共事,你在这个机构里面,我辞职不干了,我怕你,我让你。别人统统都辞光了,剩下你一个人,你去干去。我们要听圣贤人的教诲,要天天反省,而反省实在讲最好的方法就是读《感应篇》,为什么印光大师这样重视这本书?道理在此地。
我常常听到有人跟我讲,大众在一块共修,受同修的气,受同修的侮辱,跟我说忍受不了了,想离开这个道场。我劝他要忍辱、要忍耐,为什么?这个道场希有难逢,那些给你气受的,自以为是的这些人,这是你的魔障,你要不能够克服,你就被他障碍住了,你这一生的得度机缘就被他断掉了。他有罪,你也有过。所以我们要学菩萨,要修忍辱波罗蜜,把这一些狠戾自用的人看作菩萨,成就我的忍辱波罗蜜,这是佛教给我们的。我们用什么态度对恶人,对这些刚强不仁,狠戾自用的人?我们用善良、厚道、温柔,在这个里面修忍辱波罗蜜,你能够把这个学成功了,你这一生决定得道、决定成就。不但你自己度了自己,你也度了对方,对方有过,不至於堕地狱,如果你退转了,他决定堕地狱。你没有退转,精进,往生不退成佛了,他不会堕三途,自度度他。这是我们要学菩萨道,如何跟这些刚强不仁,狠戾自用的人相处。但是这一定要明理,一定要有很大的忍辱的耐性,才能做得到。
尤其我们要警觉到,佛常常教诫的,「世间无常,国土危脆」,我们跟一切大众,无论他作善作恶,我们相聚的时间都不长,都很短,何必在意,何必放在心上。人家行善,我们欢喜,恭敬赞叹;他作恶,我们学佛菩萨,对他恭敬,不加赞叹,这是《华严》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的。他如果有善根,看到我们这种对他的态度,他就会反省,他对我恭敬,为什么不赞叹?想想自己有什么缺点,他就能改过自新。纵然不能改过自新,我们也不跟他结怨仇,给我气,我就受了,算了吧!自己的工作还是要认真努力去做,绝不因为他给我侮辱,他给我气受,我的工作就懈怠了,我不再认真,退转,灰心。善心做好事,为一切众生做好事,为佛法做好事,还要受这么多冤枉气,常有!太多太多了。我自己在许许多多处所,把佛法介绍给大众,欢喜赞叹的人,有;嫉妒瞋恨的人,也有;想种种方法障碍的人,也有,我们还要做。不能说他嫉妒,他侮辱,他陷害,他障碍,我就不做了,那我就错了。我还是要做,做到死为止,活一天做一天。这是我们接受圣贤的教诲,我们自己要学夫子的五德,温良恭俭让,要学菩萨的六波罗蜜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,化解这一切怨结,过去今生种种怨结。
注解末后一句说:「佛言狠戾如恶马,言难调也」,这是佛经上的话,举了个例子。「人而狠戾,一切执拗」,执著,跟别人就是相反,就是不一样,「自以为是,不肯服人」。「善友知识,谁来相亲」?善友、知识远离你去了。「善言名理,谁来相告」?你听不进去。所以「造恶招尤之原,莫此为甚」,你造恶业,你跟人家结怨仇,根源在此地,所以我们要懂得、要明了。
诸位同学,大家好。读圣贤书果然能够契入境界,自自然然如宗门古大德所说的是「左右逢源,头头是道」,我们少分领略到《华严》的境界,而后六根接触外境,无不是「大方广」,无不是「佛华严」。就是回过头来展开《感应篇》这篇文章,字字句句都与「大方广佛华严」相应,於是我们明白了,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。过去我们在讲席当中,多次说明这个「一」,不是专一,是任一。我说任一是讲佛法里面的法门,八万四千法门,无量法门,任何一法都包含全部,所谓是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」。我们要问,八万四千法门,无量法门,包不包括《感应篇》?大家想想。甚至於说包不包括基督教的《新旧约》?包不包括伊斯兰的《古兰经》?统统包括,这是真的。岂不闻佛家常说,「悟了之后,哪一法不是佛法」。
什么叫佛法?「大方广佛华严」叫佛法。如果不悟,这一部《华严经》在你面前也不是佛法。可见得是不是佛法,这个关键并不在它是不是佛经,而真正关键在你有没有觉悟。为什么?觉悟之后,才知道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自体。《感应篇》岂是自体之外吗?基督教、回教、犹太教,世间许许多多宗教,是在我们一身之外吗?不是。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自体,所以哪一法不是「大方广佛华严」?凡夫愚昧无知入不了这个境界,不但凡夫不能入,二乘权教菩萨也不能入。什么原因?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了。换句话说,你妄想分别执著没有离开,这叫世见。为什么叫世见?你有妄想分别执著,你有过去现在未来时间上的执著,你有此界他方空间上的执著,你见不到事实真相。所以一切诸佛如来、菩萨、祖师大德教化一切众生没有别的,放下执著而已,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,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清楚了、就明白了,这就叫佛法。
迷的时候,迷得有轻重,造的业也就不等了。我们现在读的这一段,这是大恶,「背逆大恶」,背是违背。违背什么?违背自己的性德,不是违背别的,我们自己要觉悟。大恶一共有七小段,末后这一段:
【刚强不仁。狠戾自用。】
我们仔细反省,每一条都触犯了,只是每一个人所犯的轻重不等,都犯。『狠戾自用』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心狠手辣,对人对事对物,造极重的罪业,果报不好,死后必入三途。《汇编》有这么几句话,「夫强梁者,不得其死,固不必言,而死后三途之报,经何时而得免乎」。这一句话值得我们深深反省。所以世出世间的圣贤,我们在文字记载里面读到,他们为人处世显得非常谦虚忍让。世间圣人如孔子,《论语》里面记载孔子的为人「温良恭俭让」,他待人温和、善良、恭敬、节俭、忍让,不但他老人家一生以言教,而且以身教,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,这是圣人。能奉行圣人的教诲,社会会安定,天下太平,人民的生活真正可以达到安和乐利。这个理念跟现代西方人不相同,西方人提倡的消费,鼓励消费,为的什么?为的是图利。大家在生活上如果不消费,不浪费,他怎么能赚钱?人人都像孔老夫子,个个生活节俭,他的生意就不要做了。由此可知,鼓励消费,讲究消费,其目的是争名夺利。有一个竞争的心,有一个侵夺的心,社会还能安定吗?人生还有什么幸福可言?这些道理,这些事实,我们要多想想。想通了,想明白了,你是跟圣贤人走,还是跟现代人走?圣贤人的生活有真乐,有真幸福,绝不是物质享受。这个里面的乐趣,实在说现代的凡人想不到,没有办法体会。从前读书人还能够意识到,现代不读圣贤书了,他怎么会想到?
「狠戾自用」,什么叫自用?自以为是,这叫自用。别人自以为是,我们看得很清楚,他错了。自己自以为是,不知道。自以为是尚且不可,何况再用心狠毒辣来对别人,这个怨仇就结得深了。跟人家结怨仇,往往在什么?在不知不觉当中,自己没有发觉。有意无意当中得罪人,给人难看,自己确实不知道,为什么?这是毛病习气,他养成习惯了,以为自己做的都是对的,都是正确的,而不知道对方的反应,这是愚痴到极处,可怜到极处。到最后变成什么情况?没有人跟你合作了,没有人愿意跟你共事了,这个还是善人;不善的人,他要报复你,那就更凄惨了。大概学佛的人还有一点善心,遇到这些事情,离开就算了,不跟你共事,你在这个机构里面,我辞职不干了,我怕你,我让你。别人统统都辞光了,剩下你一个人,你去干去。我们要听圣贤人的教诲,要天天反省,而反省实在讲最好的方法就是读《感应篇》,为什么印光大师这样重视这本书?道理在此地。
我常常听到有人跟我讲,大众在一块共修,受同修的气,受同修的侮辱,跟我说忍受不了了,想离开这个道场。我劝他要忍辱、要忍耐,为什么?这个道场希有难逢,那些给你气受的,自以为是的这些人,这是你的魔障,你要不能够克服,你就被他障碍住了,你这一生的得度机缘就被他断掉了。他有罪,你也有过。所以我们要学菩萨,要修忍辱波罗蜜,把这一些狠戾自用的人看作菩萨,成就我的忍辱波罗蜜,这是佛教给我们的。我们用什么态度对恶人,对这些刚强不仁,狠戾自用的人?我们用善良、厚道、温柔,在这个里面修忍辱波罗蜜,你能够把这个学成功了,你这一生决定得道、决定成就。不但你自己度了自己,你也度了对方,对方有过,不至於堕地狱,如果你退转了,他决定堕地狱。你没有退转,精进,往生不退成佛了,他不会堕三途,自度度他。这是我们要学菩萨道,如何跟这些刚强不仁,狠戾自用的人相处。但是这一定要明理,一定要有很大的忍辱的耐性,才能做得到。
尤其我们要警觉到,佛常常教诫的,「世间无常,国土危脆」,我们跟一切大众,无论他作善作恶,我们相聚的时间都不长,都很短,何必在意,何必放在心上。人家行善,我们欢喜,恭敬赞叹;他作恶,我们学佛菩萨,对他恭敬,不加赞叹,这是《华严》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的。他如果有善根,看到我们这种对他的态度,他就会反省,他对我恭敬,为什么不赞叹?想想自己有什么缺点,他就能改过自新。纵然不能改过自新,我们也不跟他结怨仇,给我气,我就受了,算了吧!自己的工作还是要认真努力去做,绝不因为他给我侮辱,他给我气受,我的工作就懈怠了,我不再认真,退转,灰心。善心做好事,为一切众生做好事,为佛法做好事,还要受这么多冤枉气,常有!太多太多了。我自己在许许多多处所,把佛法介绍给大众,欢喜赞叹的人,有;嫉妒瞋恨的人,也有;想种种方法障碍的人,也有,我们还要做。不能说他嫉妒,他侮辱,他陷害,他障碍,我就不做了,那我就错了。我还是要做,做到死为止,活一天做一天。这是我们接受圣贤的教诲,我们自己要学夫子的五德,温良恭俭让,要学菩萨的六波罗蜜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,化解这一切怨结,过去今生种种怨结。
注解末后一句说:「佛言狠戾如恶马,言难调也」,这是佛经上的话,举了个例子。「人而狠戾,一切执拗」,执著,跟别人就是相反,就是不一样,「自以为是,不肯服人」。「善友知识,谁来相亲」?善友、知识远离你去了。「善言名理,谁来相告」?你听不进去。所以「造恶招尤之原,莫此为甚」,你造恶业,你跟人家结怨仇,根源在此地,所以我们要懂得、要明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