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平共处平等对待(卫塞节小印度讲演) (共一集) 2004/5/31 新加坡 档名:18-031-0001
尊敬的大会联合主席巴里克斯先生,我们九大宗教的秘书长哈乃斯先生、罗吉哥华先生,诸位法师,诸位大德,诸位同参道友们,大家晚上好。
今天晚上我们在此地庆祝佛诞节,昨天大会提供的是财供养,今天晚上大会又提供了法供养,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,我们也希望其他地区也都能够将财、法供养合并的来提倡。学佛首先要正确的了解佛是什么?教是什么?佛教是什么?如果我们连这么浅显的名相都不能够正确的理解,或与人谈论,就难怪社会大众对我们学佛人产生严重的误会,说我们在搞迷信。佛陀耶是古印度的梵文音译,它的意思是智慧、是觉悟;教则是教育、教学。如果能把它的意思搞清楚,我们就很容易的理解,佛教就是智慧、觉悟的教育。
佛教就是教人开智慧,觉而不迷,正而不邪,净而不染,用现代的话来说,佛教确确实实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。释迦牟尼佛是教育家,是个社教义务工作者。我们对他的身分,对他一生的事业,能有正确明了的认知,我们才知道怎样向他学习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间为我们所示现的,他舍弃了王位,舍弃了世间人所羡慕、所追求的荣华富贵,他出家去修道,而且去做一个苦行僧;悟道之后,就从事於教学讲经。经典上记载著他一生讲经三百余会,说法四十九年。释迦牟尼佛觉悟,他悟的是什么?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,他所觉悟明了的是整个宇宙人生的真相,正如大乘经上所说的「诸法实相」,这句话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明白、究竟明白了。
我们要问释迦牟尼佛所觉悟的是真的吗?可靠吗?我们看看他用什么方法觉悟的。他告诉我们他用的方法是用戒、用定,「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」,智慧开了之后,这才通达明了。我们中国古人常讲豁然贯通,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明白了。宇宙人生这里面的内涵,我们一般人无法想像。佛告诉我们,宇宙是从哪里来的,我们中国人讲宇宙,现在人讲的是太空、时间、空间,这合起来称之为宇宙。这宇宙里面我们现在也晓得有无量无边的星系、星球,佛经上讲的刹土,就是说的这些星系、星球。这些星系、星球里面所有一切众生从什么地方来的?怎么样发生的?演变到现在的过程,将来的状况又怎么样?觉悟的人对这些事理、因果都能够彻底明了,而为我们详细的说明。
世尊这一生从事於教学四十九年,他每天跟大家讲经说法二时。我们在经典上读到的,二时是古印度的二时。古印度将一昼夜区分为六个时辰,白天是昼三时,夜晚是夜三时,所以是六个时辰。我们现在用的时间单位是用西方的,称为小时。它把一天(一昼夜)分为二十四个时辰,所以我们称它作小时。我们知道印度的一时就是现在的四小时,世尊每天讲经二时,就是现在的八小时。这我们听了之后是非常的惊讶,每天工作八小时,四十九年不休息,在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去找,恐怕都找不到像释迦牟尼佛这样一个敬业、积极工作的人。
世尊一生教导我们的内容就是人生,为我们说明人生的真相;第二给我们说明我们生活环境的真相,环境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,穿衣吃饭,到整个宇宙这大环境都说到了;第三个为我们说明天地鬼神的真相。天地鬼神就是现代科学家所说的不同维次空间,经教里面都说得很清楚、很精辟。我们不学不知道,学了以后,再听听现代科学家所说,有一部分被科学家发现了,我们非常幸喜,科学给世尊做了证明。诸佛菩萨都肯定,宇宙、刹土、众生乃是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《金刚经》上说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《大般若经》总结就是「一切法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,彻底觉悟称之为佛陀,称为菩萨,称为圣人;迷而不觉的人则称之为凡夫。凡夫与佛没有两样,只是觉、迷不同而已,所以凡夫觉悟了就成佛,就成菩萨。
凡是真正觉悟的人一定会生起大慈悲心,也就是无条件的爱心。为什么会生起来?因为这个大爱、慈悲是我们本性里面本来具足的。觉悟了就是明心见性,所以,自性里面的智慧、德能自自然然会现前。因此,他们必定是先觉觉后觉,帮助没有觉悟的众生,希望他们赶快觉悟,赶快的都能够像他一样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。世间真相确实很难明了,很不容易理解。譬如说佛菩萨告诉我们,世间苦乐是假的不是真的,世出世间只有觉跟迷,觉悟的人他能够把苦变成乐,不觉悟的人乐就变成苦。譬如做国王,做这些大臣、大富长者,他要不觉,他这一生过得很辛苦;他真正觉悟了,你看释迦牟尼佛每天出去托钵,三衣一钵,这种好像我们看到很清苦的生活,他非常快乐。确实我们这个人间没有一个人能跟他相比,他是人间最快乐的人。所以,他告诉我们苦乐是假的不是真的,是随著你的觉迷产生变化,所以你觉了才有真乐,迷了才真苦。
所以,诸佛菩萨总是非常欢喜的把他觉悟到的诸法实相,时时刻刻提供给我们大家来分享。他教人,那对我们这种程度的人、这种根性的人,他首先教我们伦常。五伦就是天道,五常这是大德,所谓道这是宇宙间自自然然的法则,不是人为的,自然的法则这就是道。人能够随顺自然法则去生活、去思惟、去工作,这就是大德。所以中国人讲道德,佛法也讲道德,道德两个字的意思一定要搞得很清楚、搞得很明白。
佛家常讲真如自性,它有体、有相、有作用,体相作用都是自自然然,佛经的术语说「法尔如是」,这就是道。今天的科学家他不讲自性的体相用,他讲能量、讲质量。实在讲,能量跟质量,跟佛法里面讲自性的体相用非常接近,这是讲的道;随顺自性起用,这就是德。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,特别是在学习过程当中,有得於心,我们心里面觉悟了、开悟了,悟了之后一定很快乐。孔子说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,那真快乐,这是道。有得於身,能够帮助我们身体健康的这是德。从这样说法也容易懂,一个是於心有得,一个是於身有得。
学佛就是学觉悟,就是学智慧,唯有觉悟、智慧才能够解决一切问题,才能够真正帮助我们离苦得乐,这是我们学佛同学不能不知道的。学佛从什么地方学起?佛非常慈悲,教我们从三福学起。三福就是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。这是第一条要修的福报,人天福报,福报是从这样修得的。我们看看现在这个世间有很多富贵人,大富大贵,他是前生修的福,这一生所感得的果报;如果这生享福而不修福,他的福报享完了,他就没有了,所以一定要修福,还要继续不断修福报。第二条讲「受持三皈,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」,这是二乘,声闻、缘觉的福报;第三是讲大乘菩萨的福报。所以教给我们从这个地方开始学起,逐渐逐渐把自己的灵性向上提升。
佛教给我们跟大众相处要懂得六和,教我们修六度、三福、六和。六度里面的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都属於戒,禅定是定,般若是智慧,你看看还是没有离开戒定慧三学,所有一切教导我们的,都可以归纳在戒定慧这三大纲领之下。怎样把自己所修学的、所理解的落实到生活上,学了有用处。如果说所学非所用,佛不赞成,佛不喜欢,佛总希望我们学了之后,真正能得到受用;在日常生活当中得到受用,在工作里面得到受用,在处事待人接物都能够活活泼泼的用到。那用什么方法?佛用四摄法,所以四摄法可以用在家庭,用在夫妇、用在兄弟姊妹、用在父子;在社会上可以用在公司行号,可以用在社会、用在国家,乃至於用在全世界的交往。
佛菩萨教导我们怎样学习四摄法。四摄法里面第一个是布施,这个布施范围非常广大,佛是要求我们怎样对待别人,并不要求别人如何对待我自己,为什么?佛是个觉悟的人,众生是不觉,觉悟的人应该怎样对不觉悟的人,这才是正常的现象。所以第一个包容,无所不容,你看看佛门常讲的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,这是属於布施。我们能包容一切,不求别人包容我,我要包容人,为什么?你觉悟了;要别人包容我,那是没有觉悟,那个很难办到的。所以,一定要懂得四摄法是教菩萨的,是教真正觉悟的弟子。
包容别人,尊重别人,敬爱别人,关怀别人,照顾别人,帮助别人,这些都是属於布施,这里面布施有财布施、有法布施、有无畏布施。第二是爱语,第三是利行。爱语,真正爱护一切众生的言语;利行,所做的一切事业,决定对一切众生有真正的利益,这是教导我们应当要认真努力去做的。四摄最后一条是同事,这条的意义非常之深,我们跟什么人同事?总不能跟不觉的人同事,那就很麻烦了。我们要跟诸佛如来同事,要跟菩萨同事,要跟大梵天同事,要跟上帝同事,要跟真主同事,你看看他们想的是什么?念的是什么?说的是什么?做的是什么?我们常常跟他学习,常常跟他相同,这样不知不觉我们自己也在日常生活当中,慢慢的超凡入圣了。
在一九九九年我到新加坡来,我们访问新加坡九个宗教,我们希望九个宗教能够像兄弟一样相处,化解宗教之间的误会、冲突,促进社会的安定和平。在新加坡这些年我们做得很成功。所以有人问我:法师,你用什么方法做的?我就是用三福、六和、六度落实在四摄法里头。用四摄这个方法就能够团结成一体,真正能够自利利他。
四摄法的具体落实,我在此地很简单的跟诸位报告过了,在事上讲我讲得很简单,大家也都很容易懂得。布施这一条就是多请客、多送礼。人与人之间一定要密集的往来,常常交往,不可以疏离,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桩事情。常常想到别人,不要想到自己,想别人才是真正利益自己,帮助别人才是真正的帮助自己,所以,我们九个宗教真的像兄弟姊妹一样,真的是一家人,这是四摄法真的落实了,这才成就大道、大德。大道、大德都在日常生活当中,没有离开日常生活,没有离开起心动念。
中国孔子,儒家讲太和,太和是道,中和、保和是德。所以宇宙是和谐的,地球是和谐的,再仔细观察,观察我们的身体,我们的身心是和谐的,这个和谐是太和。如果我们的身体不好,有了毛病,那就违背了太和,你不会用中和,不会保和。你的身体出了毛病,你有忧虑,你有烦恼,你有牵挂,这个太和你都没有。你想想看小孩刚刚出生下来,他有什么忧虑?他有什么烦恼?他有什么牵挂?没有,刚刚生下来是太和;逐渐逐渐长大,被这个染缸染的,染污了,那不是他的本性,那是习性。所以,如果人能够懂得太和,永远与太和相应,永远能够用中道;中和用中,贵在能够保持住,永远保持中道,这就是保和。这个样子一定能够离苦得乐,破迷开悟。
现在这个世间多数人崇尚於科学,而疏忽了伦常道德,造成现代社会动乱不安。这个事实,现在逐渐逐渐的被一些学者们体会到,讨论、研究也愈来愈多,这是好事情。佛家四依法里面讲了义,要用在现代这个社会,这个了义那就是怎样能够化解这个动乱不安,能够促进安定和平。所以,我们从几次这些和平会议当中,深深觉得这个问题严重,所以提出了老子所说的「和大怨,必有余怨,安可以为善」。我就想到老子这些话,我们深深的来反省,怎样来依古人的教诲,来消除现在的这个社会冲突,促进安定和平。
老子这句话给我们很大的启示,也给我们严峻的警觉,和大怨就是今天讲调和,调解重大的冲突。重大的冲突,实在讲,它的根源是在我们自己本身。我们看到世界上重大的冲突起源在哪里?起源是在我们自己的念头。我曾经跟许多学者专家们讨论这个问题,我说冲突的根是本性跟习性的冲突,这是根源。儒释道三家调和重大纠纷,都懂得这个道理,都从根本上著手,所以他的调解往往很有效果。现在我们看到许许多多这些学者专家,为世界上和平奔走,这么多年来次数频繁,但是收不到效果,我们感到非常的遗憾。所以这一年来我有机会参与,我把古圣先贤这些道理不断的介绍给他们,推荐给他们,让他们从这里面吸取智慧,希望我们能把和平工作做好,和平真正能够落实。
世间人无论是古今中外,他一生当中所希求的,把它归纳起来总不外乎三桩事情,第一个是求财富,第二个是求聪明智慧,第三个是求健康长寿。这三样东西能求得到吗?是能求得来的吗?如果十个人求,十个人都求到了,也许是能求来;假如十个人求只有一个人得到,那不是求来的。所以,你要细心去观察,这不是求得来的。那到底怎么来的?东方人讲你命里头有的,命里有丢也丢不掉,命里没有求也求不来。东方古圣先贤的教诲,我们舍弃了,我们去学西方人的。西方人要求、要争,从小他就要竞争,竞争升级就是斗争,斗争升级就是战争,现在战争要是爆发,同归於尽,什么也求不到,这个道理一定要参透。
人实实在在说,病根就是在你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万物,你的看法错误了,你的想法错误了,所以你才会生起妄想分别执著。这是大怨的根本,不知道自己本性丝毫没有损失。儒家讲「人性本善」,佛法讲「佛性常存」,所以,圣人教导我们的,才是真正和大怨使无余怨最高明的方法,那就是教化众生,帮助众生明心见性。所以圣人教人「勤修戒定慧,息灭贪瞋痴」。贪瞋痴是妄想,竞争、斗争都是错误的行为。圣人教人把这些错误要放下、要舍掉,然后你才能够恢复自性。等待功夫成熟了,妄想分别执著真的放下了,自性它就起作用。自性起作用就叫做明心见性,所以自然觉悟。
这个有怨恨的人,只要他见性,不需要去调和,他自自然然就回头了。虽然过去有大的怨恨、怨怼,功夫成熟之后,必定涣然冰释,他知道自性里头本来没有贪瞋痴,自性里面本来没有对立,这句话很重要。我们内心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决定没有对立,没有对立哪里来的矛盾?哪里来的冲突?这才真正把它融化掉了。所以,连这个和都不必谈,这个和字都已经是多余的,这才是圣人教学、教化真实的效果现前。我们自己才真正离苦得乐,破迷开悟,超凡入圣。这里面有大乐、有真乐,这个乐是从内心里面生起的,不是外面环境刺激的,内心生起的才是真正之乐。
在中国古时候的帝王,孔夫子常常赞叹尧舜禹汤,这在中国历史上称为圣王。汤王曾经说过「万方有罪,罪在朕躬」,庄子说过「以得为在人,以失为在己」。汤是帝王,庄子是平民,他们两个人说的话都是负责任的话。国王治理一个国家,所以称万方有罪,人民有罪,罪在我自己,为什么?你这个国王没教得好。古时候国王他的工作,这三桩事情「君、亲、师」,这是他应当做的三桩事情。君是领导,你把人民领导到哪个方向;亲,亲是父母,你要养活人民;第三个师是你要教导,你要教导人民,你没有教得好,人民犯罪是你有过失。这从大的说,如果把它缩小缩在一家,家里面的子弟不好,做父母、做家长的人要知道,不是他不好,是我做家长的不好,我没有把我的小孩教好,罪在我,不在他。汤王说的这个话,负责任的话;庄子说,他说的话用现在话来讲,对的是别人,错的是自己,这两句话就是这个意思。
今年一月我参加日本联合国的和平会议,我在会议里面告诉与会的大众,我们从事於世界和平工作,为什么做了这么多年没有效果,原因在哪里?原因是我们的思惟方向错了。他们大家都很惊讶的看著我,错在哪里?我说我们起心动念都是什么?别人是错的,我是对的。我说我们就这个观念,就永远不能化解冲突,永远不能够促进安定和平。那怎么办?我们要把念头转过来,别人是对的,他错了也是对的;我是错的,我对了也是错的。我这两句话的意思非常深,他们虽然听不懂,很惊讶,他说法师,这个做不到。做不到也要做,真正做到了,我们对於这个世界的安定和平,就做出了真正的贡献。
这两句话真正能听得懂的人确实不多,必须对佛法有相当的契入,你才懂得这个话的意思。为什么别人错了也是对的,我自己对了也是错的?蕅益大师讲得好,「境缘无好丑」,境是物质环境,缘是人事环境,物质环境跟人事环境里面都没有好丑,没有好丑就是没有对立,没有善恶,没有是非。「好丑在於心」,我们自己用妄想分别执著来看,所以才有是非,才有善恶,才有著一些不平,这个过失是在自己,不是在外面境界,这个道理很深。
佛家常讲「圣人无心」,这个无心就是没有妄想,没有分别,没有执著。圣人是以百姓之心为心,以爱己之心爱人。所以汉朝贾谊说:德莫大於爱人,政莫大於利人。从事於政治,政治最大的就是要利益人民,让人民得真实的利益,那政治就成功了,所以这个意思很深、很广。「然则圣人常受天下之责,而无责人之心,是以终无怨」。这个话说得好,孔老夫子的学生「子路闻过则喜」,人家批评他,说他的过失,他很欢喜。「大禹闻善言则拜」,禹王听到人家说好话,他就下去拜他。舜王刚才我们讲了,他是「善与人同,舍己从人」,看到别人的善就像自己的善一样,所以他能成圣成贤。孟子说「行有不得者,皆反求诸己,其身正,而天下归之」。所以,我们要化解冲突,首先要化解自己内心的冲突,自己内心冲突、余怨不能化解,你怎么能化解别人的冲突。「师法帝舜不亦善乎」,这真正通达理事因果,我们就相信,道家有所谓「天道无亲常与善人」,所以为善者无求於人,无求於天,果报自自然然现前,这个话都是真实智慧之语,我们应当要记住,应当要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。
印度教《摩诃婆罗多》说,教导我们要能够忍受毁谤、责骂这些言词,绝对不要用愤怒对付愤怒,也不可以用谩骂回报谩骂,不可以折磨那些折磨你的人。这个教训很重要。《摩奴法典》告诉我们,当我们受别人毁谤、侮辱的时候,虽然感到愁苦难过,也决不可以攻击别人的弱点,或者从事害人,或者心里面怀著害人的念头;不应该说出一句可以伤人的话,更不可以出口伤害,或者是诅咒的言语。这些教训都是帮助我们,化解我们自己的业障,成就自己的德行。我们能够接受,能够依教奉行对自己很有好处,消业障增福慧。(这都是印度教的,印度教有一部书叫《摩奴法典》,《摩奴法典》里面的话)。我们真正能够懂得消除自己的业障、习气,这才是真正一个觉悟的人,才开始觉悟,佛家讲始觉,他开始觉悟。
余怨不一定是这一生跟别人结的冤仇,要知道人有过去世,人还有未来世,过去世生生世世结的怨结,在阿赖耶识叫余怨,这个东西要化解。因为自己有这个余怨,这一生当中又遇到了,遇到实在讲有很多小事(鸡毛蒜皮小事)会引起很大的冲突,所以很多很多让我们想不出这个道理。实际上这个道理就是圣人讲的,内心里头有余怨,他跟前世结起来的,不是这一生当中。所以接受过圣贤教育之后,他就明了,小冲突发生了,我一笑了之,不放在心上,那他就大事化小,小事就化无了。这才能化解问题,才真正不至於把它变成一个大的冲突。
尤其是修行人一定要知道消业障增福慧,别人毁谤、侮辱乃至於陷害,那是消我们业障最好的机缘,只要自己跟对方没有丝毫怨恨心,没有丝毫报复心。他消我业障,我怎么可以报复他?我怎么可以怨恨他?要用欢喜心来接受,感恩的心来接受,那个消业障消得好快,福慧增长得也快,这是应当要学习的。
最后我们期望今天在座的同修,虽然时间不长,这个缘分都是多生多劫累积的,中国谚语有所谓「五百年修得同船渡」。我们同一个船过河,这个缘分是五百年修得的。今天在此地,我们两个小时在这边集会,在这边一同修学佛法,这个缘分你就可想而知是很深、很难得的,我们应当要珍惜。希望我们同学们都能够记住,都能够依自性本具的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用这样的心学圣人教诲,行圣人之行,愿圣人之愿,则拨乱反治不难实现。所以化解社会的冲突,促进社会的安定和平,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,只要我们自己认真努力去做,相信是可以能够落实的。
《法句经》上有四句话,这四句话在中国变成老生常谈,但是它是真实的,真实的智慧,真实的福德,那就是「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」。「诸」,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纲领都不出这三句话,这三句话前面两句,断恶修善是戒,自净其意是定、是慧,所以具足戒定慧三学。善恶的标准不能用我们自己的想像,自己的思惟那就错了。善恶标准一定要用经典里面的教训,所以读经、学教就非常非常重要。我学佛五十三年,每天读经,每天没有离开经本。这些年来因为跟世界上其他诸多宗教接触,不但读佛经,所有宗教经典我都读,我都非常认真的读;所有宗教里面的神圣,我都把他看作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。所以我读他的宗教,不是想了解一点常识,不是的,我是非常认真的学习,把所有宗教经典跟佛教经典一样的看待,一样的尊重,一样的来学习。
我们虽然不常常在一起,但是现在科学技术发达,我们利用卫星电视、利用网际网路,可以让我们的学习二十四小时都不中断。我们的卫星、我们的网际网路,这边的净宗学会、居士林都知道,诸位要想知道向他们询问,每天随时随地都能看到我们在一起学习经教。最后我们还用印度教《摩奴法典》里面的一句话我们来做总结,这个话是说「诵经比不念书好,记得住比诵经还要好,明了经里道理比记住的人好」,最后说「能够依教奉行的人,比明白道理的人更好」。最后我们祝福与会的大众身心健康、福慧增长,谢谢大家。
尊敬的大会联合主席巴里克斯先生,我们九大宗教的秘书长哈乃斯先生、罗吉哥华先生,诸位法师,诸位大德,诸位同参道友们,大家晚上好。
今天晚上我们在此地庆祝佛诞节,昨天大会提供的是财供养,今天晚上大会又提供了法供养,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,我们也希望其他地区也都能够将财、法供养合并的来提倡。学佛首先要正确的了解佛是什么?教是什么?佛教是什么?如果我们连这么浅显的名相都不能够正确的理解,或与人谈论,就难怪社会大众对我们学佛人产生严重的误会,说我们在搞迷信。佛陀耶是古印度的梵文音译,它的意思是智慧、是觉悟;教则是教育、教学。如果能把它的意思搞清楚,我们就很容易的理解,佛教就是智慧、觉悟的教育。
佛教就是教人开智慧,觉而不迷,正而不邪,净而不染,用现代的话来说,佛教确确实实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。释迦牟尼佛是教育家,是个社教义务工作者。我们对他的身分,对他一生的事业,能有正确明了的认知,我们才知道怎样向他学习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间为我们所示现的,他舍弃了王位,舍弃了世间人所羡慕、所追求的荣华富贵,他出家去修道,而且去做一个苦行僧;悟道之后,就从事於教学讲经。经典上记载著他一生讲经三百余会,说法四十九年。释迦牟尼佛觉悟,他悟的是什么?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,他所觉悟明了的是整个宇宙人生的真相,正如大乘经上所说的「诸法实相」,这句话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明白、究竟明白了。
我们要问释迦牟尼佛所觉悟的是真的吗?可靠吗?我们看看他用什么方法觉悟的。他告诉我们他用的方法是用戒、用定,「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」,智慧开了之后,这才通达明了。我们中国古人常讲豁然贯通,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明白了。宇宙人生这里面的内涵,我们一般人无法想像。佛告诉我们,宇宙是从哪里来的,我们中国人讲宇宙,现在人讲的是太空、时间、空间,这合起来称之为宇宙。这宇宙里面我们现在也晓得有无量无边的星系、星球,佛经上讲的刹土,就是说的这些星系、星球。这些星系、星球里面所有一切众生从什么地方来的?怎么样发生的?演变到现在的过程,将来的状况又怎么样?觉悟的人对这些事理、因果都能够彻底明了,而为我们详细的说明。
世尊这一生从事於教学四十九年,他每天跟大家讲经说法二时。我们在经典上读到的,二时是古印度的二时。古印度将一昼夜区分为六个时辰,白天是昼三时,夜晚是夜三时,所以是六个时辰。我们现在用的时间单位是用西方的,称为小时。它把一天(一昼夜)分为二十四个时辰,所以我们称它作小时。我们知道印度的一时就是现在的四小时,世尊每天讲经二时,就是现在的八小时。这我们听了之后是非常的惊讶,每天工作八小时,四十九年不休息,在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去找,恐怕都找不到像释迦牟尼佛这样一个敬业、积极工作的人。
世尊一生教导我们的内容就是人生,为我们说明人生的真相;第二给我们说明我们生活环境的真相,环境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,穿衣吃饭,到整个宇宙这大环境都说到了;第三个为我们说明天地鬼神的真相。天地鬼神就是现代科学家所说的不同维次空间,经教里面都说得很清楚、很精辟。我们不学不知道,学了以后,再听听现代科学家所说,有一部分被科学家发现了,我们非常幸喜,科学给世尊做了证明。诸佛菩萨都肯定,宇宙、刹土、众生乃是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《金刚经》上说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《大般若经》总结就是「一切法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,彻底觉悟称之为佛陀,称为菩萨,称为圣人;迷而不觉的人则称之为凡夫。凡夫与佛没有两样,只是觉、迷不同而已,所以凡夫觉悟了就成佛,就成菩萨。
凡是真正觉悟的人一定会生起大慈悲心,也就是无条件的爱心。为什么会生起来?因为这个大爱、慈悲是我们本性里面本来具足的。觉悟了就是明心见性,所以,自性里面的智慧、德能自自然然会现前。因此,他们必定是先觉觉后觉,帮助没有觉悟的众生,希望他们赶快觉悟,赶快的都能够像他一样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。世间真相确实很难明了,很不容易理解。譬如说佛菩萨告诉我们,世间苦乐是假的不是真的,世出世间只有觉跟迷,觉悟的人他能够把苦变成乐,不觉悟的人乐就变成苦。譬如做国王,做这些大臣、大富长者,他要不觉,他这一生过得很辛苦;他真正觉悟了,你看释迦牟尼佛每天出去托钵,三衣一钵,这种好像我们看到很清苦的生活,他非常快乐。确实我们这个人间没有一个人能跟他相比,他是人间最快乐的人。所以,他告诉我们苦乐是假的不是真的,是随著你的觉迷产生变化,所以你觉了才有真乐,迷了才真苦。
所以,诸佛菩萨总是非常欢喜的把他觉悟到的诸法实相,时时刻刻提供给我们大家来分享。他教人,那对我们这种程度的人、这种根性的人,他首先教我们伦常。五伦就是天道,五常这是大德,所谓道这是宇宙间自自然然的法则,不是人为的,自然的法则这就是道。人能够随顺自然法则去生活、去思惟、去工作,这就是大德。所以中国人讲道德,佛法也讲道德,道德两个字的意思一定要搞得很清楚、搞得很明白。
佛家常讲真如自性,它有体、有相、有作用,体相作用都是自自然然,佛经的术语说「法尔如是」,这就是道。今天的科学家他不讲自性的体相用,他讲能量、讲质量。实在讲,能量跟质量,跟佛法里面讲自性的体相用非常接近,这是讲的道;随顺自性起用,这就是德。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,特别是在学习过程当中,有得於心,我们心里面觉悟了、开悟了,悟了之后一定很快乐。孔子说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,那真快乐,这是道。有得於身,能够帮助我们身体健康的这是德。从这样说法也容易懂,一个是於心有得,一个是於身有得。
学佛就是学觉悟,就是学智慧,唯有觉悟、智慧才能够解决一切问题,才能够真正帮助我们离苦得乐,这是我们学佛同学不能不知道的。学佛从什么地方学起?佛非常慈悲,教我们从三福学起。三福就是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。这是第一条要修的福报,人天福报,福报是从这样修得的。我们看看现在这个世间有很多富贵人,大富大贵,他是前生修的福,这一生所感得的果报;如果这生享福而不修福,他的福报享完了,他就没有了,所以一定要修福,还要继续不断修福报。第二条讲「受持三皈,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」,这是二乘,声闻、缘觉的福报;第三是讲大乘菩萨的福报。所以教给我们从这个地方开始学起,逐渐逐渐把自己的灵性向上提升。
佛教给我们跟大众相处要懂得六和,教我们修六度、三福、六和。六度里面的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都属於戒,禅定是定,般若是智慧,你看看还是没有离开戒定慧三学,所有一切教导我们的,都可以归纳在戒定慧这三大纲领之下。怎样把自己所修学的、所理解的落实到生活上,学了有用处。如果说所学非所用,佛不赞成,佛不喜欢,佛总希望我们学了之后,真正能得到受用;在日常生活当中得到受用,在工作里面得到受用,在处事待人接物都能够活活泼泼的用到。那用什么方法?佛用四摄法,所以四摄法可以用在家庭,用在夫妇、用在兄弟姊妹、用在父子;在社会上可以用在公司行号,可以用在社会、用在国家,乃至於用在全世界的交往。
佛菩萨教导我们怎样学习四摄法。四摄法里面第一个是布施,这个布施范围非常广大,佛是要求我们怎样对待别人,并不要求别人如何对待我自己,为什么?佛是个觉悟的人,众生是不觉,觉悟的人应该怎样对不觉悟的人,这才是正常的现象。所以第一个包容,无所不容,你看看佛门常讲的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,这是属於布施。我们能包容一切,不求别人包容我,我要包容人,为什么?你觉悟了;要别人包容我,那是没有觉悟,那个很难办到的。所以,一定要懂得四摄法是教菩萨的,是教真正觉悟的弟子。
包容别人,尊重别人,敬爱别人,关怀别人,照顾别人,帮助别人,这些都是属於布施,这里面布施有财布施、有法布施、有无畏布施。第二是爱语,第三是利行。爱语,真正爱护一切众生的言语;利行,所做的一切事业,决定对一切众生有真正的利益,这是教导我们应当要认真努力去做的。四摄最后一条是同事,这条的意义非常之深,我们跟什么人同事?总不能跟不觉的人同事,那就很麻烦了。我们要跟诸佛如来同事,要跟菩萨同事,要跟大梵天同事,要跟上帝同事,要跟真主同事,你看看他们想的是什么?念的是什么?说的是什么?做的是什么?我们常常跟他学习,常常跟他相同,这样不知不觉我们自己也在日常生活当中,慢慢的超凡入圣了。
在一九九九年我到新加坡来,我们访问新加坡九个宗教,我们希望九个宗教能够像兄弟一样相处,化解宗教之间的误会、冲突,促进社会的安定和平。在新加坡这些年我们做得很成功。所以有人问我:法师,你用什么方法做的?我就是用三福、六和、六度落实在四摄法里头。用四摄这个方法就能够团结成一体,真正能够自利利他。
四摄法的具体落实,我在此地很简单的跟诸位报告过了,在事上讲我讲得很简单,大家也都很容易懂得。布施这一条就是多请客、多送礼。人与人之间一定要密集的往来,常常交往,不可以疏离,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桩事情。常常想到别人,不要想到自己,想别人才是真正利益自己,帮助别人才是真正的帮助自己,所以,我们九个宗教真的像兄弟姊妹一样,真的是一家人,这是四摄法真的落实了,这才成就大道、大德。大道、大德都在日常生活当中,没有离开日常生活,没有离开起心动念。
中国孔子,儒家讲太和,太和是道,中和、保和是德。所以宇宙是和谐的,地球是和谐的,再仔细观察,观察我们的身体,我们的身心是和谐的,这个和谐是太和。如果我们的身体不好,有了毛病,那就违背了太和,你不会用中和,不会保和。你的身体出了毛病,你有忧虑,你有烦恼,你有牵挂,这个太和你都没有。你想想看小孩刚刚出生下来,他有什么忧虑?他有什么烦恼?他有什么牵挂?没有,刚刚生下来是太和;逐渐逐渐长大,被这个染缸染的,染污了,那不是他的本性,那是习性。所以,如果人能够懂得太和,永远与太和相应,永远能够用中道;中和用中,贵在能够保持住,永远保持中道,这就是保和。这个样子一定能够离苦得乐,破迷开悟。
现在这个世间多数人崇尚於科学,而疏忽了伦常道德,造成现代社会动乱不安。这个事实,现在逐渐逐渐的被一些学者们体会到,讨论、研究也愈来愈多,这是好事情。佛家四依法里面讲了义,要用在现代这个社会,这个了义那就是怎样能够化解这个动乱不安,能够促进安定和平。所以,我们从几次这些和平会议当中,深深觉得这个问题严重,所以提出了老子所说的「和大怨,必有余怨,安可以为善」。我就想到老子这些话,我们深深的来反省,怎样来依古人的教诲,来消除现在的这个社会冲突,促进安定和平。
老子这句话给我们很大的启示,也给我们严峻的警觉,和大怨就是今天讲调和,调解重大的冲突。重大的冲突,实在讲,它的根源是在我们自己本身。我们看到世界上重大的冲突起源在哪里?起源是在我们自己的念头。我曾经跟许多学者专家们讨论这个问题,我说冲突的根是本性跟习性的冲突,这是根源。儒释道三家调和重大纠纷,都懂得这个道理,都从根本上著手,所以他的调解往往很有效果。现在我们看到许许多多这些学者专家,为世界上和平奔走,这么多年来次数频繁,但是收不到效果,我们感到非常的遗憾。所以这一年来我有机会参与,我把古圣先贤这些道理不断的介绍给他们,推荐给他们,让他们从这里面吸取智慧,希望我们能把和平工作做好,和平真正能够落实。
世间人无论是古今中外,他一生当中所希求的,把它归纳起来总不外乎三桩事情,第一个是求财富,第二个是求聪明智慧,第三个是求健康长寿。这三样东西能求得到吗?是能求得来的吗?如果十个人求,十个人都求到了,也许是能求来;假如十个人求只有一个人得到,那不是求来的。所以,你要细心去观察,这不是求得来的。那到底怎么来的?东方人讲你命里头有的,命里有丢也丢不掉,命里没有求也求不来。东方古圣先贤的教诲,我们舍弃了,我们去学西方人的。西方人要求、要争,从小他就要竞争,竞争升级就是斗争,斗争升级就是战争,现在战争要是爆发,同归於尽,什么也求不到,这个道理一定要参透。
人实实在在说,病根就是在你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万物,你的看法错误了,你的想法错误了,所以你才会生起妄想分别执著。这是大怨的根本,不知道自己本性丝毫没有损失。儒家讲「人性本善」,佛法讲「佛性常存」,所以,圣人教导我们的,才是真正和大怨使无余怨最高明的方法,那就是教化众生,帮助众生明心见性。所以圣人教人「勤修戒定慧,息灭贪瞋痴」。贪瞋痴是妄想,竞争、斗争都是错误的行为。圣人教人把这些错误要放下、要舍掉,然后你才能够恢复自性。等待功夫成熟了,妄想分别执著真的放下了,自性它就起作用。自性起作用就叫做明心见性,所以自然觉悟。
这个有怨恨的人,只要他见性,不需要去调和,他自自然然就回头了。虽然过去有大的怨恨、怨怼,功夫成熟之后,必定涣然冰释,他知道自性里头本来没有贪瞋痴,自性里面本来没有对立,这句话很重要。我们内心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决定没有对立,没有对立哪里来的矛盾?哪里来的冲突?这才真正把它融化掉了。所以,连这个和都不必谈,这个和字都已经是多余的,这才是圣人教学、教化真实的效果现前。我们自己才真正离苦得乐,破迷开悟,超凡入圣。这里面有大乐、有真乐,这个乐是从内心里面生起的,不是外面环境刺激的,内心生起的才是真正之乐。
在中国古时候的帝王,孔夫子常常赞叹尧舜禹汤,这在中国历史上称为圣王。汤王曾经说过「万方有罪,罪在朕躬」,庄子说过「以得为在人,以失为在己」。汤是帝王,庄子是平民,他们两个人说的话都是负责任的话。国王治理一个国家,所以称万方有罪,人民有罪,罪在我自己,为什么?你这个国王没教得好。古时候国王他的工作,这三桩事情「君、亲、师」,这是他应当做的三桩事情。君是领导,你把人民领导到哪个方向;亲,亲是父母,你要养活人民;第三个师是你要教导,你要教导人民,你没有教得好,人民犯罪是你有过失。这从大的说,如果把它缩小缩在一家,家里面的子弟不好,做父母、做家长的人要知道,不是他不好,是我做家长的不好,我没有把我的小孩教好,罪在我,不在他。汤王说的这个话,负责任的话;庄子说,他说的话用现在话来讲,对的是别人,错的是自己,这两句话就是这个意思。
今年一月我参加日本联合国的和平会议,我在会议里面告诉与会的大众,我们从事於世界和平工作,为什么做了这么多年没有效果,原因在哪里?原因是我们的思惟方向错了。他们大家都很惊讶的看著我,错在哪里?我说我们起心动念都是什么?别人是错的,我是对的。我说我们就这个观念,就永远不能化解冲突,永远不能够促进安定和平。那怎么办?我们要把念头转过来,别人是对的,他错了也是对的;我是错的,我对了也是错的。我这两句话的意思非常深,他们虽然听不懂,很惊讶,他说法师,这个做不到。做不到也要做,真正做到了,我们对於这个世界的安定和平,就做出了真正的贡献。
这两句话真正能听得懂的人确实不多,必须对佛法有相当的契入,你才懂得这个话的意思。为什么别人错了也是对的,我自己对了也是错的?蕅益大师讲得好,「境缘无好丑」,境是物质环境,缘是人事环境,物质环境跟人事环境里面都没有好丑,没有好丑就是没有对立,没有善恶,没有是非。「好丑在於心」,我们自己用妄想分别执著来看,所以才有是非,才有善恶,才有著一些不平,这个过失是在自己,不是在外面境界,这个道理很深。
佛家常讲「圣人无心」,这个无心就是没有妄想,没有分别,没有执著。圣人是以百姓之心为心,以爱己之心爱人。所以汉朝贾谊说:德莫大於爱人,政莫大於利人。从事於政治,政治最大的就是要利益人民,让人民得真实的利益,那政治就成功了,所以这个意思很深、很广。「然则圣人常受天下之责,而无责人之心,是以终无怨」。这个话说得好,孔老夫子的学生「子路闻过则喜」,人家批评他,说他的过失,他很欢喜。「大禹闻善言则拜」,禹王听到人家说好话,他就下去拜他。舜王刚才我们讲了,他是「善与人同,舍己从人」,看到别人的善就像自己的善一样,所以他能成圣成贤。孟子说「行有不得者,皆反求诸己,其身正,而天下归之」。所以,我们要化解冲突,首先要化解自己内心的冲突,自己内心冲突、余怨不能化解,你怎么能化解别人的冲突。「师法帝舜不亦善乎」,这真正通达理事因果,我们就相信,道家有所谓「天道无亲常与善人」,所以为善者无求於人,无求於天,果报自自然然现前,这个话都是真实智慧之语,我们应当要记住,应当要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。
印度教《摩诃婆罗多》说,教导我们要能够忍受毁谤、责骂这些言词,绝对不要用愤怒对付愤怒,也不可以用谩骂回报谩骂,不可以折磨那些折磨你的人。这个教训很重要。《摩奴法典》告诉我们,当我们受别人毁谤、侮辱的时候,虽然感到愁苦难过,也决不可以攻击别人的弱点,或者从事害人,或者心里面怀著害人的念头;不应该说出一句可以伤人的话,更不可以出口伤害,或者是诅咒的言语。这些教训都是帮助我们,化解我们自己的业障,成就自己的德行。我们能够接受,能够依教奉行对自己很有好处,消业障增福慧。(这都是印度教的,印度教有一部书叫《摩奴法典》,《摩奴法典》里面的话)。我们真正能够懂得消除自己的业障、习气,这才是真正一个觉悟的人,才开始觉悟,佛家讲始觉,他开始觉悟。
余怨不一定是这一生跟别人结的冤仇,要知道人有过去世,人还有未来世,过去世生生世世结的怨结,在阿赖耶识叫余怨,这个东西要化解。因为自己有这个余怨,这一生当中又遇到了,遇到实在讲有很多小事(鸡毛蒜皮小事)会引起很大的冲突,所以很多很多让我们想不出这个道理。实际上这个道理就是圣人讲的,内心里头有余怨,他跟前世结起来的,不是这一生当中。所以接受过圣贤教育之后,他就明了,小冲突发生了,我一笑了之,不放在心上,那他就大事化小,小事就化无了。这才能化解问题,才真正不至於把它变成一个大的冲突。
尤其是修行人一定要知道消业障增福慧,别人毁谤、侮辱乃至於陷害,那是消我们业障最好的机缘,只要自己跟对方没有丝毫怨恨心,没有丝毫报复心。他消我业障,我怎么可以报复他?我怎么可以怨恨他?要用欢喜心来接受,感恩的心来接受,那个消业障消得好快,福慧增长得也快,这是应当要学习的。
最后我们期望今天在座的同修,虽然时间不长,这个缘分都是多生多劫累积的,中国谚语有所谓「五百年修得同船渡」。我们同一个船过河,这个缘分是五百年修得的。今天在此地,我们两个小时在这边集会,在这边一同修学佛法,这个缘分你就可想而知是很深、很难得的,我们应当要珍惜。希望我们同学们都能够记住,都能够依自性本具的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用这样的心学圣人教诲,行圣人之行,愿圣人之愿,则拨乱反治不难实现。所以化解社会的冲突,促进社会的安定和平,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,只要我们自己认真努力去做,相信是可以能够落实的。
《法句经》上有四句话,这四句话在中国变成老生常谈,但是它是真实的,真实的智慧,真实的福德,那就是「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」。「诸」,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纲领都不出这三句话,这三句话前面两句,断恶修善是戒,自净其意是定、是慧,所以具足戒定慧三学。善恶的标准不能用我们自己的想像,自己的思惟那就错了。善恶标准一定要用经典里面的教训,所以读经、学教就非常非常重要。我学佛五十三年,每天读经,每天没有离开经本。这些年来因为跟世界上其他诸多宗教接触,不但读佛经,所有宗教经典我都读,我都非常认真的读;所有宗教里面的神圣,我都把他看作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。所以我读他的宗教,不是想了解一点常识,不是的,我是非常认真的学习,把所有宗教经典跟佛教经典一样的看待,一样的尊重,一样的来学习。
我们虽然不常常在一起,但是现在科学技术发达,我们利用卫星电视、利用网际网路,可以让我们的学习二十四小时都不中断。我们的卫星、我们的网际网路,这边的净宗学会、居士林都知道,诸位要想知道向他们询问,每天随时随地都能看到我们在一起学习经教。最后我们还用印度教《摩奴法典》里面的一句话我们来做总结,这个话是说「诵经比不念书好,记得住比诵经还要好,明了经里道理比记住的人好」,最后说「能够依教奉行的人,比明白道理的人更好」。最后我们祝福与会的大众身心健康、福慧增长,谢谢大家。